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讯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定远县拂晓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纪实
拂晓初级中学地处定远县东北角一个偏僻的乡镇——拂晓镇。全校现有教师26人,学生400人,其中还包含一部分周边乡镇的学生,是一所五四制学校。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校园破败不堪,学校管理滞后,学生厌学现象严重,老师不思进取,没事就想着做点小生意,教学成绩落后,学校每年中考全县排名靠后,每年考取省市重点高中的人数是寥寥无几,定远一中每年只能考取两三个,甚至是“光头”,家长怨声载道,学生纷纷要求转学。一个学校的升学率在家长的眼里是非常重要的,没了升学率,就意味着学校难以生存。痛定思痛,要想改变学校落后的面貌,就要下大力气,学校决定首先从后勤管理入手,改变学校的校容校貌,治理校园环境,从环境育人入手,配以养成教育,学校一时成为远近闻名的学校,但升学率仍不高,教学成绩跟不上一直困扰着拂晓初中的全体老师,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学校在经过充分调研后,召开行政会,专题讨论如何改变落后的现状,大家一致认为要想改变现状,必须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改变过去传统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成绩。
2004年,时任校长梁斌同志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带领学校领导班子一班人,坐下来认真反思,这条路怎么走?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想搞课改,就要向先进学校学习,学习别人办学的理念,走出去,看一看,学一学,用别人的先进东西,来补充自己的不足。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他带领学校部分老师到江 苏洋思中学、江苏溧水东庐中学和本地的大桥初中等一些先进学校参观学习,借鉴他们的教研模式,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尤其是学习洋思的的“先学后教,当堂检测”的模式,回来后立即进行试点,这种模式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学生的积极性还是不能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还是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学生的学业成绩没有明显的提高,仍改变不了落后的状况,我们困惑,我们迷茫,我们在迷茫中摸索,寻找出路。
2008年的10月,定远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部分学校的校长到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我校前任校长王建国同志随同前往,回来后给我们带来了“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中的“学生展示环节”正好解决了我们的困惑。他立即召开行政会讨论如何抓好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会上确立向杜郎口学习,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试行,并组织教师学习杜郎口课堂教学改的相关材料,观看杜郎口课堂教学视频,让老师有心理准备。经过一个学期的试点,部分老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很成功,像哈锦林、李四军、梁正宇、李茂林、秦玲玲等一些同志,他们都率先在课堂上采用了“杜郎口”教学模式,那学期的期末考试就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第二学期,每周一的教师例会时,学校请课改取得成效的老师从不同角度谈及自己的体会,这样就对我校前期课改有了较好的开端,同时他们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困惑,大家在一起研讨寻找适合自己的教改之路,解决了教师在课改实践中的许多迷茫。其次,是让已经取得成效的老师举行新课改“展示课”,让一些在等、观、望的老师去观摩学习,促进 他们尽快转变观念。几名课改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展示了不同学科的课改教学方法,也为全校教师搭建了互相借鉴、相互交流的平台,对全校课改工作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很快我们就在领导班子中达成一致:那就是坚定不移地学习这种模式。
2009年春季,学校要求除了毕业班之外全部采用这种模式,期间学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对这种模式进行宣传,学校要求各教研组组织老师听课改比较成功的老师的课,进行公开课教学,同时每个教研组都推荐一名搞得比较好的,在全校上教改观摩课,课后立即进行研讨,每位老师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的观点。定远县教育局教研室的专家听说我们在搞新课改,特地抽出时间来我校进行实地考察、观摩、调研、指导。一节语文课上,一组学生在展示本组预习的成果,老师对其进行了点拨,而其他小组的同学不断的对正在展示的那个小组的同学和老师发问,整个课堂没有一个学生思想开小差,都在积极主动的去想问题,课堂气氛异常的热烈。课下专家对这节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较多的教学任务,而且学生还都能愉快的接收消化,这一点是以往所做不到的,同时还给这位上课的老师从理论上进行指导。我们学校年轻教师多,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快,很快全体老师都能认识到新模式的好处,于是纷纷投入到课改行列,一年下来课改成效显著。
2010年的9月份开学后,学校决定所有年级,所有科目都采用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这时候学校只是要求每位老师将根 据自己经验简单进行模仿,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总结,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李茂林老师的“快乐数学课堂演示法”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李四军老师的“学生自主课堂快乐语文学习教学法”,老师掌舵,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有时他去出差了,而他的语文课就是有班里的一位学生组织上的;哈锦林老师的“快乐语文自学式教学法”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语文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毛忠玉老师的“快乐英语学习法”是学生在一种娱乐的氛围中学好英语,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全校老师积极的投入到校本教研活动之中,刮起了一股股课堂教学改革的热风。为了把这种教学模式推广下去,学校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制订制度,造出计划,同时分两组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检查,看你是否采用了这种模式进行上课,一般的来说,你要是三次以上不采用这种模式上课的,教导处就会找该老师谈话,帮助他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在整个教改的过程中,老师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些困惑,针对这些问题,学校于2011年4月组织全体老师带着自己的问题,到山东“杜郎口中学”去学习,去亲身体验。参观学习后,老师们感受颇深,解决了心中的困惑,回到学校后,及时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现在就挂在定远教育网站上。
经过这几年的教改实验,现已初步形成自己的模式,我们把它叫做:快乐课堂“四步教学法”。快乐课堂“四步教学法”,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轻松愉快的去学习,不感到有压力。这种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就是,在参与中学习; 在快乐中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它追求的一个目标就是快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和观众”,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从“教”师转变为“导”师。这种教学法分为四个步骤:预习、讨论、展示、反馈。预习环节是基础,要独立思考;讨论环节是关键,要充分热烈;展示环节是重点,要精彩新颖;反馈环节是提升,要及时准确,让学生把课堂当做舞台,去展示自我,去欣赏精彩。我们课堂上的学生个个生龙活虎,欢呼雀跃,争问抢答,喜笑颜开,整个课堂沉浸轻松快乐的气氛之中。2010年我校又组织了十几位老师参加了市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研究》,这一课题正好与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相吻合,不断进行教学研究,把教学改革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我们的努力,得到了上级领导支持和兄弟学校的青睐,滁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潘厚江同志在视察了我校的课堂教学后,对我们的这种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要求我们要继续深入下去;定远县教育局教研室的专家也多次到我校,通过听、看、议、评的方式对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从理论上给予指导;还有一些兄弟学校来我校进行观摩调研。我校实行的是开放式的课堂,来宾可以深入任何一个教室听课,进行调研,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毫无保留的展现在调研者的面前。
本学期开学后定远县天河初中、岱山初中、严桥学校等,都带着一线的教师十几人,来到我们学校深入课堂观摩调研。天河初中的老师在我校九(1)班观摩时,发现是一个学生在组织课堂,课堂上同学们分组展示、讨论,安排得井井有条,在有效的时间内圆满地完 成了任务,让他们是啧啧称赞。几所学校与我们交流时,一致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他们都对我校的课改工作近年来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近日,滁州市第四中学的领导老师,受市教育局领导的推荐,来了三十多人,深入到我校每一个教室进行全面的观摩、调研,每节课下课他们都要围着我们的老师问这问那的,有的还找学生询问了解情况,想多了解一点他们心中的疑问,结果让他们非常满意。来宾还听了我们特地为他们准备的一场教改报告会,会上我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李四军同志就我校的教学改革作了总结性的报告;课改搞得比较成功的李茂林老师也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报告会博得来宾的阵阵掌声。来宾对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们认为这种模式真正做到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也提出了他们的疑惑核问题。两校的校长约定今后建立友好关系,加强合作,共同探讨教学改革之路。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我们课堂教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近几年中考成绩也在不断攀升,自2008年以来,每年中考,考取省市重点高中的人学生都在近50人。现拥有省优教师一人,市级骨干教师1名;县级优质课评选有十五人次获奖;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论文有50余篇获奖;市级课题研究专题论文,有十名老师分获二三等奖;市级课件大赛有三人荣获市级二、三等奖;我校在全县教育督导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滁州市德育甲等学校;市县两级绿色学校、花园式学校;安徽省阳光体育活动评比三等奖; 农远示范学校等众多荣誉。组织学生参加“我与小树同成长”活动征文、“我爱我家”留守儿童活动之家征文“全国语言文字大赛”活动中有多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今年中考我校历史全县排名第一、政治全县排名第四、物理全县排名第六、其他学科分列十一至十五名。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经过几年的历练,我们已成功地迈开了第一步。几年来的教改实践,还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虽然我们在教改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距那些先进的学校所取得的成绩还相距甚远。正因为如此,新任校长庞建平同志强调必须把课堂教学改革之路走到底,并且不断提高,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每一位老师都必须认真反思,及时进行总结,找出适合我们自己的东西,不断完善,打造自己的品牌。目前,我校广大教师正满怀信心地投入到新课程模式的进一步完善之中,它犹如一块璞玉已被雕琢出框架,轮廓逐渐明晰,但各处的细节还要审视、不断修改,务求精雕细琢,打造出精品。我们决心在今后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探索中,努力学习,积极吸纳别人的先进经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把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做实、做细,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哈锦林)
第二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只是我们的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根据教材内容及本校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出类型,拟定出教学方法,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下边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转变思想,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目前,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往往由于教师的习惯,仍然不自觉地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在根本上没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相适应。因此,就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另外,我们应该按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知识。还注意以人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学生高尚的人格。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我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等多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这两个阶段:
首先在课前准备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分组,这正是我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人的一种体现。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搜集、加工、整理材料的过程更是学生主体地位最集中的体现。这一过程虽然是在课下进行的,但却是最有价值的。正如有的老师在课后点评时所说:“这节课真正的价值在课外。”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各小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间有效的沟通。在信息的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学生除了掌握知识以外,还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其次,在课堂上学生仍然继续扮演着主人的角色。各小组在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时都是由学生自己做主持,自己进行讲解。在整个汇报过程中各小组成员之间配合默契,能高效完成自己的研究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组织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而且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都得到了培养和熏陶。
二、在师生交流中尽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接受知识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每一课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改进教学方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要生活化,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尝试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课堂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我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我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会学生提问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课文中的链接,都可以做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从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总之,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语文课上的认识。总的说来,作为语文老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备课组活动,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让学生掌握好知识,还注意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篇:让学生真正成为高中数学课堂的主人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让学生真正成为高中数学课堂的主人
作者:姜敏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3年第08期
《函数的零点》是《函数与方程》一节的第一部分内容,它是学生在相对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的基础上学习的一个新内容,它承接了前面的函数知识,同时也是学习后面“二分法”的基础,是函数与方程关系的重要体现.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我在备课、上课等环节上做了一些文章,通过教学实践,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收获.一、情景引入上做文章
在《函数的零点》的导入设计中,虽然学生已经具备了函数的相关知识基础,但导入仍不能起点太高.所以,我在导入时先让学生画下列函数图像:(1)f(x)=-2x+3;(2)g(x)=x2-4x-5;(3)h(x)=2x.在学生顺利完成这几个常见的基本函数图像后,又出示一组问题:解下列方程:(1)-2x+3=0;(2)x2-4x-5=0;(3)2x=0.对于第三个方程,部分学生感到无处下手,但又发现其与刚才的图像有点关联,这样很快发现它的结果应该是无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上述函数与对应方程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并很好地借助上面的两组题目从两个方面给出零点的解释.二、在设问上做文章
本节课几个关键设问的地方分别是:
1.在零点概念的引入过程中,完成了画函数图像、解方程之后,问学生:这两组问题之间有什么关联?学生很清楚一个是从形上表达,一个是从数上表达,感受了数形结合这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我也启发学生,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同对应方程的解之间的统一,一方面为零点概念的理解打下伏笔,也为后面学习函数与方程做好准备.2.为了能让学生顺利理解和接受函数零点存在的条件,我设计了下列问题.观察下面函数f(x)的图像:
通过对这节课的反思再认识,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应该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让更多的学生动起来,不仅仅是手动,还要嘴动,更重要的是脑动,只有真正在课堂上让学生唱主角,才能实现课堂真正的高效,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能力提高.(责任编辑 黄春香)
第四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讲述讲解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文章摘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认为:在活动中,人是主体,起着决定的作用。数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就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应自觉的、主动的参与教学全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就尤为重要。关键词:自主学习主动参与
数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乐学,保证学生能学,培养学生会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教学。小学低段的孩子好说好动,注意力不够持久。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充分调动每一位孩子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如何才能让每一个孩子真正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呢?我在长期的低段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初步学会发现
低年级儿童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尊重孩子们的兴趣所在,先让他们随意看,表面的内容看够了,再一步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老师要求去观察。
二、让学生想自己所想的,初步学会思考
低年级儿童最富于想象,而且易于激发。学会联想又是促进学习思考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想。为了唤起学生利用生活情景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使他们学会思考,在教学中,我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不限制他们,慢慢让他们知道联想不是凭空想象或胡乱猜想,而是依据客观事实,把联想与解决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正确、现实的联想。
为了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乐于探索的精神,我在教学之余不定时地出一些“聪明题”让学生解答,不失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举措。他们一看见我出聪明题,便会聚集在小黑板前猜啊、想啊、讨论啊,都想做出“聪明题”,做个聪明的孩子。有些题目学生当天做不出,就把题目带回家与家长一起探讨、研究,第二天再把答案告诉老师。不管通过什么方法,只要学生能自己讲清解题思路,正确解答,我都给予表扬并奖励粘纸作鼓励。一开始是我编题给学生解答,后来就有学生主动找题解答。这样一来,学生出题、解题的热情更加高涨。孩子们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充分开动了脑筋,展开了积极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初步学会表达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不一致,往往能够想到,做到,却不一定能说出来。语言表达滞后于思维。数学语言有其抽象性、逻辑性,显得干枯、呆板,学生不爱说。针对这一点,我总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有趣的游戏中,让他们在熟悉喜爱的情景中去领悟对于熟悉的和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是乐于表达的。虽然他们的语言还很稚嫩,表达也很不准确,但我总是耐心地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必要的情况下,再进一步规范他们的语言,使他们慢慢学会表达。
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我们不断激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说自己想要说的,慢慢学会说。同时我们也参与到学生的交流讨论中去,用自己的准确、标准的语言影响学生,使他们的语言有条理有逻辑性,表达更充分。
四、让学生做自己想做的,初步学会解决问题
儿童的本性是爱活动,好奇促使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尝试。而低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思维往往离不开具体实物的支撑。动手操作能丰富儿童的感性认识,建立清晰的表象,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因此加强实践活动是低年级小学生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操作,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顺应了他们的好奇、好动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又能使他们在亲自感知事物的同时,发展思维,开发智力。
为此,在课堂上,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鼓励学生去探索。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做一做等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中去,先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学会解决问题。在操作中激起火花,去进行发现和创造。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细细品味每一个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注重生活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尤其是最后的开放作业,以实践操作、体验活动替代了传统的模仿练习,使学生学会了运用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2.开放的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活力。首先是内容的开放。在这堂课中,教师只是提供一些来源于生活实际的信息,由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然后共同质疑、补充形成例题,再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信息编写相应的习题。其次。是探究活动的开放。教师不仅放手让学生编题,更让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空间。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创造性的火花时时闪现。学生不仅找到了基本的解题方法,而且还发现了很多其他的解法。
3.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主评价。在这节课中,教师除了作一些必要的充分肯定、激励性评价外,大多是让学生自主评价。我们发现当教师没有过多或过早地进行评价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已有的经验和自己的个性喜好,作出对于他来说是合理的、最佳的方法与策略的选择。
当然,在课中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教师今后进一步改进,如加强教师对开放课堂教学调控能力的培养等。此外还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便于直观形象地理解“照这样计算”的含义,分解本课学习的难点。出示各组编的题时如能用多媒体出示,让学生获得视觉上的比较,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归一应用题两种类型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策略。
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只能是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谈不上对学习的乐趣,更不可能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新课标理念下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改变的不是学生的外部,而是学生本身。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新课程理念的中心思想。因此在课堂上,要顾及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到老师的关爱。要想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要做好两个转变
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则是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从以往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学习就是他自身的需要,是探求知识、积累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变“学会”为“会学”,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没有尊重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的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尊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中,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求知欲、挑战性、想象力等。教师要真诚的学会倾听,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开始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经常听到个别数学老师的肺腑感言:“学生对数学课不感兴趣,不像物理课、化学课有吸引学生的实验,学生很活跃。”其实不然,怎样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呢?我在多年的教学中
四、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养成自己学习思考,探索的习惯。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是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和动力。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第三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理解透彻,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为了引导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三个“凡是”原则: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要指导学生自己看;凡是学生自己会说的,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凡是学生自己能发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分析,去解决。通过实践我发现教学中要相信学生,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他们的潜力是无限的。学生在自我实践的过程中,就会逐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会在这种自主性的学习中逐步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五、分层指导,适度评价,使学生善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评价新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小学数学基础不同,对数学的兴趣程度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学要求不能达到相同水平,有必要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层次,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目标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和评价分层。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做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注重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让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兴趣,让每位学生感受成功。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总之,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减负高效的数学课堂,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创造型人才。
法国数学家笛卡尔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数学,如何有效地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技能的体会。
一、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情境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得到发展,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
在教学“平面图形与周长的复习课”教学时,首先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通过多媒体的合理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为学生提供自我感悟、发现、展示的时空。在学生充分探讨以后,笔者组织学生把自己设计的方案一一展示出来。学生经过认真观察、比较,筛先出自己喜欢的方案阐述理由。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自我表现的契机,而且改变了被动式的学习状态,让学生都能充分的、主动的、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使他们的不同潜能得到相应程度的发挥,为进一步的创新性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习方式上进行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同样,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对学生的人格、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很重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学习方式上的改革之一就是合作学习。
课堂上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 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但学生还是自己做自己的, 一点看不到合作的迹象。这是由于教师没有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 使合作学习的环节流于形式, 失去了它的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在合作学习活动之前, 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 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 目的是什么, 一定要讲得细一些。此外, 还应通过适当的示范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合作学习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 一定要给学生一些尝试合作的时间, 教师仔细观察、及时反馈、及时总结, 引导学生吸取经验再进行尝试。不要怕这样做耽误时间, 只要掌握了合作的方法, 以后再合作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三、通过动手操作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
“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是华盛顿图书馆墙壁上的三句话。它形象地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更要注重动手操作。学生自主操作、动手实践,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深化,记忆才会牢固,推理才能严密。动手操作是自主探究性学习中经常采用的重要方法。
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深有感触。在第一堂课从不同角度来观察物体的教学中,由于教学用具的有限,只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了演示,由学生在下面观察,然后说明自己看到的物体形状。当观察物体的左面、右面、上面的时候,教师也只是把那一面转向学生,以此让学生来观察说明的。学生的参与面不广,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第一堂课的教学很不理想。于是,笔者对这次的课程进行了反思,并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第二天观察组合图形的教学中,笔者事先收集了数学用具――小正方体,用在了我的课堂中。规定每个小组拥有 5 个小正方体,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摆放图形,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起观察组合图形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形状,观察时可以在课堂中走动以此从不同方向来观察物体的形状。在课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摆一摆、看一看、画一画来教学新知,学生纷纷动手操作,并不时就自己在操作和观察中遇到的问题向老师请教,连平时发言并不积极的学生在这次课堂里也提出了很多具有创意的见解。课后学生的作业也完成的非常好。由此看来,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整个课堂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四、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创造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显著标志之一,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具有创见的思维。创造求异的思维能力,是指学生的思维模式具有独立性、新颖性、发散性的特点,学生能根据题意按不同的思路独立思考问题,从而想出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例如: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公交车上原来有35人,下去9人,上来12人,现在车上多少人?”学生们从生活实际出发,列出三组不同算式:①35-9=26(人)26+12=38(人)(先下后上)②35+12=47(人)47-9=38(人)(先下后上)③12-9=3(人)35+3=38(人)(上来比下去的多3人)。第三组算式有一定的创造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多解因素,结合学生不同年级的知识水平,鼓励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引导他们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思考问题。这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挖掘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并逐步形成了创新技能。
五、交流沟通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学生经过了艰苦的探索过程,获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和较丰富的主观感受,心中有“意 ”,胸中有“情”,产生强烈的表达意向,不吐不快。交流沟通就是在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集体内相互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探究过程,揭示规律、解决问题,从而加强学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交往、沟通及相互了解,促进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分析思考其他同学的思路并做出自己的判断。交流给每个同学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而且丰富了想象力,使能力得到了提高。
六、总结
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理念与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创设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探索研究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交流沟通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小结成果是“探究性学习”的升华,课外延伸是“探究性学习”的迁移和拓展。“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可以改变“教”与“学”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课程总体目标,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走进新课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长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员。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师生在教学中交往、互动,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数学,教师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
一天我上数学课,教学内容是《角的初步认识》,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我发给各个小组很多长长短短颜色不一的角。课上的比较顺利,按照我的精心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课上到后半阶段的时候,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在下面嘀嘀咕咕,拿着角在课桌上摆来摆去。我有点生气,怎么做小动作了?走过去一瞧,呵,这几个小家伙竟然用角摆了一架挺漂亮的飞机。
我看着这架像模像样的飞机,想了一会儿:用什么办法来解决比较合理呢?做小动作的孩子早已坐的端端正正,用忐忑不安的眼神看着我。看着这种眼神我心里涌出一股说不清的滋味,孩子有听老师讲课的权利,也有不听老师讲课的权利,孩子们不喜欢听课,说明了我教学的失败,接受目光审视的应该是我而不是孩子们。于是,我对他们微笑了一下,然后对全班学生说:“小朋友们,请看,这几个小朋友拼的图形像什么呀?”“飞机”。“拼得好吗?”
“好!”那几个做小动作的小家伙脸上的神情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你们想拼吗?”“想!”声音特别的响亮。
“现在请大家当回设计师,每组拼一幅图,比一比哪组设计的最好,行不行?”孩子们一听说当设计师,各个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设计之前,各组要先做两件事,讨论一下:
1、你们这组准备拼什么?
2、分工一下,各人做什么?”立刻,教室里像开了锅,各组讨论的热火朝天,渐渐的,声音小了,大家专心致志地拼起图来。
几分钟后,学生们展示了他们的杰作:有的小组拼的是蓝天下小鸟飞翔;有的小组拼的是水中鱼儿游来游去;有的小组拼的是草地上小鸡捉虫子;有的小组拼的是田埂上花儿朵朵;有的小组拼的是操场上小朋友在做游戏;还有的小组拼的是大海上轮船在航行……孩子们的想象的多么奇妙,多么富有创意啊!看着这些意想不到的作品,我非常激动,孩子们也玩的特别开心,课后,我让学生谈谈今天是怎样与人合作的,让学生谈谈这节课你最深地感受等等。学生在轻松的谈话中,体验着丰富的数学内容,而且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达到了和谐统一。
数学新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把数学放在了生活中,而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学生在学数学时发挥着自身巨大的能量。反思这堂课,我觉得这样处理是比较合理、成功的。及时审视自己的教学,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从不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不关注学生的不参与是否与己有关,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怨学生,甚至是批评学生,而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宜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反思很重要,能增加你课堂的魅力,吸引孩子主动参与。
2、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民主、宽松、自由的环境里体验数学、“玩”好数学。陶行知先生说过:“时时有创造,处处有创造,人人有创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玩”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去经历数学。学生有了兴致,就会激发求知欲,形成积极的“心向”。在教学中,我们应不断创设与学生心理需要同步的情境,唤起学习热情。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真奇妙!”,从而产生“我也想玩一玩、试一试!”的心理。这样的教学,除了知识的传递,更多了一份情感的交流,一次思维的碰撞,使学生萌发出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玩”好数学的愿望,从而更加乐意去学习数学,在数学世界里自由翱翔。
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于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经验与体会,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及见解,教师要为这些不同提供表达的机会,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个问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是幸福的,而且在小组这种宽松氛围下大家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
4、注意学科间的整合。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理性占主导的学科。最优化的数学学习不仅要完成本门学科特定的任务,还应巧妙整合完成其它学科的任务。在上面的教学中,我把数学与美术整合在了一起,不但让学生在摆角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角,而且能设计出一幅幅富有创意的画面,感知了角,更感受了美,数学能力和美术能力得到了协调发展。最后我让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来总结自己的学习后的收获,这是整合语文学科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
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在数学新课改教学中,以冷静的、科学的、务实的态度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利于不断转变观念,改进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
我坚信:新课改,会让数学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新课改,会让数学教学更精彩!
走进新课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五篇:浅谈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浅谈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瓮安五中:敖灿
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认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在学习“方位角”时,我让学生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感知、体验各种方位角的大小和方向。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先把全班同学分成红、蓝两队,分别坐于教室两边,在教室中间画上十字形(交叉点为原点),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标出方向。然后由红、蓝两队分别派代表向对方提问并指定对方某一人作答,作答人要站到与所提问题相对应的位置上才能得分。如:红方要求蓝方的张三表示出“北偏东450、距离原点100厘米”的位置,则张三就应站到表示该点的位置上。如此轮流提问,大家一齐评判,累计得分,决定双方的胜负。
一、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做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二、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我提前两天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一些图片、实物,用硬纸片制作柱体、锥体等模型。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实物和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然后再按每两人一组把这些实物或模型进行归类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最后选派一些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教师也可利用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银行的利率”、“股市走势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五、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例如对“图案设计”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完成以下问题:(1)我喜欢的数学图形(2)收集一些公司或企业的标志图案(3)为我们班设计班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当丰富的素材,上课前我先把每个学生搜集到的材料加以整理,教学中再进行分类展示。这样做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益。
我们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