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
2011年的暑假即将结束了,假期中我阅读了学校给我们推荐的两本好书,其中的一本就是余文森先生主编的有效教学丛书系列中的《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一书,读后收获挺多的。
书中说教学的有效性内在的包含了备课的有效性、上课的有效性、听课和评课的有效性,以上课的有效性为核心,即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是实现上课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听课和评课都围绕上课展开,同时促进上课的有效性。
老师在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实施过程中要做到:
一、仔细研究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每一个学生在阶段性学习中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必须熟读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这就要求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前言”,把握住基本理念。
2.读目标,增强目标意识:即确立“三维”目标和熟记学段目标。
3.读“实施建议”,提高操作能力。
4.读“附录”,和学生们一起成长。
二、备课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必修基本工作,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等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重要性越来越大,备课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更是全教研组的事情,因此备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发挥教研组的作用,进行集体备课。2.备课的四个环节: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设计、备教学用具。
备教材:熟悉教学内容;了解新课程标准对本章、本节的教学目标是如何界定的;研究本课时与前后课时之间的联系,做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把握;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正确的把握本课时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考虑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认知状况创造性的实施教材内容。
备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预习反馈;就课题(或在预习时提出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提出问题等。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在性格、心理、认知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况;预知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备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教学流程;认真思考每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如何组织与进行。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体现多维的教学目标。
三、上课:
上课的教学方法要灵活简便。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教学方法应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选择,灵活简便一点,实用就好。无论是“探究式”,还是 “接受式”,关键要受学生的欢迎。因此要做到:
1.上课时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2.注重从学生的不同表现获取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对教学的设计再加工。
3.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开放思维。
4.注意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允许和鼓励学生的质疑和释疑。
5.相信学生,尽量不代替学生完成任务。
6.重视评价,善于利用评价的激励作用组织教学。
在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情感的渗透和教育。
四、听课
学会听课,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听课前要明确听谁的课?为什么听?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做到: 1.记自己的随想,边听边记
2.注意环节,还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关系。
3.注意教学的真实性,真实的成分有多少。
4.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有一定恰当的评价。
五、评课:
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要评好一节课一般需要做到:
1.明确教学内容。
2.要认真听课,了解讲课教师的教学设计。3.认真揣摸讲课教师的设计意图,进行换位思考。
4.毫不保留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讨论,一起提高。
六、反思
教学反思应该是一种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行为,需要理论支撑的分析、比较和判断的思维过程,以及思考之后的改进、提升、完善、记录的行动过程。有的放矢、行必有果,是教学反思的显著特征。要做到:
1.思考:包括课前思考、课中思考、课后思考。
2.笔记:思考而有所得,就做一些笔记,及时记录下来,体验“认识升华”、“负而转正”的美妙。一是随时的零散笔记;二是阶段的完整笔记
余文森先生主编的有效教学丛书系列中的《有效备课 上课 听课评课》一书明确说明教学的有效性内在的包含了备课的有效性、上课的有效性、听课和评课的有效性,并以上课的有效性为核心,亦即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是实现上课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听课和评课围绕上课展开,同时促进上课的有效。
那么,怎样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才是有效地呢?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是老师的“家常便饭”,就像人们总是不断改善家常便饭,使之营养丰富又色香味俱全一样,老师在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方面,也要不断改进,使之更为有效更为充满活力。而且此种追求是无止境的,是一个永恒的过程。实施过程中要做到:
一、怎样备课
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凡有几年教学经历者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重要性越来越大,备课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全教研组的事情,因此备课一般需要:
1.集体备课,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2.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了解新的课程标准对本章节、本单元、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如何界定的;研究本课时与前后课时之间的知识联系,做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把握;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正确的把握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考虑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认知状况创造性的实用教材。
3.了解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在心理学中了解;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从预习反馈中了解;就课题(或在预习时提出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提出问题;从学生学习过的相似课文(内容)了解。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在性格、心理、认知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况;预知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4.设计练习: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教学流程;认真思考每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如何组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注重体现多维的教学目标。5.撰写教案,写教案,是在认真备课,研究教材、学生、环境等地基础上,进行规划课堂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
二、如何上课:
上课要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需灵活简便。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非要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花样百出,以示在教学中贯彻了新理念。其实,教学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教学方法应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选择,灵活简便一点,实用就好。无论是“探究式”,还是 “接受式”,关键要受学生的欢迎。
在课堂上,要做到让学生接受,就得学会各种技能。本书讲解了讲授的技能、提问的技能、倾听的技能、观察的技能、点拨的技能、情境创设的技能、课堂调控技能等。在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同时还要注重情感的渗透和教育。
三、怎样听课
学会听课,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听课前要明确听谁的?为什么听?想解决什么问题?一般需要做到:
1、“听”课的结构
2、“听”重点难点的突破
3、“听”板书及教学媒体运用
4、“听”课堂气氛
5、“听”教学细节
6、“听”闪光之点。
7、听课后的反思、总结
四、怎样评课: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要评好一节课,并非易事,一般需要做到:
1、了解教学内容。
2、先要认真听课,了解讲课教师的教学设计。
3、认真揣摸讲课教师的设计意图,进行换位思考,发现优缺点。
4、毫不保留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讨论,一起提高。教学反思,怎样反思、反思些什么?教学反思应该是一种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行为,是一种需要理论支撑的分析、比较、判断的思维过程,以及思考之后的改进、提升、完善、记录的行动过程。有的放矢、行必有果,是教学反思的显著特征。一般需要做到:
1、思考。包括课前思考、课中思考、课后思考。
2、笔记。思考而有所得,就做一些笔记,及时记录下来,体验“认识升华”、“负而转正”的美妙。一是随时的零散笔记;二是阶段的完整笔记。
本书运用了大量的从课堂实践、案例中提炼出一些普遍的、可操作的东西,供我们教师借鉴、参考、实践,更重要的是点醒了教师们的潜质、启发了教师们的思考、促进了教师们的孜孜以求、提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有效性。而且还以主题的形式,从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言或新的课程理念出发,以典型的案例丰富名言或理念,在用操作的要点引领教师把理念转化为行为。
我今后会潜下心来,会慢慢思索教育的细节,从细小琐屑的教学细节入手,剖析教学的深刻和有效,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真正从有效走向优质!
第二篇:有效备课 上课 听课评课
《有效备课 上课 听课评课》心得体会
沈凤珍
余文森先生主编的有效教学丛书系列中的《有效备课 上课 听课评课》一书明确说明教学的有效性内在的包含了备课的有效性、上课的有效性、听课和评课的有效性,并以上课的有效性为核心,亦即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是实现上课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听课和评课围绕上课展开,同时促进上课的有效。
那么,怎样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才是有效地呢?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是老师的“家常便饭”,就像人们总是不断改善家常便饭,使之营养丰富又色香味俱全一样,老师在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方面,也要不断改进,使之更为有效更为充满活力。而且此种追求是无止境的,是一个永恒的过程。实施过程中要做到:
一、怎样备课
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凡有几年教学经历者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重要性越来越大,备课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全教研组的事情,因此备课一般需要:
1.集体备课,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2.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了解新的课程标准对本章节、本单元、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如何界定的;研究本课时与前后课时之间的知识联系,做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把握;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正确的把握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考虑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认知状况创造性的实用教材。
3.了解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在心理学中了解;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从预习反馈中了解;就课题(或在预习时提出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提出问题;从学生学习过的相似课文(内容)了解。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在性格、心理、认知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况;预知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4.设计练习: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教学流程;认真思考每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如何组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注重体现多维的教学目标。
5.撰写教案,写教案,是在认真备课,研究教材、学生、环境等地基础上,进行规划课堂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
二、如何上课:
上课要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需灵活简便。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非要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花样百出,以示在教学中贯彻了新理念。其实,教学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教学方法应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选择,灵活简便一点,实用就好。无论是“探究式”,还是 “接受式”,关键要受学生的欢迎。
在课堂上,要做到让学生接受,就得学会各种技能。本书讲解了讲授的技能、提问的技能、倾听的技能、观察的技能、点拨的技能、情境创设的技能、课堂调控技能等。在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同时还要注重情感的渗透和教育。
三、怎样听课
学会听课,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听课前要明确听谁的?为什么听?想解决什么问题?一般需要做到:
1、“听”课的结构
2、“听”重点难点的突破
3、“听”板书及教学媒体运用
4、“听”课堂气氛
5、“听”教学细节
6、“听”闪光之点。
7、听课后的反思、总结
四、怎样评课: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要评好一节课,并非易事,一般需要做到:
1、了解教学内容。
2、先要认真听课,了解讲课教师的教学设计。
3、认真揣摸讲课教师的设计意图,进行换位思考,发现优缺点。
4、毫不保留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讨论,一起提高。
教学反思,怎样反思、反思些什么?教学反思应该是一种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行为,是一种需要理论支撑的分析、比较、判断的思维过程,以及思考之后的改进、提升、完善、记录的行动过程。有的放矢、行必有果,是教学反思的显著特征。一般需要做到:
1、思考。包括课前思考、课中思考、课后思考。
2、笔记。思考而有所得,就做一些笔记,及时记录下来,体验“认识升华”、“负而转正”的美妙。一是随时的零散笔记;二是阶段的完整笔记。
本书运用了大量的从课堂实践、案例中提炼出一些普遍的、可操作的东西,供我们教师借鉴、参考、实践,更重要的是点醒了教师们的潜质、启发了教师们的思考、促进了教师们的孜孜以求、提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有效性。而且还以主题的形式,从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言或新的课程理念出发,以典型的案例丰富名言或理念,在用操作的要点引领教师把理念转化为行为。
我今后会潜下心来,会慢慢思索教育的细节,从细小琐屑的教学细节入手,剖析教学的深刻和有效,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真正从有效走向优质!
第三篇:《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提纲
一、备课篇
1、首先必须在精神上重视上课,必须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学段标准。老师要明白教材的意图、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和价值判断。
2、教师备课的核心环节是研读教材,按教材编排意图有条理进行教学,不能忽视学生的现实起点,不断不断追问学生学习作螺旋式上升的根基是什么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有哪些。
3、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程标准和研究课程标准。
4、理解掌握集体备课的内涵和功能以及集体备课的理性诉求,掌握新的教研文化所包括的几个方面。
二、上课篇
主题一
讲授的技能
1、掌握“讲授的技能”的含义和基本形式。
讲授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连贯地向学生叙述事实、描绘现象、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述规律并使学生理解的活动方式。
讲授的基本形式包括: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
2、了解讲授的基本要求
主题二
提问的技能
1、掌握有效提问的特点和策略。
有效提问的特点有:现实性、开放性、逻辑性和双主体性。有效提问的策略包括:
(1)建构弱权势的课堂文化。(2)以主题和情景贯穿教学。
(3)尽量让学生证明自己的回答。(4)关注不确定性的回答。
2、了解提问的功能和误区。
主题三
倾听的技能
1、掌握倾听的有效策略。(1)接纳与平等。(2)专注与耐心。(3)回应与互动。(4)理解与共情。(5)鉴赏与学习。
2、了解倾听的作用和误区。
主题四
观察的技能
1、掌握观察原则和策略
观察的原则:同步性原则、即时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反省性原则。观察的策略:注视、扫视、环视和巡视。
2、了解观察的内容。
主题五
点拨的技能
1、掌握点拨的策略和遵循的原则。
点拨的策略包括:整体性点拨、重难点处点拨、迁移性点拨、终结性点拨。点拨遵循的原则:启发性原则、适时性原则、适度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2、了解点拨的方式和技巧。
主题六
情景创设技能
1、掌握教学情境的创设途径。
(1)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教学情境。(2)借助动作创设教学情境。(3)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4)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5)借助“背景”创设教学情境。(6)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2、了解当前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
主题七
课堂调控技能
1、掌握课堂调控的策略。(1)教育观念的转变。(2)教师预设。
(3)随机应变的能力。
(4)树立“内在生成”的教师权威。
2、了解课堂调控的要素
三、听课篇
1、了解“为师,从听课开始”观念。
2、理解“带着思想去听课”观念,掌握听课之前思想准备的内容;掌握提高听课效益的方法;熟悉新课程精神下的听课观。
3、理解“站在不同的视角听课”观念,熟悉苏霍姆林斯基听课法;掌握教师、校长、教研员等不同身份的听课者的目的及应注重的内容。
4、理解有效听课的真谛----“听、读、想、记”协调合作、联动推进。掌握有效听课的前提、基础和保证;了解听课时应听什么,看什么,想什么,记什么;掌握听课记录的四种形式以及听课记录的重点。
四、评课篇
主题一 师者,将随评课而出“彩” 主题二 标准,有效评课的坐标
主题三 民主,滋养评课文化的土壤 主题四 评课要点一二三
听评课要点,供老师们参考。
一、倾听执教者反思。
二、多角度思考,但不能面面俱到。
三、就理论理,有理有据。
四、认真倾听,平等对话。
五、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六、借助网络,广开言路。
七、撰写课例,扩大影响。
第四篇:《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
高二政史地组
江宏波
今年暑假我阅读了学校给我们推荐的一本好书——余文森先生主编的有效教学丛书系列中的《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本书主要围绕教学的有效性用经典案例和理论相结合的形式向读者娓娓道来,如润物细雨,就像和名家面对面的交流,能使你豁然顿悟,收益匪浅。
教学的有效性内在的包含了备课的有效性、上课的有效性、听课和评课的有效性,并以上课的有效性为核心,即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是实现上课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听课和评课都围绕上课展开,同时促进上课的有效性。
要做到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的有效性必须做到:
一、仔细研读课标
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哥们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课标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对各科课程和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按课标的要求,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必须研读课标,这就要求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前言”,把握住基本理念。
各科课标在“前言”中规定了“课程性质和地位”,提出了该学科的新理念,这是课标的核心。这为我们广大教师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2.读目标,增强目标意识:即确立“三维”目标和熟记学段目标。
教学设计时,必须紧紧围绕“三维”目标,使三者协调一致,成为一体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段目标直接指导教师的教学,是教学任务更明确,教学更有针对性,不至于做无用功,确保教学效益。
3.读“实施建议”,提高操作能力。
“实施建议”分别就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和评价提出具体建议。这些建议对我们来说可以说是“金玉良言”。教学建议聚焦实施过程的重点、难点,是行动的航标、教学的指南。
4.读“附录”,和学生们一起成长。
“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研读课标就是“磨刀”,是把力气用在了刀刃上。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才会更完善,教学效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备课
备课是教师职业从始至终的一项必修课。我们要注重自身的学习,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为每一节课倾注我们全部的精力。
首先,必须不断丰富自身的学科知识。在“一标多本”的形势下,仅仅吃透一本教材,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是不够的。教材只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一种资源。我们不能局限于本学科知识的范畴,而应向其他人文科学和科学拓展,使自己拥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建立起多元化的学科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其次,必须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掌握必要的教学知识。
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对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再次,要将教学知识与教学情境融为一体,不断发展教学智慧。
教师的智慧只有通过实践,在实践中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才能生成,也就是教学之后及时的反思,不断改进教学,在行动研究中构建全新的“教学的自我”。
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简单的排列、教学方法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等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落实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切实提高课堂效益和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重要性越来越大,备课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更是全教研组的事情,因此备课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发挥教研组的作用,进行集体备课。
2.备课的四个环节: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设计、备教学用具。
备教材:熟悉教学内容;了解新课程标准对本章、本节的教学目标是如何界定的;研究本课时与前后课时之间的联系,做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把握;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正确的把握本课时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考虑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认知状况创造性的实施教材内容。
备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预习反馈;就课题(或在预习时提出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提出问题等。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在性格、心理、认知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况;预知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备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教学流程;认真思考每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如何组织与进行。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体现多维的教学目标。
三、上课:
上课是一门艺术。教学方法要灵活有效。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教学方法应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选择,灵活简便一点,实用就好。无论是“探究式”,还是 “接受式”,关键要受学生的欢迎。因此要做到:
1.上课时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2.注重从学生的不同表现获取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对教学的设计再加工。3.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开放思维。
4.注意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允许和鼓励学生的质疑和释疑。5.相信学生,尽量不代替学生完成任务。
6.重视评价,善于利用评价的激励作用组织教学。
在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情感的渗透和教育。
四、听课
学会听课,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听课前要明确听谁的课?为什么听?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能做到以下几点在听课中必定受益匪浅。
1.带着自身的教学需求去听课,要有自己的随想,边听边记。2.带着课程理念去听课,这样才能掌握教学的具体要求,才能科学评价所听的课,从中受益。
3.带着实用标尺去听课,听课中衡量授课教师的教学技巧、方法是否有用、可用,批判的借鉴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加以灵活运用。
4.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听课,用一种谦虚的心态听课。这样不仅能给授课者以客观评价,也会使我们听课时产生一种愉快的心境,易于吸纳他人优点,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五、评课:
有人把上课和评课用“画龙点睛”做了一个确切生动形象的比喻。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要评好一节课一般需要做到: 1.倾听执教者反思。
2.多角度思考,但不面面俱到,评课时主要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表达出来。3.就课论理,有理有据。评课时要以课例为依据,然后说出隐含在课例背后的理论或理念。
4.认真倾听,平等对话。不管谁发言,都要认真听,做必要的记录,边听边思考,提出并商量与自己意见有出入的地方,要有理有据,互相学习。
5.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对执教者的教学设计、教学处理产生疑问、存有疑虑,要向执教者请教。
6.借助网络,广开言路。借助网络进行评课,参与面更广 更便捷、更自由,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7.撰写课例,扩大影响。把听课所见、评课所思写成课例,受益面就广、影响力就大,“喜悦,因分享而永恒”
第五篇: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阅读时间:2009年11月
引荐人:曾水清
摘记:
于永正《备课断想》
1. 把教学目标贴在备课本上。
2. 首先朗读,要求学生背的自己先背下来。散文要读出意境,诗歌要读出韵
味,童话寓言要读出情趣,说明文要读得“明白”,课文中的人物要读活,不论什么课文要读出标点符号。
3. 要咬文嚼字。
4. 备课:(1)把生字写得规范,掌握它的笔顺,把板书的字练好。(2)所
有新词都要查字典。(3)凡要求造句的词,一定弄明白它有几个义项,知道它的使用范围,并造出几个不同类型的句子。(4)如有“读写结合”点,我一定先“下水”写一写,有时不止写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