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 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它贯穿于 整个小学教学教材中。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考试评价的效果。但是传统的小学计算教学模式单
一、枯燥,教师、家长、学生都不是特别重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发展的要求。所以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就变得尤为重要。由此,本文提出了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试图通过这些策略的施行,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可见,计算对所有数学活动有多么的重要,离开了计算,数学活动就会没有根基的支撑,将会变得摇摇欲坠。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占有较大的比重。从低年级20以内整数加减法到中年级的两位数整数乘除法,再到高年级小数、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计算教学贯穿了整个小学数学教材。另外,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三大领域,都与计算密不可分。同时,计算在训练学生缜密的思维、严谨的态度、快速的反应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所以,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传统的计算教学都是通过大量繁琐、机械练习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只重视结果没有去重视方法、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思维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差往往家长往往老师草率的定性为学生的粗心,其实,他们都是对计算不够重视,缺少有效的计算教学方法策略以及对课后计算作业的监督,这样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那么,如何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即让学生计算又快又准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的教师认为计算教学枯燥乏味,很少有教师在公开课、竞赛课上讲授计算内容。其实,计算教学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这样才能达到算得准、算得快的效果。细细分析教材,你会发现,凡是计算教学,它的呈现都是通过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我们要善于把握教材,让学生走进生活,激发计算的欲望。
训练形式多样性,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口算接龙”、“夺红旗”“小组竞赛”是最常用的训练形式,另外,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听算、视算、自编计算题等,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
其实教师与学生进行计算方面的交流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之一。让学生看到什么感兴趣的事物就主动地去数一下,摆一下,计算一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时间感知计算的作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无疑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在计算式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某些知识不理解,学生在计算时意识不到是错误的。另一种是基本口算不熟练,造成计算失误。这两种错误都是在学生当中存在的,不从计算方法和口算方面进行纠正,错误就很难更正。另一种错误是由于学习习惯不好,例如抄错、看错题目,计算过程不符合要求,没有验算的习惯等等。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学生认真、细致的习惯是平时养成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严格要求学生。在学生做题时提醒他们要认真仔细,看清题目所表达的题意,看清题目中所提供的数据,根据题目的要求说出数量关系并正确的列出式子进行计算,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在解题时的准确性。在书写格式方面,也同样要求学生们一丝不苟、工工整整地完成,并且按照教师提出的格式要求进行答题。
(2)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的习惯。
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学生们经常容易看错,也容易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认真分析,盲目的进行计算,就容易使计算繁难,影响正确率。解计算题也要和解应用题一样,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审题训练。我对我的学生提出“先看、再想、后计算”的程序,教学生对题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分析。
(3)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
验算习惯的养成能够有效的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即使学生具备了比较强的口算和笔算能力也依然要靠验算来确保计算正确。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有自觉检查作业、独立验算的好习惯,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口算、笔算、估算、简算多管齐下。
口算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应具备较强的口算能力。掌握口算的算理、算法是口算能力培养的前提。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表内乘法和除法。他是其他一切运算的基础。在一年级教学中,有些学生还常常用掰手指的方法来进行计算,不仅计算速度慢,而且对今后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有影响。
笔算是计算的关键,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计算题都要求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笔算。笔算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想明白为什么这样算,理解计算的每一步,其次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笔算的简便形式,提高运算速度。
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做出的大概推断或估计。生活中估算的应用十分的广泛,而教学实践中,我法现估算可以再第一时间内判断出计算结果的范围,从而可以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所以加强估算的训练对计算有很大的帮助。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发现规律的过程。训练学生的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阶段各种用算定律是简算的主要依据。
让学生在意境中形成数感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实物,因为只有通过自己观察、操作,才能深刻体会数字的含义。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现有资源,最好让学生对数学有一种熟悉的感觉,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其真正理解数学。
四、学以致用。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加以利用,并运用到生活中,才是学习的根本。例如学习了分数的乘法后,可以结合班级人数实际情况,算算班级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而更重要的在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以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打好基础,而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提高与发展,依赖于学生计算思路的清晰、条理与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依赖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其关键在于教师的期望、激励、训练与培养。学生数学计能力训练与培养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统一的要求,要采取科学灵活且有一定力度的训练方式,要在面向全体的前提下,关注个体的不同发展,做到既要注重个性化学习优势的发挥,又要体现统一的训练,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1]邹志红.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福建省华安县实验小学教师,2012
[2]刘艳玲.浅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赤峰市宁城县汐子镇总校,2013
[3]刘秀玲.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价值取向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1
第二篇:对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论文封面
学科: 小学数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标题:对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若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对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摘要】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人们生活、学习、科研和生产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一改以往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使计算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实施后,大家发现学生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了,课堂显得热热闹闹,但是学习方式的改变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学生讨论交流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有不少学生对算理并不理解,课堂上缺乏必要的练习,结果作业的计算错误率偏高,计算速度也大大降低。如何在新课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提高有效性,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关键词】计算教学 解决问题 有效性
数与计算是人们认识周围事物和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之一。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在小学阶段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受益的事情。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其中计算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现在的计算教学虽然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然而很多教师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主导作用,课堂上经常听到“你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有的甚至开展小组讨论,40分钟的课堂教学经常都是你说我说,课堂气氛显得十分活跃,但缺乏必要的实际练习。学生的计算能力却下降了,这显然不是新课程改革的本意。如何切实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使计算教学达到高效低耗,以下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粗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重视培养学生计算兴趣,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他们都谈到了兴趣的重要性。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要让他们爱上计算,乐于去计算。只有这样,我们的计算教学才是成功的。为此,我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的内容,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富有生机。如:可以借用多媒体、卡片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学具、教具等,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算、游戏中计算、计算竞赛、自编计算等方式训练,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厌计算转变为爱计算和乐计算,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计算兴趣。
二、重视算理和算法的教学 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任何内容时,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维活动的习惯。计算的算理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依据和合理性。计算的算法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明确了算理和算法,就便于灵活、简便地进行计算,计算的多样性才能有基础和可能。因此,在计算教学中重视算理和算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1、如我在教学“乘整十数、整百数”的口算时,考虑到学生对于口算方法的掌握没有任何难度,而算理的理解有一定思维高度,怎样让学生在正确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算法成了我孜孜不倦追求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两种不同的教法,起到了不同的效果。第一次执教: 6×40,让学生说你是怎么算的。大部分学生都说先算6×40=24,再在24的后面添上1个0,所以6×40=240,我想要学生出现的算理始终不能顺利引出,这样做虽然能使很多学生进行口算,但是对算法的理解学生始终不能很好去体验。第二次执教,在第一次的基础上作如下修改:6×40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引导学生把40看成4个十,这样6×40就可以看成4个十乘6等于24个十,所以6×40=240。这样一改在6×40这道题中收到了 3 很好的效果,在练习6×800时很多学生都能合理迁移把800看成8个百,8个百乘6等于48个百,所以口算结果是4800。第二次教学,学生能在6×40的基础上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且在6×40这个环节顺利形成正迁移,在练习6×800时,既能口算出结果又能说清楚算理,把算理与算法融为一体,真正达到理解算理促进算法,最终形成口算技能。
2、如我在教学《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24×1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 先求出3盒的支数是多少即3个24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个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 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个得240,(也可看成24个1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三、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的有机结合
计算是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部分。如果没有解决问题的需要,也就没有计算的必要。以往的教学,是强调训练学生程式化地叙述算理,注重模仿和记忆算法,重视单纯的技能训练,通过繁杂的计算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技能和熟练程度。用新的数学课程理念来分析,可以看出这样的计算教学忽视了计算的现实背景,削弱了计算与实际问题的联系。计算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这方面获得感受,体验、认识运算的实际意义,并利用问题的现实背景经历、体会探索算法的过程;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现实的问题,体会计算的作用和价值。所以,在计算教学中需要把计算和实际问题的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计算的意义,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去解决问题。这样的计算教学,才能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里蕴涵着丰富的数学信息,体会计算的价值和数学的应用,发展数学意识和应用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学到的知识都是有用的。
例如,“混合运算”。(媒体出示情境图)小明买4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学生分步算式解答后引导学生写出综合算式:6×4+15;15+6×4,尝试算出结果。接着引导学生对照情境图说说为什么在这个算式里要先算乘法“6×4”。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再次让学生针对算式和问题情境,总结运算顺序。
本节课的内容是“混合运算”,掌握运算顺序为重点。但在理解时,也必须建立在解决问题上。为此在新知探索中不断从情境引出算式,再将算式回到情境,使“算”与“用”紧密结合,这样既加深了运算顺序的理解,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中,又突出了运算顺序的技能训练,从题组的对比到独立计算,再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和数量的训练中,逐步形成和提高计算技能,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和谐统一
“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是计算教学的一个亮点。它要求学生在研究数的基本运算方法的同时,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从而达到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提倡算法多样化,实质上是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提倡个性化的学习。但叶澜教授认为:“没有聚焦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聚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由此可见,“算法多样化”离不开“算法优化”。在计算教学中,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视算法的“多样化”,也要重视算法的“优化”。一道题出现了多种算法后,作为教师,要正视每一种算法,创造条件,组织和引导学生互说、互评、互学,在比较中求真,在应用中内化,并让学生进行优化选择,实现“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和谐统一。
五、把计算教学与动手操作结合起来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动手操作是新课标提出的学习方法之一,小学生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而抽象思维需要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如在教学“求平均数”数时,为了使学生更深入透彻地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构建“平均数”的概念。在教学中我注重加强直观动手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分苹果、分组、摆小棒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丰富感性认识,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支持。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让他们的实践能力。教师应在课堂上常给予每个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究,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
六、重视口算,加强估算
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练。凑整的训练一定要加强,如:63+37=100,45+55=100,253+ 747=1000,25×4=100,125×8=1000等,要教给学生迅速观察,判断、凑整的能力。这些要求到了中、高年级 也不应忽略。同时要加强乘、加的口算训练,如两位数乘三位数176×47,当用7去乘被乘数的十位时,还要加上6×7进上来的“4”,所以“7×7+4”这类的口算必须在教学之前加以训练。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二、三位数的除法,试商是难点,如果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不过关,试商就困难。估算是日常生活和测量中无法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或判断时所采取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可以发展学生对数的认识,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有利于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猜测、推理、判断的能力及对事物进行综合性和概括性认识的能力。
除了在课堂上教给学生口算、估算的方法外,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处理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也是培养学生口算、估算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如让学生在买菜时计算应付款、应找回款,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到停车棚估计自行车的总数,在公园时估计游玩的人数„„通过这样的口算、估算实践活动,让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看待生活,逐步掌握口算与估算的方法,养成估算习惯,提高数学素养。
总之,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较强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要多思考、多尝试,让学生理解的更彻底、学的更扎实,使枯燥无味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更加高效而精彩!
主要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2、吴正宪、张丹,《小学数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刘加霞,《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论文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计算能力也是学生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但是,一直以来,计算教学却得不到师生的青睐:老师不喜欢上计算教学,在公开课的教学中,很少看见计算教学的身影;学生也不喜欢上有关计算教学的课,对他们来说,计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习题。以至于到最后,计算教学就沦为“题海战”。
在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中,计算教学占了大半本书。如何切实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使计算教学达到高效低耗呢?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带着研究的态度进行学习。
玻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带着研究的态度自主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如:小数乘法的学习。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整数乘法运算的知识与技能,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学习完全可以在学生的主动探索、研究中掌握。因此,上课之前,我就先组织学生比较扎实地复习“积的变化规律”:让学生观察在整数乘法中,因数扩大或缩小和积扩大或缩之间的倍数关系。在新课开始,就提出探索的问题:小数乘整数可以怎样计算呢?学生独立探究、思考后,我又组织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开展讨论、研究。经过比较分析,使学生明白因数扩大若干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如果小数乘法变成整数乘法来计算,积就扩大了若干倍,要恢复成原来的积,只要把扩大的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即可。最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去观察: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联系,找找原因,找找规律,从而使学生比较自然地得到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二、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学习。
一般来说,教材上计算题的呈现方式都是比较单一的,大家都觉得比较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甚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改编,丰富例题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期待中开始并进行计算的教学。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如下改编:
师:同学们,老师昨天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总共是9.6元,你们猜猜看,我会怎么付钱?
生:正好付9.6元;付10元(付20元,付50元,付100元)。师:那么,营业员该找我多少钱呢?
生:(计算)应该找你0.4元(10.4元,40.4元,90.4元。)。师:(先是巡视,看学生中对于10-9.6的计算有没有计算错误的,特别是得数的整数部分是0,学生有没有注意这个问题。)非常棒!那么,你在计算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情况、需要我们大家注意的呢?
生:10减9.6等于0.4,得数的整数部分是0,要写0。„„
一道简单的计算题,教师联系了学生最感兴趣的人——教师——联系了实际生活,使原本单调的计算变得生动起来,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让人有所期待。
由此可见,我们应在计算教学中注重把计算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体现新课程的理念,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来自于身边的生活,感受到数学与经济的密切关系,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使课堂中的数学更贴近生活,走向市场。
三、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学习。
1、组织比赛。
孩子们总是非常要强,不论做什么,都想争个第一。教师便可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善加利用,使单纯而枯燥的学习变得富有激情和活力。例如,在学习了小数四则计算以后,我便在班级里组织了一次计算比赛。在比赛时,学生们个个信心十足,以平时十倍、百倍的仔细检查着自己的试卷;成绩出来以后,成绩好的学生春风得意,而那些失误的学生是懊恼万分,只恨自己当时没有再认真一点检查。
2、棋类游戏。
学习了四则计算以后,我还根据题目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棋类游戏——《夺宝奇兵》,一般由两个学生玩,先其中一人出一道
一、两步计算的小数四则计算,另一人答对之后,前进一步,然后给对方出题;答错则倒退一步,再给对方出题。如此,谁先走完20步,谁就到达了终点,夺到了数学王冠上的一颗明珠。学生玩得是不亦乐乎,出题的挖空心思,答题的更是紧张万分,生怕自己粗心答错了,题目也由最初的一、两步计算,发展到了后来的三步计算和简便方法计算。最后,我还在班级里组织开展了一次“夺宝奇兵”擂台赛,学生们更是纷纷参与,激情高涨。
3、开火车。
低年级练习口算的时候,大多会采取开火车的形式。“开火车”练习面广量多,且富有童趣,小朋友们都非常感兴趣,参与性很高。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在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既获得了玩的乐趣,又使知识得到巩固,那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甚至在玩的过程中,更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加喜爱数学。
四、在错误中不断提升
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而关键之处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使自己下次不再犯错。
在计算中,学生的错误总是层出不穷。不是抄错数字了,就是背错乘法口诀了,要么是小数点点错了,都是一些极小的错误,但却经常出现,让人忽视不得。也因此,课堂作业我总是坚持进行面批,每每批到错题,我常会多问学生一句:“来,检查一下,你这题哪里错了?”可是,却往往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我看不出来,你让我重新算一遍吧!”看来,有些学生还是不善于进行检验。针对这一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更加注意对学生进行计算方法和检验方法的指导;碰到错题了,我总是追着问一句:“错在哪里了?”要求学生在原题上找出错误,找不出来,就师生一起找;同时我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错题记录下来,整理成错题集,以提醒自己和警戒自己。
培养学生的较强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但一直以来,计算课的枯燥乏味却使学生望而生畏,对于计算是退避三尺,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改变以往例题单一的呈现方式,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游戏活动,进行多媒体的整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让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计算的课堂变得让学生有所期待。
第四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研究》个人课题计划二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它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研究的必要性
1、计算在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中的作用
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计算充分体现出其基础性和工具性。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对学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计算的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
计算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充分体现了人类思维发展的过程,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有效的计算教学,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它对于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迫切需要。
三、研究目标
1、探索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方法、技巧以及学生计算训练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2、激发学生在计算上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计算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3、培养学生专心、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和认真审题、细心计算、规范书写、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特别是在计算课的教学中,注重计算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努力营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计算课堂,在创造性的开发学习资源、设计情境及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教师专业的自我成长。
五、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探索一种比较有效的计算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要从学生的数学学习出发,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调适契合,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2、开放性原则:开放教学空间、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内容,努力形成“大数学”、“大课堂”的格局。把学生学习的视野、活动的空间引向广阔的大千世界和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升境界。
3、发展性原则: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用发展的战略眼光对待课题研究,注重学生数学活动中的理解、体验、表达、实践、评价等,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平等性原则:研究者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在学习上取得成功,都有潜质有待开发,都是值得尊重和关怀的,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
5、实践性原则: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去发现和理解算理,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并能运用新学的计算知识与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发展。
六、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课中情境教学资源的开发
(1)、在课堂中该为学生提供怎样的具体活动情境和学习资料
(2)、在数学计算课中如何把教学内容和情境有机结合起来
2.小学数学计算课中的方法多样化教学
(1)、怎样给足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去理解算理、研究算法
(2)、怎样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算理进行数学计算,找到多样化的算法
(3)、怎样引导学生去比较、验证,发现最优化的方法
3.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1)创设情境,提取信息(2)提出问题,尝试列式
(3)组内交流,探究算法(4)组间交流,理解算法
(5)归纳小结,明晰算法(6)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4.加强学生计算训练方式方法的研究。探究怎样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笔算、估算能力,并达到一定的速度。
5.计算教学中有效练习的设计。
七、研究措施
1.对小学数学计算课上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1)总结在计算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对在计算课堂中实施“创设情境,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尝试列式——组内交流,探究算法——组间交流,理解算法——归纳小结,明晰算法——巩固练习,应用拓展”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估测。
2.小学数学计算课上教学资源的开发
(1)、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场景资源的开发。
A、创设具体的生活情景。
B、创设有趣的活动情景。
C、创设积极的游戏情景。
D、创设有趣的故事情景。
E、创设良好的探究情景。
(2)、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资料
A、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资料。
B、为学生提供实践应用的学习资料。
C、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的资料。
3、在实施计算教学后的学生调查和案例分析
对实验学校数学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计算状况进行调查,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
4、计算教学在课堂实施后的反思与总结
结合课题研究,在计算课上实施“创设情境,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尝试列式——组内交流,探究算法——组间交流,理解算法——归纳小结,明晰算法——巩固练习,应用拓展”的研究。教学后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进行反思和总结,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边提高。
八、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各种途经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关注国内外计算教学的历史成果和最新动态。
2、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当地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进行归因分析。
3、个案研究法。根据老师在计算教学中的某一个教学设计、某一个课例、某一个教学片段或学生的学习状况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
4、经验总结法。对收集、积累的资料进行全面的整理、归纳、分析,总结出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九、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
收集有关文献资料、报刊杂志作为课题实施的参考资料,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在计算课堂中实施“创设情境,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尝试列式——组内交流,探究算法——组间交流,理解算法——归纳小结,明晰算法——巩固练习,应用拓展”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估测。
2、第二阶段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课题研究。并探索“创设情境,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尝试列式——组内交流,探究算法——组间交流,理解算法——归纳小结,明晰算法——巩固练习,应用拓展”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与实效性。在实施阶段边实践,边教研,边总结,及时整理研究数据和资料,写出教学心得及相关论文、案例。组内成员经常交流研究情况,优化研究过程。
3、第三阶段
课题总结阶段,汇总资料,认真总结研究情况。
第五篇:小学数学中年级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小学数学中年级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 吴月芳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坚实基础,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其中计算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低年级计算内容相对比较单纯和简单,而随着年级的升高,计算也越来越复杂。
三、四年级是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良好计算习惯的重要时期。学生在中年级对整数笔算乘除法、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简便运算掌握得是否牢固、有效,将直接影响其在高年级段学习小数乘除法、小数简便运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的效果。而在新课程实施的大背景下,有些老师在情境引入、算法多样化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一节课往往是前松后紧,匆忙收场,学生课堂练习时间严重不足,有的甚至下课铃声响了,老师才布置课堂练习,导致练习效果不到位的现象。如何提高中年级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和计算习惯呢,以下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有效运用旧知识的迁移,为学习新知作合理铺垫。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运用已有知识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而复习铺垫则能激活学生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与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为新知识提供“固着点”。中年级的计算内容绝大部分都是在前一阶段计算教学的基础上设计的,一环紧扣一环,如果我们老师能注意运用知识的迁移,合理设计铺垫的内容,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那么在课堂教学的效果上一定会有所提高。例如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例题:144×15),是在学生掌握了乘数是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四年级下学期第一节数学课的内容,学生由于经过一个寒假的休息,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的状态都还处在“休眠”期,怎样很快地融入新知的教学中呢?如果只是设置情境进行教学,学生会有被架空的感觉,于是我在出示例题的情境图之前,设计了这样两道复习题:144×5,14×15,让学生独立列竖式进行计算,唤醒学生对乘法竖式的格式和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这些旧知识的记忆,从而为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了有效的铺垫。
二、培养解题技巧,提高计算的合理性,使解题过程最优化。
“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是计算教学的一个亮点。新课标 注重课堂探究,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计算的灵活性。但对于一部分学困生来说,在多种方法中他们不知去选择哪一种好,有些学生甚至一节课下来,什么方法也没学会。而对于一部分坚持自己算法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方法其实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不够优化。所以计算方法多样化需要适时的优化。我们老师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评价,让学生坚持自己见解的同时,鼓励学生勇于放弃自己的落后观点,去遵循优秀的东西,培养优化意识。例如:在三年级下册教学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12×10时,有这样几种算法:(1)先算12×9=108,再算108+12=120;(2)先算12×5=60,再算60×2=120;(3)先算10×10=100,再算10×2=20,最后算100+20=120;(4)先算12×1=12,再算12×10=120。在这4种口算方法中,我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哪种口算方法比较好?毫无疑问,最后一种口算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最喜欢使用。把多种算法进行优化,不仅可以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掌握较理想的一种算法,还能使学生的思维策略不断改进、提高,让学生逐步学会“多中择优,优中择简”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在过程中主动体验、积极思考之外,适量的数学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练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得以巩固,而且巧妙的练习安排还有助于学生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完成认知构建并将数学知识广泛地应用到生活实际。
1、设计有针对性的专项练习。任何一项基本技能的形成,都需要一定量的积累。对于学生掌握困难、容易出现错误的计算环节在教学中要重点进行专项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要点,掌握计算方法。在进行专项练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尤其重要。学生计算中的错误是学生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是另外一种教学资源,我们老师一定要有效地利用起来,挖掘错误的本质。我们可以把计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列举出来,进行改错,避免学生出现类似的错误,防患于未然。如在四年级下册教学混合运算的时候,组织学生对下面两道错误的题目进行讨论分析:
440-200÷5×8 140-20×5+25 =440-200÷40 =120×30 2 =440-5 =3600 =435 在组织学生分析交流的过程中,通过集体的“会诊”,达到了既“治病”又“预防”的目的,提高了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2、巧妙安排对比练习。在计算课中对练习题要精心编排,在安排题目中要运用对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对于容易混淆的题目进行对比,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例如:在四年级上册教学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时,我在练习中设计了这样一组题目:
45÷5= 27÷3= 36÷4= 54÷9= 450÷5= 270÷3= 360÷4= 540÷9= 450÷50= 270÷30= 360÷40= 540÷90= 让学生口算后进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从而加深对这三类口算题的印象。教师通过比较有联系的计算,能帮助学生沟通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明确相关计算的要点,能够使学生构建起完善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3、用富有挑战性的练习来满足优等生的需求。
在计算教学的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的现象,如何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呢?我觉得教师在练习的设计中,可以设计富有挑战性的练习,来满足优等生的心理需求。如在四年级下册教学乘法分配率的时候,我在练习中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挑战题: 56×72+56×84-56×57+56 =56×72+56×84-56×57+56×1 =56×(72+84-57+1)=56×100 =5600 通过这道挑战题,让学生体会到乘法分配律适用于多个乘法算式相加或相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分配率的意义。练习题形式的多样性,能充分调动学生计算的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
四、注重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好习惯能使学生终身受益,计算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平台。良好的计算习惯同时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有力保障。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有些学生在碰到数据比较大的算式时,嫌笔算太麻烦,而一味地喜欢口算。有些学生书写不认真,字迹潦草,6写得像0,0写得像6,结果自己都分不清是6还是0。有些学生经常抄错题目,把5写成3,把+写成÷。有些学生做进位加法时忘了进位,做退位减法时,没有点上退位点,导致计算时忘了减1„„
在笔算乘法和笔算除法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我是从这四个方面着手的:认真抄题、细心计算、正确估算、及时验算。不少学生在抄题目时会出现抄错的现象,于是我要求学生抄好题目以后,一定要回头看一看有没有抄错数字。在计算的时候要细心,进位的时候可以在前一位轻轻地写上一个进位的小数字,提醒自己别忘了加上进上来的数,退位的时候别忘了写上退位的点,这些小细节都不容忽视。在计算完以后,让学生养成用估算的方法检验一下和验算一遍的好习惯。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中,我采用的是这样的四部曲:一看、二想、三算、四查。一看就是让学生先观察题目,看清题目中的运算符号和数字,有什么特征;二想就是要想一想混合运算按运算法则应如何计算,简便运算该怎样计算才简便;第三步才是动笔开始计算;最后一步就是要把整道题目再认真地复查一遍。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习惯,及时强化学生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的准确率及检查时的方便明了。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掌握计算知识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新课程标准呼唤新型的计算教学,呼唤高效的计算教学课堂,我们要努力使学生学得快乐、算得准确,让学生品尝到思维的乐趣、体验到计算的快乐,从而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计算教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