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述提倡幼儿混龄教育的重要意义
浅述提倡幼儿混龄教育的重要意义
摘要 :随着近年来学界对蒙台梭利教育中混龄教育的关注与研究,我国开展混龄教育的幼儿园逐年增多。然而,人们并未真正理解混龄教育的内涵,也并未充分意识到混龄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对混龄教育的内涵和分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特别是提倡幼儿混龄教育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教育现状提出了一些幼儿园开展混龄教育的实际策略。关键词 :幼儿园;混龄教育 ;
如今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很少能体会有兄弟姐妹的生活,不少父母和老师都认为这种生活状态对孩子将来融入社会生活并没有好处。蒙台梭利提出,幼儿班级组织应该是“垂直式”的混龄班级。研究者们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华爱华也提出了混龄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分类。西南大学的刘云艳认为混龄教育有三个实践价值:一是混龄教育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观察、模仿和学习的机会;二是混龄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和社会性的发展;三是混龄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情感。综合他们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到混龄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意义是很大的,我们有必要把他进一步的深化,从而指导我们的幼儿教育,使我们的幼儿教育更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7]
[8]
一、混龄教育的内涵
所谓混龄教育,是指将年龄相差12个月以上的幼儿编排在同一个班级内进行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近似家庭的生活学习环境,贴近幼儿生活的现实社会,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由此也引起了幼儿教育者的广泛关注。不过,混龄教育的意义还不止这些,混龄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教育、人文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内容。混龄教育是和同龄教育相对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研究者认为,混龄教育不是这样的一些班级:出于方便而将两个年级随意放置在一起;不关注儿童的兴趣或儿童进入更高年级的动机;只强调智力领域的学习;期望儿童学习时一个人安静地、单独地做练习,或者参与教师主导的小组活动;教师作为“讲台上的圣人”,每天站在讲台上指挥一切;学习的科目相互独立,各个科目概念间的联系甚少;把每天划分成用于学习每个科目的单独学习时间,未把学习看成一个整体等。世界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倡导的混龄教育思想在我国幼儿素质教育中得以引入和借鉴,对我国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混龄教育的分类
我们在谈混龄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意义之前,还应该了解一下混龄教育有哪几种类型。混龄教育通常是分为两类:连续性混龄与间断性混龄。连续性混龄是指一直都采用混龄教育,从幼儿入学开始就实行。但从现今的情况来看,这对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而且很多幼儿园的硬件也还无法达到这个要求。所以,连续性混龄在我国幼儿教育中采用得比较少,也不是非常适合我国当今的国情。间断性混龄是指每天一个时段或是一周一至两个时段之内采用混龄教育。现在凡是尝试混龄教育的传统幼儿园,大部分采用的都是这种间断性的混龄教育。但这种混龄教育也有它不足的地方,如因为时间的间隔,不同年龄伙伴之间的熟悉程度难免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活动的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教育观念的改变,专家们认为混龄教育会在我国普遍被采用,但根据我国的国情混龄教育最初都将以间断性混龄间的形式呈现,逐步的将发展到连续性混龄,所以最终连续性混龄将代替间断性混龄。
三、提倡幼儿混龄教育的重要意义
1.提供更多的观察、模仿和学习的机会
儿童向儿童学习比向成人学习更加自然而有效,模仿起来更容易,而且不感受到压抑。“3岁的儿童对5岁的儿童所做的事情是非常感兴趣的,因为这些与他们的能力相差不远。所有年龄大的儿童变成了英雄和教师,而幼小的儿童就成为
【3】他们的羡慕者。他们从前者那里得到灵感,然后继续做他们的工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不但可以巩固加深自己的知识,还将意识到他们所做的一切会被年龄较小的幼儿观察、模仿和学习,从而督促自己要为年幼的孩子做出积极的、正确的行为示范。正如皮亚杰的理论中所说的,幼儿的身心发展是由幼儿自身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尤其是语言。年幼的幼儿模仿年长的幼儿的说话方式、语气、语调,更快地学会语言,年长的幼儿通过纠正年幼幼儿的错误而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从而使他们共同进步。在幼儿的智力发展方面,由于幼儿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交往,年幼的幼儿通过模仿和学习年长幼儿的广阔的视野和知识,使自己增加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同时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行为能力等。
2.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独生子女总是很难办„„而是由于他要更多的饱尝没有伙伴的痛苦。
学会理解和帮助他人。在混龄教育活动中年长的幼儿在面对年幼的幼儿时,他们会更愿意分享玩具,在发生矛盾时更愿意谦让,享受当哥哥姐姐的自豪与责任;而年幼的幼儿通过模仿、观察和学习年长幼儿的言行,其社会性也得到了增强,从而也学会关心他人。在混龄教育中,独生子女的自私、依赖性强、独立性差、【5】 交往能力低等不良行为和性格得到了改善,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性。3.有效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与不同年龄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同伴交往过程中,大大增加了认知冲突的机率。在处理冲突的这个过程中幼儿不断体会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想法,得到良性循环,从而使认知和智力得到发展。
年长儿童在与年幼儿童交往的过程中,在给年幼儿童提出建议,教授做法的同时,自然也巩固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使之更加清晰。此外,年幼儿童通过邀请年长儿童参与一些建构性和艺术性的活动,以一种轻松活跃的、无明显竞争的方式促进了年长儿童创新能力的发展。
4.混龄教育丰富幼儿群体关系
由我国实独特的国情和生育政策带来的同伴群体缺失的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关注。马卡连柯指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没有相互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互相模仿、共同努力的经历,这不利于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可能会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相关社会现象和研究也表明,很大一部分的独生子女存在交往缺失,从而阻碍了个性和社会性正常发展,滋生出任性、胆小、自私、脾气暴躁等不良行为。但是在混龄教育过程中,幼儿在与不同年龄的幼儿一起活动时,这个环境给幼儿造成了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气氛,幼儿充分体会到了兄弟姐妹之间的互爱、互助等,也让幼儿学会了谦让和耐心等良好的情感。
混龄教育对我国的幼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幼儿园通常按年龄编班,尽管同龄班级中的幼儿也有交往和互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幼儿与同伴交往的需要,发挥了同伴群体对幼儿发展的作用,但与自然同伴群体相比,同龄同伴群体的交往显得过于单一,同伴群体发挥的作用也非常有限。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当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实施一些开展混龄教育的策略,如:转变家长观念,为幼儿园开展混龄教育提供支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最适合的教育形式;教师撰写活动计划时要多方面考虑;提供多样化选择的活动材料;开展混龄教育时,避免过多集体活动等。通过这些策略的有效实施为幼儿创造出一个自然的同伴群体,为幼儿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达到发展幼儿的各个方面发展的需求,使幼儿能够全面发展。在充分了解混龄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后,我们才能更好的进行幼儿教育。对混龄教育的研究还有很多的方面,而且都是很有价值的,这里仅对意义做了简单的阐述,剩下的还有待于我们继续研
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邵郊.生理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2】【3】【4】任代文.蒙台梭利教育科学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李颖.赵海燕.蒙台梭利教育中的混龄教育[J].淄博师专报,2008,2 【6】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7】华爱华.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学前教育研究[J].2005,2 【8】赵丽君,刘云艳.混龄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价值.幼儿教育[J].2006,2 【9】王晓芬.国外幼儿混龄教育研究概述.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J].2006,3 【10】刘永明.幼儿混班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2002,9 【11】徐汉林.改变孩子一生的教育方法[M].北京:海豚出版社,2004:125-133
第二篇:混龄教育
混龄教育之必要性
引言:
混龄活动在我们幼儿园已经实施了很长时间,开放轻松的社交活动让幼儿充分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活动中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案观察与分析,一课多上的机制下,每次幼儿的表现都不一样的,彼此的友谊也逐渐加深,互动的效果越来越好。坚持了几年下来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活动中幼儿的群性特征也对应的提高了。
之前我对课题一无所知,课题组选拔人员的时候我努力的准备课和笔记,当时是为了上课而上课,为了任务而做观察记录,现在我欲深入的了解混龄教学方法对幼儿认知与群性发展有什么帮助?以及与平常分年龄教学相比较的优劣。对于这些问题我想和大家进行一下探讨。
混龄教学乃是将不同年龄的幼儿共处在一起教学,除了常规主题教学和分龄教学外,其它时间的活动则将不同年龄段德儿童聚在一起进行学习和游戏等活动,活动形式自由开放。在这环境中,幼儿可以彼此观察,彼此自由学习,好象一个大家庭式的环境,也似一个小社会的模式,在欧美及台湾等国家都会采用此教学方法。
混龄教学对幼儿的认知与群性的发展有何帮助?
三至六岁的幼儿乃是学龄前的儿童,也是入幼儿园的时期,在这阶段,最主要是发展幼儿的语言、思想、推理、概念形式(即认知方面的发展)及他们与他人建立关系(即群性方面的发展)。那么混龄教学对幼儿这两方面的发展有何帮助呢?
认知发展方面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三岁至六岁的幼儿正正在运思前期的阶段,此阶段的幼儿多会自我中心;直接推理或按自己的自觉及以往的经验去推理,很容易将事实扭曲;在观察事物时,只能集中注意单方面的的特征,而缺乏全面的探究。
混龄教学是配合幼儿不同认知程度,给与适当的刺激,可以减少幼儿感觉无聊和困扰,而且也容许幼儿提早学习;年龄较大的儿童可以从中协助年龄较小的幼儿,加强他们的自信。
由于在混龄教学中,容许幼儿自我观察及探索,在最自然的情况下,可从大哥哥和大姊姊我身上学习减少幼儿的自我中心。因为班中幼儿会在互相刺激学习与模仿之下,幼小的反而能主动的去认写生字,而且大孩子想让自己更厉害,成为榜样,故会主动的让自己更强。另外,与年龄较大的幼儿相处机会很多,也加强了幼小孩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篇:幼儿混龄教育调查问卷
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以偏远农村为例)
一、农村幼儿混龄教育现状
1、师资欠缺,硬件设施差
幼儿园的管理规定按不同年龄分班的,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计划;可是农村大多数幼儿园是小学附设的,没有多余的师资和的教室,更无游乐设施。一个学校就一个教学班,更恼火的是学校只安排一位老师(每学期不固定,多数是受照顾的)管理这些大大小小的混龄孩子。孩子们也只能四岁多才能上幼儿园,因为年龄太小了,老师照顾不过来,2、活动难开展,管大舍小,在开展活动时,幼儿的变化大、情况问题多,有时根本无法按照计划走。大孩子注意力时间长,甚至可以超过一个小时,而小孩子,再有吸引力的活动,一般呆个十多分钟还是抬屁股走人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性格迥异,即使是处于中间年龄段的孩子,他们也经常需要更多额外地关注。甚至还出现过多次大孩子模仿小孩子,看小孩子不上课了走掉了他们也跟着走。在活动内容的编排这一块最让老师头疼了,内容太简单的活动吸引不了大孩子,同时小孩子也要乱跑,太难了又只适合个别的大孩子。比如诗歌朗诵,大的孩子都会背诵,而小的还不会认;讲故事的时候,大一点的孩子听得津津有味,甚至还可以讲字多图少情节曲折的故事,而小一点的孩子根本静不下来;画画问题尤其突出,一般3岁左右的孩子仍处在涂鸦期,而大孩子可以画出一个故事来。所以多数时候老师只照顾大孩子的活动和学习,小孩子管管安全就行。理由:①、大孩子年龄大好管理。②、大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老师应该多用一点心,让他们学点东西。③、小孩子年龄小,并且在幼儿园时间还长,老师机会把他们照顾好,让他们学好。什么叫混龄班呢?就是一个班里有不同年龄段的大、中、小班孩子,这就叫做混龄班。那混龄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育者对混龄班的教育就叫混龄教育。幼儿混龄教育对于我们老师的要求很高,因为在混合班中的孩子年龄不一样,势必要求老师只能开展因材施教的方法,也就是说老师必须关注每个个体,用适合每个孩子的不同方法进行教育,这包括年龄、兴趣、能力水平等特点。
二、农村幼儿混龄教育策略
在西方一些教育家已转向混龄班教学研究,萨特利(1975)根据任何同龄儿童的发展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一不真的事实,认为同龄编班所依据的成熟论和发展阶段论仅仅是一种逻辑模式,并不是每一年龄阶段幼儿思维的实际情形,认为混龄编班模式是符合儿童个性发展的有效组织方式。近年来,混龄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成为现行改革的一种重要潮流,我国大中城市也有试点。而农村幼儿混龄教育不是搞特色拉生源,更不是必赶潮流走前端,而是势在必行,可怎样使农村幼儿混龄教育在现有情况下上一个台阶呢?
1、教育者不断学习,利用有限资源创建优秀的混龄教育。
作为农村的幼儿教师,单单依靠自己的能力是没法改变幼教师资、教学设施和环境的;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只有不断改变自己去适应别人,而不是一味的要别人改变来适应自己。”所以我们农村幼教工作者就应该勇敢地面对现实,俗话说:“因为专注所以专业”,不管是不是专业老师,只要在幼教岗位上,都要努力改变自己(不断学习,提升自己能力)来适应农村现有的幼儿混龄教育现状,利用有限资源创建出特色的幼儿混龄教育。
2、做通做好家长思想工作,提升家长的意识。
首先,混龄教育能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教育者利用孩子间的同龄互动、异龄互动,共同促进的方法来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
其次,混龄教育能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幼儿的年龄差距导致现有水平的高低,这就可以发挥混龄教育的优势,让年龄较大的,口语表述能力较强,词汇量较多的幼儿带动年龄较小的幼儿,让其相互促进,不同龄年龄的孩子的交往能力都可得到锻炼,同时对孩子语言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再次混龄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混龄班的孩子有大有小,大孩子的能力和接受水平肯定会比小孩子强。他们生活学习在一个大集体中,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来说,关心照顾帮助小孩子,为小孩子做榜样,教小孩子学本领等等,一种无形的责任悄悄地落在了他们的身上。
最后,混龄教育能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很多孩子都从入园时的“弟弟妹妹”变成了“哥哥姐姐”,从被人照顾到开始照顾别人。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没有哥哥姐姐,他们就缺少生活和游戏中模仿的榜样。毕竟,大人的教育和小孩子间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不同年龄的孩子对事物有不同的观点,年龄小的孩子更愿意接受哥哥姐姐们的建议。更重要的是,兄弟姐妹在一起有一种亲情,彼此承担责任和义务,在与同龄孩子相处时往往没有这种感觉。大孩子会处处以哥哥姐姐的身份要求自己,逐渐忘掉在家时接受帮助的特殊地位.小的孩子怀有崇拜心理,会用感激的态度服从大哥哥大姐姐的要求.大孩子不会像父母那样全面包办,他们会要求小的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例如一起收玩具等.如果不服从就不让参加活动,这是最伤心的惩罚.为此,小的孩子必须“听话”,不敢像在家那样,以发脾气来要挟大人.3、根据不同年龄段对班上幼儿进行位置的编排及分组
混龄班与同龄班不同的不止是因为年龄的差异,它每年都有新入园的和
离园的。所以老师要根据年龄大小不同把班上幼儿分成大、中、小三大组。刚入园的孩子挨着没有门的那面墙坐,因为是刚入园的,行为习惯很不好,一不留神就会溜出教室;那么让他们坐在里边,这样跑出去的机会就会很少,因为等他走到教室门口时,老师已经注意到了。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挨着有教室门的那面墙坐,这些孩子已经上过幼儿园了,基本了解幼儿园的常规知识。最大的孩子坐在中间,这些孩子只有最后一年就要毕业了,那么老师对他们的要求就会高一些;大班孩子上课的时间长一些,内容深一些,坐在中间就更容易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4、混龄班级的教学实施
教育者的教学原则是从易到难、由浅入深,而教育都是相通,混龄班的教育也是一样。从日常操作到幼儿感官的发展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在进行活动时,可以不按幼儿的年龄分组,而按幼儿的能力、爱好、发展情况以及上课状态来进行分组,比如跳绳是大班幼儿进行的体育活动,如果中班的幼儿很喜欢就让他们跳,鼓励他们去尝试,对于那些能力弱的老师也不过多强调。在进行数学活动时,一般分组活动多一些。而语言、科学、艺术活动时,可分组也可不分组,但是老师要对幼儿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幼儿愿意做那个层次的要求就做那个层次的要求。如:音乐活动‘伞的世界’老师可以对每一个组提出不同要求和共同要求。小组的幼儿主要是参与游戏,用肢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中组幼儿重点掌握一种乐器的打击节奏;大组幼儿能掌握两种以上的打击节奏,最后全体幼儿能跟随音乐较为合拍地合作游戏。
假设每个儿童在上午的大多数时间内可以在幼儿园的任何一个活动区域活动,或画画、或制作、或阅读、或表演,在这样的一种组合方式中,儿童或以兴趣相同为一组,或以年龄相同为一组,或以能力差异不大为一组,这一组孩子的学习进度大致是一样的。
(2)、在班上经常开展一些关爱他人的主题教育。例如:“找朋友”、“一帮一,一带一,一教一”、“我的好朋友进步了”、“学做大哥哥和大姐姐”、“关心生病的小朋友”等主题教育。不论是小的孩子还是大的孩子,其实在混龄班都是一种锻炼:年龄小的孩子要学会与人沟通从而在社会群体中寻求帮助;年龄大的孩子就要学会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这样才能帮助那些能力比自己弱的孩子。
一个儿童在混龄班的角色是动态的,是会不断变化发展的:从最初的被照顾,发展到照顾别人,从一个“弱者”,努力地学习“强者”,发展到成为“强者”。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的自信心不是被削弱,二是越来越强了。
三、追随先进教学理念,为农村幼儿混龄教育开辟一片蓝天。
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混龄教育有利于幼儿合作与交往,儿童向儿童学习,比向成人学习更加自然有效,模仿起来更容易,而且不感到受压抑,年长的儿童不但可以巩固加深自己的知识,并且还意识到他们所做的一切被年幼者重复,从而督促他们会做得更好。
我国的混龄教育近年来也受到一些重视,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实行,独生子女增多,在家庭中处于娇惯地位,普遍认为混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所以有的幼儿园效仿蒙氏混龄教育,有的为了增加办园特色吸引家长而混龄班,当然也有认识到混龄的教育好处而正在尝试的。
结合农村现状和文献综述仍然看到混龄教育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更多的学前教育学者去学习与研究更好的解决农村混龄现状与城市独生子女问题。
第四篇:混龄幼儿情感教育的培养
混龄幼儿情感教育的培养
摘 要:《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它非常明确的告诉我们,情感教育在幼儿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这就 要求每个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而特别混龄班的幼儿由于处于不同的年龄层次,如何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持续探询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 情感 教育 培养
良好的情感教育是幼儿健全人格的体现,也是未来国民素质的体现。新《纲要》在社会性领域中提出:“幼儿要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社会竞争的不断增强,人们的传统思想受到冲击,再加上现在大部份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存在着自私、唯我独尊、不容他人等不良倾向。因此,从幼儿抓起,教育孩子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思想品德是很重要的。幼儿时期形成的思想品德表现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要的作用,而混龄班的幼儿由于处于不同的年龄层次,如何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持续探询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的点滴做法:
首先,从教师方面入手:
一、增强意识 向幼儿实施情感教育首先依赖于教师有强烈的情感教育意识,只有这样,教师在工作中才会有自觉性和积极主动性。目前增强教师情感教育意识的关键,在于营造一个有利于提高教师认识——激励 教师行动的氛围,通过学习交流,宣传典型以及教育目标具体化等手段,以增强广大教师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的责任心。
二、提高技能 提高教师与幼儿情感交流的技能,是有效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条件。孩子的情感是容易被激发的,他们对成人情感表现的敏感程度,有时往往出乎我们的预料。曾有人作过一个测试,如果我们向孩子要某种东西,在说要的同时,也配合头部的偏侧动作和友好表情,则80%的孩子会立刻把东西给你。对此,我们可以作这样的分析:成人在向孩子要东西的时候,是以一种极为亲切、友好、信任的态度提出的,成人的 动作、表情以致声调、语气和眼神是传递这种态度的主要媒介,通过它,使孩子充分感受、体验,然后产生积极的行为。
教师和幼儿的情感交流是双向的,但在交往中起导向作用的仍是教师的情感,正如我国古代诗人白居易所 说:“动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师的情感能左右情感交流的深度和范围,能控制情感的性质。一个具有情感 教育经验的教师,会通过自身的愉快情绪,引导孩子天天生活在一个非常欢乐的群体之中。这时教师的情感已不是一般的自身情感体验,而是产生了火种的作用,把自己的情感传导给了幼儿,这就是以情育情的效果。
教师还必须学会以境激情,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环境是产生情感的直接因素,幼儿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 情境中产生,并易受周围环境的感染。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而从环境中所得到的这些刺激和印象,就会对幼儿产生某种影响,例如单亲家庭环境与气氛,容易形成孩子孤僻、敏感、逆反的情绪;欢乐家庭容易造成孩子愉快的情绪。这就是环境的教育功能。幼儿教师不仅要会巧妙地利用环境,也要能积极的创设环境,通过优化情境,激发幼儿的感受,以达到情感教育的目 的。
其次,要看到爱抚的力量。
一、赏识和激励是点燃孩子上进的火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令人喜欢或讨厌的方面,但关键是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如调皮的反面是聪明,好动的反面是活泼。所以要形成在教师的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当孩子用心完成一件事,不管结果好坏,首先要提出表扬;其次要激励他(她)下次完成的更好!著名的大教育家叶圣陶就善于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心理学家也指出:“人类的天性在于深深地向往赞美”著名的美国文学家马克•吐温说过:“如果听到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多活五个月。”更何况纯真无暇的孩子心田,多需要大人的赞赏呀!当孩子信心受挫时,我们要及时为孩子加油,让他看到希望。
二、期望和要求是增强孩子继续努力的信心。经常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孩子就会找到一种认同感和自豪感,由此会勃发出较强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对教师的期望与要求也就铭记在心。千万不要让孩子在赞扬中自我陶醉。当孩子取得一小点的进步,教师要给孩子适时指出,这只是成功的开始,要想完成自己的心愿,还必须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让孩子从小就有一种不满足和上进心。在孩子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陪同孩子体验尝试、失败、快乐等从而与孩子的心灵拉近距离。孩子从小就觉得在人生道路上有人在关注,他(她)们会自觉地按照大人提出的期望与要求做好每一件事。同时增进了与教师的情感交流。
最后,注意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情感教育。幼儿园有目的的活动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只有结合这些特点认真地设计并组织活动,才能将情感有机地渗透其中,但要避免手段和方式方法上的牵强附会,例如:过去在组织讲故事的活动时,经常在故事结束部分提问孩子们类似的问题:“我们要向故事中的谁学习?学习他什么呢?”并引导幼儿说出:“学习他关心别人,互相帮助”等等,这些类似的活动,都没有跳出说教的圈子,孩子们虽然当时能对答如流,但在生活交往中是否能真正体现,就不一定了,因为孩子们并没有把知识的获得深化为思想感情,因此,在活动过程中,要自然地协调地渗透情感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一、结合节日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各种节日都有其不同的意义,教师应针对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深入浅出地向他们介绍节日的名称和主要的涵义,如“三八”妇女节、儿童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清明节、元旦等等,将幼儿对节日的认识情感从不同方面作进一步的提高,如三八节,五一节到了,让幼儿通过绘画“我的妈妈”、“我的爸爸”送给爸爸妈妈,并说一句祝福的话来表达幼儿对父母热爱的情感,鼓励幼儿帮助爸爸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洗袜子,穿脱鞋袜,收拾玩具,摆放碗筷,为大人递送用具等,养成幼儿以自己能做到的任何方式去关心他人的情感。清明节前组织幼儿谈话,帮助幼儿理解烈士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牺牲,人们为了怀念他们,每年春天都要去看望他们,并让幼儿懂得看望烈士时要做花圈、花来表达我们的怀念之情。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花圈,把孩子们用皱纹纸做的纸花扎在花圈上,组织幼儿到烈士纪念碑扫墓,献上花圈,低头向烈士默哀,体验怀念烈士的心情,并请家长代表向孩子们讲述革命烈士的故事,扫墓活动结束回来后,我们又通过组织幼儿进行讨论、画画、折纸、看谁讲的英雄人物多等形式,强化了幼儿的情感。
二、利用身边发生的事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事例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这是最有说服力的极好教材,例如,我利用我班韩露小朋友即将随爸爸妈妈到外地去读书,将要和全班小朋友分开了这一时机来进行情感教育,如何开展这一活动呢?我发现,教师亲切的教育态度是诱发幼儿良好情绪和情感的纽带,幼儿只有在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情绪下,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敏捷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和创设。一开始,我用亲切的语调和幼儿交谈:“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将要离开我们班,你们知道是谁吗?他为什么要离开我们班呢?”小朋友们一下被吸引了,纷纷想知道是谁,情绪被激发以后,我向大家讲明了原因,孩子们又关心地问:“那韩露什么时候回来呢?”我表示遗憾地说:“我也不知道,也许很难有机会回来了,”接着我又启发他们:“寒露要走了,你们想他吗?你们怎么想他呢?”孩子们有的说:“打电话,”有的说:“写信给他,”有的说:“我们画一幅画送给他,让他不忘记我们,”于是我们决定全班小朋友一起画一幅画送给他,我构思了全班小朋友手拉手的画面,全班孩子每人在画纸上都画上一个人代表自己,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名字,每个孩子还对寒露说了一句祝福的话。当家长来接孩子时,我们把这幅画和祝福送给韩露父母时,他们都非常激动。
三、注重一日活动的情感培养。幼儿的情感具有冲动性和不稳定性,情感教育并不是一次活动或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将一日活动与情感教育相结合是有效的教育。如利用大自然、音乐、美术和文学作品等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通过游戏活动、区域活动强化爱的情感教育等。一日活动的各环节都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这就需要教师要注意随机教育,发掘出着眼点,并努力营造良好的情感教育环境,使孩子们行成良好的情感素质。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 孩子幼小的心灵象露珠一样,需要老师加倍呵护。作为一个教师我们要用责任心和爱心,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榜样,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与孩子沟通思想,交流情感,那么孩子的情感教育将会升华。
第五篇:混龄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混龄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混龄教育是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放在一起进行教育的模式,是近年来我国幼儿园教育中采取的一种新形式。在我国,它通常被看成是同龄教育的补充和点缀,很多人并未充分认识到混龄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很多研究者都曾对混龄教育的概念进行过阐述。目前我们一般把混龄教育定义为:混龄教育就是将3-6岁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放在同一个班级里共同生活,让他们彼此合作和模仿学习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它是针对同龄教育提出的,打破了过去以幼儿的年龄为界限的组织形式。
近年来,随着蒙台梭利混龄教育理念的引入和实践,在我国形成强大影响力,人们开始认识到混龄教育的优势,引发了一些对混龄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开始重视混龄教育,开设了混龄班。那么,混龄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到底有哪些影响呢?
混龄教育对幼儿成长影响的分析:
幼儿园混龄教育现已成为研究不同年龄幼儿在同一环境下学习、生活、游戏等活动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的开展对幼儿身心发展,特别是提供更多的情感学习和体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高认知能力等方面起着积极意义。
(一)混龄教育对幼儿成长的有利影响 1.混龄教育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1)促进幼儿社交技能的发展和提高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从80年代初开始,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由于享受着较为丰裕的物质生活以及父母、长辈过多的关爱,滋生了诸如“骄娇二气”、“孤独症”等有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因素。而混龄教育使一个班里既有做大哥哥大姐姐的,也有做小弟弟小妹妹的。大哥哥大姐姐在生活和活动中照顾、帮助小弟弟小妹妹,时时处处做他们的榜样;小弟弟小妹妹在关怀、友爱中学习各种知识和生活技能。在这样的班级里,孩子们以大带小、以强帮弱,充分享受着做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的乐趣,抵制着“一孩”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弥补独生子女与不同年龄孩子交往的不足,更多地满足孩子的交往需要,在“兄弟姐妹”众多的大家庭里愉快地生活和学习。
(2)发展亲社会性行为,学会与人共处
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利他行为等。它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在与人,尤其是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幼儿与人共处的品质是幼儿在实际生活情境的熏陶下,在实际生
活的体验与积累中逐渐发展的。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逐渐体会到交往的乐趣,体会到与人分享的快乐及由此而受到的鼓励,就会逐渐形成一些与人共处的社会品质。
2.混龄教育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
混龄教育对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作用,源自幼儿与不同认知发展水平的同伴互动而产生的认知冲突,这种认知冲突有助于缺乏经验的幼儿模仿有经验的幼儿,并内化为新经验。假如班级里有两个儿童为完成同一任务而合作,其中一个理解力强,另一个理解力弱。他们之间出现争辩时,理解力差的儿童就有可能从理解力强的儿童那里得到启发。混龄教育使儿童接触到不同年龄、经验和个性的同伴,这些儿童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起作用,从而促进了彼此的认知发展。
3.混龄教育能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1)混龄教育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情感体验的机会
如前所述,混龄教育是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混同在一起教育,孩子之间存在着年龄、能力和经验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令每一个孩子在这个群体中拥有了区别于以往的角色,不得不面对较复杂的关系环境;同时又由于混龄教育群体的动态变化,这些角色又会随之发生变化,即幼儿从小组成长到大组之间纵向身份的变化。这个新的、运动变化着的角色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机会,这是单一年龄组所缺少的。例如在单一班中,幼儿的角色相对单一,一般地他只是老师的学生、其他幼儿的同龄伙伴;而在混龄班中,他是老师的学生,其他幼儿的弟弟、妹妹,哥哥、姐姐或同龄伙伴。作为同时拥有这些身份的角色,他的感受远比在同一年龄复杂,他既可能从年长者那里得到关怀,又可能受到压抑;既可能从年幼者那里得到钦佩,又可能得到妒忌怀疑等等,他本身也会随着自己的成长体会到年幼、年长者所有的感受。这个横向和纵向的交织,使幼儿在幼儿园的三年的情感体验机会大大增多。
(2)混龄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情感交流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幼儿集体意识的培养 混龄教育对情感交流能力发展和集体意识的培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它为幼儿构造了相对复杂的社会关系,班级里幼儿与其他幼儿的情感交流不是在单一层面上的,而是多角度的。如某一幼儿,不仅要与同一年龄面上的幼儿交流,还要与其他不同的两个年龄层面的幼儿交流,三个年龄层面幼儿的能力、经验、情感体验都因年龄的差异而明显不同,因此他的交流方式与难易程度将明显不同于只与同一年龄层面幼儿的交流。例如,青州市直机关幼儿园普通班的一个小朋友从同龄中班转到混龄班中,刚到混龄班时,不善言谈的他只与几个同龄人玩得较好,而较少与年长、年幼者交往,但由于他们又同处于一个集体,不可避免地在活动中发生联系。因此在最初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不可避免地发生情感上的交流,这样逐渐增强了幼儿的情感交流能力,在交流中促使幼儿学会体会别人的感受,学会理解别人,并以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别人或从别人处获得精神鼓励,从而为集体意识的建立与发展打下基础。
(3)混龄教育能提高幼儿的情感调控能力,有利于幼儿优良品质的形成
混龄教育能给幼儿带来与不同年龄层次的情感交流的机会,对小年龄幼儿而言,大年龄幼儿正面的行为对其可提供良好的榜样作用,通过与大龄幼儿交流,可在榜样的感染下克服自己的消极情感。而对大年龄幼儿而言,由于面对小年龄幼儿他具有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有做榜样的自我心理暗示,因此,他们会自觉地展示自己作为哥哥姐姐的一面,克服自己的任性。这种向榜样学习及为做好榜样而对自己的调整,在反复的实践下,就会转化为幼儿对自己的情感调控能力。这样通过赋予孩子新的身份(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令他们在以这些身份进行情感交流时限制了他们任性的范围,同时又引导他们自觉进行情感调控。
(二)混龄教育对幼儿成长的不利影响
如前所述,混龄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混龄教育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研究实践方面有所欠缺,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实践过程中,混龄教育的不利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混龄活动开展不当容易影响幼儿发展
混龄班内的儿童年龄各不相同,因此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大年龄的幼儿能很快掌握,而小年龄幼儿还需更多的时间才能掌握,这样就容易造成时间上的浪费。例如,有的教育活动在同龄班中只需要一个单位时间,而在混龄班的分组活动中,却需用几个单位时间才能完成,组织不好很容易造成部分幼儿的无所事事,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另外,混龄活动也易使小年龄幼儿自信心的树立受挫。在进行教育活动时,某些年龄大的、表现欲望强的幼儿在进行活动时总是特别积极,而年龄小的孩子由于受知识、经验等的限制,某些东西理解不了,看着其他孩子都想出来了,自己却不会,而使其自信心受挫,对某些孩子的发展可能产生不利影响。针对这一情况,老师须仔细观察每一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因人而异的进行教育,使每个儿童都能得到发展。
2.师资问题
由于在混龄教育中年龄的差异以及个体差异是交织在一起的,不同的年龄组合在不同的活动中,其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因此,对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设计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高水平的教育艺术等,对教师显得尤为重要。而混龄教育在我国还是个全新的教育模式,能胜任混龄教育模式的老师还很缺乏,教师水平如果达不到,对混龄教育活动的理解出现偏差,极可能对孩子的发展不利。师资问题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3.受欺负问题
年龄大的孩子如果要谦让,感觉有点“不公平”,而年龄小的孩子如果吃了亏,就更觉得接受不了。另外,有些个别刚到混龄班的小朋友,原本是很活跃、大胆的,但由于集体中有了比自己大、更厉害的小朋友,以至于显得有点胆小、畏惧、不敢表现。再如:日常生活中老师一般较多的关心和帮助年龄偏小、自理能力差的孩子,以至于一时之间他们成为大家的关注对象。一段时间后,有些小朋友的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告知:“班上有位大姐姐时常欺负他,还说不喜欢他。”老师和那位小朋友交谈后,了解到,由于大家注意力太集中在某位小朋友身上时,会让个别孩子感觉自己好像被忽视,而对那位小朋友产生距离感甚至嫉妒的情感体验,对孩子的成长有不利影响。
混龄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它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混合在一起活动,其最大特点就是“儿童教育儿童”。这是一个新的领域,它给了我们全新的探索及发展空间。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混龄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发掘出更多混龄教育的价值,积极探索实践混龄教育的经验。(董萌萌 宝城街道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刘文,魏玉枝.混龄教育中幼儿心理理论与创造型人格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0,8 [2]李玉峰.国外儿童混龄教育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09,7 [3]余红梅.混龄教育的实践价值与所面临的挑战.咸宁学院学报,2007,10 [4]林泳海,刘名卓.幼儿园教学模式与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5]王春燕.混龄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独特作用[J].研究与探索,2005,7,8 [6]赵丽君,刘云艳.混龄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价值[J].幼儿教育,2006,2 [7]王晓芬,刘晶波.论幼儿混龄教育的必要性[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11 [8]黄俏乐.混龄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意义[J].华章,2009第4期 [9]王滨.对混龄教育的几点认识[J].幼儿教育,2004,12 [10]刘永明.幼儿混龄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兰州:西安师范大学,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