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赵刘)

时间:2019-05-13 00:2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赵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赵刘)》。

第一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赵刘)

浅谈小学计算的有效性及问题解决的策略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和新教材之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与传统的计算教学的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内容和形式越来越生活化、趣味化,然而,现今的计算课堂教学在热闹的表面下却出现了学生计算能力普遍下降的奇怪现象。如何才能使计算教学有效,甚至高效呢?笔者试图通过对计算教学“有效性”提出的背景,现状及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设想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此来阐述对数学课教学中计算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与研究,以期达到交流、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计算教学

有效性

存在问题

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可以说小学数学的计算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在小学阶段的计算学习,对于小学生今后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了基本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最重要部分之一。

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教学理念和教材的变化却引起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困惑。教师往往花了很多心思用在日常的计算教学中,有趣的情境创设了,多种多样的动手操作也体现了,但现实调查却表明,学生的计算能力比以前却显得有些下降。主要表现在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能力较差等方面。而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却并没有因 1 教材的变化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有的教师开始质疑起来:教材中安排的大量情境创设是否冲淡了计算算理教学的重点?数学课堂是否过于生活化反而失去了数学本身的技能培养?事实果真如此么?在新课程理念下,笔者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学习参与校、区、市的教研活动,逐渐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 问题1:计算教学如何与问题解决有机的统一?

传统的教材编排里,问题解决有着较为完整的体系,独立成章。这样往往关注于培养学生装的认知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本身的现实意义。而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把问题解决与计算教学进行了融合,一改传统呈现模式。生动的情境,生活化的语言描述着源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的呈现,让刚开始运用数学知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学生感到了新奇和有趣,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活泼。但在具体的教学中,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如教材安排零散,没有体系;有的板块既要引导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又要完成算法探究教学,教学任务重,而且重、难点也不好把握。这样就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时鱼和熊掌难以兼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难以体现。

问题2:计算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案例:在教学“4的乘法口诀”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四个圆形分一份,两份有几个?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圆形摆一摆。

生:(动手操作后)有八个。

师:三份有几个呢?四份呢?请同学们四个为一组,把你们的圆形合志来,动手摆一摆,再汇报你们的结果。

生:(动手操作后)三份有十二个,四份有十六个。师:谁能将你们操作的结果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生:4×2=8,4×3=12,4×4=16 ……

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往往喜欢设计很多操作活动,着重于想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在设计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如果操作内容过于简单,让学生进行低水平的反复,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操作动机,没有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任务,反而会降低学生的思维水平。案例中的操作环节看似热闹其实却是多余,学生已经有了对乘法的初步认识和理解,而且有了2和3乘法口诀的基础,“4的乘法口诀”完全可以直接利用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和旧有的知道,结合教材的情境进行教学。

问题3:如何把计算教学中的算理教学与练习有机结合起来? 认识心理学研究认为:促使一般操作技能的掌握和智力操作技能 3 和形成,所需要的条件是不一样的。一般操作技能的练习,只发反复机械重复,而计算这样的技能形成,就必须开展积极、灵活的思维活动为主的练习,才能逐步形成。然而,日前的计算教学课堂,往往在情境引入,算法多样化上用到大量的时间,结果导致课堂练习时间严重不足,学生的练习不到位,计算技能得不到有效的巩固和发展。

上述问题,仅仅是新课程理念下,实施计算教学存在的一些较为典型的问题,不能概全。但是,通过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与探究,我们也能够从中得到一些思考,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解决策略

策略一:统筹兼顾,让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和谐统一。

新教材重视情境的创设,重视教学素材的现实性和趣味性,但很少呈现出数学的本质即数学关系和解题方法。这样的编写往往让老师(特别是新教师)忽略问题解决的应该抓住的关键,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低下。怎么才能让计算教学和问题解决和谐统一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认真分析教材,把握知道结构体系。

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是每一位教师应该首先认真研究的。在拿到教材以后,教师应该首先通观教材,把握教材中“问题解决”所需要呈现和掌握的知道点。这时,不但要关注教材呈现的问题情境,理解 4 编者的意图,预设学生看到教材的情境后会出现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而且要关注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总结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关系。另外,还要关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类型和计算类型。

2、认真钻研教学用书,找准课时重难点。

新教材的知识体系编排,初看给人的感觉是知识点较为零散,不易把握。然而,如果我们细心分析,其实教学用书上已经给我们较为详细的列出了相应的知识体系。只要我们善于钻研,就能够把零散的知识汇编成系统的网络。

通过分析之后,我们应该比较清楚的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对于计算比重偏大的情况,我们要注重把计算放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而算,做到计算有目的,有针对性。而在解决问题占比重较大的课题里,我们应着重联系情境中的问题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把握问题解决的数量关系。对于计算教学与问题教学并重的情况,教师应该注重其如何整合,如,让学生在比较中感悟,把相同模式的问题放置在不同的情境中,让学生去体会问题解决与计算的本质联系。

策略二:提高计算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布鲁纳表象模式的理论认为:人再现现实及其规律性有三种表象模式:动作性模式、映象性模式和符号性模式。这些模式充分体现了认知发展的规律。在小学阶段,映象性模式(即表象)在认知的发展 5 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但在教学中却常常被忽视。如在一堂《除法的初步认识》中,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1)将8个圆片每2个一份,可以分几份?(2)将15个小方块每5个分一份,可以分几份?当学生操作完后,教师直接写出算式15÷3=5,开始讲解除法的含义和各部分的名称。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从动手操作阶段直接抽象到符号性模式阶段,脱离了表象,使操作与符号很难建立起真正的联系,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如果教学在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后,再增加一个教学环节:在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子里分一分:10个圆,5个一份,可以分几份?在这样充分感知和生动的的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学生就能较好的理解除法含义了。

所以,在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适当的分寸,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仔细设计操作过程并作适当的指导,切忌学生不明目的的操作或操作过于形式化而无实际意义,这样才能使计算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有效性得以最大化。

策略三:提高计算教学是练习的有效性。

巩固练习是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练习不仅仅是巩固数学基础知识、训练学生解题技能的工具,而且能促进学生以思维为核心的智力发展,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是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传统的计算教学只追求量不考虑形式,学生在枯燥的练习6 中熟练计算技能。而在课改初期重探究轻练习的教学模式务必造成学生计算不扎实的不良趋向。因此计算教学需要适时的巩固练习,我们也有必要留有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在练习设计及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

(1)教师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练习问题,事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估计,了解练习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学习方法和解题策略,分析哪些是学生已知的学习方法或容易解决的问题,哪些是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或渗透的新的学习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较好的应付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情况。

(2)练习要有层次,有针对性。从基本练习、针对练习、变式练习到拓展练习等层次要分明,难易程度适合学生。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动手做,充分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作出答案。还要创造和谐的氛围,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易互动,启发彼此的思维,做到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

当然,以上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只是笔者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而计算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是广大教师们永远讨论和研究的话题。在教学中,还有诸好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等方面的策略还要我们进一步的去探究。但是,数学课堂离不开计算,离不开问题解决,把计算和问题解决有机 7 的结合在一起是我们永远的目标。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要进行更多的尝试和研究,把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到最好的程度,为新课程改革的成功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2. 3. 杨东:《新课程教学基本策略》,开明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全日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3、沈坤华《走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误区》,2006年12月《江西教育》

第二篇:小学中段数学计算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中段数学计算有效性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在查阅小学生平时的数学作业时,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不少学生的计算错误率比较高,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不感兴趣等原因导致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成为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就必须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另外通过计算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我们教师去探索、研究的问题。

二、课题的界定:

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成为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就必须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另外通过计算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计算:直接让我们计算的题目,很直观,分值也比较大。间接计算:应用题目中隐含计算,如果计算失误,那么就会全军覆没。

小学中段学生心理特点:中段孩子的一般年龄是8--10岁,处在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小学中段数学计算有效性: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数学的学科特点,同时兼顾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两大层面,设计多种多样的题目,来促使学生提高计算率,提高学生的成绩。

三、研究目标

1、建立主体参与型计算教学课堂模式,即建立一个开放性课堂,诱发出一种忘我的学习状态,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控制,自我创新,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计算教学模式。

2、通过自主参与教学,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懂得计算的重要性,掌握各种计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我校小学数学学生计算能力,分析造成学生计算速度慢和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

2、利用课堂教学,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突破口和训练方法,研究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3、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途径。研究重点:

1、精心设计主体参与型教学的课例

2、研究学生的计算速度、准确度和计算技巧,以及计算的兴趣和成功感的体验。

五、课题研究措施

1、构建学习文化,浓郁课题研究氛围。

理论的价值在任何方式的研究中都是不可忽视的,理论可以启迪思维和智慧,可以提高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可以升华思想和理念,所以要倾心组建学习型组织,引导老师把研究作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把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工作研究化,研究工作化。”

2、重视常规,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有效。

此处所说的常规,指的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制度、规范。良好的常规,是课堂教学顺利、有序进行,取得实效的保证,同时也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常规执行的情况,以身作则,提醒、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交流、作业等习惯,籍此,促进课堂实效的提高。

3、做细备课,奠定课堂教学基础。

自从课程改革以来,备课问题始终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它作为课堂教学实施的准备和基础,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只有教学前想得细,做得实,紧紧围绕目标进行预设,才能促进有效的生成,才能提高课堂效益。

4、组织研讨,关注课题研究的进程。

在一个群体中能有不同的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是非常宝贵的,教师只有在合作的平台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取长补短。大家争辩、切磋到达成共识的过程也正是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能力生成的过程。以案例研讨、课题研讨沙龙的形式,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大力倡导反思教学,强化课改理念向教育教学行为转化,实现“学习-研究-实践-反思-提高”。

结合所学内容,每人精心设计了一节计算教学研究课,利用集体备课时间集中研讨,然后在教学中实践、反思、修改,最终成型定稿。另外还结合自己本学期在计算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撰写论文,一起积累成册。在学生方面,我们结合所学乘除法计算,对全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计算能力的检测,并针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找出出错原因,确定重点训练人员,为下一步计算能力的提高指明方向。

六、课题的研究步骤

1、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主要工作:(2014年9月—10月)

落实课题研究人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在数学教研组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计算教学的看法,了解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课题主研教师对本班学生计算情况的摸底测试,了解学生计算能力现状。从准确度和速度两方面进行分析,找准学生存在的问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为开展研究作好准备。

第二阶段:理论学习阶段(2014年9月-2015年1月)

加强理论学习,主要围绕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特级教师谈计算教学,《四川教育》、《小学数学教师》《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及网络上有关计算教学的经验文章组织开展学习,丰富实验教师的知识贮备。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5年3月-2016年6月)

1.组内交流学习,听取意见,收集有关课题的教学信息,并作好记录。2.利用课前两分钟进行口算训练,以及布置有趣的计算题作业。3.在组内进行计算教学实验课,做到课前集体备课,课后集体评课,并进行认真的教学反思,以及收集教学资料。

4、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检测,分析原因,找出对策。

5、对照计划进行全面总结,完成各项成果资料汇编工作,撰写课题研究期末总结。

九、课题的成果形式

1、《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计划、总结。

2、《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计算测试及分析。

3、《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反思,教学论文等。

第三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研究》个人课题计划二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它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研究的必要性

1、计算在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中的作用

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计算充分体现出其基础性和工具性。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对学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计算的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

计算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充分体现了人类思维发展的过程,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有效的计算教学,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它对于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迫切需要。

三、研究目标

1、探索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方法、技巧以及学生计算训练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2、激发学生在计算上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计算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3、培养学生专心、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和认真审题、细心计算、规范书写、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特别是在计算课的教学中,注重计算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努力营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计算课堂,在创造性的开发学习资源、设计情境及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教师专业的自我成长。

五、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探索一种比较有效的计算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要从学生的数学学习出发,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调适契合,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2、开放性原则:开放教学空间、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内容,努力形成“大数学”、“大课堂”的格局。把学生学习的视野、活动的空间引向广阔的大千世界和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升境界。

3、发展性原则: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用发展的战略眼光对待课题研究,注重学生数学活动中的理解、体验、表达、实践、评价等,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平等性原则:研究者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在学习上取得成功,都有潜质有待开发,都是值得尊重和关怀的,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

5、实践性原则: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去发现和理解算理,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并能运用新学的计算知识与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发展。

六、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课中情境教学资源的开发

(1)、在课堂中该为学生提供怎样的具体活动情境和学习资料

(2)、在数学计算课中如何把教学内容和情境有机结合起来

2.小学数学计算课中的方法多样化教学

(1)、怎样给足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去理解算理、研究算法

(2)、怎样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算理进行数学计算,找到多样化的算法

(3)、怎样引导学生去比较、验证,发现最优化的方法

3.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1)创设情境,提取信息(2)提出问题,尝试列式

(3)组内交流,探究算法(4)组间交流,理解算法

(5)归纳小结,明晰算法(6)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4.加强学生计算训练方式方法的研究。探究怎样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笔算、估算能力,并达到一定的速度。

5.计算教学中有效练习的设计。

七、研究措施

1.对小学数学计算课上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1)总结在计算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对在计算课堂中实施“创设情境,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尝试列式——组内交流,探究算法——组间交流,理解算法——归纳小结,明晰算法——巩固练习,应用拓展”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估测。

2.小学数学计算课上教学资源的开发

(1)、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场景资源的开发。

A、创设具体的生活情景。

B、创设有趣的活动情景。

C、创设积极的游戏情景。

D、创设有趣的故事情景。

E、创设良好的探究情景。

(2)、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资料

A、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资料。

B、为学生提供实践应用的学习资料。

C、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的资料。

3、在实施计算教学后的学生调查和案例分析

对实验学校数学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计算状况进行调查,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

4、计算教学在课堂实施后的反思与总结

结合课题研究,在计算课上实施“创设情境,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尝试列式——组内交流,探究算法——组间交流,理解算法——归纳小结,明晰算法——巩固练习,应用拓展”的研究。教学后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进行反思和总结,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边提高。

八、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各种途经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关注国内外计算教学的历史成果和最新动态。

2、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当地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进行归因分析。

3、个案研究法。根据老师在计算教学中的某一个教学设计、某一个课例、某一个教学片段或学生的学习状况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

4、经验总结法。对收集、积累的资料进行全面的整理、归纳、分析,总结出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九、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

收集有关文献资料、报刊杂志作为课题实施的参考资料,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在计算课堂中实施“创设情境,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尝试列式——组内交流,探究算法——组间交流,理解算法——归纳小结,明晰算法——巩固练习,应用拓展”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估测。

2、第二阶段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课题研究。并探索“创设情境,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尝试列式——组内交流,探究算法——组间交流,理解算法——归纳小结,明晰算法——巩固练习,应用拓展”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与实效性。在实施阶段边实践,边教研,边总结,及时整理研究数据和资料,写出教学心得及相关论文、案例。组内成员经常交流研究情况,优化研究过程。

3、第三阶段

课题总结阶段,汇总资料,认真总结研究情况。

第四篇:浅论小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论小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东新安街小学

孙科强

【摘要】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一直以来,计算课的枯燥乏味使学生望而生畏,对计算是退避三尺,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改变以往例题单一的呈现方式,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游戏活动,进行多媒体的整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让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关键词】 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策略

传统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常常通过机械重复、大量题目的训练来形成学生的计算技能,这使得学生对计算产生“敌对”情绪,计算正确率得不到有效提高。课程标准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使计算教学充满了生活气息。计算教学不但要关注计算能力,还要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更要关注与人合作的意识,学生的情感体验„„。但在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师没有起到很好的主导作用。学生虽然活跃起来了,但由于课堂上缺乏必要的练习,有不少学生对算理并不理解,结果计算错误率偏高,不少学生的计算速度也大大降低,这显然不是课程改革的本意。那么,计算教学应该如何做才能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呢? 1.在研究中学习。

玻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老师应精心设计,让学生带着研究的态度去学习,主动的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教学中,学生已经熟

练掌握了整数乘整数、整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完全可以在自主探索,研究学习中掌握。这部分内容学习的重点是如何处理好小数点的位置,这同样也是笔算教学的重点。

在例1的教学中,我先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估计出结果,让学生对理解笔算方法提供支持,再让学生主动的探究笔算方法,联系已有的知识探究小数点的位置,从而主动构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中,我先出示标有长、宽数据的平面图,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再相机提出求房间面积的问题,列出算式3.6x 2.8。学生列完算式后,就会迫不及待的算起来。我马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不用算你知道这个房间的面积大约有多大吗?”学生沉思了一会儿,纷纷举起手来,得出以下几种答案:①面积大约在6—12平方米之间。②面积大约在9平方米左右。③面积大约在10平方米左右(3.5×3或4×2.5)。

学生在这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乘整数、整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因此,学生能很快估算出房间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这个估算过程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帮学生复习了整数乘整数、整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其次,为学生正确探究出小数点变化规律打好了基础,从而为学生主动构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提供了支持。

接下来,我马上提问:“这个房间的面积到底有多大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马上想到用竖式计算得出精确的结果,然后提醒学生对照估算的结果,得出房间的面积是10.08平方米。最后,我让学生计算“试一试”中阳台的面积(2.8×1.15),对照例题的计算过程,出示以下三个问题:①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②“试一试”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③通过比较,你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学生经过讨论研究,得出结论:小数与小数相乘时,如果因数里一共有几位小数,就要在乘得的数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探究,从而主动构建了新的计算方法。

2.在生活中学习。

数学来源于生活。当运算意义以生活场景为背景时,可以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易懂,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去理解和建构知识。现实生活既是计算教学的源头,更是计算教学的归宿。我们教师应努力营造生活场景,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创造机会,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材中,计算例题的呈现方式一般都比较单一,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深刻的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改编,丰富例题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计算学习。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对例1进行了改编。小明买了一个讲义夹4.75元,小丽买了一本笔记本3.4元。小华算了一下,他们一共要花5.09元。小亮算了一下,他们一共要花8.15元。他们到底哪个算得对呢?你能帮帮他们吗?有的学生通过计算,很快就知道小华算错了。还有的学生没有计算,也知道小华错了(一个讲义夹4.75元,一本笔记本3.4元,一共7元多了)。接下来,我让同学们思考:小华为什么算错了。同学们通过交流得出,小华在计算时把末尾对齐了。从而学生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应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

通过这样的改编,教师联系了生活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错误,使原本抽象的计算法则变得生动起来,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活泼。由此可见,我们应在计算教学中注重把计算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体现新课程的理念,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

3.在游戏中学习。

(1)开火车。

低年级练习口算时,多采取开火车的形式。“开火车”练习面广量多,且富有童趣,小朋友们都非常感兴趣,参与性很高。

(2)组织比赛。

中年级练习计算时,多采用比赛的方法进行。孩子们总是非常要强,不论做什么,都想争个第一。在比赛时,会以平时十倍、百倍的仔细检查自己的试卷。教师便可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善加利用,使单纯而枯燥的学习变得富有激情和活力。

(3)学生出题。

高年级练习计算时,多采用学生出题的形式。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加强,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容易出错的计算题型。让学生自己出题,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细心的好习惯。

4.在错误中提升。

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但要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使自己下次不再犯错。计算中,学生的错误总是层出不穷。尤其是一些极小的错误,经常出现,却不易发觉。我们老师不能忽视这些小错误,因为这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计算习惯的关键之处。因此,批到错题时,我会问学生:“检查一下,你这题哪里错了?”可是,经常有学生愣在那里。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检验方法。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检验方法的指导:当进行计算检验时,首先看题目有没有抄错,然后看有没有简算,最后看计算对不对。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错题记录下来,再出类似的三道题目进行练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得到加强。

5.在对比中升华。

有些学生在学了简便计算后,不管碰到什么样的计算题目,都想方设法地进行简算。从而许多学生为了简算而简算,形成思维定势。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目:64+36×5,学生很容易先算64+36,算出结果是500。因此,我们在教学这类计算时,应进行对比训练,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避免思维定势。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同时出两道题目:64+36×5,(64+36)×5。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很容易明白,前面的一道题目

不可以简算。在进行四则混合运

算的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易错题型,在课堂中多出一些与易错题型相类似的题型,让学生在对比中掌握计算算法,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6、利用竞赛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争强好胜是小学生的天性。在计算教学中以竞赛方式进行学习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对要竞赛的内容进行深入透彻的学习,而且对教师及时地掌握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也是很有好处的。例如在对20以内加减法练习这一节,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针对这一现象,我利用好恰当的契机,组织一次口算卡片竞赛,利用软件进行竞赛,看谁的速度快。通过这样一设计,学生的学习劲来了,在竞赛过程中你追我赶,看谁计算速度快。这样就促进了学生对键盘的熟悉程度及字母录入的熟练程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主动学习的精神。竞赛前我设定了竞赛规则,同学们根据规则进行创作,然后小组评出最佳口算能手。在竞赛的方式下,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以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主动进行创作,能独立地解决学习问题,同时在小组评选时,同学们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在竞赛中不断进步。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一直以来,计算课的枯燥乏味使学生望而生畏,对计算是退避三尺,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改变以往例题单一的呈现方式,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游戏活动,进行多媒体的整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让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李幸潭.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探析[J].新课程(教研).2010(06)[2] 杨红梅.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1)[3] 徐峰.优化计算教学 培养思维品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10)[4] 杨光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用化初探[J].成功(教育).2007(06)

第五篇:小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第二阶段总结doc

小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第二阶段总结

我组承担的溧阳市级课题《小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自2012年9月起,进入研究实施阶段。本学期,我们把课题组与教研组相结合,围绕既定的研究目标和方向展开研究——每学期一次的研讨会、每月一次的研究课和理论学习等,在研究中有收获,更有困惑。现简要小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本学期我们在进一步深化课改理念的基础上,围绕本课题精选材料,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我们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平时要主动从有关报刊杂志和网上收集一些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以进一步指导和充实我们的课题研究。

二、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研”促“科研”。

本学期,我们把数学教研组与课题组相结合,让每位课题组教师围绕课题参与集体备课、上课、评课活动,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教研组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研究进度和收获。

1、本学期我们深入课堂进行行动研究,在学生得口算、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教学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实效。

2、本学期我们组织本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多节研讨课,课后进行认真讨论、反思。并围绕“提高小学生口算水平策略方法谈”、“ 笔算错误探因”、“ 估算,怎样为好” “简算习惯培养方法议”这四个话题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每位老师能够如约而至,并且能够敞开心扉交流我们数学课堂中计算教学有效性探索的问题。老师们普遍认为要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创设有效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2)、促成参与方式,让学生情感、行为、思维全方位参与到学习中来。(3)、调控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关注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4)、加强对参与过程的指导和监控,在多样化的计算算理教学中不断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3、在实验中,本组教师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学观念得以更新,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反思。并积极撰写一些研究论文。

倪小英老师撰写的《不曾预约的精彩》在“教海探航”征文溧阳市级一等奖、《探究小学生不善用“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原因和对策》发表在《小学时代》上。

钱惠芳撰写的《把爱洒向每个孩子》案例在2013年中小学教师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中中荣获二等奖。

4、我校与昆仑小学举行了“同题异构”片级教学培训,朱爱珍老师执教的《可能性》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2013.12

下载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赵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赵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 课题组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范文大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内容。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石桥乡中心学校以校为本小课题《小学数学计算有效性研究》教学反思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 本节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紧紧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_4(范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 课题组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上集镇北塘小学:赵红阁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发展需要数学教育改革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案例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案例 Xxx 案例一 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加法》这一内容时,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 东街小学 盛玉芝 本人从教二十多年,前些年在乡下时语、数都教;在近十年里,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本人从所教学生的课堂反应、单元检测、期中......

    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浅析

    摘 要:数学计算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础知识,因此在小学学科教学中,数学学科所占比重较大。计算数学对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思维、情感、意志等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关系着小学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