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四位一体干部培训新模式范文
高台县委党校构建起“时间〃空间〃人本〃强基”四位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模式
高台县委党校 李吉平
近年来,高台县委党校充分发挥在干部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紧紧围绕“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总要求,不断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理念,构建起了“时间〃空间〃人本〃强基”四位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模式。
一、坚持点线结合,构建起全天候无缝隙的培训时间链 1.实施干部集中研讨,实现培训时间利用的集约化。通过组织调训、脱产培训分层次实施干部集训,使干部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研讨中,实现对时间的集约高效利用。一是着眼于打造眼界宽、理念新、能力强的干部队伍,邀请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祁连山水源涵养研究院专家、教授,开展了领导干部“把握发展机遇,推进七大工程”专题研讨。二是围绕打造能干事、会干事的中层干部队伍,深入实施以提升能力素质为目标的科级干部培训和菜单式培训。三是针对农村发展现状和破解“三农”难题,开展了以增强致富能力,掌握农业技术为目的的农村基层党务干部和致富能手培训等。
2.实施干部在职自学,实现业余时间利用的自主化。每年都采取“个性化”菜单式培训的方式,把干部在职自学工作纳入全县干部培训体系进行统筹部署安排。通过大力实施“六个一”干部在职自学工程,即:每天学习一小时、每周看一次高水平视频讲座、每周读一篇好文章、每期撰写一万字读书笔记、每期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每期举行一次理论考试,引导干部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把更多的业余时间和精力用到学习上,使业余自学成为干部培训时间链上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坚持兼容并蓄,构建起立体化开放式的培训空间链
1.内外结合,建立多元培训基地。一是把县委党校作为干部培训的主阵地,有效整合中央C站和宣讲家网站资源优势,建立了校本培训基地。二是坚持向高校学知识和向先进地区学经验并重的原则,完善专家、教授辅导讲座制度,建立了高端培训支点。三是根据主体班次和培训对象,选择一些农林水牧、新上企业及新农村建设等示范点,积极开拓县外培训基地。四是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把红西路军纪念馆作为干部党性教育的重要课堂,利用好了警示教育基地。
2.创新载体,打造多元培训新空间。一是整合资源,开发“网上课堂”,实现了干部在线观看视频讲座、阅读电子书籍、理论文章、考试考核、学时管理等。二是围绕“提高机关党员干部执政能力、提高农村党员“双带”能力、提高党员教育覆盖面、宣传国家、省市县方针政策会议精神”四个重点,开展了“方针政策进基层、会议精神入社区”活动,创办“流动课堂”,实现了培训的全覆盖。三是采取个人发言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干部学习论坛”,打造了干部创新思维、激荡思想、共同提高的学习的平台。
三、坚持以人为本,构建起以需求调研为核心的培训方法链
1.训前强化调研,合理确定培训内容。选好主题,是干部培训取得实际成效的前提。培训中,我校立足“三个针对”(即:针对不同类型党员素质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行业党员工作生活特殊性、针对党员需求的多样性),围绕“三个方面”(围绕开展创先争优和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把宣传形势政策作为教育培训首要任务;围绕强抓发展机遇和破解发展难题,把研究分析县情作为教育培训的重点;围绕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把提升干部能力素质作为教育培训的突破口。)组成专门的调研组,深入基层单位和干部中间,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座谈交流、电话征求、等形式,全面了解干部的培训需求,认真听取干部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学员构成和参训需求科学确定培训模式、设置培训课程,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训中注重创新,激发干部学习潜能。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是创新干部培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培训方法上,我校更加注重了理论与实践、讲授与研讨、学习与思考的结合,综合采用“启发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现场教学”、“集中培训、分散调研”、“案例式教学”、“学员上讲台”、“理论对谈”等培训方法,重点培养干部学习研究的能力、创新实干的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实现培训方法由单
一、封闭向全方位、开放式的转变,逐步形成了课堂讲授、现场教学、互动交流、调查研究、平台选学等互为补充的教学格局。在培训方式上,我校坚持自主选学实现网络化、学习阵地实现动态化、培训手段实现现代化的“三化”要求,努力做到“五个结合”,即:集中培训与自主选学相结合、教师讲授与研讨交流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远程教学相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考察相结合、请进来与走下去相结合,使课堂重心下移,把触角延伸到厂矿、企业、基地以及农户的田间地头、猪舍牛圈,课堂的效率大大提高,容量大大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效果的长效性、培训的灵活性明显增强。
3.训后学以致用,促进学习成果转化。干部培训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干部能力素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培训对象,积极开展“五个一” 活动,即:“结合工作实际提报一个需求课题、深入乡镇村社、田间地头展开一次调查研究、撰写一篇调研文章、参加一次专题研讨、提出一条意见建议”。训后引导干部在工作实践中运用课题研究成果,实现了培训工作由单纯的拓宽知识面向开发潜能、激发创造力的转变,逐步建立起“带着问题参加培训,围绕问题学习交流,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回到单位进行转化”的培训成果转化链条。
四、注重岗位练兵,构建起以提升教学能力为关键的强基固本链
加强理论武装,注重“学”在前。打铁还需自身硬。我校全体教师牢固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以教师的学习来促进学员良好学风的形成。一是致力于吃透吃准省市县情,坚持每周一、三、五的集中学习,集中学习会议精神和方针政策。二是致力于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坚持开展“六个一”学习活动(日读一文、周谈一感、旬荐一文、月讲一课、季读一书、年撰一稿),自主学习业务知识。三是致力于提高研究分析能力,坚持每月一次的研讨交流,促进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提升课堂效果,注重“讲”在前。为保证教师授课质量,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我们主抓“三关”。即:备课关、试讲关、上课关。一是建立集体说课备课制度。对备写的专题要在集体说课讨论的基础上,认真加以修改和完善。二是建立新课试讲制度,对确定的专题,做到讲不透、讲不全、方法不灵活、课件不齐全不过关。三是建立随堂听课制度。在培训时,安排部分领导和教师随堂听课,通过查教学内容、看教学方法、听学员反应,把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把好了上课关。坚持教研结合,注重“思”在前。按照教学出题目,成果进课堂的要求,我校围绕深化县情认识加大科研力度,注重在成果转化上做文章。一是建立考察成果进课堂制度。在培训中,我们及时将前两年赴山东寿光、江苏江阴、浙江温州考察学习的典型案例搬进课堂,达到了科研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提升了培训效果。二是建立教师乡村联系点制度,结合党支展1+1活动,组织教师深入各乡镇村(社区),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掌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县情进课堂提供素材;三是建立进村入企调研制度,组织教师深入乡镇村(社区)、重点厂矿企业和校外教学点进行实地观摩、调研,增强对县情变化的感性认识,真正达到了以研促教,科研兴校的目的。
第二篇:构建四位一体教育
农村学校构建“学校、社区、家庭、网络”四位一体教育模式
谭青山
摘要:人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培养离不开学校、家庭的教育,更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学校的德育应与家庭、社会配合 关键词:四位一体;学校教育;家长;网络;
一、构建四位一体教育模式的背景: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家访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常规,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之一,班主任在一个学期中至少对每个学生做一两次家访。近年来因为种种原因,在许多学校,只听说召开家长会,教师的家访逐渐冷落,甚至悄然引退。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学校教育的效果,越来越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所谓的 “5+2=0”现象(“5+2=0”,是指中小学生每周5天的校园德育教育,常常会因周末2天时间,被不良环境、不良影响冲刷得干干净净。)日益成为校园教育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向学校德育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是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是家校联系不断弱化、家访悄然隐退。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命在教育中如何自由健康的成长,教育又如何精心呵护和培育生命;学校教育如何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如何强化家庭教育功能、构建家校联系平台;如何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沟通,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等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首先教育必须还教育以本源,让生命回归教育,让教育关注生命,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提升生命质量。其次关注生命的教育是和谐的教育,在教育中,影响教育的诸元,即学校、家庭、社会也应该是和谐协调的,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营造一个和谐协调的环境。第三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学校、家庭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才能形成合力,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从而打破“5+2=0”的困惑。
二、指导思想
学校校长及中层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家访活动,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掌握学生的校外表现,了解群众和社会对教育最关心的问题,寻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三、构建四位一体教育的内容
(一)校长、教师进社区(村庄)、进家庭
教师在学校校长的带领下走进社区(村庄),走进家庭,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真诚地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地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在家的表现,也了解了家长的希望、要求教育方法、以及家庭教育中家长普遍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和存在的误区,为每个学生的家庭教育把脉、指导,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校长、教师走进学校所在社区(村庄)家访的同时,广泛听取社区(村庄)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群众对教育最关心的问题,从而不断改进学校工作。、(二)建立社区(村庄)学生辅导站
在有条件的社区(村庄)建立了学生辅导站,定期组织优秀教师到辅导站“坐堂”助学,对学生、家长开展学业辅导、心理咨询、政策解读、教育咨询等。
(三)结对帮扶“学困生”、“贫困生”、“德困生”“留守儿童”
校长、教师主动与“学困生”、“贫困生”、“德困生”三类需重点关注的学生结对帮扶,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帮扶“贫困生”解决就学困难,树立求学信心;关爱“德困生”促其端正态度,增强道德修养。关心“留守儿童”关注其生活和学习,让其健康成长。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会诊”,针对每一个帮扶对象精心设计个性化的帮扶方案,明确帮扶责任,跟踪落实,做到帮扶有计划、有实施、有记录、有考核、有评比、有效果,并把帮扶效果作为考核教师实绩的重要依据。(四)建立家访长效机制
以经常性、广泛性、针对性为目标,坚持“三个结合”,即坚持经验与创新相结合,在巩固已有活动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优活动内容和形式;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有点有面,学校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创新、创出特色;坚持活动推进与长效管理相结合,既开展有创意的活动,又扎实推进经常性的家访工作,建立家访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积极参与的家访工作基本队伍,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教师联系,每学年至少接受一次家访,针对不同的学生和家长群体,探索富有成效的家访措施和方法,加强学校、教师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营造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和谐氛围。
(五)、网络世界资源就像一个聚宝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金山”,谁勤于在这座金山上耕耘劳动,谁就会有所得。可以从中最快地查找学习资料,可以学会更多课堂外的知识,并灵活地运用课内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
然而,网游文化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帮助青少年获取知识、了解社会、掌握技能、促进沟通的同时,混杂其中的不良内容又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电脑已逐步走入家庭。互联网以强劲的势头掀起了全球信息革命的狂潮,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势不可挡的网络热潮同时也涌入校园,引起了广大学生的极大兴趣和踊跃参与。网络,已经成为我国孩子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友伴,成为孩子们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他们在网络上玩游戏、传Email,交友聊天、他们在网络上学习社交、学习“生活”,体验那个虚拟世界里的美好与罪恶。网络世界对孩子们的影响,早已比真实世界更真实。作为一种极具感染力的信息传播工具,网络的影响力远大于任何一种传统教育手段。
电脑作为高科技产物,有着其他事物不可比的优势,特别是现在网络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从中获得大量信息、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广交良友。大部分学校和家长都意识到了电脑及其网络的重要性,意识到了他们在孩子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性,都想让孩子能尽快地掌握电脑和网络知识,以便在将来的工作、学习和就业中能领先一步,但电脑游戏、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等副作用又让人们望之生畏、言之变色。网络游戏的兴起可以一直追溯到上世纪的60年代末,而中国网络游戏的出现是在90年代末,但仅仅几年,网络、网络游戏就迅速的发展、普及起来,且青少年已成为网游文化创造与消费的主力军。
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村庄)、网络四位一体教育网络成效和认识
通过家访教师们获得了反思自己教育行为的一个重要契机,唤醒了沉睡的良心,提高麻木了的责任感,进而内化为一种境界和素质,由此而带来教育工作行为上的变化,对正师观,塑师魂,强师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这次家访并不是简单的例行公事,而是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实践,帮助教师开阔了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改善了师生关系、完善了教师的教育艺术,让教师从职业中得到了更多精神满足。二是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建立了一条双向信息沟通的渠道,使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实施高强度的辐射、高密度的渗透。三是使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沟通更加深入,感情更加深厚、亲密。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使家长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更有信心地和学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在获得家长的高度赞扬和信任的基础上,给学生以鼓励和力量。四是重树了教育、教师在社会、群众中的形象。面对新时期教育的挑战和困惑,我们重拾家访这一传统,在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着力打造一个互相沟通的和谐平台,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网络四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关心学生自由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和谐氛围。让生命回归到教育之中,让教育直面生命,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生存,让我们教育工作者用“生命”这把钥匙去开启“生活世界”的大门,在洋溢着生命气息的生活世界里,去寻找那久已失去的教育本源。
第三篇:构建“四位一体”工作格局
构建“四位一体”工作格局 扎实推进示范村创建活动
在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创建活动中,我市着力健全组织网络、强化制度约束、创新活动载体、推行服务代理,构建起了组织、制度、载体、服务“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有力地推动了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健全组织网络,夯实创建基础
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创建活动,乡镇是基础,村级是主体。为有效解决镇村纪检监察干部力量配备不足、专职不专用的问题,确保创建活动有人管、有人干、能干好,我市重点抓了镇村纪检监察干部的配备和素质提升工作。
一是充实乡镇纪检监察力量,做到有人管事。为了加强乡镇纪检监察力量,我市严格考察程序,把思想政治素质好、热爱纪检工作、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干部选配到乡镇纪检干部的岗位上来,全市20个乡镇全部配备了专、兼职纪委副书记和专职纪检干事,共新增配乡镇纪检干部43名。莱城区各乡镇纪委副书记都由乡镇后备干部担任,并经区委直接任命,保证了纪检干部的整体素质,树立了纪检干部的权威。同时,乡镇(街道)纪委书记原则上不再承担与纪检监察无关的工作,确保了纪检干部专职专用、主业主抓。
二是设立村级纪检员和监察员,做到有人干事。我市在各村党支部设立了纪检员,在村委会设立了监察员。纪检员和监察员代表党员和群众行使监督职能,直接对党员大会和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接受乡镇纪委和村党组织的双重领导。全市共增配专职纪检员和监察员1580名。为使他们说话有底气,我们赋予其6项权力,即对村“两委”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村务公开、工程建设、干部履职等情况的监督权;对村级事务、财务及资金、资产、资源等的审核权;对村务活动和事关群众利益事项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对有疑义的村务活动要求解释的质询权;对村务活动中违法、违纪、违规和不合理事项的否决权;对违纪违规和不称职的村干部,向村民代表会议或上级组织提出罢免的建议权等。乡镇纪委定期与各村纪检监察员联系,每季度召开一次纪检监察员会议,收集党风廉政信息和热点、难点问题线索,研究解决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各区都制定了考核细则。雪野旅游区规定,年终考核合格的纪检监察员可领取600元补贴。村纪检员、监察员有权有责,充分发挥了党务、村务公开的“监督员”,服务农村发展的“护航员”,维护农村稳定的“协调员”和廉情预报“信息员”的作用,有效地杜绝了腐败问题的发生。今年以来,全市反映农村基层干部的信访件比去年同期下降8.5%。
三是着力提高乡镇、村纪检干部履职能力,做到能干成事。采取举办培训班、召开经验交流会、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等措施,加强对农村纪检干部的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提升水平。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对1623名乡镇(街道)、村级新任纪检监察干部普遍培训一遍。通过多种渠道的培养和锻炼,农村纪检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为做好基层纪检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强化制度约束,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抓好制度的落实,是推动示范村创建活动不断上水平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强化制度约束。
一是健全廉政教育制度,筑牢农村党员干部思想道德防线。村干部官虽小,但和农民群众接触最多,他们廉洁与否,直接体现着党在基层的形象。为此,我们加大了对基层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力度。制定出台了《关于对镇村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的实施意见》,将廉政教育纳入基层惩防体系建设和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培训规划,通过在市、区建立教育培训基地,下发廉政教育读本,纪检干部授课辅导,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观看《儿行千里》廉政剧目,发送廉政短信等形式,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力度,农村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明显增强。
二是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农村党员干部的行为。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对镇村干部管理和监督的规定》,建立了农村干部廉政谈话、廉政承诺、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和个人相关事项报告等制度,健全完善了“乡财乡用区管”、“村财村用乡管”的农村财务“双代管”、村级“零招待”、村干部待遇公开等制度,加强了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规范了农村党员干部的行为。同时,对违反规定的农村党员干部,加大了查处力度,今年以来,重点围绕扩内需保增长工程建设项目,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农村土地征用、宅基地审批、房屋拆迁中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等方面查办案件45起,仅莱城区就查办了28起,处理农村党员干部32人。
三是实行调度督查制度,全面掌握创建活动进展情况。年初,以市“两办”文件形式对各成员单位所承担的任务进行了再明确,并将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该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日常工作中,我们实行“周调度、旬督查、月通报、半年考核、年终奖惩”制度,加强对创建活动的检查指导。对创建工作进展情况通过《莱芜纪检监察》进行通报,对创建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进行宣传推广。截止目前,全市各级通过调度、督查,收集整理各类意见、建议136条,向基层反馈指导性意见80余条,促进了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创新活动载体,增强创建活力
为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我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在全市镇村推进“两公开、三监督”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年初以市委、市政府两办文件形式进行了印发,把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和村务公开,强化群众监督、党员监督、上级监督(两公开、三监督),作为创建活动的重要载体。
围绕“两公开”,我们一是对党务和政务、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方法、步骤、群众反馈意见的处理,公开栏的规格标准、记录档案的管理等都作了统一的规定,印制了15万册《服务手册》发放到村民家中。二是确定每月15日为党务公开日,16日为政务、村务公开日。每到党务和政务、村务公开日,各乡镇都抽调人员对公开情况进行检查并拍照存档,对不按时公开、公开内容不真实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群众提出的咨询、批评进行打击报复的,进行严肃处理。三是根据不同时期的任务及时调整公开内容。如国家实行扩内需保增长政策以来,我们及时将国家扩内需项目调整为公开内容,并要求对扩内需项目必须实行六步公开,即:公开项目建设规模、投资额度等情况,公开各项审批手续办理情况,公开工程招投标情况,公开建设进度、施工监理情况,公开资金拨付和管理使用情况,公开举报电话和受理方式。通过公开,确保了我市涉农扩内需项目全部规范高效运行。
围绕“三监督”,我们把管好钱、权和事作为重点,制定完善了财务管理会签制、农村土地矿产资源开发承发包规定、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相关制度,健全了村民理事会、民主监督听证会等民主管理组织,认真受理党员、群众的意见和信访举报,开展对涉农政策落实情况等的专项监督检查,组织辖区内的“两代表一委员”对村干部进行综合评判,使村干部全方位接受群众、党员和上级监督。
开展“两公开、三监督”活动,充分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使村干部“零距离”接受村民的质询和评议,增强了村干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强化了他们依纪履职的意识。颜庄镇南下冶村支部书记闫加群不无感慨地说:“以前想干什么、怎么干,自己说了算。实行„两公开、三监督‟后,想干什么要公开,干得怎么样要接受监督,不提高水平、不洁身自好,真胜任不了现在的工作了。”
四、推行服务代理,深化创建效果
在开展示范村创建活动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探索开展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在强化农村党员干部公正、廉洁意识的基础上,大力倡树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深化了创建活动的效果。
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就是在市、区、镇、村四级普遍以无偿代理的形式,让群众“只跑一趟路、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就把事办成”,由原来的“干部动嘴、群众跑腿”变成 “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工作中,一是建立代理网络。全市各乡镇普遍建立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各村按“八有”(有办公室、代办人员、标识牌、工作制度、明白纸、工作流程图、咨询电话、办事台帐及档案)标准,建立了村级代办点,在全市形成了以市区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为民服务中心为主体,村居代办点为基础的横到边、纵到底的为民服务网络。村级代办员全部由村干部兼任,无偿为群众服务。二是完善运行机制。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项目共计165项全部列入代理范围,按照“一室受理、全程代办、内部运作、限时办结”的运作方式,严格“受理、承办、回复”程序,健全了投诉举报、经费保障等制度,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运行机制。三是加强监督约束。把服务代理纳入各级各部门实绩考核内容,加强了对村级代理员的考核奖励。各区将市区两级发放村级干部工作补贴的30%作为绩效工资,考核不合格的不予发放。钢城区艾山街道设立专项基金,每月将各村的代理件数、户均代理率、办结率、群众满意率进行量化考核,对考核前5名和后3名的村进行重奖重罚。今年以来,全市已为农民群众代办各类事项近5万件,基层群众普遍比较满意。
我市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领导和基层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地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领导,完善措施,开拓创新,推动我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创建活动再上新水平。
第四篇:构建“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范文
江西工贸学院“四位一体” 党校育人模式亮点纷呈
学院基层党校成立于1992年,20年来,先后培训学员逾万人,尤其是近3年来,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师生参加党校培训的热情越来越高,人数也越来越多,每年培训人数保持在1600人以上。
近年来,学院基层党校着力构建课堂讲授、课后沙龙、实践活动、网络教育“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培训模式。
一、课堂讲授坚持“一个原则”、满足“三个需求”、突出“四个结合”。
1、培训过程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注重加强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培养学员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培养学员学会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来重新认识党在新时期的历史地位,增强他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注重加强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引导学员学会以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和条件严格规范自己,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努力提高党性修养。
2、课程设计满足“三个需求”。学院基层党校结合高职生的群体特征,将党课培训内容进行全面整合,自己编纂教材供培训使用,并设计了10套培训结业模拟试题,供学 员参考学习。同时整个培训阶段分为15个专题教学,分别有党史知识、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入党常用文书书写格式、四个重大界限的划分等专题,并将教学内容融进每个专题中,满足学员对重点问题理解参透的需求;满足学员对认识社会、接触实际的需求;满足学员渴求不同观点撞击、明辨是非的需求。
3、教学内容突出“四个结合”。即结合国内外形势和重大事件教学;结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学;结合本校教育改革和全局工作教学;结合不同班次学员的思想特点教学。
二、课后沙龙以“育”字为本
1、开展各类兴趣小组。为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养,达到尽早选苗、确保党员质量的目的,学院基层党校在课堂培训之余,根据学员兴趣,精心设计旨在促进学员交流与提高的沙龙活动,如经典理论学习、党章学习、革命战争影片学习,党史知识学习等各类兴趣小组,进一步加强学员对党的成长历程和建设过程的认识。
2、建立党员服务站。为加强学员的再教育,每期基层党校培训结业后,将所有取得结业证的学员编入党员志愿服务站,发放党员志愿服务卡,要求所有学员在校期间必须志愿服务20小时,定期检查服务效果,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各系党建考核中。
3、多层次“育”人。基层党校坚持贯彻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理念,秉承全方位、多角度培训的宗旨,实行多层次教育。从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到毕业生党员文明离校教育,从入党积极分子的集中培训到学生预备党员的再教育,从网络阵地——党建网站的主动占领到实体熔炉——院系二级党校的党课锤炼,从定期党的知识竞赛到党的主题征文活动,以各类沙龙活动贯彻“育人”目的。
三、实践活动以“实”字为根
1、党校宣传队发挥标杆作用。为加强学员的实践锻炼,基层党校成立了一支宣传队,专门吸收在党校培训中表现突出的学员,并配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指导学员开展各类活动与工作。其中有定期组织学员义务清理校园,增强学员的劳动意识;定期开展“进社区、献爱心”活动,增强学员的服务意识;协助参与基层党校管理,形成了“老学员管理新学员”的管理模式;定期开展自纠自查,以实际行动影响、带动身边同学,为改善学风做出了应有贡献,发挥了的标杆和模范作用。
2、课外实践坚定学员入党信念。为缅怀革命前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学员入党信念,每一期基层党校都会组织学员参观小平小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八一起义纪念馆、方志敏烈士陵园等,让学员在参观学习中接受革命教育,并在党旗下庄严宣誓。
3、模拟党支部大会明确入党程序。为让学员更加清晰入党程序,掌握召开党支部会议的方法、技巧,基层党校在组织学员认真学习《党章》等党内法规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党支部会议模拟演练活动。由班委模拟党支部、班长和2位副班长分别担任支委成员,并形成了学生模拟党支部工作守则,其他学员模拟全体党员,在各班开展模拟支部大会演练。在演练过程中,组织学员在台下观看,让他们对照条例要求,从中寻找存在问题,共同研究解决的办法。模拟支部大会生动呈现支部大会召开全过程,让学生充分明确入党程序。
今年,适逢建党90周年,第41期基层党校学员为追忆党史、感激党恩,开展了“欢庆党的生日”手抄报展览、“党在我心”主题演讲比赛和红歌比赛,形成了爱党、爱国、爱校的良好氛围。
四、网络教育以“活”字为源
1、开通专题网站。为加强学员的再教育,搭建网络平台,基层党校专门开通专题网站,开设理论教育、廉政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教工思政、学生思政、时事论坛等专栏,与课堂讲授、课后沙龙、实践活动一起构成了“四位一体”教育模式。
2、及时传达精神。基层党校专题网站与中共中央党校专题网、省映山红网站直接链接,及时传达上级精神,定期从中央党校学习时报转载文章供师生学习,切实提高了师生 的政治理论水平,达到了在网上党校学习的目的。
3、共享经验成果。为切实提高网上党校建设水平,基层党校每一期培训计划、内容和总结、实践活动过程、影片材料、结业考试成绩全部上传网站,实现了利用网络教育的活源头。同时为促进学院典型事迹的宣传,及时在网站上宣传学院好人好事,以点滴好事促进学院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
第五篇:构建“四位一体”大政工体系
构建“四位一体”大政工体系
构建党政工团“四位一体”
大政工体系的现实意义
构建党政工团“四位一体”大政工体系,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这一切则又不可避免地波及企业的员工,导致员工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产生诸如片面追求物质利益、奉献精神淡化等问题。因此,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新办法,不断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是我们不懈追求与思考的永恒主题。
构建党政工团“四位一体”大政工体系,是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传承大庆油田优良传统、永续大庆辉煌的需要。大庆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必须倍加珍视的政治优势。面对原油稳产的繁重任务,必须坚持用大庆精神育人铸魂,努力使大庆精神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核心价值观。要把传承大庆精神贯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弘扬优良传统,锤炼过硬作风,坚持用大庆精神抓基层打基础,全面提升基层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筑牢企业改革发展的坚强基石。
构建党政工团“四位一体”大政工体系,是构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采油厂的需要。对建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采油厂的高度认同,是企业发展的思想基础,也是企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构建党政工团“四位一体”
大政工体系的基本内涵
构建党政工团“四位一体”大政工体系,就是要在实行一岗双责的基础上,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同步,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纵向上由党委、党支部延伸到党小组长、工会小组长、班组长,横向上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形成“四位一体”大政工体系。
党政工团“四位一体”大政工体系的基本内容:党政主要领导交叉任职,共同对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负责,党委、行政、工会、团委各负其责,“党建思想政治考核体系”和“生产经营绩效考核体系”融合组成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由过去的职能相互分割变为职责共同承担,两个文明一起抓,既要管生产经营,更要抓思想工作,逐步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全方位、多层次,全员、全过程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
党政工团“四位一体”大政工体系的内在结构:在“四位一体”大政工体系的内在结构中,党、政、工、团各司其职、各有侧重,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一是由党、政、工、团主要领导,组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决策层;二是以党群部门、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组成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层;三是以班组长和党员骨干为主,构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执行层;三个层次互为补充、互相沟通,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与体制。
党政工团“四位一体”大政工体系的基本特征:“四位一体”大政工体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一岗两责”,双向参与、双向考核,各负其责、共同担当的责任体制。确保各级各类人员思想工作到位,责任到岗,形成上下一体化的责任体系。
构建党政工团“四位一体”
大政工体系的实践要求
构建党政工团“四位一体”大政工体系,既是对以往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次有意义的总结与提升,也是一项系统的构建工程,需要各系统、各部门的积极参与,?哿ν?心合作。
坚持和发挥党委的核心作用。发挥核心作用,就是要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在企业的贯彻落实;积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对关系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支持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方针,积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动员和引导广大职工在推进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不断改进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深入基层,关心职工,以职代会和厂务公开为基础,充分发挥工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职能,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激发全体职工的团队精神和爱岗敬业的热情,形成健康向上、团结拼搏、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
注重和发挥行政的职能作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直接涉及员工切身利益,同样需要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的行政部门要主动承担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能,发挥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直接接触员工群众的优势,客观、公正地处理好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是确保职工队伍稳定的关键所在。
健全和发挥工会的纽带作用。工会是联系党群、干群的桥梁和纽带。在党委的领导下,切实维护职工权益,促进劳资劳动关系和谐。要不断完善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制度,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选举权。要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主动倾听职工的意愿和诉求,积极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
要调动和发挥团委的助手作用。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是企业科学和谐发展的生力军。要努力扩大青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巩固党在青工中的群众基础。鼓励青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稳产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
构建党政工团“四位一体”
大政工体系的几点认识
新形势、新任务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思路、新方法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新探索、新实践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启示: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体现和维护员工群众的根本利益才有内动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立足企业发展,切实将改革和发展成果惠及员工群众才有生命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切实从实际出发注重发挥员工群众才智才有活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立足于时代需要,切实在传承中持续创新开拓进取才能永葆战斗力。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企业各个系统通力合作,而且需要我们立足时代需要,在继承中发扬、在传承中创新。通过深化企业党政联席会议办公制度,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联合工作委员会,相关的机关部室领导为工作成员,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四位一体”大政工体系,永葆思想政治工作优势。
总之,注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构建“四位一体”大政工体系,是企业深化改革、科学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油田可持续发展、永续辉煌的需要。
(责任编辑:罗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