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导论专题

时间:2019-05-13 00:2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理教学导论专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理教学导论专题》。

第一篇:地理教学导论专题

问题:选择高中地理教材一节内容,说明地理学理论、课程与教学论在其中的指导意义。

地理学理论、课程与教学论在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常见

天气气统》中的指导意义

摘要:地理教学论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着指导的作用,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笔者主要以《常见天气气统为例》,阐述地理学理论、课程理论及教学论对其指导意义。

关键字:常见天气气统 地理学理论 课程理论 教学论

一、地理学理论的指导意义

白文新和袁书琪老师指出:地理教学论是运用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基本教学内容来教育学生的教育活动,地理科学是构成地理教学基本内容最重要、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所以在《常见天气气统》这一节内容中,主要呈现锋与天气,气旋与反气旋,以及台风、寒潮等隶属于地球上的大气这一体系的的地理科学知识点。

而地理学理论指导作用的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地理教学目的

白文新、袁书琪老师主编的《地理教学论》说到学校地理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学会以动态的观点揭示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在《常见天气气统》这节内容中,课本通过锋、气旋、反气旋的知识,结合我们身边的寒潮、台风等熟悉的天气现象让学生认识到天气现象对人类的影响,让学生明白身边发生的一些现象:为什么南方会有“回南”现象。台风是怎么形成的,对人类的利弊有哪些,并引发学生的思考。树立学生的人地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等观念。

2.地理课程的安排

地理学理论要求地理课程不能脱离地理科学的研究范畴,而常见天气气统隶属于大气环流理论。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该节内容进行一定的教育加工,比如引入台风发生的实例,利用影像资料、图片资料深吸引学生。

3.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本节的内容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有图像法:锋的形成过程、气旋与反气旋形成过程的示意图。分析综合法:分析这些天气现象,并总结出其发生的特点、条件。比较法:对比冷锋与暖锋,气旋与反气旋,从而区分出它们发生的不同特点。

二、地理课程论的指导意义

在本节内容中,课程标准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天气图是学生以及将来作为一名公民在现代社会中要经常接触到的。本条“标准”旨在使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体现了课程改革中“适应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在教学当中,高中地理课程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本节内容可以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从身边的实例出发,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探究这些常见天气气统的形成及特点。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这些天气气统的模型,使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刻。

本节内容的三维目标即为:

1.知识和技能:通过简易图及教学模型掌握锋、气旋、反气旋的概念及特点。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学生空得间思维,树立环境观,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培养其核心素养。

第二篇:地理科学导论论文2

纵观人类发展,不难发现地理科学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

地理科学对农业生产的防灾与指导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科学中的3S技术在观测气象变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夜观星象,以断定天气情况安排农业生产的传统,产生许许多多的观星仪器和著作,虽然这些难免会有迷信和封建的成分,但毕竟有服务于农业的积极因素。天气变化多端,而且随着当今社会工业的大肆发展,环境污染更加严重,气候已被弄的更加变化莫测,单凭古籍经验已不能适应天气变化。我国作为最大海洋与陆地间的大国,天气变化显得尤为剧烈,为更好发展农业,我国发射了“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并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环境监测等多个重要领域。2010年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橙色预警:第11号台风“凡亚比”的中心位于我国台湾省花莲市东偏南方大约645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22.9度、东经127.8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4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60百帕。并不断跟踪报道,掌握实时动态,预计,“凡亚比”中心将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先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以后逐渐转向偏西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加强,向我国台湾东部一带沿海靠近,并将在台湾东部沿海登陆;之后,“凡比亚”将穿越台湾岛进入台湾海峡,向福建中部到广东东部一带沿海靠近„„这一切难道是实地考察的吗?面对台风准确监控台风动向划分台风影响区域,从而建立蓄洪区与分洪区,成功降低了台风及其暴雨的危害,保证了农业的稳产和增产。

地理科学的理论运用对农业生产同样意义重大。荆江河段自古就是惊险之地,这里河流弯曲,形成连环褶皱,再加上此处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天暴雨,流量大而流速慢流通不畅,形成洪涝灾害,对两岸带来巨大危害。由于地理科学理论的运用,对荆江进行分析:其上游滥砍滥伐现象,再加上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且较集中,中上游在暴雨冲刷时形成水土流失,泥沙随江而下。由于荆江地处平原,河流流速在此减缓,致使泥沙在此堆积,抬高了荆江河床。同时由于地球自转导致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从而荆江左岸泥沙堆积,而右岸被侵蚀,日积月累河岸弯曲。再加上气候就导致了洪涝灾害。面对这些采取措施,加强上游植被保护,对荆江截弯取直,疏通河道。自此,荆江水患成为历史。

地理科学不仅对理论应用具重要意义,而且对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农业模式理论的形成因区位而异。华北平原农业区位不佳。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差异大,且多暴雨,多洼坡,地势起伏大,在暴雨时水流不畅,导致洪涝灾害。而该地年降水变化大,在干旱少雨的年份,灌溉加强,导致地下水位抬升,在高温蒸发作用下,地下水沿土壤孔隙上升至地表,水分蒸发,盐分积累,又形成了盐碱化。通过上述的地理分析,在这些恶劣的农业条件下,要发展农业必须改变传统农业模式。这样为华北平原量身定制的农业模式诞生了。应对这些必须采取台地—鱼塘农业模式。挖洼为塘,堆坡为台,塘中养鱼台上种植,减少了降水差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像这样通过地理科学分析建立新的农业模式的例子还有很多。珠三角根据雨热而建立基塘农业模式,南方丘陵的区根据地形建立以丘陵为主的千烟洲农业模式,以及热带地区因热量垂直差异而建立的立体农业模式等等都说明因地理区位而发展农业是必然之路,而地理科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极其重要。

地理科学在农业上的应用大大减少了农业对天气的依赖,提高了生产力,促进农业稳步发展。

未完待续

第三篇:教学导论

音乐教材导论

一、音乐课程改革10年取得的成果:

音乐教育观念得到根本的转变。

♪教学是教师教学、学生学→教师与学生共同交往互动。♪教学重结论→重过程 ♪教学关注学科→关注人。

音乐教学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层次更高,不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理力量。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由被动学习,老师讲学生听,通过研究性、实践性、参与性、体验性,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从而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的转变。

音乐教学内容实现更新。音乐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音乐教师专业能力发展。音乐教学专家深入一线。

二、音乐新课改十年存在的问题:

①对音乐本体的理解与关注不够。

②对音乐教学诸多关系的理解有偏差,情感态度与技能,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③对多媒体的盲目乱用。④对教学评价的原则运用失衡。

三、音乐课程的价值:

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四、音乐课程性质:

①人文性。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②审美性。“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

③实践性。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

五、课程基本理念:

①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②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③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④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⑤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②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整合。

③注重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④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⑤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⑥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⑦因地制宜的实施本标准。

七、音乐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设计是依据音乐课程标准教育理念,有针对的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所进行的整体策划和具体活动安排,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音乐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八、教学设计内容:

①确立音乐教学目标。②分析音乐教学内容 ③设计教学过程。④处理音乐教学事件。⑤选择音乐教学设施和手段。

九、音乐课外活动包括哪些:

1.合唱团(合唱队)包括:童声合唱团和混声合唱团,可以是全校性的,年级和班级范围的合唱团。

2.乐队(乐团)。应根据条件成立各种形式的乐队。如:民族乐队,管弦乐队,吹奏乐队,电声乐队,鼓号队,锣鼓队,口琴队和节奏乐队。

3.兴趣小组,可以有重唱或重奏小组,歌曲表演小组,音乐课本剧小组,独唱或独奏小组,戏曲或曲艺小组,指挥或教歌员培训小组,乐器制作小组,音乐墙报小组,舞蹈活动小

组等。

十、新课改下老师要做好什么素质:

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以崇高的使命感和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其中,并从各个方面做好准备。

①思想观念上的准备

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课改的文件,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内容和实施要求,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切实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及评价观,增强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使命感和自觉性。

②业务素质上的准备

认真学习、研读学科“课程标准”、国标本教材以及课程专家的论著、文章,研究与新课标、新教材、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提高开发新课程、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③工作方式和方法上的准备

要更加重视教师间、师生间、教师与家长间的合作与交流;要高度重视在教学工作中的自我反思、自我完善,大力倡导“反思型”教学;要积极投身于新课程的教研工作,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做“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十一.教学评价内容和方法: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设计中的预定教学目标,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程序的科学可行方式,对教学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的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内容包括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诸因素的全面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方法:①问卷调查法②测验法③自评与互评法。对教师的评价方法:①课堂音乐教学评价②教师的自我评价 十二.结合教材学习,教育实习应做好什么准备:

一、思想准备音乐教学论认为,音乐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专业学生学习音乐教育理论与技能的一种实践性活动。实习前的思想准备应该结合音乐教育实习的对象、任务、目标等诸方面来进行:

1、了解教学对象,熟悉中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一般说来,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实习学校通常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和普通高中从教育学的视角观察,学生学习心理特征基本如下:

(1)童年期:感知事物还不太精确,注意力也不够稳定,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且擅长于具体形象的识记。与此同时,随着儿童活动领域的逐步扩大,其情感意志、审美意识、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也在逐步发展和增强。

(2)少年期:开始具有独立性和“成熟感”,个性开始初步形成,自信心和自尊心明显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迅速成长,且注意力的稳定性、目的性和选择性明显增强;情绪、情感日益丰富。

(3)青春初期:自我意识逐渐成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具有深入学习钻研的能力;情感趋于成熟和稳定。

除此之外,由于信息时代的诸多信息接受手段及途径的丰富与快捷,加之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又是独生子女,因此其学习心理特征也表现出诸多的个性化倾向。

2、了解实习任务,进一步学习《标准》和理解《标准》音乐教育实习的任务,也就是音乐教育实习所要担负的工作和职责。一般说来,音乐教育实习中应完成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情况。(2)在课堂音乐教学中运用音乐教育理论,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体系和方法,进行唱游、唱歌、器乐、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知识的实习教学,初步掌握其教学规律。

(3)辅导中小学生开展合唱团、乐队和舞蹈队等课外音乐团队的活动,组织多种音乐会、演唱会、音乐知识讲座和校园歌咏活动,锻炼课外音乐活动中排练、辅导和编导等方面的艺术能力和组织能力。

(4)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配合班主任、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工作,学习和掌握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等。

对于如何完成好以上四个方面的实习任务(亦即:教育科研、课内教学、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必须进一步学习《标准》和理解《标准》,并能以实际行动自觉贯彻《标准》和落实《标准》,那就是:完整、准确并持之以恒地践行与体现新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亦即: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基本理念”,亦即: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性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和完善评价机制;除此之外还应认真把握好课程目标的三个层面,亦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唯有如此,才能确保音乐教育实习上述四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3、明确实习目标,积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音乐教育实习的目标,事际上也就是合格的中

小学音乐教师培养目标,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实习活动,了解普通中小学校音乐教育的情况,进一步理解学校音乐教育的意义,激发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情感。

(2)通过实习活动,学习多种音乐教学方法,培养和锻炼音乐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外活动的辅导与组织能力。

(3)通过实习活动,加强教书育人意识,学习班主任工作,提高在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习活动,进一步发展个人业务专长,并在实践中发现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缺漏,明确努力方向,更加刻苦学习,促使毕业后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

明确上述四个方面的实习目标之后,积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必然成为达到实习工作目标的最佳保证,简言之:在学校工作中,要努力与师生打成一片,必要时要与学校领导和指导实习教师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在教学工作中,要以认真负责、谦虚谨慎的态度,勤学好问、不辞辛劳的精神,以及大胆创新、锐意进取的作风完成好一点一滴的实习工作;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即要是学生们的大哥哥或大姐姐,更要成为学生们音乐学习与成长的良师益友。

除上所述之外,诸如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条件的差异;学校对于音乐教育重视程度的差异;学校音乐教育传统或音乐教育成就的差异;学校学生音乐素质及指导教师专业能力的差异等等,这些也都是同学们音乐教育实习之前应该有的思想准备。

二、教学准备 与上述思想准备并行准备的应该是教学准备,亦即同学们进入实际独立音乐教育工作之前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技术准备。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教学参考资料的准备本文所指的教学参考资料主要包括音乐教学论及相关著作、学生用书、教师用书、教学音像资料、音乐期刊、互联网资讯等。

2、教案写作练习教案,又称为课时计划。它不仅是教师音乐课教学的基本实施方案,同时还是这一方案的准确的文本表达形式。规范的教案写作和优秀的教案设计,既是一个专业的音乐教师的标志,也是一个优秀音乐教师的标志。各类音乐课教案写作时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1)教案的文本格式:笔者将教案的文本格式概括为两个部分,即:辅助部分(指教案写作中应该明确的宏观上的若干因素,而这些因素并非是直接进入教学程序的),如:课题、课型、授课年级、教材、课时、教学准备等;主要部分(指教案写作中必须明确设计和充分体现的教学目标、教学创意和整体教学过程,亦即直接进入教学程序和由全部教学所获得的最终成果),如:教学目标、教材分析、重难点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拓展等,最后还应包括“本课

小结或教学反思”等内容。

(2)其它需要考虑的问题:根据同学们在校期间的教案习作,笔者认为在实际教案写作中,有几个问题是必须注意的,即:教学目标的设计、教材分析与重难点分析、课时容量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问题、教学过程的借鉴与创新、课件制作、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运用等等。对于上述问题的把握与处理,必须坚持客观的、理性的以及灵活的方法与原则。实际上,教案写作的样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必拘泥于某一种范式。建议同学们在实习之前多练练笔,写一些不同年级、不同课型和不同样式的唱歌课教案、欣赏课教案、器乐课教案、创作课教案等,这些都是很有益处的教学准备。

3、试讲所谓“试讲”,是一种在非实际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演习,具有模拟实际教学,观察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教学意义。试讲对于试讲者而言,一般能够起到检验、丰富和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行为的作用。

笔者从历届实习生的试讲活动中发现,好的试讲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必须以“教师”的角色进行试讲,不要过多流露出“学生”的身份。(2)必须明确当代基础音乐教育思想或理念,深入研究和灵活运用教材教法。(3)必须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可操作的和具有一定创意的教案。

(4)必须要有良好的专业基本功,从而具有良好的范唱、范奏、音乐分析、问题设计、教学评价和课堂引导能力。

(5)必须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随机处、协调课堂正常运行的能力等等。

需要赘述的是,“试讲”通常也可以结合“评课”一起进行,评课可以采用同学们互评或教师点评的方式。

综上所述,高师音乐教育实习前的思想准备和教学准备,应该看作是作为一名合格音乐教师的基本准备,它不仅体现了新世纪以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基本诉求,同时也必将成为同学们终生从事基础音乐教育事业的立身之本。

第四篇:音乐教学导论

本课程序论

本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属于学科教育学的范畴,具有音乐教育基本理论与音乐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特点,对认识音乐教师教育基本规律、提高音乐教学能力,适应基础音乐教育需要有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1)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包括学校音乐教育基本原理、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内涵及关系。

(2)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改革和发展

包括学校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史,音乐教学研究的发展历史,音乐教育学科发展展望,以及音乐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音乐教材分析

包括音乐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实施,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所用教材的选编原则,编写理念、编写内容、课例及校本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理解学校音乐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标准。

(4)音乐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掌握

包括学校音乐教学原则、模式、音乐心理发展分析和普通学校学生音乐审美心理特征及音乐学习心理的研究;学习现当代著名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方法,音乐课堂教学的备课、教案编写和上课等环节。

(5)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

包括学习评价的理念、过程、方法;掌握音乐教师评价、教学评价和学生音乐学习评价的基本方式;通过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的学习与探讨,评价教师的教学组织、备课、上课和学生的学绩、学力的考核指标、命题设计及评定标准。

(6)辅导课外音乐活动

包括策划、组织、辅导课外学生乐队、合唱队等音乐社团及音乐主题活动,以及策划、组织、辅导社区的群众性、社团性的音乐活动。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 1.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热爱音乐教育事业,树立从事学校音乐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为人师表,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进行音乐教学。

 2.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阅读资料文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音乐教学研究的能力。

 3.明确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目标、任务、要求;掌握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一般规律,熟悉学校音乐教学的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掌握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能独立进行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设计。

 4.了解学校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历史沿革与发展;了解国内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了解国内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拓展教学与研究视野。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教学与自学相结合

 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 书本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

第一章

音乐教育研究

一、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与功能

本质: 由有组织的音响构成的艺术。特点:听觉性、时间性、表情性、表演性

功能: 审美功能

教育功能

实用

功能

二、音乐艺术的审美特点

1、音乐审美活动的主要形式是聆听

2、音乐审美活动的核心是情感体验

3、音乐审美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是自由和创造性的 

4、音乐审美认知以感性为主,理性为辅的

三、音乐教育的本质与目的

本质:

以音乐作品为教育内容,以音乐实践活动为教育方法途径,以通过提高音乐审美、表现、创造能力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行为。

目的:

1、让人享受音乐,提高生活质量

2、通过音乐教育求得个体和社会的发展

3、通过音乐教育使音乐得到发展。

四、音乐教育的特点

1、以音乐作品为教育内容,以音乐实践活动为教育的方法途径 

2、以乐动情,以情动人

3、以提高音乐审美、表现、创造能力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五、音乐教育的功能

 概括的说:

就是将音乐的功能转变成现实价值

 具体的说:

1、美育功能(以乐怡性)

2、音乐认识的功能

3、智育功能(以乐促智)

4、德育功能

5、体育功能(以乐促体)

6、促进社会发展功能。

第二章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研究

一、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性质 公民素质教育

二、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目标:促进全面和谐发展

三、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特点: 普及性、基础性

四、音乐教育在普通学校教育中 的重要作用: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五、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方式:音乐课程

六、我国当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发展

 音乐教育价值观发展

 音乐课程目标更新  音乐教学内容发展  音乐教学方式更新

 音乐教学评价内容、方式发展  音乐教师角色更新

七、当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国际视野

 重新审视音乐课程的价值

 重新对音乐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进行科学定位  制订或重新制定音乐课程标准  确立新的音乐课程目标  注重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  不同音乐教学体系走向融合

第三章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

一、中小学音乐教学对象学习心理研究

1、音乐学习心理研究对于促进音乐才能发展的意义

 使音乐教学更加符合人对音乐的认知和情感过程的需求  针对性采用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2、音乐实践活动中的音乐心理活动

(1)音乐注意

(2)音乐感知

(3)音乐记忆

(4)音乐意象(5)音乐想象

(6)音乐联想

(7)音乐情感体验

(8)音乐理性认知(9)音乐表现与创作

3、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音乐学习心理表现

生理发育特点:大脑结构与机能得到突出的发展,神经系统也进一步完善。心理特点:感知觉(听觉、视觉):得到迅速的发展。

记忆力: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记忆逐年增强,低年级擅长具体形象记忆,高年级时抽象记忆得到发展 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渐向以抽象思维过渡。想象力随年龄增长日渐丰富。道德情感:情感逐渐丰富,主要包括荣誉感、羞耻感、责任感、义务感、集体主义情感、爱国主义等。情绪:从外显转内隐

概括起来小学生的音乐心理特点是:

(1)音乐注意:短暂、容易转移 (2)音乐感知:感觉敏锐、感知浅显

(3)音乐记忆:无意记忆、形象记忆力强,抽象记忆、理解记忆力薄弱 (4)音乐意象:意象简单、短暂

(5)音乐想象 :自由、活跃但不够丰富

(6)音乐联想:因为经历少所以联想少 (7)音乐情感体验:简单、局限 (8)音乐理性认知:从浅到深逐步发展

(9)音乐表现与创作:踊跃、简单表现、元素性地创作 (10)音乐审美态度:从无到有逐步形成

1、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音乐学习心理表现

生理发展特点:进入青春发育期,性的发育非常迅速,出现了“第二特征”,生理机能各方面逐步健全,且经历变声期。心理特点:半幼稚、半成熟、依赖性与独立性相互交织、冲动性、自觉性

等矛盾交错。注 意 力:接近成人发展水平,广度稳定性等得到突出发展。记 忆 力:有意记忆占据主导地位。思维方式: 具备一定的逻辑抽象思维。

情绪

: 明显的双重性,情绪表达外露与内隐并存,情绪体验强

烈情绪丰富且有波动性。意识 :有较强的独立性,但易受环境、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个性发展:个性初步成长,但不够稳定。概括起来中学生的音乐心理特点是:

(1)音乐注意:逐步持久稳定 短暂、容易转移 (2)音乐感知:感觉更加敏感、感知逐步增强

(3)音乐记忆:形象记忆力强,抽象记忆、理解记忆力逐步升级 (4)音乐意象:意象逐步清晰明确 (5)音乐想象 :自由、活跃越来越丰富,有意性增强

(6)音乐联想:随着经历的增加联想越来越丰富

(7)音乐情感体验:从简单、局限走向丰富、复杂 (8)音乐理性认知:从浅到深逐步发展 理解力日益增强

(9)音乐表现与创作:表现、创作能力逐步形成 (10)音乐审美态度:从逐步形成走向形成和稳定

二、中小学音乐课程与教材研究

(一)音乐课程研究

1、音乐课程的本质:

“课程是旨在遵照教育目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编制的教育内容。”----------------钟启泉教授《现代课程论》

“所谓课程系指在学校教师指导之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美国新教育百科辞典“ 音乐课程的本质

遵照音乐教育的目的,由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编制的音乐教育内容。也可以说是指在学校教师指导之下出现的音乐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

2、音乐课程的性质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九年义务教育的<音乐课程标准

3、音乐课程的目标

 音乐课程总目标

是从宏观的角度规定某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

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音乐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3-

1、音乐课程的目标

 音乐课程总目标的功能

(1)明确音乐教学发展方向;(2)提示音乐教学计划要点;(3)提供音乐学习经验方法;(4)确定音乐教学评价基础。

它们四者的关系是:通过明确音乐教学发展方向和提示音乐教学计划要点,为学生提供达到目标的最优的音乐学习内容方法与经验,并以此确定为评价音乐教学活动结果的标准。

2、音乐课程的目标

 音乐课程的学段目标

音乐课程学段目标是从中观的角度规定某一教学阶段的特定学段音乐教学所要达到的阶段性结果。

1~2年级学段目标

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3~6年级学段目标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 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 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 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7~9年级学段目标

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要适当减少唱歌的数量要求,注意嗓音保护。

 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 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 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10—12年级学段目标(1)音乐鉴赏方面

 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从中体验音乐的美,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增进对音乐的热爱,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 能够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常见音乐体裁及表演形式,认识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 欣赏中外作曲家的优秀音乐作品,感受、体验其民族风格、地域风格和时代风格;认识、了解不同音乐流派及其重要代表人物的生平、作品、贡献等。

 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和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

 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成就。了解西方音乐不同发展时期的简要历史。 聆听有代表性的通俗音乐作品,认识了解中外通俗音乐的发展简况,并能对其做出评价。

 能够联系姊妹艺术或其他相关学科,对所聆听音乐作品的音乐风格、文化特征作比较,并进行综合评论。 学习音乐美学的一般常识,了解音乐的艺术特征,能够对标题音乐和非柝题音乐有基本的认识。 能以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对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或社会音乐生活现象做出恰当的评价及选择。 能够借助乐谱熟悉音乐作品的主题。

 能够在电脑上应用相关软件欣赏音乐,并能够通过互联网搜寻和下载音乐资料。(2)歌 唱方面

欣赏优秀的声乐作品,感受人声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积极参与合唱、重唱、独唱等实践活动。

学习并逐步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圆润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

在合唱中,注意倾听各声部的声音,保持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并对指挥的动作做出敏锐的反应。

重视合唱曲目的积累,本模块一般应排练合唱曲3~5首。

在重唱中,能够独立承担一个声部的演唱任务,并能做到与其他声部默契、和谐。

在独唱中,能够较深入地理解作品的题材及风格,并能依据自己的声音特点,自信地、有表情地歌唱。

能够较熟练地运用乐谱学唱歌曲。

利用民间音乐资源,组织学生进行采风活动.采集并学唱优秀的民间歌曲。(3)演 奏方面

欣赏优秀的器乐作品,感受器乐丰富的表现力和美感,积极参与合奏、重奏、独奏等实践活动。学习并逐步掌握演奏乐器的基本技能,能够流畅地演奏与学生技术水平相当的曲目,能较准确地把握和表现乐曲的情感。

在合奏中,学生能够调整自己的乐器并使其符合乐队的演奏要求;能桉总谱的要求进行排练,正确奏出自己声部的音乐,并能注意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能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并对指挥动作做出正确的反应;能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发表对作品艺术处理的意见。

 重视合奏曲目的积累,本模块一般应排练合奏曲2—4首。

在重奏中,能独立承担一个声部的演奏任务,并做到与其他声部默契、和谐。 在独奏中,能够较深入地理解作品的题材及风格,并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奏乐曲。 能较熟练地运用乐谱演奏乐曲。

 利用民间音乐资源,组织学生进行采风活动,采集并学习演奏优秀的民间乐曲。(4)创 作方面

学习音乐材料组织与发展的基本形式及声乐作品中的词曲结合关系,初步掌握音乐作品结构的一般常识及基本的作曲手法,参与以歌曲创作为主的创作实践。

学习音乐创作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遵循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进行创作学习,并能用简谱或五线谱较准确地记录作品。

尝试为歌词谱曲、为旋律配置简易伴奏,或利用各种不同的音源材料,进行某一主题的命题创作。

在电脑上尝试运用数字音序和数字音频软件进行简单的音乐编辑和创作。

 鼓励学生在当地进行采风活动,采集优秀的民间音乐,作为创作和改编的素材。(5)音乐与舞蹈方面

 积极参与舞蹈的学习、排练、演出等活动。

 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及动作组合,并在音乐声中练习和熟练。 能根据指定或自选的音乐即兴舞蹈。

 学习优秀的舞蹈或舞剧片段,能够生动地进行表演。 能够根据音乐,设计与之相应的舞蹈动作及队形。

 结合欣赏和排练,了解舞蹈的起源、发展、体裁及相关文化知识。能够鉴赏和评价中外民族舞、古典舞、现代舞、芭蕾舞、社交舞等不同舞种及其音乐的特色及风格。

(6)音乐与戏剧表演方面

欣赏中国戏曲、中外歌剧、音乐剧及戏剧和影视配乐等,了解戏剧构成的主要元素,认识音乐在不同类别的戏剧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 选配适当的音乐,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诗词、寓言、童话等文学作品。

 能够选择适当的题材,创编有配乐的戏剧小品或小型音乐剧,并参与排练及演出。 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我国的戏曲唱段及中外歌剧选段。音乐课程的学段目标的作用

(1)导向--明确音乐教学方向,主导音乐教学过程,提示音乐教学方法,决定音乐教学结果。

(2)规划--明示音乐教学计划,界定音乐教学范围,规范音乐教学进度,提出音乐教学要点。

(3)调控--调节音乐教学过程,制约音乐教学方式,变化音乐教学方法,调控音乐教学操作 (4)评价--检测与评价音乐教学过程和效果。 了解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根据舞蹈的节奏和情绪选配适合的音乐,或通过肢体动作表现舞蹈音乐的节奏特点和情绪情感。

 了解我国传统戏剧及中外歌剧的起源、发展、流派风格、主要代表人物及艺术成就,并能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做出评价。

4、音乐课程的标准

 音乐课程标准的界定

在我国,音乐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指令性课程文件,它总体规定了国家对国民在音乐方面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要求,具体规定了音乐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的直接依据,是检查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教师音乐教学、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指导文件。

5、音乐课程的内容

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6、音乐课程的教学理念

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 面向全体学生  注重个性发展  重视音乐实践

 鼓励音乐创造  提倡学科综合  弘扬民族音乐  理解多元文化

 完善评价机制

二、音乐教材研究

1、关于教材的意义

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学习音乐时进行音乐教学活动的材料,它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主要媒介体,是教师教的依据,学生学的对象。

 音乐教材规定了音乐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程序,音乐教学活动就是以音乐教材为依据而有计划地进行的。有教学内容,教与学的活动才能有序展开,教与学的活动才有意义,因此,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要素之一。

2、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材

 人民音乐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

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

 湖南文艺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

--------------------2-

1、试验教材的特点

 实验教材在编写的体例、结构方面基本上都是每学期为一册,每册分为 5 — 6 个单元,或若干课,每单元、每课设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围绕主题选取音乐材料。以《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的四个领域(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为“经线”,另设四条“纬线”:音乐与人生、社会、自然,音乐与民族、国家、地域,音乐与历史,音乐与姊妹艺术。以“经线”与“纬线”的交叉、综合来编织出实验教科书的体例与结构。如小学一年级上册的单元人教版有:有趣的声音世界,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我们都是好朋友,音乐中的动物,动画城,迎新春,以及“我的音乐网页”等。此外,各种新教材还共同有如下几个特点:

2、试验教材的特点

 科学性

充分考虑学生学习音乐的认知发展规律、身心发展规律与获取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和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去。

 愉悦性。教材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求知欲为出发点,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不断接受熏陶和教育。

 综合性

首先是音乐学科内部的唱歌、欣赏、器乐演奏、音乐知识、技能等不同教学领域的综合;其次是注意吸收文学、美术、影视、戏曲、曲艺等姊妹艺术的新观念、新成果,进行有机整合;再次是注意吸收心理学、美学、民族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软化学科边缘,拓宽学习途径,以有助于理解音乐在文化整体中的位置和特点。与学生年龄特征及心理认知特点相符;栏目图标统一、易解,有助于教材内容的合理及具体规划  艺术性

在整体结构方面,精心设计、编排教学栏目。在版面设计方面,力求做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插图紧扣主题,3、音乐教师应如何使用教材

教师必须熟悉和了解教材,深入领会教材的意图

教师必须反复感受和体验,将教材内容融入内心体验中,找到情感体验的兴奋点作为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灵活运用、处理教材,适当扩充和删减,调整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尝试多种构思重组教材

三、音乐教学过程研究

(一)音乐教学过程的重要意义:

1、传承音乐文化 

2、培养人的音乐素质和全面素质

3、授人以“渔”,教会学音乐

(二)、中小学音乐课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

(1)课程导入环节:课程导入环节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性一步,关键性在于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进入学习的积极状态。

(2)讲授新课环节:这个环节是教学过程的重心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占时15—20分钟。学生将在这个环节中得到新知识,新信息,新感觉。由于新带来难,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一般都体现在这个环节中

(3)巩固运用环节: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教学最根本的目的,也是巩固和运用这个教学环节的主要任务。

(4)课程小结或评价环节:这个环节是教学过程的总结性环节,一般占时2—3分钟。通过这个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清晰了解本课程所学内容,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为学生自主、自觉地学习音乐注入推动剂。

(二-1)、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1)进人问题阶段

主要是提出核心问题,确定学习研究的范围或主题;搜集相关资料,并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包括研究方法、进度。

(2)探索求解阶段

主要包括:(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2)根据研究方案,进行调查、访查等活动(3)从各种信息和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和观点;(4)初步交流,即在小组范围内,或个人与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尊重他人的看法,正确地认识自我,培养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3)表达交流内化阶段

主要包括:将前一阶段取得的认知进行实践运用,强化前一过程获得的体验,促进其产生“同化”或“顺应”效应,使其成为自己认知结构和审美能力的有机构成部分。

(二-2)、接受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利与弊

 接受式教学的主要优点是:首先,它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其次,接受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能力,这对他们的终身学习是有益的;最后,在教学经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 研究性教学的主要优点是:一旦学生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就会大大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保证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掌握了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有助于保持记忆并形成迁移能力和创造。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缺点是教学过程费时较多 学校,接授式教学要求的教育设施水平较低,因而经济易行。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缺点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三)音乐教学过程实施准备

(1)了解教学要求

(2)了解学生状况

(3)分析教学内容

(4)进行教学设计

(四)音乐教学过程实施原则

 教学原则的本质:

教学原则教师是根据教育目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对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它主要体现的是教学的规律和教师的教学观念。

 教学原则的特点:

由于教育目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是发展变化的,以及教师对其认识的不一致,使得音乐教学原则也是发展变化,丰富多样的。

 确定教学原则的意义:

教学原则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一旦确定,它便使教学过程沿着既定方向不偏不离地进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因此教学者必须研究确定教学原则。

(四-1)音乐教学过程实施原则的分类 (1)一般性教学原则 :

即能够体现教学活动特点与要求的教学原则,他们包括科学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渐进性原则、直观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师生互动原则等等。它们是音乐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基本保证。

(2)音乐性教学原则:

即能够体现音乐教学活动特点与要求的教学原则,他们包括审美性原则、寓教于乐原则、情感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谐合作原则等等。它们是突出音乐教学特点与要求的重要保证。曹理教授提出的5项音乐性教学原则是:音乐本位原则;协同融合原则;创造发展原则;情感体验原则;主动参与原则。

(以上提出的一般性和音乐性教学原则都侧重在体现了音乐教学的客观规律方面,体现教师主观教学思想的教学原则非常丰富,举不胜举,未在此列。)

(四-2)、确定教学原则的依据

1、音乐教学的规律 

2、音乐教育教学的目的 

3、当代音乐教育的理念 

4、音乐教学对象的生理、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1、共同主体的关系

2、引导和被引导的关系

3、合作的关系

四、音乐教学评价研究

(一)音乐教学评价的定义

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社会的教育性质、教育方针、政策以及课程标准,对所确立的音乐教学目标、运用的教学手段方法、对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音乐教学评价是通过考察、分析、归纳、总结手段,对音乐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过程。

(二)音乐教学评价的意义

音乐教学评价不是简单地评价师生音乐素质与音乐能力的优劣,而是:

通过评价使教学活动达到《标准》的目的要求;

通过评价调整教学现状,激发师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师生的个人潜能,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通过评价,达到优化音乐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的目的。

(三)音乐教学评价的功能

 1.导向功能  2.鉴定功能  3.激励功能  4.改进功能  5.调控功能

(四)音乐教学评价的内容

 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知识能力、工作态度  教学管理的状态和水平

 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以及音乐知识与能力  音乐教材编写的质量与水平

(五)学生音乐学习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1、考试或测验 

2、音乐实践活动比赛 

3、音乐成长成绩单

4、象征性奖励(即时给以星、花、旗、冠、叉、勾) 1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  2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 3对音乐的听觉能力  4对音乐的创造能力  5对音乐的欣赏鉴赏能力  6对音乐的兴趣和态度

(六)音乐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1、对音乐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内容

音乐教学思想、音乐教学能力、音乐专业知识三个方面。教学工作态度。

2、对音乐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方法

(1)课堂考察:通过教师开设公开课或随机听课实际了解考察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音乐专业水平。

(2)问卷测评:通过问卷了解所教学生和相关人物对音乐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能力、音乐专业知识方面的评价和满意程度。(3)教学资料检查:通过教学督导成员对教师的所有教学资料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备课笔记、教学方案、教学的音像资料等进行检查,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治学精神。

(4)各种教学比赛:例如课堂教学比赛、说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音乐知识与技能比赛等。过各种比赛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想,能力和素质充分展现出来,同时还可以将教师的教学工作放在一定的区域内做横向比较,通过比较得出的评价将更具有客观性和典型性。它是评价教师教学工作水平的客观依据。(5)所教学生音乐素质测评:通过各种方法对教师所教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行测评所取得的数据能够说明教师教学的效益和成果。

(七)音乐课的评价内容

 1.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交流状态

 2.课堂上学生参与状态、学生交往状态、学生思维状态以及学习达成的状态等

 3.教师将自身专业知识、文化知识、道德品质进行转换,外化为学生能接受的形式,能运用音乐自身的魅力感染、影响学生的状态。

4.是否具有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的发展性特征

(八)音乐教学评价的原则

1、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 

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

3、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五、音乐教学方法研究

(一)教学方法的定义

迄今为止,人们对教学方法的认识不尽统一,给教学方法所下定义也各不相同,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有如下一些:

a.原苏联学者凯洛夫认为:“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由教师决定的学生的工作方式。”

b.巴班斯基则认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解决教养、教育和发展任务而开展有秩序的、相互联系的活动的办法,就称为教学方法。”

c.我国学者王策三认为:“可以把教学方法定义为: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d.李秉德主编《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e.刘继武则认为:“教学方法是师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方式的组合,它包括教师所采用的教的方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所采用的相应的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王道俊王汉澜的教育学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方式、途径和手段。(曹理音乐教育学)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教学方法概括为: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了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了学生“学”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的性质

1、教学方法是确保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

2、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必要的手段。

3、教学方法是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的有效杠杆。

(三)教学方法的特点

1、具有科学性:

2、具有个性: 

3、具有创造性 

4、具有目标性 

5、具有针对性: 

6、具有时代性

(四)音乐教学方法的特点

1、审美性 

2、情感性 

3、聆听性 

4、实践性

(五)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

(1)音乐教学的目的 (2)音乐教学的内容 (3)音乐教学者的观念 (4)音乐受教者的可接受水平(5)音乐教学者的素质、能力和经验 (6)音乐教学的环境和设施

(六)音乐教学方法的类别

 体验性音乐教学法:

以提高音乐审美鉴赏能力为目的而采取的音乐感知、情感体验、审美欣赏方法。其中包括音乐聆听法、(机械播放、教师范演、演出观摩、学生表演)音乐联想法、音乐想象法、音乐比较法、。它多运用于音乐欣赏教学。(六-1)音乐教学方法的类别

 表现性音乐教学法:

以提高音乐知识运用能力,音乐表现能力为目的的音乐实践活动方法。其中包括练唱法、练奏法、音乐律动法、音乐创作法、音乐表演法、音乐游戏法(每一种方法都含有多种方法)。它多运用于音乐表现与创作教学。(六-2)音乐教学方法的类别

 语言性音乐教学法:

以提高音乐知识、音乐文化认知水平为主要目的语言表述、传授方法。其中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讲演法、提问法、问答法、讨论法、音乐感受交流法,音乐作品评价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它是体验性教学法和实践性教学法的必要辅助。

(六-3)音乐教学方法的类别

 探究性音乐教学法:

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精神和自主学习音乐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音乐探究、发现教学法。这个方法的教学步骤是:

1、向学生提出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2、由学生提出假设或答案;

3、对假设与答案进行验证,讨论和争辩;

4、对结论修改、补充、总结。这是一种比较先进的、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教学方法,使用这个方法有一定难度,但学生的兴趣浓,积极性高。要求教师提出的设问难易要得当,教学的节奏、时间把握有制,既让学生思维活跃,情绪旺盛,又能驾驭控制课堂局面。

六、音乐教学设计研究

一、教学设计的定义

1、教学设计是系统计划或规划教学的过程

2、教学设计是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

3.教学设计是一门设计科学

以上定义反映了人们对教学系统设计内涵的不同角度理解和认识。目前,比较概括而准确的是何克抗等人在《教学系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的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

关于教学设计有很多的描述,例如:河南师范大学吴忠南教授建设的精品课程《教学设计》中关于教学设计的本质有如下介绍:

统设计》一书中对教学设计的定义:“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二、教学设计的意义

 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程序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三、教学设计的特点

 1.教学设计是创造性的 

2、教学设计是系统性的 

3、教学设计是针对性的 

4、教学设计是预设性的

三、教学设计的分类

教学设计分为两种,一种是长期教学设计叫学期教学计划,一种是短期教学计划叫课堂教学方案,简称教案。每一种教学设计都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时间。课堂教学设计(教案)更需具体细致地明确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每一步骤。教案与讲稿不同,讲稿是仅记载教师课堂讲述内容,教案却是教师讲述、学生学习活动的计划和方案,它乘载、体现着教学过程中的多种因素。

四、音乐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

(1)确定教学内容与课型 (2)确定教学目标 (3)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4)确定教学过程

(5)确定教学用具和音像资料 (6)确定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 

(7)

确定设计思想

五、音乐教学设计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

2、可行性原则 

3、艺术性原则

六、音乐教学设计的格式

1、表格式

表格式教案的优点是同时呈现出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的内容和方法以及设计意图,使得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能够将目的与方法紧密联系,教与学紧密结合。

2、提纲式

提纲式教案的优点是教学步骤、程序呈现十分清楚、简洁,实施过程中应变空间比较大,老教师、有经验的教师通常是使用提纲式教案。

3、提纲陈述式

提纲陈述式教案的优点是教学过程中的意图和手段方法,引导语言、需要的相关资料都设计的比较明确,比较便于实施。新教师教案设计应该从此开始。

第五篇:学科教学导论

1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2体育教学系统: 是相互作用着的,具有特殊职业性的体育教师、学生、体育课程实施条件等若干要素的有机复合体。

3体育教学策略:就是指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4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中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选择的教学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

5纠正错误与帮助法:是体育教师为了纠正学生在完成动作中出现的错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6递进分解法:先教第一部分,然后再教第二部分,然后第一、二部分联合起来教学,学会后再教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学会后,再联合第一、二、三部分进行教学,如此递进地教学,直到完整地掌握动作

7逆进分解法:与顺进分解法相反,先学最后一部分,逐次增加学到第一部分,最后完整掌握。

8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是以运动为基本手段并采用适宜的教法,增强学生体能,使学生得到理性的快乐体验的一种体育教学方式。个性化体育教学模式 :是指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组织形式,它与个别教学有联系,但又不同于个别教学。它是对划一,程式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否定,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体育教学设计: 是以体育专业理论(运动人体科学、体育心理学、体育教学论等)以及学习理论、传播理论、教学媒体理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体育教学问题、确定体育教学目标、设计解决体育教学问题的策略、实行方案、评价结果和修改方案的系统化计划过程。

11体育教学目标:指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循环练习法: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选定若干练习手段,设定若干个相应的练习点,学生按规定顺序、路线和练习要求、逐站循环练习的方法。

13体育教学组织:指为了完成特定的体育教学任务,体育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狭义讲就是授课的类型、课的结构、队形组织。14游戏法: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预定任务的方法。

15讲解法:是体育教师运用逻辑分析、论证,形象的描绘、陈述,启发诱导性的设疑、解疑,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清晰地获得全面而系统的知识的方法 16示范法:教师或教师指定的学生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为范例,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

17观察法:是学生通过感官对所学的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动作。18情境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通过设置相关的故事情节、场地器材和情感氛围,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情趣,从而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对体育的兴趣的一种教学形式。常被称为情景教学模式、形象教学模式等,是一种适应小学低、中年级学生的模式。

二、填空

1、丹麦政府于1809年规定中等学校设置体操学科,对各国体育教育都有很大影响。

2、第一个把体操列入学校正规课程的一部分并获得社会 承认的是体育教师是 施皮斯,他被誉为德意志学校体育之父。

3、青少年形态指标变化的四个阶段匀速增长、快速增长、缓慢增长、相对稳定

4、体育教学资源的分类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

5、按照示范动作的空间位置可将示范法分为正面动作示范、镜面动作示范、侧面动作示范、背面动作示范

6、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身体形态突增1-2年后

7、注意的形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不随意注意)及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三种。

8、口令的六个总体要求吐字清晰、声音宏亮、重音重点突出。

9、体育教学设计的步骤,三个阶段分析阶段,决策阶段,评价阶段

10、学习评价的内容体能的评定;技能的评定;情意表现和学习态度

11、体育说课的内容包括个人的基本情况,说教材,说教学设计理念及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12、按观察对象可将观察法分为自我观察法和他人观察

13、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确定的设计思路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14、110米栏的技术环节起跑至第一栏的技术,跨栏步技术,栏间跑技术

15、按示范动作的结构可将示范法分为,完整动作示范、分解动作示范、组合动作示范、重点动作示范

16、根据学生在课上身心变化的规律体育课的结构分为 引发动机阶段——满足运动愿望阶段——适当降低强度、保持活跃情绪阶段——发展运动技能阶段(掌握技术)——身心恢复调整阶段——小结和布置作业阶段。

17、女生的身体素质的增长可分为快速增长阶段、停止或下降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

18、新课程的三级管理模式指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19、体育学习的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个体差异原则,全面发展原则,主动积极性原则 20、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五大学习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21、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七大体系田径运动,球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民族民间体育,冰雪或水上运动,新兴运动,健康教育

22、根据注意产生、保持时有无目的性以及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及有以后注意。

23、体育教学设计具体步骤从整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体与教学设计的分析,决策,评价。

三、单选

1、癸卯学制是仿效 日本

设置的

2、快乐体育在什么年代兴起的20世纪80年代

3、健康五要素,身体、情绪、精神、智力、社交五方面都健康。

4、六个水平代表的年纪,水平一对应学段1-2年级;水平二对应学段3-4年级;水平三对应学段5-6年级;水平四对应学段为初中1-3年级;水平五对应学段为高中1-3年级;水平六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发展性学习目标,为适应各年级差异性,加大选择性,针对那些有特长的学生。

5、武术课中方向变为相反时教师应采用那种示范镜面示范

四、多选

1、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的特点(1)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趋于理性化、开放化、人文化

(2)发展目标明确化、可操作化

(3)培养对象体现出自主性、创造性

(4)实施者角色具有多重性

(5)课程结构多极化,立体化

2、三维健康模式强调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方面来评价人的生命状态。

3、三段式体育课的结构模式包括准备部分(课堂常规、准备活动)、基本部分(技术教学部分、身体锻炼部分)、结束部分

4、教学论的研究经历了几个阶段 经验教学论、科学教学论、现代教学论、理论教学论、实践教学论。

5、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6、教学设计的基本构成因素,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设计自我评价

五、简答

1、体育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心理学、解剖学、生理学及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探讨体育教学的任务、内容、原则和方法等具体问题及规律的一门综合应用学科。

2体育教学的特点有哪些1)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2)体育教学组织的多变与复杂3)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频繁4)体育教学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

3体育教学策略的特征1)目标指向性。尽力满足教学目标所提出的要求,解决现实教学问题。可操作性。任何体育教学策略都要转化成为教师与学生的具体行动。2)整体综合性。体育教学策略必须对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及其各要素加以综合考虑。3)教学调控性。教师对体育教学过程要及时把握和调整,具有动态性。4)灵活性。同一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这说明体育教学策略具有灵活性。体育教学策略的灵活性还表现在教学策略的运用可随着问题情境、目标、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

4简述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示范法,演示法,纠错法 5.纠正错误与帮助法的分类:1)语言反馈纠正2)动作反馈纠正3)条件反馈纠正 4)暗示语反馈纠正5)同步、即时、延时反馈纠正

6简述示范法如何分类:1)按照示范主体分为教师示范和学生示范 2)按照示范主体的数量可以将示范分为一人示范、两人示范和群体示范三类。3)按照示范主体发出的信息分类①按照示范动作的结构可以将示范分为:完整动作示范、分解动作示范、组合动作示范、重点动作示范 ②按照示范动作的速度可以将示范分为:动态示范和静态示范。动态示范可以分为:常速动作示范、慢速动作示范、快速动作示范、混合动作示范、静态动作示范 ③按照示范动作的空间位置可以将示范分为:正面动作示范、镜面动作示范、侧面动作示范、背面动作示范 ④按照示范动作的正误可以将示范分为:正确动作示范、错误动作示范、正误对比示范; 5)按照示范时的队形划分为,横队示范法,纵队示范法,圆队示范法,特殊队形示范法

7、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的依据:1)依据体育课具体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根据教学目的、任务来选择教学方法,其关键在于将总的目的与任务具体化。2)依据教材内容及课的类型。体育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中包含的项目、内容繁多。3)依据学生的特点及准备状态。体育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准备状态,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和适应性。4)依据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一切教学方法必须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具体操作才能得以实施。5)依据教学的外部综合条件。任何一种体育教学方法都有它特定的职能、适用范围、和使用的内外部条件。6)体育教学方法受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 8简述错误动作产生的主要原因及纠错时机:1)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练习的积极性不高,态度不认真,或因学习动作难度大、运动负荷大而产生畏难、怕苦、怕累等情绪。2)对所学动作的概念、任务不明确,对完成动作的要领方法不清,或受旧的技能的干扰。3)一般身体训练水平及基本技术水平较差。4)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法的选择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5)教学条件与环境的限制和影响等。时机:在纠正错误过程中,按照学生练习时间,可将教师提供纠错信息的时间分为练习中反馈和练习后反馈两种。练习中纠错信息又称同步反馈信息,是指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提供纠错的反馈信息。练习后纠错反馈是指学生完成一次练习后,教师提供纠错信息。一般情况下,教师应在学生练习后10-20秒提供纠错信息。对学生中出现的共性错误,要暂时停止练习,集体纠错。对共同练习中出现在个体身上的错误动作,要区别对待进行个别纠错。

9.竞赛法注意哪些问题 是指在比赛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1)竞赛内容的确定,方式的选择,结果的证实都要服务、服从于教学任务。2)合理配对、分组。要注意学生的实力均衡,或创造较为均衡的条件。3)适时运用:竞赛法通常是在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动作技术的前提下运用,并注意对学生完成动作质量的评价和要求。

10完整法注意哪些问题: 就是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将技术动作完整的练习的方法

1、在教简单动作或比较容易掌握的动作时,可以在讲解、示范后让学生完整地进行练习。

2、在教比较复杂的动作时,应先突出重点,掌握动作的基本部分,再掌握动作的细节。

3、降低动作的难度,简化动作要求。

11.讲解法注意哪些问题 ①讲解的目的要明确,要有针对性②讲解内容要有科学性,要符合学生接受能力③讲解应少而精,要正确地使用口诀和术语④讲解要富有启发性⑤要注意讲解的时机和效果

12示范法注意哪些问题:①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突出示范的重点 ②示范动作要求正确、熟练、合理 ③应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向 ④示范与讲解相结合13在体育教学中用游戏法注意哪些问题:1)选择发展学生一般身体素质的作为热身准备活动的游戏2)选择配合基本教材的作为辅助性练习的游戏3)选择完成某些教学训练任务的为教学训练手段的游戏4),选择能使游戏者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达到高度集中,把其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中来的游戏 14育教学目标的实施一般包括哪几个环节:分析体育教学对象, 分析体育教学内容, 编制体育教学目标

15直观性、启发性、与活动性相统一的原则的含义及其贯彻的要求:原则:教师通过直观手段,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形成清晰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引得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通过身体活动,使其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完成学习任务。要求:1)综合运用各种直观方式,扩大直观效果。2)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启发学生积极思维。3)正确处理直观、思维与练习的关系。

六、论述

1.影响体育教学过程的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组织形式。

关系: 体育教学过程的各个因素在教学活动中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体育教学目标起着导向作用。形成确定后的体育教学目标,制约着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即体育教学的全过程都是围绕着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进行的。体育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内容的选择,体育教学目标与内容共同决定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又是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服务的。2.论述讲解法和示范法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论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讲解法是体育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动作名称、要领和方法等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带有启发性地讲解,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了解动作的要领和方法,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分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体育教学是教师向学生教动作技术,发展学生身体的过程,所以示范法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的正确示范不仅能使学生直观的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而且也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讲解与示范在教学中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在体育教学方法中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有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学会某个动作,不仅要讲解这个动作的练习方法和要领,也要进行动作的示范。只讲解不示范,学生得到的只是抽象的概念;只示范而缺乏必要的讲解,学生只能看到一个动作形象。所以,讲解与示范是互相依存,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是统一过程的两个侧面。当然,这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边讲解边示范或是又讲解又示范。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要求,有时讲解是主要的方法,示范是对讲解的补充;有时示范是主要的方法,讲解则是对示范的说明。

3论述我国小、初、高中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包括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总目标,且将学习内容划分5个领域,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一)课程的总目标:小学和初中的体育课程目标有五点:第一,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第二,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第三,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第四,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五,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高中体育课程目标包括:第一,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第二,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第四,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第五,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二)课程的领域目标(具体目标):课程的领域目标,或称为课程的具体目标。它是课程总目标的具体描述和体现,两者在精神实质上是完全一致的,但课程的领域目标的分类方法却有利于教师实施课程标准,使课程目标落到实处。课程领域目标的分类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均相同,学段的领域目标的不同要求并不表现在分类上,而是表现在下一目标层次──水平目标上。三)课程的水平目标(内容目标):课程的水平目标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确定的,它把基础教育的小学、初中、高中12个年级划分为6个学习水平。水平1至水平4相当于义务教育阶段,在小学每2学年确定一个水平目标级别,初中学段确定一个水平目标级别;水平5相当于高中阶段,而水平6则是满足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各学段提出的相应水平是基本要求,如有需要,也可以将高一级的水平目标作为本学段的发展性目标。4.设计一堂45分钟的男女混合班课,写出教学设计。大致:

一、教案背景

二、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

2、运动技能目标:

3、身体健康目标:

5、社会适应目标:

4、心理健康目标:

三、学情分析:

1、生理特点:

2、心理特点:

四、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五、教学方法

1、教法:

2、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下载地理教学导论专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理教学导论专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与课程导论

    绘本阅读新探 142502314 王鹤琰 新西兰学者多罗西·怀特说:“绘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树。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长大成人以后的想象力。” 绘本......

    浅谈地理教学

    浅谈地理教学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教学上我也没有什么经验。但是经过这学期的教学,我对地理教学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里我简单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熟悉教材 新教师在工作后会......

    地理教学

    地理教学论期末材料 期中考之后的内容为主,期中考之前的以填空选择为主。 很多的材料题,根据材料进行回答。很少有准确答案,要懂得基本原理。 填空(15*1) 选择(10*2,双选题) 简答(5*8......

    2017学科导论课程教学小结

    南昌大学课程教学小结 一、 任课老师对试卷的评价: 本次期末考试试卷从总体来看试卷抓住了本年级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整个试卷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体现“艺术即生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导论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课程论文班级学号姓名 成绩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现状分析 信阳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2011级计科一班李晶晶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2013学年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2007—2008学年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临澧一中万长海2007年高考已经结束,成绩已揭晓,我们学校的文综成绩并不是很理想。这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我认为有两方面:......

    地理教学总结

    地理教学总结1 本学期又要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初一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有得也有失。在担任初一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

    2013年度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2013年——2014年度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高二地理文理分科,这学期我担任高二两个文科班和两个理科班的地理教学工,而文科地理是一门主科,而高二地理又是第一次带,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