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调研

时间:2019-05-13 00:59: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原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原调研》。

第一篇:马原调研

齐齐哈尔大学课程:马克思主义原理

以抽样问卷方式,调研选课同学对《原理》教学的意见与教改建议

学院: 哲学与法学学院

专业: 法学131 姓名: 胡斌

齐齐哈尔大学课程:马克思主义原理

学号: 2013162012 以抽样问卷方式,调研选课同学对《原理》教学的意见与教改建议

一、过程记叙:

我是以个人的形式进行本次调研活动的。我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作业题目进行筛选后参考网上前辈的足迹,制作了一份调查问卷。本次调查是在不同专业中分发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查,涉及专业有:物流管理,政治,法学,中文,工商管理,资源循环六个专业,调查的专业文理兼有,男女比例均衡,增加了可信度。我们共发出50份调查问卷,回收了5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50份。

二、数据材料统计结果:

共有23名男生、27名女生参与了调查,其中均为大二年级,正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

1.你认为《原理》教改后是否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 Ο是 80.5% Ο否 19.5% 2.你的调研选题是?

Ο老师给定的题目中的一个 56% Ο自己另外设计 34% Ο无调研 10% 3.你认为完成本次实践报告的困难在以下哪些方面?(多选题)Ο时间不够,无法完成调查取证并分析数据 12票 Ο联系不到实践教学地点,无法进行实地调查 23票 Ο担心在调查过程中出现不安全情况 7票 Ο不会进行数据分析 8票 Ο其他,比如说同学积极性底;分工问题 9票 4.你认为有必要组队调研吗? Ο有 76%

齐齐哈尔大学课程:马克思主义原理

Ο没有 17% Ο无所谓 7% 5.你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你在的生活中有指导意义,起到积极作用吗? Ο有 76% Ο没有 18% Ο无所谓 6% 6.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是否让你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Ο大大加深了 44% Ο加深了一点 51% Ο一般,跟中学时一样 5% 7.你有认真阅读过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其基本知识框架吗? Ο有 44% Ο一般 50% Ο没有 6% 8.对于本课程,你觉得难易程度是? Ο难 22% Ο一般 70% Ο简单 8% 9.你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意见与教改建议有哪些?(开放题)意见:

1.枯燥、乏味,念课本,课堂沉闷,不能吸引同学思考。2.趣味性不够,气氛不够融洽,课堂内容老旧单调; 3.理论知识太少,不实际。建议:

1.老师讲课内容能新颖丰富,多采用视频,授课方式尽量多元化; 2.取消此课;

3.课堂多互动,设置抢答加分环节,多做实践; 4.缩短课堂内容和时间; 5.建议老师对生活充满好奇;

齐齐哈尔大学课程:马克思主义原理

6.加强师生互动;

7.让学生准备内容“讲课”,以此评优。

三、数据材料分析:

(一)作者观点:

大学生,是国家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都肩负着国家的使命和民族的重担。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培养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我们大学生成才的基本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大学生的历史责任。

(二)背景及目的:

要想把马克思主义伟大理论更好地利用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上,就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就必须端正大学生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态度和对《原理》进行教改,为此,进行关于“调研选课同学对《原理》教学的意见与教改建议”的调查,希望能够通过调查了解情况,从而发现问题,让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好地为中国人民服务!

(三)问卷分析:

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原理》教改后并未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占到了调查总数的80.5%。因此,笔者认为课程并未达到目的。原因在于,相应的指导与实践基地并未配合跟上,且时间有限。仍然有34%的同学是愿意自己另外设计调研选题。因为有部分同学参加了学院或学校组织的社区服务,因此学生可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有效利用各种社会关系资源,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就近选择实践教学地点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但是,接受调查中的大部分同学是在老师给定的题目中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调研选题。由于联系不到实践教学地点,所以推测大部分同学会选择较宽泛的题目作为自己的调研选题。如以齐齐哈尔市为例,调研建设和谐龙江应处理好那些重大社会关系。以齐齐哈尔市绿博会为例,调研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以齐齐哈尔市为例,调研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状况与理想追求。因为这样的选题同学们无需实地调查或实践,只要简单的去网上复制粘贴一些资料就可以轻松完成。其次,由于一部分同学不会进行数据分析以及认为时间不够无法完成调查取证并分析数据,所以他们在选择调研形式时可能会较少使用调查问卷。仍然有小部分同学担心在调查过程中会出现不安全情况。

齐齐哈尔大学课程:马克思主义原理

因此学校在实行教改后应该提供相应的实践基地,使同学们可以放心安全的进行实践调研活动。我们可以猜测,由于担心安全问题,以及时间的紧迫性,因此绝大部分同学均选择了组队进行调研。有76%的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在生活中起到了指导意义,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调查的51%的同学在本学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只是加深了一点。受调查中一半的同学对教材只是进行了粗略的浏览,大概了解其基本知识框架。认真阅读过教材同学人数达到44%,说明虽然有些同学平时课业负担比较重,作业比较多,但还是有大约一半的同学认真阅读过课本,可见这门课在他们心中的地位还是比较重的,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乃至今后的事业发展都会起到帮助作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的难易程度,70%同学认为难度一般。说明这门课的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比较符合同学们的认知发展程度的。大部分同学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意见与教改建议主要还是集中在希望老师授课方式多样化,讲课内容丰富新颖。

四、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分析:

要端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主要有以下的原因:大学生学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首先,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可以把握好个人乃至民族的前进方向,可以明辨是非;其次,可以获得正确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为自己提供许多科学的辩证思维,可以很好地掌握和应用思维工具;再次,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最后,青年大学生可以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从而有助于获得不断奋斗前行的动力。

五、本次调查的教学的意见与教改建议:

通过对调查结果以结果的分析,对《原理》教改意见主要如下: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内涵式提高,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考试方式的改革。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原理》的教学改革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1.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模式可概括为: “案例 - 探究 - 反馈 - 探究 - 总结”。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多角度的调动每个学生发言;为达到总结提高的目的,发言完毕后,应由老师点评,总结出系统性和规律性的知识点。

齐齐哈尔大学课程:马克思主义原理

2. 内涵式提高

教师应该提高对《原理》课的认知程度,熟悉世界形势的最新发展变化,加强任课教师团体的理论修养,积极参加校内外的讲课比赛,观看学习优秀的政治理论课的视频公开课等。3.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网络平台比如创建教师个人主页,可以让老师更好的跟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教师应该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并使用视频和图像资料,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考试方式的改革

采用多样化考核方式,把握主观性的命题原则,设计开放式的考试方式,形成一整套新的考核方式。

齐齐哈尔大学课程:马克思主义原理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效果评价的问题与对策;孙来斌;李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2-20;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实效性探究;李莘;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08;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案例教学法探究;高丹莉;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3-03;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与探讨;何丹;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4-15;

【5】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改的建议与思考;何丹;中国校外教育;2014-07-30。

第二篇:马原调研报告

女大学生人身安全意识问题调查

目录

目录.........................................................................................................................1 摘要.........................................................................................................................2 关键词....................................................................................................................2

一、前言.............................................................................................................2

二、女大学生人身安全意识问题现状调查分析......................................3 1.调查方式。...............................................................................................3 2.调查内容和题目。....................................................................................3 3.调查结果分析。........................................................................................4

三、女大学生人身安全意识薄弱原因........................................................4

四、女大学生人身安全保障对策.................................................................6

五、结语................................................................................................................7 参考文献:...........................................................................................................8 附件:调查问卷..................................................................................................9 1

女大学生人身安全意识问题调查

女大学生人身安全意识问题调查

——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

摘要:加强高校女大学生人身安全意识教育和管理是现代高等教育对女性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中央民族大学在校女大学生人身安全意识与防范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提出女大学生人身安全意识提高的实践对策,包括从自身、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方面出发,形成高效、灵活的女大学生人身安全意识教育体系。

关键词:女大学生

人身安全

对策

一、前言

安全是人类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与进步的前提条件,是人类个体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高校个体人身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高校个体在校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也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成长成才的前提。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扎实、有效的人身安全教育,加强对大学生人身安全意识培养,提高大学生人身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是维护校园稳定,是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促进校园建设的有效措施。高校在校女大学生,因其自身身心特点及学习特点,在人身安全教育方面有着特殊的需求。

2014年8月份以来,国内女大学生事件接连报道。8月28日凌晨,江苏吴江19岁女大学生高秋曦失联半个月后确认遭抢劫被杀害;8月21日,22岁的女大学生小金在济南被黑车司机绑架、囚禁4天,并惨遭殴打、性虐;8月9日,20岁的女大学生高渝在重庆“搭错车”

女大学生人身安全意识问题调查

不幸遇害。这些事件的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关注,也引起了众人对女大学生人身安全意识问题的思考,人们普遍意识到加强对女大学生人身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作为在校大学生,也应该注意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承担相应责任。就目前国内对人身安全意识方面的研究,鲜有针对性强、集中度高的安全意识问题调查。因此,本小组通过对中央民族大学在校生人身安全问题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索适合女大学生在人身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我们的探求,能为高校在校园安全方面提供一些有效建议。

二、女大学生人身安全意识问题现状调查分析

1.调查方式。本次调查以中央民族大学在校女大学生为为调查对象,选取了教室、宿舍、图书馆、为调查地点,采取了问卷调查的调查方式。本次调研印发问卷100份,主要面向学院大二学生群体,实际收回69份,有效问卷65份,回收率为69%,有效率94.2%。说明调查问卷有一定的实际效用,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做好基础。

2.调查内容和题目。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女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等活动特点以及青年女性心理特征选取和确定调查内容。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围绕女大学生家庭背景(来自何处)、教育背景(所在年级)、生活情况(和谁一起生活)、外出习惯(是否告知家人、是否注意信息收集)、交往情况(和陌生人来往特点、和朋友聚会情况)、突发情况模拟反应等方面,共21个问题调查了女大学生人身安全意识问题,以及防范技能。

女大学生人身安全意识问题调查

3.调查结果分析。问卷数量为100份,实际收回69份其中来自大城市的有21人,来自农村有4人,来自小城市或城镇有44人。来自大城市的21人中,只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有16人,只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有2人,和父母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有2人,一位和父亲在一起生活。从调查问卷可知:

第一,缺乏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大部分的女大学生都表示在乘坐出租车的时候会注意出租车的相关信息,但是却不会把相关信息告诉自己的家人。

第二,缺乏良好的人身安全习惯,与陌生人的沟通能力有待改善;面对陌生人的各种搭讪,大多数的女大学生都表示会提高警惕,但是坚决拒绝的人很少,说明拒绝的意识还不够强,多数人表示会考虑考虑再决定,所以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第三,缺乏系统的人身安全知识,并缺乏系统的人身安全意识教育观念;多数家长都会告诉自己的孩子一些安全知识,却不会很经常地强调。多数女大学生表示本校很少举办女大学生安全讲座,却觉得没有很大必要举办相关讲座,说明女大学生对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还不强,或以为自己不需要相关讲座的知识的教育。

综上所述,虽然女大学生人身安全意识还相对薄弱。

三、女大学生人身安全意识薄弱原因

女大学生人身安全意识的相对薄弱,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后果,学校,社会,国家等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

就女大学生而言,由于长期生活在校园生活中,思想较为单纯,女大学生人身安全意识问题调查

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容易轻信别人,被坏人的花言巧语所蒙蔽,加上防范意识薄弱,往往成为犯罪分子的犯罪对象。在最近女大学生遇害事件中,搭车遇害为多数,主要是坐黑车,坐陌生人顺风车。女大学生坐黑车,坐顺风车是出于图便宜和图省事,这本就是一个很不安全的行为,加上她们又没有一定的防范意识,如记下车牌号,注意车行驶的方向是否正确等意识,而最终导致被侵害的悲剧。在行为方面,由于大学比较自由开放,学业也比较轻松,女大学生更有时间和心思去打扮自己,尤其是在夏天,穿着较为单薄,甚至在衣着打扮上过于暴露,最容易引起犯罪分子的注意以及犯罪欲望。部分学生在夜晚出行,不够谨慎,有时候会选择偏僻小路,存在着极大地安全隐患。在大学中,攀比现象是比较严重的,虽然学生没有经济来源,但是还是带着昂贵手机,背着名牌包包,还常常作为炫耀的资本,还有的学生回校途中携带了大量现金,这往往会刺激犯罪分子,从而被抢劫甚至杀害。从女大学生性格方面来分析,当女大学生遇害之时,容易情绪失控,不能沉着冷静思考对策。以及男女力量悬殊情况使之不能以之对抗。大部分女大学生被性骚扰后选择忍气吐声,不去告发犯罪分子,害怕被同学嫌弃与嘲笑,犯罪分子不能得到严惩,只能导致其越发放肆,悲剧就会愈演愈烈。最近发生的厦大博导诱奸女生事件就是典型案例之一,多名女大学生被猥亵,但是都没有举报,不仅仅是怕被同学嘲笑,还受到权利的压迫,所以她们都选择了隐瞒,自我承担,却导致了更多的女学生遇害。

至于学校方面,缺乏对学生人身安全意识的教育,尤其是在性教

女大学生人身安全意识问题调查

育方面的知识几乎不会涉及。有的学校虽然有宣传一些人身安全方面的知识,但是并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所以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且在体育课程设臵上开设防身课程很少,没有普遍性。

社会方面,近年的社会风气日益下降,道德严重滑坡,以权谋利的现象普遍存在,人们的价值观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社会治安管理不完善不规范,尤其是在公共交通系统上,导致了黑车猖獗;社会上缺少援助受害女生的机构,导致其没有途径寻找帮助,只能忍气吐声。国家在这方面的法律有待完善,立法方面不够完善,不能很好维护受害人的权利,在执法方面还有待提高,很多犯罪分子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惩罚。

四、女大学生人身安全保障对策

1.就个人而言,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以及锻炼、提高自我防范能力。自主学习自我保护常识、理论、心理以及技能。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懂法、知法、用法,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合法权益,保障自身人身安全。积极参加各种人身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同时注重日常生活习惯,并注重与人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遇到人身安全突发件事,要沉着冷静应对,寻找时机脱身。

2.家庭在一个人成长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要提高大学生人身安全问题的重视,家庭要从小注重给孩子培育自我保护意识观念的培养,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自我保护技能的训练,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

女大学生人身安全意识问题调查

3.学校方面,校方要以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为出发点,加强大学生人身安全意识的引导和教育。高校要引起重视,把大学生人身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把人身安全教育列为课程,加强对大学生在这方面的教育。于此同时,定期举办与大学生人身安全教育相关的竞赛、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对人身安全问题的注意。在制度上,注重对大学生人身安全的保障,并在施行中严格执行。高校通过开展安全讲座、发放安全防范宣传单等方式,增强大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4.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执法,依法对违法犯罪分子严惩不贷,对黑车、无证车辆进行有力的监督和处罚,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微博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公众的安全的宣传,营造群体氛围,全民共同防守,防患于未然,让大家能够掌握最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

五、结语

大学生人身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调查可知高校在人身安全教育方面还是有所缺失的。近来女大学生人身安全问题频发事件,要求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必须引以重视,加强对这方面的引导、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培养、形成安全行为习惯,并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女大学生人身安全意识问题调查

参考文献:

【1】刘丽芳.大学生安全意识及防范技能的现状调查和对策分析[ J ].高等教育研究,2010(3).【2】田琼.构建高效安全教育与管理机制的创新举措[ 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3】崔锦.以学生为本——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J ].科技教育,2009(5).【4】李进忠.论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 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3).【5】刘芳丽.大学生安全意识及防范技能的现状调查和对策分析.[ J ].高等教育研究,2010(3).8

女大学生人身安全意识问题调查

附件:调查问卷

马原实践练习调查问卷

尊敬的同学:

您好,打扰一下,我们在做关于“女大学生人身安全问题调查”的实践,非常感谢您能够参加本次问卷调查,提供您的看法与意见,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大力支持与合作。本调查不记名,数据在统计后统一处理。能倾听您的意见,我们感到十分荣幸!谢谢!

1.你所在的年级是()(单选)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2.你来自()(单选)

A.大城市

B.小城市或城镇

C.乡村 3.在家你跟谁生活在一起?(多选)

A.爸爸

B.妈妈

C.爷爷

D.奶奶

E.其他______________ 4.你外出或上学路上是否总是结伴而行?()(单选)A.是

B.否

5.外出时,你是否会及时告之你家人?()(单选)

A.是

B.否

6.回到家或到学校时,你是否会及时告之你家人?()(单选)A.是

B.否

7.打车时,你是否会留意出租车的车牌号或者其他相关信息?()(单选)A.会

B.不会

8.你是否会把你乘坐车辆的基本信息告诉你的家人?()(单选)

女大学生人身安全意识问题调查

A.会

B.不会

9.面对陌生人搭讪,你会怎样处理?()(单选)

A.不理睬

B.简单回应,无防范意识

C.看情况而定,防范意识强 10.在路上有个陌生人向你问路并要求你带他去,你会:()(单选)

A.时间允许,路又近,就带他去

B.不管怎样都委婉拒绝

C.其他_______________ 11.陌生人主动热情邀请你坐其车顺路捎你一段路,你是否会接受邀请?()(单选)

A.欣然接受

B.考虑考虑,视情况而定

C.坚决不接受

12.有个聊了很长时间而且很聊得来的陌生男网友约你见面,你会:()(单选)A.单独去见面

B.和朋友结伴去

C.婉言拒绝,不去 13.在什么情况下,他人更容易获得你的信任?()(多选)

A.对方给予你帮助

B.熟悉的人

C.谈的来且态度温和的人

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朋友聚餐时,你会选择什么饮品?()(单选)

A.大家喝什么我就喝什么

B.水果类饮品

C.奶类饮品

D.白酒

F.葡萄酒

G.其他_______________ 15.如果遇到不法分子的伤害,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多选题)A向周围的人求救 B.抛弃财产,保护自己 C.先顺从,找机会求救 D.忍气吞声,不采取措施

女大学生人身安全意识问题调查

E.誓死反抗 F.报警

G.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外出时,父母是否会告诉你一些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单选)会

B.不会

17.父母是否经常给你讲一些有关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方面的知识?()(单选)经常

B.偶尔

C.从不

18.外出时,父母是否会询问你和谁出去、到哪、干什么等事项? A.会

B.不会

19.你的学校是否定期举办女大学生安全方面的讲座?()(单选)是

B.否

20.你觉得学校定期举办女大学生安全方面的讲座有必要吗?()(单选)有必要 B.没必要

21.学校要开展防身术课程,你最可能选择哪种?()(多选)A.跆拳道 B.散打 C.搏击 D.摔跤 E.不知道 F.其他

本次问卷调查到此结束!再次感谢您的配合与支持!谢谢!

第三篇:马原调研题目(参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概论》学生调研参考题:

1.自我家庭收入、消费状况及自我消费占家庭消费比例调查

2.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及需求调查

3.大学生的文化生活状况调查

4.校园不和谐因素调查

5.我校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本专业毕业生的社会就业空间调查)

6.大学生的信仰状况调查(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程度调查)

7.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的情况调查

8.学校周边经营状况的调查(或个别调查)

9.一次有益的社会活动参与

10.大学生的生活幸福感调查

第四篇:马原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侠义之分:

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个人条件。

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真正科学的理论。

4、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 三个方面: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5、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极其表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 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7、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在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这个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还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与斗争的焦点之所在。

8、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9、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上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上的辩证法;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10、简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11、简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及其意义。

群众观点包括四个基本观点:一是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三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四是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方法和领导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

1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使得每个生产者都被固定在某一生产领域专门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其生产的产品并非自己消费而是供他人和社会消费,因而其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性质,是社会劳动。私有制的存在,使得生产者的劳动成为私人事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怎样生产都是生产者自己的事情,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总根源;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14、简述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货币本身不是资本,只有在它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时候,它才转化为资本;只有在劳动力成为商品之后,货币才能买到这种商品并利用这种商品带来剩余价值。

15、简述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叫做可变资本。

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只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只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为我们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16、简述垄断形成的原因。

所谓垄断,简单地说就是“独占”,是指资本主义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联合起来独占生产和市场。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定阶段必然走向垄断,这是因为:当生产集中达到一定高度时,就具备了产生垄断的可能性;生产的高度集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从而导致垄断的趋势;生产高度集中后,也产生了垄断的必要性。

17、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和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具体表现在:大规模生产建设需要巨额投资与私人垄断资本数量相对不足发生了矛盾;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的社会化发展,遇到了私人垄断资本单纯追求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的矛盾;生产力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同私人垄断资本盲目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加剧了;生产力的迅速增长与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加深了。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有:国有垄断资本,即国家作为垄断资本家的总代表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国家和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即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一个企业内部的结合;国家和私人密切联系的垄断资本,即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

18、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社会化程度较低的局限性;国家垄断资本从垄断资本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全局观点考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问题,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局限性;国家垄断资本的实力雄厚,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数量相对不足的矛盾;国家垄断资本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和计划管理,也在相当程度上克服或抑制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无政府状态和盲目性。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以私人垄断资本为基础的,并为其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调节本身有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维护其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得稳定的高额垄断利润。

19、简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根据已有的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根据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可以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作如下的概括: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0、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和商品经济消失;阶级的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第五篇:马原简答题

马原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精神意识,尽管他们表现各异,特点不同,但都根源于物质,都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或机能。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别的什么都不存在。(2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丰富性和无限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又以他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离开多样性的物质统一性,是空洞的抽象;离开客观实在性的多样性,会变成纯粹的虚无。只有坚持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的统一,才是对世界本来面目的真实反映。(2分)

2、怎样理解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历史客观必然性的关系?(12分)第一,人的自觉活动的开展、自觉能动性的发挥,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1分)第二,人的自觉活动的目的、意志同历史发展总结果之间的差异是永恒存在的,但人类活动的目的性与历史发展总结果接近的趋势也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在自觉活动中可不断掌握并运用社会规律;(2分)第三,社会规律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具有可选择性,这使得社会历史的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1分)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其他哲学认识论的区别是什么? 第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2分)第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1分)第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反对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分)

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分)人民当家作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1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分)

5、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分)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2分)

6、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一,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1分)第二,是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基础和根据,是理解其他范畴和规律的钥匙;(1分)第三,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1分)第四,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的根本分歧。(1分)

7、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变动性中的统一。(2分)

8、为什么说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人的自我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2分)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结合在一起的。(2分)

9、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一,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1分)第二,是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基础和根据,是理解其他范畴和规律的钥匙;(1分)第三,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1分)第四,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的根本分歧。(2分)

10、怎样理解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历史客观必然性的关系? 第一,人的自觉活动的开展、自觉能动性的发挥,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2分)第二,人的自觉活动的目的、意志同历史发展总结果之间的差异是永恒存在的,但人类活动的目的性与历史发展总结果接近的趋势也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在自觉活动中可不断掌握并运用社会规律;(2分)第三,社会规律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具有可选择性,这使得社会历史的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1分)

11、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精神意识,尽管他们表现各异,特点不同,但根源于物质都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或机能。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别的什么都不存在。(2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丰富性和无限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又以他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离开多样性的物质统一性,是空洞的抽象;离开客观实在性的多样性,会变成纯粹的虚无。只有坚持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的统一,才是对世界本来面目的真实反映。(3分)

12、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说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但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基础发展和变革的要求。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本身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性;当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从而阻碍生产力发展时,要适时地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变革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分)我国原有的政治上层建筑已经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因此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以适应经济基础进而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3分)

1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第一,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2分)第二,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重要特征;(2分)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性和创新性的特征。(2

14、为什么说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 第一,人的存在和人的属性表现在实践之中;(2分)第二,实践是人的生命之根和立命之本;(1分)第三,人的本质是实践中生成的;(2分)第四,实践使人成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1分)

1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一,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2分)第二,是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基础和根据,是理解其他范畴和规律的钥匙;(2分)第三,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1分)第四,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的根本分歧。(1分)

16、怎样理解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历史客观必然性的关系? 第一,人的自觉活动的开展、自觉能动性的发挥,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2分)第二,人的自觉活动的目的、意志同历史发展总结果之间的差异是永恒存在的,但人类活动的目的性与历史发展总结果接近的趋势也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在自觉活动中可不断掌握并运用社会规律;(2分)第三,社会规律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具有可选择性,这使得社会历史的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2分)

17、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分)第二,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和作主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2分)第三,坚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2分)

1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有那些?(1)马克思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1.5)(2)马克思哲学是是严谨的科学体系(1.5)(3)马克思哲学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1.5)总之,马克思哲学是以哲学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1.5)

19、怎样理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但多中寓

一、异中有同、差别中有一致(2分)世界是有差别性的统一,这种统一,不是统一于精神,也不是统一于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或者某种结构、属性(2分),而是统一于提取一切事物共同本质的物质性(2分)20、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根本分歧是什么?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1.(1)辩证法承认联系,而形而上学否认联系(1分);(2)辩证法承认发展,形而上学否认发展(1分)(3)辩证法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二者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矛盾(1分)2.(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的变化,发展的动力揭示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1分)(2)对立统一规律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的范畴之中。(1分)(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1分)

21、怎样理解唯物辩证的否定观?(1)辩证法否定观是建立在对肯定和否定辨证统一基础上的一种辨证的否定观(2分)(2)辩证法否定观是通过事物内在矛盾运动进行自身的否定,实现自我运动和自我发展(2分)(3)辩证法否定观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事物变化的联系环节(2分)

22、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他包括那些内容? 思维和存在(或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2分)他包括2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2分)(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世界是否可知的,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世界,这个问题是在的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2分)

2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内容和内在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钥匙。(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4)对立统一规律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水岭。

24、简述真理标准的辩证法?(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即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与不确定的辨证统一,这就是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2分)(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①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②实践对一切认识最终都能作出检验,没有实践检验不了的认识这一点也是绝对的(3分)(3)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①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因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不能完全驳倒或证实现存的一切认识②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个过程。(2分)

25、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1)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则认为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社会存在是第二性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2分)(2)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意识出发,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客观过程。历史唯心主义史观是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认为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2分)(3)历史唯物主义从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出发,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心主义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认为英雄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2分)

26、怎样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1)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是最终决定力量,而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体现者。(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着,为社会发展提供最基本的条件。(3)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创造者(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力量。

2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1.5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1.5分)(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1.5分)(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1.5分)28.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一,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2分)第二,是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基础和根据,是理解其他范畴和规律的钥匙;(1分)第三,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1分)第四,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的根本分歧。(2分)

29、如何理解真理的辩证性?(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相互包容、相互渗透、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2分)(2)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无数相对真理之和构成了绝对真理(2分)(3)人类认识是不断发展、深化的、每一个真理性的认识作为相对真理都是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是通向绝对真理的一个阶梯(2分)30、简述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1矛盾同一性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矛盾斗争性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否定,相互排斥的趋势(2分)(2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2分)(3)矛盾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矛盾双方总是处在对立统一的过程中,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对立是同一中的 对立。(2分)31.简述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1)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种自然的历史过程。(1.5分)(2)人类社会发展是规律决定性和主体能力性相统一的(1.5分)(3)人类社会发展即显示出统一性,有显示出多样性(1.5分)(4)人类社会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5)

下载马原调研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原调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原简答题(范文)

    1.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基本问题: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意义:①它揭示了哲学的根本特征。......

    马原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 一、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其科学性是指它既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又是关于自......

    马原论文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贫富差距 临床36 杨拓 2132001127 【摘 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我国的贫富差距也呈扩大趋势。从马克思主义......

    马原论文

    论如何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摘要: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

    马原调查报告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课程社会实践报告 题目:关于“三农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调查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生医101 学号:100839 姓名:徐红光 任......

    马原实践

    实践内容 一、讨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1.什么是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价值......

    马原课件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本义:爱+智慧 .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 物理学——研究具体事物的学问 物理学之后”——形而上......

    马原实验报告(范文大全)

    马克思主义的反对与赞成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为各种社会思潮的产生、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土壤。当代反马克思主义也因迎合某些新兴社会阶层的需要而得到了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