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下面简要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主要方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来设计导入,本人认为以下10种方法值得一试。
(一)“丢包袱”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如《统筹方法》一课,我一上课就说:“今天语文课,我考大家一道数学题。”语文课考数学,一下子吊起了学生“胃口”。于是,我挂出事先已设计好题目的小黑板:星期天,小明妈妈出门。走时,交代小明完成三项任务:煮饭、做作业、拖地板。假如每一项任务都须用一小时完成,请你想想:能否用最短时间完成这三项任务。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经过讨论之后,引入新课《统筹方法》。这一课重点内容自然迎刃而解。
(二)“目标展示”导入法
当前教学中很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一讲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导入。如:我上《谈骨气》一课时,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上“议论中记叙的作用”几个字,明确告诉学生,这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清楚,就真正达得“一得”,本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
目标展示导入法醒目,直截了当,直切主题,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三)“直观教具”导入法
初中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这种方法是利用实物、标体、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引发注意力,激发兴趣。直观教具可利用现成材料,也可自己制作。如学习《七根火柴》一课时,我就直接拿着七根火柴进课堂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理解红军对党的一片赤诚。《核舟记》一课,我又同样拿几颗随地可拾的桃核导入新课,普通的桃核,激发了学生对古代艺术的赞叹。
(四)“语感传送”导入法
语言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诵,会把学生带进教材内容的情境之中。日本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感情,则学生的思维理解、记忆等认识机能会受到压抑阻碍。强烈的情感,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因此,语言感情对一堂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如:学习《纪念白求恩》一课,针对初一学生,我就选用了朱子奇的《白求恩纪念歌》用富有感情的语调朗读:“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把学生引入对白求恩逝世的悲痛和悼念的情境之中。又如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我首先朗读李瑛写的《一月的哀思》感染学生,然后转入正课。
(五)“动手操作”导入法
青少年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经常动手,可以刺激思维发展,提高智力水平。课堂上采用“动手操作”导入,可以大大活跃课堂的气氛。
如:学习诗歌《渔歌子》,事先叫学生准备好画笔、颜料。正课开始,我就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比赛画画,请根据诗歌《渔歌子》内容,画一幅画,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学生一听,可来劲了,勾描的勾描,涂彩的涂彩,忙得不亦乐乎,整个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迎刃而解。
又如,《小桔灯》可以让学生亲手制作小桔灯,从中体会小桔灯的含义。
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体现导入艺术的“活”和学生的“动”。“活”与“动”工作做得好,就能既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对所学内容理解深化。
(六)“演示实验”导入法。
实验,并不只是理化课堂上才有的。一名成功的语文教师,还应当是一名实验员。用实验导入,让学生亲眼看到所发生的一切,所产生的现象,可以诱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如:学习《万紫千红的花》一课,根据课文内容,事先准备一朵喇叭花,一杯肥皂水、一杯醋。课上,我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我来变魔术。哗!语文教师变魔术,学生的心儿一下被“吊”起。于是我就把事先准备好的喇叭花放在肥皂水里,马上变蓝,又放进醋里,又变红,学生纷纷问为什么会这样,因此,对本课就产生了兴趣。又如《同志的信任》这一课,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我也采用实验导入,既诱发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明确当时的背景----白色恐怖下采取的秘密革命活动。因此,实验导入新课不愧是一种“催化剂”。
(七)“讲故事”导入法
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如《人民的勤务员》导入就讲述雷锋小时候的故事,《天上的街市》导入就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等等。通过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仅顺利导入新课,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八)“音乐感染”导入法
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用音乐法导入,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接受新知识。如《春》一课,我采用《春天来了》这首古筝弹奏的名曲,让学生沉浸于心旷神怡、气象万千的春天美景之中,又如《看戏》一课,我采用《梅兰芳京剧选段》的盒带音乐导入,学生们立刻就被中国的艺术瑰宝----京剧吸引住了。用音乐感染法导入能使学生真正“乐”学。
(九)“讲文学史”导入法
许多文学家的感人的事迹,不但能引人入胜,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向先辈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立志成才。如《榆钱饭》一课,作者刘绍棠,当我介绍到他的小说《青枝绿叶》在1953年被编入高中课本,而他本人当时还正在读高中时,学生发出由衷的赞叹。又如朱自清“抵制日货”,“不为五斗米折腰”事迹,鲁迅先生的“口诛笔伐”“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等等,这些文学史料能深深打动学生,使他们产生热爱文学的共鸣。
(十)“幻灯投影”导入法
这是一种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的导入方式,条件好的学校可充分地利用。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均可采用现成的投影材料导入。“幻灯投影”导入法能够“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强化视觉,增强学习效果。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如《纪念白求恩》一课,既可用“语感传送”法,又可用图示的直观法,还可用白求恩事迹导入。这就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最佳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既扣“文笔”,又扣“心弦”。其次,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导入”只能是“导火线”。时间方面亦应控制在5分钟左右,不能太长。
再者,对于可供操作的导入,为保证课堂质量,要精心设计,有时还需预演摹拟,做到“万无一失”。总之,一名好的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深刻体会当前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导入,充分发挥导入“导火线”“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同时,还要明确,应将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处理好,使之成为一个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成功。
第二篇:浅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浅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对于英语教学而言,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即导入环节是转换学生的语言思维,辅之以易于接受的感性材料,把学生引入特定的英语环境之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完成对新知识的感知。
一、导入的关键
导入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导入语言产生足够的兴趣,在教师的帮助下将注意力转到课堂学习上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需求、教学内容和目的甚至是班风等,特别是要充分挖掘所教内容的重要意义和趣味性,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以严谨的态度和热情的教学方式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导入前的设计:一是导入材料要有趣味性, 尽可能新鲜、生动。二是导入过程要有导向性,自然进入讲授内容。三是导入内容要有刺激性,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四是导入语言要机智、准确,并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
二、导入的具体方法
一堂课如何引入,因教师及其教学风格、教育对象、教学内容甚至时间、地点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不变的模式。应该说,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都把导入语的引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因而肯定会拿出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来设计导入,力求导入的趣味性、实用性和艺术性。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可采用以下方法:
1、情境导入法。即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
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中进入主题。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直观、形象、引人入胜。在学习EF(BOOKII)Lesson102课前,我播放了电影《TITANIC》的几个片段和那首脍炙人口的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反响,甚至有学生在跟着哼唱,我抓准时机将学生的思绪拉回课堂,告诉学生本节课学习的也是一个发生在“TITANIC”船上的故事,这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2、谈话导入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间的问与答来实现的,其特点是直接、明确,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来活跃课堂的气氛。在周五讲解EF(BOOKII)Unit14 SHOPPINGG一文前,可以问周末学生有何计划,当提到购物时,简单做一个角色扮演。SHOP ASSISTANT(教师):“What can I do for you?”Client(学生):“I would like to buy----”将购物简单地做一个复习,同时直接引出本单元主题----SHOPPING,并进一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购物方面的语言训练。这样,就在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中引出了课题。
3、复习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故意让学生复习一些与所授新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点,以帮助学生回忆,更好为引入新授课题服务。这个方法一般不常运用,因为新课改之后的各篇文章都能独立成篇,内在联系并不很大,只有复习内容和新授内容有较大联系的基础上才能借用。
4、预习提问导入法。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特别是让学生明确几个关键点,然后再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
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BOOKIIIUnit2 Water sport一文中,针对初三课程的特点,在学习新知识同时,复习前两年的相关知识点,如提问: what kind of water sports do you know?what are your favorite water sports?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m?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运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布置预习内容一定要具体,不可过多、过难。二是提问一定要紧扣课前所布置的内容。
5、介绍名人轶事导入法。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与政界名仕、商业巨子、历史名人等有关,教师课前可准备一些趣闻轶事讲给学生听,如讲授(BOOKII)Lesson90关于BILL GATE的内容时,笔者就给学生讲述了他在大学时期的一些趣闻和后来辍学经商的故事,并告诉学生要经商也要先考进大学校门,学生大笑后,我们开始了新课程的学习。
6、介绍风土人情导入法。有些课文内容与英美国家的生活、待人接物的习惯有关。例如,在讲授Unit12所介绍的国家----冰岛时,我先概括讲了冰岛虽然与法国、德国等国家处于同一大陆,却在很多方面大相径庭,通过寥寥数语把学生的疑惑给挑了起来,进行新课程的学习已是水到渠成之事。
7、音乐导入法。好的音乐、歌曲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能使人振奋,催人上进。所以,几分钟的音乐欣赏会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对于上午第四节课或下午课更有效。例如,在学摇滚乐来华演出的文章之前,播放著名的英国BEATLES所演奏的歌曲,从学生对歌曲的感受中导入要讲的主旨和内容。
8、小游戏情境导入法。教师可以借助于表演、游戏等形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可设计这样的情景:上课铃响后,教师或者拿一封待看的信,或者自带手机,事先安排其它老师打来电话,通过这些表演,让学生以为老师真的要忙着看信、接电话,这是由表演导入新课,使学生恍然大悟,顿觉新鲜有趣,新课的主题也就一目了然了。
同样一堂课,着眼点不同,思路不同,使用的导入方法也就会不同,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只要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就是好方法。
第三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设计方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设计的方法
永城市高庄镇初级中学:陈燕飞
摘要:语文课如何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景中去?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语文课,教师的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端,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
关键词:导入原则
导入设计
艺术方法
兴趣
一堂语文课,教师的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端。教师的导入得好,就能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所教的课文的情境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迅速了解这堂课学什么,目的是什么,学习重点是什么,从而启动学生思想机器,对学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同时也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为整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流程的流畅运行提供了可能。因此,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十分注意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
一、课堂导入的原则
导入既然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会影响到学生一堂课的发挥,在设计导入时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1、导入要遵循时效性原则。
导入所占时间要短,最多不能超过五分钟,如果所占时间过长,就有喧宾夺主之嫌,那就从根本上违背了运用导入技能提高教学效率的初衷。时间要短,又要起到应有的作用,就要认真提炼,要选择非有不可的内容;在选词、造句、语言组织上要十分精心;在方法的选择上要注意省时有效的原则,我曾在一次上课课现场看到有一位教师上《华南虎》一文导入时颇费了一番功夫,先是介绍华南虎分别,然后是与其他老虎的区别等等。可以说,这不仅费力,而且又费时,并且没有收到任何效果,一课语文课被导入占去好长一段时间,所以,导入应该遵循时效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
教育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教育必须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学生的身心发展既有一定的顺序性,又有一定的阶段性。如思维的发展,总是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课堂的导入设计要有明显的针对性,要从学生家庭生活环境,社会生活阅历,文学艺术修养,接受心理水平出发,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客观规律,有的放矢。
3、导入要遵循目标性原则。
导入设计,是围绕教材,引起学生注意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场,是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设计的,不能偏离教材,更不能背离课堂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导入设计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有效的导入设计往往是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的,往往是为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的出现做铺垫或蓄势的。
二、课堂导入的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作为授课者要让学生喜欢上我们的课,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每次上课都要给他们新的感觉,所以每堂课的开头非常重要。我们要用自己丰厚的知识积淀设计好每节课的开头,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记得曾有学生对我说过,他们每天上学来最期待的就是上语文课。而且总感觉语文课上时间过得太快。我听后倍感欣慰,我知道这是学生对我授课的最大认可。之所以会收到这样的效果,精彩的课堂导入当然是功不可没的。
1、音乐导入法。
教学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时,我没有从惯用的介绍苏东坡着手,播放了一首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教室里几个王菲的“粉丝”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大家都知道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水调歌头》了。教学《荷叶 母亲》时可以播放阎维文的《母亲》。到教学进入尾声时再让学生齐唱《母亲》。利用音乐引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他们对音乐对艺术的爱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2、故事导入法。
即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从而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因素,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信客》这篇课文时,文章主旨是为了突出诚信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前导入的时候,我选取了曾子杀猪①这段故事。通过曾子言而有信教育孩子这一点来切入主题。还有在讲授《唐雎不辱使命》时,我先让学生复述小学时学过的晏子使楚②的故事。晏子与对方针锋相对的较量以及巧妙的回答,不仅捍卫了自己国家的尊严,还让对方自取其辱,成功完成出使任务。晏子的机智幽默让学生开怀大笑,在学生愉快的笑声中,我顺便告诉学生老师今天要再向大家介绍一位凭借三寸之舌战胜虎狼之国的外交官他就是——唐雎,很自然引出课文题目。
又如教《愚公移山》时我先生动形象地讲述李白小时候“铁杵成针”的故事——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
然后引导学生:“从这个故事中同学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绝大部分同学能够回答:“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艰苦奋斗,持之以恒。”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看文中谁具有这种精神,由此导入课文。
故事导入,不仅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既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又渲染了整个课堂氛围。故事导入容易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起来,积极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索中去。但要注意:故事的内容与课题要紧密相联,做到贴切、典型。
3、古诗对联导入法
中国古典诗词是一座丰富的宝库,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艺术手法,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运用古诗导入,可以积累名句,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我爱这土地》的导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陆游),“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这些不朽的诗篇,都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爱国志士发自内心的呼喊。今天,我们来学习同一题材的现代诗歌名篇《我爱这土地》。
又如《出师表》的导入:杜甫的《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对联上: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令土木金刚卦爻,水面偏能用火攻。这些对联都是写谁的?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出师表》
4、设置悬念导入法
设置悬念导入法是指教师在导入语段即将结束时造成悬念,让学生急于知道下面要讲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如在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时,我事先出示了几道数学算式题让学生计算,学生饶有兴趣,然后问学生:这些计算的结果可能更改吗?学生说:不可能。老师问:那么,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呢?你想知道吗?请同学们再看一幅图。这样的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体现了学生的文体地
5、图片导入法
图片具有可视性,直觉性。图片导入可使学生具体直观地感受到所学课文的内容,尤其是对于难以理解的课文,运用图片导入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生动形象,容易激发学习兴趣,驱遣他们的想象。
如教读《苏州园林》,可用课件展示苏州园林的有关图片导入;教读《三峡》可以展示三峡图片。
6、背景导入法。
让历史作载体,让岁月作纽带,让历史见证昨天,让时空启迪今天,从而借助历史作语文课堂的导入,学生脑中再现了历史,既加深了印象,也激活了课堂。例如,有关战争题材的文章,或许现在的中学生接触的并不多,但从历史课本上他们都了解到了古今中外的许多战争,从现在的新闻上也了解到了还在进行的战争,战争场面大多是刀光剑影,血流成河,是硝烟,是战火,是哀嚎,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这样的战争场面。教学《蜡烛》时,我先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战争的场面和自己对战争的看法,让他们说说战争的场面是不是总是那样:风烟滚滚,枪声四起等。而后进入文章,让他们领略与他们的想象相距较远另一种战争的场面,这样就能启发他们的思考,进入新的文章。战争题材的文章很多,战争的自然环境、场面、人物等都可以作为一个导入的切入点。如教学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时,我们可以从普法战争入手,在学生了解历史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便为学生理解作品主题打下基础。
7、文体导入法
文体导入有利于学生掌握文体知识,更好的把握课文。如《爱莲说》的导入:同学们,我们学过了《马说》,知道“说”是一种文体。《马说》是一篇议论性文章,相当于今天的杂文。吴纳《文体辩体序说》中道:“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从中可知,“说”作为一种古代文体,既可以说明事物,又可以发表言论,还可以叙事抒情。《爱莲说》就是一篇融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的百字散文。
8、名言警句导入法。
名言警句导入法就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句名言,或引用一句名句,可以起到直奔主题,及时导入课堂教学内容的作用。如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我首先出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学生说出与珍惜学习时光有关的诗词名句,再让学生读课文,说说文中是谁珍惜学习时光,热爱学习,从哪些情节可以看出来。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引出《岳阳楼记》。
9、图画导入法
在教学有的景物描写类的文章或诗词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课前根据自己的预习给诗文画图,上课伊始让学生展示自己所画的图。这样既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时,我让根据课文内容给每一个自然段画一幅图画,有的《百花盛开》,有的画《小草风长》有的画《春雨如汁》有的画《春风拂面》有的画《春早人勤》。在展示这些图画的同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有感情的进行描述。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的诗词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导入,如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可以先让学生给诗歌做画,学生兴趣盎然,兴奋不已,有的画《胡天八月》有的画《千树万树梨花开》有的《将军置酒饮归客》有的画《风掣辕门》有的画《雪上空留马行处》,这样一首情深意浓的诗,用学生的图画展示导入课堂,既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也引导学生理解的朋友间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10、问题导入法
紧扣课文设计一些问题,最好能总领全文,或从侧面入手,对理解课文将起关键性的作用。
例如《公输》的导入:同学们,你们是否听人讲过战斗的故事呢?是否在影视节目中见过大大小小的战争场面呢?是否体会到某些不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沉重灾难呢?相信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大家是否相信一个人会单凭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勇敢和机智就可以阻止一场不义战争呢?历史上的确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公输就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解说:连续提问,唤起学生对战争信息的一些回忆和思考,转而引导学生思维直奔课文主题,诱发学习兴趣。
11、诗词导入法。
这一方法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巧引诗词名句,引出新课。教学何其芳《秋天》时的导入:“对于秋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是张继的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王维的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王勃的少年壮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刘禹锡的人生感慨。那么,大家心中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欣赏何其芳《秋天》。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尽情说出有关写春的诗句,让学生把自己想到的有关春的诗词句写在黑板上——“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连雨不知春早去,一晴方觉夏更深。”“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然后再让学生读课文,再从诗词中选一句为每一个自然段贴上标签
12、成语导入法。
用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成语导入,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学《陈涉世家》时,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成语“揭竿而起”,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成语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吗?马上大家开始翻阅成语词典,然后举手回答: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我就接着这个话题说下去:大家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什么起义吗?(同学们纷纷回答:陈胜、吴广起义。)是的,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一下陈胜吴广是如何发动、如何组织这次起义的。自然引出《陈涉世家》。其他还有用“黔驴技穷”引出《黔之驴》,用“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出《醉翁亭记》,用“世外桃源”引出《桃花源记》,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结语
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许多,如悬念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温故知新导入法、引用警句法等。无论使用哪种导入方法,我们都要根据课文学习目标、学生实际和我们自己的教学风格择善而用。但是导入的时间一定不能过长,一般应控制在课堂开始的两三分钟之内。另外,课堂导入还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发展与情感体验。总之,导入是一课堂要走好的第一步,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始,是气氛的调和剂。所以我们在进行导语设计时,只有做到目标明确,短小精悍,生动有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洞开思维的大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课堂的导入就像那春天里的花园,奇葩朵朵,争奇斗妍。但是学无止境,教无定法,要做好课堂导入这门功课,我们的探究之路依然任重道远,还望各位同仁不吝指教,让我们共同携手为课堂导入这个花园增色添彩。
参考文献:
1、李山林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朱慕菊汇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陈玉秋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彭小明著:《语文教学专题研究》,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版。
6、王世堪主编:《中学语文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第四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初探
文/梁蓓蓓
【摘 要】良好的开端往往是事业成功的一半,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否为课堂教学奏响序曲,关键就在于教师导入策略的使用是否恰当。因此,科学的新课导入可以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作业。本文作者论述了磁性化、激趣化、生活化和诗意化等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策略。
【关键词】磁性化;激趣化;诗意化
在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积极摸索新课导入的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恰似戏剧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意义。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丰富多彩的课堂导入策略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兴高采烈的进入新课学习,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效果。那么,怎样徐徐拉开“帷幕”让学生饶有兴致的参与知识探究呢?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磁性化导入是顺利拉开帷幕的金钥匙 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可见,新课导入时一定要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譬如,我在讲授《火烧圆明园》时这样导入:“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浓黑的烟雾绵延50多公里,久久不散,飘荡在整个北京上空。弥漫纷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到处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发生了日全食一样„„圆明园,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这群野蛮的侵略者烧毁了。” 如此情景的描述,既有对精美无比的圆明园被烧毁的叹惜,又有对侵略强盗野蛮行径的控诉,学生怎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力和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呢?再如在讲述《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时,我这样导入:“在一部电视剧里,描写秦汉之际,刘邦的妻子即后来的吕后,因躲避兵乱逃进一座尼姑庵中的故事,同学们想一想编剧、导演犯了什么错误?”学生针对上述问题普遍感到疑惑:编剧好像没错的,因为吕后是女的,当然是躲进尼姑庵呀!这似乎符合情理,但不符合历史史实。如此磁性化的导入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课学习,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油然而生。
二、激趣化导入是吹响师生互动的冲锋号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有巨大的心理效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进而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实践证明:惊奇和疑问是兴趣的渊源,因此,学生只有对某一现象发生惊奇和疑问时,他们才愿意去探索。譬如,我在讲授“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一课时,设计了一个问题链:“人是猴子进化来的吗?人与类人猿有什么不同?人是不是动物?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是谁?他们外貌与吃住是怎样的?”学生面对以上问题欣喜若狂深入历史的隧洞中去探寻其中的奥秘,从而成功的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他们在逐步获得成功的前提下继续参与知识探究。这个例子也进一步佐证了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
三、生活化导入是开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比较渴望获得认可与欣赏,喜欢表现自我。所以,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许多学生为了能在课堂上有所作为,他们会特别注意积累平常生活的知识经验,挖掘这些经验的知识内涵,从而使他们体验到“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譬如,我在讲授古代希腊的内容时,就开门见山的发问:“体育大家都很喜欢吧,那你比较喜欢哪一个项目?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与希腊有何关系?”话音刚落,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起来,同学们对这个话题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使整节课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度过。
四、诗意化导入是把学生带入“大观园”的导游
不管是唐诗,还是宋词,其精炼、生动和优美语言让学生普遍亲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词导入,既可以巩固复习语文基础知识,又可以营造活泼欢快的氛围,能有效拨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之弦,使其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譬如,我在讲授丝绸之路时,自己先朗诵几首与之有关的不朽诗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学生在欣赏类似的诗句中初步感知了丝绸之路神秘飘渺,从而更要有兴趣的探讨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提高课堂效率打下基础。再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红军长征的内容时,就请学生集体背诵、感悟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作者只用短短的56个字就高度概括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路,数不清的险山恶水,在毛泽东等革命家的眼里只不过是“细浪、泥丸”。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但加深了对学习的内容初步了解,而且为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以苦为乐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所感染、膜拜,也让学生轻松地记住了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等知识点,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初中历史新课导入的方法是千变万化的,有的是单独使用,也有的可揉合着用。每一个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依据不同的教学对像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总之,我们只有勇于探索,勤于思考,才能找出适合教学实际的导入法,为实现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第五篇:课堂教学导入与结束艺术
一.课堂导入的艺术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部分必须成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
1.设疑引趣法
小学生有极强的好奇心,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如教《狐假虎威》时,可这样导入:“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吃谁?”学生答:“当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师说:“今天讲的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狐狸轻而易举地指挥着老虎。老虎非但不敢吃掉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文。”这段导语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急于弄清缘尾,驱使他们认真学习课文。
2.释题引申法 解释题目中关键性的字词并由此而推演、生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如在教《黄山奇石》一课,板书课题后提问:“读了课题,可以看出课文将向我们介绍黄山的什么?”学生回答:“黄山的石头。”师:“是一般的石头吗?”生:“是奇怪的石头,和一般石头不一样。”师:“说得好,通过读课题,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专门向我们介绍黄山各种奇石的,那么黄山到底有哪些奇石,奇在哪里呢?”这儿老师抓住课题,通过引导学生审师,明确了学习重点,从而自然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3.抒情描摹法
即把自然抒情和描摹景物结合在一起,用所描绘的景物唤起学生的联想,以教者的情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教《草原》这篇课文时,先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再用抒情的格调描述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美丽的景象:欣赏草原一碧千里,天空明朗,牧草茂盛,牛肥马壮,繁花似锦,白鸟翔集的风景图片,使学生神往于内蒙古大草原,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从而对学习这篇文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然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朗诵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比较导入法等。总之,我们老师设计导入语要像说书人那样,“起讲抓得住人”,要根据自己的特长,精心设计,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4.创设情境法
对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可运用语言、多媒体等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轻快的音乐先响起)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她从泥洞里爬起来,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并且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圆圆的卵。轻风吹过,阳光和煦,池水温暖了。青蛙妈妈下的卵慢慢地都活动起来,变成一群大脑袋、长尾巴的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自由自在。学生的思绪随老师生动形象的描述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生机盎然的池塘里,也在不知不觉中,随着老师的引导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
5.背景介绍法
有些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感到生疏,难于理解。对此,可以通过介绍背景导入新课。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上《月光曲》时,这样导入:“同学们,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的一首,叫《月光曲》。”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对理解课文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课堂结尾的艺术
一堂完美的课,不能虎头蛇尾,要在已授内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结尾,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条理化,使知识升华,使整堂课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1.激励式的结尾
教师在即将结束教学时,以意味深长的话语厚望于学生,打动学生心扉,留下难忘的印象。如教《趵突泉》,讲读课文完后教师小结:“趵突泉真是美丽极了,所以它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皇将相前往观赏。可是,现在的趵突泉没有课文所写的那样美丽了。因为趵突泉是老舍1932年写的,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降低了,美丽的趵突泉水小了很多,有的小泉也干涸了,真是可惜啊!由此可见,祖国的名山名水需要我们好好地保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也需要好好地保护,希望你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把我们美丽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教师的情绪感染了学生,我想这种结尾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深远的。
2.归纳式结尾
归纳式结尾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当然主要是对要求学生掌握教学重点、学习难点进行归纳,使学生加深解,进而完全掌握。如在教《景阳冈》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水浒传》不愧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在《景阳冈》这个故事中,作者用它的神来之笔,抓住了人物的特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塑造了一位勇敢机智的、且有大无畏精神的,并且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打虎英雄。”通过老师归纳式的结语,学生对武松的形象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
3.悬念式结尾
优秀的教师在教学结课时常常使用设悬念的方法,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却戛然而止,从而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使“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学习期待。
4.延伸式结尾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已经取得了某一方面的知识时,为了加深拓宽学生的视野,经常要跳出教材,把他们的目光引向课外更深更远的空间。《恐龙》一课,我是这样结尾的:“我们已经知道了恐龙怎样繁殖后代,吃哪些食物,你还想了解什么问题?”学生争着回答。我趁学生兴趣正浓,又建议学生可组成小组共同探讨研究种子发芽、母鸡生蛋等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很自然地沟通了学生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而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语文能力。
课堂教学的结尾对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归纳、小结的作用,对他们的思维起着整理的作用,对整堂课的教学起着“回炉”提炼的作用。它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结课的形式与方法很多,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绪灵活运用,而不拘于形式,死板单调。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古城中学
蔺国松
一、课堂教学导入的作用
“万事开头难”,一堂课也是这样的。教师走进教室,站到讲台上,首先想的就是用什么样的开场白才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才能使学生感觉到知识的乐趣。这开场白用规范的术语来说,就是“导语”。
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好的导入会使学生迅速理解老师意图,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师生双方都很愉快。导入是课堂教学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是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状态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主要作用有如下四点:
1、凝聚——指向作用
即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上。学生在课前的活动、思绪是多种多样的,课间休息的十分钟似乎意犹未尽。上课铃响后,需要及时地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集中到的课堂教学上来。新颖别致、生动形象的导入,会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在一起,指向到教师身上,指向到即将开始的教学内容上。注意是人的意识的警觉性和违择性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力是学生智力活动的组织者和维寺者。学生不专心致志,不把注意力集中和指向于课堂教学上,教师敦学再用力,教学信息也不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记,教学也不就实现不了预期的目标。因此,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有导入行为;
导入的首要作用在于运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激发——深化作用
即激发、深化学生对新授课业的兴趣。恰如其分、引人人胜的导入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即将开始学习的新的教学内容产生积极的认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好的导入还能使学生在产生学习新课愿望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对学习的兴趣,使认知水平不断提高。
3、消疑——置信作用
即消除学生对新课、对学业的惧怕、怀疑心理,枉学生对新课、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友好感。这是因为好的导入能增强新课的趣味;学生产生愉悦感、紧凑感,因而心情愉快,情绪饱满,注意集中,思维活跃。思维活跃不仅能降低理解上的难度,而且能消除师生之间紧张关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尊重感、敬佩感。
4、铺垫——拓展作用
好的导入能为全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并能由此使教:进一步展开,发展,开拓,把课的进展不断推向高潮,产生良好、积极的“连锁反应”。由于课堂教学导入行为具有上述作用,所以,我们应必须重视课堂教学导入行为的训练,掌握导入的技能技巧。而训练的基础工作是提高对“导入”作用的认识。
二、课堂教学导入的特点
导课艺术讲求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后边的课上起来也就顺利了。不同特点的导课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功能,具体如下: 1、导课要有针对性,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导课应当针对的教学实际有两方面,其一是指要针对教学的实际内容而设计,使之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不脱钩。
案 例
有位教师《说谦虚》一文的导课就设计得很精彩。他说: ‚有一位导演,成功地导演了一部新影片。当记者问到这部片子,并请他谈谈想法时,导演说: ‘如果把这部整体美的影片打碎,那么任何一块碎片都将闪光。’而举世闻名的球王贝利被问哪个进球最精彩时,他却回答:‘下一个。’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难道不值得我们思索吗?‛
二是指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的差异程度。比如:小学一、二年级,最好多从讲点故事、寓言,做点游戏入手;中学生多从联想类比、启发谈话、设置疑难人手。如果课堂教学导课时,教师的态度、语言和蔼可亲,所讲内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日常事理,学生听起来一定能如入胜地而流连忘返。可见,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
2、导课要有启发性,具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必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
案 例
有位物理教师在初中物理‚运动与静止‛这一课题的教学中,就使用了启发性导课。一开始教师问: ‚你们听说过用手去抓飞行的子弹的事吗?‛对学生来说,这种事似乎是不可思议的,教室内立即鸦雀无声,同学们开始思考了。一会儿,课堂沸腾了,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子弹飞得那么快,能用手抓住吗?‛‚我就听说过。‛老师肯定地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有一个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蠕动,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原来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学生听了十分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心理。‚出现这种情况是什么道理呢?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运动和静止’就要探讨这个问题……‛于是,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新授课的内容中去了。
启发性的导课设计应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想象余地,让学生能由此及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由个别想到一般,收到启发思维的教学效果。
3、导课要新颖,新颖性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
一般说来,导课所用的材料与课文的类比点越少,越精,便越能 留下疑窦,越能令学生耳目一新。案 例
在教来自清的散文《绿》时,教师先讲了一个小故事:欧洲有个叫摩根的商人长得高大魁梧,但他的夫人却小巧玲珑。他们夫妇俩到了非洲,男的先去卖蛋,一连三天空手而归。而夫人去卖时,不多时蛋就卖光了。这引起学生的诸多猜想,但都不得要领。老师最后说: ‚摩根人大手大,鸡蛋在他手中显得小。他的夫人人小手小,同样L—个鸡蛋在她手中就显得大了,所以人们争着买。‛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老师接着说: ‚文学家经过对生活现象的长期观察,体验,有意识地把生活现象进行加工提炼,运用于文学写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衬托手法。同学们看看: 《绿》这篇文章在哪些地方使用了衬托手法?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样导课就具有新颖性的特点。新颖性导课其优点往往无可比拟。
4、导课要简洁,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
语言大师莎士比亚说: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这个见解是极为深刻的。课堂教学的导课要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活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
案 例
一位教师教学仙、壁虎借尾巴》。开始上课了,教师带着亲切的微笑说: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小动物的画像,你们谁认识它?‛说着,从课桌上拿起一只小壁虎的图,这只用水彩画成动画形象的小壁虎,不但不丑陋,而且显得很
可爱,尾巴做成活动的,可以摘掉。学生们马上惊喜地说:‚小壁虎。‛教师接着问:‚谁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动物?’’有的学生说:‚壁虎有毒,能让人中毒。‛另+学生说:.‚壁虎吃苍蝇、蚊子。‛教师趁机说:‚壁虎虽然长得不好看,可是它吃苍蝇、蚊子,是人类的好朋友。你们看,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了?‛(将画上的小壁虎的尾巴摘下)学生惊奇地说: ‚哎呀,尾巴断了。‛教师马上因势利导: ‚这只小壁虎的尾 巴怎么断的?断了以后它又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学的《小壁虎借尾巴》(板书)这课书,讲的就是这只小壁虎尾巴断了以后的事。‛
这个导课总共不到5分钟,却因其简洁凝练、巧妙、新奇,成功地激发了学生急切的求知欲望。
三、课堂教学导入的技巧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多种多样的,优秀的教师往往能因势利导,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技巧。1、温故知新
这是最常见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其特点是以复习已经学过或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知识为基础,将其发展,深化,引出新的教 学内容。
案 例
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凡卡》第二课时,是这样导入的: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凡卡写给爷爷的信。我们知道凡卡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仇恨,他在信中多次呼喊爷爷来救他,急切地盼望爷爷接他回乡下去。这可怜的孩子在死亡线上挣扎,他多么希望摆脱悲惨的命运啊。现在我们看看凡卡写信后的情景怎样。‛
复习旧知识的导入方式重在恰到好处地选用与新授课内容关系密切的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由已知到未知也是学生认知发展的一条规律。这样的导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易于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案 例
一位历史课教师在讲《三国鼎立》一课时,首先问学生‚黄巾大起义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导入新课:‚黄巾大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大小地方实力派和豪强拥兵,各自为政,分割政权。百姓民不聊生,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黄巾大起义’有什么样意义呢?‛
这种方式从总结旧课人手导入新课,又称为归纳导入式。其运作 方法与要求是:教师提出要讲授的新课题之后,首先对上节课所讲的内容概括地小结一下,扼要复述出与此有关的新知识,讲课时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连贯起来思考,既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能较好地巩固巳学的知识。
2、创设情境
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教师在导课时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 境之中,深人体验教材内涵。
案 例
有位教师在教《小白花》一课时,便将背景画面(总理的遗像、有关照片)与背景音乐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设了悼念周总理的特定环境。学生在干净舒缓、哀婉的朗读声中(录音)静静地观察着照片,再加上深沉的音乐旋律(小提琴协奏曲的片断),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共鸣,感动得潸然泪下。
要使学生在导课时进入教师设下的“圈套”,激发情感,教师必须成为好的编剧、导演和演员。
3、设疑导课
这是最常用的导入方式。它通过提出一些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学生业已了解的有趣的问题,激发起学生想要了解该问题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
案 例
有位物理教师在讲,‚牛顿第三定律‛时,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同学们,咱们班最近参加了拔河比赛,你们说,两队拔河,从拉绳来看,赢方一端的拉力大还是输方一端的拉力大?‛学生们先是一愣,接着大家争先恐后地说:‚赢方一端的拉力大!‛教师却肯定地说:‚不对!拉绳上两端的拉力一样大!‛‚为什么?为什么?‛同学们睁大眼睛,愣住了。‚这是作用和反作用,即牛顿第三定律所要说的问题,我今天就讲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讲课就会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绪也和教师的教学交融在一起。4、平铺直叙
直接导入又称开门见山式导入,即在上课开始后,教师开门见山地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
案 例
一位语文教师在讲《鲸》一文时是这样直接导入的: ‚鲸这种动物,同学们很可能都在电影或电视上亲眼目睹过。但它有多大,分为几大类,吃什么食物,怎样睡觉,怎样生长呢?同学们学习了《鲸》这篇课文后就会有所了解。下面我们默读《鲸》这篇课文。‛
直接导入是通过启发诱导学生,逐步进人新课的,因此它只适宜于学习积极性较高且具有一定意志力的较高年级的学生,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不宜采用直接导入的方式。5、激情昂扬
维果茨基指出:教育的影响是通过学生心理特点的“中介’’或“折射”而发生作用的。“中介”就是学生当时的内心体验,这种内心体验好像一个三棱镜,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它的折射才对学生的心理]发生作用。有的教材中包含着真挚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宜在导课时“披文人情”,以情真词切的语言多方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
案 例
有位教师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是这‘样导课曲:‚同学们,大年夜:对你们来说,是多么美好啊!穿戴一新,亲人团聚,品尝佳肴。可是在另一个社会里,却有这么一个小女孩,她在又黑又冷的大年夜里,光头赤脚,手拿一把火柴,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叫卖着。‛教师富有感情的语言,把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了课文所描述的悲惨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强烈共鸣,既促进了课堂交流的艺术效果,又可使学生的思想得到纯净和升华。
6、故事导课
把课讲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始终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标准之一。寓意深刻而又幽默轻松的故事,加之铺陈渲染,绘声绘色的教学语言,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导课形式。案 例
一位生物教师在讲授昆虫的性外激素时,是这样利用讲故事导入新课的:在座的一些同学可能知道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在l904年作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在一个被丛林包围的黑屋子里把一只雌天蚕蛾扣在笼里,尽管暴雨不停地下了+夜,还是有40多只雄蛾冒着风雨前来交尾。次日晚上,他在雌蛾周围撒上樟脑丸和汽油,结果一点也没有影响雄蛾前来寻找雌蛾。是什因素使得雄性天蚕蛾能够风雨无阻地前来寻找雌蛾呢?法布尔经过认真观察、实验发现,原来是昆虫的性外激素发挥了巨大威力。
采用这种导入方式应注意:①故事内容要与新课内容有紧密的联系;②故事本身生动有趣,对学生具有启发性;③语言要精练,故是事要短小精悍,用时不长。
7.幽默导入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有时可以使用幽默手段导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 例
一位语文教师在讲授《项链》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课:平时大家常常听一些歇后语,如‚癫和尚戴花——疯美‛、‚厕所里开电扇——出臭风头‛等。我今天说几条‚歇后语‛大家听听,‚路瓦栽夫人借项链——穷出风头‛,‚路瓦栽夫人丢项链——乐极生悲‛,‚路瓦栽夫人赔项链一自讨苦吃‛。当然这三句不能算歇后语,因为歇后语是全社会约定俗成的。这篇课文大家已经预习过了,对莫泊桑笔下的路瓦栽夫人有什么看法呢?现在我出个上联一‚一夜风头项链即锁链‛,请大家现在再仔细地阅读一遍课文,然后根据个人感受,对出一个下联,把自己的看法表示出来,对仗要工整。
这样的导课可使学生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地投入课堂学习之中。8、随机应变
有时在课堂教学之前,突然发生或出现了有利于设计导语的事件或情景,教师应注意充分利用,即兴应变,以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案 例
有一次讲授《卖炭翁》,时值雪止天晴,教师走上讲台便道: ‚同学们,断断续续,飞舞了近一周的雪花停下了。今天,阳光照耀,天气暖和,是我们盼望多日的好天气。但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穿得十分单薄的老人,却不喜欢这样的天气,总是期待朔风凛冽,大雪纷飞。他,就是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板书课题),卖炭老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反常心理呢?‛由于教师巧妙而自然地借景引入课题,使学生急于去理解卖炭翁的反常心理,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收到好的效果。
有时课堂上难免发生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因而影响到教学的正 常进行,这就要求教师随机应变,排除干扰。
案 例
一位教师在教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给青年们的一封信》时,课堂很吵。如果按照原来‚人物轶事‛的导课方法,已很难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课上来了,于是他灵机一动,突然叫住一名学生,那名学生应声而起,教室里也随之静下来。教师赶紧抓住机会说: ‚同学们,那位同学应声而起,这在生理学上叫条件反射。但是,你们知道条件反射学说是谁创立的吗?是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给青年们的一封信》。‛这个较新鲜的话题一插入,便在短短几分钟内,排除了干扰,顺利进入了新课学习。
机变导课要求教师具备机智灵活、沉着应变的能力,才能把握时机,因势利导,成功地进行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