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学习习惯(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0:4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学习习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学习习惯》。

第一篇:浅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学习习惯

浅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学习习惯

胡明礼

摘要:中学历史教学中要体现新课程理念,达到课堂实效性、高效性,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教研教改 初中历史教学 课程实施 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方法

二零一一年九月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陕西初中历史咸阳研修班培训。聆听了教授、专家及优秀中学教师的讲课,反思自己新课程实施中,有许多重要点在教学过程中都必须高度注意。

首先,历史教学要研究课程标准。把握新课程理念。标准要求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感培养孩子的历史眼光,要从多角度给孩子视觉,要让孩子多角度去看世界,多角度看历史;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

第二,在课程实施上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新的教学途径;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历史教学评价要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标准,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使评价有利于学生改进学习和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历史课程应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与技能。

叶澜教授 “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有四个“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改变学习方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重视过程性,培养创造性。这就充分说明了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和作用。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似乎已经成为新课改下的一个“杀手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为今人之共识。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会科学知识不如培养科学方法。历史学科由于它一定的难记性,为聪明学生所不以为然;又由于它的综合性,为中下学生所畏难。所以培养好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自主学习习惯、方式、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江苏的洋思模式、山东的杜郎口模式、昌乐模式、韩立福教授的先学后导理论等等,都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赵克礼教授说:“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等受控制的学习而言的,自主学习并不专指哪一些学习方式,所有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率、实效性呢?笔者思考: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一、确定学习目标。培养学自主学习首先要学生明白学习目标,知道学什么?达到什么标准?如何达到标准?时间如何分配等?。目标尽可能明确、具体。过去老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确定的是老师的教学目标、没有学生的学习目标,现在我们要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动机,“让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吸引学生产生历史兴趣的方法多样,—堂有趣的引言课、有趣的开场白,生动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生动的多媒体等,还有老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表人才,性格幽默风趣等等,都能吸引学生。老师尽可发挥个人特长,大胆创新,积极尝试,但不是所有老师都具有幽默性,在历史课堂上,我们要尽可能能采用一些方法手段,把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联系到课堂上,让学生尽情的发言表现。案例:讲七年级历史上册“秦始皇统一六国”时,老师先问学生:你见到过长城吗?在照片中见到过长城吗?马上就的近半数的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长城的长度、结构、走向、气势等.表扬了他们知识面广,记忆好之后,我再问:“你想真正的了解长城吗?”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这时候学生全盯着老师,此时无声胜有声,可以意味,难以言全,如何详细了解这个人物,等待老师的点拨。于是展示图片,要学生认识秦始皇的衣着、头钸与头脑中同过去的皇帝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以后,进行学生活动。

老师:让我们穿越大秦时空隧道回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开国大典这一盛大时刻。(演绎历史)

学生:(分工,进入角色)

学生(礼仪官):秦国大典现在开始,有请大王登基。众学生(大臣):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学生(秦始皇):众爱卿,免礼平身。今天下已定,万民归心,为号令天下,造福百姓,特诏,本王自称“朕”,名为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朕决断。地方设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学生(秦始皇):众爱卿,可有本奏?

学生(李斯):自战国以来,各国都铸造了货币。如,我国的“半两钱”,齐国、燕国的“刀币”,赵、魏的“布币”,楚国的“鬼脸钱”。各国货币的使用给商品的流通带来了许多不便。各国的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的规定不一。各国文字繁简不一,书法、形体各有差异。长此以往,势必对我大秦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后患无穷。

臣秉呈吾皇之意,现已整改:自发布日起,全国统一使用我大秦的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以我大秦的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

知识的掌握水到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掀起了高潮。

二、探寻主动学习的方法有兴趣还得有好的方法。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是事半功倍的前提。历史作为科学的一门,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等。同时还有它独到的学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中学生一方面自我意识较强,要求尊重,要求自主,喜欢独立思考,不喜欢人云亦云;另一方面又不会自学,习惯子“先生讲,学生听”。改革历史课教学弊端,变“学会”为“会学”。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自主学习前提条件;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包括: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实验、自主操作、自主练习、自主归纳总结等。教师在40分钟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方式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使课堂教学有新的生成。在教学活动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一)、课前预习指导,激励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在课前预习中,学生可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发现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在课前预习中教师要进行有效指导:要在课前布置预习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教师设计问题要紧密结合本节重难点,将知识问题化,使预习有效果。学生预习,可采取多种形式。

1、教师提前制好预习题(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模式: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做预习题。

2、学生通过预习,自己整理预习所得,提出疑难问题。模式:阅读教材、做预习题,提出问题并思考、课堂质疑,其他同学作答。

3、小组互助。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问题,采取小组互助的模式进行课前预习。通过学生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互相帮助,与人合作的能力。模式::阅读教材、提出并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写出答案,课堂上反馈,师生求证。老师及时鼓励。

(二)、课堂活动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扮演好学生学习的导演者。叶澜教授说:“学生对所学的教学内容并不是都一无所知,有的通过预习已经有所了解,因此老师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怎样获得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1、信息交流。学生预习后,对相同的内容会有不同的自我见解,要通过多向交流,把学生学习的情况充分反映出来。在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我们感到教学的愉悦,焕发生命的活力。在这里,教师是学生信息交流的合作者、引导者。

2、独立思考、自由讨论。学生在课堂上反馈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共性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讨论,基本原则是:学生自己能解决 的问题,教师尽量不讲。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先自由讨论,后由教师补充讲解。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存在共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问题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

4、经过学生自学讨论后,有些内容学生还是没有理解和掌握时,老师进行重点讲解。

5、自主练习。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掌握了基础知识,通过课堂活动,突破了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这时学生非常希望检验一下学习的成效,教师要针对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课堂练习,紧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兼顾全体学生的感受,安排5-10分钟时间对这节课所学知识做一个检测,课堂检测后,学生互相订正,发现别人的错误并帮助同伴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公布答案,帮助学生订正错误。尽量做到90%的学生熟练掌握90%以上的知识。

6、自主归纳总结。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归纳总结、整理好笔记。每节课后要总结当天所学内容,即时进行知识消化,巩固所掌握的知识。每一单元学完后,也要进行归纳总结,将知识形成系统。

(三)、课后练习巩固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必须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由于基础知识在课堂上已经被消化,因此,课后复习和练习要分层开展。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布置练习,最终达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教学完成后,给学生预留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以待学生课后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要得兴趣与方法持久,就要“习惯成自然”,那么如何使学生既能在课堂上主动学习历史,也能在课外主动巩固知识,完成作业,还能在生活中收集,观察、体会中学习历史.为了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课前参与”,即学生在课前或自主学习教材,初步了解所学知识,提出质疑;或自己通过书籍.网络、咨询、请教他人等收集有关资料;或按照教师布置的导读题,做好准备课上运用。课前参与把容易的问题前移,学生能够看书自己独立解决的课前自己通过看书就解决了,在课前看书的时候他就是在思考,慢慢地养成这样一种良好的习惯.即主动学习的习惯。因为学生看书不仅是看懂与否的问题,教师要求他们在看的同时要思考问题,看懂什么了,第二天可以在课堂上问大家,可以设计问题来考别人,没看懂的第二天带着问题来上课,可以问,然后教师再鼓励谁能提问题,谁问题提得深刻说明谁学得好。要有这样一种意识,这样一种氛围,因此学生课前看书就不是一般的预习了,它实际上是一种比较主动的、自觉的、认真的自学。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培养了一种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若把主动学习中的所得所获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进行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赞许和认可,由此便会产生一种成功的体验,反过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了师生关系,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案例:学习《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时,提前设置导学目标:唐朝前期的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为对外交流提供了条件。唐朝对朝鲜、日本、印度的交流史实,尤以强调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将学生分成两大组,甲组负责组织“玄奘西行”活动,乙组负责“鉴真东渡”活动,吸引学生兴趣养成主动学习的

习惯并让学生深入网上搜集图片,史料,经加深理解二位高僧历尽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既教育了学生,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更培养了主动学习的习惯。

。生活中学习的习惯尤其重要,这是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是“学过的知识全部遗忘之后还能剩下的东西”,要时刻不忘点拨提醒同学们去观察、体会、挖掘、收集,把历史教学带到现实生活中,勿让“生活大舞台”上的知识白白蹓走。

去历史联系生活是新课标的一重要要求,也是一大特征,改革教学的关键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师教学不应该以交给学生一定的猎物为满足,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使用好猎枪,用科学理论之“矢”去射实际生活之“的”,以更好地分析说明问题,提高他们认识社会得能力。近年来历史科的中考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或对时事理解能力。然而不少学生面对试题却不知所云,答非所问。指导学生在联系中掌握认识的方法.如在改革开放里,联系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热点问题利用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通过阅读自学从而使他们认识到我国人口增长状况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其危害,进而理解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政策的正确性秘必要性。这样做学生既掌握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增强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性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这种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均好奇心,好奇好胜促使学生冥思苦想去分析问题:争先恐后去回答问题,学习成了一种乐趣,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而跳出应试教学模式的巢穴,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四、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激励性评价。评价是为了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老师要充分鼓励学生,鼓励要中肯,要真诚,不能一味地追求表扬。课堂上,因为时间紧张,学生也许会词不达意,也许会一时语塞。这个时候,如果老师能巧妙使用激励性语言,既能不伤害发言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能避免课堂出现冷场。

教师灵活巧妙地运用各种激励性评价,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灵感;而学生精彩的回答,出色的表现,同样也能给教师点评的灵感,让我们的课堂具有生成之美,没有生搬硬套之感。巧妙运用激励性评价,需要教师认真聆听,善于捕捉学生的细微反应,并快速作出有效评价。当然也要求我们老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五、教师在进行学生自主学习学法指导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紧扣教材,教法学法设计恰当。

教材不同,学法也不一样,没有统一的“学法”模式,即使同一内容,因学生对象、教学条件不同,学法也不尽相同,教师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在能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同时,教学设计要把每一课教学的知识点与整个知识体系相联系并提出实现整体目标的教学策略,关键是揭示客观而普通的学习规律。教学活动中,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揭示学习规律。

2、注意过程,概括学法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不满足于只让学生掌握现成的知识,能说出正确的结论,而是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合理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习过程的指点,实质上的帮助学生对学习对象逐步提高认识层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注意学生的不同情况,并以此为基础,灵活地调控或变换教学过程,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到达学习

目标。

3、教师示范,展示学法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难,思维受阻的时候,教师要做出示范,展示学法,以法获知,供学生仿效。教师讲课本身也是学习方法的示范,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训练,让学生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再应用这些方法,获得课本中的历史知识,再获取课外历史知识。其次教师也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从简单的模仿学习方法到较高层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陕师大赵克礼教授说:“形式与实质的统一,是课堂教学改革中应坚持的原则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模仿高效课堂模式时,自主学习不是适用于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基础好的学生能够比较顺利达到目标,基础差的就不一定了。在交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时,一定要结合本学校具体实际,探寻适合本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

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还有许多在实际中不好解决的问题,存在很多矛盾。教师任重道远。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个要被填满的容器,不仅仅是一枝枝充满活力的可塑的鲜花,不仅是一只只需被点燃的火把,而是有可塑性的、有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生命个体。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类型,它就象签名那样有个性。因此,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能力是一个长远的常新的课题,等待我们不断寻觅,上下求索。

以此小作,抛砖引玉。

2011-11-28

参考资料来源: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理论

《中学历史教师职业技能》赵克礼主编 陕西师大出版社

“国培计划”授课老师 赵克礼、刘军、苏争艳、刘俊凤、张迎春、汪建满、杨宗年、胡鸣焕、张伟迪等讲座及课件资料

《中国教育报》网络版.www.xiexiebang.com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络版。www.xiexiebang.com

作者简介,胡明礼,镇巴县渔渡中学一级教师,“国培计划”2011年咸阳师院初中历史研修班学员。

汪老师:你好!

我是国培计划2011-咸阳师院初中历史研修班的学员胡明礼。我知道你很忙,但还是冒昧的来打搅你了。从教三十年来,这是第一次参加省级的培训,第一次拥有这么长的脱产学习时间,我感到很荣幸。学习期间聆听了专家教授精心准备的精彩讲座,接受了许多新的理念、了解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知道了教师如何进行教学研究。上周听了你的课、我深受启发,这几天我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整理了一下,写了一篇文章,请汪老师看看,给予批改指正。我希望经过指导,推荐到省级刊物发表一篇文章。行吗?此致,敬礼!

胡明礼 2011.11.28.

第二篇:自主学习习惯培养

“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初探

“习惯”,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解释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做法或社会风尚”。[俄]乌申斯基认为,“经常把人所获得的经得住他以前所经不住的某些感觉或一系列感觉的能力叫做习惯„„日常口语中,还把由于经练习而强化的某种能力叫做习惯”。可见,习惯是一种不易改变的行为和能力的总称。它具有选择性(个性),反复性和持久性,有时还带有强制性。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东西方学者对此已有不少论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西方学者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我国学者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综上所述,“自主学习”是在内在动机的自我激励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对学习结果能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的学习过程。

那么,自主学习习惯就应是在一定兴趣爱好或明确目标的驱动下,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自动或被动养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不容易改变的自我监控、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能力。它包括求知意识(兴趣),学习目的(目标),利用和创造条件发现和解决问题(学习方法)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行为。

柏拉图说:“一个自由人是不应该被迫地进行任何学习的„„,被迫进行的学习是不能在心灵上生根的”。然而,以往的教学模式似乎忽略了这一点,学生的学习大多是在社会、学校、家长的压力下进行的,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人并不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进步对知识的更高要求,家长成龙成凤的期望,学校升学的压力等是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为“近利”而教,学生为“近利”而学,教学活动几乎演变为把学生当作“容器”,教师只是把书本知识直接灌进去的简单的手工劳作,这不仅与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境界背道而驰,更主要的是忽略了教育主体——学生的感受,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甚至于遏制学生创新意识、自我发展意识的树立和发展。

17岁就登上全国教育学术研讨会讲坛的王小平说:“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习惯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多么重大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讲,习惯往往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

“机体越年轻,习惯就越能扎下根来”(乌申斯基)。初中生大多在12—16岁之间,正处于机体和思维都非常活跃的阶段,且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和一定的理解能力,个性逐渐养成,因而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的时期。

在“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激活主体意识,开发自主潜能——激活内驱力

其实,主体意识是每个学生都有的,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后天赋予的。在很多情况下,不是学生不积极、不主动,而是教师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性,或者说是教师的方法阻碍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是培养,而是释放和开发。

1、充分发掘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是好学的基础,是学生积极 1

地、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语文源自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加工,其本身就不乏乐趣。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而,充分发掘语文文本的素材,使之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师自身的富有吸引力的语言(包括口语、书面语、形体语言),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古语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幽默生动的谈吐也将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和谐的学习氛围也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尽信书不如无书”。再好的文章也不是白璧无瑕,处处经典,老师的理解也并非完全正确,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才是一种理智的学习行为。“学者须要会疑”。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鼓励学生提问,哪怕是一些极其简单的或是极古怪的问题,因为有问题才会有动力,有问题才会吸引学生自觉地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创造力。

二、课堂教学自主参与、合作探讨——学会自主学习

“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杜威)。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仅仅是一个个的事例,学习课文的最终目的是理解运用,而不只是简单的掌握文本信息,因而我在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中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一是强调工具书的运用,让学生运用字典、词典、成语词典自主解决文中的生字词;二是强调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强调合作,小组中同学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

为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让学生在教学条件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把教学过程分成三步走:课前勤,课中“懒”,课后细。

课前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不仅如此,还必须根据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以及认知水平,备他们可能就某个点而生出的某种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课中“懒”,实则是“活”。改变已往那种老师包办代替或设“陷阱”似的问答式教学模式,尽量“懒”,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老师不做;学生自己不能做的事情,老师指导做;学生不愿做的事情,老师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乐意去做。“学莫贵于自得,非在外也”。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工作就是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适时进行激励、表扬与适当的引导。这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关键一环。课后细,即总结细,反思细。仔细分析过程的利弊,详细总结学生的得失,找出亮点,以指导下一次的教学;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作适当的补救。此环节既有利于教师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艺术,增进教学修为,更有利于优化课堂结构,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除教材中的讲读课文主要在教师引导下学习外,其它文章大多由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只充当一个合作伙伴的角色。

在上《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为避免“学生说说笑笑,课堂热热闹闹,要问学生有哪些收获,则茫茫然,语文课变得玄虚起来”的现象,我事先在学生中组织了两个备课小组,不给任何资料,完全由学生去理解;为把握课堂真实情况,确保课堂纪律,还安排了4个学生进行记录(其中包括两个好动的学生)。从同学的记录、课后作文、学生“老师”的反映以及学习心得交流课(检查学习情况、补充相关知识)的情况来看,这一堂课非常成功,学生们不仅自主解决了字词,正确理解了课文的主题(做人不能虚伪,要诚实),了解了安徒生的一生,而且对课文进行了延伸,由文本走入了现实,就“骗子为何能行骗成功”,“皇帝为什么要穿‘衣服’游行”,“当时你若在场,你会怎么办”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并讲了历史上的一些以假为真的故事。他们自主设计和回答的某些问题虽然显得有些幼稚甚至

不得要领,但事前担心的纪律问题并没出现,几个表现较差的同学在那堂课上异常积极。一位语文基础不是很好、平时寡言少语,课堂上极少主动发言的男生,在课后写的作文《生动的一节课》中这样写道:“这是我学习生涯中由同学来当老师,自己提出问题,同学们来回答的第一节课。我觉得我又找到了人生中的一个起点,我将会从这个新的起点开始继续努力。我会永远记住这一课,永远,永远„„”。这种学习形式少了些机械的问答,没有了老师的思维的束缚,多了些自由的空气、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合作、探讨中不断完善认识,逐渐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拓展学习空间,开阔视野——强化学习习惯

语文课最根本的任务是学习和运用母语表情达意,读、写、听、说、思是语文学习的五种基本形式,学习过程中仅仅深挖教材是显然不够的,必须尽可能地扩大阅读面,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面向广阔的语文世界去获取知识,开拓发展的空间。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猎取知识的途径,又有利于自主学习习惯的强化。

为开阔视野,本年中我指导学生完成了两个主要工作:一是组建了一个班级图书室。学校阅览室藏书极其有限,在鼓励学生到学校图书室阅读的同时,动员同学每人借出一本书组成了班级图书室,利用中午和下午供学生阅读,并要求作好读书笔记或摘录,这一作法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增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同学关系更加融洽,学习风气逐渐浓厚。

二是阅读名著。基于学生的经济情况,我把同学们分为四个组,每一组购一套名著,四个大组交换阅读,要求每月读完一本,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读后感。阅读名著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目的在于让学生在阅读中广泛涉猎,受到文学名著的熏陶,并不要求完全理解和准确掌握,只要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即可。每月一次的读后感交流,都能发现学生新的认识和变化,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与表扬,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训练了写作能力,而且还矫正了部分学习较差的同学的行为习惯,激活了思维。

自主学习习惯的强化,实际上是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外因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而言,但内因人仍起主要作用。因而在课外阅读的训练过程中,除老师反复强调阅读目的,进行强制性的要求外,如每周检查一次读书笔记或摘录,每月进行一次读后感交流,家长监督检查等,还特别注意抓住时机,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加以表扬和鼓励,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进而养成一种自觉的阅读习惯。经过一年课外阅读的强化训练,不少学生已开始不再满足于老师的要求,他们自己去购买了《论语》、《唐诗三百首》以及一些外国名著进行阅读,并时不时的向老师请教。阅读和交流课外读物已成了不少学生的一大兴趣和爱好。

第三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下自觉、自动、富有个性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他的心理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的教学氛围,能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轻松愉快的氛围能使学生感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心理自由。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只有激活了学生与生俱来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欲,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愚公移山》一文,教科书对‚杂然相许‛的注解是:‚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杂然,纷纷。许,赞同。‛在教学新课时,我认为这种解释不太合理,认为理解为‚纷纷表示赞同‛更合乎文意。但这时,不便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便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文中两处‘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臵土石?’与‘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语气是否相同?‛、‚愚公的妻子是否一开始就毫无异议?全家人是否异口同声地表示赞同?‛此时课堂气氛热烈起来,学生们纷纷发言:愚公之妻与智雯语气不同,一个关切的质疑,一个嘲讽的反问否定:愚公家庭人口多,发表意见的人也多,况且愚公的妻子一开始就‚献疑‛;纷纷同意并不等于异口同声地同意,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学生一致认为书中的解释不合理,‚纷纷表示赞同‛更合乎文意。这样,学生学会了批判地接受知识,不会盲从,敢于挑战权威,不迷信书本,在问题探究中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鼓励质疑,激发思维,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机会。

《语文课程标准》就论及‚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一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是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须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呢?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而应通过适当的启迪,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将学生的思维焦点,引向知识的明处。如教《藤野先生》一文,可提出以下许多问题:(1)题目是《藤野先生》,为何开头却写‚清国留学生‛?(2)写清国留学生用‚标致‛一词应怎样理解?(3)作者写‚弃医从文‛跟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4)藤野先生听到‚我‛将不从医,为什么流露出悲哀的神情?(5)‚我‛既然‚太不用功‛,怎么会得到藤野先生的特别关照?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也在讨论中明白:这些问题涉及到人物性格、文章选材及主题思想几个方面。此时教师可将这样一个问题留给学生:如果要你写自己的老师,你要怎样安排、组织材料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这样更能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写作,形成自己对阅读与写作之间关系的独立理解,从阅读中领悟到写作的奥妙。庸师把答案直接交给学生,名师则引领学生进入知识殿堂寻求答案。

一篇文章有行文的核心,一篇课文有训练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引导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依据学习的重点而质疑问难。例如:《孔乙己》一文,通过孔乙己这一特殊人物性格的展示,深刻的鞭挞了封建教育思想和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深深的伤害。同学们依据此学习重点在小组讨论中作如下的自我提问:

1、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作者采取了什么方法使这位人物显得血肉丰满呼之欲出?

3、假如孔乙己中了举他将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后来学习《范进中举》一文时,由于本文所反映的主题和《孔乙己》十分类似,所以我启发同学们用对比于阅读的方法来感悟这篇文章。照例同学们通读全文提出如下问题:

1、范进和孔乙己很类似,但又觉得他们二人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他们在性格上的不同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2、范进中举了为什么会喜极发疯?

3、胡屠户是一位陪衬人物,他对塑造范进这一人物形象表现作品主题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一经提出,同学们迅速展开讨论,在热烈的讨论中,同学们不仅理清了文路,更重要的是透过作品更透彻的认清了当时社会某个层面的本质。

经过好多次的实践,我认为小范围的讨论,更利于展示学生个性,学生往往在自己很熟悉的氛围中能放松自己,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更能较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不过,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学生提出

‚怪题‛时,教师要善于引导,稳妥地处理,不能打击其质疑的积极性,熄灭其‚灵感‛的火花。

三、授人以渔,为学生自主学习传授方法。增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要学‛到‚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于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学会自主学习。

要重视让学生关注大自然。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去。也就是说,我们要用综合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语文学习,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都应该把综合实践活动臵于重要位臵。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的创新精神和语文实践能力。我在设计语文与生活时,布臵学生做些与时代性联系紧的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⑴力求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如课前让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学习了《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收集一些人们常用的谚语; 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语文与生活课,给学生广阔的时空学语文、用语文。例如:在上完一课书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喜爱的活动来表现;如演一演,画一画,说一说等等,另外,从生活的角度提出一个小专题,让学生

进行‚课余调查‛。这样语文与生活课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确定的活动主题,自己探索实践途径。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去实践、探索,激活知识储备,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适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留心观察,勤于积累

在写作文时,有的同学总觉得没东西写。这是对生活观察不仔细、积累不勤的缘故。要有东西可写,首先就要善于观察生活、善于积累素材,建造好作文材料的‚小仓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备好写作的材料。

1、积累素材,使作文言之有物。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首先要养成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的习惯。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诸如花鸟虫鱼、自然风光、人际关系、社会风貌等,还有你个人对自然、生活、人生的感悟以及在感受自然美的过程中思想上蹦出创新的火花,所有这些,都是入文的材料。只要我们以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理解、提炼生活,何愁写作时‚无米可炊?‛积累生活的最好办法是写日记。叶圣陶先生说:‚应该随时动笔,写日记,写自己种种要写的,这才可以使自己写作越来越强。‛因此,我除了让学生每学期写八篇作文外,还规定每人每周

至少写两篇日记。学生一开始感觉每天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枯燥无味,没什么可写。我就在上作文课时让学生展开讨论:日记记什么?通过热烈讨论,同学们发现原来日记可写的太多了:像老师、同学、路人、亲友……;像吃饭、做操、学习……;像思想总结、热点评析、社会实践……。此时,学生才恍然大悟,只要留心观察生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写进日记。于是,一篇篇佳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像谭蕾的《乳白色的泪滴》,刘思平的《父亲的那双手》等,都写得很精彩。能够在日记中表白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此,我定期选出优秀日记荟萃在我班办的手抄报‚丝丝心语‛栏目中,供大家阅览欣赏,激励学生养成经常写日记的好习惯。实践证明,写日记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其次是从阅读中积累。广泛阅读能开阔眼界、充实思想、丰富学识。阅读要‚于切要处下心力‛潜心思考,深入理解。作家秦牧、刘白羽的作品能够旁征博引,用语经典,趣味横生,就得益于他们丰厚的学识积累。我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散文或短篇小说,假期则要求读一些长篇小说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资治通鉴》等文学经典,还要求读一些关于科技方面的刊物,像《自然与科学》、《十万个为什么》。为了进一步巩固知识,开学后,我没有急于学习新课文,而是把一定的时间给同学们,让他们广泛交流假期

读的书籍,这样不仅能尽快开拓知识视野,还能使大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积累语言,使作文言之有味。

为炊之‚米‛有了,如何将其做成香喷可口的米饭,也就是如何遣词造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则成了学生最头疼的事了,往往生动有趣的素材,在学生的笔下却显得索然无味,难以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做读书笔记。为此,我就如何做读书笔记分期作了几次专题讲座。对于书本中的典型字词、精彩语段及时摘录,并随即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悟。我定期对大家的读书笔记进行检查督促。目前,同学们已经养成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不论从他们在课余聊天还是课堂上发言或者是他们的习作我很明显的感觉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有了很大的拔高,说话间嘴上的新词多了,思路明晰了;习作中引精用典的也准确到位了,很显然提高了习作的档次。班上就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就这样写到:‚当我因考试失败而意志消沉时,想起了拿破仑的话‘光荣的成功,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屡败屡战’,又重新点燃了我心中那簇将息的火苗;当我学习懈怠时,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又使我重新拿起了笔;当我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时,李的‘天

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又让我找回了久违的自信。‛读完学生的习作我自然感到十分欣慰。

3、积累构思技巧,使作文言之有序。

构思要创新,我认为须先入格。课本中有许多构思方面的知识值得借鉴。就部局而言,有开头的方法、结尾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点题的方法等,就整篇文章而言,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如《故乡》通过对比反映人物命运的变化,揭示出深刻的社会主题;《背影》抓住父亲背影这一细节,通过父亲过月台的瞬间构思全文。积累这些构思方面的知识,写作中根据表现主旨的需要适当变通,就能给自己的作文搭一个好架子。这里的‚变通‛,实际上是在常式中求变式,是在大量积累之上的构思。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从日常工作中的细节和点滴做起,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培养,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第四篇:浅谈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为一名教师,教会学生知识固然非常重要,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我认为更为重要。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培养人的良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在今后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带来无限的好处,可谓是终身受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们尝试把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我们的做法是坚持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解决问题。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生存发展面向未来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转变思想观念,要相信学生能力,相信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潜能,相信学生自己是能够探究的、我们应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首先,要指导学生搞好课前预习,把可以在课中自学或探究的内容提前到课前进行。要交待预习的目的、任务、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注意记录下来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以便于课中进一步探索。其次,课中放手让学生探索、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少讲,而把大量时间放给学生,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用脑想、尝试练、动手做,进行探索交流活动。如,学生能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教师不点破,留给学生思考;同学之间互动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解,留给学生讲解;学生能总结的定义、性质、公式、规律等,教师不暗示,让学生补充完善;学生能进行的操作活动,教师不代替,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次,课后尝试实践,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由课中向课后扩展,把数学能力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内容,可以安排以巩固所学知识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如学习了有关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回家量一量饭桌、写字台、冰箱面的长和宽,实际计算一下它的面积和周长;可以布置发展思维,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如,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围成的不同长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吗?有什么规律?也可以布置一些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具有应用价值的实践活动。可以了解一些商品打折、银行利率等情况,进行相关的计算。教师只要敢于放手,学生才有可能在自主探索中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总结、学会应用,才能进一步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享受探索成功的愉悦。

第五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兴趣

成功学校白汉华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下面就如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兴趣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正面引导,准确定位

在鼓励的原则下,我校高一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由于习惯或这样那样的原因造成极端学困的现实,从而也就无法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没有改变自己和追赶他人的意识。因此我们通过纵横向比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产生危机意识,是学生树立学习习惯、产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二、挫折教育,承担责任

中肯的指出学生的行为习惯错误,务实的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明确的告诫他们学习落后是自己缺乏责任性。克服从客观找理由替学生推卸不学习的责任。使学生具有学习差就是自己懒惰、不负责任的意识,这样才能是学生增强刻苦学习、自主学习的思想。否则,学生一旦成绩差,就找这样那样理由推卸责任,就是自己不努力。

三、创设情境,乐于倾听。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

四、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是学生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从小学开始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语文课本和语文课外书籍是很有必要的五、培养学生会改错题,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能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评价,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如家庭作业,可由教师指定范围和数量,由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计时,自己查阅资料完成,自己用资料检查订正。指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分析并登记错因,认真改错,是培养学生自我检验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作业正确率的有效方式。每学完一个单元,学生可根据错题情况评价自己该单元学习的成绩和问题,确定自己复习的重点。要求学生做题时认真仔细,独立完成,不依赖别人,不弄虚作假,做错了也要错个明白,学会真本事。但老师批改后,找错题原因,改错时可以互相研究,这样促使同学们课下互相研究,养成求甚解和对自己工作负责任的习惯。再做题时就细心多了,错题率大大降低。

总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

下载浅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学习习惯(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学习习惯(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培养高一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高一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高一二部(17)班杜善鲁 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曾说过: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关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精选五篇]

    关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使自主学习者成为榜样,促其更加自主: 这类学生占全班人数的五分之一,如果他们能起到带动作用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这部分同学对学习热......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张宝山 大 杨 乡 第 二 小 学 联系电话:***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摘 要】: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开发区三小 张玉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当然习惯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小学生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不但能使受教育者在学......

    初中语文_自主学习习惯培养_初探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初探 肖代荣“习惯”,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解释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做法或社会风尚”。[俄]乌申斯基认为,“经......

    学生学习习惯培养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习惯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人们通常只把习惯和人的一些行为举止联系在一起,而却很少把习惯和成功关键连在一起。但是,当你去了解许许多多的成功者......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复习的能力,团结合作的精神。 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借助讨论交流法、总结法等手段,动静相长,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

    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较城里孩子差, 使他们在学习环境上一开始就处于劣势---得不到足够的信息与指导、帮助,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养成一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