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体会
谈谈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体会
史回中学 杜文奇
信息技术加速了全球信息化的进程,也打破了教育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学科间的有机整合是教育史上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给21世纪教学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技术支持。例如物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有机整合,能使两者取长补短,不能互相替代。如何在物理实验课堂中适当运用信息技术谈谈个人的体会和看法。
一、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有机整合的优势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方法和树立科学实验的思想。由于学校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有的实验无法演示;有的实验,操作起来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效率也不一定好,在课堂教学中就很难实现。借助信息技术来创设模拟物理实验,演示经典实验过程,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信息技术能将微小的物理变化放大
有的实验或者课堂演示不容易体现出来。例如学习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时,让学生来分析篮球落地又弹起的过程中动能与势能是如何转化的,如果老师直接演示篮球自由落体的实验,学生无法看清或者不能直观感受到篮球运动的四个过程——下落、碰撞、恢复原形、上升,特别是碰撞和恢复原形这两个过程之间的物理微小变化。利用flash把四个过程做成动画播放:让球加速向下运动表示下落过程,将球变成椭球稍微下移表示碰撞过程,将椭球稍微上移恢复成球表示恢复原形过程,再将球加速向上运动表示上升过程。这样一来,学生清楚了篮球运动的四个过程,就能得出每个过程的特点,对于每个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就不难掌握了。
2、信息技术能将快速的物理过程放慢
有的物理事实或者物理过程,很难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直观展示和观察。例如“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在过去的教学中是先结合挂图讲解,然后再让小型电动机转动。由于电动机转动太快,学生不能清晰地观察换向器所起的作用,降低了演示实验的可信性。如果将电动机转动摄入镜头,通过多媒体制成慢速的连动播放课件播放,学生就能从屏幕上清楚地观察到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换向器的作用,教学效果就好多了。
3、信息技术能将无法观察的微观过程模拟
有的微观过程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再现出来,往往是通过老师利用语言创设情景,既花费大量的时间,效果也不是很好。如果将微观过程利用flash制成动画播放,学生就能一目了然。例如学习电流的形成和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时,播放课件,学生就能清楚看到:当关闭电路中开关时,一个个的“电子”从电源的负极出发,沿着导线运动到电源的正极。这些定向运动的电子就形成了电流。根据电流方向的规定——正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学生就明白了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的;同样,在学习扩散现象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扩散的微观过程再现出来。再如“火箭升天”在现实生活中不能直接再现,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模拟“火箭升天”的过程。只要将火箭的发射过程、运行轨迹通过动画制作和处理,进行模拟演示,就会让学生全面了解火箭升天的情况,以及火箭的工作原理等。另外分子的热运动是无法通过肉眼看到的,然而要在教学中分析、说明分子运动的规律,仅凭想象很难理解,单纯让学生去记结论又觉得太枯燥乏味,不形象,不具体。运用动画处理一个个直观的分子的运动情况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得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这一分子运动理论。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4、能将无法演示的物理实验呈现
有的物理实验用仪器是根本无法做的。如果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录像、动画等手段模拟物理事实,使物理事实直观、全面地展示在物理课堂教学上,教学效果就好多了。例如在“光的直线传播”教学中,利用flash课件模拟出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转动情况,借助学生熟悉的日食(全食和偏食),月食(全食和偏食),分析本影和半影的形成,进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使整个教学形象、具体。在如学习眼睛的结构和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及矫正时,过去课堂教学是利用挂图进行的,挂图是静态的,学生难以理解,留下的印象不深刻。如果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眼睛的结构,明确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睫状肌的作用,再将正常眼的成像情况展示出来,接着睫状肌松弛,晶状体逐渐凸起,光会聚在了视网膜的前方;然后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扁平,光会聚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播放完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动画后,最后展示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方法原理图。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学的轻松快乐有趣,课堂教学效果就好的多。
二、物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中需要注意
1、信息技术不能完全替代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尽管计算机在信息的识别、分析、判断及综合等方面有着其他手段无可比拟的的优越性,但在物理教学中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不能取代教师,更不能代替实验。课堂上师生间的知识交流与情感交融是无论多么先进的机器也无法取代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组织、传授及先进媒体的选择控制者。如果把教师比做教学过程的“导演”,而现代媒体只能算是“道具”,导演利用先进的道具,目的是充分挖掘学生这个“主角”的潜能,使其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多媒体也不能代替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是发现物理规律的重要基础,它能真实地再现科学家们的发明发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动手能力,因此不能用模拟实验完全代替真实实验违背物理教学原则,本末倒置。
多媒体课件也不一定能全面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因为课件是课前就已经制作好的,课件中所设置的问题也仅仅是设计者单方面考虑的,实际情况往往与设计者的“假设”相差甚多,利用课件完成的实验不会真正出现实际操作的误差,不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不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2、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建立高素质物理教师队伍
大部分物理教师都能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越性,有运用计算机的积极性,也有一部分学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相当一部分物理教师仅仅是在公开课或评优课时,为了达到“使用先进教学设备”的要求,才临时上网搜索自己上课时使用的教学软件或学一点有关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平时对计算机辅助教学了解甚少,操作不熟练,课件的设计、制作求人帮助或求助网络,使用计算机辅助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样的多媒体教学不仅没有解放教师,反而成了教师一种负担,因此学校应注意对教师加强信息技术的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物理教师队伍。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有机结合能相得益彰。不管是实验操作还是多媒体课件展示,都是教学方法的一种手段,无无论怎样使用,只要运用恰当,就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就是一堂好课。
三、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改革的有机整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这也意味着与实验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有机整合可以展示过去物理实验中所不能展示的物理规律和物理现象、测量传统测量工具所不能达到的物理量和精度、完成过去实验仪器所不能完成的实验,从宏观到微观,从更多的角度、更多的层面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事实以及丰富的可探究性素材,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各校硬件和软件资源的不断完善和广大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我们不断地探讨、实践将信息技术适时和适度地应用到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学生素质能力、教学质量和效率打好基础。2012、6、30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有机整合的体会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有机整合的体会
富裕一中
教学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组织方式以及质量效益等都和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工具密切相关。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将信息技术整合于物理课程之中,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又有利于发展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怎样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重大课题,而且不同学科的整合方式不完全一样,不可能按一个模式来进行整合。要根据学科特点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比如在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中,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互联网和各种多媒体工具收集信息;利用数据库、电子表格等组织和处理信息;用文字处理软件、文稿演示软件等其它多媒体软件展示信息。物理作为一门信息技术邻近学科,物理教师应该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先行者。
一﹑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有机整合的优势
1﹑应用现代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能多方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信息化课程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无法相比的优越性。它能使传统的教学模式、手段、方法、过程等全方位地得到优化和拓展。新课标要求物理教师是一个创造者、引导者、解惑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次观念的变革。应用现代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能多方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媒体课件可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加学习活动,不但增加了信息量,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课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机互动等多种互动方式,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2﹑利用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探索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我们在教学中,可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引导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包括了解物理学史、解题思路和方法、网上答题等,了解最新科技动态,通过收发电子邮件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开展研究性学习,发展局域网,使学生资源共享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自觉的进行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进行积极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自觉地把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培养自己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总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CAI教学技术引入课堂,对中学物理教学有很好的
辅助作用。一方面,它能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化不可操作为可操作。对化解知识难点,提高综合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超媒体技术的运用,使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信息的编辑、控制和传递于一身,为学生营造了资源丰富、形象生动逼真、知识表征多元化的模拟与仿真情景,极大地优化了学习环境。同时,超媒体技术的集成性、交互性、同步性、协同性等主要特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分布式学习、中心学习和边缘学习的融合;有利于开发全脑的学习潜能,平衡人的智力发展;有利于克服时空的限制,模糊课堂学习与真实学习的差异,使学生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以解决真实、复杂的物理实际问题。
二、提升教师的信心和素质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仅是演示课和示范课上的简单应用,不只是表面的作秀。信息技术既是教学中很重要的应用工具,同时,也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文化,在信息技术面前教师和学生完全平等。首先鼓励教师中的先行者比较重要。让一部分先行探索,之后带动其他教师逐渐适应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向有效整合发展。学校可安排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做课,教师也要主动地去学习,当教师切身体会到学科整合的功效时,便会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整合的队伍中来。其次建立鼓励性的教学评价制度,要从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适用性、有效性方面制定评价指标,引导有机整合;要建立集体研讨评课制度,通过教师之间的研讨,提出有机整合的方法。教师除了参加一些培训外,还要积极主动地加强自身提高,寻求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
三、进行课程整合的一些做法
课件的制作和选择一定要和课堂内容有机整合
要想做好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首先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经验,生活经验等,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的一些经验和生活习惯有时也会成为学习的障碍。其次要备教材,包括课标、课本、教参等。再次要备教法,依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原则,根据学生和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法,确定要培养的学生的学法。最后选择合适的教具,其中课件的制作和选择最为重要,它的使用不能是为了作秀,其内容一定要和课堂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要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耳聆听、动脑思考。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由吸收信息、评价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输出信息组成的,没有完整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影响。整个“整合”过程的核心,是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展现;其关键是教学“课件”的创意、设计、制作与使用,起到增容增效的作用。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内容提要:时代的变迁与进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普通高中学校化学实验教学重大变革。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特点,结合实验教学实际,特别是新课改背景下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与实际,力求将二者有机结合、整合。通过对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分析,将信息技术引入化学实验教学中去,达到激发兴趣、师生互动、培养思维、增强观感之目的,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时效性。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对于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不利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
化学实验教学
特点
应用
整合
时代的变迁与进步,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网络变革。学校教育在社会发展的大潮流中激荡、涌动。信息技术悄然走进校园,走进每个学科。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化学教学,尤其是化学实验教学的益处大大彰显。
教学改革过程中,尤其是新课程改课过程中,教学节奏加快,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化学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化学教材在新课改后发生较大变化。从以前的单一文字发展为声像、可视光盘、PPT课件、网络课程等电子教材。
化学教学模式由以前的“教师—黑板—学生”逐步演变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多样教学模式,如: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等。
一、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
1、基础性、经常性和随堂性
通常意义上,化学学科属于自然科学,是基础科学,具有基础性;化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接触的学科,具有经常性。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来说,高中新课程化学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强调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堂教学必须演示实验操作,充分体现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性、经常性和随堂性。
2、时代性和探究性
新课程改革对化学实验操作有了新的要求与规范,化学实验教学的新时代来 临。这也说明,化学教学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操作规程与要求。实验教学本身就是探索未知领域的重要表现,高中学生已经从以前知识的单纯记忆(逻辑思维)发展到记忆、理解与运用相结合(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结合),是自主探究的过程。
3、科学性、复杂性和危险性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学科,科学性毋庸质疑。化学实验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涉及化学学科,还涉及其他学科,如:数学学科、物理学科等。有些实验药品有剧毒,或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易造成环境污染,具有高危险的实验,很难在课堂保证其过程的安全性。所以,化学实验教学又具有危险性。
4、操作性、不可逆性和直观性
化学实验教学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是一种演示型教学。需要师生间互动、模拟、发散。化学实验操作具有不可逆性,不可能因为学生学习需要随时停止实验进程。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直观教学,教师演示,学生观看。
5、真实性、知识性和发展性
化学实验教学具有直观性,俗话说:“眼见为实”。化学实验教学具有真实性的特点。人类追求的东西本身就是“真、善、美”,实践出真知。化学实验教学还具有知识性,掌握相应的知识,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发展、丰富、完善自己。化学实验教学还具有发展性。化学实验发展自身,也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应用化学实验教学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模拟课堂上不能或不易做的实验,可以有效的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学习兴趣往往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因。正如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需要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还需要创造和谐、适宜的学习环境。
化学实验教学本身就具有趣味性。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认识不同的化学物质,它们既可以是冷冰冰的金属,也可以是化学实验操作中五颜六色的“固态、气态、液态”物质。极大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大量采用的 2 彩色图片、动画、视频、等素材,在此基础上制作了PPT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著提高了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化学实验教学是在实验背景下的教学。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环境的营造,突破了以往化学实验室的封闭环境,可以走进信息技术的“海洋”和“广阔天空“。这样的教学环境对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是极大的保障。同时,极大的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二)刺激师生互动,优化课堂教学时间
新课程改革,要求化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热烈。化学实验教学是总容易师生互动的环节。通过信息技术的平台,师生间可以更加平等、和谐的互动。与以往课堂教学互动不宜掌握时间比较,信息技术条件下,实验操作的“时间”灵活性更易确定,从而使得师生互动的空间更大。
师生互动不应该是形式上的,应该有更深刻的实质互动—教与学的互动。教师教、学生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能够最大限度的优化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三)培养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动手能力
以往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都是一种教师语言描述实验器材、所需物质材料、实验条件等,并描述出实验产生的结果,是一种机械性质的,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学生只是通过教师抽象的语言描述来理解、运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可以打破这种“枯燥的”模式,进入“色彩”模式。
通过“色彩”模式,直观的、形象的、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思维是存在的反映,并能够反作用存在,学生“照猫画虎”,在有条件、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增强动手能力。知识最终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所以,绝不能因为信息技术而忽略掉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遏制实验危险,保障师生安全
有些化学实验操作具有危险性或者操作起来具有相当难度。那么,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如:氧化汞加热分解、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实验,以往亲身操作,失败率很高,演示效果不佳直接导致学生对实验结果打上大大的疑问,甚至对正确结果产生怀疑。通过信息技术演示的话,能够达到仿真的效果,3 使学生能易于观察到实验结果,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且有利于避免危险发生。
(五)提高实验观感,准确掌握真知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这证明视觉在学习过程中起的作用最大。信息技术条件下,图声并茂,色彩逼真,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应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准确掌握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性内容。
当然,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化学实验教学也有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弱化教师实验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学生通过新媒体、新形式直观感受化学实验之时,随意性增大,不利于教师控制教学进程;又如:部分教师滥用多媒体教学,忽视亲身操作化学实验,使得学生只会“观看”不会“动手”。等等。
三、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发展,化学实验教学同样要发展,发展的过程也是二者有机结合、整合的过程。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的有机整合,有效服务于教育教学。
二者整合的过程要明确“主”与“次”。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角度看,实验教学是“主”,通过信息技术这个“次”来辅助化学实验教学。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只是在“教”与“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充当媒介作用、桥梁作用。信息技术知识一种教学工具、载体,不可能也不能代替教师“教”或者学生“学”。只有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教学、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过程,才能真正的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起到教学促进作用。准确定位三者的地位,至关重要。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必将大跨度整合。信息技术将极大的推动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
总之,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发展,认知工具的不断丰富,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必有一个位置。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认知需求。而化学科学作为基础自然科学,对人类发展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二者结合、整合,有利于化学科学的发展,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 4 展。
参考文献:
1、《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1第05期 邓友银 《高中新课改下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浅析》
2、《心理学新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铮、姚本先 2001年4月出版
3、《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2004年8月印
第四篇: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体会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体会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点。随着新课程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教学的热点问题。在信息时代,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好方法。它将图片、声音、视频等组合在一起,给学生视听等多种方面的感受,让学生在感受的同时进行知识的接收和学习。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适时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与课堂教学活动,并融合体现个性风格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给物理实验教学增添魅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信息技术 能力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能够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率。下面就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谈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
新课标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物理现象都是物理实验的“导火索”。教师不妨从学生感兴趣的“导火索”出发,寻找学生熟悉的物理现象,这样既能丰富物理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探索物理世界的兴趣。同时,应注意创新实验方法。如,在讲“滑轮”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被货物提上去的瘦子和被胖子提上去的货物,学生观看后肯定会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又如,在讲“串联、并联电路”时,教师可以展示两种电路的图片,让学生发言说出两者区别,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在讲“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对于F1×L1=F2×L2及其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展示翘翘板图片,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研究物理知识,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物理演示实验,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实验仪器的限制,又具有操作方便、可视度高、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模拟实验展示,将一些在现实环境下很难进行或者效果不明显的实验更好地完成,这样使比较复杂的、抽象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简单化、具体化,便于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加深对现象的记忆和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天平测量固体或者液体的质量》时,如果教师在讲台上做实验,学生很难观察清楚,而运用信息技术把这些实验过程扩大化,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观测到整个实验过程。同时,对于一些关键的、学生没有看清楚的实验环节,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给学生以便其多次观察,这样就大大提升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又如在讲《浮力》时,如果教师仅凭语言来为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很多学生会感到困惑,因为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物理现象。教师以动画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出一个浸没在水中正在上浮的空心立方体,通过动画模拟演示让学生观察四周和上下两个面的形变程度,从而让学生得出立方体在水中前后左右四个面所承受的压力是相等的结论,而且在动画展示中因上下两面的压力差使得立方体向上浮动的原因也显得很直观,这时再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推出浮力计算公式,学生就更易理解了。
三、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注意事项
1.以学生为本,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
以往的教材演示实验在物理实验中占有“绝对多数”的比例,而这些演示实验习惯上都是由教师在讲台上演示给学生看的,学生通常 没有动手的机会,这导致学生缺少动手机会,动手能力普遍不高。过去的实验教学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演示实验,另一种是分组实验。部分中学由于条件比较差,把许多分组实验也处理为演示实验,或者将演示实验用视频播放。为此,教师有必要想方设法将教师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可以把演示实验通过改进、改组和改造等方法使其适合学生自己去实验。新教材要求不论是实验探究,还是教材安排的物理小实验,都要把操作权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创新、交流合作、得出结论。例如,在讲“压强”时,教师可以先讲解压力、受力面积等压强的基本知识,之后让学生根据身边的物品自己动手揭示三者的关系.这相对于教师单一的动手展示以及乏味的说教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进步.又如,在讲“电路”时,教师可以分发给学生电池、开关、导线、灯泡等,让学生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不同的电路使灯泡发光.这些不同的设计方法,其实就是创新.学生参与操作,能够加深其对物理知识的印象,从而为其物理学习的进步带来促进作用.创新实验不同于传统照搬课本实验,强调的是新.新的实验,带来新的学习兴趣,也带来新的收获。
2.运用信息技术时应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要求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要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只有不仅在学习时能运用探究方法,而且能将科学探究延伸到以后的学习中,甚至对实际问题能进行自主探究的学生,才能得到较好的评价。例如,在学习“速度”时,要用到控制变量法探究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滑动摩擦力实验时,若学生能自主发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有关,并能用控制变量法处理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的关系。说明学生经历长期的探究过程,发现问题、分析推理等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较大的提升。总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虽然有些物理实验无法在现实中进行演示,但是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模拟实验场景,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五篇:浅谈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浅谈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宁陵县高级中学
翟亚薇
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总体背景下,多媒体在英语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正在逐渐影响着教育教学观念,改变着教育教学模式。这种技术的利用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带给老师和学生新的感受,是一种颇具模拟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手段。他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清楚的看见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他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已成为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必然,并已逐步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沿。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利用好多媒体这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工具呢?我就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看法:
一、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
1、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英语是一门外来语言,有着与本国语言的一些异性,从而导致有些学生不能适应,致使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多媒体教学的形、声、色、光等表现法创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别扭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所学内容。我们在给同学们观看视频材料---马丁·路德《I have a dream》演讲的真实场景,视听结合,声形并茂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历史,实现了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优化了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强化感知,突出重点、难点。
学生学习掌握知识,一般是从感知开始的,感知丰富,就能为进一步形成概念,理解知识和掌握学习的规律打好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只要遵循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运用好多媒体这一有效教学手段,就不仅避免了以往在教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教学用语言表达较为困难的矛盾,而且预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这样教学既延长了学生思维的活动时间,又从中受到启迪,深刻理解了所学内容,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3、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一方面,多媒体技术集文体,图形,图像,动画影响于一身,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使教学内容变得更为通俗易懂;另一方面,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提高了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了条件。
4、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容量,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
多媒体信息量大和速度快的优势可以帮助教师传递最大的信息,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式和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从而给学生形成一个良好循环的学习过程。我通过实践,运用多媒体比不同多媒体平均要节约15分钟。省下的时间,我把它用于加大练习量,也就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到了实处。
5、利用多媒体可优化老师的教学环境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备课,整理知识点,上课时写在黑板上,学生边看边记录到笔记本上,黑板空间有限势必要边擦边写,不仅浪费时间,使课堂气氛紧张而死板。而多媒体教学法的运用,彻底改变了粉笔教学法,把知识直观地投影在大屏幕上,不仅减轻了教师负担,而且节约了时间,使教学气氛相对轻松活跃。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增加多种新颖的练习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训练和补充,扩大课堂知识容量,加快课堂节奏,督促学生学习态度,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多媒体的最大优点在于:随时更新知识的同时也不会查找不到旧知识,不像黑板那样擦掉就没有了,这样学生会把知识点深深地记在脑海里面了。
二、多媒体英语教学的“几点注意。”
在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让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效,节能等许多甜头,但也要注意的是
1、多媒体英语教学中的课件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人类的学习行为是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提供的外部教学活动与学习者的个体内部心理相吻合,就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教师传授的知识化为学生的知识。因此,我们制作的多媒体英语课件在整体课件上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而且还要使课件的展示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已成为英语课件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
2、注重多媒体课件风格和教师风格的一致性,避免把英语课堂变成课件展示课。教师通过课件按照自己设计的逻辑进程,选用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有效的地组织教学,因而课件必须充分展现教师的教学风格,所以在设计课件过程中,教师应亲自创作,自然的把自身风格融入到课件中,体现自己的教育思路,又让学生易于接受。但是过多的依赖多媒体,会将教师成放映机,有些老师为了突出课件的作用,使用了长时间大容量的教学课件。由于课件太长,以致于取代了常规的英语教学,而使英语教师变成了课件的展示者,这样看起来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其实只有老师一人在忙,而学生只是看表演而已。长此以往,在学生心目中老师如同放映员,其威信将大为下降,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偶尔借用多媒体课件是可以的,达到的效果也很好。但一味的依赖其效果将发生反作用,3、多媒体英语教学不能忽视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许多传统的教学媒体不可替代的,因为其它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也是无法取代的。如常规的备课、批改作业、板书设计等。所以英语教师不要一味的赶时髦,应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媒体和手段,让多媒体与常规媒体和手段有机配合,合理运用,发挥其长处,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化枯燥为有趣,能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图文并茂,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效果。但也要认清多媒体教学不是唯一选择,不能滥用多媒体。因此,我们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从实际效果出发,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把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好的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去,达到人机合一,多媒体英语合一的境界,提高教学质量,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