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几点见解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几点见解
21世纪悄然来临,展望未来,人类社会一方面尽情地享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度信息化带来的恩惠,一方面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民族战略主动地位。”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金字塔的基础。课程改革是教育的核心。正在这时新的课程改革如一缕春风为教育教学注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以其崭新的教育理念把我们引入教育教学的一个新时代。教师教学观、学生观的转变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同时也发生了一些异化。
一、合作学习应避免走形式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交流。没有合作交流就无法实现和谐的教学互动,更谈不上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而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教师对小组合作的目的、过程没有设计,未把握好时机。对于问题的设计不论难易、不论有无讨论价值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而在汇报讨论结果时,优秀者的意见河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差的学生变成了陪衬、听众。在小组学习中被忽视、轻视。因此,合作学习注意:
1、强调每位学生的平等参与、共同分享学习观点,让学生感受到真诚、公平和责任。接受不同层面同学的观点,使其 和谐的发展。
2、问题的设计要要有针对性考虑到不同学习水平的同学可能产生的不同观点,加以引导,以利于学生的相互了解、合作。
3、重视小组长的培养,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布置一下任务就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则闲置过看“风景”而学生 则“群龙无首”或“谈笑”或“嬉戏”这种“防羊式”教学,如果离开一个优秀小组长的组织,没有组内的合理分工、合作学习无从谈起。
4、师生在合作中结成同盟,老师既是指导者,同时又公享学生的学习成果,要与学生共同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合理运用“口语交际”。
语文课 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让学生在模拟的具体交际情景中,实现学生的听说互动,在互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和语言表现力。
1、口语交际的语境应尊重生活、尊重事实。
在口语交际中,常常会有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尴尬的局面,而且学生回答生涩无力。一切来源于生活。如果能在课前 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观察、体验、鉴别的基础上进行交际练习,才能保证交际情景的现实性、客观性,避免不切实际的随口编造。
2、口语交际中重视思想教育的培养。
由于儿童的鉴别能力较差,受社会及其它环境的影响,认识事物缺乏判断,盲目效仿,教师应在教学中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认识观、价值观。
三、设计让学生心动的作业。
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理解、消化知识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欠作业、抄作业的事情时有发生,欠做、抄袭作业的往往是成绩差的学生将绚丽多彩,生动有趣的文章变成一个个呆板的生字回家抄写。甚至使学生受到不必要的挫折,这些教学中的弊端,不能不让我们沉思反省,布置怎样的作业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呢?教师怎样挖掘教材内涵,创造性地设计作业呢?
1、设计趣味性作业。小学生对新事物特别喜爱,一种新格式、新题型,甚至于一本新作业本,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设计作业时,教师若能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经常将作业的题型推陈出新,就能引起学生的新奇感,使学生想做。
例如《找春天》一课,我给学生布置了有关春的课外作业,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观察大自然,去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对联、谜语、谚语、诗歌、文章、故事、图画等等。经过自己的加工改造,每人编一份图文并茂的文章,让学生亲手去绘画春天,感受春天的美景。这样能充分运用学生的感官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去学习,去思考,学生学习的个性得到发展,思维的潜力得到挖掘,使学生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
2、经济发展战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生活环境等不同,那么小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学生的作业也不能一刀切,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将作业设计成难易有别的一、二、三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组,例如《日月潭》一课,作业可以设计为:
一、背诵《日月潭》,抄写课后绳子词语;
二、背诵《日月潭》摘抄你认为优美的词句,并可画出日月潭的美景;
三、背诵《日月潭》,根据作者描绘日月潭美景的方法,写一篇小练笔,介绍你熟悉的家乡美景给大家认识。
以上几点是我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浅见,希望我们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坚持学习与研究,在不断地体验与反思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语文新课改不能忘“本”
──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安徽省南陵县何湾镇中心小学 程绪峰
[内容摘要]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所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从三个课堂教学中的典型现象入手,发表见解,剖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形式主义的弊端。以期纠正语文教师为图新而抛弃传统语文教学中优秀的教学方法。告诫小学语文老师在实施新课改时
不要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本”。
[关 键 字]
课改、“本”、独立思考、写字教学、主宰课堂等。
[正 文]
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这几年期间,从教材到教法都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教师和学生也都从课改中收获颇多。各地也都纷纷开展反映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比赛。每个小学语文教师也都在课改中积极探索新方法,贯彻课改新理念。的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课改的推动下,面貌变得焕然一新。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都得到了很大的展示。原先落后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也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但是,就像人们对待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我认为,许多教师在将课改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时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他们刻意求新,为了课改而“课改”,完全抛弃了以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好的教学方法,而一味追求课堂上的一些形式化的东西。这样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看上去热热闹闹,“课改”精神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实则不然,我认为,那样只会让课堂教学变得浮躁,学生的基本功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完全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失败的,也是没有认真领会到新课程改革的精要,而只是徒具其表而已。下面我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几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合作学习固然重要,但独立思考亦不可少。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会给学生提出来出一些问题,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学生且现得也很积极,几人一小组,热烈地讨论着,甚至激烈地辩论,老师也会参于其中讨论。有的时候学生们还会离开座位去别的小组参于讨论。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将合作教学演绎得栩栩如生。
这样的合作教学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我同时也注意到。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频繁合作,甚至在有的公开课教学中,老师干脆就像做实验一般,直接将学生编成小组,为后面的合作做准备。一节课下来,所有的问题都是在合作中让学生完成的。好像一堂课没有“充分”的合作就称不上是一节课了。这其实是一个不了的现象。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让孩
子们进行独立思考。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心理的成熟与发育离不开他所依赖的环境,每时每刻他们都要思索,只有不断地思索,才能有所获得。不错,儿童的许多能力都要在他们的独立思考中进行养成。合作能力的培养固然很得要,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无关紧要了吗?在一些问题解决的安排上,教师不能一味追求合作,也应该适当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教学不能由“学生围着老师转”变成了“学生围着小组转”。这样会抹杀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而且在过多过滥的合作学习下,会造就一部学生的惰性。小组讨论不讨论,完全滥竽充数,依赖组内其他同学。那样,情况就更加不妙了。
二、“阅读”和“写字”一个都不能少
小学语文教学是对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的一个过程。是“语”和“文”的综合体现。教育家斯霞老师在总结她的教学经验时,就反复提到过小学语文中“读”和“写”的重要性。她认为汉字输入法的书写、记忆绝大部分都是在基础教育中完成的。电脑的普及,让汉字的书写已经弱化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现在对有些中学生,乃至大学生而言,别说书法艺术,就是让他们去工整、流利地去写汉字,也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这些情况的出现与他们“写字”基本功的不扎实有很大关系。由此可见,“写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
性。
在语文课改教学中,不少语文老师过分推崇阅读教学。课堂上读的形式各种各样,感情激荡。语文课堂上,书声琅琅的确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很可惜,我们很少看到,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拿出时间让学生去写一写,再给予适当的指导。前不久,我听了好几位年轻老师的课,发现大部分课堂上,学生连一个字都没写过。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时,只是让学生开火车去认读生字。有些学生甚至连笔都没带。
不仅是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写字的机会。我们的许多语文老师也忘了语文课堂要“写字”这个“本”。在课堂上很少去板书,取而代之的是电脑屏幕的展示或在黑板上贴上现成的字词、图片。也许他们是认为课堂板书太费时间,特别是在教学比赛上,会打乱教学步骤。实则谬之。老师的示范书写,可以很好地纠正学生书写中的一些不正确的方法和不良习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语文课堂教学继续这样不重视“写字”,还如何指望我们的下一代
能将汉字艺术发扬光大呢?
三、不能让电脑去主宰课堂
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就成了课改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于是,我们越来越注意到,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几乎所有的课堂教学中,大家都以充分利用电脑资源为荣,在有的教学比赛上,是否利用多媒体还成了一项评分的依据。电脑、多媒体似乎也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角色。
不可否认,多媒体技术有着它特有的形象性、直观性,往往能从视觉、听觉上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被眼前不断闪现的画面深深所吸引,教师只需轻点鼠标,生字展示、动漫表演便一一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娱乐了学生。
然而我个人认为,“凡课就有多媒体”、“电脑主宰课堂”的现象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信号。当课件展示代替了老师的板演,当电脑发音代替了老师的情境范读时。我们不禁要问:语文教师,你在学生面前将如何体现你的示范引领作用?当学生被电脑里的精彩动漫所吸引,陶醉在电子信号模拟的虚拟画面中时,我们不禁要问:孩子们,你们在观看的时候,是否有过认真的思索,而对课文理解得更深?还是只是在感受着视觉的冲击,享受着肤浅的愉悦?你们是否知道,现实中的世界会更精彩?这些虚构的情节会不会固化你的思维,约束你丰富的想象力呢?当由于突然停电、电脑发生故障,而让老师在课堂上手足无措、满头大汗时,我们不禁要问:我们语文老师的“本”到底是什么?电脑只是也只能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它不能主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主宰课堂的永远只能是学生和老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完善。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想,只要我们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标准》,领会她的精神实质。以教学为重,以学生为重,抛弃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不做秀,不虚浮,牢记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们就一定能在课改实践中不断取得新成绩,在新课程改革这
片蓝天下展翅高飞。
[参考文献]
1)皮亚杰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文化教育出版社
2)斯霞 《我的教学生涯》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2年
3)《新课程改革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05-22
第二篇: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多年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已经习惯了以教师为中心展开的教学活动,语文课堂教学是围绕教师设计的内容、形式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步骤甚至板书的每一个字都按教学参考书或预先设定好的去进行,学生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学生没有品味、消化、吸收的机会,繁琐机械的重复练习占去了学生大部分时间。一种封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还统治着语文课堂教学,严重禁锢了教师、学生的思想,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因此课程改革确实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只是如何改还需要一个思考过程。这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广大的语文教师来说是一次大考验。
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首先必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面对着21世纪的挑战,老师应该知道,这必须改变。时代发展的日新月异对学习内容提出了不断更新的要求,也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要彻底打破“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陈旧的教学观念,要真正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教师要实现转换,由指挥者变为指导者,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与学生平等交往、平等对话。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通过自己读书、自己体会来了解课文内容,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学生忽然间觉得自己把书读懂了,但没觉得是老师在帮助自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师生是平等的,求知不存在尊严,谁说得对,就听谁的,服从谁,这就叫伙伴关系,这就叫合作关系,这就叫和谐发展。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才有可能去愉快地学习,才有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教学活动。“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而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
二、确立面向全体的教育思想
教师心中必须有整体、全体意识,应该建立开放式的语文教学,培养所有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各自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也就是说,教学要面对每一个个体,把所有的学生都组织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备课时要多花些功夫,考虑到每个层面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类型学生的预期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问题的设计。
面向全体,设计学生能达到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三、变化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
新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从小学阶段就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生存的能力,要在变化学习方式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改变过去直线交流的教学结构,创造各种教学情境,建立学生与老师共同参与的多向互动的网络式教学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如何变化学习方式呢?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化。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行为注意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为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庞维国先生将“自主学习”概括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在合作学习汇总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3、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生(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和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基于对学生的尊重。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与主体性的弘扬;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
新课程带给我们是有效的教学。它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这必定不可缺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关键在于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而这个教学过程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出发点,宜采用朗读、背诵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接触语言材料,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中年级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查字典理解文章语句的意思。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一些表达方式。低、中、高年级语文学习都要注意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老师决不能越俎代庖,把教学参考书以及教师自己的认识强灌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读书,读好教材,深入到课文中。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把读书体会品味的自主权叫给学生。
语文学科有很强的人文性,应该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有所感悟,但不一定有多深刻的体会,也不一定要求他能立刻用语言表达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那些与众不同的见解。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多角度思考的问题。
语文课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要让学生学会查工具书、查资料,从最基础的字词句入手,然后到文章。教师对教材要烂熟于心,要钻研教材,要通过自己对教材的把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材教活,让学生把教材学活。
语文是最开放的学科,语文无处不在。新课程改革为语文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变化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将令教师与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获得知识有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语文教师,任重道远!
第三篇: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改之小学语文教学
中方县中兴学校
杨水清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语文学习实践的主体。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兴趣、改革、素质教育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的教育也在不断改进,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课程改革便成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新课程的改革中,走进了新课程的实施中。新课程的实施改变着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融入生活,我们的学生也更富有个性。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语文学习实践的主体,因此,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该如何教呢?
一、先学后教。
我们要正确地理解新课标下关于教的要求,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先学后教符合教学的一般规律,“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教师的教应在学生“知不足”而“自反”的时刻,这样才有针对性。如果一堂课中学生的“学”全部按照教师的“教”去进行,那么试问一下,学生这样的“学”是真实地“学”吗?是主动地学吗?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经过“自学”、“自反”,才能“自得”。正如孟子所言:“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自得之学可以终身用之,记闻而有得者,衰则忘之矣。”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而掌握的东西,能深刻理解,学以致用,得心应手,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反思一下我们每个人的语文学习经验,现在所能记住的主要是当年的“自得”之处,至于老师当时的分析,恐怕大多数人已经淡忘了。
二、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意愿调整,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映,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将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根据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学习方式确定现场教学方法。概括地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什么,怎么教,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并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调整。这样的课堂将是开放的、生成性的。课前的教案只是一种预案,而每一堂课就成为一种不可重复的创造性活动。一位教师执教冰心的《纸船---寄母亲》,当他走进教室,发现不少学生在折纸飞机,于是,灵机一动,决定改变原先的教学思路,采用新的方式,从学生喜欢的折纸入手,让学生每人折一只纸船,作为送给妈妈的礼物,并且在纸上写几句话送给妈妈,然后教师让学生诵读写在纸船上的话,教师也谈起小时候折纸船的事后,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然后将学生关注的重心自然地引导本节课的课题上来。教师打破了预设的教学思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多学少教
多学少教,就是教师要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学生能自学掌握的内容和与学生认知水平相距过远的内容就不必教;对于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的问题,应该并且必须教。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既保持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旺盛精力,又能感到学有余力,享受“自得之美”。使学生感到课堂心理时间短暂而愉快,课堂心理空间广阔而丰富。
需要指出的是,多和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需要教师去做辩证的认识和处理。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非常生疏,也没有相关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教师教的时间就可以多一些;反之,教师就要少教。少教,意味着要教在点子上,通过教师的教唤醒、激发学生的智慧,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说到底,课堂教学活动是必须由师生双方合作共同完成的一项创造性劳动,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师的指引下自主学习,质疑讨论;而教师绝不是旁观者,愉快而高效的学习旅程来自于教师高超的设计组织,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能不断引领学生走进豁然开朗的新境界,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教学论认为,当前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是只看教师的讲授水平,更重要的要看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也就形成了学习的内动力。这是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因为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观的教学情景,调动学习积极性,是发展思维能力保证素质教育真正落实的前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争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麻雀》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品评地:“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有的说:老麻雀很勇敢、很伟大,为了保护幼儿奋不顾身,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二)、注重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
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是上好课的关键。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合理的组织教材,巧妙地安排教学环节,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合理的教学过程能使学生较好的获取知识,有利于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三)、注重教学思想方法的训练。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我们不能理解为语文教学仅是孤零零地训练一些词句,把阅读课上成仅仅是字词的训练课。难怪有人担心,语文课上成语言训练课是否会割裂课文内容的完整性,是否会影响思想教育和人文性的贯彻实施。其实,坚持语言训练为本和语文教学要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人文熏陶是一致的。叶圣陶先生认为:“训练思想,就学校课程方面说,是各科共同的任务;可是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贯训练,却是国文的专责。”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从中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情感,并借助正确的课文朗读,把感悟的情感给予充分地表达,从而促进学生书面语言的形成,促进学生口语的发展。
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引下,我在《小鹿的玫瑰花》教学中,以读为主,让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读的内容来看,有全文朗读,有自然段细读,有句子精读,由整体到部分;从读的形式来看,有自由读,有指名个别读,有师引生读,有全班齐读,有朗读,有轻声读,有不出声地读……学生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从读的层次来看,开始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接着是读中领悟、读中理解,最后是感情朗读,环环紧扣,步步深入,一次有一次的目的,一次有一次的效果。有“质”有“量”的读催生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注重整理和复习的教学。
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过程,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是促进学生不断认识自我,不断巩固和发展学习的内部动机的过程;是落实素质教育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
l、注重激发整理与复习的兴趣,加强整理方法指导。
2、注重逐步放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注重整理方法的渗透,促进学生整理习惯的形成。
(五)、注重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应试教育”的影响迫使教学要求无限制提高,严重偏离了教学大纲,这样一来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有碍于教师水平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才能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l、提高课堂效率。
减轻学生负担,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深入钻研大纲,把握大纲要求,做到不拔高也不降低,不拖欠也不提前,不搞课内损失课外补,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遵循起点低,台阶密、步子小、容量大的原则设计课堂练习。
2、调整课外作业结构。
调整课外作业结构是减轻负担的有效措施。从前,以书面形式为主的课外作业,只是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做过的习题机械地重复,其作用只能是加重学生的负担,久而久之,势必会造成学生的反感,对作业应付了事,课外作业会因此失去应有的作用。
调整课外作业结构可将单纯的书面形式变为多种形式,如口头作业、社会实践作业、语文课外活动等形式。例如,我们学了几篇有关描写春天的课文后,结合探究型课程,就可以布置“我眼中的春天”这一作业。学生可以去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谜语、谚语、古诗、诗歌、文章、故事等等;也可以把看到的、想到的画成图画;可以把踏青的春景拍成照片;也可以编制春天的剪贴小报、手抄小报。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最后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成果。这样,学生在浓浓的兴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识,体验了“春”的魅力,激发了对“春”的喜爱之情。同时学生的欣赏、想象等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总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我们必须强化课堂教学改革意识,采取相应的对策深化素质教育.真正转化师生角色,努力创造条件,把学生从过去被动学习的境地中解放出来,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让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教育传播研究》、《湖南教育杂志》
第四篇:新课改下语文多媒体教学初探
新课改下语文多媒体教学初探
邬 娟
摘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开阔学生的视野,使语文课堂得到延伸。适当运用多媒体,可以强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有利于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产生了许多误区,在教学过程中带来负面影响。教材被冷落,学生关注文本少了。课堂上师生情感交流受阻。课堂教学过程和结构的灵活与开放受到了限制。忽略了语言文字的学习。要遵循适量,适当的原则。多媒体毕竟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让它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新课标,语文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信息交流的互动性等特点,正改变着处于这个社会的每一个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观念,也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中死板的教学方法,沉闷的课堂气氛等。尤其多媒体的出现确实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先进的理念,提供了科学的手段,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许多教师运用多媒体制作了精美实用的课件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在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理念及策略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有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上也存在认识上的不足,驾驭能力欠佳,不能很好地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误用,滥用现象时时出现。下面我就实施新课标以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谈几点看法。
(一)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开阔学生的视野,使语文课堂得到延伸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即教师将自知的知识、经验、技能,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传授给学生。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年复一年,形式照旧,枯燥单一,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这自然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多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苦恼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语文教育者,感谢高科技的发展,给了他们新的生命力。多媒体教学,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这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教学效果,这是一个口才绝佳的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口干舌燥,歇斯底里也力所不能及的。印象最深的是我在讲《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时,适值冬天,可学生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内容后,都有一种想亲眼目睹荔枝的强烈愿望,课前我考虑到了这一点,在信息网上搜集下载了许多有关荔枝的图片,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了加工整理,当那一组组图片形象逼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不仅仅得到的是视觉上,心理上的满足,同时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作者在写作上的匠心独运等等。
多媒体的另一个优点是容量大,不受时空的限制。虽然教师在准备时略显费时,但随着操作技术的不断熟练,信息网络的连通,制作的语文课件文字,图片,声音等容量会很大,可以不断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课内,课外连通,形成很大的知识网,语文课堂得到极大的延伸,学生的视野不断开阔,满足了学生不断增长的求知欲望。这在以前的传统教学中是无法做到的。
(二)适当运用多媒体,可以强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有利于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其实以前人们就体会到了“情景教学”在学习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而我认为多媒体可以看作是“情景教学”的一个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形、色具备的这种特质,创设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对重难点的消化和理解,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例如,我讲的《从“千里马”说起》一课,这是韩愈的《马说》一课的拓展课,这节课的难点就在于理解不同时代的人才与伯乐的关系。开头导入我就运用了一段影像资料,画面上展现的是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奔腾的骏马,音乐上是腾格尔在歌唱,这种创设的意境很快就感染了每一个学生,那种对马的热爱之情已经演化成对人才的爱惜,更深一步引发了学生豁达的人生观。他们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都是那样真切,对于千里马与人才与伯乐的关系也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甚至有一个学生在谈感想时说:我非常想做一匹千里马,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有一个学生说:我真希望这个社会多培养一些伯乐出来,好去发现千里马,不再让千里马被埋没。后来学生在这节课后写了作文,内容上体现出来的思想深度,广度是我始料不及的。
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应该引起广大同行的重视,但这种重视必须坚持适量、适当的原则。如果过分夸大多媒体作为辅助性手段的作用,一味的追求,盲目地认为在课改新课标下优质课少不了多媒体,用多媒体才能体现出老师的现代性。这势必使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产生了许多误区,在教学过程中带来负面影响。
1.教材被冷落,学生关注文本少了
一些运用了多媒体的语文课,用屏幕上演示的文字代替了教材。学生的眼睛多半时间盯着屏幕,手中的教材被冷落在一边。如第一次熟悉词语时,学生注视屏幕,词句及图像等不断呈现不断消失,词句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不深刻的,有时甚至学生做笔记也来不及;阅读分析等其他环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多媒体呈现的课文内容往往一闪而过,学生无法重复学习和回味,对词句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刻和充分。如果这样学习,就不符合新课标下要求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认识工具,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喜欢并热爱教材。上多媒体课时,教师不能放弃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教材、关注教材。
2.课堂上师生情感交流受阻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作用与功能是不可忽视的。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有时可以使师生心心相通,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这正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关键所在。多媒体的运用,使得师生在交流中多了一个中介,且这个中介是没有感情的机器,师生情感交流由于它的存在有时显得冷冷冰冰,妨碍了师生情感互动。因为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多媒体的操作和教学内容的演示,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情况的反馈信息常被忽视;学生关注更多的是多媒体所演示的内容,教师的言语鼓动和情感宣泄常被学生忽视。有时教师会有顾了这头,而顾不上那头的手忙脚乱的感觉。如课文的配乐朗诵固然好,但如果上课教师自己能朗诵,或让条件好的学生来朗诵,那不是更能影响学生的情绪,更能渲染课堂气氛吗?多媒体所带来的便捷不能取代课堂上的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
3.课堂教学过程和结构的灵活与开放受到了限制
教学过程和结构本身需要有序,但这是相对而言的。多媒体课件一旦制作成功,它的程序就固定不变了。上课时,教师只能一步步按照课件的固定程序进行演示,不能随着课堂教学过程的变化而灵活调整演示程序,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多媒体既定的程序中去,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完全由多媒体的程序控制,不仅学生,就连教师的思维与讲解都被多媒体控制了,整个课堂的灵活性与开放性受到了限制,学生独到的见解,智慧火花的碰撞是无法在多媒体上预先设置的。有些教师设置好的问题,答案也是预先设计好的,但对许多问题,学生与教师的理解是有很大差异的,学生有很多有创意的答案无法放进多媒体向全体同学展示。长期如此,学生就不积极思考,或者不愿意发表自己的富有个性的看法,而是期待教师的答案早点展示出来。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产生疑问,探讨解答是非常灵活与开放的,如果多媒体设置的课堂框架限制了这种学习方式,那就与新课标的要求背道而驰了。更应该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主动学习探究的习惯。
4.忽略了语言文字的学习
多媒体所展示的图像、声音一般只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浅层次的诠释,而且它是经过教师理解后的产物,已经失去了课文中语言文字的原汁原味。如果以视听来代替对语言文字的咀嚼,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领会过程,缺乏分析、推理、归纳的学习过程,学生对一些较浅层次的语言现象也可能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至于较高层次的语文能力,更难得到较好的培养。许多课文的内容要求通过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联想能力去感悟和理解,心领神会是最符合新课标下语文课的学习内涵,如果非要用多媒体把语言文字的内涵用固定的画面展示出来,那势必局限了学生想象思维的空间,用听代替了学生的读,就使学生失去了直接感受语言文字的机会,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不够深入与直接了。
总之,语文课在选用与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遵循适量,适当的原则。多媒体毕竟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不是板书的简单替代品,它是服务于教学的。恰到好处的运用多媒体,会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运用不恰当,就会显得费时费力,使语文课堂变得失去活力,失去了灵活性与开放性。为体现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的理念,语文教师要动脑筋制作精美,灵活的多媒体课件,让它们更好的服务于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再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龚肇兰;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2.王焕勋;解放思想 改革语文教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3.张鸿苓;关于语文教学体系的科学化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第五篇: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074-02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
一、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气氛。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气氛。
教师的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当教师走进教师的那一刻,教师教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你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具体来说,要做到:①用微笑面对学生。微笑是人际交流中一种最好的方式,微笑让学生对教师没有惧怕感,课堂气氛温和。如果教师板着脸孔,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学生感到压抑,学习有紧张感,课堂气氛变得生硬、冷漠,不利于教学的开展。②给予学生鼓励。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学也如此,教师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别,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获得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放下严厉的批评、呵责,多鼓励、表扬学生,发现他们学习的闪光点,给予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的语言、表情,对学生的刺激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③多给学生肯定的目光,鼓?畹哪抗狻6嗫浣焙⒆用恰昂眉?了”“你真棒”等,教师还可奖励学生小红花、作业本等物品,这样让课堂气氛积极向上,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学生这样才能不断进取,有旺盛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唯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三、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才能营造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如在《芦花荡》一文教学中,在让学生感知课文后,我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在感知课文内容后提问:《芦花荡》中,老头子最后将两个女孩送走时他说些什么?老头子的性格会因这一次失误(女孩受伤),而产生变化吗?然后同学分成四人组,进行合作探究,在小组探究过程中,兴趣浓厚、气氛活跃。这种教学设计,给了学生选择内容的空间,给学生合作的空间,给了学生发言的空间,因而激发了学生兴趣,不但营造了良好课堂气氛,而且突破了教学难点,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收到了极好的学习效果。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努力创设民主气氛,实现民主对话、民主交流,呈现一种协商式、和风细雨式的良好师生关系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观,因学行教,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以饱满激情感染学生,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重塑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形象。只有改善了语文教学中师生不和谐的关系,才能打开学生情感的阀门,形成良好心理氛围,调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也才能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气氛,实现语文教学改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