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教师队伍工作现状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08:1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农村教师队伍工作现状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农村教师队伍工作现状及对策》。

第一篇:浅谈农村教师队伍工作现状及对策

2007年度参评论文 学 科:管理

作者单位:浏阳市枨冲镇庆仪小学 作者姓名:陈美南 联系电话:***

浅谈农村教师队伍工作现状及对策

农村小学师资队伍的不尽人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到底目前农村学校教师的工作现状如何?怎样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呢?对此,本文尝试进行探讨:

一、农村学校教师的现状

(一)高压力、超负荷运转。

农村教师除了备课、上课、改作业、管理学生、家访、培训、进修外,还要承受关于目标管理排名、教学质量评价等的考核。经常早上

7点半到校,一直忙到深夜,疲惫不堪,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要是你负点什么职责,想再强一点,出类拔萃些,那就得苛刻吃饭、睡觉的时间了。下班之后想尽情享受家庭天伦之乐,无疑是一种奢望。

原因在于:

1、农村学校师生比例不合理。由于生源少,很多农村教师必须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跨年级、跨科目教学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学区完小90%的教师每周教学课时在18-22节之间,有的甚至更多,工作量比城市一般教师高出许多。

2、专任教师缺乏。由于农村教师编制少,优秀教师尤其是有特长的教师流失严重,所教非所学的现象极其普遍。在农村要找到一个合格的音、美教师是非常困难的。兼课的教师大部分缺少或没有音美素质,音美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培养学生的特长、落实素质教育工作更是空话。再说说农村的英语教学。农村小学基本没有英语科班出身的教师,这些教师没有进行英语教学的专门训练,对英语教学规律、教法知之甚少,而且任教班级数多,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无形中大大增加老师的工作压力。

3、学校工作非常态运行,造成教师精力的浪费。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检查、评估较多,政府部门林林总总的活动总少不了照顾学生,为了应付这些“检查”和“评估”,学校工作呈一种突击运行态势,今天集中力量往东,明日则集中朝西,完全不顾教育自身的规律。因此,教师不得不疲于奔命,“不务正业”。教师苦不堪言,既增加工作负担,又耽误了教学工作。

(二)教育观念滞后,课改意识不强。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有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农村学 校由于地处偏僻,信息交流不畅,交通不便,文化氛围滞后,对新生事物接受的慢,不求进取,固步自封。传统的教学方式,注入式、满堂灌、一言堂根深蒂固,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还占统治地位,这些成为当前课改的瓶颈,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原因在于:

1、继续教育脱节。培训的内容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脱节,培养与培训倒挂,有的培训教师的业务水平还不如受训教师,培训内容重复等。继续教育的效果一般、较差或很差。继续教育费用原本该由学校负担,但是由于农村学校财力有限,很多学校的继续教育费用落到了教师头上。因此,教师们对继续教育产生了普遍的抵触情绪。

2、教学研究形式主义。“教学研究是根据教学现象,探索支配此类现象背后的真相、性质、规律的活动”。然而,我们的教学研究大多停留在:统一教学进度,轮流考试命题,组织相互听课„„。应该说,这些是教学研究的一种形式。但仅仅维持在这种层面上,能研究出支配教学现象背后的真相、性质、规律吗?当讲课者不说课,听课者就难以听出讲课者为什么这样教?当听课者不议课,就难以使参与者确认教得怎样?当议课者不评课,就难以使参与者明白怎样教得更好?当教师不去进行经常性的教学反思,那种形式上的教研不就等同于教师间的同伴互助的群体在一起闲聊吗?

3、骨干教师缺乏。由于存在着学校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教师流动频繁。有“能耐”的教师工作两三年调入城市,刚刚培养成熟进入骨干行列的教师就被条件优越的学校挖走,导致学校市区级骨干非常稀少。无骨干教师的辐射效应,青年教师成长缓慢,中老年教师知识陈旧,在我学区中老年教师占80%,由此造成一种恶性循环,教育教学质量上不来,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同,生源大量流失。

4、竞争意识不强,工作无紧迫感。农村大部分学校规模较小,同学科的教师少,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更少,有的教师教两、三个年级的课,工作效率如何无可比性,缺乏竞争意识,有些工作得过且过,彼此都差不多,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很难拔出,因此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缓慢,停滞不前„„

5、缺乏自学来提高业务能力。前面所讲,农村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根本没有时间来学习,上级安排的业务、政治学习都是挤时间来抄写,应付上级检查,很难真正收到实效,所以业务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解决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建议。

提高教育质量,靠的是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好一支高素质 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改变农村面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当务之急。

(一)改善农村教师生活环境,把政府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第一,教育主管部门少些急功近利,对学校的评价不能一刀切,要有农村的评价标准。切实落实“以评促改”精神,让农村学校根据自己实际,自主选择接受评估的等级。第二,农村教师或到农村工作的城市教师在评聘和晋职上,不受指标的限制。第三,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学校老师的编制,建立补充农村老师师资队伍的机制,启动对农村小学设定特殊的岗位津贴,提高农村教师的职称结构比例,提高农村教师的编制比例,如生师比、班师比、补充编制等。第四,调整农村教师学科结构,对所学非所教的教师,由高校定期培训,考试认证培训结果。或者尝试让同一片区内有懂行教师,安排其“跑教”,以解燃眉之急,只能这样才能切实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完善制度,规范教学。

1、坚持培训主导,重视教师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各项素质。不争的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教师的发展,才有学生更好地发展。只有教学管理者的发展,才有教师更好地发展。因此,教育主管部门领导首先要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先锋,用新课程理念来构建深受教师喜欢的继续教育课堂,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其次,培训负责人要有总打算,需开展哪些有利于课改研究的培训活动,收集课改信息,把握课改方向,提供课改服务,使课改有效实施。另外,培训形式要多样,显现生气。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想办法组织各种活动,采取多种形式为教职工的学习提高和课改研究提供条件。如送课下乡,把上级或中学校级的骨干教师组成讲师团和作课组,把理论讲座和公开课、示范课带到基点校和村小,让最边远、最基层的教师能够听到别人讲新理念,看到别人如何上好新课程实验课。

2、提高农村学校校本培训的质量。

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校本培训内容的研究,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实践,可以带动一批人,培养一批人,成就一批人。如何搞好校本培训,提高培训的质量?首先,校长要成为教科 研的领导者、组织者、研究者、指导者和服务者。然而,仅仅靠学校自身培训远远达不到效果。因此,第一,必须由上级教科研部门组织专家对学校进行诊断分析,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定期讲座培训,课堂教学指导。第二,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形式吸收和传播新理念,交流新思维。平时的以会代训、专题学习、集体备课、说课交流、上课比赛和文章交流等形式基本不间断地间周或周周安排。使大家不感到枯燥和无味,而是充实与有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教师队伍素质才能稳步提高。

3、坚持制度保证,落实城乡学校教师交流等各项制度,使农村教师素质提高经常化、规范化。

农村教育的现代化不仅需要现代校舍和教学设施的建设,更需要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的传播与实施,因此,人员的交流在某种程度上更为重要。初步尝试城乡学校手拉手活动,交流各自优秀的教师。建议委派城市优秀校长到农村挂职,农村校长到城市学习培训。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优秀的校长到农村工作,必将先进的理念,管理方法渗透到平时的各项教学管理中,能为农村大部分教师提高素质起到较大作用。其次落实城市与农村教师交流效果。

1、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应充分根据他们的特长,为其挖掘舞台,如开专题讲座,课堂教学示范,开展结对子等活动,切实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产生辐射效应。

2、多选派农村优秀教师到城市学校学习、培训,并让他们最近距离的接触城市学校的教学管理。这样他们将会更全面感受、更深入接触新课程,学习到更精髓的理念,加速自身素质的提高。此外,建立合作关系的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专题研讨,有条件的还可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实际上这种做法不仅对农村学校、同时对城市学校都会有帮助。

(三)、加强师德教育,建立竞争机制

1、提高教师师德素质。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产生提高自己业务的强烈愿望,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师德教育,旗帜鲜明地把师德教育纳入学校的工作日程,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本校的实际,提出具体要求,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使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列入教师岗位考核中,积极引导教师学习理解《规范》内容,把《规范》作为指导自己工作的准则,树立师德典型,激发师德情感,坚持他律与自律并举,重在内化,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学习谈心引领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教师中形成热爱工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勤奋工作的氛围,为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2、评估导向激励创新。要解决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其核心不是降低压力,而是提高回报,回报不仅仅包括物资的,更包括关怀、支持、合理的期望与评价等精神慰藉,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促进农村教师队伍尽快进入高层次发展阶段。因此,各校要根据自己的实力,采取诱导和鼓励的办法,积极地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估量化。制定合理的考评办法,建立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竞争、激励机制使教师各种创造性工作得到认可和鼓励。

3、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教师良好的社会地位。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媒体等多种手段,对在农村教育某些方面有突出贡献,有所作为的教师进行大力宣传,让社会进一步了解农村教师工作的辛苦,增强对农村教师的钦佩之情,从而转化为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支持。而现实中,所有的新闻频道对农村教师这一荒土很少有所开发,从未有过有关农村优秀教师的报道或专题报道,而唯有教育的“夸赞”是某长亲临学校检查收费问题或某学校退费事实,或是学校安全事故的报道。有道是: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了,专挑学校或老师的缺点或过失进行评价讨论,而没有国、地、市、县、乡级的先进教师和先进学校的优秀事迹报道,即使有几秒钟的报道都是一些评优先进名单而已。

邓小平同志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无论如何,教育都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和艰苦的职业。人们在述说她的一切丰功伟绩和艰难困苦的时候,总是带着责任和忧虑,带着诚恳和希望。我们相信,农民负担在减轻,农村教师的负担总会有一天要减轻吧!农村课改和师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新的惊喜!

第二篇:我且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对策

关于我县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的调查

教师是在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角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作为人才培养者,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影响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力量和道德力量,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以及道德素质。因为这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因此,最近我们就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与基础教育,深入全县各乡镇小学进行调研。现就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报告如下:

问题:

1、分布不合理

2001年以前农村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乡镇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两级分化严重。村小、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小学又人满为患。有一个村小6个年级,只有5名教师,还有一个村小只有一位公办教师,其余全是村请临时代课教师,全县还有上百名计划外教师,既无法保证教育质量,又加重乡村及农民负担。另一种现象是城镇小学教师严重超编。有一所城市初中,有10名教师搞行管(如卫生、纪律、考勤、水电、印刷、门卫),造成人才浪费。

2、教师减员严重,补充困难

以我县2002年为例,全县教师共减员216人,包括离退休、死亡、患重大疾病、外流到外省外县、考上公务员等。而现在教师工资实行县区统一发放,县区财力有限,保现有教师工资尚有很大困难,更无力负担新增教师工资。这两年正值初中、高中学龄人口入学高峰,教师缺编严重。而财政无力支付制品教师工资。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高初中教师紧缺,另一方面师范院校大中专毕业生无法按需分配到 1 位。

各地小学教师定编定岗正在落实,上上下下都说这是好事,刚开始我也大声叫好。然而,闲来瞎操心,仔细一盘算,觉得有些不对头了。根据“政策”,农村小学每25个学生配一名教师,还包括校长主任等在内。这样一来,一所大约200名学生的乡村小学也就只有八九个教师。这八九个教师要把六年级的所有课程全包下来,麻烦可想而知。

如果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小学每天上午三节,下午两节,加上早读、课外活动共7节,每周五天35节,全校210节,每个教师一周大约要上22节或23节课,不说课外作业,就算只有课堂作业教师可当堂批改,不占其他时间,教师备课的时间也就只有每周十二三节。可就这点时间还得备两种以一的课,也就是要写两种以上的教案。你想啊,语文、数学、品德、音乐、美术、体育、社会、自然、英语九科全开的话,六年级40多节课,要是全备课的话,一个教师就得定四种以上的教案,因为语文数学课较重,这两科的教师应该不会担三种以上的课,那么就得上其他教师担五六种课了,忙得过来吗?只好不让他们备课,行吗?

3、教师素质偏低

现在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接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在我们对初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中,有教师认为教师负担过重,没有时间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占问卷人的44。3%

4、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 2 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都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同时,农村小学教师负担较重。一些生源少、教师缺的农村小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基本上是包班任教,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师担任,甚至还有一位教师担任几个年级课程的现象。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加之不少农村小学教师处在半耕半教状态,农耕必然占去相当一部分时间,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也无法保证。在对748名小学教师问卷中,378名教师认为工作负担重,点问卷人的50。6%

5、“教非所学”现象普遍

相当一部分乡中学,教师不配套,数学、外语、物理、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不足,体育教师教外语,语文教师教物理,一个专业毕业生教两个不相关学校的现象在一些学校十分普遍。在一些学校,课程是按上级规定开设了,但教师不能保证,课表形同虚设。在对305名初中教师的抽样调查中,学教一致的有154人,相关专业的76人、文理跨科的54人,学历不达标的21人,教师专业化水平低。

6、教育教学设施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乐课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体育课要么是学生自己玩,要么是体育教师拿来一个篮球,几十个学生打上40分钟„„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担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在对728名小学教师专项问卷中,订阅有关教育报刊杂志仅1种和未订的有243人,仅在定论文时阅读使用书刊资料的有103人,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有135人。

7、农村教师待遇偏低

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声调 3 教师低得多的待遇。而且区级学校好于乡镇学校乡镇学校好于村小,村小教师除了工资,没有任何奖金、福利,广大农村教师极不公平。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对策:

1、落实依法治教是根本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文件精神,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夯实省、市、区、乡各级政府的责任,加大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在税费改革中,要确保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总体水平,并逐步有所校长,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的“三保”目标。对当前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可采取分头包干的办法,中央财政包国家级贫困县,省级财政包省级贫困县。对贫困地区农村“一费制”最好不一刀切,给县里一点调控空间,因为“穷县里面有富镇,贫乡里面有富村,穷村里面有富人”。

2、关键在改革

要严格按照国家颁的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认真做好教职工定岗、定员、分流工作。在核定编制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农村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等点,保证农村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要进一步深化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聘期考核,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目标。调整小学布局,坚决撤并在校学生少、办学效益差的农村小学,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3、加强教师教育

实施“农村得素质提高工程”,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

4、减轻负担,提高待遇

在解决好教师工资县级统一发放之后,有条件的县区、乡镇可实施教师安居工程在县城、乡镇政府所在地或农村中心集镇兴建教师公寓或教师住宅小区,实现农村小学教师生活城镇化,使他们安居教。要妥善解决好教师的就医、保险、养老等问题,吸收农村教师中的优秀代表入党,参加各级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对于耕教矛盾比较突出的,各小学可根据自身情况,尽可能缩短教师相互信任的农耕时间,充分保证教学时间。每年的农忙假要帮助教师在有效的时间内把庄稼收好种好。要像宣传劳动模范、科学家那样,大力宣传农村优秀教师的先进模范事迹,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情感留人。

第三篇:农村共青团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

农村共青团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

我省现有35岁以下农村青年690余万。这支庞大的队伍,既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中坚力量,又是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要来源;既是促进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生力军,又是决定农村未来繁荣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根本力量,因此农村共青团工作和农村青年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农村,而且影响全局;不仅影响当前,而且影响未来。进入新世纪,在我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伟大进程中,更需要农村团组织团结带领青年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按照团省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们深入到阜新、朝阳、铁岭、盘锦4市、9县(市)、18个乡镇36个村,采取下发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走访党政干部和青年典型等形式,针对农村青年和农村共青团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农村青年和农村共青团工作基本情况

(一)当前农村青年的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20年来,我省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在农村青年身上烙下了时代进步的深深印迹。他们追求进步,崇尚科学,自身素质和文明程度得到了提高;他们志在四方,在更加广阔的天地里大有作为;他们的自主精神得到充分发扬,真正成为了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主人。

——在执行党的农村政策中,农村青年是坚定的拥护者。农村青年既是改革的受益者,又是改革的积极推动者。特别是近年来我省农村实行的税费改革,中央2004一号文件的下发,解决农民工拖欠工资、子女就业就学等一系列政策,农村青年更是举双手赞成。今年中央财政对农民实行“粮食直补”政策出台之后,抚顺县救兵乡马合村团支部书记联合几个团员青年带头承包了260余亩摞荒稻田,用有机肥改良稻田,试种无公害稻米,取得丰收,以实际行动响应党的政策。调查中显示,98%的农村青年对现行党的政策表示满意,他们一致认为,党和政府确实把农民的利益放在了心上。

——在我省农村“一主三化”进程中,农村青年一直是中坚力量。从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战略高度,省委提出我省农村要坚持民营经济为主,大力发展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一主三化”方针,又是农村青年率先大胆实践。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盘锦市大洼县青年农民李晓东刻苦钻研,掌握了先进的河蟹繁殖、培育技术,通过创办光合水产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十农户形式,辐射带动数千户农民养蟹致富,使河蟹养殖成为当地主导产业;我省十大杰出青年锦州凌海夏家村农民张运生创办的百合食品公司与万余户农民签订合同,推广种植特种菜,回收加工成腌渍菜,出口日本、韩国,打开了国际市场,使过去不起眼的“锦州小菜”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帮助农民致富的“黄金菜”。而在加快城镇发展中,带头向小城镇聚居,进厂务工、进城经商办企业的“主力部队”仍是农村青年。

——在推进科教兴农中,农村青年始终站在前列。科教兴农,青年当先。农村青年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科技培训,团中央、财政部、农业部开展的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使我省31个县9万余名农民得到培训,他们从学习适用实用技术,到大力传播科技星火,到示范、领办、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一直是科技致富、科技推广的领头雁。

——在搞活市场流通中,农村青年敢闯敢干。大批农村青年抓住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历史机遇,率先走村串户,走南闯北,内引外联,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青年经纪人。目前我省各地市、县级农村青年经纪人协会近百余个,具有工商经纪人执照的从业人员2000余人,成为农产品流通中的重要中介力量。

——在传播文明、倡树新风中,农村青年模范带头。调查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在家务农,还是进城务工,农村青年都是文明新风的热情实践者和倡导者,特别是全省数十万农村青年长年往返于城乡,大大促进了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在乡村的传播。

(二)伴随着农村青年的成长进步,农村共青团和农村青年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适应形势变化,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工作主线清晰鲜明。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积极适应农村和农村青年的变化,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我省十一次团代会以来,农村共青团和农村青年工作以“建小康青春行动”为统领,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的工作主线,在各项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农村青年科技活动,由实用技术培训、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发展到领办科技推广项目、组织青年参加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科技星火专项行动,提高了广大农村青年素质,有效促进了青年成长成才和当地经济发展。以“五争做”活动为载体,扶持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星火带头人、青年经纪人、青年农业产业化带头人和工商创业带头人,通过这些成功创业典型来引导鼓励更多的农村青年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骨干力量。农村青年绿化祖国活动,发展到全方位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母亲河行动,为再造辽宁秀美山川,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农村青年文化活动,由自发性的“吹拉弹唱”、“打球照相”,发展到普遍建设青少年活动阵地,广泛组织“三下乡”和层层举办乡村青年科技文化节活动,在更高层次上丰富了农村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探索农村新青年组织建设,普遍创建青年中心,以产业服务、劳动力转移服务,科技培训服务等为主要形式,更好地服务青年,引导青年、凝聚青年。为切实增加农村青年收入,积极开展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工作,抚顺、阜新等地团组织与劳动、工商部门密切合作,成立了专门的青年劳动力转移中介机构,按照“事业化运作,实业化发展”工作思路,成建制地有序输出农村青年劳动力,减少了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的盲目性,保障了外出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

——各具特色的工作,充分体现出广大基层团干的聪明才智和实干精神。围绕“农村青年增收成才行动”这一工作主线,各地团组织创造性开展工作。铁岭团市委针对农村团的组织建设覆盖率低,部分乡、村团组织“瘫”、“散”的现状,审时度势,全面启动实施了“城乡牵手,结对互助”活动,把城市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先进团委与农村乡、村团组织结成对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促进基层团组织横向联系和团的工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整合团的资源,社会资源,重点抓班子体现结对共建;抓队伍牵手互助;抓阵地实现优势互补;抓活动促进全面活跃。“城乡牵手,结对互助”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农村团建的快速发展,巩固完善了农村团的活动阵地,提高了农村团干部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在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方面,阜新团市委推出的“十百千万”工程更为具体明确:“十”——帮助青年新建10个年纳税过万元的青年农业产业化企业;“百”——培养100名青年星火带头人;“千”——每年安排1000名农村青年外出就业;“万”——结对帮扶10000个农村贫困青年。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任务层层分解,目前全市已帮扶建立3户纳税过万元的企业;精心培养了145名青年星火带头人;劳务输出912人;结对帮扶10000户贫困户已有3117户脱贫,树立了共青团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良好社会形象,体现了共青团组织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朝阳团市委通过在全市农村团组织中开展“三争一创”活动,努力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三争”就是引导和组织广大农村青年积极争做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头人,争做农产品经纪人,争做领办科技推广项目带头人,“一创”:各农业县区团委至少创建一个农业高新科技青年示范园区。盘锦团市委把提高农村青年科技文化素质和培养农村青年经纪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几年来,共投入培训经费52万元,争取市、县财政配套资金20万元,直接培训了1万余名青年农民,盘山县制定了《盘山县农村青年科技工作三年规划》,培养各类青年星火带头人600名,实用技术培训3000多人次,建立科技示范园区6个,800人获绿色证书。盘锦市青年经纪人协会多次举办培训班,先后2次组织会员到上海、山东等地考察学习,并常年发布致富项目信息,为农民增加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

——有为有位,各地党政领导对农村共青团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今年3月,在朝阳市农业产业化会议期间,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各县区主管共青团工作的书记、分管农业的县(区)长、市涉农部门和县区团干部工作会议,对“三争一创”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并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对活动予以支持奖励;铁岭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与市团委共同下发《关于开展农村青年增收成才行动的意见》。并同时拨付活动资金10余万元。阜新市委书记王琼到阜新青年就业服务中心“暗访”,对劳务输出工作详细了解之后,表示非常满意,称赞团市委“虚的东西少了,实的东西多了”要继续抓好抓实这项工作。同时阜新政府有关部门无偿拨付团市委20个大棚,150亩土地创建共青团农业生态示范园区,用于高新技术品种“网络甜瓜”的示范栽培。

二、存在的问题

——团员流失严重,出现部分“空壳”团支部。农村青年大量外出务工,团员数量不断下降,造成即使机构健全的乡、村团组织也难以开展活动,功能逐渐萎缩,调查中显示“空壳”团支部已近10%。

——村团支部书记工作岗位受到严重冲击。随着农村税费改革,村团支部书记和村妇联主任已丧失合法的经济来源,同时,《村民委员会自治法》的出台,也使符合团支部书记年龄的年轻人很难进入村民委员会,调查显示90%以上村团支部书记兼职其它一项或两项工作,而且年龄平均在40岁左右。

——乡、村团组织工作经费严重匮乏。78%的乡、村团组织基本没有工作经费,有工作费的也仅限于1~2次的“实报实销”,导致基层团组织既使敢想敢干能干也因经费问题而“好梦难圆”。

——团的活动与青年需求脱节,动员力和凝聚力下降。近60%的乡、村能够开展团的活动但活动内容老套、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农村青年盼望的科技培训、外出务工等项目因经费和团干部素质问题不能普遍开展。

——团员意识淡漠,难以管理。农村团员青年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崇尚务实,追求个人成功、致富的意识增强,组织观念、集体主义观念淡漠,同时由于多种思潮冲击,信仰多元化现象明显,难以教育管理。

——乡、村团干部素质亟待提高。大部分乡镇团委书记年龄小,工作阅历浅,没有受到系统的培训,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而村级团支部书记兼职多,年龄大,政治经济待遇低,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尽管如此,矛盾和问题并不能代表农村共青团工作发展的主流,也改变不了农村共青团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先进属性,也动摇不了农村共青团仍然是农村青年工作的核心力量的本质特征。而敢于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进而研究、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也正是农村共青团继续发展的动力所在。

三、对策及思考

(一)加强组织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要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原则,这是由党和团的特殊关系决定的,既是党领导团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团的建设的关键和重要原则。要紧密结合农村党建“三级联创”的要求,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团建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要服从服务于创建“六个好”乡镇党委目标,在乡镇党的建设带动下,切实建好乡镇团委,增强乡镇团委整体功能,按照强乡带村工作思路,使乡镇团委在整个农村基层团建中发挥更加突出的带动作用。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与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根据农村产业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和团员青年分布的变化,采取依托产业、依托民营企业、依托专业协会、依托农村中学等多种方式灵活设臵各类团支部,鼓励支持农村基层团组织大胆探索团建新途径、新形式。

——以农村团组织为核心,推动青年中心的建立。大力发展各级各类青年专业技术协会、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以此作为青年中心的核心和骨干,以更有效的形式,服务青年,引导青年,凝聚青年,在为农村青年提供实实在在服务的同时,增强团的影响力和动员力,巩固党在农村青年中的执政基础。

(二)增强服务能力,把服务作为农村共青团工作的重点

继续围绕“农村青年增收成才”这一工作主线,以社会化、项目化、事业化、实业化的思路,完善改进工作方式,整合政府、社会资源,增强农村团组织的服务能力。

——为提高农村青年科技素质提供服务。作为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接续和发展,目前团省委已会同财政厅、省农委联合下发文件,在全省10个农业大县启动实施“新型农民培训计划”,并与省财政、省农业、林业、畜牧业、海洋渔业、农机等部门联合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系统工程,同时团省委会同省科技厅联合开展实施“星火富民工程”。各级团组织要与农业、财政、科技部门紧密合作,组织好“新型农民培训计划”和“星火富民工程”的实施,要切实负起责任,引导组织农村青年参加各类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培养造就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为促进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提供服务。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是增加农村青年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团省委会同省农委、劳动厅、教委、科技厅联合下发了有关文件。要按照文件精神,积极为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提供劳务中介,维权保护、转移前参加“阳光工程”技能培训等各方面服务。

——大力培养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典型引路。培养青年带头人是农村共青团一个显著特点和突出优势。对广大农村青年来说,自己身边看得见、学得了,比得上的成功创业典型最有说服力和影响力。要深化“五争做”活动,重点培养一大批青年星火带头人,青年经纪人,青年农业产业化带头人和青年工商创业带头人,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对农村青年带头人予以重点扶持,为他们提供政策、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先优惠条件,依托他们建设各类示范推广、培训基地,进而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村青年创业致富。

——为丰富农村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服务。总体上看,目前农村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十分匮乏。这已成为影响农村青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要大力开展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推广一批健康向上、有趣有为,具有乡村风格,乡村特色的文体娱乐项目,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要培养青年文体骨干,组织青年文体队伍,踊跃参加乡镇文化建设。广泛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扩大城乡文化交流。

一基本情况

xx镇共有10034人,其中青年4873人,团员人数262人,男性为117人,女性为145人。14—28周岁青年人数为3030人,29—35周岁青年人数为1843人。团员占14—28岁青年人数的9%。

xx镇团委共下设10个团支部,包括1个机关团支部,6个村团支部,2个小学团支部,1个卫生院团支部。在职青年为130人,其中28岁以下青年为26人,全为共青团员。

团支书平均年龄在28岁以上,团支书50%在村委任职。

xx镇占地面积287.863公顷,全镇以人参种植为经济支柱,95%以上住户的以种植人参为生,近年来有30%以上的村民到外地发展参业,其中青年人占50%以上。北岗镇的经济经济状况在全县农村属于中游水平。

二、团委工作的基本特点

1、团员及青年流动较快。

xx镇因全镇皆以种植人参为主,近年来很多村民又多往外地发展参业,青年们做为主要劳动力,纷纷涌向延吉、安图、黑龙江等地,而本镇青年们多忙于山上的参地农活,人员组织较不方便。

2、实际团员数流失严重

1)由于外出种参及务工人员的流动性大,不好管理和掌握,致使团员数量减少。

2)历年来团关系管理不规范,学生团员到了社会后,虽然团关系由学校团委转交到镇团委,但因入团手续填写不够详细,难以划分所属团支部,导致团组织与一部分团员失去联系。

3)各单位,团员们在工作调动时,多数未能及时转交团关系,造成了团关系管理混乱,给各支部团费收缴及组织生活方面的形成了一定障碍。

4)近年来由于机构改革,像邮政局,信用社等单位上挂到县,团组织也随之上挂,但由于工作地点仍在本镇,管理较为不便,团员管理松散甚至处于无组织状态。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镇团委实际团员人数与在册团员人数相差悬殊。

3、农村团干部兼职、大龄化、无薪情况严重

通过对xx镇十个团支部情况的调查来看,农村干部由于受职教和经费等因素的制约,有95%以上均为兼职,多数团干部身兼团委、妇联、报帐员等工作,其中70%以上的团干部超过三十岁。虽然身兼数职,但报酬并未相应增加,特别是团干部的报酬并无正式规定,几乎等于无报酬,而且团干部年纪较大,家庭负担较重,精力多放在家务上,没有精力多与青年人做接触,难以把握当前青年人的思想脉搏。

4、农村青年“重经济轻思想”情况严重

现在多数青年都非常关心农村经济发展,同进更看重自己的发展机会和发家致富的本领。对社会制安、社会保障等问题也都给了一定的关心,但对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低。

三、存在问题

1、基层组织建设亟需加强

近年来农村团的工作弱化等大环境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团支部在农村工作中的地位和形象,而且基层团干部年龄偏大,兼职又多,其作用也就不能充份发挥,基层团组织日渐萎,多数处于松散瘫痪状态,有事临时组织,无事各自散去现象普遍存在。团支部是共青团组织的基层单位,是团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要想搞活团的工作,必需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

2、干部队伍亟需培训

团干部是共青团工作的贯彻和执行者,其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团的工作水平。团员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团务知识,与时代发展脱节,缺乏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没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必然导致在青年人中没有号召力和影响力,没办法更好的团结和帮助广大青年。因此必须尽快的完善团的培训机制,加大团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广大基层团干部的修养与工作能力。

3、团员管理亟需规范

随着新形势的发展,流动团员人数地增加,团员管理难度增大,再加上对团员的进出管理不严,操作规程不够规范致使农村团员数量锐减,而部分农村团组织对此极没有深刻认识,单纯的只为了扩大团员队伍,放宽对团员入团的审核,使很多不够资格的青年也进入到团员队伍,不仅打击了优秀青年向团组织靠近的积极性,更失去了共青团所代表的先进意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团组织在农村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必须进一步规范严格团员管理办法,抓紧抓严团员入团审批手续使共青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代表光荣与先进的青年组织。北岗镇团委已经着手进行了团员档案管理与交接的规范工作,但是把严入团审批手续方面还需要中学团委和上级团委的重视与配合。

4、经费渠道亟需拓宽

目前农村团的活动经费还是主要靠团费和划拔两个途径,而农村团员数量本身有限,加上流失严重,团费收缴十分困难,特别是农民团员的团费收入基本空白。而历年来团的工作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群众对于团委极为漠视,活动开展困难,难以引起镇委及村委的重视,团的活动经费难于争取。经费不能保障就不能满足正常的活动要求,影响工作开展,团的活动经费问题成为制约北岗镇团的工作全面活跃的瓶颈。为此,北岗镇团委把如何有效的解决工作经费问题作为当务之急。

四、原因分析

1、工作环境变化加快

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都加速了农村的改革步伐,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经济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当代青年农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之农村团的工作环境势必相应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团组织本应及时洞察到工作环境的快速变化,及时根据农村发展需要调整团的工作思路,扭转团的工作滞后于农村发展实际。加上部分领导对团组织等群团组织在农村工作中的长期作用和潜在作用没有充份认识,忽视了团的工作,为使农村团的设置,人员配备,活动开展,经费筹集难度加大。

2、工作重心脱离实际

与前几年相比,目前农村团的工作机制对现代化农村的适应程度已有一定程度上的改观,但仍有部分村及团组织过分强调团组织自身的特殊性而忽视了与农村其他方面的工作协调相嫁接,使团的活动游离于农村中心工作之外。另外,农村团组织就团论团,封闭保守的思维模式,以指令为主的领导模式,以突出为主的活动模式以及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和狭隘,脆弱的经费来源,使团的工作过于空泛,脱离实际,难以引起广大农村青年的共鸣。

3、工作定位把握不准

团组织在农村的职能定位,是其作用发挥的导向。农村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团组织提高经济参与能力,把帮助和带领农村青年发家致富作为团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团的每项工作都转化为农村重心工作服务的具体举措。而调查发现,农村团的这种职能作用的调整和转化并未到位,很多仍只停留在口头和思想上,多数农村团组织有待调整没能充分体现到团的实际工作中,致使农村团的工作长期务于农村中心工作之外,极大的影响了团的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五、工作对策

1、切实加强基层团组织的建设

要切实增强团组织在农村青年中的凝聚力,提高团组织在农村中的分量和地位,改变团工作的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

1)要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和正常的组织生活。以简单、适用为原则,使基层团干部对于自己的工作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是重视团干部队伍培养。一要配齐配强农村团干部,加强对团干部的管理培训,尤其要帮助他们落实职务津贴在内的各种政府、生活待遇,调动和保护农村团干部及共青团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要建立团干部储备制度,为基层团支部灌输新鲜血液,培植新生力量。

3)多组织团员参与组织活动,将团员活动与青年活动相区分,提高团员待遇,突出团员与普通青年的区别,为进一步发展团员队伍奠定基础。

4)重视团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特别是青年团干部的思想教育,树立为团员服务和青年服务的观念。

2、立足农村生产实践,创新开展团的活动

创新活动内容,突出经济效益,贴近生产需求,围绕农村中心工作设计开展活动,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使之成为团的工作发展的生长点。

1)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成立信息服务队,向广大农村青年提供最新的、急需的供求信息与科学技术。北岗镇团委通过网络等渠道收集科技信息,成立科技频道等方式,向广大农村青年提供各类致富信息,得到了北岗群众的认可,扩大了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力。

2)建立青年人才档案,帮助有特长的青年发挥其优势,以延伸团的手臂,扩大团的影响,团结凝聚广大青年。北岗镇团委通过帮助有声乐特长的青年参加各项比赛的机会,与青年们交了朋友,使他们乐于参与共青团组织的活动,聚拢了大批的青年,为搞好团的活动奠定了群众基础。

3)是创新活动方式。注意将工作时间与业余时间相结合,针对青年流向多元化,流量多变,兴趣多样的特点,利用闲散时间,开展不同特色的小型活动。

4)是要提高团的工作科技含量,围绕农业生产,提高团的科技含量。广泛开展“学科技,用科技争做科技型农民”活动,使团的工作成为农村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

3、立足农村发展,灵活创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组织应该从各自的实际出发,能过”收,拔,创,建“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措经费。收,即收缴团费,管好用好团费,拔,即通过争取领导支持,从村集体中划拔部分经费,创,即通过开展各种有偿服务和各类经济实体,自创活动经费。建,即兴建青年活动中心,向广大青年们筹集活动资金。

4、立足农村现实情况,积极优化团的环境

1)要争取村党支部对青年工作的组织领导,优化团的工作环境。

2)规范工作规程,进一步规范团的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团员管理,团员生活,团会团课等日常工作规程,增强农村团的号召力,提高组织在农村青年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夯实团的工作基础。

3)要加强政策建设,坚持党建带团建,以团的工作实际和需要出发,制定,落实青年工作的相关政策。把团的权利,经费标准,干部待遇等以农村管理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纳入镇级管理考核之中。为团组织的顺利开展提供政策保证。

4)贯彻落实好“推优入党”工作,提高团在农村工作中的政治地位。

江油市农村共青团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

江油市农村共青团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

农村青年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现代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给农村共青团的工作内容、方式和对象的更新变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形势发展,探索新走向,构筑新格局,保持团工作的发展势头是农村团工作必须面对的问题。2005年11月——12月,中共江油市委安排部署了《江油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调研》课题,团市委对全市农村基层团组织进行了认真地调查研究,就我市农村共青团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的对策。

一、江油农村共青团的工作现状

江油市共有41个乡镇团委,480个行政村团支部;农村青年总数167233名,团员总数15052名(以注册数为准),团青比率9%(见表一)。乡镇团委书记(专兼职)平均年龄为26.56岁,大专以上(含大专)占总数的82.5%,其中党员占总数的70%,村级团支部书记平均年龄为36.44岁,高中以上占总数的59.02%,其中党员占总数的86.11%,村团支部建团率为100%,但其中10人以下的团支部占32.7%。

当前,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格局和家庭经济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使农村团员青年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程度冲击,他们受物质利益和经济利益的驱动,组织观念、集体观念逐渐淡漠,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致富、赚钱,他们开始竭尽全力营造自己的“安乐富”。因此,农村团的工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组织涣散,难以开展工作的局面。全市农村团的工作面临着许多难题:

(一)农村团员青年团员意识淡薄,缺乏团的纪律观念。目前,大多数农村青年对纯政治性的工作是不感兴趣的,他们重视自身经济利益,认为团组织不能为他们解决实质性困难和问题,对团的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许多人认为在农村入不入团都无所谓,从学校毕业或当兵复员返乡后,不愿参加团的活动,且由于组织关系转移手续没有按规定及时办理,有些团员出外打工或毕业后就全部流失。

(二)基层的农村团干队伍结构老化。乡镇团委中兼职团干部增多,部分乡镇团委书记还是老团干,他们大都从事团的工作时间较长,年龄偏大,工作热情减弱,缺乏创造性和开拓精神,影响农村团的工作开展;而村级团支部书记一是素质偏低,大部分团干部文字口头表达能力不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二是年龄偏大,个别村前几年甚至出现50多岁村干部兼任团支部书记现状;三是精力不集中,有50%以上的团干部在村外谋职,没有足够精力顾及团工作;四是后继乏人。普遍没有建立村团支部书记后备人选及相应的培养机制。

(三)团组织活动缺乏活力:镇乡团委开开展活动较少,活动也缺乏吸引青年团员参加的活力。村级团组织多年来政治理论学习和青年活动缺乏,除了少数村1年开展过

一、两次活动,其余村基本上没开展过任何形式的团队活动。

二、当前农村团的工作存在困难的原因

(一)、基层党组织对团干部的政治待遇落实和对团干部培养、使用不够。当前,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许多客观问题。从待遇上看,基层党组织对团干部的政治待遇落实不够,表现在团干部政治地位较低,绝大部分农村团支部书记从事团工作可以说是带义务性质的,无相应的报酬和补贴(他们的报酬往往是兼职部分的工资收入),不计入工作量进行核算;乡镇团委书记只有少数享受中层干部待遇,(二)、团员管理方式老化,力度不大。市场经济条件下,团员青年主体意识增强、部分团员团员意识淡化、团工作行政性弱化,大部分近郊农村团组织没有敏锐地把握这些新情况,团员教育管理呆板、滞后。团员发展力度不大,调研中发现,一些村有几十名青年,但却未发展团员。

(三)、团的服务功能弱,载体不多。在服务青年上,绝大多数近郊农村团组织仅局限于服务团员青年部分闲暇时间的文化娱乐需求,而调研中发现,18.5%的团员青年希望团组织提供学习帮助,50%以上青年希望得到信息咨询,17.6%的青年希望团组织帮助解决就业,同时青年希望提升文娱活动品位和频率,因此出现了青年需要的,团组织做不了、做不好,团组织要求的,青年不愿做的矛盾。在服务中心上,大部分团组织仅局限于组织临时性的、突击性的志愿者活动,没有有效的载体和工作机制。

(四)团的干部兼职过多,乡镇团干部专职不专用、研究团工作的时间和力度均不够,开展工作时重活动轻效果、重团干部轻普通青年,团组织影响力削弱;村干部队伍精减后,行政村没有团支书记编制,现任团支部书记普遍交叉兼职,既无工作压力也无工作精力,空壳支部增多。同时,农村团的活动经费、场所、器材、书籍等的缺乏,制约着活动开展的内容和形式、规模和效果,活动开展老套单一,成效不大,影响了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成为制约团的工作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对改善农村共青团工作现状的对策

(一)以整体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强化乡镇团委职能

乡镇团委是基层团组织的领导核心,担负着指导农村共青团工作的直接责任,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1、加强乡镇团委建设,关键是抓好班子。配好团委书记。乡镇团委书记的配备,原则上应是党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并熟悉农村经济工作或基层党务工作。要根据实际、确定1-2名专职或兼职团干部,把年纪轻、素质高、懂经济、事业心强的优秀青年人才选拔到团委的一把手位置上来。同时要妥善协调解决好乡镇团委书记的编制和待遇等问题

2、抓好班子整体建设。根据乡镇大小和经济结构的不同类型,从行政村、乡镇企业、社区或机关分别挑选2—3名优秀团干部兼任团委副书记。团委委员的分布要照顾到各个方面,使团委班子成员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形成互补,达到结构合理、整体优化。

3、着力提高乡镇团委班子整体素质。在建立和完善乡镇团委书记上岗培训制度的同时,多渠道、多途径地强化对团干部职业、技术培训,特别是要抓好对那些素质能力不适应要求或新上岗的团委书记、副书记的培训,增强他们带领农村青年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

(二)以增强活力为目标,不断优化行政村团组织的设置。

村级团组织建设就其实质而言,仍然是团组织如何通过合理调整、科学设置来带动青年、凝聚青年的问题,是如何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创新能力的问题。

1、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围绕所有制结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行政村团组织的调整力度,发展和创新基层团组织设置模式。在农业经济占主体的村,要立足于适应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青年的组织化程度,加快产业建团步伐,依托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各种营销组织、经济组织、专业技术协会以及专业批发市场建立团组织;在工业经济为主体的近郊村,要着眼于推进农村现代化,提高工作的开放化、社会化程度,探索中心村、农村现代化试点村团组织的设置和建设,打破原来单纯按行政村或居住区域建立团组织的格局,配合和协助企业团组织共同抓好亦工亦农团员青年的日常管理,增强行政村团工作与乡镇团委和企业、社区团工作的内在衔接。

2、按照有力于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原则配备各级团干部,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村青年以市场和产品为纽带,在条件较为成熟的水产养殖、种苗繁育、林果业等主导产业创办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组织,成立青年行业(产业)协会,依托协会建立团组织。同时从青年科教兴农带头人、种养殖大户和个体工商户中选拔有一技之长的“实力型”人物来担任团组织领导。这部分人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同时已形成一定群体,具有相当群众基础。(三)竭诚服务农村青年与加强对农村团员青年的教育、引导相结合。

竭诚服务青年是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必须真正了解农村团员青年的需求,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解决在增收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当前要特别加强有关政策法规服务、农业科技和其他技能培训服务、生产经营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信息服务等,使农村团员青年的基本素质不断提高,致富本领不断增强。在抓服务的同时,对农村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也不能放松。要组织农村团员青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农村团员青年的精神支柱,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农村青年。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青年增强建设繁荣富裕新农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强化艰苦创业意识,积极学习,增长本领,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成长成才,建功立业。

(四)发挥团组织自身优势与整合社会资源相结合

农村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有自身的优势,也有很多劣势,比如资源不多、抓手较少等。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既不能就团论团,也不能就农论农,要善于合理利用整合资源。一是要充分整合团内资源,发挥青联、“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青少年维权岗”、“希望工程”等团内工作品牌的资源优势,寻求与农村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的契合点;二是要善于挖掘利用团外资源,加强与政府农业、科技、财政、供销社等部门的合作,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推进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的社会化运作,为农村青年的成长成才搭建更为广阔的舞台;三是要努力促进城乡统筹、良性互动,按照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发挥城乡团组织各自的优势,通过组织、人才、市场、信息、产业、文化等多方面的互利合作,形成良性互动格局,促进城乡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共青团工作的全面活跃,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抓农村共青团工作要与维护农村青年合法权益相结合。

农村青年是青年人群中最大的弱势群体,受自身素质、外部条件、竞争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他们融入市场经济的能力相对较弱,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较多,在教育、医疗、住房、交通、劳动条件、工资报酬、民主政治权利等方面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特别容易受到利益和权益的侵害。农村各级团组织要坚持一手抓活跃,一手抓维权。一是加强政策和法制宣传,提高青年农民的文化素质、政策水平和法制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大力发展农村青年的合作经济组织,代表青年农民说话,协调农工贸之间的利益关系,靠合同契约规范龙头企业、组织与农户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减少损害青年农民利益的行为,加强自我防护;三是探索成立农村青少年维权中心和维权岗,借助公安、工商等执法部门及社会的力量,加大对信用缺失、违反契约、坑农害农等不法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为农村青年的成长成才、发展致富撑起一片蓝色的天空。

总之,新形势下农村团的工作要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逐步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团组织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团结带领好广大农村青年脱贫致富奔小康!

第四篇:农村安全防范工作现状及对策

农村安全防范工作现状及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做好农村安全防范工作,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至关重要。本人结合自己基层派出所的工作经历,谈一下自己对农对安全防范的粗浅看法。

一、当前农村安全防范工作存在的问题:

1、基

层治保组织名存实亡。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进行了改选,精减了人员,原先的专职治保主任有的被取消,也有的治保主任由村主任兼任,因其工作繁忙,无瑕顾及治保工作,且有的治保主任业务生疏。人员不落实,治保组织无从谈起,治保工作更是一片空白,致使大量的矛盾纠纷不能及时化解,全部上交到派出所。

2、群防群治组织形同虚设。近年来,农村呈现出“三多一少”现状,即:外出务工人员多,老人儿童多,留守妇女多,青壮年少。由于缺少组织与人员,打更队、巡逻队等基层一线群众性防控队伍已经萎缩,有的已经消失,很少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广大农村成为了社会治安的“真空”地带。

3、警(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xiexiebang.com)力不足。我辖区管辖常住人口2万余人,我所现有警力5人,所领导1名,户籍内勤1人,治安外勤3人。平均每人管理实有人口4000余人,约4个行政村。民警占所管辖人口比例为万分之三,与国家要求民警占所管辖人口比例万分之十三相差很远。由于警力不足民警整天忙于值班出警、执法办案、调处纠纷等各工作,顾此失彼,很难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4、打击与防控的难度加大。由于社会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与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作案多为摩托车、三轮车的等机动车,加之现在村队交通便利,通讯联络快捷,使得他们作案快,逃离快,从而增强了公安机关打击与防范的难度。由于防范没有形成网络状,往往你在东边巡逻,西边被盗却浑然不知,呈现出“东边日出西边雨”状况,开展巡逻守候的效果明显下降。

5、派出所经费严重不足。受县域经济的影响,目前派出所的办公、办案经费存在大量缺口,经费只勉强维持派出所正常运转,很难用一部分经费用于安全防范。

6、公安工作远离了群众路线。由于基层治保组织的萎缩,使得我们少了与广大群众联系的纽带,造成了治安工作是派出所一家事情的被动局面,没有能够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治安工作的积极性,没有处理好“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关系。

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1、向素质要警力。认真组织农村派出所民警参加岗位大练兵活动,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扎实有效的开展常用法律知识培训、考试考核、练兵比武竞等形式多样的练兵活动。通过练兵全面提高民警的政治、业务、体能素质,增强工作本领,真正达到“三懂四会”的要求。

2、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一是加强治保会建设。积极协调当地党委、政府在经费上的支持,将责任心强乐于做安全防范工作的人选拔到治保主任工作岗位上来。并加强制度建设,定期对治保会成员进行培训指导,使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二是建立专兼职巡逻队。本着谁参与,谁受益的原则,结合实际组建护村队、季节性巡逻队,加强巡逻防控。三是继续推行联户互保工程。实行邻里守望,联户互保,共享平安。四是对大型奶牛小区、养殖户、厂、矿动员其全部安装报警装置。

3、做好法律知识宣传,增强群众防范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悬挂条幅、发放宣传单以及其它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各种法律法规、安全防范常识方面的知识,使群众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4、加大打击力度,震慑犯罪。对发生在农村的坑农、害农违法侵犯群众利益的案件,做到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同时,适时开展打击村痞路霸专项行动,维护农村安全稳定。

5、密切联系群众,构建社会安全防范大格局。群众利益无小事。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新举措,真正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第一考虑,努力为群众办真事、实事,积极向群众报告工作,与群众常沟通、常联系,建立警民雪融与水的关系,使群众成为我们的知己、朋友,主动提供各种信息,参与农村安全防范。

6、推行警力前移战略。一是以“三基”工程建设为契机,努力争取编制人员、装备,并使警力、装备向基层一线倾斜。二是按照<<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要求,在农村建立警务室,警力下沉,警力前移。(

第五篇:农村信访工作现状及对策

农村信访工作现状及对策

成因分析

一、物质利益受到侵害。

一是土地承包权没有保障。2003年3月,我镇各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刚刚结束,就有一个村民来反映,新当选的村委会要收回他承包的土地。当时我们看了该村民拿来的土地承包证书,我们知道,98年我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30年不变,所以该村委会收回他的土地

是不对的。我们研究了一下有关政策,有三种有关政策,有三种情况村委会不能收回土地。一是村民外出将土地交给村委会,这种情况是村民将土地交给村委会代保管,村委会不能将土地收回,村民回来后,要求继续承包土地,村委会必须将土地交给该农民。二是依据法律,村民有权将自己承包的土地转包,村委会不能以你已将土地转包他人而将土地收回。三是如果该村民外出打工,承包的土地由基亲属代为耕种,村委会不能以此为由将其土地收回。此类信访问题在98—99年较多,占信访量的1/3。现在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二是局部过重的农民负担。1998年至1999年,这两年有部分村民来访,反映其所在村闲置干部过多,(其中有个村有57个干部),农民负担过重,还有一个村的来访者反映该村土地税定得过高,超出村民承受能力。

三是农村资源发包缺乏透明度。农村机动地、“五荒”和集体资产的发包、转让、出售,暗箱操作且价格低廉,有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使集体利益受损,农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物不平则鸣”,故而上访。2001年4月2日,中内泡135名村民到区政府上访,4月3日到市政府上访。9日、16日又到区政府集体上访。4月10日又到市里上访,并在市政府滞留两天一夜。他们这次大规模上访的原因就是因为该村委会在没有征得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将村集体的水面低价承包给了他人。

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

一是政务财务公开不到位。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有权利参与集体事物管理和建设,有权对集体重大事项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但个别村屯无视农民的种种权利,公开流于形式,“说芝麻避西瓜”,搞“模糊战术”,农民“雾里看花”,疑窦顿生,有被愚弄的感觉。98、99两年我办共接待因村务财务不公开而上访案4件次。

二是基层民主工作有薄弱环节。实行村民自治后,个别村民主建设没有到位,尤其是农民对村级事务的民主监督无法行使,主人公地位没有保障。例如有的村民来反映该村的理财小组等于虚设,根本派不上用处。

三、村级事务管理混乱。

有的村帐目不公开,个别村干部有贪污嫌疑,有的凭借权利乱用“两工”,有的资源发包上多吃多占、偏亲向友,“肥水不流外人田”,看着“糊涂帐”农民心犯嘀咕,事不顺,心不平,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几年来,我办共接待因此来访5件次。

四、工作方法简单生硬。

在税费征缴、“一事一议”、村委会换届选举和分摊任务时,有的镇、村干部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重“统”轻“疏”,话没说透,理没说清,干群沟通少,工作线条粗,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心存芥蒂,对干部不信任。我经常接待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进政府就要找区长,找区委书记,待问明原因是,他因事找到镇、村干部时,他们的回答是“愿上哪告上哪告”,或者说“我就不管”。

五、干部作风问题。

农村干部工作较为辛苦,但由于方式方法问题,一些农民不理解,因而管理工作难做,逐渐失去了责任感。有的缺乏民主,涉及农民利益的事情,往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拉大了同群众的距离,增加了干群的对立情绪,有的办事不公平,偏亲向友,以势压人,谋取私利,甚至奢侈浪费,违法乱纪,加大了集体亏空,加重了群众的愤懑情绪。在干群矛盾面前,有的缺乏自省,认识不到干部作风是干群紧张的导火索和崔化剂,片面归结为农民素质低而加以推卸。2001年初,有一个村的村民到市、区集体访,反映了14个问题,经区里调查核实后给予答复。但他们不服,最后演变为要求罢免该村的村委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群关系紧张。

六、政策法规落实走样。

有的村干部政策水平低或者出于少数人利益需要,在贯彻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时,或截留政策,或曲解政策,或擅定土政策。殊不知,农民已从宣传媒介上知晓了政策精神,这样做只能引发矛盾,效果适得其。1997年,不知出于何原因,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未满之时,有一个村擅自将土地进行了调整,结果导致97-98年产能建设用地补偿款无法发放,部分村民越级访不断,至今不能解决。

主要对策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意识。

一是建立农村信访领导责任制。把农村信访工作摆上镇村党政主要领导的工作日程,切实做到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负全责。二是建立信访目标考核制。将农村信访纳入各级干部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在考核、评估和使用干部时,把其分管或主管的信访工作

列为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各级农村干部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强化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为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工作中应该严格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这样,目标清晰,责任清楚,便于跟踪问效。四是实行领导包案制。我区每年都将较为重大的信访案进行“三包一保”,并以文件形式下发,那里就包括我们的镇领导和村领导。“三包”是

包接待、包处理、包落实,一保是保稳定。五是实行信访首问责任制。凡第一个接访者必须突破时空限制,“一竿子插到底”,直到将上访问题处理完毕,力避“踢皮球”和“接力赛”。六是强化“一案三查”制度。为避免出现重访、缠访和越级访现象发生,可实行“三查”,即一查上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查接待处理中有无违法现象,三查上访者有无违法行为,这样三管齐下,多头并举,标本兼治,有助于消除有访不查,查而不结,结而无果的弊端。七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对那些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政策法律宣传,重视思想引导。

农民之所以上访或者说在上访过程中有违法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经常的向农民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如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合同管理、税费改革和村民自治等,同时要宣传《信访条例》、《黑龙江省逐级访规定》《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例如《信访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多人反映共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话等形式提出,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的第七条规定:上访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予以收容遣送。(1)所提出的信访事项已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得到解决。仍坚持无理要求,经批评教育无效,继续纠缠不休者;(2)将老人、病残人、儿童舍弃在信访接待单位,进行要挟,经批评教育仍不改者;(3)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造成不良影响串联怂恿上访人员纠缠取闹经批评教育无效者;……(8)其他严重影响信访秩序、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批评教育不改者。上述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责任感,增强自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三、变上访为下访,化被动为主动。

农村信访干部要屏弃传统的“你上访,我接待”“你提问题,我协调”的工作方法,变静为动,变上访为下访。这不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也不单单是工作机制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工作作风的转变。对待下访问题,我们应注意勤、快、实。“勤”,即要多下基层,勤深入到群众当中。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只有善于倾听民声,捕捉民意,才能化解矛盾稳人心,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才能落到实处。“快”,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观念,清除群众问题“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倾向。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及早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群众一个及时、满意的答复。”实’,即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常怀爱民之心,常行为民之举,始终把发展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放在首位,尽快让群众富裕起来。实事办多了,矛盾就减少了,上访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四、狠抓政策落实,坚持依法信访。

在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时,要严格按政策办事,严格工作程序。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或有偏差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侵犯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及时查处,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2001年春中内泡村水面外包一案的及时解决,就是依法信访的典范。有一个村因占地补偿问题引起群众上访,此问题经过市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合适后,给相关领导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对那些无理取闹的上访者也要依法打击,依法维护我们的信访秩序。“7.30”事件中的违法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从这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依法信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执法机关要依法行政,二是对违法上访者进行打击。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村委会是没有执法权的。

五、讲究工作方法,顺应民心民意。

农村在开展工作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力求动机与效果、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把握不准的问题要调查研究,不轻易表态,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取得谅解,限期解决。对涉及面广、事关重大的问题要周密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多发挥村民理财小组、民调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还要注意信息沟通,把一时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上级的支持。同时耐心细致的做好上访群众的疏导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激化矛盾。

成因分析

一、物质利益受到侵害。

一是土地承包权没有保障。2003年3月,我镇各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刚刚结束,就有一个村民来反映,新当选的村委会要收回他承包的土地。当时我们看了该村民拿来的土地承包证书,我们知道,98年我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30年不变,所以该村委会收回他的土地是不对的。我们研究了一下有关政策,有三种有关政策,有三种情况村委会不能收回土地。一是村民外出将土地交给村委会,这种情况是村民将土地交给村委会代保管,村委会不能将土地收回,村民回来后,要求继续承包土地,村委会必须将土地交给该农民。二是依据法律,村民有权将自己承包的土地转包,村委会不能以你已将土地转包他人而将土地收回。三是如果该村民外出打工,承包的土地由基亲属代为耕种,村委会不能以此为由将其土地收回。此类信访问题在98—99年较多,占信访量的1/3。现在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二是局部过重的农民负担。1998年至1999年,这两年有部分村民来访,反映其所在村闲置干部过多,(其中有个村有57个干部),农民负担过重,还有一个村的来访者反映该村土地税定得过高,超出村民承受能力。

三是农村资源发包缺乏透明度。农村机动地、“五荒”和集体资产的发包、转让、出售,暗箱操作且价格低廉,有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使集体利益受损,农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物不平则鸣”,故而上访。2001年4月2日,中内泡135名村民到区政府上访,4月3日到市政府上访。9日、16日又到区政府集体上访。4月10日又到市里上访,并在市政府滞留两天一夜。他们这次大规模上访的原因就是因为该村委会在没有征得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将村集体的水面低价承包给了他人。

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

一是政务财务公开不到位。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有权利参与集体事物管理和建设,有权对集体重大事项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但个别村屯无视农民的种种权利,公开流于形式,“说芝麻避西瓜”,搞“模糊战术”,农民“雾里看花”,疑窦顿生,有被愚弄的感觉。98、99两年我办共接待因村务财务不公开而上访案4件次。

二是基层民主工作有薄弱环节。实行村民自治后,个别村民主建设没有到位,尤其是农民对村级事务的民主监督无法行使,主人公地位没有保障。例如有的村民来反映该村的理财小组等于虚设,根本派不上用处。

三、村级事务管理混乱。

有的村帐目不公开,个别村干部有贪污嫌疑,有的凭借权利乱用“两工”,有的资源发包上多吃多占、偏亲向友,“肥水不流外人田”,看着“糊涂帐”农民心犯嘀咕,事不顺,心不平,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几年来,我办共接待因此来访5件次。

四、工作方法简单生硬。

在税费征缴、“一事一议”、村委会换届选举和分摊任务时,有的镇、村干部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重“统”轻“疏”,话没说透,理没说清,干群沟通少,工作线条粗,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心存芥蒂,对干部不信任。我经常接待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进政府就要找区长,找区委书记,待问明原因是,他因事找到镇、村干部时,他们的回答是“愿上哪告上哪告”,或者说“我就不管”。

五、干部作风问题。

农村干部工作较为辛苦,但由于方式方法问题,一些农民不理解,因而管理工作难做,逐渐失去了责任感。有的缺乏民主,涉及农民利益的事情,往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拉大了同群众的距离,增加了干群的对立情绪,有的办事不公平,偏亲向友,以势压人,谋取私利,甚至奢侈浪费,违法乱纪,加大了集体亏空,加重了群众的愤懑情绪。在干群矛盾面前,有的缺乏自省,认识不到干部作风是干群紧张的导火索和崔化剂,片面归结为农民素质低而加以推卸。2001年初,有一个村的村民到市、区集体访,反映了14个问题,经区里调查核实后给予答复。但他们不服,最后演变为要求罢免该村的村委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群关系紧张。

六、政策法规落实走样。

有的村干部政策水平低或者出于少数人利益需要,在贯彻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时,或截留政策,或曲解政策,或擅定土政策。殊不知,农民已从宣传媒介上知晓了政策精神,这样做只能引发矛盾,效果适得其。1997年,不知出于何原因,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未满之时,有一个村擅自将土地进行了调整,结果导致97-98年产能建设用地补偿款无法发放,部分村民越级访不断,至今不能解决。

主要对策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意识。

一是建立农村信访领导责任制。把农村信访工作摆上镇村党政主要领导的工作日程,切实做到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负全责。二是建立信访目标考核制。将农村信访纳入各级干部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在考核、评估和使用干部时,把其分管或主管的信访工作列为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各级农村干部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强化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为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工作中应该严格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这样,目标清晰,责任清楚,便于跟踪问效。四是实行领导包案制。我区每年都将较为重大的信访案进行“三包一保”,并以文件形式下发,那里就包括我们的镇领导和村领导。“三包”是包接待、包处理、包落实,一保是保稳定。五是实行信访首问责任制。凡第一个接访者必须突破时空限制,“一竿子插到底”,直到将上访问题处理完毕,力避“踢皮球”和“接力赛”。六是强化“一案三查”制度。为避免出现重访、缠访和越级访现象发生,可实行“三查”,即一查上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查接待处理中有无违法现象,三查上访者有无违法行为,这样三管齐下,多头并举,标本兼治,有助于消除有访不查,查而不结,结而无果的弊端。七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对那些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政策法律宣传,重视思想引导。

农民之所以上访或者说在上访过程中有违法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经常的向农民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如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合同管理、税费改革和村民自治等,同时要宣传《信访条例》、《黑龙江省逐级访规定》《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例如《信访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多人反映共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话等形式提出,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的第七条规定:上访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予以收容遣送。(1)所提出的信访事项已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得到解决。仍坚持无理要求,经批评教育无效,继续纠缠不休者;(2)将老人、病残人、儿童舍弃在信访接待单位,进行要挟,经批评教育仍不改者;(3)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造成不良影响串联怂恿上访人员纠缠取闹经批评教育无效者;……(8)其他严重影响信访秩序、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批评教育不改者。上述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责任感,增强自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三、变上访为下访,化被动为主动。

农村信访干部要屏弃传统的“你上访,我接待”“你提问题,我协调”的工作方法,变静为动,变上访为下访。这不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也不单单是工作机制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工作作风的转变。对待下访问题,我们应注意勤、快、实。“勤”,即要多下基层,勤深入到群众当中。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只有善于倾听民声,捕捉民意,才能化解矛盾稳人心,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才能落到实处。“快”,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观念,清除群众问题“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倾向。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及早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群众一个及时、满意的答复。”实’,即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常怀爱民之心,常行为民之举,始终把发展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放在首位,尽快让群众富裕起来。实事办多了,矛盾就减少了,上访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四、狠抓政策落实,坚持依法信访。

在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时,要严格按政策办事,严格工作程序。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或有偏差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侵犯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及时查处,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2001年春中内泡村水面外包一案的及时解决,就是依法信访的典范。有一个村因占地补偿问题引起群众上访,此问题经过市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合适后,给相关领导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对那些无理取闹的上访者也要依法打击,依法维护我们的信访秩序。“7.30”事件中的违法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从这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依法信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执法机关要依法行政,二是对违法上访者进行打击。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村委会是没有执法权的。

五、讲究工作方法,顺应民心民意。

农村在开展工作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力求动机与效果、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把握不准的问题要调查研究,不轻易表态,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取得谅解,限期解决。对涉及面广、事关重大的问题要周密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多发挥村民理财小组、民调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还要注意信息沟通,把一时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上级的支持。同时耐心细致的做好上访群众的疏导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激化矛盾。

下载浅谈农村教师队伍工作现状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农村教师队伍工作现状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及对策

    沾益县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及对策一、沾益县农村消防工作现状 1、农村居住建筑使用大量可燃建筑材料,建筑耐火等级低,大多数属于土木结构的四级耐火等级建筑; 2、现在农村大多使用......

    农村养老现状及对策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而“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的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有个稳定......

    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2007-02-10 16:48:13×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对照中考成绩统计表,纵向比较,农村学校英语成绩远远落后于城关学校。横向比较,......

    农村人身保险现状及对策

    农村人身保险的现状及对策 经济与管理学院20111322班陈志芳 【摘要】在保险发展蒸蒸日上的当今社会,农村人身保险市场由于面临一系列的制约因素,尚未完全得到开发,毋庸置疑,发展......

    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及对策

    大洼县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及对策一、大洼县农村消防工作现状 1、现在农村大多使用木柴等做燃料,居家周围堆放大量的柴草等易燃可燃燃料,加大了火灾荷载; 2、消防水源严重缺乏,无消......

    浅谈农村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农村是火灾的多发地区,特别进入秋季以来,农村火灾将呈上升趋势,这不仅给农村居民带来了损失和危害,对农村社会稳定也有一定影响。农村消防工作作为一......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

    教师队伍的现状以及实施 教材的分析与反思店 头 小 学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店头小学 由于自然、历史、社会及经济等多方面原因,近年来教育发展的差距越来越明显,突出表现为城乡教......

    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全文5篇)

    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 2009-09-03 17:49:56 来源: 作者:hh315 浏览次数: 278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最切身利益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