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学习者特征分析和教学目标

时间:2019-05-13 00:25: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学习者特征分析和教学目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学习者特征分析和教学目标》。

第一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学习者特征分析和教学目标

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学习者特征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8-9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如:寻找联欢会情境中装饰的彩画和彩旗的排列规律围城圈跳舞的小朋友的排列规律,等差数列的排列规律等,4、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

5、学生能积极思考,独立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6、学生在小组交流的过程当中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情景中,从不同的方向去找出规律,充分体验感知规律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美和规律美,培养学生发现、创造、欣赏数学美和规律美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情景中认识图形的排列规律。

2、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方向认识图形的排列规律。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学具准备: 彩笔、图片。

第二篇: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2、巩固除法计算的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3、在教学过程渗透函数的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难点:

全面理解和掌握商的变化规律以及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每组一份自学提纲;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教学“商的变化规律”时,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创设了“通过闯关进入除法王国的城堡”童话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力求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等活动发现商的变化规律,并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学习笔算的简便法。在教学设计本节课时大胆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给学生提供研究成果的机会,体验成功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学习者特征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对象: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学生

【知识基础】

计算能力、归纳推理能力、枚举筛选能力以及对计量单位的理解与推理能力逐步发展,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关于数、图形的知识经验等。

【认知能力】

1.学生思维活动依赖具体的事物和经验的支持,缺乏抽象性。

2.认知水平较低,因此老师要选择相对简单的内容组织教学。

3.易接受新知识并善于发问,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可塑性强。

4.特别喜欢鲜艳的色彩,思维活跃,因此课堂氛围要轻松愉快。

【学习动机分析】

1.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取决于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程度以及对老师的喜爱。

2.学生的兴趣并不稳定,这就要求教师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

3.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对于事情不会要求寻根问底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

4.喜欢接受表扬,需要获得他人特别是父母,亲人的认可,有一种优秀感,促使他想一直保持好的成绩。

【学习风格分析】

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由完全的被动到稍微的主动,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学习的热情也越来越高,表现出越来越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2.但由于学生年龄还小,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注意的范围小,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注意有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老师应经常鼓励和引导。

3.教师应以丰富有趣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教师的教学应该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精神的满足,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通过精心设计,教师可以把内容教得生动有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感态度】

1.学生情感日益丰富,道德感有很大的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力也增强。

2.情感的实践性和坚持性较差,依赖成人监督。

3.对教师极为信任和依赖,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做出做人的榜样,要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

4.学生喜欢跟同龄伙伴在一起,作为教师,要善于将班级同学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这样既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让他们有一种群体的归属感,不会感到孤独。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小学生开始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不愿意处处受人约束,受人监督,喜欢无拘无束,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

学号:1151601151

姓名:张艳丽

第四篇:《桂花雨》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征分析

《桂花雨》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子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

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

情。

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在9到10岁之间,学生的语文成绩中等,教学内容,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水平进行教学设计的。

2、学生能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了默读,对课文

中不理解的地方能提出疑问;初步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段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3、学生的能动性很好,能够自主学习和与他人合作学习。

4、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但是在思维想象能力上有所欠缺,因此在感情朗读的同时很难领悟文章要表达的感情。

5、学生平时对网络资源非常感兴趣,但我们农村地区的电脑寥寥无几,很多学生是初次接触这样的课。

第五篇:《找规律》教学目标

模块四:如何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目标设计及依据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过游戏、观察、实践、猜测、推理等教学活动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涂一涂,摆一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⑵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1.依据新课程标准

“找规律”是我国第一次把它列为小学数学的一个独立的教学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的方式要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要求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基础上,让学生有充分的探索活动机会,真正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找规律知识的学习,将学生引入了数学学习的新领域,同时为发现给定的事物中包含的简单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和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感到身边处处是数学。2.依据教材内容

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内容的设计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单元开始就安排了学生举行联欢会的主题图,灯笼、彩旗、纸花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小朋友围成圈跳舞的队形也是有规律的,这就是在丰富的现实背景中体验常见规律的性质。另外,教材还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和猜测去发现规律。有些题目的设计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去找规律。例1、例2、例3 都是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一(2)班的小朋友能够自主的发现并完成学习任务。例 4 是稍复杂的图形变化规律,主要的不同是每组图形中的数量发生了变化,尤其是第二小题,呈现出形状、颜色、数量的变化规律。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规律世界。其中主题图的设计结合实际生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起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找规律过程的神奇。3.依据课时分析

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在课堂中要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4.依据学情分析

我所执教的一(2)班是一个比较善于倾听的集体,学习气氛还算浓厚,大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强,不容易激动。他们对有目的性的任务更能主动去尝试、探索和发现。男生比女生较主动地学习,更愿意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与他人共享。女生中有几位语言表达能力强,能完整的描述外来信息。但是这个班有一部分学生来自留守儿童,这些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多,家里很难对其进行辅导。所以学生课后的巩固效果是有差异性的,另外一部分家长较重视的学生在吸取知识信息量上明显广泛。

三、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透彻分析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规律性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规律感,渗透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方法。

2、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一些有规律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

3、在教学中要注意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拓宽解题思路。

4、注意重视差异教学,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下载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学习者特征分析和教学目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学习者特征分析和教学目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找规律》教学目标

    《找规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个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

    二年级《找规律》数学教学反思

    二年级《找规律》数学教学反思 二年级《找规律》数学教学反思1 【教学背景】《找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内容。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找规律

    编者的话:结合目前的学习进度,巨人数学网为大家准备了有助于二年级同学学习的教学资源,小编认为目前教案会对二年级的同学们非常有帮助,希望小编整理的数学教案可以帮助到你们,祝......

    二年级数学案例找规律

    努力创设幸福感课堂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找规律》 汉阳区翠微路小学肖静 设计说明: 《找规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是按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新增加的内容。学生已经在一年......

    找规律教学分析

    《找规律》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东阳学校 王春玉 学习内容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第一课时(85页)---- 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

    找规律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15页-1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

    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4

    找规律(图形)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教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