第一篇:试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试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海南省东方市大田中学:梁俊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技巧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下面简要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主要方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来设计导入,本人认为以下几种种方法:
(一)“设置悬念”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如《统筹方法》一课,我一上课就说:“今天语文课,我考大家一道数学题。”语文课考数学,一下子吊起了学生“胃口”。于是,我挂出事先已设计好题目的小黑板:星期天,小明妈妈出门。走时,交代小明完成三项任务:煮饭、做作业、拖地板。假如每一项任务都须用一小时完成,请你想想:能否用最短时间完成这三项任务。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经过讨论之后,引入新课《统筹方法》。这一课重点内容自然迎刃而解。
(二)“开门见山”导入法
当前教学中很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一讲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导入。如:我上《谈骨气》一课时,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上“议论中记叙的作用”几个字,明确告诉学生,这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清楚,就真正达得“一得”,本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目标展示导入法醒目,直截了当,直切主题,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三)“直观教具”导入法
初中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这种方法是利用实物、标体、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引发注意力,激发兴趣。直观教具可利用现成材料,也可自己制作。如学习《七根火柴》一课时,我就直接拿着七根火柴进课堂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理解红军对党的一片赤诚。《核舟记》一课,我又同样拿几颗随地可拾的桃核导入新课,普通的桃核,激发了学生对古代艺术的赞叹。
(四)“语感传送”导入法
语言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诵,会把学生带进教材内容的情境之中。日本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感情,则学生的思维理解、记忆等认识机能会受到压抑阻碍。强烈的情感,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因此,语言感情对一堂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
(五)“动手操作”导入法
青少年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经常动手,可以刺激思维发展,提高智力水平。课堂上采用“动手操作”导入,可以大大活跃课堂的气氛。如:学习诗歌《渔歌子》,事先叫学生准备好画笔、颜料。正课开始,我就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比赛画画,请根据诗歌《渔歌子》内容,画一幅画,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学生一听,可来劲了,勾描的勾描,涂彩的涂彩,忙得不亦乐乎,整个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迎刃而解。
又如,《小桔灯》可以让学生亲手制作小桔灯,从中体会小桔灯的含义。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体现导入艺术的“活”和学生的“动”。“活”与“动”工作做得好,就能既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对所学内容理解深化。
(六)“娓娓动听”导入法
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如《人民的勤务员》导入就讲述雷锋小时候的故事,《天上的街市》导入就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等等。通过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仅顺利导入新课,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渐入佳境”导入法
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用音乐法导入,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接受新知识。如《春》一课,我采用《春天来了》这首古筝弹奏的名曲,让学生沉浸于心旷神怡、气象万千的春天美景之中,又如《看戏》一课,我采用《梅兰芳京剧选段》的盒带音乐导入,学生们立刻就被中国的艺术瑰宝----京剧吸引住了。用音乐感染法导入能使学生真正“乐”学。
(八)“现代技术”导入法
这是一种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的导入方式,条件好的学校可充分地利用。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均可采用现成的投影材料导入。“幻灯投影”导入法能够“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强化视觉,增强学习效果。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如《纪念白求恩》一课,既可用“语感传送”法,又可用图示的直观法,还可用白求恩事迹导入。这就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最佳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既扣“文笔”,又扣“心弦”。
其次,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导入”只能是“导火线”。时间方面亦应控制在5~6分钟左右,不能太长。
再次,对于可供操作的导入,为保证课堂质量,要精心设计,有时还需预演摹拟,做到“万无一失”。
总之,一名好的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深刻体会当前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导入,充分发挥导入“导火线”“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同时,还要明确,应将教学 过程各个环节处理好,使之成为一个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成功。
第二篇:高效课堂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技巧初探
高效课堂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技巧初
探
摘要: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关系到教师能否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分钟,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和教师自身特长等情况来设计课堂导入,而且导入方法要因势利导、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是指用简洁的语言或辅之动作拉开一堂课的序幕,随之进入课堂教学的过程。课堂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能否在一开始上课便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上,并使其处于积极状态,是上好这堂课的首要问题。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语文课堂教学可以称得上是一门艺术,每一个环节都应当精心设计,而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教师更应该遍寻良法,以博得满堂彩的效果。因此,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一定是从精彩的课堂导入开始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课堂导入若能生动有趣,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眼睛里就会散发出攫取知识的光,也会刺激教师讲课的激情。
一、故事导入法
学生厌恶空洞的说教,喜欢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结合文本从故事、趣事、轶事、典故等方面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精心选取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小故事作为开场,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例如,在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可以先将杜甫的生平故事娓娓道来,特别强调他在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的凄苦,学生听得为之动容,感同身受,接下来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二、悬念式导入法
悬念可以使人萌发出期待心理,从而产生扣人心弦的诱惑力,激起“欲知其详”的渴望。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导入新课,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既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给教学过程增添活力。
于漪教师讲《孔乙己》时先讲了这么一段话:“据鲁迅先生的朋友说,鲁迅先生对他的小说中的人物,最喜欢是孔乙己。鲁迅先生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他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你们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我们学完课文以后,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样的导入不围绕课文内容本身,而借课题以外的与课文有关联的某些内容发问,巧设悬念,由远及近,引入新课,不仅过渡自然,而且所述问题正是学习《孔乙己》的一些本质问题,即塑造孔乙己形象的创作方法和孔乙己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
三、温故导入法
温故是导入新课的常见方法,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借助与新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旧知识来引入教学,使旧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同时,学生通过回顾旧知,也会找到成就感,增强学习兴趣,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如某教师讲授《范进中举》一文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学过了《孔乙已》,鲁迅先生以传神的笔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殉葬品。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及其悲剧命运,使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今天,我们从范进喜剧命运的这一侧面,进一步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荒诞与罪恶。”
四、“目标式”导入法
当前的语文教学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教学目标,一进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导入。这种导入方法适合于某些篇幅较长,内容较多的文章,如教学《藤野先生》这一经典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确定人物描写、性格塑造、主题及难懂词句几个重点作为每节课的目标,在上课之初先明确告诉学生,让他们在学习时有针对性。目标展示法醒目、直截了当,是一种很实用的导入方法。
五、背景导入法
背景导入是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它的教学效果是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验证的,但学生对千篇一律、司空见惯的作者简介、时代背景已心生厌倦,如何创新呢?在学习《土地的誓言》时,笔者先用幻灯片播放几幅图文结合的美丽的关东大地的图片,然后将图片切换成满目疮痍、尸骨遍野的景象,并在这些图片上标注拍摄照片日期,随即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发他们思考,“是什么原因让美丽的关东大地变成了这幅模样?”要求学生积极踊跃发言,简要谈谈自己所了解的背景。在前后迥然不同的两个系列的照片对比下,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得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给东北人民带来的灾难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接下来他们对于文中深沉而炽热的情感就更易于理解了。
六、知识导入法
学习课文前,运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对联、俗语进行导入,可使学生重视课文的学习,且能逐渐积累一些语文知识,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比如,在学习何其芳的《秋天》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关于秋天的名篇佳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接着,教师可以用“不同的人对于秋有着不同的感受。秋日里,杜牧读到的是闲情;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那么,我们就一起来鉴赏何其芳的《秋天》,看看在他的诗歌中描摹了什么样的秋景,抒发了怎样的深情。”这样的导语拉开课堂帷幕,前后两个知识点的链接在知识导入法的“润滑剂”下自然过渡,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意识。
第三篇:浅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浅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龙岩一中分校 历史组 赖舒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课改目标要求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索,摸索出“导入法”这一符合学生认知需要规律的课堂教学方法。并从复习、插图、音乐、视频、故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导入法
一般意义上,进行新课改后,我们可以将一节课划分为几大部分:课堂导入环节、新课讲授环节、思维拓展环节、课堂总结环节、知识反馈环节。而笔者认为,这其中,课堂导入环节在一整堂课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原因有二:
1、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合理设计与实施后所得到的良好效果将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历史课堂随后的活动与学习内容。有人说,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是整台戏剧的序幕,也好像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如果开始的情节创设得好,构想得妙,就会出其不意,引人入胜,点燃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所以才会有“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之说。
2、课堂导入环节设置的成功,将使整堂课的学习效果得到改进与提升,有助于呈现出一堂完整的优质课。有调查显示,中学生在一堂课中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仅仅有20分钟左右,而由于历史课程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往往相差较远,过去以教师宣讲为主的历史课堂上,学生根本无法在持久而枯燥的龄听讲解的过程中,持久保持听讲的注意力,以及保持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教师想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活动,参与者往往也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强,课堂面貌死气沉沉,整堂课将越来越走向沉闷和无趣。一堂课结束后进行的知识反馈也往往会暴露出因学生课上听讲投入度不高,走神、厌倦而导致的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识记率极低,课堂学习的吸收率极低的情况。
那么,怎样设计出新颖的历史课导语呢?笔者从以下五种方法进行阐述:
1、复习导入法
这种方法是教师在各门学科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历史课运用这种方法更有必要,可以让学生把历史年代、历史朝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的发展线索梳理清楚。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学生在回忆旧知识的同时,迅速转入新内容的学习。这种方法一般运用在单元内的课文中或知识点衔接紧密的单元之间。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时,我先重复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一统天下。对内建立中央集权统治,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外修长城,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说到这儿,稍一停顿,提出问题:“可是,就这样一个显赫的秦王朝,却只存在了十几年的时间,它为什么短命而亡?它又是如何灭亡的呢?”然后导入新课。这样,既温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又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学生很快就会进入课堂情境中,有利于下一步的教学。
2、插图直观导入法
利用图像,增强直观效果,激发学生的想像和情感。历史课中的插图多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古代遗存尽入画幅,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利用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众多导入法中的一种,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显著。比如,在讲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时,首先让学生对教材提供的朱元璋画像进行描述,接着出示朱元璋的另外一种画像,同时进行说明。朱元璋的相貌一说其方面大耳,慈眉善目,胡须稀疏,面白细润,身穿龙袍,五官端正,相貌堂堂;一说其脸颊狭长,立眉深目,大耳隆鼻,胡须浓密,脸上长满了麻子,可以说五官不正,相貌丑陋。究竟朱元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登上皇位,在位时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君权?这样通过利用教材的插图,简单自然地导入了新课,诱发了学生急切了解新课内容的求知欲望。
3、音乐激情导入
音乐,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一种语言,它能通过跃动的音符、抑扬的节奏行发出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能让龄听者萌发出感同身受的感动。音乐的渲染最能将人们内心平静的心绪激荡起来,将其转化为热烈、激昂的情绪,有情感渗透的课堂才是能真正走进学生心里的课堂。因此,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以音乐形式导入新课的方法,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为手段,组织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活动。比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对于讲清香港、澳门回归的始末并不存在困难。但如何让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初就体会到港澳回归是中华民族亿万同胞众望所归,是经历无数困难和阻碍才得以实现的一件大事。成为了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所在。对于港澳被占领、国家进行艰难收复的史实,学生在过去的课程中己进行了部分内容的学习,但时至今日进行本课学习时,许多感受和情绪都已变得模糊而不深刻。因此,借用音乐《七子之歌——澳门》激情导入的方式设计本课导入环节,将更快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回忆起过去所学的知识,并使学生调动起更恰当的情绪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
4、欣赏视频激发情感导入。
利用课堂导入环节所插入的影视作品的收视效果紧紧抓住学生,发挥影视、视听共鸣的强大震撼力的作用,使学生自然走入课堂,深情融入课堂,师生共同感动于课堂„„。比起让学生单一的接受历史教材所传递的书本知识,来自视觉、听觉等多方位的感官刺激更能让学生产生参与学习的意识。教师如能在课前精选与教材内容相吻合,有助于学生把握课程重难点的视频材料,将不仅吸引学生更快的融入学习氛围,同时还能为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减轻负担,提供很好的教学手段的支持。例如讲授八年级上册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时,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体会到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实施的种种暴行,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是本课的重难点。但限于这段历史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让学生切身感受历史成为不可能。因此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视频作品作为本课的导入内容,通过视觉冲击,为学生还原历史,帮助学生产生本课学习所需要的情感、情绪,可以顺利的完成了本课的后续学习。
5、故事典故导入法
学生大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初中学生。当历史教师走进课堂,有时很容易从学生兴犹未尽的脸上看到他们沉湎于课间的某项活动,这时教师如果说:“让我先来给你们讲一段故事”。瞬间,他们就会肃静下来,流露出一种渴望的眼光,专心致志地听教师讲故事了。教师就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地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而故事仅是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如在讲授九年级上册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时,通过传统直接切入主题形式,继而观察地图,梳理战争线索的方式进行本课教学时,学生往往在连续学习三场战争的不同过程和路线的整个过程的中前期就产生了厌烦心理。但导入的方式改为故事如扑克牌中“黑桃K”的人物故事,可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战争题材的课程内容,因为一张小小的扑克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又了解了一些未知的历史知识,引发学生进一步探寻本课知识的主动性。在导入环节之后的课堂学习中,学生能够主动列举亚历山大大帝的人物事迹,梳理战争发展过程及路线图。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人数增加,课堂面貌活跃。
导入新课的方法当然还有很多,只要紧扣教材,捕捉重点,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大胆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为依据,力求以“情”入境、以“奇”入境、以“趣”入境、以“疑”入境。于妙趣横生时,点题新授;于己入佳境时,破题而入,就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大夏书系——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2】马友文:《拿什么打开思路——名师讲述最吸引学生的课堂切入点》,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版
【3】中学历史教学大纲【M】.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设计方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设计的方法
永城市高庄镇初级中学:陈燕飞
摘要:语文课如何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景中去?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语文课,教师的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端,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
关键词:导入原则
导入设计
艺术方法
兴趣
一堂语文课,教师的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端。教师的导入得好,就能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所教的课文的情境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迅速了解这堂课学什么,目的是什么,学习重点是什么,从而启动学生思想机器,对学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同时也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为整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流程的流畅运行提供了可能。因此,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十分注意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
一、课堂导入的原则
导入既然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会影响到学生一堂课的发挥,在设计导入时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1、导入要遵循时效性原则。
导入所占时间要短,最多不能超过五分钟,如果所占时间过长,就有喧宾夺主之嫌,那就从根本上违背了运用导入技能提高教学效率的初衷。时间要短,又要起到应有的作用,就要认真提炼,要选择非有不可的内容;在选词、造句、语言组织上要十分精心;在方法的选择上要注意省时有效的原则,我曾在一次上课课现场看到有一位教师上《华南虎》一文导入时颇费了一番功夫,先是介绍华南虎分别,然后是与其他老虎的区别等等。可以说,这不仅费力,而且又费时,并且没有收到任何效果,一课语文课被导入占去好长一段时间,所以,导入应该遵循时效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
教育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教育必须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学生的身心发展既有一定的顺序性,又有一定的阶段性。如思维的发展,总是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课堂的导入设计要有明显的针对性,要从学生家庭生活环境,社会生活阅历,文学艺术修养,接受心理水平出发,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客观规律,有的放矢。
3、导入要遵循目标性原则。
导入设计,是围绕教材,引起学生注意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场,是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设计的,不能偏离教材,更不能背离课堂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导入设计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有效的导入设计往往是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的,往往是为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的出现做铺垫或蓄势的。
二、课堂导入的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作为授课者要让学生喜欢上我们的课,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每次上课都要给他们新的感觉,所以每堂课的开头非常重要。我们要用自己丰厚的知识积淀设计好每节课的开头,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记得曾有学生对我说过,他们每天上学来最期待的就是上语文课。而且总感觉语文课上时间过得太快。我听后倍感欣慰,我知道这是学生对我授课的最大认可。之所以会收到这样的效果,精彩的课堂导入当然是功不可没的。
1、音乐导入法。
教学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时,我没有从惯用的介绍苏东坡着手,播放了一首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教室里几个王菲的“粉丝”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大家都知道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水调歌头》了。教学《荷叶 母亲》时可以播放阎维文的《母亲》。到教学进入尾声时再让学生齐唱《母亲》。利用音乐引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他们对音乐对艺术的爱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2、故事导入法。
即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从而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因素,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信客》这篇课文时,文章主旨是为了突出诚信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前导入的时候,我选取了曾子杀猪①这段故事。通过曾子言而有信教育孩子这一点来切入主题。还有在讲授《唐雎不辱使命》时,我先让学生复述小学时学过的晏子使楚②的故事。晏子与对方针锋相对的较量以及巧妙的回答,不仅捍卫了自己国家的尊严,还让对方自取其辱,成功完成出使任务。晏子的机智幽默让学生开怀大笑,在学生愉快的笑声中,我顺便告诉学生老师今天要再向大家介绍一位凭借三寸之舌战胜虎狼之国的外交官他就是——唐雎,很自然引出课文题目。
又如教《愚公移山》时我先生动形象地讲述李白小时候“铁杵成针”的故事——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
然后引导学生:“从这个故事中同学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绝大部分同学能够回答:“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艰苦奋斗,持之以恒。”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看文中谁具有这种精神,由此导入课文。
故事导入,不仅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既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又渲染了整个课堂氛围。故事导入容易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起来,积极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索中去。但要注意:故事的内容与课题要紧密相联,做到贴切、典型。
3、古诗对联导入法
中国古典诗词是一座丰富的宝库,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艺术手法,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运用古诗导入,可以积累名句,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我爱这土地》的导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陆游),“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这些不朽的诗篇,都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爱国志士发自内心的呼喊。今天,我们来学习同一题材的现代诗歌名篇《我爱这土地》。
又如《出师表》的导入:杜甫的《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对联上: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令土木金刚卦爻,水面偏能用火攻。这些对联都是写谁的?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出师表》
4、设置悬念导入法
设置悬念导入法是指教师在导入语段即将结束时造成悬念,让学生急于知道下面要讲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如在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时,我事先出示了几道数学算式题让学生计算,学生饶有兴趣,然后问学生:这些计算的结果可能更改吗?学生说:不可能。老师问:那么,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呢?你想知道吗?请同学们再看一幅图。这样的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体现了学生的文体地
5、图片导入法
图片具有可视性,直觉性。图片导入可使学生具体直观地感受到所学课文的内容,尤其是对于难以理解的课文,运用图片导入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生动形象,容易激发学习兴趣,驱遣他们的想象。
如教读《苏州园林》,可用课件展示苏州园林的有关图片导入;教读《三峡》可以展示三峡图片。
6、背景导入法。
让历史作载体,让岁月作纽带,让历史见证昨天,让时空启迪今天,从而借助历史作语文课堂的导入,学生脑中再现了历史,既加深了印象,也激活了课堂。例如,有关战争题材的文章,或许现在的中学生接触的并不多,但从历史课本上他们都了解到了古今中外的许多战争,从现在的新闻上也了解到了还在进行的战争,战争场面大多是刀光剑影,血流成河,是硝烟,是战火,是哀嚎,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这样的战争场面。教学《蜡烛》时,我先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战争的场面和自己对战争的看法,让他们说说战争的场面是不是总是那样:风烟滚滚,枪声四起等。而后进入文章,让他们领略与他们的想象相距较远另一种战争的场面,这样就能启发他们的思考,进入新的文章。战争题材的文章很多,战争的自然环境、场面、人物等都可以作为一个导入的切入点。如教学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时,我们可以从普法战争入手,在学生了解历史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便为学生理解作品主题打下基础。
7、文体导入法
文体导入有利于学生掌握文体知识,更好的把握课文。如《爱莲说》的导入:同学们,我们学过了《马说》,知道“说”是一种文体。《马说》是一篇议论性文章,相当于今天的杂文。吴纳《文体辩体序说》中道:“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从中可知,“说”作为一种古代文体,既可以说明事物,又可以发表言论,还可以叙事抒情。《爱莲说》就是一篇融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的百字散文。
8、名言警句导入法。
名言警句导入法就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句名言,或引用一句名句,可以起到直奔主题,及时导入课堂教学内容的作用。如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我首先出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学生说出与珍惜学习时光有关的诗词名句,再让学生读课文,说说文中是谁珍惜学习时光,热爱学习,从哪些情节可以看出来。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引出《岳阳楼记》。
9、图画导入法
在教学有的景物描写类的文章或诗词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课前根据自己的预习给诗文画图,上课伊始让学生展示自己所画的图。这样既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时,我让根据课文内容给每一个自然段画一幅图画,有的《百花盛开》,有的画《小草风长》有的画《春雨如汁》有的画《春风拂面》有的画《春早人勤》。在展示这些图画的同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有感情的进行描述。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的诗词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导入,如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可以先让学生给诗歌做画,学生兴趣盎然,兴奋不已,有的画《胡天八月》有的画《千树万树梨花开》有的《将军置酒饮归客》有的画《风掣辕门》有的画《雪上空留马行处》,这样一首情深意浓的诗,用学生的图画展示导入课堂,既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也引导学生理解的朋友间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10、问题导入法
紧扣课文设计一些问题,最好能总领全文,或从侧面入手,对理解课文将起关键性的作用。
例如《公输》的导入:同学们,你们是否听人讲过战斗的故事呢?是否在影视节目中见过大大小小的战争场面呢?是否体会到某些不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沉重灾难呢?相信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大家是否相信一个人会单凭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勇敢和机智就可以阻止一场不义战争呢?历史上的确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公输就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解说:连续提问,唤起学生对战争信息的一些回忆和思考,转而引导学生思维直奔课文主题,诱发学习兴趣。
11、诗词导入法。
这一方法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巧引诗词名句,引出新课。教学何其芳《秋天》时的导入:“对于秋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是张继的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王维的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王勃的少年壮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刘禹锡的人生感慨。那么,大家心中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欣赏何其芳《秋天》。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尽情说出有关写春的诗句,让学生把自己想到的有关春的诗词句写在黑板上——“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连雨不知春早去,一晴方觉夏更深。”“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然后再让学生读课文,再从诗词中选一句为每一个自然段贴上标签
12、成语导入法。
用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成语导入,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学《陈涉世家》时,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成语“揭竿而起”,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成语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吗?马上大家开始翻阅成语词典,然后举手回答: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我就接着这个话题说下去:大家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什么起义吗?(同学们纷纷回答:陈胜、吴广起义。)是的,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一下陈胜吴广是如何发动、如何组织这次起义的。自然引出《陈涉世家》。其他还有用“黔驴技穷”引出《黔之驴》,用“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出《醉翁亭记》,用“世外桃源”引出《桃花源记》,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结语
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许多,如悬念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温故知新导入法、引用警句法等。无论使用哪种导入方法,我们都要根据课文学习目标、学生实际和我们自己的教学风格择善而用。但是导入的时间一定不能过长,一般应控制在课堂开始的两三分钟之内。另外,课堂导入还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发展与情感体验。总之,导入是一课堂要走好的第一步,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始,是气氛的调和剂。所以我们在进行导语设计时,只有做到目标明确,短小精悍,生动有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洞开思维的大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课堂的导入就像那春天里的花园,奇葩朵朵,争奇斗妍。但是学无止境,教无定法,要做好课堂导入这门功课,我们的探究之路依然任重道远,还望各位同仁不吝指教,让我们共同携手为课堂导入这个花园增色添彩。
参考文献:
1、李山林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朱慕菊汇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陈玉秋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彭小明著:《语文教学专题研究》,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版。
6、王世堪主编:《中学语文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第五篇: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
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既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集中表现,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集兴趣、思维、学习目标与学习动力为一体的重要表现。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导入使得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欲望,显然这是导向成功教学的重要一步。
现代教学思想强调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和以学习为中心,强调采用活动式的教学途径,倡导学生的体验和参与。导入技能的设计也要遵循这一教学思想。导入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的关键一步。英语一则谚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好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迅速做好听课的心理准备,为进入新课创造有利条件。
一、导入的基本要求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是首要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热身活动。设计巧妙有趣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奇和兴奋的心理状态,激起学生的积极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作为一次成功的导入,要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课堂导入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导入要导出实效,首先要导出“趣味”。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集中精力,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为此,教师要使用风趣活泼的语言、热情开朗的态度、新颖多样的方式来导入课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来促进师生进行快乐的教学互动,享受学习的乐趣。
2.课堂导入要切合学习的需要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对象,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时要注意切合实际,不能随心所欲,单纯为“导入”而“导入”。从教学目标和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明确教学任务,为讲授新课作好铺垫。
3.课堂导入要设置学习的悬念
学贵有疑。疑是积极思维和探索问题的动力,是思维的“启发剂”。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导入不仅要为学习内容定向,还要为学生的思维定向。导入要注重创设问题情景,以疑促思;要善于以旧拓新,敢于创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坦陈观点。
二、导入技能的类型
课堂的导入方式,因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异。不同的导入方式会产生不同的上课效果。在英语教学中,常见的导入方式有:以看导入、以问导入、以听导入、以说导入、以论导入、以玩导入。下面具体谈谈这些导入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1、以看导入:以看导入是利用实物、卡片、教学挂图、简笔画、多媒体资料等直观教具,根据所提供的图片进行联想、推理,进而进行一系列的问答讨论。这种导入方式比较简单,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七年级上册介绍人的外貌长相中,在单词呈现环节,可以利用图片和简笔画完成教授关于人体部位的单词教学。
2、以问导入:以问导入是使用最广泛最普遍的导入方式,这种方法是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问与答来实现的,其特点是直接、明确,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来活跃课堂气氛。通常这种问答方式是抛绣球式的一问一答。例如在学习方位介词与there be 句型中,给学生看一些小区图片之后,可以提问:What can you see behind the hospital? I can see a supermarket.Is there a school behind the hospital? No,there isn’t.这样,就非常自然的引入了新句型。虽然这种导入方式简单可操作,但学生只能根据问题来寻找唯一答案,即缺乏多样性,比较适合句型教学和机械操练。
3、以听导入:以听导入即为听音乐、听歌曲来作为课程学习的开始。好的音乐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能使人振奋,使学生迅速进入到上课的状态中。音乐能在瞬间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氛围,因此通过唱歌的方式创造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并由此导入新课程的学习是不少教师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这种导入方式也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所选歌曲应该与本课程的主题相吻合,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作为课程的铺垫,使学生能明白课程的主题。其次,歌曲的旋律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最好是为学生所熟知的,歌曲所表达的意思应该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的。最后,如果是需要学生学唱的歌曲,则需要选择简短、易学的歌曲,如儿歌等,毕竟初中生的词汇量有限,太难的歌曲反而会适得其反。
4、以说导入:“说”可以说的故事。通过呈现的图片,结合图片与故事引入主题。也可以是chant 的形式引入主题。初中生活泼好动,因此在初中课堂chant 即为说唱的导入方式深受学生与教师的欢迎。Chant 的词必须有韵律,且朗朗上口,句式简单整齐,易学而不易忘。Chant 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句型的需要自己进行改编,并配合身体动作,这样效果会更好。
5、以论导入:这种导入方式就是针对某一话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所讲的内容,适时的引入话题。对这种引入方式来说,挑选一个合适的话题尤为重要。话题应当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和比较熟悉的内容。另外,师生之间的相互问候也可以变成一种导入形式。在新课前几分钟,教师可以和学生作随意交谈谈论天气、日期、学生的心情、学生到课情况等,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这种师生之间的随意交谈,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6、以玩导入:初中生活泼好动,枯燥的教学很容易使他们丧失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适当参加一些游戏,既能调动课堂的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因此以玩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时初中英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复习单词环节常常用到的游戏有Quick eye game,即比眼力游戏游戏。有挑战记忆力的游戏来提高学生瞬间记忆力。有游戏的课堂就是有趣味的课堂,是学生乐于参与的课堂。
三、结语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高效的导入像一首优美的序曲,起到引人入胜、铺垫主题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类型,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兼顾趣味性和启发性,激发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