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课(本站推荐)
观课、议课相对于听评课,给我们的一个信号我想就是在于一种提升。教师可以利用观课这个机会,带着自己的问题到这个平台,在观课、议课的过程中与各个层次的教师打交道,通过双方的交流探讨,积极寻找和掌握新思想与新策略,拓宽自己的研究实践领域,最终获得专业成长,对过去的教学进行突破。
契合现在的课堂,具体我们又是怎样进行观课、议课的呢?
高效课堂之“观课”
曾经有一位第一次接触“高效课堂”的老师在看了杜郎口中学的课后,发出无奈的感叹:这是什么课堂,学生乱跑,乱说,教师不制止,也不讲,看不懂。也难怪这位老师看不懂,他使用传统课堂的听法去“听”高效课堂的课,就像一个三岁小孩看芭蕾舞,除了乱跑,还是乱跑。在传统课堂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所以传统课堂谓之“听课”,听老师如何讲,如何问,学生如何答,听的主体对象是老师,只需坐下来“听”即可;而高效课堂老师讲的最多不过10来分钟,更多的是学生的活动:讨论,展示,点评,质疑;用传统课堂的听法是听不出什么的。除了听,更要转,要看,我们称之为“观课”。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热闹”和“门道”折射出听课的艺术和方法,特别是“高效课堂”,更是对听课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高效课堂”如何“听”,才能听出“门道”,使听课效益最大化,谈一下我个人的肤浅认识。
一、高效课堂观什么
“老师的精彩不代表学生的精彩,但学生的精彩的背后一定离不开老师的精彩”,看学生就是在看老师,而且会看的更透彻。就像一场戏,导演永远在幕后,前台是演员的舞台。当演员演得非常精彩时,导演“导”的一定非常成功;高效课堂中,学生就是课堂这一舞台的主角,老师则是幕后那一导演。所以,高效课堂要观老师,更要观学生。
(一)观学生
1.观学生的活动
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的广度,是不是存在精英展示,是否有全员参与的热情;看合作的程度,是真合作还是假合作,合作的效率高不高;能否实现课堂上生生互动、生师互动;活动不单单指身体的活动,更重要的是思维的活动,学生的大脑要跟随课堂进程进行高速运转;学生是否有充足的活动时间,形式丰富灵活。
2.观学生的生成
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有预设性生成和即时性生成,对知识深入挖掘,刨根问底是生成,能够将知识“前挂后连、左顾右盼”形成体系这是生成,敢于质疑、批判,进行个性化解读还是生成。3.观学生学习的状态
学生精力充沛,情绪高涨,神采飞扬,积极自我表现参与,师生之间进行着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冷静的逻辑思维,严肃、认真、投入的学习状态,虽然没有热烈的气氛,活跃的场面,但我们能够感受到学生法子内心的对知识的欲求,这是另一种不可名状的美。
(二)观老师 高效课堂学生是主体,但却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观课我们同样要关注教师所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1.观老师的介入时机和引领技巧
教师的适时、适度的介入会点燃课堂,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在全体学生面对一个难关而确实逾越不了的时候,当学生出现错误而没有人发现时,当学生思路偏离“轨道”时,当学生的拓、挖、思、悟达不到应有的宽、深、远、透时,我们再保持沉默,那么教师不是配角而是推出舞台,直接下岗了。
教师的作用是引领,是引导,是点拨,这就警示教师引领不是告诉和灌输,教师给出的是方法的指导,是指南针,是搭建“梯子”,是扶一下、推一把,路还是要留给学生去探寻。听过《触龙说赵太后》一节,分析触龙这个人物形象,学生们都分析的非常精准,但始终都是围绕当时时代背景下这个人物去分析,这是老师适时地跳了出来,“同学们,触龙是那个时代的能臣志士,那么大家帮老师想一想,我们在进行人物分析时,能否将他请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一句话,全班同学投入到新一轮的思维碰撞当中。我想这就是对课堂的有效引导,激活学生思维,且如果下次在遇到类似的问题,学生们不用老师再跳出来,也会自己去主动分析。
2.观老师的激励措施和评价策略
教师在课堂上有效的激励与评价就像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的速度。对象可以是整个班级,可以是小组、个人、某个组合;形式上可以是口头的即时性评价,可以量化的方式明确呈现;可以从知识、方法、情感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激励与评价。一节课上,一个小组负责管理教鞭的同学,当其所在小组板前展示需要用教鞭时,他这么也找不到了,其他组员就开始有些许怨言,这是老师说:“同学们,不要急,其实等待不也是一种美丽!”,这时,我观察周围的同学的目光从埋怨而变得平和。这是一种大智慧,我想这远远超越了知识文本本身所能给予学生的。所以,老师们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不断“充电”,善于交流,变换我们的激励、评价手段,让课堂充满生命的张力。
二、高效课堂如何观
(一)观课时我们就要看一看、听一听、转一转。要针对本节课“瞻前顾后”,所以观课要思课前、观课上、想课后。1.向前看。透过这节课我们要看导学案的设计,要看学生自学情况,看小组的建设,看班级文化等等。
2.课上。课上我们最先关注的是课堂的主角——学生,看他们的状态、表达的精彩、内容挖掘与生成,同时关注作为编剧、导演——教师,他的换位设计、引导与点拨、即时性评价,关注目标设计有效性、学科知识体系建构、课堂结构的完整、内容的生成、课堂的实效。
3.课后。一节课45分钟在时间概念上结束了,但不代表这节课就到此为止了。课后要跟踪,要反思,要拿出这节课不足之处的改进方案、可以发扬的亮点等等。
(二)观课要求
1.对上课教师以及内容要有所了解。不同的教师、学生、学科都有不同的教学风格、认知水平、学科特色,听课活动是主观、个体的参与,所以一定要对所听的课进行客观的了解。或者与上课教师约定共同关注的问题,有目标的进行观课活动。
2.不再是搬着椅子、提着杯子、拿着本子式,而是要看课、听课、转课堂。在小组与小组之间转、在黑板前转。看看各个小组学生都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看看板书的内容和质量,达到的效果等等。其实说听也好,观也罢,我们一定要带着自己所有的能够动用的感官去面对一节课,动用耳、眼、心、脑„„。
3.做好记录。包括课堂流程、师生活动、效果落实,或者课前约定的共同关注的课题等,并随即写下个人的建议。
“围观”之后做什么
有了之前的“围观”课堂,我们不能就此销声匿迹,而是要将我们在课堂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时呈现出来,与授课者和其他观课者交流、探讨、碰撞、共享、提升,让观课活动落地生根。那么,与之相伴相生的就是“议课”。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目前在学校中大多还是称“评课”,但此评课已非彼评课了,在内容和形式上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变。说课大部分是上课过程思路设计,这些我们都看到了,评课是听课者的主观言论,至于授课者听进心里去了没有,就不是他的事情了。可以说评课所传递的信息也是单方面的,辩课自有它的优势,但个人以为形式过于激烈,并不适于研究分析解决问题。所以,议课就成了比较适合的反馈交流方式。
议课,重在一个“议”字上,以我曾经上过的一节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课后与观课老师交流为例:
案例一
观课者甲:这节课的课堂导入大家计时没有,用了几分钟?这个导入放在这里是否是有效地、合适的?
观课者乙:大概4分钟,我觉得导入过于冗长,这是本单元最后一篇文章,我认为没有必要再去引起学生注意力。张老师,你个人认为那?
我:我跟这个班的孩子还不是很熟悉,一则想更过的相互了解,二来想先集中一下课堂注意力。
观课者乙:这样可以理解,但毕竟课堂时间有限,我想课前可以更学生交流一下,效果也会不错。
【导入环节:“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名胜不胜枚举,大家都知道老师是北方人,来到山东这块宝地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去见了青岛的大海,爬了雄奇的泰山,感受了曲阜深厚的儒家文化,谁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去过的或者了解的风景名胜吗?”,学生发言,“每当我们置身于山水之中时,都会心旷神怡,本单元我们已经跟着古人的足迹游览了„„?”生:“小石潭、岳阳楼、醉翁亭”。“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满井游记》,去领略那里的风光。” 】
案例二
听课者乙:像“公安派”这个“插曲”,老师直接告诉大家,虽然是一个小知识点,但我认为老师同样可以用引导的方式去解决。
听课者甲: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如果老师经过引导,学生依旧茫然,老师就到了该跳出来的时候了。如果一见学生面有难色,就沉不住气跑出来,就是对学生还是不放心。【生:老师,公安派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给这位同学解释一下? 所有生:„„ „„
师:这个就是有相同写作风格的作家组成的一个派别,举个例子清末民初有个新鸳鸯蝴蝶派,他们就是写才子佳人的言情小说派别。明白了吗?
生:(点头)】
通过上面的实例,我想不难看出它与评课的差别,那么我们议课到底议什么,如何进行议课活动呢?
一、议课议什么
议课的内容大致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选取:教学思想、课堂设计、学的行为、教的行为、学的效果。
二、议课的过程
1.观课者将观课过程中某些教学问题所产生的困惑;
2.听取授课者对于观课者提出问题的理解与思考,了解授课人的设计意图和教育思想 3.提出问题的观课者阐述自己的理解认识,通过对授课人的询问理清自己产生的问题;
4.参与议课者相互交流、质疑、探讨,达成对课堂教学困惑,各自的观点、做法的理解。
三、议课的几点注意事项
①议课是从“传统课堂”走向“高效课堂”,既然不是单向的传递信息,那么作为观课者和授课者之间、观课者之间就是平等的、能够对话的双方。发言者就要注意自己的态度、表达,避免用结论性的评判去交流。
②议课不仅仅是评价,而是要给出操作方法和教学理念的点拨和引导。
③点评沟通要实事求是、直率诚恳,不能为了顾及面子、维护氛围该说的保留,但一定要注意维护教师的自信,抓住亮点、找准缺点。
④议课在有限的时间和仅仅是针对一节课的情况下,不可能面面俱到,那样就会面面不到。因此,议课要有重点,有选择,可以对课堂进行诊断、探寻规律、抓住特点找到实质性问题,谈开谈透,把它咬开、嚼碎。
⑤议课的过程不但是授课者在汲取经验,实现个人教学的提升与突破,作为观课人,同样要从中借鉴并成长。
⑥议课的议题可由授课人和听课者根据授课内容课前选定,组织者也可根据课堂呈现,有针对性地选定议题。
观课、议课这样适于高效课堂的教研活动,从课堂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教师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改进教学,优质的学习过程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让学生快乐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师生共享教育的幸福生活。
第二篇:观课观什么
观课观什么、议课怎么议
观课观什么——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不仅包括师生的语言和行动,也包括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等。
观课如何观——
1.用心灵感悟课堂与听课对“听”的强调不同,观课的“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也就是说,要认识人和事物,既要看他的作为,了解他的思路,更要考察他的动机、价值追求,这样才能够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观察对象。
2.关注细节
(1)观察细节。在观课过程中,教师要集中注意力及时捕捉课堂信息。因为,在鲜活的课堂中,有些细节转瞬即逝,过去的不可能再“回放”。若忽略某些细节,感知就会出现断裂,影响对问题的深入研究。
(2)记录细节。观课,不能只记录标题和黑板提纲,要记录细节,因为教学就是一堆细节。细节往往最能反映教学的理念、功底和内涵。
3.积极主动思考
第一、在观察老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这种思考使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讨论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统一,理论和实践统一。
第二、需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
第三、需要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这一点强调的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别人让你看了他的课,你有了思考和进步,感谢当然是应该的,但感谢的方式不是嘴上说,而是拿出行动——真诚地交流对对方有价值、有帮助的意见,帮助对方成长和进步。
观课的主要方法——五字法:听、看、想、记、谈
听:一听教师怎样;二学生怎样。
看:一看教师;二看学生;三看师生。
想:一想教师;二想学生;三想教学效果
记:一记听课的执教者情况;二记教学的主要过程及细节; 三记本节课教学思路、德育渗透;四记学生活动的状态;五记对这课的简要分析。
谈:与个别学生的谈话,了解反馈信息
我的理解:
观课这样观——一条线索,两个视点,三项思考
一条线索:授课的主题或献课教师提示关注的问题。
两个视点:围绕主题所进行的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
三项思考:我的启发——教师行为背后的理念;我的疑问——需要跟教师做进一步交流才能解决的问题;我的建议——围绕主题,提出更多的实现方法,发现更多的可能。
总之,观课的核心意义应该是——以了解为目的,强调全身心投入、全方位参与。
议课怎么议——
议课的态度:平等对话真挚坦诚,(献课者不回避问题,议课者不批评讽刺)
(克服:“小媳妇心态”“唯我独尊”。——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议课的方式:同在共行,发现可能
1.“假如你来教„„”“你说该怎么办?”
2.“假如我来教„„”
3.“是否可以这样处理„„”
议课的内容:议出收获,议出启示,议出问题,议出联系,议出方法,议出可能。总之,议课的核心意义是——以研究为目的,强调平等交流、开诚布公。简而言之,就是用真挚诚恳的态度,平等对话的形式,交流观课所得,包括收获的其实、思考的问题以及提出的建议。
议课的技巧之一:抓住两个标准
1.学生活动说
学生动起来了没有?
是不是自主地动起来了?
是内心还是表面动起来了?
2.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应说
教学资源优质利用
教学潜能有效开发
实践过程顺畅展开
有用信息动态生成发展需要竭力满足
议课的技巧之二:四个注意点
1.先大后小:先评析主要目标的完成情况,再看细节处理。
2.先学后教:先分析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后再看教师的课堂教学。
3.先过程后结果:先看过程展开的充分性、合理性,再看结果的实效性。
4.先近效后远效:先显性的、现实性的教学效果,后看预见性的、长久发展的远期效果。
议课的技巧之三:八个关注点
1.关注教者个体的评价与反思2.关注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落实3.关注学习环境的和谐宽松度4.关注学生参与的情感与广度5.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与感受
6.关注动态生成的资源的处理7.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8.关注教学手段的作用与额度
三、观议课的环节流程
以教研组或教师小组为单位确定议课主题 1.学习相关的理论。
2、设计观课议课记录表。
3、观课前的协商和对话.4、课堂观察。课后议课。
5、行为跟踪。
四、观课议课的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处理好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之间的关系,发现联系,探讨教学新的可能,有效观课议课需要培养教师直面问题的勇气,对自己的问题保持接纳和拥抱的态度。观课议课是一种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有效的观课议课从科学的流程开始
观议课的环节流程
以教研组或教师小组为单位确定议课主题。学习相关的理论。设计观课议课记录表。观课前的协商和对话。课堂观察。课后议课。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XXX》。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XXX》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XX单元第XX个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XX,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XX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XXX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XX是一门培养人的XXX能力的更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XX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滨心理状况。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
由上节课演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的未知欲望。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XXX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5.布置作业。
针对XX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XXX
七、说小结
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的增有减。
2.教学策略的选用
(1)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XXX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乱放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2)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XX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第三篇:观课随笔
观课随笔
时间:2011年7月26日星期二下午2:30—3:15 地点:纳雍县教师进修学校阶梯教室
授课教师:新纪元四川广元外国语学校
刘祥尧 课题:《常量与变量》 课型:示范课
听课教师:教育局教研室
宋旭
今天下午,天气酷热,纳雍县新纪元师资培训项目——初中数学教师培训在县进修学校进行,今天是培训的第四天,130名学员有幸听到了来自四川广元外国语学校的刘老师给我们上的一节示范课,精彩的课堂深深地吸引了我,师生间热情的互动交流让我回味无穷,真正地为我们展示了一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示范教学。观课结束后,想说的太多,下面结合刘老师的教学过程说点自己的感受吧。
这节课由五个环节构成,分别是情景导入、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当堂测试、总结交流。
一、情景导入环节:刘老师以加油站的加油机正在加油的录像,真实地展示了金额、数量、单价三个量“变”与“不变”的情况,学生观察到了金额随着加油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而单价没有改变,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暗示着学生要会着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接着刘老师举例:在游织金打鸡洞时,越走到洞的深处,就感觉到温度越低,说明洞中的温度随着深度的变化而变化,再次说明生活中变与不变的量的存在。但在这一环节中,刘老师启发学生举出自己身边有变化情况的实例,却没有学生回答,刘老师也没采取有效的措施,就自己又举了两个例子,这一环节结束了。虽然学生的配合不是太好,但刘老师情景问题的选择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效果还是挺好的。
二、学生自学环节:刘老师先为学生设置了三道通过自主学习解决的问题,题中有必要的提示,这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很好地完成自主练习。在学生进行练习时,刘老师不停地进行巡查,并时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深入了解学生答题情况。12分钟后,90%的学生已经完成,刘老师通过师生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了三道题解决过程,这时学生的收获达到了顶峰。此时刘老师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出示了课题,并解释概念“变量”和“常量”。这个环节完成得非常出色,师生的配合非常默契,表现突出,效果明显,目标得以体现。
三、合作探究环节:刘老师再次抛给学生几个练习题,这几道题比较困难一些,要求学生可以通过周围的同学进行探讨,互相帮助,教师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解决这一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学生的学习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但这讲解的过程中,教师未暗示“字母”与“变量”、“常量”的关系,所以这时刘老师提出的“字母不一定都是变量”的问题未引起学生的重视。接着刘老师通过具体的例子才真正说明清楚这一问题。
四、当堂测试环节: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刘老师将准备好的测试题单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刘老师设置的测试题比较综合,很能体现本节课的目标和重难点。学生完成测试后,刘老师出示答案,安排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批阅,并以分数的形式进行互相评价,这种方式很值得推荐。测试结果为80分以下的同学只有3人,效果很好,学生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值得我们一线的教师实践。
五、总结交流环节:在总结时,刘老师只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有哪些疑问需要请教老师的,老师愿意为同学们服务?”这个问题很有内涵,它不仅包含了学生已经学到了哪些知识,更注重的学生这学习中还有哪些疑惑,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同时体现为人师的高尚情怀,别有一种独到之处。
总之,刘老师的这节课上得很好,课中的激情、对学生的关怀指导、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处处体现出老师的高尚风范、渊博知识、高超教技。听了这节课后,使我认识到,这今后的教学中,要研究教材、教法,在提升自身专业上下功夫,真正为发展地方教育贡献力量。
第四篇:2015观课报告
2015年
从炎炎夏日延续到朗朗秋天的远程研修,犹如一杯散发着清香的美酒,浸润了我的心脾。六个优秀案例,各位教师都对教材有深刻解读、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知识面宽广,驾驭课堂能力强,无论组织教学,还是在设计选材上,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但感受最深的是,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安于课堂,很多教师都采用了比较有效的方法,让我收益颇丰。
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如何让课堂上天马行空的学生做到在课堂上“兴之所至,心之所安”呢?几位老师都有独到的见解:
第一,创设历史情境进行历史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每位老师都做到了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创设情境,相应的情境氛围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尤其是《世界多极化趋势》以及《英国的制度创新》,运用了大量视频和图片,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特别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而教师又设计了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做到了观而不散。
第二,联系社会热点与现实,引导学生关注历史。
历史讲求“死去活来”,也就是在对书本基础知识巩固的基础上,要把书本上“死”的东西“激活”,让它动起来。注重与国际国内的社会热点结合,能使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和现实,充满活力。《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在讲到中国崛起时,联系了当今常提的“中国梦”热点,并与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的启示进行联合教学,效果较好。《英国的制度创新》中使用了卡梅伦在英国议会的讲话视频,较好地展示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既提高了学生兴趣,又便于理解教材知识。
第三,历史角色扮演,身临其境解读历史。
李大钊说过:“历史是死的,但解释是活得,与时俱进的”。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历史,那么最好的方法是让他自己变成历史中人,从而使死的历史变成活的,如此一来,历史活了,学生也活了,何愁学生不安于课堂。《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历史剧演绎的方式解读了“重农抑商”政策,深刻地体会了农民与商人在古代的处境。《苏联的经济改革》中,教师将三位改革家变身医生为苏联诊断开处方,让学生以另一种方式学习改革内容,同时,课堂的最后,由学生扮演列宁、马克思、斯大林和邓小平,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达到了升华与总结的目的。而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的眼中,都散发着求知的光芒,他又怎会神游天外呢!
第四,充分利用竞争与合作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俗语有云:若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若想走得长,就一群人。要想走得又快又长,那么就需要既竞争又合作了。现今我们常常使用的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小组间的竞争,更能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本次研修课中,多数老师都采用了这种方式,印象比较深的是《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一课,教师采用了擂台大比武的方式鼓励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了守住擂主之位,小组成员使出浑身解数,积极参与问题探究,这样,学生的精力安于课堂,而不作他想。
以上就是个人的一些收获和评价,也是自己在观课中感受颇多之处。美中不足的是,有些老师的课堂仍然比较传统和呆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还有的老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问题设计指向性不明确,学生探究兴趣不高,参与面较窄,课堂效果较差。平时教学中我也会遇到类似问题,我想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寻找解决方法,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历史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服务学生,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只有让历史切实地变成学生的兴趣与乐趣,这样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正所谓“兴之所至,心之所安,尽其在我,顺其自然”。
第五篇:观课报告
《摇篮曲 》观课报告
作者:崔纪兰 更新时间:2015-08-19 18:47 浏览量:2391 观看了郭老师的唱歌综合课《摇篮曲》,受益匪浅。本节课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坚持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使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学目标完成度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郭老师的这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本节课过老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1,学习歌曲并能有有感情地演唱。2,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3,欣赏、感受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郭老师在本节课中目标设置明确、具体,符合《课标》理念,符合音乐学科特点,能联系学生实际,并落实在教学全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关注情感、能力、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结合。
二、教学内容丰富多彩。郭老师的这节课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丰富多彩,有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有发声方面的讲解与练习,有富有感情的演唱和动作的模仿,又有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摇篮曲的理解欣赏与分析„„,有利于学生的音乐审美学习和文化学习。陶冶了学生性情,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与参与的激情,对于改进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巩固课堂知识有着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学生音乐创造与实践等多种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新颖得当。在这节课的设计上,郭老师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了综合分析,设计了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获得了积极有效的教学效果。郭教师能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让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获得音乐感受和知识。注重了细节的设计,教学环节的衔接,语言的引导,这些细节都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得当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探究、感受、表现与创造兴趣,发展能力,本课中郭老师在“听、赏、唱”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音乐风格和特点,较好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准确掌握了歌曲的速度力度及节奏,表现了歌曲的情绪。以多种表现手法,多种形式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本课中注重了师生互动,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选择的机会,教学生动,气氛活跃,教学方式多样化,有启发性、激励性,指导及时、灵活、有效,立足学生发展。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有特色。
四、学生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节音乐课虽然简单易学,也不是学生喜欢的时尚歌曲,但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浓厚。多次重复演唱,不厌其烦。学生能感受和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有初步的音乐审美评价能力。能大胆想象、思维活跃,获得相应的审美经验和多种音乐技能。获得美感体验,合作意识,乐于表现,有艺术创新的意识和初步能力,个性突出。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五、教师有较好的专业素养。这节课中郭老师体现出了良好的音乐素质及综合修养,教学理念先进,教法出新,示范娴熟,教态自然大方,举止得体,有亲和力,富有激情。语言规范、准确、有感染力,基本功扎实,教学应变能力强。
六、存在的不足之处。一方面教师说教有些多,学生自主探究较少。另一方面教师的语气有些强劲有力,语速稍快了些,与歌曲内容不是很温和。
总之,郭老师的这节音乐课还是成功有效的一节好课,值得大家学习。
《青春舞曲》观课报告
作者:王海鸥 单位: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 更新时间:2015-08-27 16:45 浏览量:102 在这次网络研修中看到了许多优秀的课例,感觉受益匪浅。每一位授课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带给我不同的享受,每一节课都体现了老师们独具一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独特的教学思路。今天我主要整理了一下《青春舞曲》这节课我的观课体会。
一:舞蹈导入----【精彩设计 简单明了】
李红雁老师用一段美丽的新疆舞蹈引入同学们对新疆歌舞的学习兴趣,一开课就引领孩子们进入音乐的殿堂,情境创设非常好!结合自己在听课中见到的,老师们都会根据自己的拿手绝活来设计开场的这个环节,有的老师会用新疆的乐器、有的老师也会用歌舞,带领孩子们走进新疆了解新疆的音乐。
二、学习新歌----【层层深入 学有所获】
Ppt的灵活运用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了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李老师应用了辅助多媒体教学教具,如多媒体视频,节奏型分析、新疆歌曲赏听、教师的范唱、模唱等一系列教学手段来让学生喜欢这首歌曲,并能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曲。抓住了“听”为基础的音乐体验方式,在多听的基础上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听---唱---练环节中老师一点点的渗透音乐基本功的学习,学生学习一步步深入。
三、歌曲巩固----【创造性加入二声部处理】
本首歌曲的学习对于孩子们来说很容易掌握,李老师在学生学会歌曲后加入了二声部伴唱处理,我个人觉得非常巧妙,值得借鉴和学习。
四、歌曲拓展----【打手鼓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许多艺术形式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发扬光大。李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孩子学习打手鼓,亲身体验新疆歌曲的节奏和音乐特点,同时让学生能够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整个音乐课堂成了学生自由学习、成长的舞台,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机会,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体验。
总体评价:
课堂设计合理,能够出色完成教学目标,教师的示范教学非常到位,基本功扎实,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恰到好处,李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教学语言精练。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的学习活动轻松、愉快,是一节很不错的音乐课。
教学建议:
可以用简单的几句话提升整节课的主题,在感受美妙歌舞的同时更要珍惜美好的时光!
走进非洲---《咿呀呀噢来噢》观课报告
作者:边莎莎 单位: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 浏览量:48
今天研修观课了张峰梅老师的走进非洲这节课让我又收获了不少。《咿呀呀噢来噢》是一首欢快的扎伊尔(刚果金民主共和国)民歌,四二拍,节奏富于动感,多切分节奏,表达了扎伊尔人民对祖国,对领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接下来我来谈一谈对于这节课的感受:
本节课在张老师引导下,让学生感受到了非洲的音乐风格,了解了非洲相关音乐文化,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非洲音乐作品的兴趣。
在教学中张老师把音乐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激发对音乐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在歌曲学唱中,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学习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演唱歌曲的同时又加深了同学之间的感情。用趣味的、现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始终跟随老师的引领,从而一步一步地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真正体现师生 互动、生生互动,让每一个教学环节得以顺利实现。
我觉得这节课还可以加入非洲鼓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敲击节奏型,感受非洲鼓的鼓点节奏。一是可以通过学生的双手激发他们的对非洲鼓的直接感受,二是可以进一步体现了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对非洲音乐的了解,体验了那活泼且富有动感 的音乐特点。让学生都沉浸在神奇而又美妙的非洲音乐中。
总之,在课堂中加入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得本堂课的设计更加精彩,更加美妙绝伦,同时带给我们一场视听盛宴,以前在音乐课上难以实现的愿望,如今终于变成了现实,因此我们要感谢网络研修,感谢为我们带来收获的专家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过程当中,在立足于课本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那么我们的每堂课都精彩绝伦!
《雪绒花》观课报告
冠县斜店乡中学
孙丽敏
认真看完苏老师这节《雪绒花》唱歌综合课,个人感觉非常的完美,让我受益匪浅。首先苏老师扎实的专业功底,是让我值得佩服的地方,另外在整节课的表现上充满自信,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轻松完整流畅的教学过程。下面对整节课说一下自己的拙见: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通过演唱歌曲,培养了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爱国之情。重点突出,师生一起完成了本节课的重点。另外苏老师熟练、合理地运用了信息化教学技术,让学生通过观看、聆听,直观感受歌曲的情绪。二:以视频《Do Re Mi》导入主题,积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电影《音乐之声》的剧情,老师用口琴演奏旋律,从而开始本节课的内容《雪绒花》歌曲的学习。
三、聆听歌曲回答问题,课件展示《雪绒花》,通过问题,师生讨论解决乐曲中的基本要素,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回答。在之后学唱过程中,分乐段进行了分析,引导学生用柯尔文手势来学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共同配合,让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多次聆听,再加上前面的分段分析与练习,学生很快掌握了歌曲的学唱,能够做到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很好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为了更好地丰富歌曲的演唱形式,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合唱的练习,分声部的练习后,让歌曲听起来更加的动听和优美。
五、拓展环节,苏老师标准的英文演唱带给学生不一样的“魅力”,之后让学生尝试用英文演唱歌曲,体验歌曲不一样的感觉,更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
在这节课的最后,让学生谈一下自己一节课的收获,对本节课做一些简单的梳理,并做好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期望。
值得一提的是苏老师的普通话非常标准,语态和蔼可亲,流畅自然,也让我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一起学习了《雪绒花》。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感受,总之,非常感谢苏老师带给我的这节完美的《雪绒花》,让我受益匪浅,印象深刻,让我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吸取老师好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踏实做好音乐教学的每一步,让学生感受真正的音乐“魅力”,争取做学生心目中最“好”的音乐老师!《青春舞曲》
作者:张朝云 单位:莘县莘城中心初级中学 更新时间:2015-08-26 17:50 浏览量:18
我观看了赵老师的《青春舞曲》新授唱歌课受益匪浅,感谢这次研修学习的机会,能够进行高层次的教育学习,对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促进,希望自己通过这次学习在以后的音乐课上也向赵老师学习,争取达到一个制高点。
一;美在其中
我认为一节好课从始到终都应给人美的享受。所以导入、小结还有轻松而不失严谨的衔接语便在这节课中自然流畅。赵老师用新疆语言“呀克西”问候学生,然后让学生听歌曲说一说是什麽民族的歌曲。观看新疆的风景、美食、乐器、服饰、舞蹈,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新疆这个好地方,激发学生兴趣确实很美。
二;美的感受
我认为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无论是情感体验还是感官直觉,于课堂参与者都应是一种美的感受。而赵老师自身的音乐素养与扎实的基本功无疑是给予学生美感的重要元素。学习歌曲之前赵老师对歌曲的理解做了很深讲解,包括民歌的特点,什么是小调,还有鱼咬尾等,为之后学习歌曲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美的成果
那么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呢?我想所有教师都会考虑到这个问题。然而无疑的是无论课堂的环节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一节好课的中心点一定偏离不了形式与本质的完美结合。赵老师的课内容既丰富多彩而又不失重点。在分析歌曲的情绪方面也很好,前两句欢快,后面的忧伤再到欢快,一整节课下来学生基本上每个人都学会了这首歌曲,而且唱得很投入,这就是最好的教学成果。
四;
在创新方面也很美——
记得有位教育专家说过:在一片黄花中,一朵灰色的花让人觉得美丽;在一片灰色的花中,那朵黄花让人觉得最美,有时候个性就是一种美。我对这句话深有同感。赵老师就是以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创新课堂赢得了所有老师的赞扬,我们要学习他这种创新精神。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与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音乐课堂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则一定要把握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基本理念。“美”是什么?只有外在美与内涵美结合才是完整的美。做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素养、领会发掘课堂中“美”的精髓,更要充分利用课堂的平台,也让学生看到美、听到美、感受到美,在“美”中畅游音乐的海洋,在耳濡目染中领会美的真谛,那么,教师在追求成功课堂的同时也就愈加走近“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终极目标!所以今后我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争取向赵老师这样的优秀教师看齐!
总之,只有让学生每节课都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才能使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才能使学生学会“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的家园。音乐课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使学生热爱音乐,使音乐课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
《摇篮曲》观课报告
延秀秀老师的这节课最重要的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课堂中教师展示材料图片,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以学生讨论回答为主;在新歌导入中,延老师首先向学生展示曹格女儿姐姐CRACE的图片,吸引住学生的目光,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很快就能融入至课堂当中去,之后,又分别播放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片段引出课题,进入新授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情景复现法,通过图片、材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受。对于重点基本做到了精讲细讲,并且在整堂课中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对课堂的参与度高,让学生把握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学的活动:
这节课设计的问题深浅适宜,学生对于简单的问题能直接回答,对于较复杂的问题能够经过提示以及教师指导得出答案,并且学生回答的问题答案比较准确、全面,说明对于本节课的内容知识点掌握得比较良好。本堂课气氛活跃,表现出学生对这节课的浓厚兴趣。教学效果:
本节《摇篮曲》抒发的就是母亲对宝贝温柔而又深深地爱。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了解摇篮曲的音乐体裁形式、把握摇篮曲的音乐特征,更进一步的感受父母的爱,从而使学会如何感恩,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爱。
收获:
《摇篮曲》这节课从总体上来说达到了所期望的课堂效果,不管是从教师的授课状态、知识传授以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还是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唱歌的状态、情绪以及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都是非常不错的。延老师整堂课结构把握的非常好,从一开始的情景式导入,以及新授课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连接性都非常的不错,且教姿教态非常好,总是以微笑的状态跟学生互动交流,声音清脆自然,思路清晰,能够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及时做到评议和鼓励。是我学习榜样!
反思:
新《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延老师学习,努力把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注意把握学生的课堂动态,积极应对,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特别是延老师最后的设计,采用写给妈妈的话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父母的爱,使学生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用行动和成绩来报答父母!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寻求更多更好的方法去鼓励和激发。同时,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授课能力也要不断学习和研究,争取努力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