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往应试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方式方法过于枯燥乏味,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困难,难以提高兴趣,开发智力。而小学语文采用有效性的教学则显得尤其必要,不断的开展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我的整体素质,提升语文的学习水平,增强课程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虽然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的探寻过程中,教师仍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反馈的行为、表现的情感和突出的意识进行归纳总结,采取针对性的目标确定具体的内容设计切实的教学环节才能够使学生从根本的兴趣出发,激发对小学语文课堂知识的求知欲望,从而不断的进行自我学习,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水平,到达更好的知识获取状态,才能够真正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准备阶段的有效策略
其实就像我们通常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文章预习一样,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也需要对教学进行目标以及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制定进行一个具体步骤的列举,也就是俗称的备课。其实,语文教学既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技术,必须经过精心的准备,才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更好的知识展示,使学生能够体验到语文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认识自己。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独裁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角,教师进行一个适当的引导。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设计出符合学生性格特点的教学方式,才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寻,而且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所背的内容也需要根据自己的个性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案例匹配,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我,使学生能够理解教师的意思,与教师形成互动。在这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制定,这样才能够做到科学性、有效性、全面性地对小学生进行个体化差异的对待和知识的培养。另外,就是需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而不是学生一味的听教师讲课,使得原本生趣和充满探索欲望的课文内容枯燥乏味,进而让学生产生厌恶、抗拒等的负面情绪。所以在进行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在讲《丑小鸭》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问学生有没有看过《丑小鸭》的相关电影或视频,然后教师可以将故事简单地进行一个阐述,然后让学生通过全文内容的阅读,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来进行一个文章大体意思的阐述,使学生能够既获取知识章节的内容,又能够得到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能够有一种紧张感和好胜心,从而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去。
二、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有效策略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上课的节奏,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状况,以判断是否应当继续进行或暂停下来进行适当的引?АT诮?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营造一个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有一种被尊重被理解的感受,这样才能够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谈论并发挥自我的个性,让学生体验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或者进行角色扮演来体验人物的情感,并通过自己的情感宣泄以及语言来表达自我,综合提升自我的价值,并且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不断提升的自我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最终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在活跃课堂氛围的过程中也能够得到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一个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教师需要做的一点就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如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式,用一些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工具,使得教学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形式上更加的生动活泼。比如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命题的讨论当中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兴趣程度。或者也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辩论赛、知识竞赛等,以这种形式来增加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以及知识的获取程度。另外就是需要经常性地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回答,愉快的讨论,感受到知识的深刻含义。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采用新颖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在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价值观,不再拘泥于课本。让他们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培养自己探索知识的欲望和能力[1]。
总之,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学习的状态和性格特征基础上,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一个自我喜好的反馈,可以让学生给老师提有相关的意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的明显。这样一来,他们的创新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且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水平进行一个检讨反思,采用上交作业的形式让他们列举出自己的缺点和优点,这样一来就可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不断的进步,教师也能够得到不断的发展[2]。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 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10
第二篇: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范文模版]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
张 燕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很多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曾一度让众多一线教师看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春天。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的精彩课堂成了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几年过去了,当我们冷静地审视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却发现许多教师是在邯郸学步,更多的教师则是“新瓶装旧酒”,很多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呈现出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的状态,学生语文素养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提高。
我校在对语文课堂教学调查分析中发现,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依然普遍存在着。其典型表现为;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教学层次的低下、预设与生成的冲突等等。造成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师生实际付出的精力与实际收效之比不协调、不对等。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下一些细节上入手:
一、充分预设,提高教学准备工作有效性
进入新课改以来,“无法预设的精彩”——“课堂生成”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很多教师不致力于课前的梢心预设,而将课堂实际效益更多的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其实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尤其是更多的年轻教师来说,课前充分的预设对提高课堂实际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与合作研究、集体备课相结合。教者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内涵,自主备课时还要考虑到适合任教班级学生学法的研究与设计。在此基础上,带着自己的思考,加强同教研组教师的集体备课,共享收集的教学资料,拟定教学的重点难点训练点,商讨有效高效的教学策略。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的有机结合,能切实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一直以来,课前预习这个环节最易被很多语文教师忽视。没有学生高质量的预习准备,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执教者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并通过课堂反馈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比如熟读课文,学会生字词等,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四是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既有助于学习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二、多元整合,提高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工作只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能驾驭课堂,把预设变成精彩的呈现,才是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住以下几个元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l.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有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应根据教材、课时、班级学情正确定位,三维一体的目标落实到课堂应有所侧重;其次,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应有所侧重;再次,教师应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自我评估。
2.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难有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中双主体在不同层面上不断协调和共同发展。课堂中教师应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
3.教学结构: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应是线性教学设计和组块教学设计的有机结合。前者代表传统的教学设计观,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以教学主线为轴贯穿全课,教学设计严密,教学步骤细致具体,师生的教和学较多地受制于预设的教学方案;后者代表现代的教学设计观,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以“教学块”或言之“学习单元”来组合构建课堂,一堂课可能是“多块”,也可能只是“一块”,更体现一种主题学习的风格,凸现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凸现课程资源的创生开发及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我们倡导多元的组块教学设计,但也不放弃一定范围内的线性教学设计。
4.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往往只注重教师教法的研究与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科学地教与学生科学地学的两重标准。语文教学现行常用的方式有问题教学法与读书感悟法。我们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法重视教师的引领,较适于比较理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作相线条的处理,以导读之:读书感悟法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较适于比较感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的精彩细部进行教学,以研读之。
5.教学资源:有效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教学资源包括文本资源(教材资源与扩展阅读资源)、媒体资源以及人的资源(主要指师生的资源)。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师生共有资源的开发,更应重视开发教师自身的资源。
三、自觉反思,提高教学监控行为的有效性
教学监控行为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课堂教学监控行为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整学习方向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也是促进教师自觉形成教学内省力的一种方式。教学监控行为应该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仅仅是在教学活动之后的一个教学反思。
教学监控行为主要涉及对学生课堂学习实效的监控与对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监控。
对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的监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评价。这种评价首先是一种完整的评价,包括激励和批评;同时也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评价,既要避免空洞,又要避免机械频繁地评价;还应该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指导作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对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活动的监控,应从自我评价、问题反思、教学重建三个方面来入手,建立有效的教师反思机制,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评价,一方面个人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同时,根据教学情况适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
第三篇: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学校更加注重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有关策略,希望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有效性 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问题情景不仅能够让学生迅速抓住教学的重点,还能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当中。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积极创设问题情景,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例如教师在教学《“黑板”跑了》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让学生观看讲台前的黑板,并对学生说“同学们有没有看到讲台上的黑板”,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看到了”,然后教师对学生说“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叫做《“黑板”跑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个题目讨论这下为什么黑板会跑了呢”,学生听到教师提出的问题之后积极地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我觉得作者这里说的黑板可能不是我们教室中用的黑板”,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是作者借黑板讲述其他的内容”,这时教师对学生说“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中的有关内容,想一下黑板指的是什么”,学生积极阅读课文中的内容,这时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现在知道黑板指的是什么了吗”,学生一站起来说“这里的黑板指的是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教师接着说“那现在同学们在阅读课文之后有什么感想吗”,学生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的讨论,有的学生说“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学习安培的学习到忘我的精神”,还有的学生说“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积极学习安培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提问的方式积极创设问题情景,这样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设备逐渐被应用于教学当中,多媒体设备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记忆课文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积极完善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以此实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时候首先应该搜集有关的图片内容,然后将图片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例如教师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向学生展示北大荒的秋天的图片,然后对学生说“同学们仔细观看北大荒的秋天的图片,然后根据图片的内容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学生听到教师提出的问题之后积极地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是感受到了丰收的希望”,还有的学生说“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风景秀丽的北大荒”,这时教师对学生说“刚刚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内容,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北大荒的秋天的”,学生认真阅读《北大荒的秋天》的有关内容,在阅读之后,教师对学生说“请同学们找出其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学生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的讨论,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课文中的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这句话很美,十分生动形象的描绘出北大荒的秋天的内容”,还有的学生说“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象是在乐呵呵地演唱,这样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北大荒的秋天的美丽,以及北大荒秋天的富饶”,这样学生加深了对《北大荒的秋天》的有关内容,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调动自身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看北大荒的秋天的有关图片的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这样能够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多媒体情境,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当中。
三、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生活元素带入对课文知识的讲解当中,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带入对知识的理解当中,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在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的时候首先应该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然后生活化元素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例如教师在教学《蒲公英》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蒲公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蒲公英,有的学生说“我觉得蒲公英就像是一把把降落伞一样,落在花园的草坪上”,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蒲公英就像是一封封新建,告诉人们他来了”,这时教师对学生说“刚刚同学们说得都不错,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一下课文中的内容,看看作者是怎么描述蒲公英的”,学生开始认真阅读课文中的内容,有的学生说“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将蒲公英比作了降落伞”,还有的学生说“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这句话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虽然黑黑的泥巴不好看,但是它却能帮助我们茁壮成长,所以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应该秉承着这样的道理”,这样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的有关事物进行回忆加深了对课文知识的理解,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是生活中的蒲公英的方式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就在身边,它并不是和我们遥不可及的,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
四、结语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W生的认知能力的方式积极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当中。
参考文献:
[1]杨艳丽.浅议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4).[2]徐兴松,质疑.绽放朵朵奇妙之花―――谈学生数学质疑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7,(10).(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南宅小学)
第四篇: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泰来县江桥镇中心小学刘影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教师不懈地追求。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改的理念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自觉行为,课堂发生着可喜的变化。然而,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低的现象也很普遍。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明白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是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素质教育的目的以及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其实就是对“有效性”的最好注释。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避免无效或低效的活动,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变得有效,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对需要掌握的有所把握,尽量避免课后的加班辅导,形成一个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具体谈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了解需要点,“为有源头活水来”。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组织教学,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以学生为本,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出发,一旦离开学生这个主体因素,“那课就好比一个钻头发力于一个老是打滑的工作面,其实质作用不好乐观。”了解了学生学习上的需要和心理上的需要,课就会如磁石紧紧吸引住学生。怎样才能了解到学生的需要点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总的来说,需要教师先“钻进去”深入解读文本,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确定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1.找准疑难点、空白点。教师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沉下去了解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怎样的知识基础和情感起点?对今天的学习内容,学生感到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地方可能会在哪儿?哪些地方是学生最想了解、最需要老师引导的?作为教师,在组织教学之前,都应该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不会重复教学浪费教学时间,也不会因为知识链的隔断而让学生不得要领。同时,我们的语文教材还存在着很多空白点,教师要抓住这些空白点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考想象,发展语言,形成能力。
2.尽可能找到一个 “兴奋点”。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找出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兴奋点”,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能否有效,关键在于寻找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被教师设计的问题紧紧吸引,整个教学时段学生都处在一种“兴奋”状态之中,是一个优秀教师教学素质的真正体现,也是教师知识基础的真正体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教学内容,很多时候在教学参考书上都可以得到,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寻找一条恰如其分的渠道,让这些知识流淌到学生的脑海里。而寻找“兴奋点”,就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渠道”。比如,在《陶罐和铁罐》这一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一开始,就抛出“陶罐和铁罐为什么争论”这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然后,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内需不断得以实现并得到提升,教学效果也得到真正实现。
3.敏捷地捕捉课堂上学生的生成点。在教学过程中,一个经常遇到的情况是,无论教师在备课时准备得多么充分,考虑得多么周到,在课堂中也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说明,众多学生的思维比一个教师的思维要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在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双边参与的动态进程中,教师应敏捷地捕捉并判断、重组学生在课堂涌现出来的信息,适时调控,充分利用。因着学生的思路顺势而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顺势而学,那么整个教学气氛会非常融洽,学生也会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就能够出现精彩不曾预约的有效生成,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
二、抓住切入点,“删繁就简三秋树”。
“真实、朴实、扎实”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语文教学精神,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
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有效的语文课堂追求简单、快乐和实用。教简单快乐的语文,抓住教学切入点是关键。
1.教学目标简明具体。教学首先要确定合适的目标。目标要简明,如果目标过多,面面俱到,反而会心中无目标,一面都不到;目标制订不能空泛,要具体。如教学目标“学习作者是如何写景物的,领会作者在景物描绘中表达的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就比 “学习作者在景物描绘中表达的高尚的精神追求”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体现在两个方面:有利于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围绕目标达成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要达到什么目的?有利于教师的自我监控——目的达到了吗?没达到采取什么措施及时调控?
2.教学切入简约集中。有效课堂由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体现。要达到有效互动,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精心选好讲课的切入点,设计的问题能使重点突出,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课文的主旨,更好地理解课文。下面的例子就充分体现了教学切入点的简约集中:在上《长征七律》一课时,出示图画,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文,要求用诗中的语句给图画配上最合适的语句。学生满怀探求之心,埋头课文纷纷开始了主动而积极的阅读实践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读得认真,想得仔细,总想写出最贴切的。学生在积极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清楚了,人物的语言、心理、反映出的崇高品质揣摩到了,教学目标迎刃而解。这堂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问题辐射到了整篇文章,有效地统领起对整篇文章的感悟,充分削减了许多琐碎的提问,扩大了学生领悟、交流的空间。
抓住好的教学切入点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反思,细心揣摩,用慧眼去发掘这个“切入点”,巧妙设置,从而收到“一字穷理,定全课之主脑,片言居要,连通体之经络”的教学效果。
3.教学环节简洁自然。真正的好课主要教学环节往往只有几步,着重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读写说悟,实实在在地体会揣摩语言文字。如在教学《草地夜行》一课时,第一个环节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写下各自的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第二个环节交流“批注”;第三个环节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可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可摘录文中优美词句,也可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还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简洁自然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主动思考,积极感悟。
三、创设体验点,“红杏枝头春意闹”。
《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用到了“体验”一词,在阅读目标上强化感受性、体验性,注重情感体验。这意味着语文教学非常强调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境出发去体验感悟,重视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移到课文里,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在体验和交流体验中发展语言,形成能力。
学生自己对文本有一定的理解,但往往理解不会深入,教师需创设体验点,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情境和情感,体验点的创设比贴标签式的说教会使学生更易于接受。
1.当课文意义生成在学生的原认知结构中找不到呼应时,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由于受知识和生活经历的局限,学生对课文中所蕴含的主题与情感往往缺少体验,经常产生陌生感与疏离感。因此,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特别要注重找到学生类似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角色的转换,体验角色的所为所思所感,从而很好地体会所学的内容。
2.引导学生对内容情境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体验的内需。情感体验是以兴趣为主要出发点的。对课文所体现的情感,学生由于缺少审美的需要,往往根据自己的性别、经历与情感偏好而加以取舍,对陌生的或者排斥的情感主题,经常容易忽视。在这时候,教师就必须根据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让学生主动去体验各种各样美好的情感。在教学《幽兰》
这一课时,我创设的体验点,给人印象很深刻。看到它,你会对它说什么?„„学生兴趣盎然,透过文本进入了诗境。
3.引导学生在同样的语言环境中揣摩不同的心理体验,达到情感的飞跃和价值观的提升。汉语言意义的模糊与丰富性,给老师们在教学时组织学生体验各种各样的丰富情感,提供了可能性。同样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意义是一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体验又是一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感受能力,并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断尺》时,我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课文内容,当你帮助别人后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如果你是有残疾、有困难的人,你又会有什么想法?学生的思维在广度和深度间纵横,深刻体会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高尚境界。
四、落实语言点,“唱得红梅字字香”。
语文的核心问题是语言,语言文字训练反映了语文学科的教学个性,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内化语言,最终发展自己的语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住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将语文教学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语言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落实语言,重点在落实语言的表现力。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所有文章的内容、主题、情感,都是难过语言进行表达的。落实语言,不单纯讲语言的优美,更重要的是落实语言的表现力。表现力越强,我们就能认为语言越好。相反,语言形式再优美,表达不能到位,这样的语言也是苍白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这一特点,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从语言的表现力方面来学习、掌握语言。在教学《小草》时,着重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表现力。“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课文内容,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表现力。只有这样落实语言,语言才有生命力。
2.落实语言,注重“读写结合”。学生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是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而最终的落脚点是书面表达能力。不动笔墨不读书,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很好地融合了这一传统的读书方式,注重对文本学习的批注,注重把学生的感悟写下来,从而使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真正落实这一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勤于用笔写出自己的学习感受,写出自己的观点与认识,达到真正的理想效果。
3.落实语言,注重词语教学。新课程对词语教学越来越重视,一改过去理性的、复杂的、枯燥的词义分析,注重有效的、生动的、富有价值的词语教学。在这方面,很多老师做了很多有意的探索。在学习《半截蜡烛》这一课文时,老师在语境中出现词语,学生用这些词语把整个故事串了起来,词语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符号,形成了学生头脑中生动的形象,想象意境、饱含情感读词语,重在语感的培养。
五、引发思维点,“课有尽而意无穷”。
有效的课堂,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还应该延伸到课外,实现教学的升华。尤其是语文学习,可以说生活处处是语文学习的课堂,受教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外的资源融通共享,才能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积极的思维引导非常重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主动学习。
1.培养问题意识。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的学习品质,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入手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树立“学习源于问题”的意识,培养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勇于提出的良好的习惯。这也是创新品质形成的基础。
2.学会提出问题。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品质。在学生的提问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恰当的进行引导和训练,逐步训练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及时进行评价。激励会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与动机,运用评价手段,针对学生的提问
给予恰当评价、引导,小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否有价值,要给提问者以激励。特别是课外反馈的问题,更要及时反馈、评价、激励,以加强勤思习惯的养成。
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常论常新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时代的要求,是语文课堂教学自身发展的要求,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成为真正的、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探索和研究,更需要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中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第五篇: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07南京市论文评比获奖 内容提要 :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体会到:当今小学教育仍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 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学校、教师在规定的课时以内, 以较高的质量完成规定的教学 内容,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样,就必须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的 质量。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 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 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根据新课程理念, 我们认为, 提高教学 的有效性,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精心安排, 设置情境,把学生的兴趣迅速转移到学习上来,情不自禁地进入到教学之中。
关键词 :教学有效性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扎实训练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 除教师本身的 素质外,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教 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下面就我的教学体 会,谈几点看法。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 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 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 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 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 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 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 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 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 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 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 激活学 生好奇心, 探究欲,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 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 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 准 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 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 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采用整体 感知――
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 组织课堂教学。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有没有探究欲望, 能不能对教学内容感兴趣, 能不能自己提出问题, 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情境的创设, 所以创设好问题情境是探究成功的前提。教师 必须创设合理科学的问题情境, 诱导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处于激情状态, 集中 学生的注意力, 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使 学生产生学好知识的内在需求, 激发探究欲望, 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究阶段。创设 情境,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用情感打动、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思维和兴趣。
如在讲到《我们爱你啊,中国》时,可播放歌曲《大中国》或《龙的传人》, 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进而激发学生探究本课学习内容的 兴趣。
(2、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展示与教学内容有一定关系的声、像、画等多媒体 资料,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情景之中,使其在情景中碰撞出思想火花。
如在讲到《白鹭》一课时,可播放有关白鹭的录象和展示展示白鹭在觅食、休息、飞行时的图片,然后以“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呢?”这 个中心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如在教学 《碧螺春》 时可这样创设情境:先泡上一杯碧螺春茶, 让学生看看、闻闻、尝尝,说说自己的感受,接着设问:“碧螺春茶是久负盛名的江南名茶, 你知道这么色香味形俱佳的名茶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就让我们走进 《
17、碧螺 春》
(4、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在讲《秦兵马俑》时,充分利用图片,让学生感受各种兵马俑的特点。其次,提高问题质量,把握学生探究的关键。
探究式教学过程一般都是围绕问题进行的, 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驱动力, 能 引发认知冲突、打破认知平衡。提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关系到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所以, 教师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必须从以下方面着 手:
1、精心组织准确、简略、富有艺术性的语言。在提问时教师语言的组织非 常重要。准确、简略、并富有艺术性的语言,能让学生明确教师是在问什么,从 而把握问题的实质。如果教师语言拖沓冗长, 反反复复, 人为地为学生设置了不 应有的障碍,会使学生不明白教师问的是什么,在解决问题时,就会无从下手, 也使学生无从探究。
2、精心设计富有思想性和思维性的问题。在提问时尽可能少用些 “是不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这些传统的提问模式,而应多问一些 “你是如何理解的?”“你认为„„”,“如果是你会怎么样做”,“你是怎么 想的”等,以唤起学生开放的心态,从而给学生更多发散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精心设计富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教师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问题要建 立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使处于多数学生思维上的“最近发展区”,即
要“跳跳才能摘到果子”。如果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则会选择放弃,如果 太容易,就激不起探究欲望。教师要多联系社会热点、思想疑点和教学重点、难 点来提问,引导学生去思考、猜想、探索,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让学生主动获 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探究的方法,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激发学生提问,提升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观察力、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知识基础等局限, 以及受传统教学的影响, 还没有形成主 动探究的意识,但他们却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适时改变教学程序, 抓住课堂教学中一些适宜的教学契机, 把提问的权利让给学生, 让学生从所学的 知识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问题提出后教师不应急于为满足学生的欲望 而立即予以解答, 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去解决 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位顾问或解决问题的点拨者、引导者。另外,教 师要鼓励学生向权威提出挑战, 向各种现存的答案提出问题, 向教师、教材提出 疑问, 允许学生打断教师的讲话或对教师的观点提出批评, 鼓励学生提出教师的 不足,修正教师的错误,超越教师,并且可以有意识地设计错误,让学生自主地 去发现探索。当学生头脑里的框框套套少了, 一旦展开思维的翅膀, 他们会有许 多令老师自愧不如的见解。
第四、组织探究性的讨论,创设探究教学的高潮
讨论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与探究方法, 它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 相合作, 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精神,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各种能 力:如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探究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还有助于学生 主体地位的体现。讨论的主题可以是教师提出的问题, 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必须经过讨论才给予解决, 只有那些关于知识能力重要处的 问题才值得学生通过讨论去解决。如学生思想认识上的撞击点、学生比较关注的 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没有现存答案的问题或没有确定性答案的问题都值得学生 去讨论。
讨论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围绕讨论题进行阅读教材和 思考 ,并在思考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交流。讨论可以是同桌之间,组内同学间, 组际之间。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不能站在台前指手画脚。另外, 当学生为某一问题争论得离题太远时, 教师要及时将学生引导到主题上来。在学 生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通过交流仍未解决的疑惑点要加以重点启发, 进行巧妙点拨, 把探究的机会再次留给学生, 以培养学生探索, 自己解决问题的 能力。
第五、恰当地进行总结评价,并把探究的热忱延伸到课外
新课程的评价不仅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做出评价, 而且要对学生认知 能力、思维水平、认知策略、情感态度和个性发展等进行整体评价,尤其要关注 学生在这些方面发生的变化及在原有水平面上的提高。评价时注意以下方面:首先,学生每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观点,解决一个问题,教师都应给予 及时地表扬, 以激励性的语言来刺激学生的学习, 使学生能更上一层楼。对学生
在课堂中的不良表现也应及时指出, 并给学生机会, 让学生自己弥补不足, 进而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其次,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要公正、公平,不能带有任何偏见和歧 视,应以鼓励、肯定和表扬等正面强化为主,杜绝一切轻视、为难、伤害学生的 评价方法。
再次, 在教师评价学生时也应给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机会。如可以在 课堂教学结束前设问学生:“你认为自己在这堂课中的表现好吗?为什么?” “你 认为今天的课堂中谁的表现最好?为什么?” “你们认为这堂课中哪一组表现得 最好?”等等。
最后, 教师在总结评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进行研讨, 把探究的 热忱延伸到课外。如《秦兵马俑》这课内容学完后,可设计这样的探究题:“大 家课后去查阅资料后讨论一下:你知道兵马俑是怎样形成的吗?为什么会出现兵 马俑的呢?”
总之,问题探究教学力求做到教学方式由注重教师“教”向注重学生“学” 转变;由注重知识的强制性接受同注重学生对知识面的主动探究与建构转变;由 注重个体学习进步向个体学习与集体协作并重转变;由注重统一标准向关注学生 个体差异转变。教师讲课应尽量暴露思维过程, 优化思维品质, 把教学过程变成 学生主动发现和探求问题的过程,变成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过程。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学生再也不是僵化 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 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 互动, 在有限的时间内, 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 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 “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 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 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 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 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 知识, 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 语文课堂真正 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 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 有教学模式的转变, 学生思维的开启, 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掌握丰富的语 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 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 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 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 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 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 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 注重知识传授, 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实施中过 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 学环节, 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 “解放” 出来, 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授之以鱼 , 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 , 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 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 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 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 要在未来跟上时代, 就一定要不 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 为重要, 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 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 用,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为此, 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 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 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 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 统指导, 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 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 借 “题” 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 胆发挥„„
总之,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 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 完善和创新, 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提 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书目 : 《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设计》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理念与实践》 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学月刊·小学版》 《语文教研·教法研究》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
《语文教学情境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小学语文教学法》 四川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