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主要对策[模版]

时间:2019-05-13 00:4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主要对策[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主要对策[模版]》。

第一篇:浅谈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主要对策[模版]

浅谈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主要对策

xx省xx县xx中学 xxxx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光在课堂上学习语文,是不能真正学好语文的,学好语文更多的还是要依靠课外阅读。重视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的一个根本性的导向”。然而目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实在是不容乐观,本文针对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从树立课外阅读的正确理念、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注重阅读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动笔的阅读习惯、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等方面提出指导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 课外阅读 现状 原因 对策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办学条件相对比较薄弱的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又是怎么样呢?

一、目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通过对我校七年级一班二班共100名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同学占15%,无聊时才读课外书的同学占20%,极少阅读课外书的同学占15%,根本不读课外书的占50%。如果考虑到这里课外书还包括一些粗糙低劣的卡通漫画、言情武侠等书籍,那么真正有文学阅读习惯的学生少之又少。而 1 农村初中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丰富的语言材料又相脱节、课外阅读少,尤其文学名著阅读量不足,导致学生知识面窄,视野狭小,语言表达与概括能力差,思维不灵活,缺少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花了不少功夫,语文能力却没有得到多少提高,这种现状已给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现在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文学阅读,文学阅读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软肋。

二、原因分析

1、与阅读兴趣缺乏有关,影视文化代替了课外阅读。造成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自身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低。所以,即使是在较为空闲的寒暑假期间,他们用于阅读的时间也仍旧很少。随着家庭物质生活日益趋向富裕,数字时代、网络时代的来临影响着学生课堂外的文化环境,多数家庭最有文化气息的活动仅限在看电视,学生受到熏陶最多的也只是电视,而不是读书。多数农村初中生的家长外出打工赚钱,自控能力不好的学生便会以电视、游戏作为自己在家休息的主要内容,影视文化代替了课外阅读。

2、与课业负担偏重有关,课外阅读时间被挤占。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被题海战术淹没,每天在课堂上要坐七、八节课,要应付呆板繁多的考试,课外还要做大量的作业,而对于面临中考的学生来说,基本上就没有课外阅读的时间了,除了必要的体育课外,他们只能在题海中苦苦挣扎,根本无心也无力进行课外阅读,一天下来几乎没有时间看书。阅读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没有时间的保障,那么阅读只是一句空话而已。

3、受家庭因素的制约,家长对孩子阅读课外书的持消极态度。现在的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比较重视,往往把分数看成是命根子,但他们的文化层次较低,根本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少数家长为孩子选择课外阅读读物,只是一些教材辅导书,大多数家长认为课外阅读就是学生看一些闲书,读一些“野”书,不但会影响孩 2 子的成绩而且还会“教”坏孩子,与所谓的学习毫无关系,这从某种意义上阻碍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正常开展。

4、学校缺乏课外阅读的环境。

农村初中生课外书的来源少,学校只有简陋的图书室,且大多数书籍要么是工具书,要么是七拼八凑的落后于时代的书,学校也缺乏图书阅读制度执行和专人管理,一学期下来几乎没有怎么开放过。

5、缺少必要的阅读方法的指导。

在教学中,老师用分析语文课文的办法指导学生读书。经常按着应试教育的思路,把文学作品一篇篇“肢解”成字、词、句、段、中心思想„„大量时间和精力都花费于对基础知识的机械重复、死记硬背上,而对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偏少。有时,对学生课外阅读作出指导的也只是为了应付某种竞赛而进行。

三、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1、有利于拓宽视野,增加积累。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具有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阅读积累,重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就是一条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要使自己渊博富有,就要认真读书,旁学杂收,广取博览。屈原的《天问》一口气提出172个问题,天文地理,博物神话,无所不涉,显示了作者的丰富学识。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见,读书学习是积累知识的好办法。多进行阅读,可以丰富语言,积累词汇。

2、有利于形成好的阅读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他还说:“养成好习惯,直到终身由之的程度,是一条规律。”的确,进行课外阅读需要时间和精力,更需要一种意志,长此以往,3 学生就会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一种“自己要读”的好习惯。

3、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一般来说,学生是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和兴趣来选择读物的,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在自由、无拘无束的心理环境中进行的,这样的心理环境能充分调动各种积极的心理因素参与阅读,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愉悦,产生某些在课堂上无法体会到的感受,可以说,课外阅读从另一个方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在不同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有利于提高语言文字能力。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句话说明了读书与写作的密切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多了,“厚积而薄发”,就能对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读书能使人站得高,看得远。思路开阔,写文章就会得心应手;有远见卓识,写文章就能格调高,不至于出现陆游笔下的“恨渠生来不读书,江山如此一句无”的情况。

四、农村初中课外阅读的对策

1、以课堂教学为契机,树立课外阅读的正确理念。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战场,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才是根本的、有效的途径。我们所要提高的虽然是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但课外要在课内抓。倘若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还是照本宣科、一成不变的话,学生就将丧失学习的兴趣。教师首先应把课本上的阅读教材上好了,讲活了,学生才会有兴趣将之延伸到课外。所以在课内讲到名著、名作时,有意识辐射相关作品的精彩片断,把文章适合学生的口味之点引出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同时抓住社会、生活的相关点,引向对时文的学习,分析学生的阅读兴趣所在,持之 4 以恒点插于平时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建立阅读的信心与兴趣,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活动,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真正自主阅读。

2、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主动去了解、研究,提高自学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教师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引导他们投身于课外阅读,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

(1)指导学生选择阅读的内容。阅读内容直接关系到阅读的质量。学生在年龄、学段、性别、心理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推荐书籍、选取阅读材料,应着眼于兴趣的培养和视野的拓宽,面要广,选要精,尽可能将符合学生心智特点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对初中生,可以推荐短小精悍,文质兼美,内容丰富、人文性较强的《读者》、《青年文摘》、《语文报》、《作文评点报》、《小小说选刊》等报刊、杂志。然后针对个性,分别介绍不同的书籍,逐渐把品位高、写法有特色的名篇佳作推荐给学生,如《水浒传》、《鲁宾逊漂流记》等中外名著。同时,要结合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选择的读物深浅要适度。太浅,达不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太深,读不懂,将会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阅读兴趣。上网已成为学生课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不能正确利用它,很多学生成了网虫,整天上网聊天游戏,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许多家长、老师忧心冲冲,采取了很多强制性的禁止办法,却带来不少学生的逆反心理,结果是策得其反。因此,我认为如能引导他们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提倡从网络中去寻我们需要的有用信息,如查找资料、阅读名文等。那么,它将做为传统读写方式的补充和延伸而深受学生认可。在网络上阅读,对阅读对象的阅读感受可以很容易地在网上发布,并且很可 5 能得到很多折回应,形成热烈讨论的氛围,这其实也是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而且也能通过讨论互相学习甚至碰撞出思想的精彩火花,激发出无穷的创造力。

(3)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学生有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是顺利开展课外阅读的保证,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帮助学生提高认识,使他们明确阅读对语文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指导他们有选择地看一些电视节目,引导他们走出游戏室,从而腾出时间阅读。大胆地改革课堂教学,每周安排一个课时的课外阅读,让学生自己去品味、欣赏、感受。另外,要启发引导家长支持孩子读有益的课外书,协助孩子安排好课外阅读时间。

3、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科学的阅读方法能使学生的课外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阅读教学中应加强学法的指导,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中学生在课堂里也接触到许多,哪一种阅读的效果最好,也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致。教师应根据不同阶段的阅读要求,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浏览、略读、选读、跳读和精读等方法去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对一般性的文章,只要粗略知道内容即可的,可选用浏览、略读等方法;对编幅较长的文章而又没有时间全文阅读的,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选择的读一些最精华的部分;而对一些名著、佳作、名言、警句、精段而言,要采用精读法。要不惜时间、精力,细细咀嚼品味,领会其真谛。

4、培养学生动笔的阅读习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是为了更好地写。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之前确定阅读目标,做阅读笔记,让学生有意识地从阅读中吸取营养,积累写作素材。把自己在阅读中深切的感悟写成日记,或读书心得体会。把精彩的句子、段随时摘录。反复揣摩,认真品味,并且分类整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学生日后查找,正确地模仿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可以说是提高 6 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同时教师最好能定时在课外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并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

(1)每天上课前进行三分钟的演讲,学生讲什么都行,新闻、故事、当地的民俗民风等等,讲完之后,学生点评、交流,这样以来,就可以促使学生广泛阅读。

(2)组建班级读书角。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好书带到学校与同学交流,利用班费统一购买《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的文学名著。统一管理,做到资源共享,另外,给校长建议,让学校的图书室尽量多开放,让学生有更多的书去读。

(3)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每隔两三周举行一次全班或全年级读书笔记展览。获得荣誉者介绍经验,共同提高。另外还可以进行朗读、演讲比赛。这样以来,不仅增强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更有效地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而且促进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4)坚持办“手抄报”。在农村办手抄报比较适用,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编写一期手抄报,每期八张,手抄报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己写,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固定一些栏目。如读书心得、好书共赏、名句摘抄等。每期出版后,8人为一组轮流张贴在教室内,互相学习,教师适时作点拨、引导。

(5)争取家长支持。利用家长会,家访的机会反复向家长说明当前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让学生家长明白课外书的阅读是学好语文的一项重要途径,使家长在行动上对子女阅读课外书给予支持,并在 7 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孩子购买,订阅一些书报。

总之,语文学习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阅读也应该伴随人的一生。学生读的书多了,就会文思如涌、妙笔生花。现在,尽管在农村初中课外阅读教学中存着较多的问题,但只要我们本着结合实际,教师自身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文化底蕴、文学修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挖掘书源,《课程标准》所提的课外阅读目标会逐步实现,学生的视野会逐步开阔,课外阅读能力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

2、《阅读教学现状探因》胡明道。《语文教学通讯》

3、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

4、吴叔斌,浅淡西部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5、史成明,我省农村初中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

第二篇:浅谈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范文模版)

浅谈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7~9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在今天的语文教学已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每当进行统一测试时,农村学生在语文学科上总是输给城镇学生,并且分值相差较大。特别是从近几年的初中学业考试中发现,农村学生在课外阅读的题目中得分普遍较低。问题的结症在哪里?

一、寻找问题的结症

从我对目前所任初三两个班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并不明确,他们只是停留于消遣的层面上,只有少数学生“想通过阅读学一点知识”,对课外阅读比较感兴趣。毫无疑问,目前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很大问题 1.条件限制

农村地区受到地方经济的限制,大多数农村家庭购买课外书的能力有限,学生的课外书一般很少甚至没有。同时农村中学的图书室大多面积小,藏书数量不多,种类不全,根本谈不上向学生开架借书。同时我所在的地方也没有一所农村初中配置了学生电子阅读室。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学生课外借阅情况不容乐观,而有条件进行网络阅读的就更少之又少

2.学习压力

目前初中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重,特别是到了初三升学阶段,学生每天完成各门功课的作业已占去了大部分时间。从我所教的两个班级调查结果显示,每天坚持读课外书半小时以上的几乎没有,成绩较好的学生怕完不成作业不敢读书,成绩差的学生宁可上网,打台球也不愿读书 3.指导不力

正因为有如此繁重的学习压力,学校教师、家长也不允许学生看太多课外书。毕竟中考只凭一张试卷定结论的考试体制还没有改革,让学生从题海中抽身而退进入到广阔无边的文学世界,没有一位教师、家长敢放心!特别是农村家长由于文化水平有限,不大支持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相当部分家长认为这样会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 4.盲目选择

有相当多的学生课外阅读目的并不明确,存在着盲目读书的倾向,人虽在读书,但并不知为何在读书。大多的学生还存在“跟风”趋势,“别人读什么我就读什么”,根本不管是否是健康的书籍

三、培养课外阅读习惯的对策

正因为种种现实问题,目前就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已经迫在眉睫。如何去解决呢?加强中学生课外阅读,我认为应从以下入手:

(1)给学生营造良好读书环境,让学生多读书。兴趣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环境造就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记得伟大文学家鲁迅先生对读书有过一段精妙独到的见解: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汲取更多知识,懂得明白做人的道理

首先,教师要具体引导,激发兴趣。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在课外阅读时易受情感的支配,兴趣在于阅读一些不太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刊上,更有不少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课外阅读的兴趣。所以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具体引导和指导,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文学欣赏课、诗歌朗诵会、演讲赛、文学社活动、甚至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各项奖励以赠书的形式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其次,要让家长配合。可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学生丰富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中学生要选择内容积极健康,类型多样,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的图书。总之,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第三,学校也应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多下功夫,建立起图书馆或图书室,增加藏书量,并且帮助和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查找所需信息,广泛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感受到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从而遨游在知识海洋中

(2)教师传授方法,培养能力,让学生会读书。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必须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切实截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包括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分门摘录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传授这些方法要指导学生在具体运用时要不拘一格,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运用

另外,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阵地。语文教师也应该通过有效的训练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训练时必须讲究”度”的把握

(3)做学生榜样,让学生爱读书。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自己要成为一个读书人。朱永新教授说:“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一个爱读书的语文教师,不会喜欢布置抄写10遍、20遍的课外作业,也不会喜欢发大量的试卷,而会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馆,走向大自然,去阅读、欣赏、感悟、体验。“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物象,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读书能开阔眼界,从中得到美的陶冶,趣的享受,理的滋养。在语文教学中,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词语或精彩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在学生中营造爱读书氛围。平时,教师也要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成就事业的故事,如鲁迅、巴金、茅盾……,这种“名人效应”产生的力量是不能低估的:阅读非常有趣,非常重要。有的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一起朗读精彩美文。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在阅读中教师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强烈感染力,好似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了,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能成为自觉行为。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默契配合,只有这样农村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才会大为改观,中学生阅读能力才会日益提高。

第三篇:冯岩 浅谈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主要对策

浅谈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主要对策

新疆伊犁霍城县良繁中心学校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光在课堂上学习语文,是不能真正学好语文的,学好语文更多的还是要依靠课外阅读。重视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的一个根本性的导向”。然而,当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实在是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有: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课外阅读时间被挤占;学生兴趣不高,影视文化代替了课外阅读;家庭条件的限制;学校没有课外阅读的环境;教师缺少对课外阅读的指导。针对原因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重视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等方面提出指导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

课外阅读

现状

原因

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有这样一段话:“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课程标准关于“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提倡和呼吁,已经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光在课堂上学习语文,是不能真正学好语文的,从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角度说,学好语文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阅读。重视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的一个根本性导向。课程总目标则相应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的量化要求。新课程标准给广大师生提出了全新的阅读理念,作为一名农村的初中语文教师,对当前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有切身的体会。

一、目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作家茅盾曾说过:“课堂上就那么薄薄的几本课本,谈不到多,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假期阅读。”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总结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得失后说:“少数语文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 在农村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读书,预习课文也是敷衍了事,宁愿多做几道数理化题、看电视剧也不愿读书,更不要说课外阅读。即使有读书的也是走马观花,难以有深入的认识和感悟,再加上周围不读书这种坏风气的影响,更使学生难以静下心来阅读。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匮乏,尤其文学名著阅读量不足,导致学生知识面窄,视野狭小,语言表达与概括能力差,缺少创造力和想象力,思维不灵活,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很多问题因学生没接触过而无法展开讨论,教师不得不代替学生回答,学生的能力因而无法得到锻炼。

二、原因分析

1.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课外阅读时间被挤占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被题海战术淹没,每天在课堂上要坐七、八节课,要应付呆板繁多的考试,课外还要做大量的作业,而对于面临中考的学生来说,基本上就没有课外阅读的时间了,除了必要的体育课外,他们只能在题海中苦苦挣扎,根本无心也无力进行课外阅读。一天下来几乎没有时间看书。阅读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没有时间的保障,那么阅读只是一句空话而已。

2.学生兴趣不高,影视文化代替了课外阅读

随着家庭物质生活日益趋向富裕,数字时代、网络时代的来临影响着学生课堂外的文化环境,多数家庭最有文化气息的活动仅限在看电视,学生受到熏陶最多的也只是电视,而不是读书。多数农村初中生的家长外出打工赚钱,自控能力不好的学生便会以电视、游戏作为自己在家休息的主要内容。影视文化代替了课外阅读。

3.家庭条件的限制

我们的学生来自农村,家长世代都是务农,文化层次低,甚至有些家长目不识丁,对于孩子的学习听之任之,认为孩子交到学校就是教师的事,更不要说辅导学生看书、学习,他们自己一年到头来从不读书看报,家里几乎就没有什么书籍,即使有支持孩子看书的家长,也认为学好课本知识就行了,看课外书都是闲书。在农村孩子放学回到家或多或少都要从事一些劳动,自由支配看书的时间也是少得可怜。

4.学校没有课外阅读的环境

农村初中生课外书的来源少,学校只有简陋的图书室,前两年为了应付“两基”验收需要,有那么几百,几千册,但这些书要么是工具书,要么是七拼八凑的落后于时代的书,学校也没有图书阅读制度,也没有专人管理,一学期下来几乎没有开放过。5.教师缺少对课外阅读的指导

作为一名农村的语文教师课头重还兼班主任,没有对七至九年级这个义务教育作一个通盘考虑,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总休目标和分步实施计划,使自己心中有数,学生有努力的方向,不至于没有目标漫无边际,让学生觉得课外阅读可有可无,而影响课外阅读的实际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己的知识面狭窄,阅读量不足,不注意在自己的文化底蕴上,文学修养上,知识积累上下功夫,所以也无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

三、农村初中课外阅读的对策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兴趣,才会努力寻找阅读机会,得到阅读满足。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作用的认识,激发其对课外阅读的渴望,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课外阅读不仅不影响学生的语文及其它学科的学习,还可以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培养兴趣,活跃思维,陶冶性情,发展智力。其次,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情感上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到读书不是繁重的学习任务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比如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利用学生喜欢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待学生看过部分或全部电视剧后,再引导学生读书上的文字,同时比较二者的差异。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体会影视片虽然能带来艺术的震撼,但欣赏的过程是瞬间的、粗略的,而读小说所获得是优美的文字,这些都是持久的,从而使他们喜欢读书。学生的兴趣有了,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2、重视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首先将课内与课外结 3 合起来。“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新课标总目标中提到“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有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教师指导学生,将课堂中学会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得以运用。将课内阅读的内容向课外阅读进行延伸。比如学了《杨修之死》后,就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中有关杨修其它章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杨修形象,进而引导学生在课外通读《三国演义》,拓宽了阅读面,加深学生对作者塑造杨修形象所要表达的创作意图的理解,再比如教学冰心的《纸船一寄母亲》时,就指导学生阅读《繁星》和《春水》,让学生了解作品主题及冰心的写作风格等。完成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阅读,使学生在阅读的量上有一个大的突破。其次,采用反思,探究性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实际的阅读中,让学生认真阅读作品,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休会,这样的课外阅读,不仅提高了阅读行为的层次,也扩大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范围。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这是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对农村中学生来说,要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初中阶段课程较多,学习繁重,要有自己的阅读计划,明确读书的要求是“眼到、心到、手到”,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面前放上字典和笔记本,将书中的知识重点,好的词语、优美的语段尤其是经典著作中的名段名句摘抄到笔记本上并附上自己的读书心得,会作圈点、批注。学会写读书笔记。告诉学生读书笔记的方法有:①作者篇目索引式;②观点内容提要式;③优美句段摘录式;④问题思考感想式。调动学生写读书笔记的积极性。

4、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①每天上课前进行三分钟的演讲,学生讲什么都行,新闻、故事、当地的民俗民风等等,讲完之后,学生点评、交流,这样以来,就可以促使学生广泛阅读。②组建班级读书角。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好书带到学校与同学交流,利用班费统一购买《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的文学名著。统一管理,做到资源共享,另外,给校长建议,让学校的图书室尽量多开放,让学生有更多的书去读。③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每隔两三周举行一次全班或全年级读书笔记展览。获得荣誉者介绍经验,共同提高。另 4 外还可以进行朗读、演讲比赛。这样以来,不仅增强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更有效地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而且促进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④坚持办“手抄报”。在农村办手抄报比较适用,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编写一期手抄报,每期八张,手抄报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己写,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固定一些栏目。如读书心得、好书共赏、名句摘抄等。每期出版后,8人为一组轮流张贴在教室内,互相学习,教师适时作点拨、引导。⑤争取家长支持。利用家长会,家访的机会反复向家长说明当前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让学生家长明白课外书的阅读是学好语文的一项重要途径,使家长在行动上对子女阅读课外书给予支持,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孩子购买,订阅一些书报。

总之,语文学习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阅读也应该伴随人的一生。学生读的书多了,就会文思如涌、妙笔生花。现在,尽管在农村初中课外阅读教学中存着较多的问题——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习惯不好,教师阅读指导不够,家校阅读书源不足,但只要我们本着结合实际,教师自身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文化底蕴、文学修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挖掘书源,《课程标准》所提的课外阅读目标会逐步实现,学生的视野会逐步开阔,课外阅读能力会逐步提高。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就会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 2.《阅读教学现状探因》胡明道。《语文教学通讯》 3.吴叔斌,浅淡西部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4.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浅谈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写写帮整理)

浅谈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被我们的语文教师视为“圣经”,前后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不能迅速提高。“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课外阅读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 但是由于种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相当贫乏。我们应该现实地看到,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相当贫乏的,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生阅读现象更为严重。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对小学阶段语文课外阅读作了明确要求:小学生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由于是1、2年级,同学们才刚接触到语文课本知识,小学低年级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级,应重视阅读情趣、良好阅读习惯以及最基本阅读能力的培养。

认(识字)是读(读书)的基础,认读能力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能识字,会写字,能朗读,会默读,这才具备进入阅读的基本条件,先要跨进门槛,而后才能登堂人室。到目前为止,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基本的阅读能力。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阅读。

所以我们不能让他们不会读、不想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没有收获,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要让他们有书读、有兴趣读。低年级很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理解能力差,不认真,怕吃苦,持续时间短,懒于动脑思考,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近年来,在小学毕业试题中,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所占分值高达60%,是一种极好的导向,利用全市抽考的影响力,为语文教学沿着培养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正确发展导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学生才会从老师的“要我读”转化成自主进行的“我要读”。因此,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学生一定的课外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也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

(一)、学生课外阅读资源贫乏。

农村经济条件、文化氛围、教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及重视程度都与市区有巨大差距,这些因素多多少少都制约着学生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学校图书室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资源库,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学校经费不足导致藏书或数量不足、更新不及时,可读性下降。

学生私人藏书少得可怜,有的甚至一本都没有。学生家庭或经济条件差,或对课外阅读认识有欠缺,多数父母在外打工,家里是几乎不识字的爷爷奶奶照看孩子,即使在家的父母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根本无法直接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指导。

(二)、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缺乏。

由于学校图书馆空间小,每次阅读只能容纳一个班的学生,所以每班一周才有一次近一小时的阅读时间。为了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各级教育部门对学校课程的开设以及学生在校时间的规定都做了明文规定。这就出现了学生在校科目多,阅读时间缺乏的现实情况。再加上学生对电视剧、动画片的兴趣比读书兴趣高,课外组织他们会进行阅读更加得不到保障。

(三)、农村教育者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够,忽视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现实教学中,语文教师教学观念落后认为课堂内的教学任务尚不能完成,哪有时间、精力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呢,有的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漠然视之,很少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放任自流。也有语文老师对课外阅读功利心太重,强调学生多阅读作文、诗词名句等对语文考试有用的内容。非语文学科教师更有相当部分不能站在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高度肯定、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课间看课外书给予否定,课堂上看课外书更始严厉处置。

1、农村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长期以来,我校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过于拘泥于教材,局限在课内,书本中心、课堂中心,与应试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要求学生读课文,做题目,其余一概不予重视,甚至视广泛阅读为左道而予以制止,存在“做题多,读书少”的弊端。这种状况尤为突出。

2、阅读兴趣不高。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读书的家庭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部分家长不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视学生读课外书为不务正业,不支持或禁止学生读课外书。虽然老师也强调他们要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囫囫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二、针对我校农村小学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努力营造出一个广阔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书可读,理想的阅读环境应让学生置身书的海洋,沐浴书的芳香,享受美好的精神食粮。

我们应努力营造“书香校园”,除了开设必备的图书阅览室,还应让教室的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学校的每一个地方都洋溢着书香。在教室的墙壁上悬挂科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的画像,书写名人语录,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学校举办“读书节”、“国旗下的演讲”,“书香班级”评比等活动。在教室内也可设置图书角,建立小图书库,图书库可由师生共同捐献,资源共享,利用教室板报进行读书展示,推荐阅读数目,让全班都关心阅读,形成“群体阅读”风气,创建班级浓厚读书氛围。让学生由“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一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 “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4、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可以使人获取信息,汲取知识,还可以给人带来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机会,并且可以怡情养性,多一种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途径。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1)、教会学生用课外阅读登记本。

让学生准备课外阅读登记本,避免散乱。教会学生不仅会读,而且还要求学生勤记录,像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2)“不动笔墨不读书”。

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四)、开辟家庭小书橱。

作为学生的基本生活区——家庭,其读书氛围也尤为重要。在农村,父母本身文化水平不高,对课外阅读认识不到位再加上家境不宽裕,认为学生把课内书读懂就是好孩子,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帮助家长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提高认识为学生购买相关的阅读资料,逐步帮助学生开辟家庭小书橱,让学生在闲暇时间可与书为伴,以书为趣。另外教师也应劝导家长多读书,读好书,并在家中形成相应的学习氛围。相信孩子们在浓郁的读书环境和氛围中,定能形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五)、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我们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将课外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各位家长,提醒家长为孩子购买图书,督促孩子读书,检查读书情况,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根据小学课外阅读的总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不同年龄结构阅读的侧重点,例如:《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西游记》、《中华上下五千年》和科幻小故事等。选择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

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六)、把握好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调控与指导作用。

1、要抛开传统应试教育模式,转变观念,正确指导学生有效地阅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要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挑战自我、挑战同学、挑战教师)和创新意识,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引导学生采取不同方式(读课外书、请教等)查阅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激发学生课前收集阅读材料,课后依据课文内容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课外阅读铺平道路。要“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解放,教师把花在多余分析、讨论、提问、机械练习上的时间省了下来,还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如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预习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技能,才能由过去传统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2、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优化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

课外阅读课程能否发挥最大成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激活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的“双赢”。三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学生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农村信访工作现状及对策

农村信访工作现状及对策

成因分析

一、物质利益受到侵害。

一是土地承包权没有保障。2003年3月,我镇各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刚刚结束,就有一个村民来反映,新当选的村委会要收回他承包的土地。当时我们看了该村民拿来的土地承包证书,我们知道,98年我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30年不变,所以该村委会收回他的土地

是不对的。我们研究了一下有关政策,有三种有关政策,有三种情况村委会不能收回土地。一是村民外出将土地交给村委会,这种情况是村民将土地交给村委会代保管,村委会不能将土地收回,村民回来后,要求继续承包土地,村委会必须将土地交给该农民。二是依据法律,村民有权将自己承包的土地转包,村委会不能以你已将土地转包他人而将土地收回。三是如果该村民外出打工,承包的土地由基亲属代为耕种,村委会不能以此为由将其土地收回。此类信访问题在98—99年较多,占信访量的1/3。现在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二是局部过重的农民负担。1998年至1999年,这两年有部分村民来访,反映其所在村闲置干部过多,(其中有个村有57个干部),农民负担过重,还有一个村的来访者反映该村土地税定得过高,超出村民承受能力。

三是农村资源发包缺乏透明度。农村机动地、“五荒”和集体资产的发包、转让、出售,暗箱操作且价格低廉,有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使集体利益受损,农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物不平则鸣”,故而上访。2001年4月2日,中内泡135名村民到区政府上访,4月3日到市政府上访。9日、16日又到区政府集体上访。4月10日又到市里上访,并在市政府滞留两天一夜。他们这次大规模上访的原因就是因为该村委会在没有征得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将村集体的水面低价承包给了他人。

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

一是政务财务公开不到位。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有权利参与集体事物管理和建设,有权对集体重大事项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但个别村屯无视农民的种种权利,公开流于形式,“说芝麻避西瓜”,搞“模糊战术”,农民“雾里看花”,疑窦顿生,有被愚弄的感觉。98、99两年我办共接待因村务财务不公开而上访案4件次。

二是基层民主工作有薄弱环节。实行村民自治后,个别村民主建设没有到位,尤其是农民对村级事务的民主监督无法行使,主人公地位没有保障。例如有的村民来反映该村的理财小组等于虚设,根本派不上用处。

三、村级事务管理混乱。

有的村帐目不公开,个别村干部有贪污嫌疑,有的凭借权利乱用“两工”,有的资源发包上多吃多占、偏亲向友,“肥水不流外人田”,看着“糊涂帐”农民心犯嘀咕,事不顺,心不平,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几年来,我办共接待因此来访5件次。

四、工作方法简单生硬。

在税费征缴、“一事一议”、村委会换届选举和分摊任务时,有的镇、村干部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重“统”轻“疏”,话没说透,理没说清,干群沟通少,工作线条粗,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心存芥蒂,对干部不信任。我经常接待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进政府就要找区长,找区委书记,待问明原因是,他因事找到镇、村干部时,他们的回答是“愿上哪告上哪告”,或者说“我就不管”。

五、干部作风问题。

农村干部工作较为辛苦,但由于方式方法问题,一些农民不理解,因而管理工作难做,逐渐失去了责任感。有的缺乏民主,涉及农民利益的事情,往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拉大了同群众的距离,增加了干群的对立情绪,有的办事不公平,偏亲向友,以势压人,谋取私利,甚至奢侈浪费,违法乱纪,加大了集体亏空,加重了群众的愤懑情绪。在干群矛盾面前,有的缺乏自省,认识不到干部作风是干群紧张的导火索和崔化剂,片面归结为农民素质低而加以推卸。2001年初,有一个村的村民到市、区集体访,反映了14个问题,经区里调查核实后给予答复。但他们不服,最后演变为要求罢免该村的村委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群关系紧张。

六、政策法规落实走样。

有的村干部政策水平低或者出于少数人利益需要,在贯彻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时,或截留政策,或曲解政策,或擅定土政策。殊不知,农民已从宣传媒介上知晓了政策精神,这样做只能引发矛盾,效果适得其。1997年,不知出于何原因,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未满之时,有一个村擅自将土地进行了调整,结果导致97-98年产能建设用地补偿款无法发放,部分村民越级访不断,至今不能解决。

主要对策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意识。

一是建立农村信访领导责任制。把农村信访工作摆上镇村党政主要领导的工作日程,切实做到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负全责。二是建立信访目标考核制。将农村信访纳入各级干部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在考核、评估和使用干部时,把其分管或主管的信访工作

列为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各级农村干部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强化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为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工作中应该严格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这样,目标清晰,责任清楚,便于跟踪问效。四是实行领导包案制。我区每年都将较为重大的信访案进行“三包一保”,并以文件形式下发,那里就包括我们的镇领导和村领导。“三包”是

包接待、包处理、包落实,一保是保稳定。五是实行信访首问责任制。凡第一个接访者必须突破时空限制,“一竿子插到底”,直到将上访问题处理完毕,力避“踢皮球”和“接力赛”。六是强化“一案三查”制度。为避免出现重访、缠访和越级访现象发生,可实行“三查”,即一查上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查接待处理中有无违法现象,三查上访者有无违法行为,这样三管齐下,多头并举,标本兼治,有助于消除有访不查,查而不结,结而无果的弊端。七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对那些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政策法律宣传,重视思想引导。

农民之所以上访或者说在上访过程中有违法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经常的向农民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如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合同管理、税费改革和村民自治等,同时要宣传《信访条例》、《黑龙江省逐级访规定》《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例如《信访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多人反映共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话等形式提出,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的第七条规定:上访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予以收容遣送。(1)所提出的信访事项已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得到解决。仍坚持无理要求,经批评教育无效,继续纠缠不休者;(2)将老人、病残人、儿童舍弃在信访接待单位,进行要挟,经批评教育仍不改者;(3)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造成不良影响串联怂恿上访人员纠缠取闹经批评教育无效者;……(8)其他严重影响信访秩序、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批评教育不改者。上述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责任感,增强自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三、变上访为下访,化被动为主动。

农村信访干部要屏弃传统的“你上访,我接待”“你提问题,我协调”的工作方法,变静为动,变上访为下访。这不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也不单单是工作机制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工作作风的转变。对待下访问题,我们应注意勤、快、实。“勤”,即要多下基层,勤深入到群众当中。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只有善于倾听民声,捕捉民意,才能化解矛盾稳人心,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才能落到实处。“快”,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观念,清除群众问题“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倾向。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及早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群众一个及时、满意的答复。”实’,即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常怀爱民之心,常行为民之举,始终把发展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放在首位,尽快让群众富裕起来。实事办多了,矛盾就减少了,上访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四、狠抓政策落实,坚持依法信访。

在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时,要严格按政策办事,严格工作程序。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或有偏差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侵犯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及时查处,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2001年春中内泡村水面外包一案的及时解决,就是依法信访的典范。有一个村因占地补偿问题引起群众上访,此问题经过市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合适后,给相关领导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对那些无理取闹的上访者也要依法打击,依法维护我们的信访秩序。“7.30”事件中的违法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从这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依法信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执法机关要依法行政,二是对违法上访者进行打击。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村委会是没有执法权的。

五、讲究工作方法,顺应民心民意。

农村在开展工作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力求动机与效果、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把握不准的问题要调查研究,不轻易表态,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取得谅解,限期解决。对涉及面广、事关重大的问题要周密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多发挥村民理财小组、民调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还要注意信息沟通,把一时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上级的支持。同时耐心细致的做好上访群众的疏导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激化矛盾。

成因分析

一、物质利益受到侵害。

一是土地承包权没有保障。2003年3月,我镇各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刚刚结束,就有一个村民来反映,新当选的村委会要收回他承包的土地。当时我们看了该村民拿来的土地承包证书,我们知道,98年我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30年不变,所以该村委会收回他的土地是不对的。我们研究了一下有关政策,有三种有关政策,有三种情况村委会不能收回土地。一是村民外出将土地交给村委会,这种情况是村民将土地交给村委会代保管,村委会不能将土地收回,村民回来后,要求继续承包土地,村委会必须将土地交给该农民。二是依据法律,村民有权将自己承包的土地转包,村委会不能以你已将土地转包他人而将土地收回。三是如果该村民外出打工,承包的土地由基亲属代为耕种,村委会不能以此为由将其土地收回。此类信访问题在98—99年较多,占信访量的1/3。现在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二是局部过重的农民负担。1998年至1999年,这两年有部分村民来访,反映其所在村闲置干部过多,(其中有个村有57个干部),农民负担过重,还有一个村的来访者反映该村土地税定得过高,超出村民承受能力。

三是农村资源发包缺乏透明度。农村机动地、“五荒”和集体资产的发包、转让、出售,暗箱操作且价格低廉,有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使集体利益受损,农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物不平则鸣”,故而上访。2001年4月2日,中内泡135名村民到区政府上访,4月3日到市政府上访。9日、16日又到区政府集体上访。4月10日又到市里上访,并在市政府滞留两天一夜。他们这次大规模上访的原因就是因为该村委会在没有征得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将村集体的水面低价承包给了他人。

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

一是政务财务公开不到位。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有权利参与集体事物管理和建设,有权对集体重大事项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但个别村屯无视农民的种种权利,公开流于形式,“说芝麻避西瓜”,搞“模糊战术”,农民“雾里看花”,疑窦顿生,有被愚弄的感觉。98、99两年我办共接待因村务财务不公开而上访案4件次。

二是基层民主工作有薄弱环节。实行村民自治后,个别村民主建设没有到位,尤其是农民对村级事务的民主监督无法行使,主人公地位没有保障。例如有的村民来反映该村的理财小组等于虚设,根本派不上用处。

三、村级事务管理混乱。

有的村帐目不公开,个别村干部有贪污嫌疑,有的凭借权利乱用“两工”,有的资源发包上多吃多占、偏亲向友,“肥水不流外人田”,看着“糊涂帐”农民心犯嘀咕,事不顺,心不平,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几年来,我办共接待因此来访5件次。

四、工作方法简单生硬。

在税费征缴、“一事一议”、村委会换届选举和分摊任务时,有的镇、村干部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重“统”轻“疏”,话没说透,理没说清,干群沟通少,工作线条粗,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心存芥蒂,对干部不信任。我经常接待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进政府就要找区长,找区委书记,待问明原因是,他因事找到镇、村干部时,他们的回答是“愿上哪告上哪告”,或者说“我就不管”。

五、干部作风问题。

农村干部工作较为辛苦,但由于方式方法问题,一些农民不理解,因而管理工作难做,逐渐失去了责任感。有的缺乏民主,涉及农民利益的事情,往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拉大了同群众的距离,增加了干群的对立情绪,有的办事不公平,偏亲向友,以势压人,谋取私利,甚至奢侈浪费,违法乱纪,加大了集体亏空,加重了群众的愤懑情绪。在干群矛盾面前,有的缺乏自省,认识不到干部作风是干群紧张的导火索和崔化剂,片面归结为农民素质低而加以推卸。2001年初,有一个村的村民到市、区集体访,反映了14个问题,经区里调查核实后给予答复。但他们不服,最后演变为要求罢免该村的村委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群关系紧张。

六、政策法规落实走样。

有的村干部政策水平低或者出于少数人利益需要,在贯彻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时,或截留政策,或曲解政策,或擅定土政策。殊不知,农民已从宣传媒介上知晓了政策精神,这样做只能引发矛盾,效果适得其。1997年,不知出于何原因,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未满之时,有一个村擅自将土地进行了调整,结果导致97-98年产能建设用地补偿款无法发放,部分村民越级访不断,至今不能解决。

主要对策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意识。

一是建立农村信访领导责任制。把农村信访工作摆上镇村党政主要领导的工作日程,切实做到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负全责。二是建立信访目标考核制。将农村信访纳入各级干部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在考核、评估和使用干部时,把其分管或主管的信访工作列为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各级农村干部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强化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为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工作中应该严格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这样,目标清晰,责任清楚,便于跟踪问效。四是实行领导包案制。我区每年都将较为重大的信访案进行“三包一保”,并以文件形式下发,那里就包括我们的镇领导和村领导。“三包”是包接待、包处理、包落实,一保是保稳定。五是实行信访首问责任制。凡第一个接访者必须突破时空限制,“一竿子插到底”,直到将上访问题处理完毕,力避“踢皮球”和“接力赛”。六是强化“一案三查”制度。为避免出现重访、缠访和越级访现象发生,可实行“三查”,即一查上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查接待处理中有无违法现象,三查上访者有无违法行为,这样三管齐下,多头并举,标本兼治,有助于消除有访不查,查而不结,结而无果的弊端。七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对那些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政策法律宣传,重视思想引导。

农民之所以上访或者说在上访过程中有违法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经常的向农民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如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合同管理、税费改革和村民自治等,同时要宣传《信访条例》、《黑龙江省逐级访规定》《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例如《信访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多人反映共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话等形式提出,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的第七条规定:上访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予以收容遣送。(1)所提出的信访事项已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得到解决。仍坚持无理要求,经批评教育无效,继续纠缠不休者;(2)将老人、病残人、儿童舍弃在信访接待单位,进行要挟,经批评教育仍不改者;(3)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造成不良影响串联怂恿上访人员纠缠取闹经批评教育无效者;……(8)其他严重影响信访秩序、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批评教育不改者。上述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责任感,增强自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三、变上访为下访,化被动为主动。

农村信访干部要屏弃传统的“你上访,我接待”“你提问题,我协调”的工作方法,变静为动,变上访为下访。这不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也不单单是工作机制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工作作风的转变。对待下访问题,我们应注意勤、快、实。“勤”,即要多下基层,勤深入到群众当中。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只有善于倾听民声,捕捉民意,才能化解矛盾稳人心,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才能落到实处。“快”,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观念,清除群众问题“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倾向。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及早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群众一个及时、满意的答复。”实’,即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常怀爱民之心,常行为民之举,始终把发展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放在首位,尽快让群众富裕起来。实事办多了,矛盾就减少了,上访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四、狠抓政策落实,坚持依法信访。

在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时,要严格按政策办事,严格工作程序。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或有偏差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侵犯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及时查处,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2001年春中内泡村水面外包一案的及时解决,就是依法信访的典范。有一个村因占地补偿问题引起群众上访,此问题经过市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合适后,给相关领导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对那些无理取闹的上访者也要依法打击,依法维护我们的信访秩序。“7.30”事件中的违法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从这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依法信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执法机关要依法行政,二是对违法上访者进行打击。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村委会是没有执法权的。

五、讲究工作方法,顺应民心民意。

农村在开展工作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力求动机与效果、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把握不准的问题要调查研究,不轻易表态,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取得谅解,限期解决。对涉及面广、事关重大的问题要周密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多发挥村民理财小组、民调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还要注意信息沟通,把一时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上级的支持。同时耐心细致的做好上访群众的疏导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激化矛盾。

下载浅谈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主要对策[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主要对策[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及对策

    沾益县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及对策一、沾益县农村消防工作现状 1、农村居住建筑使用大量可燃建筑材料,建筑耐火等级低,大多数属于土木结构的四级耐火等级建筑; 2、现在农村大多使用......

    农村养老现状及对策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而“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的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有个稳定......

    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2007-02-10 16:48:13×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对照中考成绩统计表,纵向比较,农村学校英语成绩远远落后于城关学校。横向比较,......

    农村人身保险现状及对策

    农村人身保险的现状及对策 经济与管理学院20111322班陈志芳 【摘要】在保险发展蒸蒸日上的当今社会,农村人身保险市场由于面临一系列的制约因素,尚未完全得到开发,毋庸置疑,发展......

    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及对策

    大洼县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及对策一、大洼县农村消防工作现状 1、现在农村大多使用木柴等做燃料,居家周围堆放大量的柴草等易燃可燃燃料,加大了火灾荷载; 2、消防水源严重缺乏,无消......

    浅谈农村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农村是火灾的多发地区,特别进入秋季以来,农村火灾将呈上升趋势,这不仅给农村居民带来了损失和危害,对农村社会稳定也有一定影响。农村消防工作作为一......

    浅析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析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村地区的消防管理问题日渐突出。人民群众在......

    农村音体美教学现状及对策

    庙街镇新华小学音体美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音体美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对于农村的音体美教育发展而言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