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德育的四性

时间:2019-05-13 00:4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物理教学中德育的四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物理教学中德育的四性》。

第一篇:浅谈物理教学中德育的四性

浅谈物理教学中德育的四性

王庆龙 河南省潢川第一中学 465150

摘要:面对新课程改革,高中物理教学面临机遇与挑战。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至关重要,“人品比知识本身重要”。因此品德教育即德育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心,尤其在物理教学中有效进行德育更能体现物理教师的智慧和潜能。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浅谈物理教学中德育的四性,即物理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品质性﹑渗透性﹑发展性等。关键词: 物理教学;品德教育;德育;重要;品质;渗透;发展

新课程,新课改,新要求,新理念。“我们培养的是国家的栋梁人才,不是祸国殃民的人渣”。知识固然重要,品德更重要。品德是衡量一个人能否为社会所用的第一标准。没有品德,那就是缺德,这样的人有何用?培养学生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品德至上,当前的素质教育崇尚的是培养高素质的有品德的复合型的人才。素质教育首先就是品德教育,强调品德教育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在高中物理教育教学中适时、适机、适度地进行德育,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更能体现物理教师的智慧和潜能。德育是一个研究性的课题,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面临机遇与挑战。人们常说“人品大于学历”。高学历低品德是不行的,品德教育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教育是否能成功。德育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爱党爱人民的,具有社会公德意识的、具有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并遵纪守法能为社会做贡献的公民。因此可以简单理解素质教育就是品德教育。当前的德育培养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方向,就等于没有前进的灵魂;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德育应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与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正确认识人生价值,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科学的人生观;还要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实事求是的作风,养成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态度,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三方面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的思想、行为中的体现。中小学德育在人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陶冶道德信念,锻炼道德意志,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等等,青少年时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笔者通过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浅谈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的四性,即德育的重要性﹑品质性﹑渗透性﹑发展性等。一.物理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

在物理教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战略任务,居于最重要的地位、起重要作用。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政治方向、思想观点、道德规范、心理标准内化为受教育者的需要、信念,外化为受教育者的言论、行为的教育过程。这不仅因为德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目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而且因为德育对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起导向作用、对思想情感起动力作用、对操作行为起保证作用。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之中,与其他教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德育不仅人人育人,而且要处处育人。任何空间,都是德育育人的环境”。社会、自然,都是课堂,都是教材。新课改精神中的德育就是要在物理课堂里教育学生学习做人基本道理,同时学生的品德也要到自然中“经风雨”,到社会去 “见世面”。德育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强调现在,而是长期的、终生的。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德育不是眼前的权益之计,而是终生“全程”的育德大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物理知识的教育,而且将德育融入课堂之中和课堂之外。难怪有人说,“德育是为学生终生做人的思想品德素质而奠基”。德育是系统工程,德育也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今天的品德教育要为学生今后几十年负责。因此,我们必须明确: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需要,是加强中学生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的需要,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需要。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青少年因为有近50%的人在其中学时代没有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而这一群体又都处在犯罪的危险边缘。忽视或不注意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取的。由此可见,品德教育的有效开展是避免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们办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量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使其为国家建设发挥才能,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常言道,有德之人走遍天下都不怕,无德之人寸步难行。青少年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品质,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在社会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在集体和个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社会上各种道德准则、价值观的冲突,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到一些教师。而如今的中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也必然对中学生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同外在的不良影响仿佛在赛跑,谁跑得快,谁就在学生头脑中占有主要位置。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往往抛开学生身边实际的东西,注重一丝不苟地按照课本进行说教。一味地说教远不如父母下岗、家庭矛盾、社会新闻、师生关系等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来得实际,后者对学生影响更大。虽然中学生独立分析能力还不完善,但对自己所关心的事,对老师的一言一行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因此,德育更应该注意从身边的事、从日常生活出发,运用崭新的教育手段,辅以鲜活的事例,形象生动地进行品德教育,一定会收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德育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巨大的魅力和潜能。在高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德育无处不在,德育激情四射。物理课堂教学因为强化德育教学而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例如通过对古今物理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介绍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军事、生产、日常生活中起过重要作用,对促进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都有赫赫功绩,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聪明和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骄傲和自豪。还有,我国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令世人瞩目,从无人航天到载人航天,从成功发射到空间对接等等伟大成就无疑都在彰显我国的综合国力的强大。高中物理教学的成功,就是能否凸显对学生的品德进行教育。通过对我国历史上和现代上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树立了为国富民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物理教学的学科特色,决定了它担当德育的重要角色。德育的充分介入,也展示了高中物理教学的内涵性和多面性。不实施德育的物理课堂教学是失败的,不实施德育的物理教育是过时的、不与时俱进的。在高中物理课堂教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学是势在必行的,是振兴国家、振兴民族的需要。没有德育的物理教学怎么能有?成功的物理教学,就是德育的教学,德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物理教学中德育的品质性 1.物理与勇敢品质

无论是男学生,还是女学生,都需要勇敢品质。在高中物理教育教学中,我反复强调学习物理需要勇敢品质。没有坚强的毅力,没有敢向高峰攀登的勇气,即没有勇敢品质的一般的人是不能学好物理的。勇敢是一种精神,是不惧困难,不怕挫折,一往无前地去一次次夺取物理学习上的胜利;勇敢品质也是不怕名不畏利,淡泊名次,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青松因勇敢锁定目标而直插蓝天,湖萍因胆怯漂浮不定而流于肤浅。”这就需要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有勇敢品质才能进而培养学生的勇敢品质。教师的勇敢品质表现在能善于挖掘物理教材中的勇敢品质,例如介绍雷电知识等。谁都知道雷电会打死人,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非但不避雷电,而且要把雷电抓住。1752年,在美国波士顿,富兰克林选择在一个雷雨季节放风筝,他制作风筝也与众不同,在风筝的顶端安装一根尖尖的铁针,在放风筝绳子的末端拴着一把铁钥匙。风筝上天后,雷鸣闪电,风雨大作。他紧紧握着风筝绳子末端的铁钥匙,全然不顾被雷电击中的危险。当头顶上闪电的时候,他感到手发麻。他高兴极了,他意识到这是天电的电流通过湿绳和铁钥匙传到手上,他兴奋地高喊:“我抓住了天电!”他立即把铁钥匙和莱顿瓶连接起来,结果莱顿瓶蓄了大量的电。这种电同样可以点燃酒精,可以做“摩擦起电”的电所做的一切实验。富兰克林勇敢的实验(当然提醒学生切勿模仿),富兰克林勇捉雷电为电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勇敢是智慧的体现。曾记得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勇敢是智慧和一定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也就是当一个人拥有了先天的智慧,再加上后天的教养,必定会是一个勇敢的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物理教育教学中,勇敢品质不是“逞”勇,也不可能是“莽”勇,而是为了伸张正义和正气、张扬知识和智慧的士君子之勇。如果说雏鹰翱翔于空中需要一双坚毅的翅膀,那么那不馁的勇气就是助其搏击长空的动力;如果说骏马奔腾在旷野靠的是四蹄的跃力,那么勇气就是奔驰的潜在隐力。勇气、勇敢是力量的源泉,勇敢品质是学习物理必备的优秀品质!2.物理与认真品质

中国古人总是将做人与做学问联系在一起来讨论的。君子为学须“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你看哪一条与做人无关?哪一条不与认真相连?认真是贯穿为人和为学的一条生命线。如果我们不能坚守认真的品质,做什么事情都半途而废难以成功。我揣摩,认真品质在实践中至少有这么几层含义:把知识当知识,把方法当方法,把生活当生活,把人当人等等。在高中物理教育教学中把知识当知识,包括要求学生把教育教学中知识记在心里,而不是当了耳边风;同时将学到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中,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把方法当方法,就是严肃对待,敢于较真,不马虎不敷衍不想当然,认真理解物理方法的妙处。把生活当生活,就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原来生活思维可能是错误的,生活也是日新月异不断变化的,认真思索生活的本色。把人当人,就是对学生的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一个个有个性的人,不能千篇一律,而是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培养。认真物理教学工作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本领,而是做到“知行合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认真教学,认真做人。试想物理教学倘若不认真,也就不愿付出,不愿较真,不敢承担责任,该做的事能少做就少做,能不做就不做,拖拖拉拉,得过且过。或者心血来潮,信心十足,一遇到困难,就不能坚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会听之任之,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会麻木不仁;对工作进行总结的时候是空虚,虽头头是道却毫无价值。表面上忙忙碌碌,实际上没有任何教育教学效果。毛泽东讲过:“世界上凡事都怕认真二字。”凡事怕认真,认真见效益。在物理教育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认真品质,也就增强学生的内在动力,认真可以唤起学生的危机感。认真就是重视细节,追求专业品质。任何一个纰漏都能让我们功败垂成。选择了认真,也就选择了成功。我始终相信这样的一句话,“世界上比你聪明的人很多,但是比你认真的人并不多。”极致认真、玉汝于成!成功来自认真,认真促人成功。物理教学上的认真,影响的是学生的一生。3.物理与宽容品质

宽容是一种美德,它感化着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宽容是一缕阳光,将冰冷的心溶化。宽容是一种精神,因为宽容让我学会去接受别人接受别人的思想。宽容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特别的教育方式。宽容更是一种品质,因为拥有了宽容,我们也就拥有为人处事的涵养,不再困惑不再迷茫,宽容别人,宽容自己,坦荡生活。作为物理教师不应该再片面的认为“宽容就是放纵”,物理教学中的宽容品质就是要求我们大度对待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本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宽容平等的原则去关注每一位学生。21世纪的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宽容、注重理解,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使学生得到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在高中物理教育教学中,能以宽容之心对待知识对待学生,不仅维护了知识的多面性、求真性,而且培养了学生自我创新、自我超越的能力。宽容品质表现出物理教师的宽大胸怀和巨大智慧,也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宽容品质也是一种爱,其魅力就在于它可以使人的思想改变,让人的灵魂得以重生。众所周知,后进生的进步与否关系到班级凝聚力的形成,是班集体是否进步的重要标志。物理是难学的,利用宽容教育可以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如何转变后进生的思想、使他们振奋精神,摘掉后进的帽子,增强前进的勇气,获得成功的欢乐呢?教师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增强信心,从而获得成功的欢乐。我认为在物理教育教学中尊重、理解、宽容与信任是调动后进生积极向上的法宝。物理教学中的宽容品质的培养是为学生铺设成功之路的基石。高中物理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我深切的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宽容是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的催化剂。宽容能沟通师生间情感,增添师生间的期望和信赖。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可以减少学生对物理的生疏与惧怕,增添对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的期望与渴求,从而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自然而然的收到成功的教育教学效果。通过宽容艺术情感的传递,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一个被老师宽容对待的学生,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就这样宽容以它特有的传递性,感染并教育了学生,使他们懂得了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我由衷地体会到:运用宽容教育的方法由点到面地扩大了德育教育的深度和广度。由此推动了受教育者由外向内的传导过程,和由内向外的主动作用过程,使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4.物理与激情品质

德育的中心是培养爱国激情。在高中物理教育教学中通过查阅物理学史,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把我国当前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薄弱某些方面,毫不隐瞒告诉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奋发学习热情,树立为中华之崛起为读书,激情学习、激情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贡献力量。我们激情物理教学,造就学生激情人生。在物理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的杰出成就和对世界物理学发展所做的重大贡献,例如宣传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的事迹,像杨振宁,李政道等科学家的事迹。还有“钓鱼岛问题”“黄岩岛问题”等等,最根本的因为我们的国家不够强大,军事实力弱尤其是海军薄弱,没有核动力航空母舰等。南海最南边边疆距离我们的广东湛江军事港口1800多公里,我们的飞机不能到达,既飞不去也飞不回不来。在物理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假如我们有5到10艘核动力航空母舰,组建我们的南海舰队和渤海舰队,那么周边国家甚至老美也不敢在对中国沿海挑衅。河南省省委书记卢展工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三平精神,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当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做到三平,谈何容易。三平精神就是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要有激情。激情是责任感,是一个人的品质,也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情是一个人的品质,工作中是否有激情,反映着一个人的品质优劣、修养高低。充满激情工作,这不仅是对教师提出的一个工作标准和要求,而且也对教育工作者加强自身品质修养提出了厚望。那么什么样的表现才叫做激情呢?激情品质具备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是激情这一品质的核心所在。责任心、使命感是一个人学习和工作的源动力,胸怀责任、肩负使命就不敢懈怠。在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了责任感,就会激情迸发,激情工作,教育无限!二是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是激情这一品质的重要支撑。激情产生智慧,激情成就梦想。满怀激情的人,充满了创新思维,不会在学习中因循守旧而僵化,而是开拓创新、不断进取。三是昂扬向上、主动有为是激情这一品质的基本表现。激情,是一种生命活力,其外部表现就是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把生命始终保持在冲锋的状态,保持先进性”。在教育学生时告诉他们,“其实不是知识没有给你机会,而是你自己因为缺乏学习的激情,在不知不觉中让机会给溜掉了”。物理上的激情品质的教育例子很多,例如苹果从树上掉下,多数人没有细想,但激情的牛顿开拓思考并从中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水壶的水开了,多数人想到的是可以饮用,但瓦特却悟出其中奥妙,发明了蒸汽机;洗澡时浴缸里的水溢出来,多数人想到的是水添多了,但阿基米德却从中悟出了固体体积换算法则。在我们身边,胸怀激情、开拓创新的事例也触手可摸„„激情在,梦想就在;激情在,通向成功的星光大道就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胸怀梦想,激情出发,向胜利飞翔!三.物理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性

在物理教学中我注意强调德育渗透的三个原则:有意原则、有序原则、有机原则。“有意”:即教材与德育目标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同步性,要求我们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吃透物理教材,有的放矢,实行德育的目标控制。“有序”:即对物理教学的德育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优化物理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一个物理观点、一种物理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德育效应。“有机”:即选择好物理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物理知识或训练点为突破口。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育人的“工程师”。物理教学中的品德教育表现在物理知识上、方法上、应用上等多方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有很强的渗透性。1.物理知识上的德育

物理知识上的德育无处不在。物理学科知识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教育素材,如我国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核电站的建成与核能的利用;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导体的研究进展等。介绍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步入世界航空发射前列,介绍我国的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包括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要用来载人航天)﹑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要用来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主要用来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综合发射)等,还有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等等。另外物理学家的高贵品质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教材中有很多物理故事,如牛顿研究问题忘了吃饭;安培将马车的屁股当成黑板等等。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重要规律,在讲解欧姆定律时,首先向学生介绍德国的物理学家欧姆,得到这个结论是不容易的,经历了10多年的辛勤劳动,做了大量实验。同时,介绍学生课后阅读文章后的“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激励。介绍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越生活和丰厚条件,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回国;科学巨子王淦昌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告别生活优裕的北京,来到人迹罕至的西北高原,一干就是十多年之久。物理学家感人事迹可以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例如讲动能和势能转化后,接着剖析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目的是增强物理常识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使学生体味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高科技中的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入德育内容,从局部看是细微的,但滴水成河,积沙成塔。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增加德育艺术技巧。物理课文中内涵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发掘、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思想、品德和其他心理素质上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一句话、一道习题、一个探讨,都能启发学生激情,启迪学生思维。通过这些事例教育学生会使学生产生自豪自信,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并坚定其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志向。结合物理课本中安排的许多阅读材料知识,引导学生谈感想、写小论文,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勤学善思和积极上进的品德。2.物理方法上的德育

教无定法,教有常规。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给我们提供很广阔的空间。改进物理教学教法,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教育,对德育进行灵活渗透。不同资料,物理方法迥异,要灵活生动渗透不同的德育内容,须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物理方法上的德育就是用崭新的方法进行德育渗透。比如火药和活字印刷的发明是一直为国人引以为骄傲的,但它们却被侵略者们利用,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和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等。不学习别人的长处,固步自封是不行的。物理方法需要不断的更新改进,我们的物理教学也应采用多种方式,灵活的进行德育渗透。在物理教学中多次举行物理学科知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等等,在竞赛中教育学生,强中更有强中手,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课外实验中指导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在参观访问中学会和人沟通等等。不同的物理教学方法,有不同的德育教学模式。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能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物理方法的多样性也是进行德育的好阵地。但是在物理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应适度地掌握“分寸”。不能把物理课上成政治课。怎样将物理课堂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的问题,值得我们继续研究和探讨的话题。物理方法的求异、求新、求真,也促使我们德育教学精彩纷呈。只有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才能适应新课改要求,才能提高德育教学效率。遵守教学常规,发挥自己的特长,不断优化适合自己的德育教学方法才是最值得提倡的。我们应该坚持深入、全面得把德育教育融会贯通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一种物理现象、一个物理发现、一个物理实验,都能启发学生品德情感,都能引导学生热爱科学自然,体验探究科学奥秘的喜悦,受到科学的熏陶,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和道德素质。在物理方法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渗透,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在物理教育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最终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3.物理应用上的德育

在高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教育契机的随时捕捉,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把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近代物理知识,而且对学生思想品德德健康形成有积极作用。我们还可以介绍科学家发现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知、务实求是的态度,勇于探索、敢于革新的品质。例如,焦耳在极困难条件下用30余年时间,进行了400次实验,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法拉第经历10多年研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磁电式发电机,发现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等。当然还可介绍我国重大科技成就,例如宋代沈括,发现地磁偏角,比西方早了400多年。近代驰誉的力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成长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钱三强发现核裂变反应的三分裂四分裂等等树立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艰辛奋斗的献身精神,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讲授物理知识和应用时,还可介绍诺贝尔奖。由于种种原因,高水准的物理成就仍然是我们国家科学的瓶颈,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人获得诺贝尔奖。我国近代有三位科学家与该奖项擦肩而过,他们分别是吴有训、赵忠尧、王淦昌。其中的吴有训是康普顿的学生,康普顿效应的发现和论证绝大部分功劳归功于吴有训。康普顿因康普顿效应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为此康普顿恋恋不忘他的得意学生吴有训,多次提到吴有训的才能。赵忠尧是密立根的学生,正电子本来是赵忠尧首先发现的,但密立根不相信赵忠尧的能力,后来被赵忠尧的同学安德逊发现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还有王淦昌有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一次是中子的发现,他的导师是女教授迈德拉不相信王淦昌的实验能力,另一次是论证了中微子的存在,由于我们国家的实验设备落后无法做实验,别人用他论文提供的方法发现了中微子。由此可见,物理应用上的德育因素是很多的。无论是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原则的运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都能以德育为本的思想,揉进我们自己独特的品德观点,独到的品德见解,并带领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指导学生自我剖析,净化心灵,优化素质。在物理教学中以品德培养品德,做到以身作则,抛砖引玉。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值得经常反思的问题是,我们学校的品德活动,我们物理教师的行为,是否做到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保护学生,是否遵循了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服务。“教育就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具有高尚品德和情操的接班人”。了解物理知识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为“四化”建设作贡献的决心。高中物理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高尚的师德,不仅要教书,而且要增强育人能力。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必须身体力行,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修养和自身的德育水平,乐观上进,敬业爱岗。在教学中将传授物理知识与品德教育二合为一,充分吃透教材,紧扣教学实际,把握德育艺术技巧,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如利用挂图、多媒体课件、科学园地、课外活动小科技制作、物理电脑小报、开展社会调查、组织竞赛、参观考察等)与德育教育有趣结合,从而增强德育的可接受性,提高德育的发展性。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物理学中的许多定律、定理都是在长期艰苦的实验后总结出来的,包含着许多科学家多年的心血、汗水,教育学生在科学面前掺不得半点虚假,物理学的任何一次重大的突破都要有孜孜以求、献身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要有执著的科学探究品质。例如在讲到力学中的静摩擦力时,应该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静摩擦力的作用,要一分为二来看问题,要看到其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其有害的一面。无论是静摩擦力的大小还是方向均具有可变性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永久的记住静摩擦力的特点,在教学时,我特意编织一句话,“静摩擦力是狐狸精”等等。物理课堂的品德教育不容忽视。我们的物理课堂,给学生留下什么样的品德世界,学生也就成为什么样品德的物理人才。无论是物理学史的璀璨文明,还是物理科学家的前仆后继,还是物理教师的谆谆教诲,无疑都是在继承和发扬品德教育的优良文化传统。我们追求的是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健康发展,使他们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德育不再是随着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物理思想是永恒的,物理学习能力是长期的,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是持久的、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德育素材,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中领会和体验事物的辩证统一和发展的关系。教会学生以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物理教育教学中的德育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状况,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对学生的品德影响是深远的。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吴刚平﹒ 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欧阳芬﹒课程教学能力培养与提升﹒北京:华龄出版社﹐2005 3贾献文﹐孔令明﹒教育艺术论﹒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0 4李芒﹐徐晓东﹐朱京曦﹒学与教的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施良方等﹒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窦兴明等﹒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李冲锋﹒教学技能应用指导﹒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第二篇:物理教学中德育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工作目标和任务

学校工作是德育为首,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有效途径。而物理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重要的作用。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很重要,老师说的话,老师的价值观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教育,平时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德育教育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物理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重视观察和实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物理实验的操作,物理现象的观察,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的观念等教育提供了条件和方法。

兴趣的培养很大程度有赖于学校教育。如今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教会学生记住多少物理知识,而是应该带领他们掌握物理学的钥匙,使之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兴趣与动机。比如: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补充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物理趣闻及我国最新的科学成就,以及多举一些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实例。使学生理解这样的道理:物理学的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最终推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如:人类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促使发电机的发明,使人类步入电气化的新时代。人们根据古代独木舟利用浮力的知识,发明了轮船、潜水艇等水上交通工具,进而气球、飞船利用浮力而升空的事例。针对日前石油、液化气价格持续上涨的局势,分析寻找新能源的开发,以及新能源给人类带来的方便,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和珍惜能源的意识。无疑,生动的实例既给学生以启迪,又使他们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和深远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的意义,唤起他们探索身边科学和自然界奥秘的兴趣和追求真理的愿望。

二、通过对我国古代物理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我们伟大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祖先创造了灿烂的科学文化,为世界科技宝库增添了光彩。殷商甲骨文记有公元前十三世纪的日食,比巴比伦最早的日食记载早六百多年:《竹书纪年》载有三千六百年前的“夜中星陨如雨”,是世界最早的流星雨记录;世界上第一个记录哈雷彗星的是《春秋》,比西方早六百多年,《墨经》论述杠杆平衡原理、小孔成像、面镜的观察研究,在全世界遥遥领先;我国早在纪元前一千年左右,就知道磁石指向的妙法„„第一、早最、首创,面对祖先的杰出创造,我的民族自豪感激奋不已,广采博记,荟萃大量资料成册,适时宜地将这些素材灌注教学中。如讲乐音时,讲述编钟的结构和神奇,把学生思路引入声情并茂、晓之以(物)理的情境中,讲举力时介绍公榆盘“削竹为鹊,成而飞之”的原理,讲共振时提及《庄子杂篇?徐无鬼》中调弦的道理,把大家的耳神引入声歌弦乐的气氛之中„„使教、学双边发生“共鸣”:为祖国而自豪。当我冷峻地感叹:近代史中记载着帝国主义利用祖先的火药技术,制成大炮轰开祖国的大门,侵略者利用先辈首创的造纸、印刷术,铭刻践踏祖国国土的条文,科技落后必遭污辱的道理又激起学生的历史责任意识。讲到新中国重大科技成果时,如数家珍地列三、四十项,把党的丰功伟绩嵌印在学生心中。三言两语或潜移默化的方式,把德育溶进去,育人

三、介绍物理学家事迹,激励学生学习伟人对知识的执着精神。

经典力学奠基人牛顿,被称为“大科学家”,然而他的后半生,由于坠入唯

心主义泥潭,所以几十年里毫无作为,甚至阻碍了科学发展,可见科学世界观多么重要。

二十世纪初,年仅二十五岁的爱因斯坦,突破旧束缚,以创新观点,建立了“相对论”,驱散了物理学上空的朵朵乌云,使之进入近代物理学阶段,成为自然科学的伟大革新家。

在察言观色教和传统势力的白色恐怖下,以日心说为核心的《天体运行论》手稿,哥白尼一直珍藏了三十六年。布鲁诺因积极宣传日心说被活活烧死。伽利略因支持日心说被判终生监禁区。然而,他们献身科学的精神与日月共存。

居里夫人虽长居法国,但当她历尽辛苦发现了一种新元素时,为了纪念他的祖国:波兰,她起名为“钋”。她的爱国心令人钦佩。居里夫人发现镭后,由于镭在医学上的重要价值,好多人高价买她的专利,可她却义正严辞地回答:科学应该是属于全人类的。她把来之不易的成果无偿地奉献科学事业。高尚情操,让人肃然起敬。

一九一一年,卢瑟福正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后,他的学生玻尔发现,这个模型与氢光亦的实验事实不符。在尊重老师与科学之间,玻尔选择了后者,得到了发展。

“社会生产的需要,对科学的推动力比十所大学来得更大。十八世纪英国产业革命需要巨大的动力,瓦特顺应社会发展,改进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机时代。十九世纪中叶,人类对电的需要日渐迫切,法拉第硬是找到电磁感应原理,使人类进入电所时代。二十世纪,人类能源问题又亟待解决,核电站便在好多国家建起。现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祖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就应该是我们选择奋斗目标的前提。

四、介绍科学发,展艰难历程,锤炼学生拼搏意志

法拉弟经过整整十年的努力,才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从而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焦尔前后历经四十年,四百多次实验,才测定出热功当量,证实“热质”并不存在,热是能的一种形式,从而导致建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居里夫妇经过四十五个月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才从含量不足百万分之一的数吨沥青铀矿中,提炼出一公分氯化镭;根据盖革和马斯登观察到的a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卢瑟福整整经过三星期聚精会神的研究、思索,才设想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又经过二年多反复实验滇密计算才正式移出;坐在光一样快的车上看周围世界将怎样?这个问题从十六岁时就开始折磨爱因斯坦了二十五岁时他才发表了狭义相对论;阿基米德为了测定皇冠中是否掺入其它金属,多少天来茶饭无兴,如痴如呆,当水的浮力作用引起他的联想时,他竟连裤子也忘穿就跑出澡堂,终于总结出阿基米德定律。„„

举不胜举的事实雄辩地说明:“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峰。”“攻城莫畏艰,攻书莫畏难。”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胜利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五、结语

本文讲德育,是要“寓于”物理课中,并非参杂,要自然、合体、短小精悍。也并非每节课都要有所寓,但要把“寓”作为教案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盘考虑,整体安排。

现在,工业文明带来的负面效应,迫使人类重新评价科学技术,因此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中,意义重大,不容置疑,应视为一种学术研究。

第三篇:物理教学中的德育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江夏实验高中物理

饶浩

教书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作为育人的德育教育当然是学校工作的首位。对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占学校工作的大部分时间是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

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由中学教育目的决定的,也是物理课程标准所明确要求的,物理学本身具有德育教育的因数。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始终思考着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问题,并进行认真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为了完成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问题,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共大家参考:

一、利用物理学家的事迹、高贵品质,对学生进行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物理学中许许多多的物理学家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科学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都能起到极好的效果。如在教学“天然放射现象”时,介绍放射性研究的先驱者——贝克勒耳,他在病危之际也舍不得离开实验室,他对医生说:"除非把我的实验室搬到我疗养的地方,否则我决不离开。”对科学的痴迷,对真理的追求,造就了一代代献身科学的科学家;在讲授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时,可以将牛顿的一段名言给学生:“我就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偶尔拾到一颗美丽的贝壳,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通过这段名言,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时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我国两弹专家邓稼先、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和丰富条件,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回国。通过这些事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崇高美德。

二、介绍我国物理领域的科技成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中心内容,因此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长期坚持。我国古今有关物理方面的杰出成就在物理教材中有较多地方提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比如地磁场偏转的论述早在宋代沈括已提到,比西方早400年;惯性现象的描述在公元五百年前的春秋末期的《考工记》已有记载;“地动仪”的发明、“哈雷彗星”的发现记载等都早于西方几百年。通过这些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介绍我国在微电子和计算机、海洋工程、原子工程、晶体学、超导方面的杰出成就,同时告诫学生,我国虽在一些方面赶上和超出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总体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段距离,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志和责任。这些素材虽不是每节书都有,但比比皆是、信手拈来,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为他们树立科学报国的理想。

三、结合物理理论和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贯穿德育教育体系中科学世界观的核心内容。物理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自觉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教材,阐明物理概念和规律,由此逐渐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例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电磁的统一、原子的正负电荷、光的波粒二象性等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物态变化、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原子核的转变等都是量变引起质变规律的实例;惯性、摩擦力对人类有害一面和有益一面,可帮助学生树立“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观点;牛顿第二定律表明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密度、电阻、电场强度深刻表明了表面现象和内在本质的关系。通过以上内容,生动形象地对学生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重视实验教学,对学生教学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

物理学史一门实验科学,它的许多规律都是从实验在总结出来的,物理学和生产建设优质密切的联系,对生产力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所以在教进行物理实验时要遵循重视实事求是的原则,逐渐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比如伽利略之所以著名就是他将物理实验引入物理研究,对物理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教师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实验有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小组共同实验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等等。通过以上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并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使他们逐渐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

五、以身作则,对学生逐渐渗透德育教育

古代教育局孔丘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教育人,以文明的习惯引导人,严谨的作风熏陶人,和蔼的态度吸引人,言传身教,乐为人师。中学生仍处于模仿阶段,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无不影响着学生,为此教师要注意自身形象,言传身教,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坚定的信念、意志、敢于改革的创新精神状态去影响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要认真学习《自然辩证法》等哲学著作,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还要研究教学中德育渗透内容、方法和途径。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是值得探究的课题,需要每一位物理教师深深的思考,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才能真正达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统一。

第四篇: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德育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

新课程改革更注重人文精神和情感教育的的渗透。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新时代的要求,教师更应充分利用物理教学这块特有的德育阵地,发挥物理学科中蕴含的德育思想。将物理教学中融入德育,全面提升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稳实的基础。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德育大纲也指出:“各科教师均要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寓德育于各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作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物理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这不仅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世界观,而且对物理教学本身起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本人浅谈几点愚见:

一、审美教育

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美育为近代教育之骨干。”物理学揭示了自然界丰富多采的运动形式及规律,同时也展示了自然界在结构上的对称、和谐与韵律美。科学中的美学不言而喻。

磁铁总能吸引铁磁性物体,小磁针被悬挂起来,它的一端总指向南极,另一端总指向北极。我们的祖先最早把这一物理规律美变为实际的科学美,发明了指南针,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牛顿“”站在巨人的肩上,将看似相互孤立的力学知识、各天体上纷乱复杂的机械运动,通过数学方法,简洁、概括地表达为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充分显示了物理的简洁归纳之美;反观微观世界,库仑定律竟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惊人地相似。种种的科学之美,强烈诱发人们探索自然奥妙的欲望。

二、情感教育

新教材的编排更注重了教材内容的人文关怀,即人们对人生理想、信念的追求,对善良、诚信一切美好事物的歌颂,本质上使学生通过接受教育追求“真善美”的科学精神。新教材还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知识的探究过程和实验设计方案的拟定,注重学生在了解科学家探究科技的艰辛历程中体会坚韧的科学精神并学习。试想,如果没有科学精神的熏陶,没有情感教育的灌注,教材是多么地缺乏生命力。例如,信息窗中介绍照相机的滤镜、人工彩虹、光纤通信、磁悬浮列车、人工降雨等与科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也渗透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同时物理学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列宁曾明确指出:“现代物理学正在生产辩证唯物主义。”家爱因斯坦也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他非常重视哲学研究并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哲学的思想也是通过教材的渗透才能顺利传达到孩子们的心灵。如果教师能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把科学内容和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应用哲学指导、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渗透哲学思想,努力把物理学习上升为学科方法的学习,对学生正确而深刻理解物理知识卓有成效,而且对形成科学世界观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爱国主义的教育

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顽强的进取精神,除了来自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更重要的是来自对祖国的前途、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这是学生思想品质中最为宝贵的学好物理课的精神支柱。

纵所周知的四大发明、张衡的浑天地动仪、沈括的《梦溪笔谈》等科学文化珍品在世界的宝库中光彩夺目。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钱学森从1950年起就要求回国报效新生的祖国,美国当局百般阻挠,对他进行惨无人道的折磨和迫害,最终他克服重重困难,并为祖国的国防科技做出了巨大贡献。还有钱三强、王淦昌、陈学善、戚发轫等一大批科学家致力于祖国的科学事业,才有“两弹一星”的光环,才有“神舟”载人的梦想。

教师如果能结合教材内容、科学家的爱国情怀以及我国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进行授课,无疑将震撼学生的心灵,优化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素质。

四、意志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物理教材中所介绍的科学家为了取得成功,追求自然奥妙而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刻苦勤奋的精神,为科学事业忘我献身的品格,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科学素养,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优化心理素质的良好作用。

居里夫妇不分寒暑、不分昼夜,从8吨铀沥青矿渣中提炼出0.12克氯化镭;法拉第历经十年,经过上百次实验,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伽利略为了追求科学真理,坚持观察和实验,终于被他开启了人类“实验物理”的先河……

总而言之,物理教学中蕴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的物理学史,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文化,必定可以实现新课标下充满情感的生动课堂,实现每一位学生科学素养的持续提升。

第五篇: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工作

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阵地,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人的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成为一个风格高尚的、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人。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强调教学与德育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断言不存在“无德育的教学”,主张“通过教学来进行思想教育”。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按照初中物理教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也应充分结合物理学科特点,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必须在教学中充分研究教材,教学中紧扣教材实际,把德育的内容渗透到教学中去,做到德育渗透合情合理而又避免生硬教条,使德育看似“无意”却又“有意”。我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渗透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物理科学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远远超过了西方国家,因此在祖国的历史上记载着许多物理科学知识及其发展完善的内容,例如,在 “磁场”一节中关于磁偏角的介绍中,学生可知比西方早400多年的宋代沈括已提出;而在学习“回声”中介绍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更有三处有着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的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它们无疑是古代科学家的科学知识与建筑师们高超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又如在讲“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可以介绍东汉时成书的《春秋纬》中记载的:“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舟中,闭窗而座,舟行而人不觉”,这说明早在公元1~2世纪,我国科学家对运动的相对性就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比哥白尼、伽俐略大约早了1 400多年;在学习磁现象时,可以介绍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在学习声的传播时,有一些抗战影片中的片断,如《铁道游击队》中游击队员利用铁轨提前获得敌人火车到来的情报,在《地道战》中游击队员利用竹筒传递情报、信息。这些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中国古代物理学和科技发展史料,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二、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本身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我们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备课与教学中注意挖掘,找准某一知识点为突破,将辩证唯物的思想贯彻进去,潜移默化,使教学内容与德育达到完美的统一。例如,在学习“运动和力”这章内容的时候,讲“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时学生对磁铁吸引铁钉实验,感觉很有意思,但一般不会再做深一步的思考,这时,如果我们紧接着反问一句:“铁钉也能吸引磁铁吗?”直接将学生带入对立的一面,然后通过实验验证,还可以通过有关实例说明例如两个同学面对面同时施力时产生的效果,进一步验证猜想。在这一过程中,将知识点与辩证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渗透“对立统一规律”,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另外,在讲“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时,教师可提示最大静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转变为滑动摩擦力的临界点,这实际上就渗透了量变到质变的哲学观点。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并不需要将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从哲学角度进行详细地教学,而是通过对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相互转换的介绍,引发学生的类比思想,使他们自觉地将两者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教师还可以以实验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渗透。例如学习“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节,教师设问:“某人家里有个窗式衣柜侧放在有过膛风的中间,当有过膛风经过时柜门为什么会自动打开?”学生对这种现象的反应先是惊奇,后是困惑不解,甚至怀疑有“神灵”来帮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抓住时机,设计小实验,并通过讲授知识使学生明白是因为当有过堂风经过柜门时,柜门外的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变小,而柜门内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故柜门会自动打开。并非“老天爷”显灵。这样不仅对破除学生们的迷信思想大有裨益,还可以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渗透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

物理学是一门体系严谨,结构紧密,科学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会受到良好的科学素养的训练,其中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等心理品质。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如惯性定律、杠杆的平衡条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等。学生由于经历和水平的限制,对一些物理知识不可能一听就懂,有时还会怀疑它的真实性,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要过于依赖课本,要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引导学生努力做好实验,实验使用的器材要简单些,观察现象的结果要明确,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通过学生亲自探究实验,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学习“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节,在做硬币“跳高”的实验中,大部分学生都不相信硬币会“跳高”,这时教师现场展示一下,实验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因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会要求亲自去做,结果学生不一定能成功,但经过几次失败之后最终成功,这样学生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也意识到许多事情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容易成功,从而使他们明白做实验要脚踏实地去做,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强的意志。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明白,物理学中的许多定律、定理都是在长期艰苦的实验后总结出来的,包含着科学家多年的心血、汗水、失败和挫折,教育学生在科学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培养学生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比如学习“电磁感应”这节课,在得出电磁感应现象后,抓住时机讲法拉第花费了十年的心血发现了“电磁感应”。他在1821~1831年间做了大量的实验,并找出其中的规律,经历了失败、试验,再失败、再试验,他从失败中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和实验条件,他的这种求新、求实、勇于自我批判的探索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惊人毅力,会使学生受到激励,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物理学的任何一次大的突破都要有献身科学的精神。

综上所述,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只要我们细心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找准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进行有机渗透,就可以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而且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既是新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是切实可行的。只要我们在具体实施时,明确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这三个方面的德育要求,采取合理的德育渗透途径和方法,相信一定能提高初中物理的德育教学水平。

郑州市新奇中学

物理组

2012年9月1日

下载浅谈物理教学中德育的四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物理教学中德育的四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一、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学科德育中,要摒弃传统的,将学生的头脑当做一个容器进行机械灌输的做法,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德育主体性,重视学生的......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1.物理教学中德育现象的分析.......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案例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案例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上好实验课,既能调动起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更是渗透爱护公物、科......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 在中学的各科教学中,德育处于一切教育的首位,如何将德育工作渗透到中学物理教学中去,本文从它们的联系和渗透的方面及途径、方法作出探讨。既......

    浅谈物理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教学

    目 录 一、物理教学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1页 1、结合教学内容,适时介绍我国古代物理学的研究成果„„第1页 2、结合现代物理的教学,适时介绍我国的科......

    浅谈物理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浅谈物理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在现代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学科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落实素质教育精神这是摆在我们物理教师面前所要思考和......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老话题,笔者通过自己的实践提出,德育渗透的前提是教师要在学生中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并能把握学生成长的特点,在教学......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德育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学校一切工作之首,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自觉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义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