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教研教学机制 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创新教研教学机制
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因此,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优质和高效,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发现,传统上的一些教研教学机制已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为了与新课程的实施相适应,实现高效益的课堂教学,我们在教研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创新,制订并实施了集体备课制度、教学研究制度、教师反思制度、课堂教学达标制度、听评课制度等一系列新的教学管理制度,为顺利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了可靠保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教研制度,为高效课堂提供保障
1、集体备课制度,使备课实现了实质与高效
集体备课活动时间,由各年级学科的备课组长确定好活动安排表,主要包括备课内容、主备人、辅备人、主持人等。集体备课要做到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作业。集体备课的流程共以下几步:
(1)备课要求。每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就是下周的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内容落实不同的主备人,这样保证主备人能集中精力备好一课。主备人要围绕思考提纲将主备的教学内容深入吃透,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难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的思考和设计,然后形成交流意见。辅备人在集体交流前必须将教材研读通晓,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梳理出教学的知识点,并初步考虑相应的教学设计。主备、辅备的人可以在书本上注一注、划一划。也可以在纸上写一写,这些形式由各人根据自己的习惯来定,学校不强求一致。无论是主备人还是辅备人都要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列出你的困惑和疑问,以便交流时供大家重点讨论。
(2)集体交流。交流的内容有两项,一项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辅备人随时给以补充、完善。第二项由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或上周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集体备课的价值在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在交流中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形成个案。我们总结了以往集体备课经验与不足,往往有两大薄弱环节。一是教师个体共同参与热情不够,交流不够深入;二是忽视了自身的教学特点,忽视了本班学生的实际,也忽视了个性化的设计,甚至于也懒得对集体的设计进行反思和自我实践的反思。因此,抓好个性设计与反思是关系到集体备课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好的个性设计或深入的反思要比单独备一课的教案更能提高人的业务能力。每位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个性情况,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形成具有个性化的简案,老师们可以根据需要在简案上涂改、增删,因为我们认为这样的教案对于每一位老师来说肯定是一份最完美的教案。
2、教学研究制度为教师专业成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更好地把握课标与教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们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同步研讨固定化:做到时间、地点、人员三到位。确定每单周一、周二、周三、周四下午两节课后为年级教研组活动时间,双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后为学校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大学科组活动时间,形式内容根据需要变化,可以是集体备课研讨,也可以是听课--评课活动,还可以是教学问题研究、教师个人精彩课堂剖析等。同步研讨时间,学校领导根据自己所任教年级、学科分别安排到相应的大学科组或年级教研组,既参与共同研究,又做好对活动过程及效果的评价,其评价结果纳入学期末对优秀教研组的评选。
像科学学科,老师们一致认为难教,尤其是实验课。为此,在广泛征集老师们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加强了科学学科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活动时,由教研组长带领组员一起通研教材、探讨教法,尤其对课本上的所有实验课(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都事先由老师演示给其他老师,使老师们明确整个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预见到可能会因哪些细节的疏忽导致实验的失败等等,提高了老师们的科学学科授课水平,也促进了我校科学学科的教学。
(2)听课、评课活动常态化:我们充分发挥教研组功能,在教研组内开展每周一节研究课活动,各教研组将听课安排提前下发到学校各部门、各年级,根据安排,采取学科主任随机参与、其他年级组教师自愿参与、本教研组所有教师全部参与的方式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各教研组对听课人都有具体的分工要求,有的记录教师的讲授时间,有的记录教师的课堂提问(包括有效提问和无效提问),有的记录教师的板书,有的记录学生用于课堂自主学习的时间、课堂听讲的认真程度、思考的状态、发言的积极性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的记录学生的帮练程度,有的记录当堂知识的训练、反馈和纠正以及学生对知识的达成度等等,课后都参与评课,就课论课,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点评可以针对课堂中的某一教学环节、某个问题、教师或者学生中的某一句话等方面展开。这样,通过不断的听课、研讨,不断的修正和完善,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
(3)教学问题研究专题化:每个教研组坚持每周进行一次教学问题交流研讨会,将本周内各位教师积累的问题提出来,进行认真、细致的讨论,像哪些问题是真问题?哪些问题无教学意义?还进行了“导学提纲的内容设计”、“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帮教措施”、“对学习小组的激励与评价”等专项研究,通过专题突破的方式,有利地改进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些问题的研究讨论结果,都由中心发言人做好记录。
(4)优秀课堂教学录像观看即时化:各教研组根据自身需要,在不同时段,组织本组教师观看诸如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优秀课堂实录,剖析其教学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对自己的教学有哪些启发,还有哪些不足,怎样处理会更好……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在讨论交流中学习、内化、吸收,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此外,我们每月举行一次由学校高效课堂领导小组成员和教师参加的高效课堂方法研讨会,老师们将自己在课堂教学改进行动中的成功做法、失败教训及今后改进措施进行交流,让全体教师教学相长,业务能力不断提升。
围绕教师的教,我们还向老师进行了“我的真问题、我的课堂精彩片断、我的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征集活动,并选出优秀的进行交流;各教研组还建立一本《易错易混问题累积记录本》,每一单元学过之后,本学科组所有教师都在上边记录平日学生的易错易混知识点,从而形成此类知识的积累,供本组所有教师相互借鉴,便于对学生进行强化练习,跟踪训练。同时,学期末,该《本》上交课程部,学年度转换时,由课程部负责搞好传承,这样,每个教研组都为下年度的教研组提供了一笔很宝贵的财富,既便己,又利人,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
3、教师反思制度让教师不断走向成熟
自我反思是教师反省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是不断修正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勤于整理、勤于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即时写出书面反思,不断修正教学行为,才能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反思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每周一个课堂教学反思,每月一次阶段性教学反思,每学期一次总的教学反思。
(1)每周一个课堂教学反思,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反思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像①备课时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周计划完成得如何,备的最好的一节课是什么,好在哪些方面。②周内最精彩的一节课是什么,精彩在哪里,还需要哪些改进。③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最难忘的教学案例是什么,为什么。④教学中有哪些困惑,最焦虑或灰心的是什么。⑤培养优生方面做了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帮助一个希望生成果如何。⑥鼓励性的教育效果如何,对学生的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长足的发展。⑦从学情反馈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学生喜欢我吗,喜欢与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参照以上多个方面进行反省,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
(2)每月一次阶段性教学反思,总结一个月以来教育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误,要求有具体实例,有对实例的分析与评价,确实能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有效地梳理与思考。
(3)每学期一次总的教学反思,反思自己一学期的工作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评价内容分教学方面和素质方面。教学方面又包括教学设计、管理学生、促进教学、对学生评价。素质方面包括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质、参与共事、反省与计划。这几个方面分别从优势与不足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不足,以便扬长补短,不断提升自我。
为了提升反思活动的效益性,我们每月举办一次“反思交流会”,以教研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对教学工作的反思情况,并用书面形式进行综述,交流中互相切磋,使整改措施更为完善。同时还要求每位教师找出自己以后整改的重难点,并定出突破措施,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4、课堂教学达标制度实现教师课堂的优质和高效
今学年,学校定为“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深化年”,从课堂入手,研究方法,制定措施。为此,我们从制约高效课堂效益的因素入手,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自身认知发展规律,制定各学科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进行了诸多有效的尝试和探索。我们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互助意识,落实教师的“三讲三不讲”,实现少讲多练、有讲必练、练纠结合的高效课堂。通过指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开展互帮、互教、互学,实现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的目的,通过开展训练、反馈、矫正及针对问题,再进行变式训练、再次反馈、再次矫正等措施,强化双基,巩固知识,形成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进行课堂教学达标活动,措施如下:
(1)成立语文、数学、英语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达标活动领导小组。
(2)教师个人向领导小组提交达标申请。
(3)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听课验收。
我们对课堂教学未达标的教师,限其在两周之内进行二次达标验收,如果仍未合格,则本学期在教师综合素质评估中,该教师课堂教学评估分数记零分。
二、开展课堂研究,积极构建“导学帮练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校在构筑高效课堂方面确立、实施“导学帮练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且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且已初见成效,“导学--帮教--训练--检测--纠正”课堂教学方法的主体内容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在自学过程中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进而形成互帮、互教、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开展当堂训练和强化训练,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反馈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当堂检测,再次反馈纠正,强化双基,及时查漏补缺。
“导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的有机结合。“导学”重在“导”,体现教师为主导,并针对学生的疑难即时给与启发和引导;“学”体现学生为主体,重视自学,完成导学提纲。其教学流程为:呈现导学提纲--学生自学。
“帮教”就是让学生将自学情况进行交流、讨论,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内及班内进行的互帮、互教、互学的过程,使不同水平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尤其是中下等学生,通过组内、班内几次的“帮教”,实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最终实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帮教”先在组内进行:即每四至六人一小组,每组都有优中差三类学生,交流的顺序为:差生--中等生--优生。交流的内容是:学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不明白--还想了解哪些。对小组的要求是:最大努力地自行解决问题--找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决不让一个小组成员掉队。
“帮教”在班内进行:即组内交流学习之后,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把本组的学习所得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并提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寻求他组的帮助,全班学生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适时给以点拨,让学生再次展开讨论,最终只要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决不包办。
该环节的教学流程为:组内交流--班内交流--质疑问难--教师点拨--学生讨论--疑难解惑。
“训练”是课堂教学“三主张”之一,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课堂训练的形式分为口头训练和书面训练两种,学生在独立完成训练项目之后,首先在小组内进行集体交流,发现存在问题,开展互帮互教;然后再在班内交流,根据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教师再设计练习进行强化训练,达到深化的目的。其基本流程为:呈现训练内容--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自查帮教--全班共同订正--发现共性问题--再次强化训练。
“检测”是为了检查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实施“捆绑式”评价,即每人的成绩为其小组的平均得分,重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帮教”意识和大局观念;检测完毕,各学习小组交换试卷并讨论批阅,再此提供互帮互教互学的机会。其流程为:检测--小组交换批阅。
“纠正” 贯穿于每节课的始终,做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纠正的目的。为了纠正学生“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各小组将批阅后的试卷返还原小组,再由学生本人自行纠错,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出错的原因,对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在班内寻求他组的帮助。其流程为:学生纠错--组内订正--班内订正。
通过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课堂教学出现了显著变化,教师的“讲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学堂”,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互助的意识在增强,学习积极性在提高,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
第二篇:如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反思如下:
1、处理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适时调控,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高明的教师也无法代替。为此,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维,给以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查资料、动脑思考、动手操作、集体讨论、自我展示、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控,使师生、生生合作和谐、默契,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2、处理好“学会”与“会学”的关系.。
课堂教学的每个行为都应以学生学会什么为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理解、运用、深化,指导学生围绕学习重点,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相互交换信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安排一系列教学事项,提供学习目标,引起注意和兴趣,呈现各种刺激、各种音频、视频,激励回忆,讨论总结、练习作业、反馈信息、迁移应用、实验操作等,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协调,在长期的自我实践和锻炼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如此长期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会逐步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最终由“学会”变成“会学”。
3、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
人才的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把学生当作知识的仓库,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让他们自动地去开发知识的宝库,自我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构建一个优良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创造一个愉快的、欢悦的气氛,提供一切可能诱发兴趣的条件,使学生提高兴奋度,增强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实验研究、竞赛、提问、讨论、交流谈话、音乐动画、网上查寻、问题答辩等,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快感,从而兴趣盎然的学,汲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其次,要不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尝到学习“甜头”,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逐步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设置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实验探讨,生生相互讨论交流,分析形成结论,学生学习兴趣浓,自主空间大,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广开思路,大胆创新,把学习的压力变为动力,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成了自我锻炼,互助研究的过程。
第三篇:如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好课的标准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即“五实”: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有效教学绕不开的三条规律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优质教学,有3条教学规律是绕不开的。
规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
规律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处于依靠教师的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教——扶——放)
规律三:温故而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一切教学都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良性循环:学会——兴趣——愿学——学会
恶性循环:学不会——没兴趣——不愿学——学不会 成功教育的教学策略是“低、小、多、快”四字要诀,“低”即低起点,“小”即小步子,“多”即多活动,“快”即快反馈。
■衡量是否符合优质课的三个标准 理念层面:
主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次要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依标施教、坚持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操作层面:
主要看学生是否做到:联系阅读;主动问答;自主讨论;自评互判。次要看教师是否做到:引人入胜;精导妙引;结尾无穷。
策略层面:
能否做到开头引人入胜,中间高潮迭起,结尾余味无穷。是否能扬长避短,按照自己的习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能否做到狭路相逢是勇者,同时出奇制胜。
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下面具体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加以阐释、判断。
一、从理念层面看
(一)主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1、自主学习的程度。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程度如何,主要是看课堂活动中是以学生为主还是以教师为主,具体要看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能动度、时间度和创新度。自由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目标、方法、进度以及对结果的评价多大程度上由自己决定的;能动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时间度就是看学生有没有自学时间,自学时间有多少;创新度就是看这节课中学生是否有所创新。一般来说,自学课学生是容易创新的,但不是每节自学课学生都有创新。
2、合作学习的效度。合作学习是指有共同的学习目标,采用小组与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它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建立的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效度如何,主要看小组的选题是否科学;分组是否合理;是否互赖互动;是否有预设有生成。所谓选题科学,就是所选主题符合重要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这四个标准,否则就没有探究价值,或无法探究。合理的分组一般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人数也不能过多,以4—6人为宜,每人都应有明确的分工。互赖强调每个小组成员的努力都是小组成功所需要的和不可取代的,并且因为每个小组成员的资源、角色以及责任不同,他们对共同努力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贡献,就是说组员之间是相互依赖的,谁也离不开谁,小组的成功是建立在每个人成功的基础之上的,有一人不成功,小组就没有成功;互动强调的是面对面的交流、帮助、支持。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任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不精彩的课,我们强调在预设中有生成,在生成中有预设。
3、探究学习的深度。从本质上说,探究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具有深刻的问题性、广泛的参与性、丰富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知识技能、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探究活动。
探究学习的深度如何,主要看学生有无有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问题的数量是否多质量是否高。问题指的是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或是关键、重要之点。“问题产生于当某一生物具有一个目标,但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标之时”。我们认为,一节课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教师善于启发;教师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学生的探究有深度。
当然,一节课不可能完全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但只要一点体现得好,就是一节好课。
(二)次要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所谓“一个中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时时问自己:“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有用吗?什么时候有用?这样的方法和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吗?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节课也是如此,我们传授的知识、教给的方法、培养的能力以及价值导向,都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2、“两个基本点”之一,就是坚持依标施教。“依标施教”就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这是因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一个课程标准可以编写多套教材,我们在教学中所依据的不可能是“多套教材”,只能是唯一的课程标准;另外,在当前学业考试命题中,我们依据的也是课程标准,不可能是哪套教科书。所以,评价一节课,主要看它是不是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至于该节课是不是“讲通学透”了教科书,不是我们所关注的。
3、“两个基本点”之二,就是坚持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所谓人文性,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求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生活化、个性化(选择性)、有地方特色等;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所谓综合性,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一节课本身应体现综合性,可以是相关知识的综合,也可以是学教目标的综合,也可以是看问题的角度综合,等等。
所谓开放性,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思想应是开放的,不只固定在某一种思想或理论上,而是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教学目标是开放的,目标设定不仅限于教学内容的完成度,而是从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养等多方面入手;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改变学科教学的单一性,体现社会学科的综合性;教学结尾是开放的,一节课结束时应在总结、升华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所谓实践性,就是要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二、从操作层面看
(一)主要看学生是否做到:联系阅读;主动问答;自主讨论;自评互判。
1、联系阅读。“联系”即综合,或彼此接上关系,“阅读”即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过程。联系阅读,就是指在教师的导引下,学生从相关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获得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就是学习,没有阅读就没有学习。阅读在人的一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我们要看学生是否进行了阅读,而且要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否围绕目标,对相关知识进行纵横联系、互相贯通,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2、主动问答。“主动问答”即学生自主、积极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肯尼思 吕 胡拂说:“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因为“提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美国斯特尔 G 卡尔汉),“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美国布鲁巴克)。可见,主动问答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手段、教学艺术。
3、自主讨论。讨论,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的活动。自主讨论是指在教师的导引下,学生自选问题,并就这一问题自由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以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的活动。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辨证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自评互判。自评是指自我评价,即以自己自身作为评价主体而对自我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全面认识自我,发现优点、鼓起信心、认识不足、反馈调节;互判即相互评价,是指学生们相互促进的评价,它重视相互学习和相互提高,即通过学习活动发现伙伴的优点,以此相互认识、相互激励、相互提高。
罗杰斯认为,当学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和就会得到促进。就是说,只有学习者自己决定评价的标准、学习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程度等负起责任时,他才是在真正地学习,才会对自己学习的方向真正地负责。(施良方:《学习论》 1994年,410 420页)
关于相互评价,朱智贤、林崇德研究认为,初中生评价能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关于这一点在其他年级的学生中是少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开展相互评价。以上四个环节,不是每节课都必须要做到的,但只要一个环节做得好,就是一节好课。
(二)次要看教师是否做到:引人入胜;精导妙引;结尾无穷。
1、引人入胜。“引”指的是“引出课题”和“进行指引”,“入”是让人处于某种状态或境界。“引”是手段,“入”是目的,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引人入胜指的就是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对某一课题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或境界的教学行为。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要看是否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
2、精导妙引。“精导”即精心指导,“妙引”即巧妙引领。精导妙引就是一节课的进行中,教师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阅读、问答、讨论、评判等学习活动,给予精心指导、巧妙引领的教学行为。其目的是掀起学习高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要看是否有一个教学高潮。
3、结尾无穷。指的是一节课的结束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升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行为。如果开头的艺术是为将学生更好地引到教学胜境之中,以求收到最佳效果的话,那么结尾艺术,就是要将教学小课堂带入人生大课堂,将最佳效果从课堂之点辐射到课后之面,从而使学生步入人文精神之胜境,达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境界!所以,一节课不仅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而且还应有一个回味无穷的结尾。
三、从策略层面看
(一)能否做到开头引人入胜,中间高潮迭起,结尾余味无穷。
一节好课,除了开头引人入胜,结尾余味无穷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间要有高潮,不一定要“高潮迭起”,但至少要有一个“高潮”。所谓高潮,就是一节课中最兴旺发达的阶段(亮点),或矛盾冲突最尖锐、最紧张的阶段(冲突点)。教师精导妙引,用艺术性的手法掀起教学的高潮,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具体说,教师掀起的教学高潮,有强烈的激励功能、鲜明的愉悦功能、很强的促学功能和潜移默化的审美功能。所以,在一节课教学中,教师应精心指导、巧妙引领,努力掀起教学高潮。
当然,在制造高潮的过程中,不能“头”“尾”不顾、随意拖堂。因此,在“信马由缰”的教学过程中,该“出手”(开头)时就出手,该“收手”(结尾)时就收手,努力做到“收发自如”。
(二)是否能扬长避短,按照自己的习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而且不同的人特点不同。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是看教师是否能够扬长避短,按照自己的习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别人可能会提出很多很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有的甚至是他们这些专家成功的法宝。对这些意见或建议,教师应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参考”,符合自己“习惯”的可以“吸纳”进来,但决不能“照搬”别人成功的经验。说实话,一个比较优秀的教师,只要扬长避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一般都会成功的。
一般来说,教师只要坚持这样做,终有一天会达到“随心所欲,顺其自然”之境界的!
(三)能否做到狭路相逢是勇者,同时出奇制胜。优质课展评,是高水平的较量。在高手如云、强手如林的情况下,要坚信“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要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气势,做到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当然,也不能有勇无谋,在战术上还是要重视“敌人”的,其中一条重要的“战术”,就是“出奇制胜”,就是要在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露一手”,以收“豁然开朗” 或“拍案叫绝”之效!一般来说,“出奇制胜”的“战术”往往是没有“套路”或“招式”的,因为“武功”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平淡见真奇”!
■给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十点建议
1.一定要重视课堂的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要做到灵活多变,引“生”入胜。
2.课堂上,教师进入状态,精神饱满;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还有幽默。让课堂上有笑声,学生才会愿意上你的课。
3.在课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用教材教,从创造性加工教材开始,教师要对教材科学地重组、合并、放大、缩小,添加、删除,让教材符合你的学生的实际,符合你的学生的口味。
4.一定要用自己的话讲,讲出自己的理解,讲出自己的特点,讲出自己的风格,千万不要照本宣科。
5.课堂上教师的全部功绩在于“引导”。好学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教师“引导”出来的。好教师就是善于“引导”的教师。
6.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学会“偷懒”。教师“懒”一点,学生才会“勤”一点。一名“懒”教师会培养一班“勤”学生,相反,一名“勤”教师,就会培养一班“懒”学生。
7.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学会“装儍”。教师“儍”,你的学生才会聪明,否则,教师太聪明,你的学生一定变儍。现在,我们的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太“聪明”。
8.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学会“踢皮球”。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要当“保姆”,什么事情都包办。教师要学会把皮球踢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9.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找出学科的难点;一定要从学科本身的特点,确定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10.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注意课堂的生成,要善于捕捉教育机会,要注意学生的思路。千万不要什么情况下,都按自己预设的教案进行。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牛学文《什么样的课是优质课》
2、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有效教学绕不开的三条规律》
3、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朱可《优质课定义界说 :一堂“好课”的标准》
4、河南省济源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孔礼战《给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十点建议 》(见陈捍东:《课堂管理与课堂诊断的理念、策略与技术》(附件1))
第四篇:怎样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怎样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在减负背景下,讲究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是师生共同的追求目标.在高效课堂改革中,“效”很重要。这个“效”,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三是指高效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所发生的高效能。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一、教师教的转变和学生学的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中更应该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会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研究教法学法、要做好学情学况分析、要因材施教.;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致力于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遇见新问题、或难题要勇者无畏,敢于正面对待,不绕道而行.要想方设法,抓关键,寻求突破口,并不断培养自己攻坚克难的自信心。例如,在讲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以给学生提示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去思考每一个式子,并且.用自己思考的方法解一下,最后结合全班人的方法总结出最简单的方法,并且将其类型归类。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的好不如学的好;会教不如会学,因此转变学法,至关重要,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能说、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真正让学生乐学、想学,从而为提高教学提供保障。高效课堂的显性表现,一堂课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动态的,实现意义建构的课
堂。例如,你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也就是对导学案提前完成,在课堂上,让学生尽可能地把自己提前完成的的答案展示在黑板上,对于数学课来说讲究的是方法越多越好(数学课讲究的是一题多解),这样学生就会大胆的动脑,大胆的思维,大胆地去展示与交流,进而使数学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课堂。
二、激发学生的乐趣。
学生若是对数学有浓密的乐趣,就会发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和激发学生的乐趣。若是学生对数学发生了乐趣,他就会自动地学,效率将会获得很大的提高。在乐趣中学习数学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将学习算作一种兴奋的享受,从而发生积极自动的学习念头。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那么就在于你的导学案的设计是否新颖,是否接近生活,是否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三、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同时学生也会向你敞开心扉,经常向你吐露心思,这样你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使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为此,我认为应注意做到:一要理解和尊重学生,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二要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全体学生。客观地看待全体学生,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方用心
爱心
专心
式、方法,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三是利用课余时间,再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
同的方式向其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极易接受。四是要放下身段,既在保证教育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样学生才会没有忌讳的在课堂中发挥自己,展示自己。
四、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既导学案的拟定。
1、教学内容的拟定。“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另外,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不在于面面俱到,而是需要有的放矢;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还有,教师还要准备充足的时间在下节课前处理上节课遗留的问题。
2、教学对象拟定。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我在设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时,正巧西安世园会已经开幕,学生们没有时间去游玩,可是我在导学案中就可以设计世园会的相关话题,并且到课的时候告诉学生,你只要学好了这节课,暑假你的父母带你们去有游世园会的时候,在你购买东西时可以先请教父母他们携带了多钱,那么你能很快的计算出你们要买东西的数量,你们就可以很合理的买很多东西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对这节课的研究会很认真,小组讨论会非常激烈。
3、学生课堂的拟定。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 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总之,高校课堂教师教学的方式要大大的改进,教师不但要有效地起到自己的主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有明确的目标,因材施教,又要有灵活的方法,收效显著的教学措施,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互助、合作交流,注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用心与学生沟通,用爱去和学生交流,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热爱,只有真正关注了学生,关注了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学得更好,真正的心对心的走近学生的心灵,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
第五篇:如何打造青年教师优质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青年教师优质高效课堂
王陆军
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是新的课程改革中主张的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的基础保障;也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必然要求。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散发出无限的生命力,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打造青年教师优质高效课堂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转变角色、观念
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给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二、精心备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劳而无功,教学亦然。为使教学工作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充分、精心地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即使备课,也有不成功的概率,不备课就更无把握。因此,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讲什么,怎样讲,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通过备课,最终要做到:懂、透、化。所谓懂,就是对教材基本结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都一清二楚;所谓透,就是对教材了解得详尽而深入,熟悉而精确,能理清纵横关系,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所谓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这是备课的最高境界。要备好课,要读好“三书”。读好课标,对各阶段教学目标、要求了然于胸;读好教参,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彻底解决课本中的疑问;读好课本,对课本中的知识点全覆盖,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高效组织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我们说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1.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2.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实到位。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的,有探究价值的。那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我们可以这样操作:如: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3.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他们就会在课堂上更有效的学习,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所以,要想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效果,就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可以从师生关系人手,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这门学科;另一方面可以从课程的设计人手:精心设计导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的授课,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充满激情,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兴趣,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种探索的欲望。
四、方法和习惯
新教改在打造高效课堂时,提倡运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前就所学习的内容,先进行预习和自主学习,然后以学定教,老师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的反馈来进行课堂教学。很多学生反映,在自主学习的时候,不知道从何下手,所以,要想实现高效的教学效果,老师一定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不要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老师布置了学生去做就行了,而是要在整个过程中都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在小组合作的时候,要指导合作的方法;还有具体记忆方法等等。只有学生掌握了高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实现高效的学习。在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的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用这样一句话阐释教育: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如在语文教学中,至少要让学生养成以下学习习惯:预习的习惯、复习的习惯、读书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积累的习惯、总结分析的习惯、改错的习惯、反思的习惯„„
五、课堂巩固
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强化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及时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反馈,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于及时地发现问题,进行补救。而且一些好的拓展题还可以使学生增加课外知识的积累,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丰富、充实。
总之,要让一节课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标,开发学生潜力,只有把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结合起来,才是高效的课堂,在高效课堂上,要实现低负担,全维度,高质量。只有老师精心准备和组织,让学生发挥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心甘情愿的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才能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