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段解决问题“六步解题法”探讨

时间:2019-05-13 00:5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低段解决问题“六步解题法”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低段解决问题“六步解题法”探讨》。

第一篇:小学数学低段解决问题“六步解题法”探讨

小学数学低段解决问题“六步解题法”探讨

楚雄市北城小学 何应明 邮编:675000 电话:*** 摘要:在小学数学低段的教学中,乍一看“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似乎很简单,就是一些最基本的加减乘除;计算步骤也似乎很简单,最多是两步。但是,小学低段解决问题的教学却承担着培养学生审题意识和能力,理解加减乘除法的意义,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基本数量关系的感性经验。许多学生在数学审题方面不够认真,所以导致做错,甚至乱做。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应该从小培养良好的审题能力,从而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关键词:计算步骤;审题能力;习惯

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解决问题”的要求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低年级“解决问题”的解题方法可以遵循以下六个步骤:

看问题——找条件——分步做——仔细算——要验证——写答语

一、看问题。问题是题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低段的学生特别要加强读题的训练,有些学生由于刚刚接触解决问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错读、漏读,造成了理解题意偏差。所以低段的学生要教会他们进行指读和勾画重点词语。看问题、看懂问题是解题的关键。问题就是要我们做什么,解决什么。只有反复地读问题,从问题里找出 关键词、重点词,才能正确地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向,而不是简单地把看到的数字相加减或乘除,才不会出现错做、乱做。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应用于生活。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必须到实践中去运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例如学习了用加法解决问题时,我出了这样的题目“二(1)班有男生15人,女生13人,这个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让学生列式计算后体会这也是一个“数学问题”。教学时,我让学生反复的读问题“这个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并且要求学生把问题里的关键词“一共”要圈出来,表示这道题是要合起来用加法,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很容易理解,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所在。

不少题目问题中还经常出现常识性的概念,某些字、词对理解题意和确定解决方法具有决定性作用,都是审题的重点。例如常见的“一共”、“总的”“多多少”、“少多少”等这类名词,由于本身是表示总数或差数的,加之要求“一共”用加法、求“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等原因,一些学生形成一种见“共”、“多”就加,见“剩”、“少”就减。因此在指导“看问题”时,既要讲清词语本身的含义,还要讲清在具体题目中的不同含义。

二、找条件。数学问题用精练的文字叙述,并用数学术语来表述数量之间的关系。题目的叙述就是为“问题”所设的条件,题目中的所有“数字”都不是随意的摆设。读懂了问题后,就要根据问题到题目中寻求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在教学时,我出了同样关于学生人数 的题目“二(1)班有男生15人,女生人数比男生少3人,这个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通过看问题学生已经能理解要求这个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但部分学生只是简单的把题目中的两个数字相加,15+3=18(人),没有很好的审题,对题目中叙述的条件没有分析,导致了乱做。教学时,我让学生反复的读问题“这个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让学生理解一个班的人数由男生和女生组成,再到题目中去找条件:男生的人数知不知道,女生的人数知不知道;题目中已经知道了男生的人数,不知道女生的人数,但女生的人数与男生的人数有关系,可以通过男生的人数来计算出女生的人数。通过分析给出的条件,让学生能根据已知的条件,先求出未知的数,解决了问题的所在。

小学低段的数学解决问题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常用文字叙述、图或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要教会学生弄清题目里给了哪些信息,给了什么条件,扫除解决问题的障碍。利用“问题”的引导,教会学生从题目中找到解决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三、分步做。小学数学低段的解决问题一般都很简单,就是一些最基本的加减乘除;计算步骤也很简单,一般一道算式一个步骤就可以解决,最多是两步。小学数学的解决问题列式计算,有分步式和综合式两种列式方法。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解决问题是一个难点,是学生非常容易出错的地方,所以在列式计算上可以先引导学生用分步式列式来解决问题,要让学生读懂题目,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什么,再解决什么。二年级下册同样关于学生人数的题“二(1)班有男生20人,女生16人。每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一共可以分成 多少个学习小组?”在这个题目中,通过引导学生“看问题”,让学生理解“分”,需要用除法进行解决;再通过“找条件”,找出题目中给出的条件:男生数、女生数和每个小组的人数。学生很快就知道了需要先求出总人数,再求出有几个小组。但部分学生在列式上出了问题,列式为:20+16÷4=24(个),导致解题出错。而部分学生把解题分为了两步来进行:1.20+16=36(人)2.36÷4=9(个)顺利的解决了问题。

列式计算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理清解题思路的方法。分步算式是思维的分散,综合算式是思维的综合。较于综合式和分步式的列法,在一定程度上和学生的思维水平相关。综合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列综合算式,值得肯定。但低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很弱,不能综合全面的思考问题,引导他们先从分步式开始分步解决问题,再与综合算式做比较,训练综合逻辑思维。

四、仔细算。《课标》指出: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避免对解决问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计算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的核心,也是我们解决问题所要得到的结果,前面的看问题、找条件、分步做的过程都是为了能正确计算出问题的结果,找能解决问题的答案。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通过审题能正确的列式,但往往忽视了计算的重要性,导致算式列对而结果算错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解决问题计算易错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决:第一是加强日常 训练。加强学生对算法、算理的理解,坚持每天一次有针对性的口算训练,让计算训练常态化;第二是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训练,利用学习过的已知知识寻求最简单的解题计算方法。比如三年级数学下册的解决问题:一个马场有6个马棚,每个马棚有5匹马,马场一天需要300千克饲料,每匹马每天需要多少千克饲料?在解题时,部分学生先算出马场一共有多少匹马?再用一天的饲料量除于马的数量。列式为:1.5×6=30(匹)2.300÷30=10(千克),虽然通过计算得到了正确的结果,但三位数除于两位数在三年级并没有学习,增加了计算的难度。而一部分学生在审题时,先算出一个马棚一天需要多少千克饲料,再计算每匹马需要多少千克饲料。列式为:1.300÷6=50(千克)2.50÷5=10(千克)把复杂的计算变成了学过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除于1位数,让计算更方便、准确。

五、要验证。验证与验算是检查计算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逻辑常识必不可少的步骤。现在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普遍缺乏一种验算的意识和习惯,对解决问题的结果缺乏一种自我负责的态度,所以不仅影响了质量的提高,而且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

在解决问题练习或日常教学中,都要教会学生每完成一次计算,都能用适当的方法回头望,以确保自己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如题目抄错了没有?竖式列得正确吗?结果符合常识吗?得数写了没有?比如二年级关于人数的数学解决问题:二(1)班有男生20人,女生16人。每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个学习小组?,部分学生列式为:20+16÷4=24(个),通过结合生活实际验证会发现,一个班不可能有24个学习小组。在检查时发现要先算班级总人数的加法时要加括号优先计算,找出了问题的所在。二年级的数学解决问题:二(1)班有24名学生,每4名为一个学习小组,可以分成多少个学习小组?部分学生列式计算为:24÷4=7(个),但通过验证会发现:7×4=28而不等于总人数24,发现计算错误。

验证还包括检查算式的单位写了没有,草稿本上的计算结果有没有抄对,算式的结果有没有正确的进行写答等。

六、写答语。答就是回答问题所问,是解决问题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解题完整性必不可少的步骤。答与验证关联也非常紧密,也是一个验证的过程。写答是对解题第一个步骤“看问题”的回应。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会“写答语”的良好习惯。

习惯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时应重视学生习惯的培养,解决问题同样重要,在解决问题时重点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勾画重点词句的习惯、检查的习惯等。“看问题、找条件、分步做、仔细算、要验证、写答语”这六个步骤对于低段数学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六个步骤缺一不可。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审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和思维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计算速度和质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篇: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解题策略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解题步骤

防城区峒中镇小学 韦达良

【内容摘要】: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解决问题(也说应用题)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简单的建模就是我们做的应用题。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约为25%~32%),所以如何解答好应用题是学习好数学的一个关键的环节。本文主要是由笔者平时教学中如何解决应用题的一些心得体会,从中总结了读(弄清题意)、分(应用题分类)、解(做出解答)三个步骤。通过以下所述,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的解答应用题,使解题能够起到事半功倍。

【关键词】:解决问题 读 分 解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生活中,解决问题所占的比例很大,约为25%~32%,同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所学到的应用题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例如:几个家庭聚会用餐,习惯AA制,按人数分摊费用,因此也可以这么说解决问题是生活的需要,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其实解决问题的学习是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小学生通过学习,起到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数学素质。

笔者认为应用题的教学,一定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语言的训练,强化学生归类应用题的能力,并通过对题目的阅读理解基础上,迅速对所做的题目进行有效的分类,根据应用题各种类型题,对准问题做出相应的解答。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总结我多年的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心得,在常见的数学几种应用题中,得出解决应用题的以下步骤:读――分――解。现分述如下,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学数学应用题。

一、读

小学数学应用题上所谓的读,我是指读懂题目,弄清题意。应用题是用语言 表述的一类题型,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读题便成为解答应用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学生自己感知信息数据的过程,弄清题意是把不相关的语言精简掉,整理出有用的信息数据进行下一步的分析理解。现在很多应用题不但考的是数学常识,还考查了语文的阅读能力,还有转化问题的能力。可能有些人会说数学的读看起来很简单,平时不太注意的去强调和有意识的去训练,造成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没有充分理解题目的基本含义,解题就没有方法可论,甚至是无从下手。所以我们在教学应用题时,有必要的加强读。但数学应用题的读并非泛泛而读,它要求讲究一定的方式,数学中的读不讲究抑扬顿挫、优美动听,但需要用心、用脑、集中注意的读,一般来讲要读三遍:第一遍初读,对题目有初步印象;第二遍应逐字逐句的读,重点理解每个词、数学术语的实际含义;第三遍连贯起来读,重点掌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例: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十一册第38页上的例5,小明的体重是35kg,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8/15,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在读这个题目的时候需要通过大脑反映弄清四个问题:

1、这道题叙述的是什么事?

2、题目第一条件是什么?

3、第二条件是什么?关键词是什么:谁和谁比?比什么?比的结果怎样?

4、问题是什么?按题目的题型格式,属于哪种应用题?

通过四问,读懂了题目,弄清了题意,掌握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更加重要的是把应用题进行了归类,为下面的解答扫清了障碍。

二、分

分,笔者认为,在我们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应用题学习中,出现了很多种类型的应用题,有些是平时应用得比较广泛的,在日常学习中就应该注意归纳总结出典型题的特征,题目中所包含的主要特点,分类训练,强化记忆。如:

1、总数应用题

我这里所说的总数应用题泛指是应用题中出现的总数、路程的全长、单位“1” 所对应的数,“占”字、“是”字、“相当于”后面的数、分数(指的是分率,分数后面没有数量单位)的前面的数等,它们也叫做单位“1”。如男同学占全班人数的2/3,全班人数就是总数;甲数是乙数的4/5,乙数是总数;平时按照这些特征归类成总数应用题,它的一般解答方法是:单位“1”知道的用乘法,单位“1”不知道的用除法,前提是单位“1”×对应的分率,所得的结果是分率所对应的数,除的时候要对应的数量÷对应的分率,所得的结果是单位“1”所对应的数。例,甲数是乙数的2/3,甲数是20,乙数是多少?乙数是单位“1”,它不知道,所以用除法,甲数是20,它所对应的分率是2/3,计算可为20÷2/3。

2、“比”字应用题

“比”字应用题是指:一个数(简称甲数)比另一个数(简称乙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类型题。如甲数比乙数多1/5,乙数是20,求甲数。同样先找单位“1”,它的单位“1”都是在“比”字的后面,如上题乙数是单位“1”。“比”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是:一个数(已知)×或÷(1+或-几/几),意思就是说,单位“1”知道的用乘法,单位“1”不知道的用除法,括号里面列式可为,比多的是1+几/几,比少的是1-几/几。

例:人教版十一册38页上的例5,小明的体重是35kg,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8/15,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这题中爸爸的体重就是单位“1”,现在不知道,所以用除法,列式是35÷(1-8/15),又如上面提到的甲数和乙数,计算为20×(1+1/5)。

3、比较量÷标准量 此题的特征是: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如:甲数是5,乙数是4,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这里的字眼是“是”字,“是”字的前面是比较量(作被除数),后面是标准量(作除数),列式为比较量÷标准量,这题正确列式就是5÷4;还有一种题型是甲数是5,乙数是4,求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这里的字眼是“比”字,比较量为甲数比乙数多的部分,“比”字后面乙数是标准量,解题方法为:(甲数-乙数)÷乙数,上题可列式为(5-4)÷4。

4、两个未知数

人教版十一册41页例6:我们班全场得了42分,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这题的特征是只懂得总数,上半场和下半场都是未知数。做这种题型的关键是先找出全题的数量关系式,作为总列式的依据,上题就可以列为 上半场+下半场=42分,然后找出上、下半场中谁作为单位“1”设为X,同样的道理分率的前面(上面的红字),绿色部分上半场为单位“1”,所以此题上半场得分设为X,则下半场为1/2X,全题列式:X+1/2X=42

5、按比例分配

有这样的一条题目: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0厘米,长和宽的比为3:2,长 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很多学生往往都会做成这样40×3/(3+2)=24(厘米),40×2/(3+2)=16(厘米),很显然这是错误的解题。原因就是把总数看成了周长。我平时的教学是先根据比求出总份数,第二步找出这个比相对应的总数,因此要让学生牢记这句话——谁和谁的比,相对应的总数就是谁和谁的和,这题的比是长和宽的比,相对应的总数只能是长和宽的和,而不是周长,第三步再用总数×相对应的份比=相对应的部分数。那么这题可列式为:

1、3+2=5,2、40÷2=20(厘米),3、20×3/5=12(厘米),20×2/5=8(厘米)。

小学阶段数学的学习,应用题的种类很多,细分的话可分40来种,如工程问题、归一问题、行程问题、鸡兔同笼、和差问题、几何形体等等(在以后的论文里再叙)。我这里罗列的只是在平常的学习中经常会用到,学生做起来又感到比较困惑的。像这5种类型的应用题,解题的方法也多样化,如何让学生在解题中行之有效呢?在平常的教学中,让学生牢记类型的特征,自主归类,形成解题步骤,久而久之,学生在大脑中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应用题的分类,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就会有“形”而依,得心应手,从而达到学习的事半功倍。所以“分”就成为解答应用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解

解,指的是学生解答。或许学生认为这一部分他们是最拿得出手的。学生解 题的最终结果就是把计算完整的写下来,让老师批改。同样这个也需要锻炼。学生需要把刚才读题思考、分类形成解答的方法的过程用数字的形式表示出来。所写的式子,要让别人看了也完全明白你的思路,这样才是一个成功的式子。应用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果是方程,学生的解设就是不可或缺的,所列的方程未知数后面并不需要有单位名称,如果是一般的列式,计算结果单位名称要写上去,求分率、比率是没有单位名称的。最后是写上完整的答句。

综上所述,要完成每一道应用题,每一部分都是不可忽略的,而要做到以上步骤的前提是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各种基本计算法则,这要靠平时的积累巩固,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训练与督导,每每讲完一条应用题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该类型题进行再分析,形成分类归纳,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总之,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形成读、分、解的步骤,只要学生做到“功夫”深,让学生的思路清析,解题方法也就越丰富灵活,可以让学生做到一题多解,做到活学活用,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于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在数学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教师教学用书》数学六年级上册 2014年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数学五步解题法

数学五步解题法

数学科目是要让学生学会解题,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落脚点都是做题,要以能解决问题的形式体现出来。所以,用系统的方法教会学生解题是教学成绩提高的重中之重。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结合学情,遵循以下的五个步骤来解题会有一定的成效。

第1步,读题。

① 读懂题意,进入到题目情境,清楚题目的背景。② 把题意用简练的语言陈述出来。第2步,初步分析题意。

① 题目中给了几个条件,把这几个条件指明出来,然后探究明确每个条件的意思。② 摆列出来所给的条件,并分析每个条件的内容。第3步,深入分析题意。

① 寻找与这些条件有关的所有知识内容。② 由这些条件可以推出哪些式子或结论。

③ 把自己所推出来的式子或结论写出来(必须写出来,写出来很重要,因为有时候会因为写出来的式子会带动下一步的思考)。

④ 分析问题要时时把握一个方向,即演算,探究的过程中能敏感的判断方向的正确性。

第4步,目标问题分析。

① 分析题目中的目标问题,以上写出的这几个式子跟所要求的问题有没有联系? ② 要解决问题又需要哪些知识? 第5步,换角度分析目标问题。

① 无论能否解答,考虑这个问题是属于哪一部分的内容,有没有见过这种题型? ②探究关联此类型的知识点有哪些?

认真的按照这几步走,明确解题过程,夯实解题基础,掌握解题策略,养成解题习惯,走向成功之路。

第四篇:对小学低段数学解决问题的几点感悟

对小学低段解决问题教学的几点感悟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是为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而低段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不够深入,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考虑不全面,针对低段学生生理、心理方面的特点,课改教材在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时,特别注重以下几方面。

课改教材在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时特别注重情境化。教材要解决的问题总是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缩影。随着印刷技术的提高,教材已经告别过去那种黑白分明的天下,彩版教材给教学带来了便利。图例的增加,对话式提问大量出现,很多例题都运用动画形式,更加形象具体的表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关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小学一年级上册就逐步让学生学习并体会到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从现实的问题情境出发,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很好的与语文的看图写话联系在一起,及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教材运用了“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等提示性的语言,一步一步进行引导,为以后的解决问题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课改教材更加注重实用性。学习数学目的在于应用,新教材更多的体现出学以致用的思想。譬如,在教学时间的认识部分让学生亲自感受1秒的长短,知道1秒钟可以完成哪些事;在二年级学习时分以

后,结合生活中常见的镜面时间现象,让学生自己提问并解决。在设置问题时紧扣实际生活中常用的语言,不再是简单的“一共”“比谁多” “比谁少”,并且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一)”第35页用立体图形的拼搭活动,“看谁搭得又稳又高”,练习十一第14题“用下面的数,你能写出几组算式”等,让学生通过探索寻找答案,经历过程并积累经验,培养解决问题和思维能力。

课改教材注重时代的变化。本套教材是新世纪使用的第一套课改教材,教材中的语言有了很大的改变。叙述条件多配有画图,提问题也采用了对话的形式,小精灵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总出现在提问题思考的时候。课改教材中的物品名称也是当前主流的物品名称,电脑、计算器等也出现在教材之中。对练习题的书写也更加人性化了,不在要求那么僵硬的书写格式,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例如:在小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对0至10各个数的书写,在课件上都一一展示出来,对学生的书写和数学习惯的养成都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课改教材在解决问题时更注重德育知识的渗透。在教材安排解决问题之后,会出现一些小知识,譬如在教学完“时分秒”这一知识后,就介绍了我国古代很早就把滴漏当计时工具使用,比欧洲早几百年,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材紧扣当前急需解决的环保问题,通过一些练习题告诉学生土地荒漠化严重(第五册教材),应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强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把数学跟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

起。

总之,新教材在改革过程中,把我们的数学更加实用化,更加生活化,更加人性化了,课改教材给我们的教学导明了方向,学数学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目的。我们要很好的利用好教材、教参和现代教育技术,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作者姓名:李永宏

联系电话:*** 工作单位:四川省威远县向义镇中心学校

单位电话:0832--8555473 邮政编码:642452

第五篇:小学数学六步模式

小学数学“六步”课堂教学模式

范家园镇中心小学数学课堂建模小组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国外先进教学理论的引入,我国曾涌现出了许多好的教学方法。如:以邱学华为代表的尝试教学法,以卢仲衡为代表的自学辅导法,以陈永林为代表的引导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法的运用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促进了教育的和谐发展。这些教学法各有所长,亦难免各有所限。于是,我们一线教师在多年的学习探讨中,受新课程理念的推动,探索总结出了小学数学的“六步教学法”。

第一步

练习准备

这一步是学生进入新知学习的准备,本节的作用主要是:夯实基础,复习旧知,引发新知。操作要点:

1、时间设计为5分钟。

2、题型设计简洁,代表性强,内容注意新旧知识过渡。

3、以语言激励激发学生情感,促使学生积极进入学习。

第二步

自学质疑

这一步是发现知识的过程,目的是鼓励学生在教师不教的前提下,自行探究发现问题,并尝试自行解决问题。本节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初步形成对新知识的体验。

操作要点:

1、时间设计为5分钟。

2、教师明示学习要求,引导学生探究。

3、倡导独立思考,允许同步讨论。

4、教师及时辅导,防止“静止”状态学生。

第三步

交流汇报

这一步是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探究成果在学习小组内交流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是对前次体验修正,补充和拓展。操作要点:

1、时间设计为6分钟。

2、本节探讨的问题难度较之前稍大。

3、学习小组机构健全,有知识、分工,人数4—6人。

第四步

指导解析

这一步要求教师对学生汇报等学习情况进行分析,针对不同情况,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剖析知识。

操作要点:

1、本节设计时间为8分钟。

2、教师应思路清晰,紧扣要点,面向全体。

第五步

应用反馈

这一步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独立运用,意在检验新知,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

操作要点:

1、本节时间为8分钟。

2、练习设计应有不同类型、不同梯度,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3、鼓励学生异中求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以致用。

第六步

拓展创新

这一步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深化,拓宽、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一题多解、结论的逆向应用、自编试题等不同方式来活跃学生的思维,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操作要点:

1、本节时间设计为8分钟。

2、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编试题,相互交流共同学习。

以上是“六步教学法”的一般模式,它适宜于新授课教学。在运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

我们期望通过“六步教学法”的运用,积极新课标引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及合作探究的能力,推动课改前行,促进学生生命个体的和谐发展。

下载小学数学低段解决问题“六步解题法”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低段解决问题“六步解题法”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上好小学低段数学

    如何上好小学低段数学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从小学阶段就被大家所重视,小学低段数学在整个数学的教育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小学生的课堂气氛一般比较活跃,小学生注意力不易集......

    小学数学解题心得

    小学数学解题心得: 上小学三年级的侄女在做数学作业时,有一题是这样的: 一个数被另一个数除,商是3时,余数是10。除数、被除数、商三个数的和为163。问除数、被除数各是多少? 一看......

    六步循环法心得

    践行“六步循环法”教学方式的心得和体会 ----以《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为例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运用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法,把教......

    销售六步成交法

    销售六步成交法 第一步:探寻客户基本需求;第二步:通过纵深提问挖掘需求背后的原因;第三步:激发客户需求;第四步:引导客户解决问题;第五步:抛出解决方案;第六步:成交之后与客户建立客情......

    小学数学低段教研组工作计划

    小学数学低段教研组工作计划 小学数学低段教研组工作计划1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研促教强质量,培训培养促成长”的宗旨,围绕本学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小学低段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小学低段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全体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 “小班化合作......

    小学低段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小学低段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又近尾声,本学期我们小学数学低段教研组全体教师紧紧围绕中区教研室工作要点,以“解决问题”为教学研究重点,以探索小学数学......

    小学低段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小学低段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陈家欣 时光流逝,一个紧张、充实、有序、奋进的学年又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备课组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认真制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