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课看门道——也谈如何有效组织语文听评课活动
听课看门道,评课重实效
——也谈如何有效组织语文听评课活动
——也谈如何有效组织语文听评课活动
灵璧中学
丁德鸿
作为常规教研业务的主阵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在各级各类学校制度化的硬性要求下,听课评课依然是教研组同仁之间彼此切磋、相互提高的重要教研手段。笔者自2002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以来,每周的例行公事之一,便是组织包括听评课在内的语文教研活动。
一般评课的程序也就是三步走:
首先由执教者谈自己教学设计的理念、课时安排的蓝图、实际操作的体会之类,其次由参与听课的老师进行点评,最后由教研组长(或中心发言人)作总结陈辞。然而往往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会出现冷场。能够第一个主动发言的寥寥无几。于是,作为教研组长,要么要求按照座位顺序轮流陈述,要么由教研组长直接点将。每到这时候,语文教师谦恭礼让的好品质就全体现出来了。于是,被动尴尬的应付,不痛不痒的赞扬,甚至 “我也同意某某老师的观点”,这种一箭双雕的奉承,使得语文评课成了名存实亡的走过场。
显然,没有一定的专业高度,缺乏批判求是的眼光,这种一团和气的评课是“无效”的评课。
作为语文教研组长,甚至有时自己也会怀疑:这是不是应景式的务虚,是不是形式主义的走过场?然而目睹同事们在准备公开课时的缜密周至,执教公开课中的可圈可点,也使我深深思考:怎样的听课评课才能够“务实”、“有效”。
一、从听课的角度,看语文课堂的“四性”
听一节语文课,要审慎地看这节课的真实性、创新性、实效性与和谐性。
1、真实性:看待一节语文公开课,起点是课的真实性,特别是看学生对文本感知的真实思维过程,看绝大部分学生学习过程的曲折性、领悟过程的自然性,看所讨论的问题的差异性与实际生成,是否符合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实际,看教师教学的课堂生成有无意外情景,看教师的教学机智是否拥有足够的应变能力。
2、创新性:一节语文公开课如果没有创新性,就会失去公开课应有的意义。只有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潜能、风格,并在教学设计、教材解读、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匠心独具的追求,才能给人以“不虚此听”的启迪。以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为例,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材处理。如果只是依赖教学参考书的支撑,或者直接下载人家的PPT课件“拿来”就用,自然也只能是鹦鹉学舌般地“克隆”别人的思想。在公开课这种鼓励创新争鸣的舞台,执教教师应该敢于提出不同观点。当然,教师自己有最原生态的阅读体验,才能有最真实、最有感染力教学设计。
3、实效性:语文课固然不能上成纯粹的知识课、训练课,但也不能偏执地走虚幻之路,走向非语文的边缘化之路。语文课即使要从“大语文教学”的视角出发,也应该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质的因素存在。一节语文课下来,至少应该能实实在在地授人以“渔”。即使是情感的熏陶、情操的陶冶、视野的开拓这样“务虚”的东西,也应当依托于具体的语言文字当中。千万不能让语文课堂“种了他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成为非驴非马的四不像课。实效性应该是评价一节语文课的重要标尺。
4、和谐性:从语文课堂教学的角度,应当重点处理好下列几对关系:
一是教学目标与课堂生成之间的关系。
教师不能囿于“自主、合作、探究”而一味无原则地自由放任,应该引导学生建设性地讨论,适时回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上来。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和兴趣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达到与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不同的新的教学生成。
二是文本解读与拓展迁移之间的关系。
课堂上既要贯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又要防范因过分注重拓展迁移,反而使文本解读浮光掠影的现象。
三是文本阅读与多媒体应用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毕竟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能替代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涵咏。执教者恰当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作用,又要避免过多过滥的视频、图像对文字潜在魅力的冲击。
二、从评课的角度,评语文课堂的“四点”
所谓评语文课堂的“四点”,评的是这节语文课的切入点、制高点、高潮点、动情点。
1、切入点:一节语文课如果上得不好,容易出现杂乱无绪的现象。一篇课文讲多讲少、讲深讲浅,重点、难点定位在哪里,没有一定之规,但找准切入点很重要。如李森祥的小说《台阶》,以“父亲为什么决心要造有九层台阶的新屋?”为切入点,学生从文本里细心寻觅,很自然发现文眼句子“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循此文眼,一番思悟之后,更可自然联想到父亲追求的是受到应有的尊重。层层发掘,剥茧抽丝,便达成了对小说人物的理解。
2、制高点: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应当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占领制高点。这个制高点可以是引导学生归纳出某种相应的思维方法,可以是矫治学生的思维疏漏,也可以是大幅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可以是与中考或隐或显的从容对接。每一节课的制高点都要站在宏观的视野、动态的视角,着眼于学生思维的系统发展,指向学生思维、情感和悟性等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终极发展。不能机械重复,一点高度也没有。
3、高潮点:没有高潮的语文公开课无法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教师要充分运用渲染铺排、对比纠错、悬念照应、起伏跌宕、谐趣幽默、个性解读、质疑探究等多种方式,激活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酝酿高潮。
4、动情点:当前,受某些偏激的所谓“模式”的影响,过分强调语文课堂中的学生活动,却偏偏弱化了语文教师激情澎湃。更有甚者,甚至出现所谓“教师讲解不得超过三分钟”、“砸掉讲台”之类的偏颇做法。而实际上,语文教师的激情澎湃恰恰是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强烈动力之一。没有语文教师的激情,语文课又何来迥异于其他学科的魅力?
听课看门道、评课重实效。如果我们在听评课的过程中,以上述的标准来发表见解,不要再用一些空话套话来评课,我们语文教研组的评课一定会成为学校教研的亮点之一。参与听评课的各位老师,也一定会真真切切地领略到参与教研活动的乐趣。
第二篇:语文听课评课活动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濮阳县第五实验小学语文听课评课活动
2017-11-02 张述鹤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濮阳县第五实验小学开展了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听课评课活动。
刘玉华校长召开工作会议,要求每位语文老师积极参与,精心准备,突出亮点,展现最优秀的课堂。王淑珍校长、曹凤霞主任、戴瑞珍主任深入课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集中听课、评课,帮助各位教师取得更好的专业成长。
各位语文教师在活动中各显其能,彰显了濮阳县第五实验小学教师的活力与风采。
张晓丽老师在讲授《坐井观天》时,利用精致的课件和板书设计,带给学生直观性的视觉效果,为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教学内容上,先强化字词的认识,然后加强反问句、对话次数等语文知识技能的掌握,最后通过分角色朗读、升华理解,层层递进,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明白了“出去看看,拓宽视野”的重要性。
《秋天的雨》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张述鹤老师通过范读开始了授课,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教授朗读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带给学生良好的朗读体验,给师生们带来了生动的一课。
张红丽老师在讲授《慈母情深》一课时,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句子,通过有感情朗读的方式发现母亲工作环境的嘈杂和艰难,对比母亲拿钱时的动作,理解母亲的辛苦和对“我”的无私的爱。课程结尾通过感人的《跪羊图》视频,升华情感,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母亲”浓浓的爱。
李青丽老师教授《玲玲的画》一课时,采用“人物先行”的方法,通过分析关键词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玲玲行为背后的含义,明白只要善于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教育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着急,只要积极动脑筋,总会找到办法解决难题,给学生带来成长的体验。
李春丽老师用智慧的语言给我们带来了《青山不老》一课,带领学生们在发现“青山不老”的奇迹的基础上,体会晋西北环境的恶劣,老人生存环境的孤单与辛苦,感受到成功背后的艰辛。让学生领悟到哪怕环境多么艰苦,依然可以用坚持换来人生的“奇迹”。
王红丽老师的《只有一个地球》,用幽默与哲理性的语言贯穿课堂,既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发现地球的可爱与美好;又让学生们深思,在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又隐藏着哪些隐患,给地球带来了破坏,明白地球的“易碎”,懂得爱护地球的重要性。
马志宏老师在讲解《松鼠》这篇略读课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放手让学生去交流,让学生在读与思、在交流的碰撞中领悟文章的精粹。最后通过小组汇报交流,掌握文中的说明方法,为以后得写作打下基础。
李付银老师的授课内容是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李老师采用先朗读再感悟,再朗读加深感悟的方式,通过一次次的朗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感受童话的美好。正是源于李老师对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视,坚持每篇课文让学生听名家朗读音频,让课堂上的朗读成为了一大亮点。
付献荣老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带来了童话故事《去年的树》,整节课气氛热烈,通过学生之间的朗读小比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朗读的更准确更富有感情。在朗读的过程中,不断插入写作方法的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李爱平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在讲授《我不能失信》时,课堂掌控能力极好,合理安排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深入浅出,为年轻教师树立了榜样。在授课时,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鸽子”的美丽,明白小宋庆龄坚守承诺的难能可贵,让学生们懂得无论面对怎样的情况。都要做到“不能失信”。
楚锡霞老师在讲授《风筝》时,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于较难的词语,鼓励学生上台表演,以活泼有趣的方式解决难题。让学生有了更多的参与感,以充沛的激情参与课堂,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的乐趣。
本次听评课活动,在全体语文教师的积极参与,在王校长、曹主任、戴主任的精心指导下,圆满结束。每位语文老师都有满满的收获,既展示了自身的优点,又从同事的身上发现不足,取长补短。同时,又在王校长、曹主任、戴主任指导下,明白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努力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前进的路上,因为有良师益友相伴,全体语文老师将会以最坚定的步伐,踏实地迈向辉煌的明天。
第三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听评课还要作为内行看门道
[教学论文]听评课还要作为内行看门道
说到语文课,仿佛谁都可以品头论足一番。然而,在新旧教学理念交替、碰撞、磨合的今天,在应试教育仍然没有偃旗息鼓的背景下,到底该依据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一节语文课成功与否呢?作为常规教研的载体,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在学校制度化要求的支撑下,听评课仍然是同仁之间彼此切磋、互相提高的重要方式。笔者自1999年担任学校的语文教研组长以来,每周的例行公事之一,便是组织包括听评课等形式在内的教研活动。在具体听评课时,有时也会感到茫然无绪、单调重复,有时也会怀疑:这是不是应景式的务虚,是不是形式主义的自我纠缠?但我的同事们在执教公开课时的可圈可点,也使我似乎摸索到了一点听评课的门道。从评课的原则上,听评课着重看“四性”;从评课的内容上,着重抓“五点”。
看“四性”,看的是课的真实性、实效性、创新性与和谐性四个方面真实性。我们看待一节公开课,评价的起点是真实性,特别是看学生对文本感知的真实思维过程,看绝大部分学生学习过程的曲折性、领悟过程的自然性,看所讨论的问题的互补性与争鸣性是否符合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实际,看教师教学设计的框架内有没有学生课堂生成的意外情景,看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师作为“平等的首席”是否拥有足够的引导能力。
实效性。语文课固然不能上成纯粹的知识课、训练课,但也不能借口培养语文素养、提升人文精神,从而偏执地走向虚幻之路,走向泛语文、反语文的泡沫化、边缘化之路。语文课即使要从“大语文教学”的视角出发,也应该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质的因素存在。一节语文课下来,至少应该能浓缩成一些“干货”,实实在在地授人以“渔”。即使是情感的洗涤、情操的陶冶、视野的开阔这样务虚的东西,也是有迹可循的,也是可以依托于具体的语言文字当中的。实效性应该是评价一节语文课的重要标尺。当然,对实效性的追求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一课一得”,更不能走繁琐分析和机械训练的老路。
创新性。一节语文公开课如果没有创新性、千人一面,就会失去公开课应有的意义。只有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潜能、风格,并在教学设计、教材解读、教学方法等方面有独树一帜的追求,才能给人以启迪。以个性化解读文本为例,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声音和色彩。如果只是仰仗教学参考书的支撑,自然也只能是依葫芦画瓢、鹦鹉学舌般地贩卖别人的思想。在公开课这种鼓励探讨、争鸣的舞台,我们提倡执教教师敢于提出不同观点。当然,教师浸润自己最原生态的阅读体验,并以此传输、启发学生,才是最真实、最有感染力的阅读。
和谐性。从语文课堂教学的角度,应当重点处理下列几对关系:一要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相对明确与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生发文本之间的关系。教师不能借口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就一味无原则地自由放任,而应该引导学生建设性地讨论,适时回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上来。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完成与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不同的新的教学旅程。二要把握好个性化阅读与遵循文本逻辑之间的关系。既要倡导和鼓励个性化阅读,又不能走向漫无节制的以颠覆传统观点、消解一般观点为快意的末流阅读。三要把握好文本拓展与文本解读之间的关系。既要贯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又要防范因过分注重拓展迁移,文本解读反而欠火候的现象。四要把握好现代教育技术与文字的内蕴、情感之间的关系。
既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作用,又要避免画面、图像对文字潜在魅力的冲击。五要把握好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和人文素养提升之间的关系。既要避免走繁琐训练的歧路,又要防止必要的语文训练的缺席。六要把握好常态的语文课堂教学与高考语文之间的关系。既要防范高考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过早介入、过早链接,又要避免对高考走向的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抓“五点”,抓的是切入点、制高点、高潮点、动情点和拐点切入点。一节语文课如果上得不好,容易出现杂乱无绪的现象。一篇课文讲多讲少、讲深讲浅,重点、难点定位在哪里,没有一定之规,但找准切入点很重要。如有位教师讲李白的《蜀道难》,找的切入点是“‘蜀道难’到底‘难’在何处?”学生于是从文本里细心寻觅,很自然发现入蜀之路的险峻艰难;一唱三叹之余,便可窥蜀地久居之难,蜀中军阀可能酝酿着凶险的割据叛乱的隐忧,意在警诫当局者在形势险要处应当好好防守;一番思悟之后,更可自然联想到人生之路的艰难。层层发掘,剥茧抽丝,便达成了对诗歌主旨的解构。
制高点。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应当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抢占制高点。这个制高点可以是引导学生归纳出某种相应的思维方法,可以是矫治学生的思维疏漏,也可以是大幅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可以是与高考或隐或显的从容对接。每一节课的制高点都要站在宏观的视野、动态的视角,着眼于学生思维的系统发展,应该指向学生思维、情感和悟性等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终极发展。不能总是重复,一点序列和层级也不讲,一点梯度和坡度也没有。
高潮点。没有高潮的语文公开课无法紧紧揪住学生的心弦。教师要充分运用渲染铺排、对比纠错、悬念照应、起伏跌宕、谐趣幽默、个性解读、质疑探究等多种方式激活语文课堂,师生互动、酝酿高潮。
动情点。当前,语文课堂中的学生活动有过度泛滥的趋势,却偏偏看不到语文教师激情的张扬与澎湃。部分课堂在提升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语文教师的职业角色和主导作用被弱化了。而实际上,教师的激情恰恰是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强烈动力之一。没有语文教师的激情,何来语文迥异于其他学科的动人魅力?
拐点。课堂结构设计忌平淡无奇、平庸乏味。如果一堂公开课能匠心独运地设计一两个拐点,又与教学内容水乳交融,将大大强化教学效果。特别在小说、戏剧这类情节注重起伏跌宕的文体的学习上,公开课没有必要过于追求四平八稳,应该自然地运用与文体一致的课堂结构程式。如为了让学生体验小说结尾“合
乎情理又出乎意料”的特点,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续写和改写小说的结尾,特别是隐去微型小说的结尾,让学生依据铺垫、暗示,合理地制造意外、波澜,往往能激活课堂气氛,学生思维的火花异彩纷呈。出现疾徐有致的拐点,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将极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Tags:
上一篇:[教学论文]用合理的教学程序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
下一篇:[教学论文]名师课堂结尾“五式”
第四篇:谈如何听课评课心得体会
谈如何听课评课心得体会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看似平常,并不平常的课堂教学,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学知识与学做人、学知识与提高能力、全面要求与因材施教等这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出,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又在课堂教学中运行。它以何种形式来组合,又以何种形式来优化就可能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怎样来认识课堂教学规律和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呢?听课评课是一种行之有效地研究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一、怎样去听课,教师听课应该按下面三个步骤来进行。(一)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教师要想听课真正学习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要有心,听课就要做点准备工作。打算听谁的课,应该事先问问他教什么内容,把课本找来预习一下,看看课文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写的,有没有难点、疑点;同时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教这样的课文,准备怎样教法,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不理解教者的教学意图,不熟悉教材,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
教师去参加教研活动听公开课也要做准备。这就需要在参加教研活动之前,千方百计去了解与钻研一下与之相关的学术理论,或向人求教,或者重温自己所积累的资料。这样能拓宽视野,缩短与学术的差距,这样去听公开课就会收获更大一些。
(二)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既要看教皋要看学二者兼顾看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的学。
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总而言之要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有时教师听课也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地注视课堂上的每个方面,根据授课者的特点和听课者的目的,可以适当有所侧重。
对一般的研究课,就着重看其在研究方向上的达成度,对于名家的课,宜着重领略其教学风格及其相应的学术思想在课堂的体现,听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也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三)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教师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对课堂实况过几遍电影,应进行反复的琢磨。思考的办法有很多,或翻翻听课记录,或与执教者交谈,或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作番比较,或写一篇听课一得,或干脆将他人执教的内容拿到自己班上试试等。
在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的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在分析他人课时,听课者还要注意分析执教者课外的功夫,看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前备课情况。这种思考对自己也会有很大帮助。
二、教师如何评课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和运作。缘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看教学思路
工作要有思路,写文章要有思路,上课同样要有思路,这就是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哟效果。我们平时看课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析。
(二)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包括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1.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2.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3.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大少现象。4.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5.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一)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二)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性。
(三)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风格的形成等。
(四)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现代化教学呼唤现化教育手段,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还要看教师适时、适当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言简意赅,有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六、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以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第五篇:语文听课评课稿
语文评课稿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 徐银花
开学以来,我听了杜主任、冒爱玉、杨正龙、张建华、孙茂洲、刘燕、周迎年、陈怀龙、顾汉吕、祁燕、周丽娟、严主任等老师共21节语文课,收获颇丰。整体来说每堂课都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教学目标明确,并能在教学过程中鲜明地体现重点突出;课堂问题设置巧妙,环环相扣,自然流畅地引导学生理解了文本内容和情感;师生互动积极有效;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德育渗透如细雨润物无声;注重过程方法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能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推敲揣摩品味;在拓展教学方面更是趣味横生,恰当新颖,很好地加深了对文本中心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板书涵盖了文本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并有艺术之美感。
杜主任的课有许多光彩之处,最突出的是他本人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并将其表现在了课堂的许多方面。尤其是教学语言注重文学性,词汇丰富,文采飞扬,语调语气抑扬顿挫,很有吸引力。我要向他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感受语言的魅力,在口耳相传之间掌握并运用丰富的汉语词汇,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们的作文之中。
严主任对文本的解读非常深刻,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也很到位。在读中悟,悟中读,跳出来,走进去的读书方法也让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不是停留在表层的感官的愉悦上,而是达到了深层次的理性的思考。因此,学生自主解读文本时展示给我们的已经超越了初一学生普遍的那些稚嫩表达,而是让听课老师也啧啧称赞的精彩解读。另外多媒体的使用没有舍本逐末,只有非常精炼的四句话的方法点拨。
陈怀龙老师的课设计新颖,让学生用记者访问的形式学习课文。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参与面广,学习积极性很高。陈老师在穿插有关背景资料诗人成就诗词知识等适时适度,似信手拈来,又恰到好处。这也与他肚里有文章,胸中有点墨有关。
冒爱玉老师教学注重对文本内容情感的分析挖掘,培养学生搜索有用信息的能力,表述概括的能力等等。这对学生现代文阅读的水平提高都是一个必需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程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语文学习是学生个体的行为。语文阅读也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所产生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张建华老师在教学时就非常注意尊重与呵护学生的独特感受。对于学生的回答,卢老师能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上,引导学生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回答得好教师给予肯定,对于学生回答过程中不太明确或不合理的教师也能给予正确的导向与引导。孙茂洲老师对教材的取舍方面有勇有谋,他的课堂既显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高效,尤其是让学生续写《安恩和奶牛》的结尾,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周迎年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清晰,表达能力强,语气语调富有激情。课堂上有梯度的引导学生诵读和品读文本,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实施教学时从内容到教法到学情,都显得清新、自然,尤其是学生读书很动情,饶有兴致地读,主动地探究问题,很好。
周丽娟老师讲课有激情,善于带动学生,有个人魅力。结构严谨合理,过渡自然,全课给人一种浑然一体之感。重点突出,大多数问题设计简单易答巧妙,学生学起来轻松好懂。学生答题能力强,可以说这与老师平时的潜移默化分不开。她的语言流畅,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基本功深厚,容量虽大但节奏适宜。顾汉吕老师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发展现状与要求,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准确的把握了教学重难点和考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教学环节衔接流畅,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教学中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努力营造高效,和谐的课堂,整堂课情知交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亮点是说不完的,那就打住。下面说说我个人的收获:
第一、语文课要上出语文的味道,老师的“讲”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在课堂上要讲语言、讲文学、讲写作,而不是去讲思想道德、讲国际风云等等。课堂上要注重情感氛围的营造,语言要有文采,能打动学生,教学应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再有营养的饭食要好吃才能下咽,才能有助于身体健康。不好吃的饭菜不会打动人们的胃口的。所以语文课堂首先要生动。
第二、读书是感悟语文的重要途径,出声朗读更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手段。在众多老师的课堂上,我们都多次听到了学生饱含感情的读书声,教师还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人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体验中寻找独特的感悟。
第三、课堂上要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授课教师通过问题的预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反复诵读,并围绕所找到的句子进行深入挖掘,启发学生多元思维,让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第四、在传统的语文考试中,总是把“知识点”作为考试训练的重点,但是,今天这样的观点已经过时了,我们的语文训练必须从“知识点”转到“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训练上,这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也是今天语文考试的要点。课堂上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让学生站起来说话,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时还应有的书面表达,这样的训练是针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训练,是治“本”的做法,而不是我们通常的知识点训练,这是我们要深入领会的。第五、多媒体(或者课件)的利用与处理,不宜太庞杂、太细化、太执着,宜精练、适用、有效,因为课堂是动态的。如果执着预设的课件,一会影响课堂的流畅性;二会淡化生本对话,导致学生与文本对话效果的弱化,如果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有效解读,后边的事情就不好办了。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是一个抒写缺憾美的地方;教师,则是创设美、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责任人。是的,没有遗憾也就没有回味,也就不会有跌宕的精彩,雨后的彩虹。那我们就不谈遗憾,不怕遗憾,而让遗憾成为我们闪亮以后的铺陈和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