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书心得
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有感
牛学梅 静海大张屯中学
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有感
读了余文森主编的《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在序言里,余教授也提出来了,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新课改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发展得更好。那么,怎样才能实施有效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余教授主编了一系列的有关教学的丛书,而本书指出教学的有效性是以上课的有效性为核心,即备课时为上课服务,是实现上课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听课和评课围绕上课展开,同时促进上课的有效。
全书分为四大部分,也就是如何有效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这是从教学工作和教学流程角度来谈教学的。其中备课篇有研读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思考反省等主题,其中每个主题都从老师们熟悉的经典名言出发,有典型案例;上课篇指出上课时教学的核心工作,这一主题主要讲解了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技能,如讲授,提问,情境,倾听,观摩,点拨,调控等供老师们借鉴学习运用;听课篇通过展示名师带着思想进课堂,看、听、想、认协调发展,联动推进,联动是有效听课的真谛,老师们在听课中逐渐成长;评课篇中说:老师的上课时画龙,评课就是点睛,龙因睛而腾飞,评课是教学钻研的灵魂。上课人因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人因评课而豁然开朗。以此来看,要进行有效的教学,离不开这四大部分。
作为一名老师备课,上课,听课与评课是自己的家常便饭,可我们需要不断地改善家常便饭,使之营养丰富又色香味俱全;不断改进备课,上课,听课与评课,使之有效更充满生命活力。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老师要想在三尺讲台上滔滔不绝,句句经典,让学生佩服的话,就免不了课下的努力学习,使自己的学识博大精深。所以说,教师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必须充分做好备课工作,要多多虚心的学习,多多听听优秀的教师讲课,且在每上完一堂课时,要不断地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当然,也要看见自己教学中的闪光点,这样有利于更好的发挥长处。
读了《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一书,我总结了以下观点:
一、怎样研读课程标准?
1、读“前言”,把握基本理念。
2、读目标,增强目标意识。①、确立“三维”目标;②、熟记学段目标。
3、读“实施建议”,提高操作能力。
4、读“附录”,和孩子一起成长。
“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研读课程标准就是“磨刀”,是把气力用在刀刃上。可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淡化了这种意识,只顾埋头使劲“砍柴”,而忽视了轻松“磨刀”。以后教学过程一定记住备课的第一步——研读课程标准,方向对了,教学效能才能彰显。
二、怎样了解、分析学生?
1、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
2、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在心理学中了解;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从预习反馈中了解;就课题(或在预习时提出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提出问题;从学生学习过的相似课文(内容)了解。
3、为“学困生”提供特殊服务。
三、教师怎样根据学科的特点、学段(学期)目标,联系学生实际,设计针对性、综合性的练习?
1、设计课内练习。包括课前练习(预习)、课后练习(包括生字词的书写、背诵、答问、单元练习等教材的“练习系统”)、仿写练习(读书笔记)等。
2、设计课外练习。例如:搜集资料、拓展视野;“自助餐”式作业;“自主”式作业;“亲情”作业;全面开发、充分利用习题资源。
新课程理念下的练习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变重复练习为灵活多样的练习,变静态练习为动态练习,变封闭练习为开放的练习,变练习素材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练习。
四、教学反思,怎样反思、反思些什么?
教学反思应该是一种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行为,是一种需要理论支撑的分析、比较、判断的思维过程,以及思考之后的改进、提升、完善、记录的行动过程。有的放矢、行必有果,是教学反思的显著特征。
1、思考。包括课前思考、课中思考、课后思考。
2、笔记。思考而有所得,就做一些笔记,及时记录下来,体验“认识升华”、“负而转正”的美妙。一是随时的零散笔记;二是阶段的完整笔记。
3、提炼观点,形成文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反思,应该是教师最好的“学”。
五、教学情境的创设途径
1、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中的实物主要指实物、模型、标本以及实验、参观等。图像包括板书、图画、挂图、幻灯、录相、电影、电脑等。
2、借助动作(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如:操作、表演、活动、演示。
3、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朗读——声情并茂;描述——绘声绘色;比喻——贴切精彩。
4、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
5、借助“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的背景知识主要包括: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历史典故等。
6、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在研读中 我重点读了上课篇,下面是怎样有效上课一点心得:
首先得重视知识的引入。一堂课的引入如同一个故事的开头,教师要营造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对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的良好氛围。在音乐课中常见的导入法有:节奏导入法、旋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直接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情境导入法、肢体导入法、设疑导入法等等。在这样的心理环境中开始知识和能力的渗透,学生才不会从心底抵抗教学的进程。很多时候,学生总是上课不专心,或者是对课本知识不感兴趣,这个时候,老师就该营造气氛,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回归课堂。
其次是把握知识发生、理解和应用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学生的参与,要放手让学生亲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他们在发现中获得满足,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自尊与自信。对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学习基础设计知识呈现方式或场境,并采用相应技术为学生提供应用知识、发挥才能的环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在我的音乐课堂上已经充分体现出来,不管是唱歌课还是欣赏课,我都尽量让学生能够动起来,能跳舞的歌曲就编些舞步来跳,能加打击乐器的歌曲就让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取了真正的知识,或许将受益这一生。此外,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或性格特征的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的长短,在教学教程中适时加入一些兴奋点,从而避免他们产生学习疲劳。比如说在教乐理知识时,我经常采用一些非常形象的动作讲解。例如休止符,我就做踏点步,或瘸子走路,代表音符时值一长一短,同学们非常感兴趣,很快就学会了。
第三要重视课堂小结的准备。由于记忆与遗忘始终相伴,并且不同学生的记忆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课堂小结决不能草率应付了事,要想法让学生回顾与整理自己的思路。对于班上的所谓差生,我对他们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跟他们聊天,给予他们信心,告诉他们千万别“破罐子破摔”。“我能行!“我是最棒的!””相信自己!”“坚持到底,就是
胜利!”这些都是时常鼓励孩子的语言,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心情愉快,学得轻松。
上课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差异的未成年人,面对的是充满变化的课堂,不容易掌控。我们所有的准备、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上课服务的,每一堂课直接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美好未来。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上课是一种融合讲授、提问、倾听、观察、点拨、情境创设、课堂调控等技能的艺术。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孜孜不倦地学习,把理论应用于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读了《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后,确实感觉不一样了,给我带来不少的收获,至少在教学的素养上给我很大提高。作为教师,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奋斗来完善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第二篇:有效备课 上课 听课评课
《有效备课 上课 听课评课》心得体会
沈凤珍
余文森先生主编的有效教学丛书系列中的《有效备课 上课 听课评课》一书明确说明教学的有效性内在的包含了备课的有效性、上课的有效性、听课和评课的有效性,并以上课的有效性为核心,亦即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是实现上课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听课和评课围绕上课展开,同时促进上课的有效。
那么,怎样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才是有效地呢?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是老师的“家常便饭”,就像人们总是不断改善家常便饭,使之营养丰富又色香味俱全一样,老师在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方面,也要不断改进,使之更为有效更为充满活力。而且此种追求是无止境的,是一个永恒的过程。实施过程中要做到:
一、怎样备课
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凡有几年教学经历者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重要性越来越大,备课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全教研组的事情,因此备课一般需要:
1.集体备课,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2.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了解新的课程标准对本章节、本单元、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如何界定的;研究本课时与前后课时之间的知识联系,做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把握;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正确的把握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考虑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认知状况创造性的实用教材。
3.了解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在心理学中了解;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从预习反馈中了解;就课题(或在预习时提出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提出问题;从学生学习过的相似课文(内容)了解。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在性格、心理、认知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况;预知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4.设计练习: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教学流程;认真思考每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如何组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注重体现多维的教学目标。
5.撰写教案,写教案,是在认真备课,研究教材、学生、环境等地基础上,进行规划课堂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
二、如何上课:
上课要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需灵活简便。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非要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花样百出,以示在教学中贯彻了新理念。其实,教学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教学方法应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选择,灵活简便一点,实用就好。无论是“探究式”,还是 “接受式”,关键要受学生的欢迎。
在课堂上,要做到让学生接受,就得学会各种技能。本书讲解了讲授的技能、提问的技能、倾听的技能、观察的技能、点拨的技能、情境创设的技能、课堂调控技能等。在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同时还要注重情感的渗透和教育。
三、怎样听课
学会听课,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听课前要明确听谁的?为什么听?想解决什么问题?一般需要做到:
1、“听”课的结构
2、“听”重点难点的突破
3、“听”板书及教学媒体运用
4、“听”课堂气氛
5、“听”教学细节
6、“听”闪光之点。
7、听课后的反思、总结
四、怎样评课: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要评好一节课,并非易事,一般需要做到:
1、了解教学内容。
2、先要认真听课,了解讲课教师的教学设计。
3、认真揣摸讲课教师的设计意图,进行换位思考,发现优缺点。
4、毫不保留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讨论,一起提高。
教学反思,怎样反思、反思些什么?教学反思应该是一种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行为,是一种需要理论支撑的分析、比较、判断的思维过程,以及思考之后的改进、提升、完善、记录的行动过程。有的放矢、行必有果,是教学反思的显著特征。一般需要做到:
1、思考。包括课前思考、课中思考、课后思考。
2、笔记。思考而有所得,就做一些笔记,及时记录下来,体验“认识升华”、“负而转正”的美妙。一是随时的零散笔记;二是阶段的完整笔记。
本书运用了大量的从课堂实践、案例中提炼出一些普遍的、可操作的东西,供我们教师借鉴、参考、实践,更重要的是点醒了教师们的潜质、启发了教师们的思考、促进了教师们的孜孜以求、提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有效性。而且还以主题的形式,从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言或新的课程理念出发,以典型的案例丰富名言或理念,在用操作的要点引领教师把理念转化为行为。
我今后会潜下心来,会慢慢思索教育的细节,从细小琐屑的教学细节入手,剖析教学的深刻和有效,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真正从有效走向优质!
第三篇: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
2011年的暑假即将结束了,假期中我阅读了学校给我们推荐的两本好书,其中的一本就是余文森先生主编的有效教学丛书系列中的《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一书,读后收获挺多的。
书中说教学的有效性内在的包含了备课的有效性、上课的有效性、听课和评课的有效性,以上课的有效性为核心,即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是实现上课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听课和评课都围绕上课展开,同时促进上课的有效性。
老师在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实施过程中要做到:
一、仔细研究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每一个学生在阶段性学习中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必须熟读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这就要求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前言”,把握住基本理念。
2.读目标,增强目标意识:即确立“三维”目标和熟记学段目标。
3.读“实施建议”,提高操作能力。
4.读“附录”,和学生们一起成长。
二、备课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必修基本工作,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等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重要性越来越大,备课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更是全教研组的事情,因此备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发挥教研组的作用,进行集体备课。2.备课的四个环节: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设计、备教学用具。
备教材:熟悉教学内容;了解新课程标准对本章、本节的教学目标是如何界定的;研究本课时与前后课时之间的联系,做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把握;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正确的把握本课时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考虑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认知状况创造性的实施教材内容。
备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预习反馈;就课题(或在预习时提出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提出问题等。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在性格、心理、认知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况;预知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备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教学流程;认真思考每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如何组织与进行。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体现多维的教学目标。
三、上课:
上课的教学方法要灵活简便。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教学方法应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选择,灵活简便一点,实用就好。无论是“探究式”,还是 “接受式”,关键要受学生的欢迎。因此要做到:
1.上课时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2.注重从学生的不同表现获取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对教学的设计再加工。
3.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开放思维。
4.注意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允许和鼓励学生的质疑和释疑。
5.相信学生,尽量不代替学生完成任务。
6.重视评价,善于利用评价的激励作用组织教学。
在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情感的渗透和教育。
四、听课
学会听课,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听课前要明确听谁的课?为什么听?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做到: 1.记自己的随想,边听边记
2.注意环节,还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关系。
3.注意教学的真实性,真实的成分有多少。
4.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有一定恰当的评价。
五、评课:
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要评好一节课一般需要做到:
1.明确教学内容。
2.要认真听课,了解讲课教师的教学设计。3.认真揣摸讲课教师的设计意图,进行换位思考。
4.毫不保留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讨论,一起提高。
六、反思
教学反思应该是一种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行为,需要理论支撑的分析、比较和判断的思维过程,以及思考之后的改进、提升、完善、记录的行动过程。有的放矢、行必有果,是教学反思的显著特征。要做到:
1.思考:包括课前思考、课中思考、课后思考。
2.笔记:思考而有所得,就做一些笔记,及时记录下来,体验“认识升华”、“负而转正”的美妙。一是随时的零散笔记;二是阶段的完整笔记
余文森先生主编的有效教学丛书系列中的《有效备课 上课 听课评课》一书明确说明教学的有效性内在的包含了备课的有效性、上课的有效性、听课和评课的有效性,并以上课的有效性为核心,亦即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是实现上课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听课和评课围绕上课展开,同时促进上课的有效。
那么,怎样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才是有效地呢?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是老师的“家常便饭”,就像人们总是不断改善家常便饭,使之营养丰富又色香味俱全一样,老师在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方面,也要不断改进,使之更为有效更为充满活力。而且此种追求是无止境的,是一个永恒的过程。实施过程中要做到:
一、怎样备课
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凡有几年教学经历者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重要性越来越大,备课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全教研组的事情,因此备课一般需要:
1.集体备课,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2.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了解新的课程标准对本章节、本单元、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如何界定的;研究本课时与前后课时之间的知识联系,做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把握;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正确的把握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考虑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认知状况创造性的实用教材。
3.了解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在心理学中了解;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从预习反馈中了解;就课题(或在预习时提出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提出问题;从学生学习过的相似课文(内容)了解。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在性格、心理、认知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况;预知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4.设计练习: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教学流程;认真思考每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如何组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注重体现多维的教学目标。5.撰写教案,写教案,是在认真备课,研究教材、学生、环境等地基础上,进行规划课堂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
二、如何上课:
上课要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需灵活简便。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非要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花样百出,以示在教学中贯彻了新理念。其实,教学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教学方法应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选择,灵活简便一点,实用就好。无论是“探究式”,还是 “接受式”,关键要受学生的欢迎。
在课堂上,要做到让学生接受,就得学会各种技能。本书讲解了讲授的技能、提问的技能、倾听的技能、观察的技能、点拨的技能、情境创设的技能、课堂调控技能等。在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同时还要注重情感的渗透和教育。
三、怎样听课
学会听课,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听课前要明确听谁的?为什么听?想解决什么问题?一般需要做到:
1、“听”课的结构
2、“听”重点难点的突破
3、“听”板书及教学媒体运用
4、“听”课堂气氛
5、“听”教学细节
6、“听”闪光之点。
7、听课后的反思、总结
四、怎样评课: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要评好一节课,并非易事,一般需要做到:
1、了解教学内容。
2、先要认真听课,了解讲课教师的教学设计。
3、认真揣摸讲课教师的设计意图,进行换位思考,发现优缺点。
4、毫不保留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讨论,一起提高。教学反思,怎样反思、反思些什么?教学反思应该是一种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行为,是一种需要理论支撑的分析、比较、判断的思维过程,以及思考之后的改进、提升、完善、记录的行动过程。有的放矢、行必有果,是教学反思的显著特征。一般需要做到:
1、思考。包括课前思考、课中思考、课后思考。
2、笔记。思考而有所得,就做一些笔记,及时记录下来,体验“认识升华”、“负而转正”的美妙。一是随时的零散笔记;二是阶段的完整笔记。
本书运用了大量的从课堂实践、案例中提炼出一些普遍的、可操作的东西,供我们教师借鉴、参考、实践,更重要的是点醒了教师们的潜质、启发了教师们的思考、促进了教师们的孜孜以求、提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有效性。而且还以主题的形式,从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言或新的课程理念出发,以典型的案例丰富名言或理念,在用操作的要点引领教师把理念转化为行为。
我今后会潜下心来,会慢慢思索教育的细节,从细小琐屑的教学细节入手,剖析教学的深刻和有效,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真正从有效走向优质!
第四篇:读书心得《有效备上课听课评课》
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有感
长春市一0三中学 刘丹
我阅读了《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本书,该书很适合我们教师来细细阅读,它以主题的形式,从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言或新课程理念出发,以典型案例丰富具体名言或理念,再用操作要点引领老师们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行动。我也认真阅读了备课、上课、听课中的部分主题,有些觉得对自己很有帮助,很贴近自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下面我将从以下三部分谈谈我的读书体会。
一、简介该书作者及主要内容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本书的主编是余文森,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会主任委员,全国优秀教师,福建省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新课程教学专业支持工作项目组负责人,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在有效教学和校本教研等专题研究上取得系列重要成果,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该书就是余文森博士编著的有效教学丛书之一,从教学工作和教学流程角度来谈有效教学,书中共有四个篇章,即备课篇、上课篇、听课篇和评课篇,每个篇章又分为 1 若干个主题,启发老师们的思考,促进老师们对教学不断地改进。
二、体会最深的感悟
1、备课篇主题三 ———了解学生
书中提到“对牛弹琴”这个成语,不是牛愚笨,而是琴师不了解牛,牛需要的是嫩草,对着牛弹琴有什么用呢?说话做事不看对象、不了解对象是没有效益的。教学也是如此,备课时我们老师很喜欢仿用名师们得一些出彩的案例,可实际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考虑到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所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这就是所谓的“备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所在。教师通过备学生,可以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潜能。
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的清清楚楚了,如果教师按事先所设定的起点,就不一定是真是的起点。
2、听课篇主题二------准备,带着思想进课堂
带着思想去听课,听课时的思想究竟从何而来?是在长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的丰厚积淀中逐渐形成的,对听课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要凭借于听课之前充分的思想准备。作者将听课前的思想准备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①学习新课程标准,把住方向盘;②结合课题研究,关注教学策略;③凭借个性教学风格,开拓设计思路;④熟谙名家名课,适时学以致用。听课者只有占据一定的思想高度去听课,才能在听课中有所感受和体验。不同的人听同一节课,所带的思想不同,对听课的感受就不同;同一个人听不同的课,思想的侧重点不同,对于听课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听课,随着思想认识的逐步拉升,听课的感受也就不同了。
三、如何将其融入自己的实际教学中
1、当看到备课篇主题三------了解学生这部分内容时,使我想起曾经上过的一节课,课后我自我感觉不是很理想,课堂中也有些小错误,还遗漏了一个小环节,另外平时都有让学生来评价小组活动或个人展示环节的,但今天上课也都没有用,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感觉自己没有调整到最佳的表现状态,但是同事们反馈整节课环节很流畅、不错,可是这种内心的感受是只有自己能体会的到的,原因是什么呢?当时我将原因归咎于是借班上课,细读了改篇后,我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在备学生和注重细节两方面做的还不够。
借班上课应该更注重细节性,似乎我们老师设计好了一节课后,整体的大方向都不会有太大的出入,那么最重要的就是细节问题,细节可以保证课堂的每个环节按照教师预设的进行。同时也考验老师运用课堂机制的灵活性,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老师适应学生、学生接受老师是一种教学艺术,我需要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多体验、多总结、多翻阅相关的资料去学习。
2、拿到该书后浏览了一遍目录,觉得自己在听课方面比较欠缺,平时专家来听课的时候,看到他们的听课记录本子上记录的很有特点,不同于 常规的教学的步骤,但是很有调理性,既能记得全面又能发现问题,并给出合适的改进措施,那么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当我阅读了听课篇之后才知道他们背后的故事,书中提到的特级教师窦桂梅几年来阅读量达300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做了50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记下了10余万字的教后记,几年来听了校内外教师的1000多节课„ 看到这些数字后,从窦老师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历程,使我也意识到了听课伴我们成长。
以上就是我细读了备课篇主题三—了解学生和听课篇主题二—准备,带着思想进课堂后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的心得体会,书中提炼出来的很多案例我觉得对我都有借鉴参考的价值,不管这些案例是在我们平时教学中已发生的还是未发生的,我们都可以学到很多,从已发生的案例中寻找原因、总结经验;从未发生的案例中提前预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一点”,将“巨人”的长处学到手。
第五篇:《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提纲
一、备课篇
1、首先必须在精神上重视上课,必须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学段标准。老师要明白教材的意图、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和价值判断。
2、教师备课的核心环节是研读教材,按教材编排意图有条理进行教学,不能忽视学生的现实起点,不断不断追问学生学习作螺旋式上升的根基是什么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有哪些。
3、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程标准和研究课程标准。
4、理解掌握集体备课的内涵和功能以及集体备课的理性诉求,掌握新的教研文化所包括的几个方面。
二、上课篇
主题一
讲授的技能
1、掌握“讲授的技能”的含义和基本形式。
讲授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连贯地向学生叙述事实、描绘现象、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述规律并使学生理解的活动方式。
讲授的基本形式包括: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
2、了解讲授的基本要求
主题二
提问的技能
1、掌握有效提问的特点和策略。
有效提问的特点有:现实性、开放性、逻辑性和双主体性。有效提问的策略包括:
(1)建构弱权势的课堂文化。(2)以主题和情景贯穿教学。
(3)尽量让学生证明自己的回答。(4)关注不确定性的回答。
2、了解提问的功能和误区。
主题三
倾听的技能
1、掌握倾听的有效策略。(1)接纳与平等。(2)专注与耐心。(3)回应与互动。(4)理解与共情。(5)鉴赏与学习。
2、了解倾听的作用和误区。
主题四
观察的技能
1、掌握观察原则和策略
观察的原则:同步性原则、即时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反省性原则。观察的策略:注视、扫视、环视和巡视。
2、了解观察的内容。
主题五
点拨的技能
1、掌握点拨的策略和遵循的原则。
点拨的策略包括:整体性点拨、重难点处点拨、迁移性点拨、终结性点拨。点拨遵循的原则:启发性原则、适时性原则、适度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2、了解点拨的方式和技巧。
主题六
情景创设技能
1、掌握教学情境的创设途径。
(1)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教学情境。(2)借助动作创设教学情境。(3)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4)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5)借助“背景”创设教学情境。(6)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2、了解当前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
主题七
课堂调控技能
1、掌握课堂调控的策略。(1)教育观念的转变。(2)教师预设。
(3)随机应变的能力。
(4)树立“内在生成”的教师权威。
2、了解课堂调控的要素
三、听课篇
1、了解“为师,从听课开始”观念。
2、理解“带着思想去听课”观念,掌握听课之前思想准备的内容;掌握提高听课效益的方法;熟悉新课程精神下的听课观。
3、理解“站在不同的视角听课”观念,熟悉苏霍姆林斯基听课法;掌握教师、校长、教研员等不同身份的听课者的目的及应注重的内容。
4、理解有效听课的真谛----“听、读、想、记”协调合作、联动推进。掌握有效听课的前提、基础和保证;了解听课时应听什么,看什么,想什么,记什么;掌握听课记录的四种形式以及听课记录的重点。
四、评课篇
主题一 师者,将随评课而出“彩” 主题二 标准,有效评课的坐标
主题三 民主,滋养评课文化的土壤 主题四 评课要点一二三
听评课要点,供老师们参考。
一、倾听执教者反思。
二、多角度思考,但不能面面俱到。
三、就理论理,有理有据。
四、认真倾听,平等对话。
五、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六、借助网络,广开言路。
七、撰写课例,扩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