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高考改革新方案2017-浙江省高考改革试点方案解读
浙江高考改革新方案2017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实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科学高效和灵活多样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二)工作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改革着力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机制,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确保高校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二、基本内容
全面深化统一高考招生改革,进一步完善高职提前招生、单独考试招生和“三位一体”招生改革,加快建立多类型、多元化考试招生制度。
(一)统一高考招生。
实行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高中学考)相结合,考生自主确定选考科目,高校确定专业选考科目及其他选拔条件要求,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1.科目与分值。
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外语分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
选考科目: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设有加试题的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得分计入考生总成绩;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考生总成绩满分750分。
语文、数学成绩当次有效,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2年有效。
2.考试。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突出能力立意。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数学考试于每年6月进行。外语每年安排2次考试,1次在6月与语文、数学同期进行,考试对象限于当年高考考生;1次在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分别在4月和10月进行。外语和选考科目考生每科可报考2次,选用其中1次成绩。
3.录取。
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分专业类或专业确定选考科目范围,但至多不超过3门,并在招生2年前向社会公布;考生选考科目只需1门在高校选考科目范围之内,就能报考该专业(类)。高校没有确定选考科目范围的,考生在报考时无科目限制。
高校可对考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提出要求,作为录取参考。
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
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填报志愿与投档按考生成绩分段进行。
(二)高职提前招生。实行考生自主报考。普通高中学生以高中学考成绩为基本依据,中职学生以全省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考试成绩为基本依据。
高校根据有关规定确定报考条件、选拔评价办法和录取规则,并在招生章程中公布。高校对考生文化素质和职业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考生可报考多所高校,并可同时被多所高校拟录取,考生选择确认1所录取高校。已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其他考试招生。
(三)单独考试招生。
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学校包括中专学校、技工学校招生,实行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相结合,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探索把试点范围有计划扩大到普通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
1.科目与分值。
文化考试科目:语文、数学2门,单独命题、单独考试。拟报考有外语要求的学校、专业的考生,可选择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一级(PETS—1)考试。
职业技能考试:分17个大类,全省统一组织,分点实施。学生可自主选报1—2个类别。考试每年组织1次。同类考试允许学生至多参加2次。成绩2年有效。语文、数学每门满分150分,职业技能满分300分,均以原始分记入考生总成绩。外语不记入总成绩。总成绩满分600分。
2.录取。
高校分专业类或专业确定文化和职业技能考试成绩要求,也可提出外语成绩以及其他要求,并在招生章程中公布。
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
录取不分批次,按考生总成绩,分大类实行专业平行投档。
(四)“三位一体”招生。
高校依据考生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按比例合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高校确定报考条件、综合素质测试内容和实施办法、综合成绩合成比例、录取规则等,在招生章程中公布。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综合成绩的50%。
考生自主向相关高校报名,参加高校的综合素质测试,并按规定参加高考。高校组织专家组,根据考生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等材料,进行初次遴选;按照随机匹配、相互制约、全程录像、公平公正的要求,组织综合素质测试,进行再次遴选;按照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三、保障措施
按照循序渐进、积极稳妥的原则,稳步实施各项改革。2014年启动职业技能考试,2015年10月开始实施选考科目多次考试,2016年10月开始实施外语科目多次考试,2017年开始全面实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一)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转变管理观念,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能力。认真制定综合改革试点的各项细则,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基础教育评估体系、督导制度,引导中小学校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明确高校与政府在考试招生中的权责关系,在发挥高校招生评价选拔主体作用的同时,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健全各级各类考试招生机构,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提高统一高考、高中学考、职业技能考试和高校综合素质测试的科学化水平。
(二)保障招生公平公正。完善考试安全体系,加强标准化考点建设,强化部门协作机制,切实维护公平、有序、高效的考试秩序。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落实公开责任,及时公开招生政策、高校招生资格、招生章程、招生计划、考生资格、录取程序、录取结果、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录取新生复查结果等信息。高校综合素质测试要建立健全各部门相互制约、考评人员与考生随机匹配、纪检监察部门全面监督的机制,严格落实公开公示、涉密工作严格保密、利益相关人员回避、全程监控录像等制度,确保测试公平公正。
(三)加强宣传咨询指导。加强对各项政策、规定和要求的宣传解读,凝聚改革共识,营造良好氛围。加强中学生学业规划指导,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能力。创新咨询服务形式,提高咨询服务质量。加强对考生、教师及工作人员的诚信教育和管理,健全个人、学校考试招生诚信档案,积极营造诚信考试、公正选才的良好环境。
浙江省高考改革试点方案解读
来源浙江教育厅
一、为什么改革选在浙江先行试点?
这次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由教育部统筹进行顶层设计,“选择有条件的省市”开展试点。改革试点之所以选择浙江,与我省高中课改和高考招生改革有良好基础有关。近些年来,我省进行的一系列比较成功的改革实践,为推进这次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创造了条件。
浙江省高考改革试点方案解读
1.我省已实施了多元化高考招生改革。2008年开始部分高考科目实行平时考,考生每科可参加2次考试,并自主选用考试成绩。2009年起实行高考分类考试,考生可自主选择考试类别。2011年起率先尝试三位一体招生,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此外,我省平行志愿、高职提前招生、单考单招等改革均已有多年实践经验。
2.我省已在普通高中全面推行了学生选课和走班制教学。从2012年开始,我省实施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改革的重心是加强选修课建设,同时实行学分制、走班制和弹性学时等制度。这与这次高考招生改革推进学生和高校选择考试科目、实行高考必考科目与选考科目结合的思路完全一致。
3.我省已全面建立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从2013年开始我省实施与课改相适应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考试招生机构按照高考要求组织管理。考试安排在标准化考点、考场进行;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全科开考、一年2次,学生每科可自主选择参加2次考试,并选用其中一次成绩;成绩报告采用等级制。这为学考成绩纳入高考选拔评价体系提供了制度支撑。4.我省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确保公平的制度体系。多年来,我省高校招生全面推行阳光工程,相继建立了严格的工作管理目标责任制、“三个一律”刚性计划管理制度、数据信息“三备份、三分离”制度、政策加分“三级审核、三级公示”制度、高校综合素质测试的“三项机制四个制度”等,形成了考试招生各环节环环相扣的管理和监控体系。这些制度为全面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提供了比较完备的公平制度保障。
此外,我省在前期已进行了扎实的高考招生改革准备。自2012年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开始,我省就着手酝酿与之相配套的高考招生改革方案;按照教育部总体部署,我省从2013年7月正式开始研究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准备;方案制订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不断完善。
二、改革贯穿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我省这次设计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着力彰显选择性教育理念,以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
好的教育,必然是在学生、学校不断选择中实现的。近几年,我省推行的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已经贯彻了这一思想,并已取得明显成效。高考招生改革强调把更多选择权交给学生和学校,旨在实现教育改革从选课到选考的进一步推进。在方案设计中,首先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选择,是否有利于高校自主权扩大。通过学生学校的双向选择,促使招生公平从已有的程序公平、机会公平进一步走向内容公平。
三、改革主要想解决哪些问题?
高考招生改革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能一蹴而就。深化高考招生改革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本次改革近期主要致力于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扩大学生高校双向选择权。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有助于学生发现专业性向,合理规划学习及发展方向;同时,也有助于减轻学生学习心理负担,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高校,有助于高校选拔适合自身培养要求的学生,有助于高校及学科专业办出特色,实现多样化发展。
二是推进综合评价选拔。统一高考招生实行高考与学考、必考与选考相结合,高职提前招生实行高中学考或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相结合,单独考试招生实行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相结合,三位一体招生实行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四类考试招生模式均强调评价选拔的综合性,推进人才评价选拔从单一向综合转变。三是弱化一考定终身现象。多种考试招生模式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升学发展选择通道;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可实现“考其所长”、“考其所好”;大部分科目有2次考试机会,使一次考试的重要性降低,一考定终身得到弱化。
四、试点方案是怎样产生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此后教育部就高考招生改革作出重要部署。
我省2013年7月正式启动研究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当年年底形成了试点方案初稿。先后召开一系列座谈会,分赴11个设区市直接听取意见建议,广泛征求了市县教育局长,本专科高校、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校长和部分教师、专家,招考机构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面的意见,高中学校负责人绝大多数都参加了讨论。
每次听取意见后都对方案作了进一步修改。试点方案制订历时一年多,前后数十易其稿。
五、试点方案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试点方案规定的各项改革内容和要求,将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学生开始,分年逐步实施。2014年启动职业技能考试,先实施9类,再在3年内展开至17类。2015年10月开始实施选考科目多次考试。2016年10月开始实施外语科目多次考试。2017年开始全面实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六、为什么把学考纳入高考招生选拔体系?
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国务院《实施意见》提出的要求。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发生严重偏科,同时也为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创造条件。
而且学考实行平时考,一考两用,既用于评价学业水平,又用于高考招生,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考生的统一高考压力。
七、高考录取会不会主要取决于语数外成绩?
我省方案不会发生这个问题。试点方案考生成绩总分与现行高考“3+综合”相同,语数外分值未变,占比未变。选考科目分值所占比例为高考总成绩的40%,且每科均设有加试题,并将等级细化赋分,提升了选考科目的区分度。
选考科目分值比例的确定,既与这些学科的高中教学时间比例大体相当;又与扩大选择性、体现学生专长、弱化一考定终身等改革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必考3门是普遍性要求,而选考3门是学生自身选择,能够反映学生的兴趣、志向和学业专长。
八、哪些方面扩大了考生的选择权?
考生升入高校的通道有了选择。考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四种考试招生模式中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模式。高职提前招生中,考生可同时报考多所高校,一档多投,并可同时被多所高校拟录取,由考生选择确认其中1所录取高校。
考生参加考试有了更多的选择。在统一高考招生中,考生可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及外语、选考科目的考试次数、时间。在单独考试招生中,考生可自主选择职业技能考试的类别、次数和时间,还可选择是否参加英语考试。
考生对自己考试成绩的使用也有了选择。选考科目、外语科目、职业技能的2次考试成绩中,考生可自主选用1次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考生报考高校专业的选择权得到了更充分的尊重。在统一高考招生和单独考试招生中,实行“专业+学校”志愿,按专业平行投档,考生可以自主选报专业。
九、哪些方面扩大了高校的自主权?
高校可以根据办学定位,选择不同考试招生模式;确定是按专业类还是按专业招生录取。高校还可以根据专业需要,确定招生要求。包括选考科目范围、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等。
在三位一体招生和高职提前招生中,高校确定综合素质测评内容标准及方式。
十、哪些方面减轻了考生负担?
高考招生改革减轻考生负担,主要是通过增加考生对考试和招生的选择性和增加机会来实现的。
一是选择增加了。按照试点方案,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高校多种考试招生模式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升学发展通道;在统一考试招生模式中,考生可自主确定考试科目、时间、次数并选择其中1次成绩记入总成绩。在单独考试招生模式中,考生可自主选择职业技能考试类别。在高职提前招生中,考生选报多所高校,最终确认选择1所录取高校。选择多了,压力就相对减轻了。在教育中,考试负担可分为脑力体力负担和心理负担。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并不是考生花时间最多就是负担最重,而是他没有兴趣学的东西负担最重。在高考改革中推行选考,让考生选自己想学且自己认为学得好感兴趣的科目进行考试,“考自己所长”、“考自己所好”,相比较心理负担就会减轻。二是机会多了。统一高考招生中,外语和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每个考生都有2次考试机会,选考科目在平时进行。尽管与高考挂钩,但与现行集中高考相比,对考生的心理影响及产生的负担是不一样的;有2次机会,1次考试的重要性将降低,一考定终身将会得到弱化。第1次考试时,认为还有第2次,第2次考试时,第1次考试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分数,考生的焦虑度、心理负担会明显减轻。考生的负担减轻了,家长负担就会减轻,继而全社会动员组织的负担也会减轻。
十一、外语与选考科目成绩两年有效期怎样计算?
外语与选考科目成绩两年有效期,是以考生参加6月份全国统一高考首日为基准日期,倒推两年的时间来计算的,以方便考生结合自身实际,统筹安排修习学业和考试的时间。
十二、选考科目什么时候选定?为什么?
每一门选考科目,可由考生自己在考前选择,具体在实际报考该科目时确定。在这个时候来选定,可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时就能按个人兴趣特长合理规划和安排,有利于学生在共同的基础上学有所长。如果在考后再来选定,那么很多人会选择把多个科目甚至全部7个科目都作为选考科目参加考试,这势必不利于引导学生专长的养成,也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和考试负担。
十三、怎样选报选考科目?
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根据拟报考学校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个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科作为选考科目,每科至多参加2次考试。
十四、选考科目为什么要考必考题又考加试题?
作为高中学考,该科目考生只需考必考题,必考题考试内容为该科目必修内容。作为高考选考科目,该科目考生除了需考必修内容还需考加试题,加试题考试内容既包括科目必修内容又包括选修内容。设置加试题,主要是为了利于学生更充分展现自己的学业水平和学科特长,利于学生为进入高校后的学习奠定较扎实的专业相关学科基础;同时增加了考试区分度,也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
十五、选考科目为什么采用等级赋分?
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选考科目不使用卷面得分,主要因为: 1.不同科目的卷面得分缺乏可比性。选考科目由考生自主选择,不同科目考试内容和难度会不同,把不同科目考试卷面得分机械相加合成总成绩给考生排序显然不够合理。
2.不同科目实行等级分相对可比。等级分,是根据事先确定并公布的各科相同的比例,先按考生的卷面得分划定相应等级,再按等级赋分,相同的等级分数相同,进而使不同科目的分数具有相对可比性。
3.实行等级分在浙江已有实践基础。我省在三位一体和高职提前招生中使用等级分都已多年。
还需要补充的是,考生考什么科目、什么时候考试,使用哪次考试成绩都由自己决定,对于实行等级分来说,考生选择机会和权力是平等的。
十六、选考科目等级起点赋分为什么设置为40分?
我省高考选考科目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体现高考与学考相结合,体现高中教学的基本要求,利于学生为进入高校学习打下更扎实的学科基础。
选考科目的学考部分为必考题,必考题满分70分,按占比60%左右的分数作为考试合格标准,对选考科目采用等级赋分时,设置高中学考成绩合格赋分40分,相对比较合理。
十七、高校什么时候公布招生要求?
高校应在招生2年前向社会公布分专业(类)的招生选考科目范围,科目数至多不超过3门。而对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要求,高校可在当年招生章程中予以明确。
十八、考生的选考科目需要全部符合高校要求吗?为什么?
考生的3门选考科目中,只需1门符合报考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即可报考该校相关专业(类)。
这样做,对考生来说,可以增加选择专业和学校的覆盖面,有助于扩大考生选择权。对高校来说,既保证了专业培养的必需,又可使符合该专业的生源相对充足,有利于招生选拔。
十九、高校无选考科目要求时考生怎样报考?
高校没有确定选考科目范围,那就表示考生在报考该专业(类)时无科目限制,均可报考。
但考生要注意:由于你的总分是由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构成的,所以你仍需参加选考科目考试,以获得相关成绩。
二十、怎样填报志愿? 在统一高考招生、单独考试招生中,考生按“专业+学校”填报志愿。考生在选报“专业+学校”志愿时,自己的选考科目与高校要求的选考科目至少需有1门一致方可报考。其中“专业(类)”志愿,既可以报考同一个高校中的不同专业(类),也可以是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类),还可以是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类)。
在高职提前招生中,考生可以报考多所高校,一档多投;同时被多所高校拟录取的,由考生选择确认其中1所录取高校。
在三位一体招生中,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等“三位”综合情况,有针对性地自主选择填报相关高校志愿。
二十一、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选拔中起什么作用?
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试点方案重视与高中课程改革相衔接,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并将具体使用权交给高校。
在三位一体招生中,作为报考条件和初次遴选的主要依据之一,高校可以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特长表现情况、选修课程情况、社会实践情况等多方面提出要求,或纳入综合成绩;在高职提前招生中,高校将中学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选拔录取参考,纳入到综合评价内容;在统一高考招生中,高校可事先对考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提出要求,作为录取参考。
二十二、什么是三位一体招生?
三位一体招生将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三者结合对考生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方法是,由高校依有关要求确定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三部分成绩在考生综合成绩中的各自权重,以及高校综合素质测试的内容、标准及方法,并具体组织实施综合素质测试。考生自主选择报考高校,经初次遴选通过后参加高校的综合素质测试。高校根据事先公布的章程,按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其中,高校综合素质测试注重对学生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以及与进入高校专业学习发展相对应的专业性向、专业素养、专业潜质的考核。二十三、三位一体招生综合成绩怎样计算?
三位一体招生综合成绩是由统一高考、高中学考、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按比例合成。具体合成比例,由高校根据学校和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报省教育考试院备案后在本校招生章程中向考生及社会公布。其中,统一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综合成绩的50%。二
十四、普通高中毕业生可以报考单独考试招生吗?
不可以。与其他三种考试招生模式不同的是,单独考试招生是为适应中职教学特点和中职学生成长需要专门设计的,实行单独命题、单独考试、单列计划、单独录取,只有中职学校(含中专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毕业生可报考单独考试招生。
二十五、哪些考生需要参加职业技能考试?怎样报考?
考生若报考单独考试等有职业技能考试要求的高校,以及报考有职业技能要求的高职提前招生、三位一体招生的高校,需按要求参加职业技能考试。
我省统一组织职业技能考试,每年1次。职业技能考试共分17个大类,考生可以自主选报1-2个类别;各类别考试分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部分,职业素养基本要求体现在其中,成绩满分300分;同一大类考生可参加2次考试,成绩2年有效。
二十六、高中学考怎样安排?
高中学考调整到每年4月和10月安排考试。首次考试在2015年10月进行,具体考试时间和科目另行公布。
这样调整,有利于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用于课程学习;有利于避免学校过于偏科教学和学生过于偏科学习现象的发生。二
十七、往届生、社会人员及异地生怎样报考?
往届生、社会人员以及外省籍在我省异地高考考生,如参加2017年及以后的高考招生录取,需按我省高考招生改革试点方案和高中学考实施办法参加各项考试。
二十八、怎样保证高中学考的公信力?
在这方面,我省已经有了实践经验。从2008年开始,我省高考英语听力、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就已向考生提供1年2次考试机会;2013年我省高中学考也开始提供多次机会,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成绩报告采用等级制。这为学考成绩纳入高考选拔评价体系提供了制度支撑。
目前,我省标准化考点考场建设已有了确保考试安全的技术支撑。学考考试管理与高考一样,全部在标准化考点和考场进行,考试全程监控录像。
二十九、高考改革怎样确保公平公正?
以制度保障公平。做到政策制订倾听民意,政策形成广而告之,政策实施规范透明;实行刚性计划管理;考试全部实行全面监控、全程录像。高校组织的综合素质测试严格实施考生与考场、考官随机匹配、利益相关人员回避和全程监控录像等制度。以公开促进公平。招生工作全程在阳光下运行,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章程、录取程序、投档分数线等全面向社会公开。政策加分考生、特殊类型招生考生名单实行多级审核、多级公示。
以监督维护公平。招生工作始终处于监督和制约之下。纪检部门进驻命题、录取和高校综合素质测试现场,全程监督;设立举报电话,自觉接受媒体和社会监督。形成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监督和自律、监督和制约相结合的完备的监督制约机制和体系。
三
十、高考改革对高中段教育有哪些影响?
正面影响,会积极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会促进高中段教育更加注重个性化。每个学生选考科目不一样,要求学校从课程安排到课程教学,必须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个性,更多地实施因人施教。
负面影响,会增加学校组课组班的难度,个别学校可能还会出现唯考试安排学科、安排课程。这点必须避免,也可以避免。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来防止,还可以通过教育行政管理来解决相关问题。
第二篇:宁夏高考改革新方案解读
宁夏高考改革新方案解读
近日,教育部对宁夏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正式批复并予以备案。宁夏将在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新生中开始启动实施,新方案首次开考时间是2022年。那么,新方案同之前比有哪些不同呢?
变化一:采取“3+3”模式取消文理分科
根据新的高考方案,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选考科目调整为“6选3”,即由学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选考科目参加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等级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高考总分值仍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每科150分,自选的3个科目的等级成绩总分为300分。考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高校录取的一项参考标准,在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会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做标准,择优录取。
变化二:英语听力口语一年两考
外语科目考试每举行两次。参加高考的考生最多可申请参加本两次外语考试,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作为其本高考外语科目考试成绩。
变化三:实行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类
合格性考试共有14门学科,等级性考试共有6门学科。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8个科目的文化课考试以及物理、化学、生物3个科目的实验操作技能测试只设合格性考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的文化课考试设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形式呈现,等级性考试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不使用卷面得分,按获得该次考试有效成绩的考生(缺考考生或未得分的考生除外)总人数的相应比例划分等级,位次由高到低分为A、B、C、D、E五等21级。
变化四:高校将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招生
自2018年开始,宁夏将试行推动高校在自主招生过程中,把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作为学校自主招生的参考。学生个人学籍信息、志愿服务、公益劳动次数和累计时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综合得分等,都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在招生中具体如何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可由高校自主决定。
到2019年,宁夏将出台更加具体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与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对接方案》。
变化五: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
按照国家五部委的统一部署,2018年自治区招生工作委员会印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实施方案(试行)》,对宁夏高考加分政策进行了调整和规范,从2018年1月1日开始执行。
具体举措:一是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5项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二是考虑平稳过渡,方案中对2018年1月1日之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取得上述项目有关奖项、名次、称号的应届毕业考生,报名参加我区普通高考,保留加分资格,加分分值从10分调整为5分。三是保留“烈士子女”、“回族”、“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除回族以外其他”、“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六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加分分值最高不超过20分。四是保留和完善1项“山区”地方扶持性加分项目,对“山区”生源范围做进一步明晰。从2018年整个招生录取的情况看,调整后的高考录取照顾政策执行平稳顺利。
值得注意的是,全区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新生开始全面实施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因宁夏高考综合改革启动时间为2019年,故2018级普通高中学生需要参加合格性考试,应届毕业当年按现行高考方案参加高考,不需要参加等级性考试。等级性考试首次开考时间为2022年。
第三篇:高考改革新方案
高考改革新方案公布:高考分技能学术两条路 阅读提示丨备受大家关注的高考改革方案又传出新消息: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即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对于这种改革趋势,我省不少专家和老师表示赞同,认为这与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相吻合。
学术型高考[官方]教育部将促600多所本科高校转型
针对两种模式的高考,鲁昕称:‚在高中阶段,16岁就可以选择你未来发展的模式。技术技能型有三种人,第一类是工程师,第二类是高级技工,第三类是高素质劳动者。‛之前的职业教育只讲技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技能需以技术为基础。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共1200所左右,教育部将促使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我们成立了联盟,已有150多所地方院校报名参加转型改革。‛鲁昕说。
[学校]赞同高考分流,呼吁重视技能型学生
对于这项改革,北大附中河南分校董事长、校长李光宇表示赞同。他说,现在的高校多数是研究性、综合性的大学,对技能教学重视不够,千校一面,千人一面。大学培养人才,应与社会、企业需求相匹配,不应该把技能类的学校列为二流三流学校。‚反对一考定终身‛,在李光宇看来,高考不妨实行‚国考+校考‛,国考可以少考几门多考几次,取最高分;校考主要指自主招生,根据不同的学校特定专业招生。昨天,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中部语文老师、河南省名师陈敦贤在受访时表示,现行的高考制度对学术型人才的选拔很公平,但对技能型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他比较认可两种人才两类模式高考。一名郑州市某重点中学的老师称,高考改革应该实行分流,两种模式的高考,与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相吻合。她表示,此次首次提出技能型高考,也说明高职高专类技能型的学生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认可,‚社会上其实恰恰正缺少这种技能型人才‛。这名老师认为,方案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效率和公平,希望以后高职高专类学生也可以拿到本科文凭,甚至可以读研、读博。
[专家]多地已有探索,各院校或将被重新划分
据了解,目前在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已经开始探索高职招生与普通高考录取的分离。北京市已有26所高职开展自主招生,被高职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当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和录取。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高考实行两种模式后,很可能会对现有的本科院校和高职类院校进行重新划分:三本院校将与高职院校划为一类,参与技能型人才高考的录取。但分类考试、分开录取并不能解决人才选拔机制的问题,最为根本的还是应该通过实行社会化考试和高校自主招生,让学生拥有多次考试的机会,同时,由学校自主设计选拔标准,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业成绩、学习兴趣和发展规划自主去申请学校。
[期望]职教的教学质量和地位应同时提高
听说高考将有两种模式,一些地方本科高校已经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王先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如果只是简单地将本科院校改成职业教育学校,那还不如让孩子中职毕业后先工作,锻炼几年后再找渠道深造,没必要花很多钱,去换一个学不到手艺、只是一张纸的文凭。熊丙奇认为,在职业教育社会地位没有得到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没有得到认可的现状下,简单将高考分为学术型和技能型并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学生不愿意从事技能型工作。同时,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不高,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师培养等方面都与社会发展脱节,很多学生毕业后与企业用人需求不匹配也是问题。‚只有让职业教育获得平等的地位,才能真正实现分类考试,人才分流,这样高考改革探索才能成功。‛熊丙奇说。
技能型高考
[政策]我省高考改革方案‚不领跑,不落后‛
大河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各省市正紧锣密鼓地拟订高考改革方案。我国要求,今年,各省都将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并选定试点批次。全国各省市试点将在2014年~2017年分四批进行,方案在公布三年后开始实施。省招生办主任杨智磊表示,作为全国考生第一大省,河南高考改革涉及考生多,工作相对复杂,实施起来必然更加慎重。‚我们会根据外省经验,结合我省实际进行改革,总的原则是‘不领跑,不落后’‛。
相关链接我省高职单招考‚技能+文化课‛
今年,我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试点再度扩大,全省共有62所院校的部分专科专业试点单独招生,比去年增加23所。据了解,单招考核由文化科目考试和职业技能考核两部分组成。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从2011年开始试点单招,文化课成绩占40%,技能测试或面试成绩占60%。不同学校所占的比例可能略有不同。‚与通过普通高考招来的学生相比,单招考生专业稳定性强,由于所选专业是自己喜欢的,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更强。‛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李新东举例说,比如营销专业通过面试看考生的语言表达等方面素质,考生连话也说不清楚,就肯定是不适合这个专业的。
河南高考改革方案9月前公布 统考科目或缩至3门
“统一高考科目或将缩减至语、数、外3门,其中,英语交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一年两考。高校录取依据考生的统一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情况。”作为招生制度改革的重点,高考改革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昨日,2014年河南教育工作会在郑州召开,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在会上表示,河南普通高校招生将按照“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我省高考改革实施方案将于9月1日之前正式出台向社会公布。郑州晚报记者张竞昳
【政策】“两依据一参考”,不再一考定终身。2014年是教育深化改革年,我省将出台普通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配套改革实施方案,同时研究制定中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其中,高考将有哪些变化,怎么变化,更是家长们尤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昨天的会议上,朱清孟表示,综合改革后的高考将包括“高考统一考试、外语一年多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校对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及成绩的要求”等核心内容。其中一个很重要变化就是,普通高校招生不再只看考生的高考成绩,而是按照“两依据一参考”来录取,即对符合要求的学生,高校主要依据其统一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情况,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局面。
统一高考科目或将压缩至3门。按照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高考改革原则是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制度。现在,河南高考的科目设置为“3+文综理综”,按照教育部初步改革草案思路,高考全国统考科目或将缩减至语文、数学、外语3门。其中,语文、数学两科仍实行全国统考;外语仍列入统考,但考试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行一年两考,给考生一个弥补偶然过失的机会,录取时,以考生的最好成绩计入。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也是录取依据。除了统一高考成绩之外,考生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也是高校录取新生时的重要依据。据了解,每名考生可以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任选3门考试成绩接受考量,计入高考成绩。目前,我省考生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以等级制呈现的,高考改革后,等级和分数之间的具体换算,譬如考试等级怎么划分,等级分数的分值、所占比例,以及不同等级之间是否有级差,均由各省自主确定。其他课程原则上要求合格即可。
录取时,还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情况。“考生就读高中对其进行的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或将作为高校录取新生时的重要参考。”据介绍,考生在中学阶段的表现,譬如社会实践、好人好事等,都将成为高校招生录取时的参考内容。其中,中学只负责如实记录和提供客观准确的材料,并在考生所在中学及时公示;评价由录取高校组织专家进行,即谁使用、谁评价。
【进程】
首批改革试点省市,可能没有河南。据介绍,目前,教育部已经制订了高考改革总体方案和相关的5个配套文件,将在征求意见修改后由国务院批准向社会公布。国家要求各省今年都要出台方案,并选定试点批次,全国各省市试点将在2014年~2017年分4批进行。其中,2014年首批改革试点省市由教育部确定。
河南会参加哪一批高考改革试点?省招生办主任杨智磊表示,作为全国考生第一大省,河南高考改革涉及考生多,工作相对复杂,实施起来必然更加慎重,因此,在参与试点上,河南很可能不会领跑,但也不会落后。
【时间】
河南高考改革方案9月1日前公布
对于很多考生和家长迫切想要了解的我省高考改革方案的细节问题,朱清孟表示,我省将加紧研究本省实际情况并尽快开始编制河南省高考改革的初步方案,经省政府和教育部批复后的正式改革方案,将在今年9月1日之前向社会公布,尽快确定启动时间。
按照教育部计划,即使被列入全国第一批高考改革试点省份,新的高考方案最早也将在2017年开始实施,也就是说,目前的在校高中生参加高考政策不变,考生和家长不必心急。
昨天的全省教育工作会,安排部署了河南教育2014年的重点工作。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3个百分点。“入园难”、“大班额”一直是困扰家长们的一道难题。今年,我省将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从源头解决问题。201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52.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我省启动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去年,河南共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473所,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4%。今年,我省将启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扩大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2014年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9%以上。“支持各地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提供更多的入园机会,让适龄儿童都能够„有园上‟。”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社会输送“有用”、“能用”的人才。朱清孟表示,今年我省将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需求与学科专业调整机制,加大就业率在高校招生计划安排中的调控力度。
今后,就业率低的专业一律不新增招生计划,各高校要对就业率低的专业进行压缩、调整,切实培养社会需要、“适销对路”的人才。高等教育评价方面,将引入“第三方”,真正做到教育质量由群众说了算,由社会说了算,从而引导学校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需求办学。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方面,将推进本专科考试分离。高校章程是高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朱清孟表示,今年,我省将通过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等方式,充分发挥办学主体作用,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章程建设。今年先选择部分学校作为试点,2015年底前,所有高校都要完成章程建设。5年时间建设100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
今年,我省将建立健全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脱颖而出的研究生招生选拔制度。启动“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计划”和“专业学位特色品牌建设计划”,用5年时间建设100个省级研究生创新基地。同时,重视科研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建立激励机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第四篇:高考改革上海和浙江先试点
高考改革上海和浙江先试点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明确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权威性、公平性社会认可,但也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是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较为突出,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现就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认真总结经验,突出问题导向,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有力保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坚持正确育人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着力完善规则,确保公平公正。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法律法规,健全体制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体现科学高效,提高选拔水平。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完善政府监管机制,确保考试招生工作高效、有序实施。
加强统筹谋划,积极稳妥推进。整体设计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衔接沟通,统筹实施考试、招生和管理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先行,稳步推进。
(三)总体目标。
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
1.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综合考虑生源数量及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完善国家招生计划编制办法,督促高校严格执行招生计划。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部属高校要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3年的6个百分点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
2.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明显增加,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3.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具体办法,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
(二)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
1.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检验学生学习程度,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学业水平考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组织实施,确保考试安全有序、成绩真实可信。各地要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考试时间,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2014年出台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
2.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
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确保公开透明,保证内容真实准确。2014年出台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各省(区、市)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基本要求,学校组织实施。
3.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道。
4.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
(三)改革招生录取机制。
1.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探索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严格认定程序,做好公开公示,强化监督管理。2014年底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2.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试点高校要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3.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高校要将涉及考试招生的相关事项,包括标准、条件和程序等内容,在招生章程中详细列明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加强学校招生委员会建设,在制定学校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政策和规则、决定招生重大事项等方面充分发挥招生委员会作用。高校可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巡视学校测试、录取现场等方式,对招生工作实施第三方监督。建立考试录取申诉机制,及时回应处理各种问题。建立招生问责制,2015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4.改进录取方式。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5.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教育机会,中等职业学校可实行注册入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宽进严出。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参加考试提供服务。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相互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2015年研究出台学分互认和转换的意见。
(四)改革监督管理机制。
1.加强信息公开。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健全分级负责、规范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内容,及时公开招生政策、招生资格、招生章程、招生计划、考生资格、录取程序、录取结果、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事件违规处理结果、录取新生复查结果等信息。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
2.加强制度保障。健全政府部门协作机制,强化教育考试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构建科学、规范、严密的教育考试安全体系。健全诚信制度,加强考生诚信教育和诚信档案管理。健全教育考试招生的法律法规,提高考试招生法制化水平。
3.加大违规查处力度。加强考试招生全程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及时公布查处结果。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1.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2.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
3.开展改革试点。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选择有条件的省(市)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及时调整充实、总结完善试点经验,切实通过综合改革,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试点要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一)细化实施方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切实加强领导。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文件。各省(区、市)要结合实际制订本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经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
(二)有序推进实施。要充分考虑教育的周期性,提前公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给考生和社会以明确、稳定的预期。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措施。
(三)加强宣传引导。要加大对改革方案和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解疑释惑、凝聚共识,营造良好改革氛围。
第五篇:山西2021高考改革新方案
山西2021高考改革新方案
高考政策高考改革自主招生异地高考招生计划出国留学网高考网为大家提供山西2021高考改革新方案,山西2021高考改革新方案
“3+3”模式
3科统一高考科目+3科学生选考科目
单一依据高考成绩,调整为“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录取模式
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省政府近日印发的《山西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公布,将于2018年全面启动的高考综合改革掀开面纱。在5月1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教育厅、省招考中心主要负责人深度解读高考综合改革 【高考考试科目、时间和分值】
我省高考综合改革从2018年秋季入学、2021年参加高考的高中学生开始实行,之前参加高考的学生继续按现行高考模式进行。
省教育厅厅长张文栋表示,与现行高考制度相比,改革后的高考一大变化是高考科目,即高考科目将由现行“3+x”模式调整为“3+3”模式。“3+3”,即3科统一高考科目+3科学生选考科目,其中,统一高考科目仍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不再分文理科;选考科目由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中自主选择3科。
“3+3”模式中,高考总成绩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由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考试时间仍为6月7日和8日;外语改为“一年两考”,一次是在6月份与语、数一起进行全国统考,一次是在4月份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时进行,最后将其中高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外语考试包括笔试和听力。语、数、外3科分值均为150分。
纳入高考的6科选考科目,考生参加由我省统一命题组织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时间安排在高三第二学期的4月份进行。学生自主选考3科,各科分值均为100分,按等级赋分计入高考成绩。据介绍,各科考试成绩将分为ABCD四个等级,各个等级之下还会进一步细分等级,折算分数后再计入高考成绩。
省招考中心主任马骏表示,在高考科目中,除了外语是两次考试机会,其余科目都只有一次考试机会,特别提醒考生珍惜考试机会。需强调的是,所有符合报考条件、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都必须参加统一高考科目和选考科目的考试。马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改革后,高校录取不分文理科。“目前实行的是分文理科,包括艺术类、体育类都分有文理科,并且招生计划下达时也按文理科分别下达。改革后不再分文理科,高校录取时可以根据专业与学业水平课程的关联度,提出选考科目的要求,可以提出一门、两门或三门,也可以不提。”他特别强调,高校对科目的要求会提前告知考生,一般会在2018年提出且3年内基本不变。考生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准备。【高考录取模式办法的变与不变】
张文栋表示,高考综合改革与现行高考制度相比的另一大变化是录取模式。
2021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录取模式将由现行的单一依据高考成绩,调整为“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录取模式。“两依据”指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指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这是首次将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评价体系,既增加了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也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了更大空间。
在高考改革中,我省还会不断改进和完善录取方式。马骏表示,目前的录取方式有两方面要继续坚持:一是坚持高考成绩出来后填报志愿的方式,二是坚持推行完善平行志愿填报方式,这两方面目前实行效果很好。同时积极探索两方面改革:一是取消高校录取批次,目前的高考录取批次会逐渐减少直至取消;二是逐步改变志愿填报方式,目前填报志愿时以学校来划分,比如一本、二本等,将来会试行“学校+专业”的填报模式,即根据选报的专业来填报志愿,下一步会制定详细方案。
高考改革还将减少并规范高考加分项目。马骏表示,从2018年起,我省普通高考只保留两项加分项目,一是对归侨和华侨子女、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的市民,录取时降10分投档;二是对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的退役军人和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录取降20分投档。其余所有加分项目全部取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在改革后的高考评价体系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发挥作用?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我省实施新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省教育厅正厅长级督学张卓玉表示,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是这次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以后的学业水平考试分为两种: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其中,等级性考试即为纳入高考的6科目考试,属于选拔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是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学生要完成高中所有课程的学习,打好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科目设计上覆盖所有高中课程,共14科,考试则由省、市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随课程进度安排,学完一门考一门,分布在高中三年,成绩分合格和不合格两种。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我省还将实施新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新的综合素质评价会在现有普通高中综合发展报告制度的基础上,对评价内容、评价程序进行调整,由普通高中学校按照“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导入平台”的基本程序,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为每位高中学生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张卓玉表示,综合素质评价有两大特点:一是关注过程评价,而不是一次性的考试成绩。二是反映学生综合素质,这些综合素质恰恰是纸笔考试无法体现的。比如,一个高中生在校三年,通过各种活动体现其管理组织才能,或组织学生社团,或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等;一个高中生非常喜欢动手制作,搞了一些小发明小创造甚至还获得了专利,这些能力在任何一份试题中都无法体现,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则可以很好地记录下来。
如何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张卓玉表示,在设计制度时已作了初步考虑,主要有两点:一是坚持以写实为主,尽可能减少或取消学校和老师的评价;二是所有学生的评价记录全部要公示。综合素质评价按照“谁使用、谁评价”原则,由各高校负责制定并于2018年出台具体使用办法。我省还将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省教育厅副厅长任月忠表示,高职招生改革基本思路是逐步分离、分类招生、注重技能。我省将探索高职院校招生与本科院校招生逐步分离,打破本科和专科招生一套试卷、一套办法、一套模式的现状,建立起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分类招生、多元录取、注重技能的办法。有步骤地推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招生考试办法。按照安排,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比例2016年占40%,2017年达到50%,2018年成为主渠道。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高考改革信息汇总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苏河北陕西内蒙古山西贵州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宁夏甘肃海南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江西云南出国留学网高考改革频道为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