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英语教学法复习资料
小学英语教学法
一、小学生学习特点
1、小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生思维特点﹑小学生注意特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小学生意志特点。
2、影响小学生学习的其他因素:年龄﹑智力﹑语言学能力﹑学习策略﹑多元智能。
3、小学生和成人学习英语的差异.小学生心理特点 : 1.1小学生思维特点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是,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小学生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整体结构,但这个思维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从小学阶段起,儿童逐渐开始具有思维的目的性,表现出完整的思维过程,有较丰富的思维材料和思维结果,表现出个体思维品质发展的显著差异性,儿童思维的自我监控或自我调节的能力也在日益加强。1.2小学生注意特点
小学生注意的一般特点,主要是指小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1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低年级学生刚离开幼儿园不久,还不完全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四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基本上占主导地位,他们逐步理解自己的学习责任和社会义务,逐步理解在集体生活中自己与同学及老师的关系,从而使有意注意由“被迫”状态提高到自觉状态。
2小学生的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小学生由于大脑与神经系统活动的内抑制能力没有充分发展,一个兴奋中心的形成往往波及其他相应器官的活动,面部表情、手脚乃至全身都会配合活动,所以注意表现出明显的情绪色彩。1.3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学习活动行为一般是由学习动机引起的。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一般地说,它的趋势是从比较短近的、狭隘的学习动机逐步向比较自觉的、远大的学习动机发展;从具体的学习动机逐步向富有原则性的、比较抽象的学习动机发展;从不稳定的学习动机逐步向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发展。这个过程,反映了小学生学习行为的动机及其整个学习活动的水平。教师的任务是逐步引导小学生能够及早地从前者向后者过渡。学习兴趣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的和最活跃的因素,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并富有成效 1.4小学生意志特点
意志品质是其能否达到成功的重要因素。儿童的意志力是通过意志品质表现出来的,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a、小学生的自觉性较差,小学生意志的受暗示性和独断性特征较为明显; b、小学生的果断性随年级升高而不断发展,相当一部分小学生表现出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的特征,小学生的果断性品质到三年级后达到一个高峰,随后又迅速呈下降趋势,直到六年级时才得以改变;
c、儿童抗外部诱因的能力强于抗内部诱因,小学生的自制性品质随年级升高而逐步发展,小学生的行为明显受内外诱因的干扰,随着年级的升高,抵制内外诱因干扰的能力逐渐增强,受内外因干扰的影响逐渐减弱; d、小学生的坚持性品质较好,一年级儿童就已具有一定的坚持性(坚持困难活动达16分钟),但由于低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力还比较薄弱,情绪稳定性还较差,意志自制力较弱,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比较容易放弃已开始的活动。
2、影响小学生学习的其他因素:年龄﹑智力﹑语言学能力﹑学习策略﹑多元智能。2.1年龄
不同年龄的学习者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学前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都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儿童学习外语,模仿、记忆很容易,喜欢讲话,语法分析和阅读则比较困难。从来认为儿童学习外语较成人容易,主张早学。这种儿童优势论包括:生物论,即从生物学角度认为年龄越小,学外语越有利;条件论,认为年龄差异主要是学习条件的差异,年龄越小,他们面临的语言环境和其他条件对他们越有利;认知论,认为年龄的差异主要是认知方式上的差异,成人的认知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他们有了抽象思维能力,这就不如儿童那样自然有效地学习外语;情感论,认为年龄差异主要是情感差异,儿童的情感状态一般总是有利的,成人的自我意识增强,常处于不利的情感状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开发小学生的年龄优势,在小学就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2.2智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J·B·Bruner)曾提出知识结构论和发现法,认为教学目的应兼顾发展学生智力的内在目的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外在目的。从生理学看,能力是智力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表现,智力则是人的认识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等。胡春洞教授说:“现代语言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一致证明,语言学习和使用的基础是智力。幼儿学习和使用母语的效率之所以很高,是由于概括和推理起了关键作用,在大脑皮层中不断生成语言结构、语言使用和语言学习的规律,因而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而不是单纯模仿、鹦鹉学舌。小学生学英语也要发挥智力的作用,提高效率,而智力的发挥和规律的认识是不可分割的。感性和理性、行为和认知、技能和知识一定要同步,绝不能因为强调了其中的一些方面而偏废了另外一些方面。”不学习语言规则、不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英语应用能力就是空中楼阁。2.3语言学能力
语言学能包括语音编码能力(识别语音成分的能力)、语法感受能力(识别语言句法结构的能力)、言语记忆能力(存储语言素材的能力)、推理能力(学习者分析语言素材,并由此确定意义与语法形式之间的关系的能力)。Carroll认为语言学能不同于一般智力,但却是智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专门负责语言习得,能解释学习差异的16-36%,而且主要影响英语学习的速度。由于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可利用某一方面的优势克服另一方面的缺陷,语言学能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师要注意发现和利用小学生的语言学能,创造条件,促使语言学能得以充分发展。2.4学习策略
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教师应做到:
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式进行学习。 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2.5多元智能
在中国,学校教育目标主要在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忽视了其它智能的发展和培养。但事实上,有很多孩子在学校逻辑思维表现不好时就被认为是差生,这样往往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压抑了潜能的开发。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至少有七种智能,并且每个人在这些智能表现方面是各不相同的。这些被认为是差生的学生其实还有其他的未被发现的智能。因此,教师应该意识到这些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教学活动,给每个学生展示各种智能的机会,尽力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并且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多元智能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比如在音乐智能方面,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唱歌,说歌谣,配乐,学习时设置背景音乐。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就应该相应地创作音乐,进行环境音乐设计,弹奏乐器,有节奏地教授英语,进行音调训练,开展配乐活动等。
3、小学生和成人学习英语的差异。
1)成年人注重语言的形式,儿童更注重语言的意义。
2)在说英语或者犯错误时儿童没有成年人那么有意识,即都是无意识的。 3)成年人可以对所学的东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
4)成年人学习带有明确的目的和动机,儿童对学英语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只是把英语当作一门课程。
5)成年人听课比较专心,而且可以对语法及单词作详细的笔记。儿童不能坐久了时间,他们比较好动,总想去做其他的事。
6)成年人善于很好地规划学习,他们会复习,预习或者借助其他的资源帮助自己学习英语。相反,儿童不擅长计划和设计他们的语言学习,他们这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
7)成年人善于归纳、总结和理论等抽象思维,然而儿童却擅长理解具体而不抽象的概念。
二、小学生学习过程
1、小学生英语学习是其自身机构发展完善的过程
小学生的自身结构包括语言结构、学习结构和心理结构。包括语言知识、语言能力、语言技能和语言习惯。学习结构包括学习知识、学习能力、学习技巧及学习习惯。心理结构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及个性心理等。小学生的自身结构包括原结构和新结构两部分。原结构是开始学习之前,学生所具有的知识经验系统。新结构是学习之后的知识经验系统。
2、小学生英语学习是其由有意识学习为主向无意识学习为主过渡的过程。在小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他们开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学习。随着学习的进展和深化,学生的英语能力就会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并形成语言习惯,这时无意识学习就占主要地位。有意识的学习可以称为学得,无意识、潜意识学习可以称为习得。这种由有意识学习为主向无意识学习为主过渡的趋势,由学得向习得转化的趋势,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规律。
3、小学生英语学习过程是模仿接受到创造表达的过程。 信息加工理论最简单的模式是:输入—记忆—输出
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是:模仿接受—加工改造—创造表达
4、小学生英语学习是既学语言又学文化的过程。
要把学习文化融入到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在文化教学方面,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要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只有差别,而无优劣之分,我们应具备容纳不同文化的胸怀,以减少在社会交际中由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
在教授英语文化时,不要忘记提醒学生多了解中国的文化。只有了解英语文化才能更好地欣赏我国的文化,懂得两种文化的人可以达到认识上的至高点。
了解一种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小学生不需要了解那么多英语文化,但是只有当他们树立了对文化的正确认识和态度之后,他们的英语学习才能获得长足的进步。
三、小学英语教学过程
1、英语教学是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新英语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是英语教学活动最基本的依据,它规定了教学目标,规定了英语教学的内容、深度、广度。
2、英语教学是师生、生生信息交流的 过程 在英语教学中,教学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思想、情感、信息方面进行沟通、对话、理解的过程。这个交流不是单项的流动,而是有一个碰撞、交换的过程。因此这种交流是平等的、民主的、实质的交流。
3、小学英语教学是传授、学习英语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同时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过程。小学英语教学是一个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过程。小学英语教学以传授、学习系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为基础性目标,这是英语教学的基本方面。但是小学英语教学不仅仅是传授与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语言运用技能的过程,并且通过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因此,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是传授学习英语知识、锻炼学生语言运用技能、发展学生社会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复杂的多方面统一的过程。
4、英语教学是其构成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英语教学中,构成英语教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学生、教师、教学目的、课程、方法、教学效果、评估手段、教学环境等。众所周知,教学的最终任务是达成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否达成要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必须通过课程、教学方法的中介。达到什么程度要从教学效果来判断。教学效果如何,需要评估手段。教学环境会对教学活动中诸因素产生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教师和学生也会对教学环境发生反作用,重要的是教师应该设法控制和适应环境,使其对学生产生有利影响。为此,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共同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四、发展学习策略 什么是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为了有效学习而采取的措施。--文秋芳
所谓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
--《英语课程标准》 1.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元认知 :又称反审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
概括地说,就是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监控。(王元阳)2.一般认知策略的培养(1)听的策略
A.做好听的准备(物质的\精神的\知识的) B.养成听的习惯(敏感度\倾听) C.拓展听的内容和途径(学校家庭社会(2)说的策略
A.自己和自己说英语
B.熟练掌握句型结构,并根据结构举一反三 C.英语课上积极发言
D.课外活动尽量用英语和同学对话 E.在家跟父母用英语对话 F.课外用英语和老师对话
G.看见一个物品,尽量说出它的英语名称(3)读的策略
B.朗读:在家坚持读英语课文
反复朗读语言材料至熟练
注意朗读的语速、语音、语调 C.诵读:背诵课文;
对于优美的语句应摘抄并背诵阅读
主动阅读课本上的语言材料
课外主动阅读英语课本以外的英语材料
留意生活中出现的英语并默读(4)写的策略
抄写: 规范的写字母、单词
抄写句子时要注意单词之间的间距
注意开头字母要大写
注意特殊的词或短语的写法
结尾要加标点符号。
抄写段落或文章时要注意格式 作文:养成用英语写日记的习惯
根据一个句子结构或几个英语单词能连续写出若干句子
五、改进教学对策
1.科学认识语言教学 遵循:
语言的规律——音 形 意 句 段 篇 语言教学的规律
(例:What’s color is it ?) 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认知障碍)
two-tow;girl-gril;bag –dag;dog 2.存在的问题
指令繁琐,不清。
导入环节过长
热身或活动与教学内容无关。3.改进课堂活动
a.对语言材料的再加工 b.教学目标要集中 c.教者要有语篇概念 e.不回避使用汉语 d.注意语义的扩展 f.注重思维的培养 g.注意问题的启发性 h.评价要适度、适当
i.多媒体是教学辅助而不是依赖
六、时代对教师的需要
教育智慧 教育良知
用变化迎接变化 用学习迎接变化
–bog
第二篇:《小学教学教学法》复习资料
《小学数学教学法》
期末复习提纲+模拟题(2014年上半年)
1、思考:
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数学与语言的关系 数学与文学的关系 数学与艺术的关系
2、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
3、熟悉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等人的学说。
4、什么是认知结构?什么是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5、数学思维能力的类型(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
6、数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策略(有搜索策略、中途点策略、分解方法、基底方法、特殊试探方法、递归策略、变换策略、上升策略等)
7、理解与运用: 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应用题的教学措施
应用题教学的目的与意义
8、数学游戏教学的目的与意义、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数学概念教学
(1)数学概念之间的几种关系(包含关系、全同关系、全异关系、交叉关系)
(2)概念教学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3)什么是概念形成?概念形成的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4)什么是概念同化?概念同化的条件有哪些?概念同化的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10、计算教学及其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法期末考试模拟卷
一、单选题
第1题(2)分 “数学是对所研究对象的数学本质的概括和把握,它脱离了事物的现象,它是对事物本质及其关系最高度、最纯粹的概括和提炼。”这句话体现的数学特性是()
A、抽象性
B、逻辑性
C、应用性
D、具体性
第2题(2)分 在复习“平面图形”时,教师要求学生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进行分类。学生根据几个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形成多种网络图,加深理解了知识的内涵外延,便于学生提取运用知识。这种做法体现的理论是()
A、图式理论
B、信息加工理论
C、完形理论
D、认知地图
第3题(2)分 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池塘平均水深1.2米,一个身高1.3米又不懂游泳的小孩不慎掉进池塘里,会不会淹死?这个创造性的问题,学生不能仅凭对平均数的求法的熟练程度解决,而要靠对“平均数”概念的深刻理解。这表明()。
A、创新性思维依赖于对概念的准确理解
B、设计创造性的问题情境目的在于活跃课堂气氛
C、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应用题教学中不可或缺
D、发散思维在问题解决中有重要作用
第4题(2)分()是指根据事实材料,遵循逻辑规律、规则,有步骤、有根据地从已知的知识和条件推导出新结论的思维。
A、逻辑思维
B、形象思维
C、直觉思维
D、定向思维
第5题(2)分 进行数学游戏教学中,进行分组竞赛方进行教学,为保证学生积极性,多数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应注意()。
A、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B、组内同质,组间异质 C、组内同质,组间同质 D、组内异质,组间异质
第6题(2)分 “数学游戏教学的基本方法”中,体现“做中学”特质的方法是()
A、猜想
B、操作
C、竞争
D、观察
第7题(2)分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
A、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B、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C、机械的接受学习
D、机械的发现学习
第8题(2)在《算法统宗》中,有一道诗歌形式的数学应用题: 甲赶羊群逐草茂,乙拽一羊随其后,戏问甲及一百否?甲云所说无差谬,所得这般一群凑,再添半群小半群,得你一只来方凑,玄机奥妙谁猜透? 这充分体现了数学与文化哪个方面的关系()A、文学 B、语言 C、艺术 D、音乐
第9题(2)分
华南师范大学师附属小学的一名教师在进行毫米与分米的教学中,告诉同学们,学校最近将为同学们定制校园卡的卡套,不过需要大家将校园卡的相关信息告诉生产卡套的公司,请大家帮忙测量校园卡具体的长和宽。在接下来的测量
活动中,学生会遇到长度不够整厘米的情况,进而引发讨论。这一教学案例体现了建构主义中哪种教学设计思想()
A、支架式教学设计
B、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C、抛锚式教学设计
D、随机通达教学设计
第10题(2)分()是在对事物感知和分析、比较、抽象的基础上,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学习方式。
A、概念形成 B、概念分化
C、概念同化
D、概念类化
第11题(2)分 计算教学中,要注意使学生产生(),建立()的意识,这样才能把数学知识及其数学思想真正传授给学生。
A、笔算
B、估算
C、口算
D、运算
第12题(2)分 概念同化的过程一般要经历如下五个阶段:()。
A、定义、分类、同化、辨认、应用 B、定义、分化、类化、抽象、强化 C、定义、分类、同化、辨认、形式化 D、辨认、分化、类化、抽象、应用
第13题(2)分()就是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重组、改变数学问题的结构,将不容易理解或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容易理解或解决的问题的策略。
A、变换策略
B、递归策略
C、上升策略
D、搜索策略
第14题(2)分 在“倒数的认识”教学中,当学生初步理解倒数的概念之后,有不少学生头脑中因先入为主的观念,简单地认为“倒数”就是位置颠倒。因此,教师在概念的巩固阶段,设计了类似“0.5 和 2 是倒数吗”这样的变式判断练习,让学生在重新思考中,从倒数的概念出发,真正理解“只要乘积是 1的两个数就是互为倒数”。以上教学设计表明()。
A、动手操作在概念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B、类比发现在概念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C、归纳发现在概念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D、变式练习在概念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第15题(2)分 遇到问题能够自觉地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意识,同时也是人们应该具备的数学素养之一,这种意识被称为()
A、数的意识
B、计算的意识
C、运算意识
D、概念意识
二、填空题
第16题(2)分 数学概念学习理论,揭示了概念形成过程同以_为基础的数学活动的关系。
第17题(2)分
皮亚杰认知结构论的核心概念是_
第18题(2)分 抛锚式教学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_”能力
第19题(2)分 一般情况下,应用题教学的关键步骤是_。
第20题(2)分 数学思维素质主要表现在敏捷性、独创性、经济性、灵活性、概括性和对数学有一种明显的_等方面
三、名词解释
第21题(5)分
递归策略
第22题(5 分
概念同化
第23题(5)分
数的概念
四、论述题
第24题(15)分
结合实际,论述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五、问答题
第25题(10)分
简述数学游戏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26题(10)分
简述数学的意义 第27题(10 分
简述数与计算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
参考答案:
1-5 A A A A A
6-10 B A D C A 11-15 D A A D B 16 直观经验图式
18自主学习能力分析数量关系 20 倾向性
21就是通过初始条件以及递推关系,来求得一般结果的思维策略。通常所谓的“降维法”,把多元问题化为一元问题,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上的问题,把平面上的问题转化为直26首先,数学是基础性学科,对其它学科的研究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最后,数学具有不可取代的教育价值。
271.数与计算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 2.数与计算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1)掌握数与计算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2)数与计算的教学有利于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在数与计算中有很多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约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等。(3)掌握一定的数与计算的知识将使人终身受益(4)数与计算是科学技线上的问题,都体现了递归策略。术的基础。
22就是以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他人语言工具的利用和表
述,揭示新概念的本质属性的学习方式。
23数概念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数的理解(将手头东西的未知数目点数出以确定结果),二是数的表达(描述一个已经得到的数目)。2
4(一)数学学习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数学教学有利于开发人的潜在智力
(三)数学影响人的行为品格
(四)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蕴涵着培养和发展人的素质的极大价值,为人的素质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正因为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蕴涵着培养和发展人的素质的极大价值,为人的素质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所以,是否去挖掘、分析、利用,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培养人的素质的成败。
(一)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是游戏的主要特征。可以开拓游戏者的思维,激发他们的灵感,使他们感受到游戏的快乐。
(二)自由性和规则性原则 自由性不仅指游戏形式是自由的,而且游戏的内容也是自由的。它能够使游戏者在游戏中自由发挥,游戏者的思维能够自由发展,不受约束。但并不排斥游戏的规则。游戏的规则是游戏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是每个参与的游戏者所必须遵守的,正是在这些规则的约束下,游戏者才能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和韵味。
(三)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既指游戏者心态和游戏者间关系的开放,也指游戏形式和内容的开放。
(四)体验性原则 体验性指的是游戏者能够真正进入到游戏所创设的情景,能够自由发挥,体验到游戏的真本和游戏的乐趣。
(五)创新性原则.创新性是游戏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游戏能够使游戏者感到有规律可以追寻,也能够使游戏者面临挑战,诱发他们进一步的思考,游戏者可以在游戏中展现他不平凡的想法,教师要支持并鼓励学生不平凡的想法和回答。
第三篇:英语教学法考试复习资料
英语教学法上册
P.10
问3.What effect did the formation of the European Common Market have on the teachingof foreign languages in Europe?(答案见P.13 feedback 3即功能概念法产生的背景)
4.What is a functional-notional syllabus?(答案见P.13 feedback 4 第一句不要)
P.49 What i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Dell Hymes added the ter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 to the language of Applied Linguistics , it includes appropriacy, accuracy, fluency.In short, a child becomes able to use the language to do things for himself, and to measurehis success or failure by the response of others.This competence is calle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P.50 Task 6 下方的 feedback 那个表格(交际能力发展因素)
P.60 Which features distinguish spoken text from written text?(口头语与书面文本的区别)【答案均可在书P.60中找到原句】
1.Some would say spoken language is simpler than written language.2.It is argued by researchers that in terms of productive skills(writing and speaking skills), the two modes of language, written and spoken, indicate two different kinds of complexity: the spoken language is complex in the way clauses are linked together, while the written language is complex at the level of clause.3.The second feature to distinguish written language from spoken language is the heavier lexical density, which makes writing seem more complex.4.The third feature is the tendency to use nouns instead of verbs in written language.5.The fourth important difference comes from the fact that writing is often less dependent on immediate context that speech.P.66名词解释 Authenticity
---------We usually describe a text in a foreign language as authentic if it is written for native speakers to read or spoken for native speakers to listen to.It is not simplified in any way for the convenience of learners of the language.This can include a very wide variety of texts, authenticity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includes the use of authentic materials, designing authentic classroom activities, and the teacher speaking authentically to the students.P.79 The Nature of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问答题)
答案见P.80-P.81 feedback1—6斜体字
英语教学法下册
P.63 feedback 2个名词解释
①Deductive Grammar Teaching
②Inductive Grammar Teaching
P.1072个名词解释
Denotation------The most specific or direct meaning of a word, in contrast to its figurative, implied or associated meanings.(For example ,the word “professional” has its denotation of“belong to one profession”.)
Connotation------A quality or idea that a word makes you think of is more that its basic meaning.(For example, the word “professional” has its connotation of“being skillful ” and “excellence”.)
P.111 What does “Knowing a word ” mean?(答案见P.111 feedback)P.1122个名词解释
Active words---------Active words are in our active knowledge, we are able to use them in speaking and writing.Passive words----------Passive words are in our passive knowledge.We can recognize them in written and spoken context and understand from the contexts what they mean.P.1381个名词解释
Register-----------Resgister means language style.It includes three aspects: formal, neutral and informal.For example: kids-children-offspring.Kids is informal, “children” is neutral, “offspring” is formal.P.167What are the benefits of a lesson plan?(答案见该页第二个Feedback)
P.168 What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a lesson plan?
There are 3 kinds of factors that influence on lesson plans, they are physical conditions, human factors, syllabus&testing.Physical conditions: class size, length of a lesson, time of day, size of classroom, practical constraints.Human factors: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of teachers, varied needs and attitudes of students, the students’ present level, the students’ language learning background.Syllabus&testing: change of syllabus might lead to the adjustment of a teaching plan;a lesson plan sometimes has to be readjusted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examinations.(参见书上P.169-170 feedback)
P.218 名词解释
Classroom management-------(书上P.218 feedback第六行开始Classroom management is precisely….至该段结束。)
P.241 How to estabish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1.We should treat our students the way we ourselves want to be treated, and we should not treat our students in any way that we ourselves do not want to be treated.(可参见书上P.242 黑粗体字部分)
2.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positively aff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thus have a stimulating effect on one’s performance(7): ﹡feeling mutual respect and trust
﹡feeling we make useful contributions
﹡feeling that what we do makes sense
﹡feeling appreciated and encouraged
﹡not feeling embarrassed by our shortcomings
﹡not feeling treatened by aggression(可参见书上P.242)
3.Building up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your students cannot be achieved in a few hours’ time: a relationship and building it up lasts as long as you are teacher and students.And even longer.考试 设计教案的模板可参考 所发材料中P.226的教学设计
第四篇:教学法复习资料
1.职业教育课程:是实现职业教育目的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连续宏观层次的职业教育目的、培养微观层次的教学、训练等教育实践活动的桥梁。
2.狭义的职业教育课程:是指职业学校所设置的某一部门教学科目或全部科目。3.职业学校教学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4.职业教育课程与职业教育教学论的关系归结为3种:大教学论观、大课程论观、一体化论。
5.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概述:是基于某一专业领域的方向,关于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一门科学,它是教学论具体化的体现,涉及单个或多个科目。
6.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校过程、评价反思过程。7.组成教学活动的4个因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情境。
8.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9.三农:农村、农民、农业。
三农问题:我国正致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产品结构调整;农民收入提高的三农”问题。
三产:农业、工业、服务业。
10.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11.初中生--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教育。
高中生—职业技术学校—高等职业教育。
12.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的新变化:1.人才培养目标从单一就业转向就业与发展并重;2.由注重知识与技能转向能力与人格培养;3.越来越强调适应性和迁移能力。
13.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1.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引导学生的特殊认识过程;2.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14.三个对接:1.在职业教育中要突出教学需求与职业需求对接:2.教学情境与工作岗位对接;3.情感态度与职业素养对接;只有这方面良好的对接,学生毕业后才能较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13.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特点:1.基于职业能力的培养;2.强化实践教学;3.教学组织形式方法多样性;4.教学对象的复杂性;5.师资的“双师型”。
14.“双师型”教师:既能进行理论教学又能进行试训指导的技师。15.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16.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其课程内容应以过程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知识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17.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定岗实习。
18.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1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功能;2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3.教育功能。
1.教学原则: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即根据教育、教学目的的需要去处理教学中矛盾关系的原则。2.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教学原则是主观的。3.教学规则与教学原则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两者的联系体现在:教学原则借助于一定的教学规划来体现,没有一定的教学规划,教学原则就成为空洞之物。
两者区别体现在教学规划是教学原则的组成细节,每一条教学原则都包括若干具体的教学规划,因此教学规划与教学原则是部分与整体的从属关系。4.新型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5.双证书制度: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6.职业教育教学原则的依据:教学实践经验、教学规律、教学目的、现代教学理论基础。7.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行动向导学习理论和构建学习理论。
8.教学原则的特点:时效性、发展性、针对性。9.职业教育教学原则的内容:职业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生产与教学相结合原则。
10.职业性原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教学目的的服务性、教学对象的服务性、教学对象的就业性、教学内容的专业性。
11.职业教育能力培养的问题:能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12.影响职业能力培养的四个因素:办学思想不明确、办学条件不足、缺乏“双师型”教师、课程设置科学化。
13.理论教学必须以实践性教学的需要为依据:以“适度,必须,够用”为原则。16.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做中学,做中教”。
17.当好教师应有三方面的素质:1.师德:承担育人责任的动力;2.学识:履行教学任务的基础;3.教法:教会学生的艺术。
18.学生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专业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以及专业知识,要注重掌握技能,掌握知识,以获得合理的知能结构;方法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要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19.我国沿海有三大制造基地: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渤海湾三角洲。20.制约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核心因素是: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的问题。
21.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遵循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
22.良好师生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民主平等性原则、尊重性原则、个性化原则。
23.做好我国职业学校人才的培养应做到“四个结合”:1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与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企业与学校相结合2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3学生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4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内容相结合。
1.什么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指围绕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指标参数,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与教学有关的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教学评价的种类: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
3.教学评价的标准:公平性、可信度、有效度、选择性、难度、经济性。
4.教学评价的功能:评定功能、诊断和反馈功能、预测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挑选功能、资格证明功能。
5.职业教育教学评价方法:绝对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个体差异评价法、量化评价法、质性评价法。
6.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全面性原则;4.完整性原则;5.连续性原则;6.互动性原则;7.分析的评价与综合的评价相结合的原则;5.评价与指导统一的原则。
7.职业能力的构成及其内涵:专业能力: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方法能力:基本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素质高低的标志。
8.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
9.我国职业证书分为5级:初级技能(五级)、中级技能(四级)、高级技能(三级)、技师(二级)、高级技师(一级)。
10.我国职业教育承载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是培养为社会直接创造财富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教育。因为,一方面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也是促进就业的需要。职业教育是保证教育公平的需要;其
一、是促进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具有另类智力特点的青少年成才的教育。其
二、职业教育是保证教育公平的需要;其
三、职业教育是协调发展的需要
11.职业技能鉴定包括:初级(职业资格五级)、中级(职业资格四级)、高级(职业资格三级)、技师(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一级)
1.教学媒体: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采用的媒体,被称为教学媒体。2.现代教学媒体:是指通过媒体,综合的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信息,把媒体的各种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结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显示出来。
3.教学媒体分类: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 4.现代教学媒体的特征:交互性、智能性、扩展性
5.现代教学媒体的主要特点:信息容量大、多媒体功能、智能化程度高、虚拟化、网络化。
6.现代教学媒体优势:直观性的优势、趣味性的优势、形象性的优势、深刻性的优势、艺术性的优势
板书的优点:1.即时重现力强;2.方便对问题的推演分析。
6.职业教育教学实践重心出现两大变化:1.教学目标重心:理论知识向职业能力迁移;2.教学活动重心:单项行动向双向行动迁移。
7.现代教学媒体的指导思想:一个方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观为指导思想;一个度:以教学活动中心的指导思想。
8.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人的因素、实际制约、合理的代价、有效的传播。
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原则:实践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专业学习目标原
10.多媒体技术:一种把文字、数字、图形、图像、声音五种运载信息的媒体集中在一起,并由计算机综合型控制的技术。
11.单一媒体作用下授课时学习者所学的知识3小时后能保持608%,3天后降为15%,声像结合可以加深学习者的印象,利用此种媒体教学,3小时后能保持88%,3天后降为65%。13.CAI即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将多媒体计算机用作教学工具,为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和学生利用计算机多种教学媒体(比如文本、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信息存储、处理和多形态呈现的功能来支持自己的教和学的一种活动方式。14.几种现代教学媒体简介:数字化音频、视频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
15.现代教学媒体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未来发展趋势:多样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四大趋势
16.七种智能:逻辑 数理智能、语言 语言智能、音乐 节奏智能、视觉 空间智能、身体 动觉智能、交流 交往智能、自知 自省智能。
17.智能类型分为两大类:抽象思维(涉及、学术研究)、形象思维(技能、技术、技艺)。
18.陈述性知识—高等学校—为什么—显性 过程性知识—职业教学—怎么做—隐性。1.教育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工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和,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2.教学实践的两大变化:职业能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3.职业教育教学的方法的基本特点:整体性、自主性、行动导向性、非智力性、双边性、双法性、综合性。
教学方法改革“三个乐于”:学生乐于学、教师乐于教、企业乐于用。
5.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参观法、微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张贴版教学法、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6.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7.讲授法的主要特点: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作为传递知识信息的媒体,通过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
8.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提问学生,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对所提问题自己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9.演示法:是教师在上课时,或者在通过展示实物、教具或者进行示范性试验,或者现代化教学手段放映视频节目,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从而说明货认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10.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11.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获取知识的方法。
12.实习法: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在校内校外组织学生开展实习练习操作活动,将书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于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
13.赵志群:从专业角度看,一个专业之所以成为专业,是因为这个专业有着与其他专业不同的科学知识结构,而从职业知识角度看,一个职业之所以成为一个职业,则是因为这个职业有着与其他职业不同的工作过程,包括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及工具的历史发展诸方面。
14.由专业科学构成的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科学体系,以传授实际存在的显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为主;
由实践情景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以强调获取自我构建的隐性知识——过程性知识为主。
15.教师要提高教学技能,必须获得三种信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信息、学生的信息和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信息。
17.教学方法是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双重特性。
18.我国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个别教学。
19.教学艺术:简单地说就是高明的教学方式、方法,他能让学生乐学、易学、会学。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培养,智慧得以启迪,情操得以陶冶。
20.教学艺术的目的:让学生充满生命活力、优化教学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
21.教学艺术的特点: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独创性。
22.教学艺术的功能:动机和引起兴趣、减少失误和提高效益、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创造气氛和组织管理、进行美育和进化心灵。
23.备课要从以下几点做起:备职业岗位、备教学内容、备学生、备教师、备教学条件。24.教学艺术中的教学语言要求:
音高得当、音强适中;形象生动、绘声绘色; 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幽默诙谐、妙趣横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做到三备:心备、口备、手备。
26.课堂提问必须遵循的几个原则:准确性、针对性、难度适中、启发性、思维性。27.如何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有威信、教师要以自己的积极感情感染学生、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情趣、教学的内容要难以适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28.导入知识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
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简洁明了,恰到好处;新颖有趣,能吸引人;
29.什么是批评艺术:让批评变成阳光雨露、批评要幽默、批评学生留有余地、批评要包含爱心、批评不能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眼神批评、用表扬批评、错了不一定都批评。30.三个相信:
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潜力;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可以取得各方面的成就;
6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行为、教养。3Q管理:好员工、好公司、好产品
第五篇:教学法复习资料
云间转腰
“云肩转腰”是古典舞身韵经过对戏曲、武术长期观察,并总结中国古典舞舞种 自身的属性与要求而提炼出来的重要典型动作之一。
我们在前面已经讲到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元素练习,里面包括“提、沉、冲、靠、含腆、横移、旁提”八大基本动律元素,如果把这些元素贯穿来做,就是我们接下来 要讲到的“云肩转腰”
1、必须以腰为轴,强调“含、腆”的过程。
2、有一句口诀“手带身、身让手、身推手”、即在“移”时,手要主动把身体 拉出去;“含”时,身体要主动收缩把手让过去;“腆”时,胸部要主动把手臂推向 前。
云手
要求:双手交叉胸前时要保持圆臂,要含胸提气。双手配合的感觉要象在胸前揉抚一 个圆球一样,完成云手的过程身体也要在过程中随之提、仰、含、沉、眼睛要先跟随上面 的手,后随下面的手,要有浑厚的内涵气质。节奏处理先做连绵不断的慢速,然后在慢中给以“点”的处理,强调轻重缓急的节奏变化。提沉
“提沉”训练能将人类生命的象征——“气”,变成舞蹈艺术所需的“艺术化的气息”,它是解决舞蹈内力和外力相结合的有效方法。所以,不管是在舞蹈训练课上,还是舞台表演中,都必须强调结合呼吸,合理地运用呼吸。将呼吸贯穿于每一个动作中,用呼吸的顺畅减少身体的疲劳,用呼吸去推动舞蹈技巧的娴熟和变化,用呼吸去表现舞蹈动作的力度和线条。
呼吸是舞蹈生命的支点,是控制节奏的关键,是艺术表现力的源泉,它的重要性是无法忽视的,所以,我们要调整以前对呼吸的不合理的运用,利用这关键的要素为我们的舞蹈画龙点睛!
蒙族舞蹈的节奏及动律特点
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传统的马刀舞、鄂尔多斯、筷子、安代、布利亚特婚祀、驯马手、小青马、盅碗舞等,节奏欢快、舞步轻捷,都表现出了蒙古族劳动人民纯朴、热情、精壮的健康气质。保留节目有“筷子舞”、“马刀舞”、“驯马舞”、“盅碗舞”、“挤奶员舞”、“鹰舞”、“牧民的喜悦”、“祝福”“鼓舞”等
步伐类:点步.趟步.挫步.圆场
肩类:①慢发力,幅度较大,连绵不断,波浪形.运动型[柔肩]
②快发力,幅度小,有棱角,产生瞬间静止[碎抖肩.快而平均] 马步类:腰是中轴,上下身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状态
走马步 跑马步 刨步 摇篮步
上下肢配合,下肢动作单一,上肢动作多变
综合训练:①肩部动作不同发力
②马步与上身的配合③趟步与拖步的稳重感
维族舞蹈的节奏及动律特点
维吾尔族舞蹈可把握如下风格特点:
(I)维吾尔族舞蹈体态的基本特征:强调昂首挺胸、立腰、拔背而产生的立感,给人一种高傲挺拔、外向的感觉。这一体态的形成是经由维吾尔族的第一舞人、杰出的舞蹈家、教育家康巴尔汗的规范而形成的。在这之前,新疆的民间舞蹈,特别是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对舞蹈的体态不很讲究,大部分处于自然传衍的状态。康巴尔汗把在苏联学习的芭蕾舞科学的训练方法及开、蹦、直的形态特点,用来整理自己民族的舞蹈,与维吾尔族的舞蹈相结合,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使得维吾尔族舞蹈不仅具有东方沉稳的含蓄之美,而且亦具备了西方直立向上的美感。
(2)维吾尔族舞蹈节奏的基本特征:维吾尔族舞蹈节奏,多用切分音、附点节奏和在弱拍处给以强势的艺术处理。如舞蹈动作中的绕腕,头的“挑”,脚步的“三步一抬”动作的后踢步等都是节奏的弱拍时做的,以此突出舞蹈的风韵和民族特点。
(3)维吾尔族舞蹈律动的基本特征:为膝部规律性的连续颤动和变换动作时一瞬间的微颤,使其动作衔接自然潇洒、柔和优美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歌舞形式,它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其音乐由多首歌舞曲连缀而成,热情奔放,明朗欢快。赛乃姆舞蹈自由活泼,没有固定的程式,舞者即兴表演,合上音乐节奏即可。可一人独舞、两人对舞或三五人甚至更多的人同舞,这种舞蹈节奏时快时慢。赛乃姆的音乐,是在各地区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形成的歌舞音乐,曲调优美、深情,节奏鲜明,由于赛乃姆的音乐和节奏特点,使得舞蹈动作抒情优美,婀娜多姿。在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形成过程中,就吸收了早已在民间流传的赛乃姆,成为每个木卡姆中的组成部分,而赛乃姆仍以其独立的形式广泛流传。
各地的赛乃姆风格有所不同,和田、喀什、阿图什、阿克苏等地区的赛乃姆比较明快活泼、深情优美,步伐轻快灵巧,身体各部分的运用较为细致,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变化极为丰富;伊犁赛乃姆欢快且生气勃勃,它吸收了一些其它民族的舞蹈成分,动作潇洒豪放,轻快利落,不时出现戛然静止和幽默风趣的小动作;哈密赛乃姆细腻朴实,音乐比较缓慢,节奏中保留了不常见的节拍,它的舞蹈动作稳重,手腕的变化不大,基本是半握拳式,在头上左右摆动,单步较多;库车、库尔勒等地的赛乃姆自然细腻,内容深刻;多郎赛乃姆嘹亮豪放。
多朗舞:“多朗”一词,是维吾尔族人的自称,也是舞蹈形式的名称。多朗舞是维吾尔族历史悠久、形式完整、动作粗犷矫健的一种民间舞蹈,盛行在叶尔羌河畔的麦盖提、巴楚、莎车、阿瓦提等地区。多朗舞以双人对舞为基础,是一种带有竞技性的组舞。每逢婚嫁、喜庆日欢聚时,都跳多朗舞。多朗舞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舞者必须自始至终跳完整个舞蹈,中途不准退出,观众也不得随便离开舞场。
由于地理位置和其它因素所致,使多朗舞较多地保持了原有的草原生活气息和艺术特色。多朗舞的伴奏音乐叫“多朗木卡姆”或“多朗赛乃姆”。它和十二木卡姆不同,是另一种类型的歌舞组曲,曲调结构朴实,演唱风格宽广豪迈,保持着浓郁的草原风格和劳动气息。现在保存下来的多朗木卡姆有九套,每套有不同的名称,多用“比亚万”(意为戈壁草滩)等富有地区特色的名称,作为曲调的标题。每套木卡姆是由不同节奏的五个段落组成,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谐自然,由慢到快逐渐过渡到高潮。
萨玛舞:是维吾尔族劳动人民在年节时集体欢跳的一种古老而欢快的民间舞蹈,动作朴实有力。它主要流行在南疆喀什、莎车一带。
除年节外,一般欢庆场合有时也跳萨玛。节日的清晨,人们到清真寺做完礼拜之后,向大礼拜寺的广场,清真寺屋顶上的乐师便开始敲起纳合拉鼓,吹起唢呐,随着乐鼓的声音,大家合着鲜明有力的萨玛曲调,跳起萨玛舞。萨玛舞的动作和鼓的节奏配合紧密。“咚”的时候多是全脚着地,身体下压,微顿,抬步时两手随身体的俯仰而轻摆,常用跳转、擦地空转等技巧动作。跳萨玛舞的大都是男性。
伴奏萨玛的主要乐器是铁鼓和唢呐。铁鼓以音高不同的两个鼓为一组,发出“咚”、“当”的声音,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大的场合,有时有两三组,外加一个音色更浑厚的大鼓,突出“咚”的音响效果。鼓的节奏决定着舞蹈的快慢和动作的和谐统一。有经验的鼓手,使鼓点敲击的变化多样,激励着舞者和观众的情绪。唢呐吹奏的曲调比较灵活,不受鼓的限制,有时拖两三个小节的长音,或音歇三、四小节,以突出鼓的节奏。
夏地亚纳:“夏地亚纳”维吾尔语称之为“欢乐的舞”,是在节日和盛集大会中,群众集体跳的一种民间舞蹈,参加人数不限,以小跳步为主,两脚交换跳起,两臂向上、向左、向右,手掌内外快速抖动,给人以欢乐、轻快之感。
夏地亚纳的音乐曲调比较灵活,常根据不同场合而变化。各地区的夏地亚纳的曲调,区别不是太大。喀什地区的,比较欢腾华丽;麦盖提的,则显得浑厚有力,进行曲的特点更明显。
夏地亚纳的伴奏乐器也比较自由,乐器可多可少,可用长短不同的唢呐、音色不同的若干对铁鼓和大小不一的手鼓合奏,也可用弦乐和手鼓伴奏。
纳孜尔库姆:是别具一格的民间舞蹈,多由男性即兴舞蹈,以双人对舞为主,带有竞技性。产生于吐鲁番,流行于鄯善、托克逊、哈密等地区。
纳孜尔库姆是在婚礼、喜庆节日和晚会中最精彩的表演。它多在赛乃姆的后面或吐鲁番木卡姆后面举行。步法以蹲步、跳步为主,保持两膝微屈,上身松弛,舞者以诙谐、幽默的动作模拟各 种劳动或各种人物形象。
纳孜尔库姆的音乐节奏,风格独特,可用各种乐器伴奏,主要有弹拨尔、热瓦甫、艾捷克、唢呐、手鼓和铁鼓等。有时只用唢呐、铁鼓伴奏、除音色高低不同的一组铁鼓外,常加上一个音色浑厚的大鼓连续击打单一的节奏。有经验的鼓手,可结合表演者的情绪变化。抑扬顿挫地击打出富有感情的鼓点,以此烘托舞蹈表演。
盘子舞:是表演性道具舞蹈,是维吾尔族古老的民间舞蹈之一,产生于古老的库车,流行于新疆库车、喀什、伊犁、乌鲁木齐、麦盖提等地。属于女性抒情舞蹈,动作婀娜多姿,优美动人。舞者头上顶碗,双手各拿一个小盘子和筷子,指挟竹筷,随着音乐的节拍,用筷子敲击盘子,随之起舞。跳舞时除手上击打盘子外,有的在头上顶的碗里倒上茶水,有的则是用嘴里叼着的勺把击打头上的碗。还有的头顶一维吾尔族式茶壶、壶上放二、三只碗。这种舞蹈有一定的难度,并带有杂技的色彩。
盘子舞的音乐,一般用的是抒情性民歌,节奏舒展,曲调悠扬动听,音乐和伴奏乐器与赛乃姆基本相同。
手鼓舞:手鼓舞是一种表演性民族舞蹈。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舞蹈形式,流行于新疆各地。表演多由一女子在手鼓的伴奏下进行。舞蹈的特点是动作敏捷、节奏多变,多用高难度的旋转与腰部技巧。
山羊舞:“山羊舞”,表演者用简单的道具扮成山羊,悄悄地来到围坐在地毯上群众的后面,先“咩-、咩-”地叫唤两声,然后和着乐曲蹦跳进场,表演吃草、喝水、磨角,又去用角顶人等,总会引起小的骚动和欢笑。
击石舞:又叫“塔什”舞,流行于南疆阿克苏、喀什、莎车、和阗一带。“击石”是维吾尔族的一种民间打击乐器。双手各持两片石头,将二片石头夹于拇指与食指、食指与中指间,靠手指的弯直和手腕的抖动发出声音。击石舞多采用赛乃姆的基本动作,脚的步伐有“三步一抬”、“前后点步”、“垫步”、“单腿跪蹲”等。手的打击姿态有两臂平伸、一手在头上,一手在胸前,或一手在体旁一手在胸前等。
胶州秧歌的力度动势:
胶州秧歌的主要韵律,就是时时展示着一种“抻”的内力和“韧”的感觉,这是由动作力度上变化的持续推、拧、抻所产生的。从动作力度的强弱感入手,始终贯串着一种力度的强弱差异,这种运动力度的差异变化和逆向动势,使动作贯串着一种“韧”劲的力度延续。这种和谐的运动,我们谓之“力度动势”,它是胶州秧歌运动中所产生的相互作用的逆向动势,这种内在结构所潜在的运力的动势,构成了胶州秧歌的“凝重”的情感意味,稳定了胶州秧歌回环优美的风格特征;表演时沿着一定规律的运动曲线,通过人体的内平衡力、驱使力、感情偕动力三个系统的力度综合,使胶州秧歌动律所产生的“韧”劲的法儿,渗透在胶州秧歌韵律的每一细小之处,所谓的“抻”,就是扯、拉,就是“抻着脖子”;所谓的“韧”就是指身体各部位的有效控制,有效地控制身体各部位的用力,这是产生胶州秧歌“抻”“韧”的关键。而其产生“抻韧”风格的主要因素,“扭三步”的每一步预动中,由腰胯发力,带动肩胸,两腿运力至手脚,动作开始先用“推”劲(脚下蹬与手推在用力方式上相同)。预动过程躯体后仰,带动下肢,提腿,落脚,力运至脚上.一经动力脚落地立即控制住,稳稳地踩下去,渐次增加压力;同时,上身肩胸带动两臂动力至手,手向外开始推时,即控制住,渐次增加推力,整个上身向推点压去,用力极为含蓄。不论手推、脚碾(脚下实际是以脚推地的力感),用力的方向都不是直向、推(碾)的同时,两膝、腰、胯向下加力的同时,反方向扭柠,在扭拧中继续踩下去,两肩、胸在推手时也向反方向扭拧;在扭拧中维续推出去。动力脚着力点和推手空中着力点的反作用,力在腰挎和肩胸的扭拧中,明显地强化起来。这一用力方式,使动力感富有极强的内在韧性。全身的扭拧力感延续下去,就出现一种“抻”的力感,随着手脚着力点被推移的感觉(脚下着力点的推移是错觉),肢体渐次“抻”展开,直抻到舞姿造型舒展、开阔而显出神韵丰厚饱满。这种推、拧、抻的用力方式不是单一进行的,而是身体各部沿一定次序,依次向上下同时进行,体态推,扭、抻是横向、纵向相交混进行。这又出现一种蠕动感,它调动全身各部位都参加这统一和谐的运动,使动态倍感细腻。是形成的“抻”与“韧”的韵味源头。胶州秧歌“三道弯” 的瞬间静态,产生了由人体头、腰、膝三个部位所形成的曲线体态,它起着决定总体线形结构的作用,决定着主体形态的塑造,构成了胶州秧歌的外部体态;“九动”是通过身体九个不同位置、不同定向的和谐协调运动,确定着身体部位各自相应的定向活动,“扭三步”动作,身体各部分向不同方向,同时连续作∞宇或弧形运动,几乎没有一个部位存在带有棱角的运动路线,呈现出一种浓烈的柔美流畅感,体态倍感婀娜多姿。于柔和中给人以强烈的力度感与韧性感,刚柔相济,曲中见直,刚而不强,柔而不弱。这里有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的结合,有身体各个部位的和谐融一。“十八态”则是从人体部位的多方向、多角度、有秩序展开延续运动,依据一定的结构关系而产生的整体舞蹈形象,它浑然一体地呈现了胶州秧歌的舞姿。有主观审美情趣的投入。从人的生理和心理上,从人体器官部位运动的不同层次和不同侧面,不同的动向和运动路线,捕捉了“胶州秧歌”女角体姿的律动特征通过姿态运动路线与幅度的变化,运动速度与力度的变化。
姿态上的变化:
①脚落地第一、三步是从动力脚的脚跟、脚外侧至脚前掌依次着地,作弧线运动。第二步落地时着力点则从主力脚的脚掌经脚外侧、脚跟移至动力脚的脚跟,脚外侧、脚掌,依次作弧线运动。
②双膝,胯部,两臂,双手,在同一节奏里,按先后不同次序,连续向左右斜前方作横向“∞”字运动。③胸部和肩分别向左右两侧斜前和斜后同时连续作纵向“∞”宇运动. ④头部在肩胸的带动下,也在连续作“∞”字形路线运动。
全身各部画弧和走“∞”字路线的先后顺序为:腰胯下带双膝、两脚,上带肩胸,两臂,双手左右两侧动向完全相反,按不同次序同时画弧,事实上形成的体态还不止三道弯,几乎所有关节处都是弯形。
胶州秧歌呼吸的节奏变化产生了轮番慢作快收:
从艺术的生理学与心理学角度研究和解释艺术的规律,舞蹈则是通过人体各种器官的相互做用,相互影响与相互融合、而组成了无限多样的结构样式。呼吸是人的生理现象,它体现着人的心理状态,情绪的不同,产生的呼吸节奏也不同。呼吸在胶州秧歌的舞蹈韵律中,从演员生理上的需求上升为舞蹈表现的需求。使胶州秧歌的身韵与风格达到完美的统一。这就是艺术呼吸,它体现着身法与韵律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是由意念支配的呼吸过程中所产生的身韵元素,也是胶州秧歌内涵的外在表现。
胶州秧歌刚柔相济的气韵,已成为它的主要特征,在舞蹈的动作节奏上,显示了以气韵构成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独特气韵,所有的运动都基于呼吸,这是胶州秧歌人体动作的传统与审美,它是精、气、神的统一,是人体与心灵的统一,它的舞蹈行程路线以及外部姿态,都是最好的依据和实证胶州秧歌抬重落轻、快收慢放的动律特点,显示了它艺术呼吸的特征。动作的收势较快,只占到每拍音乐的四分之一时值。所以形成的呼吸感是吸气短,快而轻;身体各部位动作推、移,蹍、擓的过程速度较慢,占到了每拍音乐的四分之三时值,而形成的呼吸感是稳、缓、沉。这种呼吸对胶州秧歌动作的快发力,慢延伸的形态注入了主要的动力,将呼吸的气流化做内在的韧力,身体各部位动作得以延伸,这种快吸、慢呼感觉的节奏型,对塑造女性动作别具特点。
吸气是动作“发力”与连接下一动作的“起法”,所占时间虽短,但不显匆忙,从整体讲是轮番在动作运行的弧线中进行的,因为动作各部不是同时收回,所以动作没有产生中断感。胶州秧歌动作注重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的法则,如身体右半部动作“起法”时,必定是身体左半部的预动,两个动作之间的交替虽短暂,但就在这短暂的交替时,提胯、立腰却正值用力。吸气的时值虽短却确定了舞蹈动作的发力与起法。呼气的时值占用音乐节奏时间长,导之舞蹈动作出气稳而不呆,缓而不拖,沉而不僵,形成了胶州秧歌轻盈柔美、挺拔舒展的动作魅力。鼓子秧歌
动作特点:提必拉 推必随 抡必腑 晃必圆 动则颠颤 静则稳动
安徽花鼓灯,是我国淮河流域,特别是淮北一带农村十分盛行的歌舞形式。相传,最早的花鼓灯只是跑跑队形,做几个简单的动作,扭两下身段。到了后来,淮河的水灾消退,庄稼丰收,人们便开始大闹花鼓灯。于是花鼓灯从自娱性向表演性方向发展,丰富了舞蹈动作和表现力。解放后,优美多彩的花鼓灯再次受到舞蹈工作者的重视,通过不断的交流提高,使花鼓灯从原来的民间广场演出形式发展成为舞台表演艺术,并加以完善。
花鼓灯歌舞艺术包括舞蹈、歌唱和小戏。歌时不舞,舞时不歌。在民间人们给花鼓灯艺人起的绰号有“小金莲”、“小白鞋”、“草上飞”等,就不难看出花鼓灯舞蹈非常讲究脚下工夫。动作溜得起,刹得住,放和收十分鲜明,既有速度、力度的对比,又有拧倾、刚柔、动静的对比。舞蹈中男子还要有精彩的翻筋斗。花鼓灯中女子叫兰花,男子叫鼓架子。男女在表演上十分细腻,手绢和扇子是花鼓灯舞蹈的表演道具,运用十分奇妙,在诸多同样道具的汉族民间舞中特别突出,使得它既有北方的刚劲古朴,又有南方的灵活秀丽。
花鼓灯在民间流派众多。就流传地域和表演风格上来看,大致可分凤怀两派。风派讲究男女角色的传情,动作小巧玲珑,优美细腻,怀派讲究动作轻捷,风流洒脱。
藏族民间歌舞的种类:舞蹈的种类在各藏区均趋于一致。即弦子舞(称依、叶);锅庄舞(亦称卓、果卓);踢踏舞(称堆、堆谐、堆巴谐);寺院舞(羌姆);还有藏戏舞蹈以及民间寺庙宫廷均有的鼓舞,它包括热巴铃鼓舞、背鼓舞、大鼓舞、系于大腿旁的山南腰鼓舞等。同时还有古典乐舞——嘎尔巴、宫廷乐舞——朗玛谐及踢踏舞。这些种类几乎在所有地区都能目睹。但在民间出现更多的是弦子、锅庄、踢踏,这三种形式百姓喜闻乐见,参与性强,能同歌同舞同乐,所以它们得以最广泛传播。本学期主要学习弦子、踢踏这两种形式的舞蹈。
1、堆谐(踢踏舞):
堆谐是藏族丰富多彩的歌舞形式之一,属于表演性较强的歌舞形式。源于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流传到拉萨、日喀则、江孜及四川省昌都、甘孜等城镇。
堆谐音乐和舞蹈有完整的程式,有固定的引子和尾声曲,正曲由“降谐”(慢板)和“觉谐”(快板)两部分主成。降谐曲调悠扬,以唱为主,舞为辅;觉谐曲调轻快,以舞为主,唱为辅。音乐节拍抑、扬、顿、挫,舞步轻、重、缓、急,动作与复杂节奏配合严谨,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堆谐表演风格:朴实自如,踢、踏、悠、摆、挑潇洒灵活,细腻精湛。堆谐动律特征:膝部上下运动频率快,形成了上下颤动的动律。
堆谐动作特点:膝部松弛而富于弹性,使膝、踝关节灵活敏捷,增强了膝、踝松弛,协调配合的动作意识。
1、谐(弦子舞):
谐是历史悠久的藏族歌舞形式,源于四川巴塘,流行于四川 西藏、云南、青海藏族地区,并闻名全国。
谐以其音乐曲调悠扬动听,舞蹈动律松弛柔美著称。谐的曲调丰富,不同的曲子都配以不同的舞步,内容大多是歌颂爱情、劳动、家乡或自然果物等方面。它跳起来,长袖轻拂,舞姿婀娜,风格独特。
谐的表演程式是:男女各站一排围成圆圈,由一男子拉着弦子在前领舞,随着弦子的曲调边歌边舞。舞步多由靠、撩、拖、点、转等动作组成,与手臂动作的摆、掏、撩、甩等配合自如。
谐表演风格:优美、流畅,曲伸连绵不断。
谐动律特征:膝部上下运动频率放慢,形成了上下屈伸的动律。谐动作特点:弦子连绵不断流动性强,上身随重心移动而晃动,上肢随上身的晃动形成动作和造型一环扣一环的运动规律。
第二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名称
1、踢踏类: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第三基本步,退踏步,抬踏步,连三步,七下退踏步,七下转身,滴答步,悠踢步,悠滑步,跨悠步,二三步。
2、弦子类:平步,拖步,斜拖步,单撩,双撩,三步一撩,单靠,长靠,四二步,二步踏撩。
3、上肢动作类:齐眉晃手,晃盖手,髋前划手,前后摆手,横向摆手,平面摆手。
二、脚形、手形、脚位、手位
1、脚形:自然勾脚。
2、手形:五指自然并拢。
3、脚位:小八字位,丁字位。
4、手位:双手扶胯,单臂袖,旁展单提袖,髋前划手。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藏族舞蹈手与臂的动作一般离不开外晃内盖、绕、抛、拉、抽、扔、摊抹。
外晃内盖: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的流动为晃;右手逆时针,左手顺时针的流动为盖。臂的运动保持松弛。
绕:指袖子在手腕的操作下形成360°的圆圈。多为水平面的流动。绕动要松弛协调。抛:指在晃手流动基础上小臂向上发力形成大的半弧线,臂稍用劲。拉:指手在外将袖向身体方向回抽。臂的流动要有意识。抽:指以胳膊肘带动向外发力,留守于后,成直线外出。
扔:在抽的基础上,小臂将袖直线快出。
摊抹:摊指手心朝上由里至外;抹指手心朝下由外至里。摊抹多时双手同时动作,稍用内在力量。
四、体态动律特点分析
由于藏族分布在五个省区,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和周边文化的影响,但其心理素质和历史渊源而言则是完全相同一致的。因此,在舞蹈风格和动律特色上具有它们的统一性。
一、体态特征
藏族民间舞蹈是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融合而成的,所以,藏族 舞蹈独特的体态是:重心偏前,身体微前送或90°前俯。这是漫长的封建农奴制,政教合一的政权形式以及喇嘛教迎合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结果。
藏族女性的体态特征:含胸、垂肩,体前倾,重心微移至前脚掌,背部向上延伸至头顶,下颚微含,胯部上提,切无踏腰。
二、动律特征
藏族舞蹈在动律上有一个共同特征:
1、膝部连续不断或快而小 有弹性的颤动。
2、膝部连绵柔韧的屈伸。
连续不断的颤动或屈伸在步伐上形成重心移动,带动了松弛的上肢运动,是藏族的手臂动作大都是附随而动,不管是屈伸还是颤动都要求膝关节保持松弛状态。既要有柔韧性还要有弹性。上身动作绝对不要主动,而是以膝关节保持相适应动作的动律特点。以教材中的堆谐和谐表现最为突出。如:堆谐的第一基本步、嘀嗒步,谐的平步、靠步、拖步是典型性动律动作。云南花灯
云南汉族地区流传的民间歌舞,所谓”社火”遗存,内容丰富.流传于玉溪,嵩明,姚安,罗平来源:①云南地区的以踏地为节的”踏歌”
②祭神的高跷”社火” ③来源于汉族民间舞的流传 音乐以小调为主,轻快
教材: 小崴,反崴,正崴
崴是主要动律也是主要动作,运动特点为横向 腰 胯 肋 松弛
小崴:最基本,双膝略曲,划了一个小的上弧线,同时一个膝盖靠向另一个膝盖,重心偏移
反崴:上身部分有平行横移的过程,主力腿弯曲在短促的时间重心转换,上身流动形成三道弯 正崴:经主力腿弯曲动力腿落地,形成重心自下而上变化的动律,形成下弧线
多变的扇花和持扇方法,训练了学生对道具的运用
体态动律
略含胸,手臂与胯的方向来区分正反
东北秧歌
出现已有300多年,有高跷,二人转,地秧歌
程序:开场 跑大场
扭清场
头跷
二队清场
歌舞小戏
道具:扇子
手绢 花棍
走相 稳相 鼓相 手巾花 体现东北秧歌的风格
唢呐和钹
急出慢落
动感急促
出脚稳 前踢步[音乐弱拍出.]后踢步 跳踢步 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