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郴州市2011年下期教学质量监测五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郴州市2011年下期教学质量监测
五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安仁县教研室
谭 昱 安仁县城关中小 张玉珍
一、基本情况
本次质量监测全县参考5761人,人平67.51分,合格率68.18%,优秀率71.59%。随机抽取300份试卷,最低分9分,最高分95分,及格230人,及格率76.66%,优秀率12.33%。其中90-99分8人,80-89分66人,70-79分89人,60-69分67人,60分以下70人。
本套试卷共三大部分,分别为积累运用、阅读理解、作文。其中积累运用部分占50分,阅读理解占20分,作文占30分。整套试卷设计科学合理,覆盖面广,难易适中。能紧扣教材,以本为本,全面检测了五年级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五个方面的能力,同时又考查了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实现了真正有效的检测目的,是一套名副其实的优秀试卷。
二、学生答题得分情况及存在问题。
1、基础知识部分。
从考试得分情况来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看拼音写词语”、“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以及“按课文内容填空”得分率较高。但存在写错别字的现象,如:有的学生在“说谎”的“谎”字右边的“荒”上加一点。可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同音字、形近字辨别不清或书写不规范,随意多一笔,少一画。还有学生审题能力差,不按要求答题。如:题目要求在搭配恰当的词语下面划横线,而学生却划去不恰当的词语;积累运用部分的“按要求写句子”,把句子改成拟人句、比喻句、反问句时,学生把句子改成拟人句时句子中带有“好像”、“就像”等比喻词,没有直接把事物当人写,反问句末尾不加问号等;口语交际这个试题是最能体现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语言表达能力,但不少学生没有看懂要求,凭自己的感觉自由发挥,以致辞不达意。如:有的学生回答:“别拿我的作业本,呆会我给你一样东西。”
2、阅读理解部分。
阅读理解部分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检测了学生领会文本思想内涵和初学文言文的情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文言文首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读通顺,学生选择“断句正确的一项”和选择“文言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得分率高,体现出学生对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错。“根据课文内容,将课题与相关的名言警句连起来”这一小题失分率较高,究其原因,学生对课文的精髓把握不当,教师在这方面的讲解还不到位。
课外阅读题型多样,知识考查点全面:有加标点符号、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对重点段落句子的、感悟文中人物的品质、给短文加一个题目等。领悟文章写作方法和感悟文中人物品质以选择题的玩世形式出现,降低了学生答题的难度,学生的作答准确率较高;但理解重点段落、句子完成得不够好。题目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填在横线上,而有些学生是按自己的意愿作答或空白不答。可见,平时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语言范文讲解中要注意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积累语言。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保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3、作文部分。
作文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本次习作是半命题作文,学生选择题材的空间大,大多数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选材表达出真情实感。但学生的情感体验比较肤浅,流于表面,语言也不够生动。出现以下几方面的不足:⑴、审题不仔细,没按要求写。要求选择亲身经历、感受最深的事情写,把事情写清楚、具体,写出真情实感。有的学生写了几件事,却一件都没有写具体,更谈不上真情实感,甚至有些学生离题。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较难提升,学生的历练少,感悟不多,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也是原因之一。⑵、语言表达较粗疏。学生的平时积累不够丰富,文章语言平涩,平铺直叙地多;表达欠,语病较多,语段不能构成句群;细节描写、人物描写、内心描写少,且不生动。如:第二天,妈把汤送给我吃,还给我吃药,天天以泪洗面我想对妈妈说:“你不要对我这吗好”„„⑶、叙述描写有待加强。学生在描写活动场面方面缺乏技巧、经验,多以概述形式呈现,所写人物活动缺少个性,对人物的外表与内心鲜有正确的描写。⑷、错别字多,乱用标点符号较为普遍。究其原因跟学生的阅读量少,知识面窄,语言积累欠缺有关。
三、教学建议与改进措施。
造成本次语文测试失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
1、语言的积累不够扎实。文本中的词句未掌握好,有囫囵吞枣之嫌。
2、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停留在“教书考书”的传统观念,为教材服务意识不明显,为学生服务意识不够,未能面向全体。
3、重知识的传授,轻阅读能力、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完整表达有效概括能力的训练有待加强。
改进建议:
1、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正确理解“用教材教”的教育理念,拓宽语文教学资源,开阔学生学语文的视野,让学生的语文生活与生活语文有机统一。
2、加强读写结合。紧扣教材,有计划地传授表达技能,努力做到从读学写。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教学中努力做到:品词析句的训练;感情句子内涵的训练;学习表达风格;注重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注重从积累到运用的指导。
3、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优良传统,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汉语是世界上众多优秀语种中的一朵奇葩,让学生掌握好中华民族的母语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万丈高楼平地起,夯实汉语拼音、字、词等基础知识是前提,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关键。“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要让书香陪伴每一个孩子茁壮成长,切实增加孩子的课外阅读量,拓宽孩子的课外知识视野,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到读书三到的境界“眼到、口到、心到。”学习古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方法,摘抄好词好句,积累语言,持之以恒,在写作时就能厚积薄发,思如泉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能逐渐得以提高。
2012年1月10日
第二篇:湖南省郴州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湖南省郴州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语
文
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共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福祉(zhǐ)
苑囿(yîu)
斡旋(wî)
栉风沐雨(zhì)....B.亲昵(nì)祛除(qū)攻讦(gàn)量体裁衣(liàng)....C.角逐(jué)推诿(wěi)轮毂(hú)椎心泣血(chuí)....D.渐染(jiān)神祇(qí)摈弃(bìn)拾级而上(shí)....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缅怀
采撷
欢呼雀跃
穿流不息 B.斑斓
遴选
书声琅琅
苍天大树 C.惊蛰
翔实
察言观色
含英咀华 D.沧桑
震撼
眼花缭乱
凭心而论
3.下列选项是四则新闻报道的标题,其中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A.湖南双峰县新农合政策惠顾重特大疾病患者 B.老外再访中国功夫 长春南湖公园求赐教
C.患痴呆症的老父不慎走失 好心人送其回家女儿不甚感激 D.我国多地出现寒潮天气 北京明天低温有望突破30年极值 4.下列选项的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人的经验当然以亲身得来的最为真切可靠,可是直接的经验毕竟有限。读书,正是吸收间接的经验。生活至上论者说读书是逃避现实,其实读书是扩大现实,扩大我们的精神世界。就算是我们的亲身经验,也不妨多听听别人对相似的经验有什么看法,以资印证。相反地,我认为不读书的人才逃避现实,因为他只生活在一种空间。英国文豪约翰生说:“写作的惟一目的,是帮助读者更能享受或忍受人生。”倒过来说,读书的目的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如果你得意/就是加强对人生的享受/或是如果你失意/就是加强对人生的忍受 B.加强对人生的忍受/如果你失意/或是对人生的享受/如果你得意
C.如果你失意/就是加强对人生的忍受/或是如果你得意/就是加强对人生的享受 D.加强对人生的享受/如果你得意/或是对人生的忍受/如果你失意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李梦登,福建人。乾隆庚寅除孝丰知县,不携家室,与同志三数人,惘惘到县。始谒巡.抚,门者索金,不应,因持刺不许入。梦登则绳床坐军门,竟日不去,曰:“予以吏事见,..非有私谒。俟公他出,即舆前白事,奚以门者为?”门者勉为通谒。巡抚察其状,戒之曰:.“君悃愊无华饰,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梦登前曰:“孝丰俸入,岁不过三十金,不能供幕客食。且梦登与偕来者,三数孝廉,皆读书服古,朝夕讲求,宜若可恃。”巡抚哂之。无何,卒用公式劾免,历官才三阅月也。
梦登居官,出无仪卫,门不设监奴,有质讼者,直诣厅事。梦登便为剖析,因而劝谕之,.①两造皆欢然以解。比出县门,终不见一胥吏。胥吏或请事,则曰:“安有子女白事父母,转用奴隶勾检者?若辈必欲谋食,盍罢为农,否则请俟我去耳。”县庭无事,辄独行阡陌间,与父老商搉利病,或遇俊秀子弟,执手论文,娓娓竟日,县人安之。
梦登之罢官也,代者至门,交印讫,长揖而去。问库廪官物,犹前官封识也。稽文案簿.籍,曰:“自有主者。”察狱讼,曰:“悉劝平之。”然不自省得谴所由,以书徧抵同官,曰:“梦登为县仅三月,未尝得罪百姓,有事未尝不尽心,然竟坐免,何故?”
②梦登罢官,窭甚,不能归,百姓争食之。负贩小民,侵晓,各以所羡果蔬粟米,杂沓投.门外,比门启,取给饔飱,亦不辨所从来。然闲居周一岁,未尝有大匮乏。最后,县人醵金.为治归计,并制青盖为赠,题名至万人,荣其行。尝受惠于梦登者,凡数辈,徒步负担,送..梦登抵其家。
(节选自《清稗类钞·吏治类》)【注】①悃愊:kǔn bì,至诚。②窭:jù,贫穷。③醵:jù,凑钱,集资。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隆庚寅除孝丰知县
除:废除,罢免 .B.各以所羡果蔬粟米 羡:有余,剩余 .C.比门启,取给饔飱 比:等到 .D.县人醵金为治归计 治:处理,办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吏事见予以.A.B.因持刺不许入 相如因持璧却立 ..斧斤以时入山林.有质讼者,直诣厅事.C. D.尝受惠于梦登者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③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抚看到李梦登,先是“戒之”,对他予以表扬和劝诫,体现了巡抚对他的赏识和关爱,然而自负的李梦登并不领情,巡抚只好“哂之”,以示无奈。
B.李梦登为官县衙不设门吏,甚至不要衙役,百姓可直达办事厅;出门不带仪仗卫队。他认为官员被称为父母官,就应该爱民如子。这体现了他廉正、亲民的特点。
C.李梦登任期虽短,却深得民心。他被罢官以后,因为穷困有家难回,当地百姓纷纷接济他,最后又集资、制万民伞,送他回家。这从侧面反映了他的清廉、爱民。
D.李梦登自认为干得不错,对于自己为什么被免职感到困惑不解,文章说是“卒用公式劾免”,其实不愿也不会迎合攀附上司才是李梦登被免职的真实原因。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4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辈必欲谋食,盍罢为农。(3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然不自省得谴所由,以书徧抵同官。(3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断句。(3分)9.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B.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C.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
D.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10.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8分)
次韵傅惟肖 萧德藻
竹根蟋蟀太多事,唤得秋来篱落间。又过暑天如许久,未偿诗债若为颜。肝肠与世苦相反,岩壑嗔人不早还。八月放船飞样去,芦花丛外数青山。
【注】傅惟肖,字应求,宋代南安人。曾知清江县。萧德藻:南宋诗人,自号千岩老人。曾任湖北参议、湖州乌程令等职。
(1)赏析第二句“唤得秋来篱落间”中“唤”字的巧妙之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思想情感的角度,赏析全诗。(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1)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2)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3)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1分。其中,简答题5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说“回家” 钱钟书
中国古代思想家,尤其是道家和禅宗,每逢思辩得到结论,心灵的追求达到目的,就把“回家”作为比喻。作客就是有家不归或者无家可归,换句话说,思想还未彻底,还没有真知灼见。
这个比喻在西洋神秘主义里也是个基本概念。新柏拉图派大师泼洛克勒斯把探讨真理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家居,外出,回家。黑格尔受新柏拉图派的影响,所以他说思想历程是圆形的,首尾回环。早期浪漫主义者也受新柏拉图派的影响,我以为诺梵立斯下面一句话就是好例证:“哲学其实是思家病,一种要归居本宅的冲动”。中西比喻的相同,并非偶然。道家,禅宗,新柏拉图派都是唯心的,主张返求诸己,发明本心。这当然跟走遍天下以后,回向本家,有点相像。不过,把唯心的玄谈撇开,这比喻还是正确贴切的,因为它表示出人类思想和推理时一种实在的境界。
回是历程,家是对象。历程是回复以求安息;对象是在一个不陌生的,识旧的,原有的地方从容安息。我想,我们追思而有结果,解疑而生信仰,那些时的心理状况常是这样。
正像一切战争都说是为了获取和平,一切心理活动,目的也在于静止,恢复未活动前的稳定。碰见疑难,发生欲望,激动情感,都是心理的震荡和扰乱。非到这震动平静下去,我们不会舒服。所以疑难以解决为快,情感以发泄为快,欲望以到达为快。思想的结束是不复思想,问题有解答就不成问题,怀疑克服了而成信仰,或者坐实了而成怀疑主义——那是把怀疑在心里养家了,使它和自己不再捣乱。假如一时得不到结论,就往往人云亦云,盲从现成的结论,或者哄骗得自己把这问题忘掉,仿佛根本没有这回事。总而言之,人心遭遇困难而感觉不安,就用种种方法,消除困难的感觉以便回复到心安虑得。当然另有新的困难会发生,不过对于这个已解决的困难,心是一劳永逸了。《乐记》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我们常把“止水”、“静水”来比心的本体。剥去一切神秘玄妙的意义,本心像“止水”这句话跟西洋心理学所谓“意识的流水”,并不相反。“止”可以指上面所说的安定情境。心的基本要求是尽量增加无所用心的可能,获得暂时的或某方面的安稳。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麻醉品——例如酒和宗教——的流行是个间接的证据。
所谓回复原来,只指心的情境而说,心的内容经过这番考索,添了一个新观念,当然比原来丰富了些。但是我们千辛万苦的新发现,常常给我们一种似曾相识,旧物重逢的印象。据研究思维心理者的解释,这个结论在被发现之先,早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酝酿盘旋,所以到最后心力圆满,豁然开朗,好比果子成熟,跟我们不陌生了。这种认新为旧的错觉,据我所知,柏拉图拈出最早;他在对话Meno一篇里把学算学来说明人类的知新其实是忆旧。
照此看来,“回家”这个比喻,不失为贴切。但无论如何贴切,比喻只是比喻。思想家的危险就是给比喻诱惑得忘记了被比喻的原物,把比喻上生发出来的理论认为适用于被比喻的原物。
许多思想系统实际都建立在比喻上面,例如《中庸》的“中”,潜意识的“潜”等等。假使我们从修词学的立场研究这些比喻的确切性,也许对思辩有些小帮助。
(原载《观察》1947年第二卷第一期有删节)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回家”这个比喻所表示的心理状况的一项是 A.一时得不到结论,就往往人云亦云,盲从现成的结论。B.哲学其实是思家病,一种要归居本宅的冲动。C.人们用酒和宗教来获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麻醉。D.柏拉图把学算学来说明人类的知新其实是忆旧。1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思想家和西洋神秘主义都用了“回家”这个相同的比喻,中西比喻的相同,并非偶然,因为比喻的含义也一样。
B.疑难以解决为快,情感以发泄为快,欲望以到达为快,这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心理活动的目的,才能“回家”,回复到心安虑得的状态。
C.道家和禅宗常用“回家”作为比喻,这说明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意识到追思而有结果,解疑而生信仰时心理上会有一种认新为旧的错觉。
D.就像“回家”一样,比喻再贴切,其作用是有限的,但许多思想系统实际都建立在比喻上面,研究这些比喻的确切性有助于理解这些思想。
14.本文认为“回家”这个比喻“表示出人类思想和推理时一种实在的境界”。简要谈谈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5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我们的功课是化学
王鼎钧
听我说,我爱看他们,爱看人,人的美,人的尊贵。鸟兽草木修炼千年也就是图个圆颅方趾顶天立地。我爱看邻人,我爱看陌生人,爱看仇人。人的名称,神的形象。动静举止原是画,喜怒哀乐原是戏,慢慢看啊,每个人都是风景。
听我说,我了解你的疲倦,一如打过摆子的人了解疟疾。怎能不疲倦呢,如果人是套在我们颈上的枷。如果人人似乎心怀叵测,连海波也是在搜刮天空。如果人不是可怕就是可恨。如果对平生的每一件善行都后悔。
我的疲倦在你之前。那时国内还在打仗。那时我看见一片瓦砾和插在瓦砾中的尸体。我觉得我的精力一下子被战争吸光了,浑身酸痛,肌肉可以随时压垮骨骼。那尸体本来是个医生,瓦砾本来是一所庄园。那人为什么要做医生呢,这里面有个故事。
故事里面主要的人物是一个绅士,和他的母亲。这位母亲忽然生了一个毒疮,流脓流血,痛彻心腑,以致她那孝顺的儿子寝食俱废,形容枯槁。
儿子经过再三斟酌,带着一袋银圆,到远方恭恭敬敬请来一位名医。医生看过患处,只管坐在太师椅上抽烟喝茶,沉默无语,文房四宝早就摆下,他竟视而不见。儿子陪坐一旁,不知道说话好还是不说话好,说话,怕打搅了他,不说,又怕冷落了他。他怎么还不处方呢?
做儿子的出了一头热汗,等到热汗变冷,头脑也清楚了。他吩咐仆老妇到内室去取出四个金元宝,恭恭敬敬朝着医生磕了一个头。他做对了,那名医生客客气气地写下药方,客客气气地告辞而出,(自然是带着元宝。)病家照方服药,那毒疮竟然好了!
做儿子的受了这个刺激,就去买一套一套的医书,就去访求一个一个的名医,把自己训练成一个医生。于是经常有吱吱呀呀的独轮车载着病人进庄园来了。吱吱呀呀的车声归去的时候,把他的名声传扬开来了。他救活了无数的人,没收过一文钱。
而老天给他安排的结局竟是如此!
而那个为他母亲治疮的医生下了如此的论断:“此人一死,谁也休想盖过我!”
那时,我站在废墟之旁,仰首问天:为什么会是他呢,为什么会是他呢!然后,我问,我能做什么?
人有善有恶,有正有邪。人有贫富贵贱祸福成败。依照列祖列宗所信所传,世上的富人,贵人,成功的人,有福的人,该是那些善良正直的人,邪恶的人应该相反。可是,等到他们亲身体察,我们才知道排列组合并不如此简单,它错综复杂,根本不能用耶稣和孔子留下的公式推算。尤其是战争来了,灾难最大,上帝逊位,圣贤退休,天伦人理都非常可怜。反淘汰比淘汰更无情,逢凶化吉要靠离经叛道,人人暗中庆幸自己倒也并非善类。从那样的时代活过来不啻是穿越了原子爆炸的现场,辐射线造成永久的伤害,表面上也许看不出来,暗中却深入心灵,延及遗传。
所以我们必须走出来。我们遭逢的劫难只是名称不同、时间不同。我已经修完了你正在艰难钻研的课程。你是昨天的我,我是明天的你。我们都有癌需要割除,有短路燃烧的线路要修复,有迷宫要走出,有碎片要重建,有江海要渡。
听我说,生活是不断地中毒。思想起来,我中毒很早,远在目睹战争之前。老师讲“伯道无儿”,说邓攸生逢乱世,为了救他的侄子牺牲了自己的儿子。他原以为可以再生一个儿子,谁知夫人始终不孕。于是他无子,于是他绝后。那时我就问,为什么会是他呢。来,听我说,我们现在要勇敢地面对多少多少的邓攸,各式各样的邓攸。人生的修养就是分解这种毒素。不要再加减乘除了,我们的功课是化学,不是数学。化!化种种不平,不调和,化种种不合天意,不合人意,化百苦千痛,千奇百怪。和尚为此一生打坐,把自己坐成吞食禁果以前的亚当。化!化癌化瘤化结石化血栓,永不留影逝者如斯。
听我说,历史有时写秦篆,有时写狂草,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是两种字体都认得。人啊人,天意难如,人意难测,报恩易,而世人忘恩,报怨难,而世人记怨。人终须与人面对。人总要与人摩肩接踵。人终必肯定别人并且被别人肯定。人万恶,人万能,人万变,然而归根结底我们自己也是一个人。世上以芝兰比子孙,但他们宁要子孙不要草。世人以鹡鸰比兄弟,但他们宁要兄弟不要鸟。永远永远不要对人绝望,星星对天体绝望才变成陨星,一颗陨星不会比一颗行星更有价值。通宵赶路,傍山穿林,我情愿遇见强盗也愿不遇见狼群。
听我说,咱们同年同月同日找一个人烟稠密的地方去看人,去欣赏人,去和我们的同类和解,结束千年防贼,百年披挂。上帝为我们造手的时候说过,你不能永远握紧拳头。来,放松自己,回到人群,在人群中恢复精力。
(选自《王鼎钧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有删节)15.结合原文,谈谈你对下列语句的理解。(4分)(1)我了解你的疲倦,一如打过摆子的人了解疟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是昨天的我,我是明天的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听我说”在文章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全文,分析概括“我”的形象。(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结尾部分说“上帝为我们造手的时候说过,你不能永远握紧拳头。来,放松自己,回到人群,在人群中恢复精力”。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做题(19、20题任选做一题,12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①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人口众多)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篇》)②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五十七章》)(1)对治理国家,孔子、老子各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有什么相通之处?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请联系现实阐述你的理由。(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题目。(12分)
新华网北京12月29日电 新华社评出2012年国内十大新闻,下面是其中三则:
(一)针对有关国家侵害我南海、东海海域权益的问题,我国展开了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4月以来,我国派出海监、渔政等政府公务船只、飞机对黄岩岛进行持续监管,并为我渔船、渔民提供管理和服务。9月,我国宣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海监、渔政船只、飞机连续数月来在钓鱼岛海域开展全方位例行维权巡航,实现巡航常态化。12月,我国向联合国提交东海部分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划界案,重申东海权利主张范围。在南海、东海问题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昭示了我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的坚定信念。
(二)6月27日,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区域进行的7000米级海试的六次下潜试验中,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深海载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洋深处开展科学研究、资源勘探的能力。
(三)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在按计划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后,9月25日正式交付海军。在航空母舰问世将近百年之际,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口最多的国度,中国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后,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歼-15,顺利完成起降飞行训练。航母平台和飞机的技术性能得到了充分验证,舰机适配性能良好,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1)请为上述三则新闻分别拟写标题。(6分)
(2)请从上述新闻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6分)
七、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最美的风景,总在未曾到过的地方。
读过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郴州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A(B.“讦”读音为“jié”;C.“毂”读音为“gǔ”;D.“拾”读音为“shè”。)2.C(A.“穿流不息”应为“川流不息”;B.“苍天大树”应为“参天大树”;D.“凭心而论”应为“平心而论”。)3.B(“赐教”是对他人指教或来信的敬称。A.“惠顾”是光临、惠临的意思,敬辞,多用于商店对顾客。宜改为“惠及”。C.“不甚感激”是不怎么感激的意思。应改为“不胜感激”,即感激不尽的意思。D.“有望突破”是指希望、期盼出现的好的情况。D句的意思是说“北京明天低温很可能突破30年极值”,意在强调天气的反常、恶劣。)4.D(注意语言的连贯和流畅。语句是对约翰生的话的一个发挥,首先要考虑与上文的照应,约翰生的话谈“享受或忍受人生”,下文也应对应,先谈“享受”再谈“忍受”;再者考虑连贯和顺畅,“读书的目的也在”后面要直接接宾语,“如果你得意(失意)”是一个后置的补充说明。)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5.A(除:授予官职,任命官职。)6.B(都是表顺承关系,副词,可译为“就,于是”。A.介词,因为;介词,按,按照。C.代词,„„的人;助词,表句中停顿,并与“也”合起来表判断。D.介词,从;介词,表被动,被。)7.A(巡抚是个圆滑世故的官场老手,虽然表面上夸奖了李梦登,言外之意却是训诫他不要书呆子气,要懂得官场“规矩”。巡抚的“哂之”是冷笑、嘲笑,笑他迂执、不懂世故。说李梦登“自负、不领情”也不恰当,他清廉、正直、不理会官场规则。)8.(1)参考答案:应该尽快物色精通律令擅长文书的幕僚到幕府中来,或许可以帮助你弥补不足。
评分细则:4分。关键词“亟”“治”“佐”“逮”各1分,字词落实,句意通顺,即可。(2)参考答案:你们如果一定想要寻求维持生活的门路(找办法谋生),何不放弃做衙役而去当农民呢。
评分细则:3分。关键词“谋食”“盍”“罢”各1分,字词落实,句意通顺,即可。(3)参考答案:可是他自己不明白被罢官的原因,一一写信给在同一官署任职的同僚。(徧,通“遍”)
评分细则:3分。关键词“省”“谴”“徧”各1分,字词落实,句意通顺,即可。【参考译文】
李梦登是福建人。乾隆庚寅年被任命为孝丰知县,他不带家眷,只和三两个志趣相投的人茫然若失的到孝丰县赴任。首先要去拜访浙江巡抚,门卫索要钱财,他没有理睬,门卫于是拿着他的名帖不让他进去。李梦登于是拿张胡床往衙门前一坐,整天不走,说:“我是因为公事禀见巡抚大人,又不是私下里请托拜谒。我等巡抚大人出来时,在他的轿子前面禀告公务,要你们这些门卫干什么呢?”门卫只得勉强替他通报了。巡抚看到他这 情况,告诫他说:“你至诚而又朴实,这很好,可是你先前没有做过官,对官场的事务都不熟悉,应该尽快物色精通律令文书的幕僚到幕府中来,或许可以帮助你弥补不足。”李梦登走上前去,说:“卑职每年的薪俸,不过30两银子,养不起幕客。不过卑职带来的几个朋友,都是秀才、举人出身,都好读书信奉古人,早早晚晚地与他们商议、请教,应该还值得依靠。”巡抚冷冷一笑(,没再说什么)。没多久,终于因为他办公不合官场程式,被弹劾罢免了,任职才三个月。
李梦登做官,外出不设仪仗侍卫,衙门不设门卫,有打官司的人,可直入县衙大厅找他。李梦登便立即替当事人剖析事情的利与害,劝他们息讼止争,诉讼双方都能愉快地和解。等到出了县衙,始终见不到一个衙役。衙役有人请求分派事情,他就说:“哪里有子女(比喻百姓)向父母(父母官)陈说事情,却要衙役(像对待犯人一般)去拷问检查他们的?你们如果一定想要寻求维持生活的门路,何不放弃做衙役而去当农民呢。如果不愿这样做的话,那就请等我离任去职以后吧。”县衙没有公务的时候,他就常常独自行走于田间地头,与父老商谈施政之利弊,倘若遇到正在读书的年轻人,则拉着手与之谈文章、谈学问,从早到晚,不知疲倦。
李梦登罢官的时候,接替的新任知县来到衙门,他把大印交接完毕,就深深的作了一揖离开了。移交时,问及县衙库房存储粮款公物,仍贴着前任知县的封条。查考诉讼案卷、文书档案,他说:“各自都有主管的人(意思是各有专人负责,有条有理)。”新官问及诉讼情况,他回答说:“(百姓的纠纷)都经过劝解平息了。”可是他自己不明白遭到罢官的原由,一一写信给在同一官署任职的同僚,说:“我担任知县仅仅三个月,未曾得罪百姓,有公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做好的,可是竟然遭到免职,到底是什么缘故呢?”
李梦登罢官后,非常穷苦,穷得连家都回不去了,百姓争相接济他。小商小贩一清早就纷纷把没卖完的蔬菜、水果、粟米等放置其门外,等到他开门,拿来做饭食,也不问哪来的。可是这样闲居了满一年,未曾出现过非常匮乏的情况。最后,孝丰县人民集资为他办理回家的事,并且制作了一把青色的伞赠给他,上面题名的人达上万人,让他荣耀的踏上归途。曾经受到过李梦登恩惠的几个人,他们挑着担子,一直把李梦登送到了福建家中。
9.C(参考标点: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选自《太史公自序》))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10.(1)参考答案:“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极富艺术表现力。(1分)秋本自来,如何“唤得”?蟋蟀无知,又岂知“唤”?诗人偏用一“唤”字,好像蟋蟀多事,有意地将秋天“唤”来人间了。诗人心绪不佳,秋来有些烦事闹心。(1分)但用一“唤”字,令人顿觉妙趣横生。不仅冲淡了恼人情绪,而且显得幽默风趣,诗意盎然。(1分)
评分细则:3分。手法1分,具体赏析1分,表达效果1分。大意对即可。
(2)参考答案: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厌倦官场、鄙弃世俗、急欲归隐山林的思想情感。(1分)
诗人首联无端责怪蟋蟀,含蓄地反映了他落寞寂寥的心情。(1分)颔联埋怨自己诗债未偿,很难为情,流露出公务琐事不胜其烦之意。(1分)颈联意近陶潜“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先明言自己秉性与世人热衷功名利禄格格不入,然后用拟人手法反面写“岩壑嗔人”,实则埋怨自己没有早归山林。“还”字意谓自己本是山林中人,只是在外未归而已。(1分)诗人归心似箭,尾联于是兴奋地幻想着辞官归隐青山的情景,诗人的急切和终得解脱的轻松畅快跃然纸上。(1分)全诗主要通过借物达意,宛转曲折地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隐逸山林的情怀。
评分细则:5分。观点1分,具体分析4分。大意对即可。
11.参考答案:(1)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2)剑阁峥嵘而崔嵬(3)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
评分细则:5分。每空1分,与原文不合者,该空不得分。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12.C(这是“心的基本要求是尽量增加无所用心的可能,获得暂时的或某方面的安稳”的一个“间接的证据”,不是心理活动“回复原来”的状况。)13.B(A.含义并不一样,作者只是认为之所以不约而同地用到这个比喻,说明了人类思想和推理时有一种共同的“实在的境界”(心理状况)。C.道家和禅宗只是把思辩得到结论,心灵的追求达到目的比喻为“回家”,并没有这种意识。D.研究比喻的目的不在研究、解读这些思想本身,而是研究人的思维、心理活动。正如本文研究“回家”要义不在分析其中西比喻中的含义一样。因此原文说“假使我们从修词学的立场研究这些比喻的确切性,也许对......思辩有些小帮助。”)..14.参考答案:这种境界是一种我们追思而有结果,解疑而生信仰的心理状况。(1分)这种心理状态,从心的情境而言就是回复原来,即恢复到未活动前的稳定,消除困难的感觉以便回复到心安虑得;(2分)从心的内容而言是一种认新为旧的错觉,即新发现常给我们似曾相识的印象,人类的知其实是忆旧。(2分)
评分细则:5分。观点1分;具体阐述4分,大意对即可。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分)15.参考答案:(1)“疲倦”是指消极、厌倦、悲观的心态。作者的意思是自己经历过人世的风雨,见过人性的丑恶,因而在“你”感到人性丑恶、人生灰暗时,懂得“你”的这种心情、态度。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洞悉。
(2)作者认为在人生之路上难免“遭逢劫难”,“只是名称不同、时间不同”,“你”现在的遭逢如同“我”过去的经历,当“你”经历过后,“你”将来也会有“我”现在的感悟和认识。
评分细则:4分。每小题2分,必须结合文意来理解,大意对即可。
16.参考答案:①文章反复用“听我说”领起,成为行文的线索。作者抒情议论,剖析社会人生,思考人性善恶,抒发感慨,阐述己见,全借由这条线索组织勾连,脉络清晰,层次分明。(1分)②从人称上看,用第一人称,用当面倾谈、苦心劝解的方式,仿佛一个智慧长者分享他的人生经验,谆谆告诫,娓娓谈心,使说理亲切,平和,易于接近读者,产生共鸣。(2分)③在情感内容上,有利于作者酣畅地表情达意,层层递进,语重心长,其心切切。(1分)
评分细则:4分。第二个要点2分,第一、三个要点各1分。大意对即可。17.参考答案:“我”的形象:①“我”亲历过残酷的战争,耳闻目睹了好人的凄惨结局,遭逢过许多劫难,是一个历经丧乱、饱经风霜的长者;②“我”对战争的灾难、人性的善恶、..人生的浮沉(贫富贵贱祸福成败)有着深刻的观察和清醒的认识,是一位阅历丰富、洞悉社会人生的智者;③“我”对人生、对世界、对他人怀抱着温厚的爱,能以豁达、博爱的情怀,..去“化解”、超越人生的“毒素”和苦难,更是一位宽容达观、悲天悯人的仁者。..评分细则:6分。每个要点2分,大意对即可。
18.参考答案:①作者像是一位人生的导师,劝导我们不要悲观消极地看待人生,处处设防,弄得人心惟危,这样活着当然太紧张太“疲倦”;要热情达观处世,要相信“人的美,人的尊贵”,互爱、互信,共创美丽人生。(2分)②在当前社会道德滑坡、信任危机的环境下,急需这种精神态度。正如作者所言,“我们的功课是化学,不是数学。”我们要带着热心肠去投入生活,带着信任和爱去“化”、去分解生活中的各种“毒素”,而不要斤斤计较,不要“握紧拳头”满怀戒备。(2分)③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不要逃避,而要“放松自己,回到人群”,与人为善,共同创造温暖和谐的社会。(2分)
评分细则:6分。原文理解2分,联系实际4分。大意对即可。
六、选做题(19、20题任选做一题,12分)19.(1)参考答案:孔子:治理国家要先让百姓富足起来,然后进行教化,让他们懂得道理。(2分)老子:治理国家要用清静、无为而治的方法,让百姓自我实现社会的富足和文明。(2分)相通之处:都是针对治理国家提出的方法、措施,方法有异,但目的都是要让人民富足、安居乐业,民心向善,社会安定和谐,儒道两家可谓是“殊途同归”。(2分)评分细则:6分。每个要点2分,大意对即可。
(2)参考答案:示例一:赞同孔子的主张。孔子的主张更符合实际,更科学合理。富民,就是要先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教民,就是“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提高百姓的思想道德素质。物质是基础,是前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实生活中,生存、温饱问题总是第一位的,所谓“饥寒生盗心”、“仓廪实而知礼节”,如果物质生活没有满足,生存问题没有解决,那教育人民懂得道理,是无法做到的。孔子先富后教的思想,与我们今天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上搞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对现实也有借鉴、指导意义。
示例二:赞同老子的主张。老子认为统治者依仗权势、武力、肆意横行,为所欲为,是造成百姓困顿、道德沦丧、天下混乱的原因。因此统治者要严加克制,对公权力进行自我约束,降低欲望,不对百姓生活生产横加干预,让百姓休养生息,自由发展。老子的主张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现实生活中只图“政绩”搞“瞎指挥”、“繁政扰民”、贪污腐败等现象时有所见,老子箴言对于头脑清醒的执政者为政治民,是有益处的。
评分细则:6分,亮明态度,1分;概括观点,2分;联系现实,3分。无论赞同谁的观点,联系现实言之成理皆可。不需比较两者的优劣短长,评述所认同的一家即可。20.(1)参考答案:
(一)我国切实保护南海东海海洋权益
(二)“蛟龙”号创载人深潜新纪录
(三)我国首艘航母正式交付海军
评分细则:6分。每则新闻标题2分,符合新闻标题要求,即可。(2)参考角度:
(一)从海洋开发的角度
(二)从维护主权需要实力的角度
(三)从世界的竞争在于科技的竞争的角度
评分细则:6分,观点2分,评论4分(内容2分,形式2分)。言之成理即可。
七、写作(60分)21.【提示】按湖南省2013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计分。
参考角度:①人生、事业要不断涉足未知领域,唯有如此才可创新和超越自己,享受美好。②“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鲁迅语)可从“不满足”的角度,谈行万里路,探索未知,增长见识,享受人生,或谈要锐意进取,追求卓越。③“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语)因而,达到最高境界的人、拥有卓越美好理想的人往往是少数派或孤独者。④也可以反向立意,从“要知足”的角度,谈珍惜拥有,不要好高骛远,这山望着那山高。评分细则
第三篇:郴州市2006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语文(副题)
郴州市2006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语文(副题)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的是 A、舷梯(xián)凝眸(móu)隐恶扬善(âr)颔首微笑(hān).... B、斡旋(wò)粗犷(guǎng)命运多舛(chuǎn)数见不鲜(shuò)... C、曝晒(bào)着意(zhuó)咬文嚼字(jiáo)获益匪浅(fěi).... D、叱咤(zhà)殷红(yīn)矿藏丰富(cáng)蛰伏不出(zhã)....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折叠 综合征 身价倍增 不能赞一辞 B、诤言 涮羊肉 不郎不秀 履巢无完卵 C、配置 套近乎 远见灼识 蚍蜉撼大树 D、疲敝 一遛烟 恍如隔世 贪多嚼不烂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新中国成立后,血吸虫病曾一度得到控制,但是近年来,由于流动人口的增加和重视程度的降低等各种因素,而今又死灰复燃。.... B、学生中常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引发冲突,甚至吵闹打架。这时,有经验的老师就会先让学生坐下来,慢慢化解矛盾。因此有时候,泼冷水也不失为一个事半功倍的好方法。...C、地质勘探队员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丝毫不以为然。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要为国家找出丰富的矿藏。D、牛汉先生一生饱经风霜,曲折的人生形成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坚强的品格,这一切....都潜移默化地溶进了他童年生活的人、景、物中,形成了或奇崛或朴实的意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05年11月11日,备受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终于撩开了它神秘的面纱。这一刻,5位可爱的“中国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将携手走过北京奥运会的吉祥之旅。
B、任何一所有影响力的大学都一样,四川大学从来把维护学术的纯洁和科学的尊严看作是自己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一所大学的声誉也维系于此。
C、在郭敬明和“布老虎”一起火速蹿升的时候,两位曾与“布老虎”有长久合作关系的编辑兼批评家,分别在两个不同场合向本报记者证实:“布老虎”拖欠郭敬明稿费近200万元。
D、在胡戈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发官司争议后,对于这部短片又出现了大量恶搞作品,不仅有帝国时代版《无极》、漫画版《无极》,还出现了各种以“馒头”为标签的文字。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艺术意境
什么是意境?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
一、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
二、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
三、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
四、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
五、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中国大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宣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意境是‚情‛与‚境‛(意象)的结晶石。王安石有一首《题西太一宫壁》诗: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烟水,白头相见江南。前三句全是写景,江南的艳丽的阳春,但看了末一句,全部景象遂笼罩上,啊,是渗透进,一层无边的哀感、回忆的愁思和重逢的欣慰,情景交织,成了一首绝美的‚诗‛。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最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透明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展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境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替世界开辟了新景。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是我的所谓‚意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画家张璨这两句论画训示,是这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5.对文中“意境”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意境是区别于功利、伦理、政治、学术、宗教等五种境界的一种艺术境界。
B.艺术家在创作中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立言,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这种灵境就是意境。
C.意境是“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即在客观环境之外,能重新发现一种灵奇。
D.意境 就是“情”与“境”(意象)的结晶石。
6.根据文中有关“意境”的阐述,选出以下对名家作品分析错误的一项。
A.龚定庵对戴醇士说:“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堕几榻前,不关风雨晴晦也!”西山的忽远忽近,不是物理上的远近,乃是心中意境的远近。
B.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里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讲究“实中求虚”,“虚而为实”,即意境。
C.恽南田在《题洁庵图》里说:“谛视斯境,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洁庵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其意象在六合之表,荣落在四时之外。”其追求的“灵想之所独辟”即意境。
D.沈括在《梦溪笔谈·采草药》中引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目的是在说明诗人“游心之所在”,就是他独辟的灵境,创造的意象。7. 以下关于情与景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这就是说自然风景本身就包含着心灵的境界。
B.“鸢飞鱼跃”虽是客观景象,但渗透了主观生命情调,因此成就了一种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C.王安石的诗《题西太一宫壁》前三句写江南的艳丽的阳春,全是写景,只在最末一句渗透了无边的哀感、愁思和欣慰。
D.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先有最深的景,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继而同时也透入最深的景,循环往复,层层深入。如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8.从全文来看,以下属于“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的一项是
A.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的源泉。可见,“心灵”是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
B.化实景为虚景,有实景才能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体化,可知,实景是意境创现的最首要条件。
C.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境象,才能为人类增加丰富,替世界开辟新境,因此,“独特的宇宙”“崭新的境象”是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
D.情和景交融互渗,是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永州铁炉步志①
柳宗元
江之浒②,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永州北郭有步,曰铁炉步。
予乘舟来,居九年,往来求其所以为铁炉者,无有。问之人,曰:‚盖尝有锻者③居,其人去而炉毁者不知年矣,独有其号冒而存。‛ . 予曰:‚嘻!世固有事去名存而冒焉若是耶?‛步之人曰:‚子何独怪是?今世有负其姓.而立于天下者,曰:‘吾门大,他不我敌也。’问其位与德,曰:‘久矣,其先也。’然而彼犹曰‘我大’,世亦曰‘某氏大’。其冒于号有以异于兹步者乎?向使有闻兹步之号,而不足釜、锜、钱、鎛、刀、鈇④者,怀价而来,能有得其欲乎?则求位与德于彼,其不可得亦犹是也。位存焉而德无有,犹不足以大其门,然且乐为之下。子胡不怪彼而独怪于是?大者桀冒禹,纣冒汤,幽、厉冒文、武,以傲天下。由不推知其本而姑大其故号,以至于败,为世笑僇⑤,.斯可以甚惧。若求兹步之实,而不得釜、锜、钱、鎛、刀、鈇者,则去而之他,又何害乎?子之惊于是,末矣!‛
予以为古有太史,观民风,采民言。若是者,则有得矣。嘉其言可采,书以为志。.【注】①步:同‚埠‛,码头。②浒:水边。③锻者:铁匠。④釜、锜(qí)、钱(jiǎn)、鎛(bó)、鈇(fū):两耳铁锅、三耳铁锅、铁铲、铁锄、斧头。⑤僇(lù):侮辱。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人去而炉毁者不知年矣,独有其号冒而存 冒:假冒,假充 . B、今世有负其姓而立于天下者 负:背弃,违背 . C、由不推知其本而姑大其故号 本:根本原因 . D、若是者,则有得矣 若:如果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子何独怪是? / 徐公何能及君也? .. B、其冒于号有以异于兹步者乎? /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C、怀价而来,能有得其欲乎? / 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 D、然且乐为之下。/ 子之惊于是,末矣!..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差别最大的一项是 .... A、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B、子胡不怪彼而独怪于是? .... C、其不可得亦犹是也。D、予以为古有太史,观民风,采民言。....
12、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作于柳宗元贬居永州时。文中学习了汉赋中主客问答辩难的形式,通过两个人物的对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集中体现作者观点的,即是“步之人”的一番高论。
B、开头一段简要交代了“步”的名称所指和铁炉步的所在。从下文虚构的“予”与“步之人”的问答可知,这个“交代”也是虚构的,但仍能给读者带来真实的感觉,正所谓虚虚实实之笔法。C、第二段紧承上文,按照循名责实的思路来写,通过一问一答,引出“人去炉毁”“独号冒存”的现象,为下文的深入议论作铺垫。
D、柳宗元这篇带寓言性质的杂文,借题发挥,讽刺了只看门第、重名号、不求才德、不辨贤愚的陋习,对门阀制度与世袭制度有所批判。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1)世固有事去名存而冒焉若是耶?
(2)吾门大,他不我敌也。
(3)嘉其言可采,书以为志。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 雪 夜 雪 韩 愈 白居易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1)读韩愈《春雪》,试分析三、四两句所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3分)
答:(2)两首诗在类似的遣词上“炼字”颇见功力,又各有妙处。如:A.韩诗中的“惊”与白诗中的“讶”,B.两首诗的第二句都用“见”。请从A、B中任选一组就其艺术效果进行比较赏析。(3分)
答:
15、古诗文默写。(6分,每小题1分)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_ ___!(苏洵《六国论》)(3)_________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5)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______ ________,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6)屈平_______ __,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史记·屈原列传》)
五、(2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闲读梧桐 余秋雨
⑴我也说不清楚,从啥起,就注意那棵梧桐了。
⑵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⑶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⑷不久,秋风乍起。楼壁上串串爬山虎最先感知到了,开始把自己的叶子次第染红,染给底端的根和茎看,染红千百双仰望的眼眸看,也染给对面那株无言的梧桐看,然后金箔一般风风光光飘洒下来。而这棵大树,在秋风的万千呼唤下,才逐渐将绿叶变黄,再过渡到深褐,一切都在不经意之间。
⑸渐入深秋,梧桐竟似未觉,依然笑对风霜。它伸开高冠,仿佛大自然母亲摊开手掌安抚我们。寒意点点的黄昏,走在树下,我感受到脉脉温情被纷乱的叶子滤筛后,斑斑驳驳洒落肩头。我不明白,人们为什么总是将梧桐与‚落寞‛这个灰色意象联系在一起。
⑹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将全部心血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到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⑺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焉‛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⑻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⑼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何,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⑽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的人们。
⑾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16.作者“闲读”到的梧桐的外形特征是:________ _;梧桐内在的精神特征是:_______________。(4分)17.第⑺段写到作者看到风雨中的梧桐想起了外祖父,并感到两者之间“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请结合全文谈谈梧桐与外祖父的相同与不同。(分条请加序号,4分)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不同点: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本文第⑺段画线句引用《孟子》里齐宣王的话“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请回答,让作者“心有戚戚”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19.(5分)文章尾段寓含作者通过本文所要表达的意义。其中,⑴写轻盈雀跃的红衣女孩,其用意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2分)⑵写似乎是落叶在为女孩“伴奏”,这样写要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 _。(2分)⑶写“蓬松的阳光”洒在一卷旧书上,意在表明:________ ___ __。(1分)
六、(16分)20、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章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1)梧桐的性格——《闲读梧桐》主题思想赏析(2)从解读到感悟——《闲读梧桐》艺术手法赏析
七、(60分)
2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1)犹太人给自己订下了613条戒律,而为了和非犹太人和平共处,他们仅提出7条各个民族都通用的戒律。
(2)唐代韩愈在《原毁》中提出: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古代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对别人的要求宽容而简单。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所以不会怠慢人;对别人要求宽容而简单,所以别人就乐意同他交好。)
请联系生活实际,以“与人相处”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不得抄袭。
郴州市2006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副题)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恶â,曝Pù,殷yān)。
2、A(覆巢无完卵,远见卓识,一溜烟)。
3、A(B用“冷处理”,C用“不以为意”D用“饱经沧桑”)。
4、C(A项修饰语“这一刻”与“走过北京奥运会的吉祥之旅”不能搭配,应改为“从这一刻起”;B项第一个分句不合逻辑,应改为“同其他任何一所有影响力的大学一样”;D项介词使用不当,把“对于”改为“针对”)。
5、C(“能重新发现一种灵奇”错误)。
6、D(沈括的目的是说明地势高下不同,植物成熟期不同,“采草药不能拘以定月”,这是科学依据,而不是为了“创造意象”)。
7、B(A “本身就包含着”错。C 前三句是写景,但有最末一句点化,那些景中也就透着情。情与景并非油水分离。D情和景交融互渗,并非先后有序,循环往复)。
8、D(从末段第一句中“情景交融互渗”,最后一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可知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为“情景交融”)。
9、B(负:依仗,凭着)。
10、A(何:均为副词,怎么。于:介词,与„„相比/介词,对于。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之:代词,代“负其姓而立于天下者”/结构助词,取独)。
11、B(于是:文中是介宾短语,意为“对这事”;今为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12、A(这个“交代”不是虚构的,从标题中的“志”可知“铁炉步”是写实)。
13、(1)世界上难道有事情已经过去名称却依然假冒着存在的情况吗?(2)我门第高,其他人比不上我。(3)我赞赏他的话并认为可取,就把它写成这篇志。
14、(1)一是采用拟人手法,用“却嫌”“故穿”将春雪人格化,写出了白雪的灵性,富有情趣;二是运用移情手法,把诗人嫌春色来得太晚的心情转移到白雪上;三是以动写静,一个“飞”字使冷落的春寒料峭有了动态感,显得生机盎然。(答对任一个方面,且具体充分连贯,即给3分)
(2)A、韩诗中的“惊”,远接上句的“都”字,近连本句的“初”“见”二字,表现了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而惊喜之状,是摆脱冬寒、迎来好春的新奇之感;白诗中的“讶”,以人的情态侧面写雪景,说明夜雪落地无声无臭,拥衾夜眠人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这就在“寒”之外写出了“雪”的又一特点,然后转到视觉,直追下句的“复见”。B、韩诗中的“见”,与上句“都未有”形成转折,有跌宕起伏,表达了虽然春色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见”到的仿佛不仅仅是草牙,而是春天的消息,是芳华春树的身影;白诗中的“复见”,与上句“已讶”呼应,由后面的“明”补足意境,“见”字从视觉角度写,夜深而见窗明,听声而见雪色,可推知雪下得大,下得深,并连扣题中“夜”“雪”二字。(符合“炼字”要求,说到艺术效果,言之成理即给3分,不求答案统一)
15、(1)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千呼万唤始出来(4)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6)正道直行,竭忠尽智
16、梧桐的外形特征: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或:身躯高大,树冠繁茂)。梧桐内在的精神特征: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花开花落的从容淡泊的大度。(分析:梧桐是这篇托物言志散文描写的形象,对其外形特征的描写集中在第3段;对梧桐内在精神特征的揭示集中在第10段,也就是作者对“梧桐的寂寞”所作的诠释)
17、相同:①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②都经历了“暴风”的吹打。不同:梧桐有顺从、糊涂的一面;外祖父却缺少从容淡泊的大度。(分析:借物喻人,这“人”与“物”之间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①在“契合”一词之后。相同点②见第3、4自然段,“暴风”一指自然界的现象,一指“史无前例的岁月”,即指“文化大革命”)
18、从眼前模糊的梧桐形象中发现了它人一样的性格;面对风雨中的梧桐,引起对亲人音容及往事的浮想,“闲读”中触动了亲情;由起初的不明白“人们为什么总是将梧桐与‘落寞’这个灰色意象联系在一起”,到“读懂了梧桐的寂寞”其实是一种宁静虚空和从容淡泊。(必须答到物与人、形与情的关系且符合本文所指,答对任意两个方面即给4分)
19、⑴“风暴”过后,新生命还会充满活力;⑵表现前辈对后代的托举和祝福;⑶应以正义必胜的信心去看待历史的生活。(分析:本题主要测试对形象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及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三小题表达的都是作者通过本文所要表达的意义)20、略
21、略 附译文:
江边上,凡是可以系缆船只并供人上下岸的地方叫做“步”(埠)。永州城北有一个船埠头叫铁炉埠。
我乘船来到永州,住了九年,往来这里多次,寻找把这里叫做“铁炉埠”的原因,一直没找到。向别人打听这件事,别人回答说:“曾经有一个铁匠在这里居住过,他离开后,铁炉已经毁坏不知道有多少年了,现在仅仅保存了这个空名。”
我说“咦!世界上难道真的有事情已经过去了,名称却依然假冒着存在的情况吗?”铁炉埠的居民听了,不平地对我说:“先生怎么唯独对这个船埠头的事感到奇怪呢?现在世间还有很多依仗姓氏门第而在立足于天下的人呢。他们自己说‘我门第高,其他人比不上我。’查问他的职位与功德情况,人们都说:‘那是他祖先的事,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那些人还是说‘我很了不起’,世人也说‘某某家族真了不起’。那种徒有虚名的情况与这个船埠头相比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假使有人听到这个船埠头的名号,而这个这里又缺少各种铁锅、铁铲、锄头、刀、斧头等铁器,他就是带了钱来要买,这里能满足他的要求吗?那么,要在那些自称门第高贵的人身上找到应有的职位与功德,那肯定是办不到的,正如在这里买不到铁器一样。本来嘛,即使保存了职位而没有公德,还是不能够光大他的门第,但是,现在那些人连职位与功德都没有了,世人还是心甘情愿地拜倒在他的门第之下。先生您为什么对那种情况不感到奇怪而唯独对这个船埠头的事感到奇怪呢?冒名的事还有更大的呢,夏桀假冒他的祖宗夏禹,商纣假冒他的祖宗商汤,周幽王、周厉王假冒他的祖宗周文王、周武王,并且因此而轻视天下所有的人。他们由于不知道推求事情的根源,而只能凭祖宗的老名声虚张声势,胡作非为,以至于身败名裂,被世代的人们所耻笑辱骂。这种事最值得警惕啊。至于考求这个船埠头的实际,如果在这里买不到各种铁器,就还可以离开这里而到别处去买,又有什么妨害呢?您对这个船埠头的名实不符感到惊奇,这是舍本逐末啊!”
我认为古代有史官,观察民间风俗,搜集择取民间言论。如果照这样去做,就必然有所收获了。我赞赏这位铁炉埠居民的话,认为有可取的地方,就把它写成了这篇志。
第四篇:湖南省郴州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湖南省郴州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语
文
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共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福祉(zhǐ)
苑囿(yîu)
斡旋(wî)
栉风沐雨(zhì)B.亲昵(nì)祛除(qū)攻讦(gàn)量体裁衣(liàng)C.角逐(jué)推诿(wěi)轮毂(hú)椎心泣血(chuí)D.渐染(jiān)神祇(qí)摈弃(bìn)拾级而上(shí)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缅怀
采撷
欢呼雀跃
穿流不息 B.斑斓
遴选
书声琅琅
苍天大树 C.惊蛰
翔实
察言观色
含英咀华 D.沧桑
震撼
眼花缭乱
凭心而论
3.下列选项是四则新闻报道的标题,其中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A.湖南双峰县新农合政策惠顾重特大疾病患者 B.老外再访中国功夫 长春南湖公园求赐教
C.患痴呆症的老父不慎走失 好心人送其回家女儿不甚感激 D.我国多地出现寒潮天气 北京明天低温有望突破30年极值 4.下列选项的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人的经验当然以亲身得来的最为真切可靠,可是直接的经验毕竟有限。读书,正是吸收间接的经验。生活至上论者说读书是逃避现实,其实读书是扩大现实,扩大我们的精神世界。就算是我们的亲身经验,也不妨多听听别人对相似的经验有什么看法,以资印证。相反地,我认为不读书的人才逃避现实,因为他只生活在一种空间。英国文豪约翰生说:“写作的惟一目的,是帮助读者更能享受或忍受人生。”倒过来说,读书的目的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如果你得意/就是加强对人生的享受/或是如果你失意/就是加强对人生的忍受 B.加强对人生的忍受/如果你失意/或是对人生的享受/如果你得意
C.如果你失意/就是加强对人生的忍受/或是如果你得意/就是加强对人生的享受 D.加强对人生的享受/如果你得意/或是对人生的忍受/如果你失意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梦登,福建人。乾隆庚寅除孝丰知县,不携家室,与同志三数人,惘惘到县。始谒巡抚,门者索金,不应,因持刺不许入。梦登则绳床坐军门,竟日不去,曰:“予以吏事见,非有私谒。俟公他出,即舆前白事,奚以门者为?”门者勉为通
①谒。巡抚察其状,戒之曰:“君悃愊无华饰,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梦登前曰:“孝丰俸入,岁不过三十金,不能供幕客食。且梦登与偕来者,三数孝廉,皆读书服古,朝夕讲求,宜若可恃。”巡抚哂之。无何,卒用公式劾免,历官才三阅月也。
梦登居官,出无仪卫,门不设监奴,有质讼者,直诣厅事。梦登便为剖析,因而劝谕之,两造皆欢然以解。比出县门,终不见一胥吏。胥吏或请事,则曰:“安有子女白事父母,转用奴隶勾检者?若辈必欲谋食,盍罢为农,否则请俟我去耳。”县庭无事,辄独行阡陌间,与父老商搉利病,或遇俊秀子弟,执手论文,娓娓竟日,县人安之。
梦登之罢官也,代者至门,交印讫,长揖而去。问库廪官物,犹前官封识也。稽文案簿籍,曰:“自有主者。”察狱讼,曰:“悉劝平之。”然不自省得谴所由,以书徧抵同官,曰:“梦登为县仅三月,未尝得罪百姓,有事未尝不尽心,然竟坐免,何故?”
梦登罢官,窭②甚,不能归,百姓争食之。负贩小民,侵晓,各以所羡果蔬粟米,杂沓投门外,比门启,取给饔飱,亦不辨所从来。然闲居周一岁,未尝有大匮乏。最后,县人醵③金为治归计,并制青盖为赠,题名至万人,荣其行。尝受惠于梦登者,凡数辈,徒步负担,送梦登抵其家。(节选自《清稗类钞·吏治类》)【注】①悃愊:kǔn bì,至诚。②窭:jù,贫穷。③醵:jù,凑钱,集资。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隆庚寅除孝丰知县
除:废除,罢免 B.各以所羡果蔬粟米 羡:有余,剩余 C.比门启,取给饔飱 比:等到 D.县人醵金为治归计 治:处理,办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因持刺不许入 相如因持璧却立 C.D.尝受惠于梦登者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抚看到李梦登,先是“戒之”,对他予以表扬和劝诫,体现了巡抚对他的赏识和关爱,然而自负的李梦登并不领情,巡抚只好“哂之”,以示无奈。B.李梦登为官县衙不设门吏,甚至不要衙役,百姓可直达办事厅;出门不带仪仗卫队。他认为官员被称为父母官,就应该爱民如子。这体现了他廉正、亲民的特点。
C.李梦登任期虽短,却深得民心。他被罢官以后,因为穷困有家难回,当地百姓纷纷接济他,最后又集资、制万民伞,送他回家。这从侧面反映了他的清廉、爱民。
D.李梦登自认为干得不错,对于自己为什么被免职感到困惑不解,文章说是“卒用公式劾免”,其实不愿也不会迎合攀附上司才是李梦登被免职的真实原因。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4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辈必欲谋食,盍罢为农。(3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然不自省得谴所由,以书徧抵同官。(3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断句。(3分)9.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B.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C.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
D.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10.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8分)
次韵傅惟肖 萧德藻
竹根蟋蟀太多事,唤得秋来篱落间。又过暑天如许久,未偿诗债若为颜。肝肠与世苦相反,岩壑嗔人不早还。八月放船飞样去,芦花丛外数青山。
【注】傅惟肖,字应求,宋代南安人。曾知清江县。萧德藻:南宋诗人,自号千岩老人。曾任湖北参议、湖州乌程令等职。
(1)赏析第二句“唤得秋来篱落间”中“唤”字的巧妙之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思想情感的角度,赏析全诗。(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1)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2)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3)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1分。其中,简答题5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说“回家” 钱钟书
中国古代思想家,尤其是道家和禅宗,每逢思辩得到结论,心灵的追求达到目的,就把“回家”作为比喻。作客就是有家不归或者无家可归,换句话说,思想还未彻底,还没有真知灼见。
这个比喻在西洋神秘主义里也是个基本概念。新柏拉图派大师泼洛克勒斯把探讨真理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家居,外出,回家。黑格尔受新柏拉图派的影响,所以他说思想历程是圆形的,首尾回环。早期浪漫主义者也受新柏拉图派的影响,我以为诺梵立斯下面一句话就是好例证:“哲学其实是思家病,一种要归居本宅的冲动”。
中西比喻的相同,并非偶然。道家,禅宗,新柏拉图派都是唯心的,主张返求诸己,发明本心。这当然跟走遍天下以后,回向本家,有点相像。不过,把唯心的玄谈撇开,这比喻还是正确贴切的,因为它表示出人类思想和推理时一种实在的境界。回是历程,家是对象。历程是回复以求安息;对象是在一个不陌生的,识旧的,原有的地方从容安息。我想,我们追思而有结果,解疑而生信仰,那些时的心理状况常是这样。
正像一切战争都说是为了获取和平,一切心理活动,目的也在于静止,恢复未活动前的稳定。碰见疑难,发生欲望,激动情感,都是心理的震荡和扰乱。非到这震动平静下去,我们不会舒服。所以疑难以解决为快,情感以发泄为快,欲望以到达为快。思想的结束是不复思想,问题有解答就不成问题,怀疑克服了而成信仰,或者坐实了而成怀疑主义——那是把怀疑在心里养家了,使它和自己不再捣乱。假如一时得不到结论,就往往人云亦云,盲从现成的结论,或者哄骗得自己把这问题忘掉,仿佛根本没有这回事。总而言之,人心遭遇困难而感觉不安,就用种种方法,消除困难的感觉以便回复到心安虑得。当然另有新的困难会发生,不过对于这个已解决的困难,心是一劳永逸了。《乐记》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我们常把“止水”、“静水”来比心的本体。剥去一切神秘玄妙的意义,本心像“止水”这句话跟西洋心理学所谓“意识的流水”,并不相反。“止”可以指上面所说的安定情境。心的基本要求是尽量增加无所用心的可能,获得暂时的或某方面的安稳。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麻醉品——例如酒和宗教——的流行是个间接的证据。
所谓回复原来,只指心的情境而说,心的内容经过这番考索,添了一个新观念,当然比原来丰富了些。但是我们千辛万苦的新发现,常常给我们一种似曾相识,旧物重逢的印象。据研究思维心理者的解释,这个结论在被发现之先,早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酝酿盘旋,所以到最后心力圆满,豁然开朗,好比果子成熟,跟我们不陌生了。这种认新为旧的错觉,据我所知,柏拉图拈出最早;他在对话Meno一篇里把学算学来说明人类的知新其实是忆旧。
照此看来,“回家”这个比喻,不失为贴切。但无论如何贴切,比喻只是比喻。思想家的危险就是给比喻诱惑得忘记了被比喻的原物,把比喻上生发出来的理论认为适用于被比喻的原物。
许多思想系统实际都建立在比喻上面,例如《中庸》的“中”,潜意识的“潜”等等。假使我们从修词学的立场研究这些比喻的确切性,也许对思辩有些小帮助。(原载《观察》1947年第二卷第一期有删节)
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回家”这个比喻所表示的心理状况的一项是 A.一时得不到结论,就往往人云亦云,盲从现成的结论。B.哲学其实是思家病,一种要归居本宅的冲动。C.人们用酒和宗教来获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麻醉。D.柏拉图把学算学来说明人类的知新其实是忆旧。1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思想家和西洋神秘主义都用了“回家”这个相同的比喻,中西比喻的相同,并非偶然,因为比喻的含义也一样。
B.疑难以解决为快,情感以发泄为快,欲望以到达为快,这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心理活动的目的,才能“回家”,回复到心安虑得的状态。
C.道家和禅宗常用“回家”作为比喻,这说明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意识到追思而有结果,解疑而生信仰时心理上会有一种认新为旧的错觉。
D.就像“回家”一样,比喻再贴切,其作用是有限的,但许多思想系统实际都建立在比喻上面,研究这些比喻的确切性有助于理解这些思想。
14.本文认为“回家”这个比喻“表示出人类思想和推理时一种实在的境界”。简要谈谈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5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我们的功课是化学
王鼎钧
听我说,我爱看他们,爱看人,人的美,人的尊贵。鸟兽草木修炼千年也就是图个圆颅方趾顶天立地。我爱看邻人,我爱看陌生人,爱看仇人。人的名称,神的形象。动静举止原是画,喜怒哀乐原是戏,慢慢看啊,每个人都是风景。听我说,我了解你的疲倦,一如打过摆子的人了解疟疾。怎能不疲倦呢,如果人是套在我们颈上的枷。如果人人似乎心怀叵测,连海波也是在搜刮天空。如果人不是可怕就是可恨。如果对平生的每一件善行都后悔。
我的疲倦在你之前。那时国内还在打仗。那时我看见一片瓦砾和插在瓦砾中的尸体。我觉得我的精力一下子被战争吸光了,浑身酸痛,肌肉可以随时压垮骨骼。那尸体本来是个医生,瓦砾本来是一所庄园。那人为什么要做医生呢,这里面有个故事。
故事里面主要的人物是一个绅士,和他的母亲。这位母亲忽然生了一个毒疮,流脓流血,痛彻心腑,以致她那孝顺的儿子寝食俱废,形容枯槁。
儿子经过再三斟酌,带着一袋银圆,到远方恭恭敬敬请来一位名医。医生看过患处,只管坐在太师椅上抽烟喝茶,沉默无语,文房四宝早就摆下,他竟视而不见。儿子陪坐一旁,不知道说话好还是不说话好,说话,怕打搅了他,不说,又怕冷落了他。他怎么还不处方呢?
做儿子的出了一头热汗,等到热汗变冷,头脑也清楚了。他吩咐仆老妇到内室去取出四个金元宝,恭恭敬敬朝着医生磕了一个头。他做对了,那名医生客客气气地写下药方,客客气气地告辞而出,(自然是带着元宝。)病家照方服药,那毒疮竟然好了!
做儿子的受了这个刺激,就去买一套一套的医书,就去访求一个一个的名医,把自己训练成一个医生。于是经常有吱吱呀呀的独轮车载着病人进庄园来了。吱吱呀呀的车声归去的时候,把他的名声传扬开来了。他救活了无数的人,没收过一文钱。
而老天给他安排的结局竟是如此!
而那个为他母亲治疮的医生下了如此的论断:“此人一死,谁也休想盖过我!” 那时,我站在废墟之旁,仰首问天:为什么会是他呢,为什么会是他呢!然后,我问,我能做什么?
人有善有恶,有正有邪。人有贫富贵贱祸福成败。依照列祖列宗所信所传,世上的富人,贵人,成功的人,有福的人,该是那些善良正直的人,邪恶的人应该相反。可是,等到他们亲身体察,我们才知道排列组合并不如此简单,它错综复杂,根本不能用耶稣和孔子留下的公式推算。尤其是战争来了,灾难最大,上帝逊位,圣贤退休,天伦人理都非常可怜。反淘汰比淘汰更无情,逢凶化吉要靠离经叛道,人人暗中庆幸自己倒也并非善类。从那样的时代活过来不啻是穿越了原子爆炸的现场,辐射线造成永久的伤害,表面上也许看不出来,暗中却深入心灵,延及遗传。
所以我们必须走出来。我们遭逢的劫难只是名称不同、时间不同。我已经修完了你正在艰难钻研的课程。你是昨天的我,我是明天的你。我们都有癌需要割除,有短路燃烧的线路要修复,有迷宫要走出,有碎片要重建,有江海要渡。听我说,生活是不断地中毒。思想起来,我中毒很早,远在目睹战争之前。老师讲“伯道无儿”,说邓攸生逢乱世,为了救他的侄子牺牲了自己的儿子。他原以为可以再生一个儿子,谁知夫人始终不孕。于是他无子,于是他绝后。那时我就问,为什么会是他呢。来,听我说,我们现在要勇敢地面对多少多少的邓攸,各式各样的邓攸。人生的修养就是分解这种毒素。不要再加减乘除了,我们的功课是化学,不是数学。化!化种种不平,不调和,化种种不合天意,不合人意,化百苦千痛,千奇百怪。和尚为此一生打坐,把自己坐成吞食禁果以前的亚当。化!化癌化瘤化结石化血栓,永不留影逝者如斯。
听我说,历史有时写秦篆,有时写狂草,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是两种字体都认得。人啊人,天意难如,人意难测,报恩易,而世人忘恩,报怨难,而世人记怨。人终须与人面对。人总要与人摩肩接踵。人终必肯定别人并且被别人肯定。人万恶,人万能,人万变,然而归根结底我们自己也是一个人。世上以芝兰比子孙,但他们宁要子孙不要草。世人以鹡鸰比兄弟,但他们宁要兄弟不要鸟。永远永远不要对人绝望,星星对天体绝望才变成陨星,一颗陨星不会比一颗行星更有价值。通宵赶路,傍山穿林,我情愿遇见强盗也愿不遇见狼群。
听我说,咱们同年同月同日找一个人烟稠密的地方去看人,去欣赏人,去和我们的同类和解,结束千年防贼,百年披挂。上帝为我们造手的时候说过,你不能永远握紧拳头。来,放松自己,回到人群,在人群中恢复精力。(选自《王鼎钧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有删节)15.结合原文,谈谈你对下列语句的理解。(4分)(1)我了解你的疲倦,一如打过摆子的人了解疟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是昨天的我,我是明天的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听我说”在文章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全文,分析概括“我”的形象。(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结尾部分说“上帝为我们造手的时候说过,你不能永远握紧拳头。来,放松自己,回到人群,在人群中恢复精力”。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做题(19、20题任选做一题,12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①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人口众多)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篇》)②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五十七章》)(1)对治理国家,孔子、老子各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有什么相通之处?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请联系现实阐述你的理由。(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题目。(12分)
新华网北京12月29日电 新华社评出2012年国内十大新闻,下面是其中三则:
(一)针对有关国家侵害我南海、东海海域权益的问题,我国展开了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4月以来,我国派出海监、渔政等政府公务船只、飞机对黄岩岛进行持续监管,并为我渔船、渔民提供管理和服务。9月,我国宣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海监、渔政船只、飞机连续数月来在钓鱼岛海域开展全方位例行维权巡航,实现巡航常态化。12月,我国向联合国提交东海部分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划界案,重申东海权利主张范围。在南海、东海问题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昭示了我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的坚定信念。
(二)6月27日,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区域进行的7000米级海试的六次下潜试验中,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深海载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洋深处开展科学研究、资源勘探的能力。
(三)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在按计划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后,9月25日正式交付海军。在航空母舰问世将近百年之际,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口最多的国度,中国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后,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歼-15,顺利完成起降飞行训练。航母平台和飞机的技术性能得到了充分验证,舰机适配性能良好,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
(1)请为上述三则新闻分别拟写标题。(6分)
(2)请从上述新闻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6分)
七、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最美的风景,总在未曾到过的地方。
读过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郴州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A(B.“讦”读音为“jié”;C.“毂”读音为“gǔ”;D.“拾”读音为“shè”。)2.C(A.“穿流不息”应为“川流不息”;B.“苍天大树”应为“参天大树”;D.“凭心而论”应为“平心而论”。)3.B(“赐教”是对他人指教或来信的敬称。A.“惠顾”是光临、惠临的意思,敬辞,多用于商店对顾客。宜改为“惠及”。C.“不甚感激”是不怎么感激的意思。应改为“不胜感激”,即感激不尽的意思。D.“有望突破”是指希望、期盼出现的好的情况。D句的意思是说“北京明天低温很可能突破30年极值”,意在强调天气的反常、恶劣。)4.D(注意语言的连贯和流畅。语句是对约翰生的话的一个发挥,首先要考虑与上文的照应,约翰生的话谈“享受或忍受人生”,下文也应对应,先谈“享受”再谈“忍受”;再者考虑连贯和顺畅,“读书的目的也在”后面要直接接宾语,“如果你得意(失意)”是一个后置的补充说明。)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5.A(除:授予官职,任命官职。)6.B(都是表顺承关系,副词,可译为“就,于是”。A.介词,因为;介词,按,按照。C.代词,„„的人;助词,表句中停顿,并与“也”合起来表判断。D.介词,从;介词,表被动,被。)7.A(巡抚是个圆滑世故的官场老手,虽然表面上夸奖了李梦登,言外之意却是训诫他不要书呆子气,要懂得官场“规矩”。巡抚的“哂之”是冷笑、嘲笑,笑他迂执、不懂世故。说李梦登“自负、不领情”也不恰当,他清廉、正直、不理会官场规则。)8.(1)参考答案:应该尽快物色精通律令擅长文书的幕僚到幕府中来,或许可以帮助你弥补不足。
评分细则:4分。关键词“亟”“治”“佐”“逮”各1分,字词落实,句意通顺,即可。
(2)参考答案:你们如果一定想要寻求维持生活的门路(找办法谋生),何不放弃做衙役而去当农民呢。
评分细则:3分。关键词“谋食”“盍”“罢”各1分,字词落实,句意通顺,即可。
(3)参考答案:可是他自己不明白被罢官的原因,一一写信给在同一官署任职的同僚。(徧,通“遍”)
评分细则:3分。关键词“省”“谴”“徧”各1分,字词落实,句意通顺,即可。
【参考译文】
李梦登是福建人。乾隆庚寅年被任命为孝丰知县,他不带家眷,只和三两个志趣相投的人茫然若失的到孝丰县赴任。首先要去拜访浙江巡抚,门卫索要钱财,他没有理睬,门卫于是拿着他的名帖不让他进去。李梦登于是拿张胡床往衙门前一坐,整天不走,说:“我是因为公事禀见巡抚大人,又不是私下里请托拜谒。我等巡抚大人出来时,在他的轿子前面禀告公务,要你们这些门卫干什么呢?”门卫只得勉强替他通报了。巡抚看到他这情况,告诫他说:“你至诚而又朴实,这很好,可是你先前没有做过官,对官场的事务都不熟悉,应该尽快物色精通律令文书的幕僚到幕府中来,或许可以帮助你弥补不足。”李梦登走上前去,说:“卑职每年的薪俸,不过30两银子,养不起幕客。不过卑职带来的几个朋友,都是秀才、举人出身,都好读书信奉古人,早早晚晚地与他们商议、请教,应该还值得依靠。”巡抚冷冷一笑(,没再说什么)。没多久,终于因为他办公不合官场程式,被弹劾罢免了,任职才三个月。
李梦登做官,外出不设仪仗侍卫,衙门不设门卫,有打官司的人,可直入县衙大厅找他。李梦登便立即替当事人剖析事情的利与害,劝他们息讼止争,诉讼双方都能愉快地和解。等到出了县衙,始终见不到一个衙役。衙役有人请求分派事情,他就说:“哪里有子女(比喻百姓)向父母(父母官)陈说事情,却要衙役(像对待犯人一般)去拷问检查他们的?你们如果一定想要寻求维持生活的门路,何不放弃做衙役而去当农民呢。如果不愿这样做的话,那就请等我离任去职以后吧。”县衙没有公务的时候,他就常常独自行走于田间地头,与父老商谈施政之利弊,倘若遇到正在读书的年轻人,则拉着手与之谈文章、谈学问,从早到晚,不知疲倦。
李梦登罢官的时候,接替的新任知县来到衙门,他把大印交接完毕,就深深的作了一揖离开了。移交时,问及县衙库房存储粮款公物,仍贴着前任知县的封条。查考诉讼案卷、文书档案,他说:“各自都有主管的人(意思是各有专人负责,有条有理)。”新官问及诉讼情况,他回答说:“(百姓的纠纷)都经过劝解平息了。”可是他自己不明白遭到罢官的原由,一一写信给在同一官署任职的同僚,说:“我担任知县仅仅三个月,未曾得罪百姓,有公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做好的,可是竟然遭到免职,到底是什么缘故呢?”
李梦登罢官后,非常穷苦,穷得连家都回不去了,百姓争相接济他。小商小贩一清早就纷纷把没卖完的蔬菜、水果、粟米等放置其门外,等到他开门,拿来做饭食,也不问哪来的。可是这样闲居了满一年,未曾出现过非常匮乏的情况。最后,孝丰县人民集资为他办理回家的事,并且制作了一把青色的伞赠给他,上面题名的人达上万人,让他荣耀的踏上归途。曾经受到过李梦登恩惠的几个人,他们挑着担子,一直把李梦登送到了福建家中。
9.C(参考标点: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选自《太史公自序》))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10.(1)参考答案:“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极富艺术表现力。(1分)秋本自来,如何“唤得”?蟋蟀无知,又岂知“唤”?诗人偏用一“唤”字,好像蟋蟀多事,有意地将秋天“唤”来人间了。诗人心绪不佳,秋来有些烦事闹心。(1分)但用一“唤”字,令人顿觉妙趣横生。不仅冲淡了恼人情绪,而且显得幽默风趣,诗意盎然。(1分)
评分细则:3分。手法1分,具体赏析1分,表达效果1分。大意对即可。(2)参考答案: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厌倦官场、鄙弃世俗、急欲归隐山林的思想情感。(1分)诗人首联无端责怪蟋蟀,含蓄地反映了他落寞寂寥的心情。(1分)颔联埋怨自己诗债未偿,很难为情,流露出公务琐事不胜其烦之意。(1分)颈联意近陶潜“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先明言自己秉性与世人热衷功名利禄格格不入,然后用拟人手法反面写“岩壑嗔人”,实则埋怨自己没有早归山林。“还”字意谓自己本是山林中人,只是在外未归而已。(1分)诗人归心似箭,尾联于是兴奋地幻想着辞官归隐青山的情景,诗人的急切和终得解脱的轻松畅快跃然纸上。(1分)全诗主要通过借物达意,宛转曲折地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隐逸山林的情怀。
评分细则:5分。观点1分,具体分析4分。大意对即可。
11.参考答案:(1)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2)剑阁峥嵘而崔嵬(3)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
评分细则:5分。每空1分,与原文不合者,该空不得分。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12.C(这是“心的基本要求是尽量增加无所用心的可能,获得暂时的或某方面的安稳”的一个“间接的证据”,不是心理活动“回复原来”的状况。)13.B(A.含义并不一样,作者只是认为之所以不约而同地用到这个比喻,说明了人类思想和推理时有一种共同的“实在的境界”(心理状况)。C.道家和禅宗只是把思辩得到结论,心灵的追求达到目的比喻为“回家”,并没有这种意识。D.研究比喻的目的不在研究、解读这些思想本身,而是研究人的思维、心理活动。正如本文研究“回家”要义不在分析其中西比喻中的含义一样。因此原文说“假使我们从修词学的立场研究这些比喻的确切性,也许对思辩有些小帮助。”)14.参考答案:这种境界是一种我们追思而有结果,解疑而生信仰的心理状况。(1分)这种心理状态,从心的情境而言就是回复原来,即恢复到未活动前的稳定,消除困难的感觉以便回复到心安虑得;(2分)从心的内容而言是一种认新为旧的错觉,即新发现常给我们似曾相识的印象,人类的知其实是忆旧。(2分)评分细则:5分。观点1分;具体阐述4分,大意对即可。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分)15.参考答案:(1)“疲倦”是指消极、厌倦、悲观的心态。作者的意思是自己经历过人世的风雨,见过人性的丑恶,因而在“你”感到人性丑恶、人生灰暗时,懂得“你”的这种心情、态度。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洞悉。(2)作者认为在人生之路上难免“遭逢劫难”,“只是名称不同、时间不同”,“你”现在的遭逢如同“我”过去的经历,当“你”经历过后,“你”将来也会有“我”现在的感悟和认识。
评分细则:4分。每小题2分,必须结合文意来理解,大意对即可。
16.参考答案:①文章反复用“听我说”领起,成为行文的线索。作者抒情议论,剖析社会人生,思考人性善恶,抒发感慨,阐述己见,全借由这条线索组织勾连,脉络清晰,层次分明。(1分)②从人称上看,用第一人称,用当面倾谈、苦心劝解的方式,仿佛一个智慧长者分享他的人生经验,谆谆告诫,娓娓谈心,使说理亲切,平和,易于接近读者,产生共鸣。(2分)③在情感内容上,有利于作者酣畅地表情达意,层层递进,语重心长,其心切切。(1分)
评分细则:4分。第二个要点2分,第一、三个要点各1分。大意对即可。17.参考答案:“我”的形象:①“我”亲历过残酷的战争,耳闻目睹了好人的凄惨结局,遭逢过许多劫难,是一个历经丧乱、饱经风霜的长者;②“我”对战争的灾难、人性的善恶、人生的浮沉(贫富贵贱祸福成败)有着深刻的观察和清醒的认识,是一位阅历丰富、洞悉社会人生的智者;③“我”对人生、对世界、对他人怀抱着温厚的爱,能以豁达、博爱的情怀,去“化解”、超越人生的“毒素”和苦难,更是一位宽容达观、悲天悯人的仁者。评分细则:6分。每个要点2分,大意对即可。
18.参考答案:①作者像是一位人生的导师,劝导我们不要悲观消极地看待人生,处处设防,弄得人心惟危,这样活着当然太紧张太“疲倦”;要热情达观处世,要相信“人的美,人的尊贵”,互爱、互信,共创美丽人生。(2分)②在当前社会道德滑坡、信任危机的环境下,急需这种精神态度。正如作者所言,“我们的功课是化学,不是数学。”我们要带着热心肠去投入生活,带着信任和爱去“化”、去分解生活中的各种“毒素”,而不要斤斤计较,不要“握紧拳头”满怀戒备。(2分)③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不要逃避,而要“放松自己,回到人群”,与人为善,共同创造温暖和谐的社会。(2分)评分细则:6分。原文理解2分,联系实际4分。大意对即可。
六、选做题(19、20题任选做一题,12分)19.(1)参考答案:孔子:治理国家要先让百姓富足起来,然后进行教化,让他们懂得道理。(2分)老子:治理国家要用清静、无为而治的方法,让百姓自我实现社会的富足和文明。(2分)相通之处:都是针对治理国家提出的方法、措施,方法有异,但目的都是要让人民富足、安居乐业,民心向善,社会安定和谐,儒道两家可谓是“殊途同归”。(2分)评分细则:6分。每个要点2分,大意对即可。
(2)参考答案:示例一:赞同孔子的主张。孔子的主张更符合实际,更科学合理。富民,就是要先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教民,就是“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提高百姓的思想道德素质。物质是基础,是前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实生活中,生存、温饱问题总是第一位的,所谓“饥寒生盗心”、“仓廪实而知礼节”,如果物质生活没有满足,生存问题没有解决,那教育人民懂得道理,是无法做到的。孔子先富后教的思想,与我们今天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上搞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对现实也有借鉴、指导意义。示例二:赞同老子的主张。老子认为统治者依仗权势、武力、肆意横行,为所欲为,是造成百姓困顿、道德沦丧、天下混乱的原因。因此统治者要严加克制,对公权力进行自我约束,降低欲望,不对百姓生活生产横加干预,让百姓休养生息,自由发展。老子的主张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现实生活中只图“政绩”搞“瞎指挥”、“繁政扰民”、贪污腐败等现象时有所见,老子箴言对于头脑清醒的执政者为政治民,是有益处的。
评分细则:6分,亮明态度,1分;概括观点,2分;联系现实,3分。无论赞同谁的观点,联系现实言之成理皆可。不需比较两者的优劣短长,评述所认同的一家即可。
20.(1)参考答案:
(一)我国切实保护南海东海海洋权益
(二)“蛟龙”号创载人深潜新纪录
(三)我国首艘航母正式交付海军
评分细则:6分。每则新闻标题2分,符合新闻标题要求,即可。(2)参考角度:
(一)从海洋开发的角度
(二)从维护主权需要实力的角度
(三)从世界的竞争在于科技的竞争的角度
评分细则:6分,观点2分,评论4分(内容2分,形式2分)。言之成理即可。
七、写作(60分)21.【提示】按湖南省2013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计分。参考角度:①人生、事业要不断涉足未知领域,唯有如此才可创新和超越自己,享受美好。②“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鲁迅语)可从“不满足”的角度,谈行万里路,探索未知,增长见识,享受人生,或谈要锐意进取,追求卓越。③“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语)因而,达到最高境界的人、拥有卓越美好理想的人往往是少数派或孤独者。④也可以反向立意,从“要知足”的角度,谈珍惜拥有,不要好高骛远,这山望着那山高。评分细则
第五篇: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分析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分析
——黄庄小学
一学期的学习结束了,面对同学们的考试成绩,感受到一点点喜悦外,感到更多的是不足。为了更好的调控自己今后的教学,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年级进行了试卷分析。
一、卷面印象:
测试卷从概念、计算、应用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试题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另外,试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留有自由选择解决问题的空间。
二、考试结果情况:
五年级共有48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测试,平均分是68分;及格率为90%,优秀率为38%。
三、试题分析
第一大题:填空。
此题共有17个小题,考察内容覆盖面广、全面且具有典型性,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第二大题:选择(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此题考察了学生的思维灵活的能力,题意稍微变化,就容易出错。如:第6题,大部分学生选c,学生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区别掌握不够,需加强练习。
第三大题:操作题。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让学生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此题学生做的非常好。
第四大题:计算。
此题出错不多,大部分同学对基本计算都掌握了,只是在做的过程中,有马虎、不认真现象。
第五大题:看图计算。
这个题考察学生两个方面,一是根据看条形图计算,另一个是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学生做的还不错,但是有个别学生忘记加小括号了。
第六大题:解决问题。
本题分五个小题。随着五年级考题题量的增多,部分学生解题速度和节奏没能跟上;另一方面,班里部分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解能力不强,吃不准已知和所求的联系,没有一个好的审题和思维习惯导致列不对算式出错。另外有些学生算式列对,但计算是硬伤,老是算错!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练习提高。
三、学生卷面分析:
1、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较好。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表现在学生应用题,如:第5题,有些学生认为谁跑的全程的分数值越大,谁跑的越慢是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把时间和路程的分数值混淆了,实际上在相同的时间内,谁跑的路程越多谁跑的就越快。主要原因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没有认真看清题目,头脑中建立的概念不清晰、不扎实。
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卷面上有不少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做题等低级错误。
四、改进措施:
针对上面的试卷分析及学生的分数分布情况,我将采取下面的改进措施:
1、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2、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3、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五年级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今后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4、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教”“善思”“实干”的工作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做的更好。
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