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文教学及其模式化问题的讨论_语文论文

时间:2019-05-13 00:4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作文教学及其模式化问题的讨论_语文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作文教学及其模式化问题的讨论_语文论文》。

第一篇:关于作文教学及其模式化问题的讨论_语文论文

张英干(江苏省海安县迮庄中学校长):作文教学可否模式化,采取模式教学应该注意些什么,如何从根 本上克服作文训练的程式化、单一化现象,怎样使作文教学方式多元化,增强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功能等等问题,是我们目前作文教学中经常遇到并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现在,我们组织大家参加这一次讨论,目的是通过 讨论,统一认识,以利我们今后更好地在素质教育旗帜下,整体推动我校的作文教学向新的层次迈进。胡永进(迮庄中学副校长):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经过实践检验认为是行之 有效的比较固定的作文教学思路、教学方式。模式不是框框。教学本身有它的特殊性,尤其要按照学生的认识 规律,循序渐进地完成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熟练应用知识的能力。无论哪种作文教学模式,都不应该也不可 能是固定不变的。考虑到教学的多种因素,应该是“教无定式”。龚松兵(迮庄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作文怎么教,并没有固定的格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作文教学中无规律 可循。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少优秀教师已摸索总结了多种独特的教学模式。如“作文过程”模式、“观察— —分析——表达”模式、“分格训练”模式、“文体训练”模式等。这些模式形式不同、风格各异,但基本目 标和实际效果都是一致的,即引导学生由“学写”向“会写”过渡发展。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说明徒弟(学生)要修成“正果”,固然离不开自身的潜心修炼,但这是以“师傅的领”(即教师的教)为前 提的,离不开师傅手把手一招一式的教。因此,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从固定的模式入手,有序的训练。如作 文的基本格式、基本步骤、基本方法及语言表达等。汪宝玉(迮庄中学教导处副主任):模式是客观存在的,许多教师根据学生作文实际和作文教学的经验,创设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训练的模式。这些模式使作文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化、节约化,从而大大提高 了作文教学的课堂效益。但是,作文教学的内容是极为广泛的,从素材的积累(观察、了解、阅读、记诵)、思维能力的培养(从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构思谋篇、语言表达到修改加工,各个子系统 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无论哪一种模式,都不能完全涵盖,只能侧重于其中的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如“扶读 ——引写”,侧重于模仿;“点评式”则侧重于作后的自我评判和修改。龚松兵:中学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能力,而不是培养作家,写作要求不能太高,只要紧紧扣住“基本”和“全面”,因而模式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模式化的训练有助于 将学生的写作引入正常轨道,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模式教学的可操作性强,它便于教师运用,易为学生掌握。从功利的角度分析,社会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最终评价尺子就是高考成绩。而高考作文评分的一个重要 标准是合格,这样至少可以不失基准分,由此便显现了模式教学的一般作用。陈鹏(迮庄中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同样必须“因材施教”。学生各方面素质存在差异,作文水平也有 高低之别。针对大多数同学的实际状况,选取采用一种较为稳固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获得作文训练的大面积 丰收。然而,由于学生的基础、能力存在差异,应尽量逐个、逐篇分析点拨,重点在拔高和解难上下功夫,而 不必也不可能选用一种模式;同样,由于文章体裁不同,应该变换适合各种不同文体特征的教学模式、训练模 式,切不可模式单一化,要做到因“裁”施教。张英干:作文教学中要坚持以训练贯穿始终的原则,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不同于基础知识积累那样容易。教学过程中按照由口头到笔录,由练句练段到练篇,由简单到复杂的训练方式,分阶段实施,形成阶梯式、序 列化、综合型的教学模式,是针对作文基本功较差的教学对象而采取的比较稳妥的方式。季艳飞(迮庄中学语文教师):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迁移能力的差异,特别是对基础年级 的学生,采用适当的方式,引导他们自觉地按照教师所提供的读写练的模式进行写作过程的实践,这样做是可 行的。比如初中生练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为避免出现形象干瘪或千人一面或生拼硬造等现象,教者可设计 “观察——积累——评价——立意——选材——作文——他评——自改——定稿”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训练。指导学生仔细、定向、定期观察身边的某个人、一群人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筛选、收集他们的言行等 并加以记录。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积累,要求学生能初步对观察对象的思想性格等作出评价,继而根据教者所 提习作要求,指导学生在准确立意的基础上,从积累的素材里再选择有益于习作的材料构思成文,小组交流,让其他同学评判或由教师评点,而后自改。自改的过程包括章法、语言等,这些都要同时考虑,最终才能定稿。这看似简单的模式训练,它对于刚接受全方位作文训练的低年级学生而言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途径。汪宝玉:如果囿于已有的模式把模式看成僵化静止的手段,就像一头驴子绕着磨盘在走,永远也不能走出 圈子,这样就不能有变化,有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模式的作用又是相对的和苍白无力的。作文教学应该是 形成新模式又不断打破旧模式,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胡永进:目前,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学生家长、社会及学生本人的评价系 统决定了作文教学的落脚点只能是应试。为应试而教,也为应试而学,这实际成了当今各学科教学的主旋律,作文教学也跳不出这个怪圈。作文教学与作文考试的主次关系常常被颠倒;第二,封闭的单调的学生生活不适 应作文内容的开放性丰富性要求。现在孩子的学习生活甚至对未来的安排都是父母一手包办的,生活阅历、经 验、学识都较浅薄,他们很难写出具有一定厚度的作文来;第三,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常常被教师的 主导地位所取代,学生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积极性、主动性被束缚住了,作文练习完全成了一份沉重的苦差 事;第四,忽视了作文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的本质特点。作文训练按内容可分为两大类:说理类与非说理类。说理类作文似乎跟做复杂的哲学问答题差异不大,所以有人曾经主张议论文写作可采取答问式的写作模式。因 为有模子,套出来的产品绝大多数棱角都一样,只要不缺损,就能算作是合格产品。此说体现了模式教学的可 操作性,但也显示了功利性。非说理类作文,尤其是描摹刻画类的,则要求千人千面,各具情态,犹如莫高窟 的飞天一样。真正的艺术品,没有一件仅仅是用模子套出来的。古人云:“发乎情,止乎理。”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强他们写好作文的信心,鼓励学生写 真话,写实话,写有话可说的话,并不断地修改。把写和改的主动权统统还给学生,教师只作适当的指点、引 导,力避僵化的条条框框,让学生在反复修改中丰富形象思维,不断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 维水乳交融,完美统一。龚松兵:写作是一种将思维和语言文字联结在一起的精神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因此任何一种教学 模式都不应束缚学生的手脚,禁锢学生的思想。模式训练要由入格、合格上升到破格、创新,要让学生学会用 别人的眼睛,别人的脑筋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写自己想写的,抒发真情实感,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写为乐写,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张英干:作文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找到感觉,有了感觉才能找到文思,才能合理架构,才能选准章法,才能驾驭语言。作文教学高于一般的语文基础知识传授,它不是简单的知识迁移,它的终极目的是要教会学生 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直接的创作活动。可以这样说,学生懂的不一定能说,能说不一 定都能写。除此而外,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写作的实际需要,学生接 触生活的视野与习作的思路有很直接的关系。因此,作文教学的“模式化”更是显得平淡而不突出,也就大可 不必刻意去追求。如果说有什么模式的话,就是首先要教会学生读书,多读、熟读、读懂;其次是教会学生模 仿,是带有主观印记的仿写;再次便是教会学生自由创作,学生通过读,读出了感觉,便能跟着感觉走,就能 自然为文了。(龚松兵整理)关于作文教学及其模式化问题的讨论

第二篇:初中作文教学方式模式化的问题和策略探讨

作文教学方式模式化的问题和策略探讨

时间:2013年11月

在作文教学中,有相当多教师会给学生推荐一种写作模式:写作时要以华美的排比段开头,不仅增强语势,还带给阅卷老师惊艳之感。接着开门见山地提出观点。然后,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举两至三个具体例子,每举一例在其后加一些自己的分析议论语句。接下来,再用排比句式举若干一笔带过的简单例子并且写上一段总论述。结尾又用华美精彩的句子再次点题并深化主题。

教师介绍完写作模式后又选取几篇同题好文章范读。学生的作文交上来之后,教师批阅后就抽取几份立意较好,表达通顺,结构合理但写作过程中出现些许小小毛病的学生习作做具体评讲。在评讲中指出习作中哪一处出现问题,是语法毛病还是语意不当又或者是运用修辞方面的不够妥贴并指导学生进行修改。

这种作文教学方式多年来一成不变,形成了一种较为固定的模式。

这种程式化的作文教学模式收获甚微。它与“教无定式,学无定法”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它的恶果是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反感,厌倦写作。很多学生在上完作文指导课后思维的翅膀被禁锢住了,找不到写作的头绪也就在所难免了。甚至一提到写作就惶惶不可终日,一到写作课就胡乱编造。写作成为一件沉重的苦差事。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作文教学模式上的改变进行努力:

(一)尝试写作 学生写一篇,我们最好也写一篇,如果不行,至少

也要一个月写一篇。只有经常进行写作训练的人才能更明了写作中出现的一些毛病的根源,才能更深入地去指导学生的写作。最好能在写作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较好的写作规律供学生掌握。例如好的结尾可以采用首尾呼应,呼唤号召,巧妙发问,引用佳句,抒情议论,景物烘托等写作技巧,这些知识就是写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较好的写作规律,我们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这些写作技巧并把它们灵活运用到写作实践中,为文章增光添彩。

(二)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的作文,发现并肯定他们的闪光点并公布于众,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有了兴趣,教师进行写作指导时,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将会出人意料地高。比如,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他哭了,哭得涕泪横流,哭得我一下子从民国跑到了明朝。”这样的语言很有特色,值得欣赏,把它公布于众,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激发出来了。

(三)除了写作文之外,还要开展演讲、朗诵、征文、出黑版报之类的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使作文教学模式不呆板的一些好方式 实践告诉我们,很多学生对这些活动与生俱来地怀有极为强烈的兴趣。这其实也是把作文教学的空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的一种方式。它可以让作文教学的天地更广阔。

(四)教师可以尝试自己开设一个免费网页让学生在上面发表文章,师生在网上互动 或者开一个QQ空间,里面放些好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回复自己读后的心得体会,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与写作。不过这个方法相对于繁重的高中课业负担来说,恐怕是很难

形成实际的较为长期性的操作行为的。也许以后会有这种教学模式深入的一天的。

(五)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创作,把写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写自己想写的,抒发真情实感,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正所谓“好学不如乐学”,只有让学生做到乐学了,教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探求之路无数条,不妨试试。也许大路平坦,但没有奇趣。也许小路崎岖,但把作文写作引向成功的神奇密钥就在它的某个角落静静地躺着,等着你去拥有它。

第三篇:别让“小学语文模式化教学”隐形入侵

别让‚小学语文模式化教学‛隐形入侵

【摘要】纵观当下的语文课堂,随处可见‚似曾相识‛的教学。从突破思维定式,重构文本解读思路,呈现课堂精彩几方面来防止模式化教学的隐形入侵,真正做到灵活教学,因材施教。

一、不落窠臼,突破思维定式

在阅读教学的一般程序中,学生初读时,教师总喜欢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让其带着问题读书。如:圈画出生字新词,在不懂的地方作记号,再归纳出文章的大概内容等。这样的读书方式虽然意图清楚,指向明确,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但也承担了太重的负担:对阅读者阅读能力的初步培养,对识字学词任务的落实,对读物从读通的起步训练等。多年来,‚初读感知、解决生字、扫清障碍‛几乎成为阅读教学初读环节的惯性模式,一直沿用,少有人有异议。

语文教学不是文章教学,而是言语教学。在语文学的理论视野里,阅读是一种语言交际行为,先进入人的心理结构的语言成分就成为人的言语图式的加工对象。古德曼概之为‚取样、预期、检验、证实‛的循环过程。因此,‚初读感知,解决生字,扫清障碍‛并非适合所有阅读教学的初读环节。《红楼梦》里,林黛玉教香菱学诗时,香菱说:‚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圆。这个‘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宝玉赞道: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试想,如果‚黛玉老师‛事先布置要求: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描写了什么景物,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那么,这种‚……似无理……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的美妙感觉还会存在吗?文学中那个美丽的‚白杨树倒影‛也许就此不见。

二、破茧而出,重构解读思路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教师们在总结文本思想时,不约而同地让学生体会‚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思想内涵。试想,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尚未经历人生的辛酸苦辣和挫折打击,对生命这样宏大而深刻的命题,如何能有深刻的感触?顾及小学生的年龄现状,教师宜极力回避过于理性的概括和启发,转而进行更柔性和感性的唤醒激活教育,同时还可大胆颠覆教参的既定思路,对文本解读方式进行重构。

反复细读文本,首先,我们可以发现:原本,春天是不能触摸的,只能去体验或感受,但安静却通过触摸蝴蝶来触摸春天。作为一个盲女孩,安静能够流连花香、穿梭花丛,并能神奇般地凭借灵性拢住蝴蝶,这一切都源自她‚内心的细腻、敏感和丰富‛,这是灵魂最健康的质地和内心最美好的状态。因此,用‚内心的细腻、敏感和丰富,就能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来替代教参里‚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之类不够柔软的字眼,学生是不是也更易接受?

其次,我们可以想到:蝴蝶是有文化内涵的。它生活在春天,停留在花丛,翩翩起舞,色彩斑斓,悦目赏心,它是美好生存环境的象征。外在的美好环境和女孩内心的生存状态如绿叶红花,相映成趣。而现在的孩子负荷太重,内心杂念太多。外在的功利遮蔽了他们的天真和无邪,驱走了他们的诗意和浪漫,那一份这个年龄段所特有的‚内心的细腻、敏感和丰富‛正如秋风枝头的黄叶,尚未‚过季‛便‚自会飘零去‛。基于此,心灵的重建、呵护和培植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自觉关注。

三、羽化成蝶,呈现课堂精彩

1.言语图式的内化迁移。言语表现是语文学习的至高境界,其动力是言语生命的表达诉求。外在的文本图式通过学习主体的理解与吸收,与固有的语言图式相融合,通过内化转为学习主体的言语图式,丰富学习主体旧有的言语图式。课文学习后,教师要积极创设表达情境,鼓励学生运用所理解、吸收的文本段式,或仿或创,通过实践与运用,内化言语表达图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活学习主体的表达诉求,唤醒表达意识上。

2.言语范式的学以致用。《推敲》一文中,有一段文字这样写道: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韩愈提议时,语言的得体性与条理性很值得我们关注:他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还是用‘敲’字更好些‛,观点很明确、简洁。一个‚更好些‛,意思是说,‚推‛字也不错,但他更钟情于‚敲‛字。这样一来,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又巧妙地维护了贾岛的自尊(因为两个字都很好,所以贾岛才会苦吟许久)。教师在讲解完韩愈的这段话后,可继续往下说:‚不过,这只是韩愈的个人观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们是怎么认为的?把你们各自的观点写下来。‛要求学生学习韩愈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学了即用,基本上都能当场巩固言语范式。

第四篇:关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问题的讨论

与建国后第一次语文教育大讨论十分相似的是,第二次语文教育大讨论又是发生在一场政治运动之后。中小学的语文教学,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在“文”和“道”、“教”和“学”等关系上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因而导致教学质量的严重低下。到70年代末,随着“四人帮”的覆灭和政治上、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人们越来越明显地感到,要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腾飞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必须切切实实地改造语文教学,提高中小学生运用语文工具获取知识、发展智力、传情达意的能力。没有这个基础,“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愿望就会落空。1978年3月,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在北京召开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叶圣陶在会上作了题为“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的长篇发言,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他对改进语文教学的见解和愿望。他指出:“从前读书人读不通,塾师可以不负责任,如今普通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却非收到应有的成绩不可,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要做到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说多数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还不够),语文教学才算对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尽了分内的责任,才算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尽了分内的责任。以往少慢差费的办法不能不放弃,怎么样转变到多快好省必须赶紧研究,总要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得到切实有效的改进。”

吕叔湘在1978年3月16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的文章,就本国语文和外国语文的教学问题提出呼吁,其中说:“中小学语文课所用教学时间在各门课程中历来居首位。新近公布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10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10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为此,他建议:“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叶圣陶和吕叔湘的讲话、文章引起了国内语言学界和语文教育界的强烈震动,使人们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并引发了“文革”之后一场全国性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不过,与1959年的大讨论不同的是,这场讨论并非表现为不同观点的论争,而是对问题的共同关注和强烈的呼应。一批语言学家、语文教育专家纷纷发表文章或言论,分析现状,探究根源,倡导争鸣,呼吁改革。身处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高等师范学校的一批语文教育工作者,也纷纷参与,并开始探索语文教学的改革之路。这场语文教育的大讨论产生的直接效应是:

第一,它唤起了人们改革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感。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规划了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而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又如此令人忧虑,二者反差如此之强烈。问题一经推出,一种尽快“走出误区,探求革新之路”的意识由此萌发。

第二,它引起了人们对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视。197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派出两个调查组分赴福建、四川两省,对语文教学现状进行较大规模的实地调查,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形成了两份调查报告。这就为深入地分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提供了基础。

第三,它引发了语文教育界对语文教学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等根本性问题的重新审视和思考,从而正本清源,端正了思想认识。

第四,它直接引起了语文教学改革和实验的行动。1978年,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首届年会所展示的研究课题和教学改革经验,主要围绕着这场大讨论所提出的问题展开。

自这场大讨论之后,一场波澜壮阔的语文教育改革热潮在全国范围兴起,如前所述,一段时间内,语文教育界“旌旗招展”、“呐喊四起”,可以说,是这场大讨论拉开了新时期语文教育全面改革的帷幕。

第五篇:模式化数学教学的弊端

模式化数学教学的弊端

靖江市新桥镇礼士小学 陈修银

教师把学生学会解题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面对实际问题情境,希望学生按照教师认为“简洁”、“合理”的模式进行思考。“要求„最多可以做这样的三角巾多少块‟,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而不愿意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分析和思考,甚至害怕学生“思维出轨”。一句话,教师把教学过程完全当成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要求什么,必须知道什么”的机械连结的过程。在教师眼里,学生会解题才是“硬道理”。这是一种机械的模式化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从掌握知识的角度进行分析,确实简单高效,在类似情境出现时,学生能迅速提取出相应的解题模式,高效率地解决问题。但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造成学生思维的僵化,学生不会分析、思考,所掌握的无非是一定数量的静态知识而已。这些知识是缺乏迁移性的,当问题情境发生变化,似是而非时,出现错误甚至全军覆灭也就在所难免

课改环境下的数学作业批改

靖江市新桥镇礼士小学 陈修银 靖江市外国语学校 郭 琴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明确指出:“数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判断学生的作业正误时,如果单纯的用“对”或“错”来评价,不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甚至会影响师生间情感的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如何改革评价作业的方法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呢?笔者认为,评语式批阅在批改数学作业时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评语式批阅的含义

数学作业批改中的评语式批阅,简而言之,就是数学教师在批阅学生作业或试卷的时候,在空白处写上简洁扼要的评语,用以激励或提醒学生。这种评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以写在学生答案的旁边,也可以写在作业的末尾。

二、评语式批阅的作用

1、评语式批阅能够指导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计算、分析、审题不清的错误时,可利用评语适当指导。如在简便计算“435-79+65”时,教师可以提示“怎样得到整十整百的数呀?”学生应用题审题不清造成错误时,老师在旁边写上 “数量关系是怎样的?”“第一步该求什么呀?”“要求问题必须先知道什么呀?”这些评语,实际是向学生点出思考的方法,学生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重新审题订正,从而掌握解题的正确方法。

2、评语式批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合理、恰当的评语,不仅能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且还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例如,批改一份完成较好的作业,我除给其打上等级“优”,奖励“星”三颗外,会适当写上“你的字写得真端正!”、“很好,方法新颖!”对于有进步的作业,除了在作业等级上体现外,适时鼓励更显重要。“你进步了,加油啊!”“好样的,继续努力吧!”“相信你坚持下去,会有更大的进步!”这样带有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从而对数学逐步产生浓厚的兴趣。

3、评语式批阅能够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活动。

数学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不应一味追求标准答案。如果能在留意学生解题正误的同时,注意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给学生加以点拨,将更能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如用简便方法计算“25×80”,当学生想到“25×2×40”、“25×4×20”、“25×8×10”任一方法时,他已经能够用简便方法计算这道题,如果单纯从正确这一角度给他打分的话,满分是没话说了。但是从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来说,能够用一种方法还远远不够。教师如果利用评语“还有其他的解法吗?”“你还能想出更简便的方法吗?”“你能想到几种简便算法呢?”……进行启发,多数学生就会思若泉涌,相继补充出种种不同的简便算法。

4、评语式批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学生作业书写马虎时,提醒他“你做的正确,要是认真书写就更好了。”当有的学生由于粗心计算错误时,告诉他“和细心交朋友”、“做完作业记得仔细检查。”一方面不打击学生的自信,另一方面向他们指出缺点,督促其不断改正,不断进步,从而培养他们细心解题、认真作业的良好习惯。

总之,数学作业的批改,经过适当的改革,既可弥补“对错”判断方法的不足,还能从多种角度综合评价学生,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情境中主动学习

下载关于作文教学及其模式化问题的讨论_语文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作文教学及其模式化问题的讨论_语文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让学生习作有话可说 株洲市茶陵县洣江中心小学 曾艳红 教育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关系紧密,可谓渊源深远。教育的根本功能之一是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当前,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都在......

    讨论问题初稿

    一、做好理赔管理 从公司目前状况来看,我们应重点抓理赔队伍建设、品质管理、理赔服务满意度提升,而其中理赔队伍建设是理赔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理赔队伍 1......

    大讨论问题

    存瑞镇 1. 观众朋友,您好!全县开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协同发展”大讨论活动以来,存瑞镇强化“四定工作”,推进”四力建设“,对全镇工作进行了认真审视和重新定位......

    班化教学问题讨论

    班化教学问题讨论 (2011-04-18 12:05:31) 标签: 汪 玉兰 杂谈转载▼ 问题1 小班化教育理念从人文的角度去关心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在教育实践中,你采取过哪些有效......

    语文教学论文

    巧用课程资源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东山县实验小学 游文旭 语文是最直观的母语教育课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应该让学生借助语文课本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从中获取语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是“三感”齐发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应同时具备“情感、美感、语感”三个基本因素,才能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情......

    语文教学论文

    落实语文教学“三个一” 促进学生素质大提高 --- 李秀芬 【摘要】要想摆脱语文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应该从教学细节入手,抓牢学生的日常作业,加强课外阅读和写作训练,让语文融入......

    语文教学论文(大全)

    浅谈语文教学中说的能力的培养能说会写,口笔兼长,正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这已成为标志现代实用人才综合实力的两大基本能力。随着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及人才管理活动的日益加强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