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教师日记》有感 北京市海淀区彩和坊小学 潘淑琴
人如其画朴实无华 读《教师日记》有感
学校:北京市海淀区彩和坊小学 作者:潘淑琴 书 名:《教师日记》 作 者: 丰子恺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今年在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中,我又重读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丰子恺先生的《教师日记》一书,在书中我又看到他在战乱频频的年代,对教育仍怀有的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是如此的令人敬仰。在这本书中记录的虽然仅仅是平淡的生活小事,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但是,一如他的画,那么的朴实无华,自然简洁。
此书是丰子恺先生在民国二十七年二十八年间,确切的说是1938年10月24日到1939年6月24日,在桂林师范(今桂林两江中学)任国文和美术教师这段时间的日记。不仅记载了教书生涯中学校和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事记,还有他和家人朋友在战乱中求得短暂的和平的生活变迁和人情世故。尽管文字读起来平平淡淡,可自有生活的不平凡处。在刊序最后,他引用了南宋谢枋得的诗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来表达自己的这种避乱遁世的惆怅心情。
本书记载的这段日子,用丰先生的话说就是“离家逃难”的日子。可是尽管身处战乱年代,丰先生仍然在探索艺术教育。他认为,“我教艺术科,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注重间接效果。不求学生有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世,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丰先生的这个主张,在今日读来,还是那么耐人寻味。长久以来,人们对于什么是教育研究颇多,“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为完满生活作准备”是斯宾塞的教育本质观;而通过“格物”、“致知”而至“诚意”、“正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最终达到“修身”的目的(形成完善的人格),则是孔孟一脉相承的教育思想。古今中外教育名家对于教育的阐述在丰先生看似浅淡的话语中都能找到答案。
开学第一天,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对学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都会聪明地用好开学第一天。丰先生一句“原来与我有缘的就是你们这几位”这句平实而充满真情的话语,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灵距离,他如谈心般地告诉学生美术学习的套路和方法,让学生明白艺术就在生活之中的道理。读着丰先生的日记,让我想起了这句话:“判定一位教师是否优秀,就要看他是不是能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丰先生谈心式的教育,让学生醍醐灌顶,也使我茅塞顿开。
书中讲到绘画“一通百通”的方法是训练人的眼睛和手。过去学国画的人都是备《芥子园画谱》一册,依葫芦画瓢,知其一不知其二,举一不能返三,所以多数中国画毫无创意。最近慢慢体会我平时的教法,越发感觉绘画训练的低级是技法,高级乃思维。只有这样的绘画教学才能真正对学生有意义,对所有的学科学习有利。丰子恺在国文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根基,依据他们的水平选择合适的教本。可惜现在的老师就没有这样的权利,统一的教材有利考试,但是面对层次不同的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我在上课时就只能尽量调整了。一向我在教透视的时候都有些头疼,吃力不讨好,难教,学生也难有收获,一直没有好的方法。丰子恺先生显然也有同感啊。他使用的方法倒是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一下,他是用写立体字的办法,只需要注意消点的统一,即锻炼了透视,又练习了图案。这种小玩意儿想解决透视问题当然不可能,只是方便简单的有趣练习,有感觉和才能的学生自能由此获益。
再读此书,我感受到教学语言魅力是课堂教学的磁石。语言是人们传达信息和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作为教师,主要是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语言是“教”与“学”的桥梁。课堂上要想吸引学生,教师首先要从语言上下功夫。俗话说“一语惊人”。著名教育家霍姆林基也曾指出:“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精练的语言可以节约学生很多时间”。优秀教师的语言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它深邃,练达,智慧,书中既有教学思想的“本”,也有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变”,教我们在教学中反思,教我们在平常的琐碎中行走着、记录着,并且在不经意中,梳理自己一段时期的教育情思,也为以后回顾自己的教育生涯提供了最原始的资料。这样想来,身在和平年代的教师们——我们,是不是应该在阳光下,用阳光的心态,渐行渐思渐写呢?
本书再现了丰子恺当年对学生的教育热爱和执着。他如谈心般地告诉学生美术学习的套路和方法,让学生明白艺术就在生活之中的道理。也正是我现在工作的努力方向。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身为教师的丰子恺是快乐的,因为他热爱教育业,更热爱他的学生;他将自己对教育的热爱带给了学生,因为他把快乐带给了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大师的教育理念就是这样,在教育叙事中一点一滴的展现,一点一滴的滋润渗透着。渊博的学识是教师完成自己工作任务的基础。因为教师有广博的学识魅力,而且这种魅力为他们开启了一扇心窗,能见到他们不曾见到的缤纷世界。
第二篇:读《高三教师日记》有感
青春地活着
——读《高三教师日记》有感
张朋亮
写这本书的人,是我的老师,她叫高凤香,书里的故事,是她一年中的点点滴滴和一群孩子为梦想而奋斗的青葱岁月。
学生如流水般,伴着四季的交织,一波波地流过老师这个静静的港湾,永远不再回头。带走的是青春,是梦想,是前进的动力,留下的是牵挂,是默默的祝福,是那渐行渐远的背影。
这样的故事,每一天都在发生着。但是,能如此细致地将它记录下来,刻画得这样细腻,还是第一次。
捧起这本沉甸甸的书,一页页翻动着,这些人、这些事是那样地似曾相识,恍惚间,似又回到了自己的青春岁月。
窗外的树叶沙沙作响,微风顺着窗户钻进来,带走了房间里的闷热,这样美好的感觉让我想起了那些曾朝夕相处的同学和老师,十一年前,我的青春、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不也是在那个绿树成荫,古朴精致的校园度过的吗?
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要么不读,要么从第一篇、第一段、第一行文字开始,慢慢地读,细细地品。
第一篇,是这样开始的——
“高三。第1天。正式开学,有晚自习。”
开头是最难的,因为它将奠定全篇的基调和叙事节奏,所以,我常常会在开头大做文章,可谓是煞费苦心。但是,老师的开头却写得是这样的平平常常,并无任何华丽之处,甚至也看不出任何一点匠心独运的味道,心里颇有些失望。
但是,出于对师者的尊敬,耐着性子,一篇篇翻下去,内心的触动越来越大,越来越深,犹如一个偷儿置身在一栋无人的豪宅里,犹如一个盗贼置身于一个庞大的宝库中,步步是惊喜,处处有收获
如果说翻开这本书,只是一个偶然,也许还有人情世故的因素掺杂其中,那么决心认真读完这本书,一定是个必然。因为,我已经不能停止自己的脚步,在我看来,它对于阅读者的意义早已超过了“高三学生”这个狭义的范畴。
生命的思考、岁月的感念、创作的心得、亲人的思念、同事的情谊、朋友的祝福,点点滴滴,如细雨缠绵,温婉的文字,细腻的情感,娓娓道来,直抵人的心脾。283篇日记,早已冲破了书名的内涵和外延,它是老师对生活最忠实的思考,对朴真灵魂的一段刻苦铭心的自我救赎。
关于生命的流逝,老师是这样说的——
第17天,“老是一种常态。只要有生命,便会衰老,便会有消亡的那一天。这不是悲哀的理由。关键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没有做完,没有做好,即便走得再晚,也会孕育出生不如死的苦痛。这样想来,日子满满的,也是一种幸福。而我被高三的繁忙,塞得实实在在的空间,也应该是一种幸福。”
关于创作的思考,老师又是这样一番谦卑的姿态——
第37天,“做不到萧红女士的执着。可以与家决裂,可以迷失爱情,可以走投无路,可以我行我素。可是,不管多么艰难,她痴迷文学的那份心意始终没变。所以,有《生死场》,有《商市街》,有《呼兰河传》,流传永远。我的心疼痛到现在,为这样一位坚守文学的女人。如果,她还活着,她或许是你我都不能割舍的朋友。”
一篇篇读下去,我从这看似絮絮叨叨的记述中,触及到了老师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这样的字句,完全不似外表刚强的她,让人读来忍不住潸然泪下,这是日记中的第82篇,摘录如下——
“今夜,我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弟,我只想你……年年今日,我绝不给你烧纸。我以为,你该在人间,在某个幸福的家里融融乐乐地生活。”
……
我开始理解了路遥《平凡的世界》创作笔记里的一段话:一切诗情都尽量调动起来,以便一开始就能创造奇迹,词汇像雨点般落在纸上,可是,一页未完,就觉得满篇都是张牙舞爪。立刻撕掉重来。瞧瞧大师们,他们的开头是多么平静。只有平庸之辈,才会在一开始就堆满华丽。记得列夫·托尔斯泰的话“艺术的打击力量应该放在后面”,于是平静地坐下来,顺利地开始了。
《高三教师日记》不就是这么做的吗?这世间万物原本就应该是这样,所谓大音希声,说的不正是这样的道理么?这是一本厚达446页,46.7万字的大书。
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不妨从体量上来做一个横向比较:
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全书共计49.6万字;
柳青先生的《创业史》,35.4万字;
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那》,60.7万字;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43万字……
我想,不用再比下去了。如果以篇幅论,这本书早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一部多卷体长篇小说的份量。对于这样一本大部头,如果在开头就大做文章,那将是一件多么不明智、又多么幼稚的做法啊!我开始为自己的鲁莽而深深自责,我开始为自己的见识浅薄而深深惶恐。
在我的惶恐不安中,又从书中瞥见了这样的字句——
活着,总得有些乐趣。否则,苦得看不见天日,又该怎么去活?
老师似乎就在我的对面,她的教导仿佛就在我的耳畔。这样一句话,解了我的不安。
“知耻而后勇”,在自己的老师面前,还需要什么伪装?早一些暴露出自己的浅薄,也便能早一日地成长起来,那些大师们,不正是这样步步走来吗?
合上书本,轻轻抚摸,再一次对这本书,以及日夜坐在灯下耕耘的老师充满了感激。
我清楚地记得,拿到书是在雨后的西北大学校园里。上午接到老师的电话,下班后匆匆前往。匆匆相见,又匆匆告别。也许,该留得久一点,再听一听老师的教诲,但是,又不忍,因为她的脸上写满疲惫。
是啊!她是多么忙碌啊?她就像一个旋转不停的陀螺一般,不知疲倦地转了一圈又一圈。从学校到家里,再到作协的一应事务,晚上,当别人早已进入梦乡的时候,她却仍坐在电脑前,敲击着键盘,在文学的路上奔跑着。她本可以不必这样,她本可以轻松地活着,可是,她为什么要这样呢?
回家的路上,看着窗外不息的车流,忍不住想起了毕业多年后同老师重逢的情景,这段珍贵的重逢,也被老师写进了自己的书里——
第118天,“朋亮的出现让我惊喜。……世界好大,你寻找千万里,也不见他或她的踪影。世界好小好奇巧,他明明日日在你面前晃,你却不敢相认……人来人去的,没有必要在意。该来的还会再来,该走的还会再走。如同这山巅的云。”
透过车窗,回望越来越远的西大校园,我默默地告诉自己,一定会再见的,今日的匆匆又未尝不是为了明日的重逢?
记得,我曾拿着书问老师:“你怎么就能坚持下来?”
老师笑了笑说:“我也不知道。”
其实,她早已在书中给出了答案——
“106天。十年前,走进文字,只为自我救赎……当生命走入死胡同时,我邂逅了文字。他就像个消化垃圾情绪的容器,把我内心淤积的忧郁吸纳进去,揉碎搅拌,给阳光一蒸发,我就灿烂成一棵开花的数,芳香四溢。”
文章的结尾,我想用封面上的一句话来结束全篇,送给所有我认识的和认识我的朋友,也借以自勉——
我们都应该青春地活着,在这个梦想的世界里。
第三篇:读《小学语文教师》有感
读《小学语文教师》有感
读书,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方式。在我从事七年多年的教师生涯中,对我教育教学有帮助的书籍有不少,《小学语文教师》是其中的一本。《小学语文教师》风格朴素,内容实在,里面的文章短小精粹,实用性很强,非常贴近教改前沿。它给我的心灵带来巨大的震撼:原来教学工作是可以这样多姿多彩的。读《小学语文教师》,就犹如与许多专家、优秀的同行娓娓谈心。在无声的环境中,我的思想在与他们碰撞,心灵在与他们交流,教学水平在交流中提高,工作热情在交流中高涨。不管教哪个年级,《小学语文教师》都给我出谋献策。《小学语文教师》让我如获至宝,捧着她就舍不得放下,细细品味,慢慢揣摩,其乐无穷。她是我教学生涯中的一盏导航明灯,总在我迷茫、困惑时指点迷津,让我拨云见日。
现在,学校又为我们增加了许多书籍,这些书同样如一把把金色的钥匙,帮我打开阻塞前进的厚重之门。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是《小学语文教师》让我感受到读专业书的乐趣和好处,永远不会忘记是她把我领进了语文教学的另一个天地。这确实是一本对我专业成长有益的书。
《小学语文教师》这本书,它对老师们提高教学水平有着直接、切实的帮助,可以说,这本杂志已经成为我的精神伴侣、亲密朋友,它引领我不断的成长、发展。
“快乐工作的秘密,不是做你喜欢的事,而是此刻起,喜欢你正在做的事”。
“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最后看的,不是你的基础强不强、扎不扎实,而是你有没有全新的发现,与众不同的创造。”
“我不是骆驼也不是马,我或许是头驴,或许是头牛。那也不错。只要找到自己,活出自己。牛有牛的精彩,驴有驴的幸福。
“该做的就要做好,哪怕是自己不情愿的,也要强迫自己去做好。会强迫自己的人,才会管理自己。
“我始终认为,我们不缺少理论,我们缺少的是属于自己的记录,属于自己的教学故事。你有10个有意思的记录,一定能写出一篇有意思的论文。你有1000个有意思的记录,一定能写出一本有意思的专著来。”
这是我最近在阅读《小学语文教师》之管建刚特刊中的几句经典的话语。这些话看似简单,可问问现在的我们来说真正能做到的能有几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在渴望能在自己的事业上,能有所作为,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有理想固然很重要,可真正脚踏实地做事那才是真正爱自己的事业。
第四篇:读《小学语文教师》有感(本站推荐)
读《小学语文教师》有感
龙川县麻布岗镇中心小学学号:048杨志宏
读书,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方式。因为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所以我喜欢阅读报刊、杂志,尤其是教育类的报刊。在我从事十多年的教师生涯中,对我教育教学有帮助的书籍有不少,《小学语文教师》是其中的一本。《小学语文教师》风格朴素,内容实在,里面的文章短小精粹,实用性很强,非常贴近教改前沿。它给我的心灵带来巨大的震撼:原来教学工作是可以这样多姿多彩的。读《小学语文教师》,就犹如与许多专家、优秀的同行娓娓谈心。在无声的环境中,我的思想在与他们碰撞,心灵在与他们交流,教学水平在交流中提高,工作热情在交流中高涨。不管教哪个年级,《小学语文教师》都给我出谋献策。《小学语文教师》让我如获至宝,捧着她就舍不得放下,细细品味,慢慢揣摩,其乐无穷。她是我教学生涯中的一盏导航明灯,总在我迷茫、困惑时指点迷津,让我拨云见日。
现在,我的书架上又增加了许多书籍,这些书同样如一把把金色的钥匙,帮我打开阻塞前进的厚重之门。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是《小学语文教师》让我感受到读专业书的乐趣和好处,永远不会忘记是她把我领进了语文教学的另一个天地。当我满怀热情地把知识教给学生,而回报的却是疑问的目光时,是她给我扬起信心的风帆;当我为课文中的只字片语而大伤脑筋时,是她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当我苦苦寻找教学设计时,是她让我灵光一闪,创意源源而来。这确实是一本对我专业成长有益的书。
《小学语文教师》这本书,它对老师们提高教学水平有着直接、切实的帮
助,可以说,这本杂志已经成为我的精神伴侣、亲密朋友,它引领我不断的成长、发展。
《小学语文教师》这个刊物的特点很鲜明,它特别关注基层一线老师的教学,注重呈现教师的实践智慧。刊物的广告这么说:哪里有小学语文教师,哪里就有《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发短小精悍的文章,发最贴近课改一线的文章,发信息含量大的文章,让老师们繁忙的工作之余,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信息。《小学语文教师》这本刊物的用稿特点是非常强调实践性,操作性的文章。比如课堂实录、课例研究,案例反思,教材研读,再比如教学随笔,园丁故事等等。而有些刊物则不同,可能更关注理论研究,比如人教社的《课程、教材、教法》,那就是一本很强调教育前沿理论的刊物。老师首先了解了刊物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2007、12、18
第五篇:赵淑真 读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有感
读《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
有感
赵淑真
车村小学
2014.06
读《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有感
赵淑真
本学期为了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在学校的安排部署下,我拜读了严先元先生编著的《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他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详细解读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并结合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指导教师理解并掌握新课程的新技能。
本书真是我们年轻教师的福音,它不仅清晰地写出了教师应该掌握的教学技能,而且作者还运用一个个生动有效的事例帮助我们理解。书中讲述的很多教师教学技能方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现在我简单的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刻的体会。
一、因学而教——导入新课: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立凝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严先生强调了导入的三要素:即语言、信息、活动。
1、说起语言导入,我们通常的理解就是说话,但这里的语言还要包括体态语、书面语(板书)等。教师端庄自然地装扮与和蔼可亲的态度,能给学生“第一印象”,让学生乐于接受。上课伊始,教师应当设计好丰富多彩的开讲语“粘”住学生:或要言不繁、切中题义;或蕴藉含蓄、引而不发;或机巧幽默、充满理趣;或热情洋溢、扣人心弦。同时,设计生动有趣的板书,也是一种趣味性的导入艺术方法。
2、信息正是语言蕴含的内容,在导入的环节中,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而信息,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
3、活动包括经巧妙设计的操作性或娱乐性活动,如演示、实验、游戏、模拟、表演、作业等,还包括运用电化教学媒体,如幻灯、电视、电影等生动直观的手段进行的教学活动。
二、独到艺术——板书:板书技能是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文字符号、绘图或列表,以辅助知识信息传输,揭示学习材料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不断传递的过程,这种信息传递主要是靠教材上的书面语言和图表,师生之间的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以及教师使用的板书去实现的。板书在教学中的功能主要突出在教学的重点和要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提示教材内在联系,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造;增加信息刺激的强度,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开启思维——提问: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而这种交流互动最主要、最常用的行为方式就是师生之间的问答。从教学的实践看,课堂中的问答大致表现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激凝致问,师生共同解答;还有就是学生自发地提问。提问技能是教师提出问题或诱导学生质疑发问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它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最长用的手段之一。
书中还讲述了在课堂教学中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读课文后,我们不妨这样说:“你读得很正确,若是声音能再洪亮点,效果会比现在好很多。”“你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试一试。”“你朗读时的感情和表情感染了我们,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真是一种享受啊!”“你读得很流利,速度放慢一些情感就能更好的表达。”“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能在课下用这样的态度多练习几遍,相信你会读得非常流利。”这样的评价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让学生知道朗读要做到声音洪亮、快慢适度、富有节奏、态度大方、读音准确、语言流畅,同时也明白了只有多练习,朗读水平才会提高。
由此,我联想到平时自己的教学。同样是在练习的训练中,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就太显单调,“好”、“不错”等简单、随意的话语经常出现,现在想来,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的确产生了极大的阻碍。那么是自己不会使用这些丰富的评价语言吗?我想,是坚持给学生鼓励、随时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意识不强造成了平时课堂中语言的单调。在一节课中,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是有限的,他们很珍惜,但更在乎老师对他们问题回答的打分。可老师在一堂课中面临着无数这样的“打分”,容易在意识上产生疲劳,于是,这种简单、随意的评价语言就产生了。因此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很重要,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学生那难得表现的机会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更活跃,氛围更轻松。书中还讲到评价的语言要生动巧妙,富有幽默。有时学生会重复前几个同学的回答,聪明的老师也不会指责学生,而是幽默地笑笑说:“哦!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一下,对吗?”这些充满爱心、智慧的话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学生,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便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在新课堂中,我们的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要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在采取宽容态度的前提下,或者延迟评价,或者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判,或者顺势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用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帮助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就能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空间。
通过本书的学习,我将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