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学生看小班化教学与管理
一个学生眼中的“小班化教学”
这学期,我们学校把小班化教学理念全面应用于各科教学和班级管理,各方面的显著变化给我们的每一个同学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惊喜地发现同学们都或多或少地在各自的基础上取得了进步。静下心来想想,这种全新的小班化教学管理理念具体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首先,我认为“小班化”促进了班级风气的良性改善。在此之前,各班级学生成绩差距大,班级里只有几个好学生在埋头学习,希望自己能够名列前茅。对于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同学来说,学习已经是越来越无关紧要的事情了。就在这一学期,学校各年级各班都应学校的整体要求实行分组排座,每组匹配好、中、差三等学生,开展分组讨论,一帮一学习。并采取比赛奖励机制调动全体同学参与学习。在小组中设置各科科代表负责协助科任教师沟通辅导本学科学习、作业等事务。所以,小组成员无论学习好坏都有自己负责的任务,让他们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又不致于因为自己的缘故拖小组的后退,每一个同学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做到各司其职、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不仅同学们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普遍的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也在不断地增强。
其次,小班化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激励同学们学习上进的竞争机制。无论在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每个小组的成员都不甘示弱,为了给自己小组争光,为了到阶段评价的时候取得良好的成绩,每一个同学都在积极努力着。尤其是各组的小组长,他们的责任感更强,他们能够以身作则成为小组成员学习的典范。他们能够做到有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耐心帮助思想和学习上有困难的组员。这样,在组长的带动下,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齐心协力为小组的成长进步而努力表现。
再次,小班化教学体现在各科教学中,老师们都能够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开展分层教学和各种特色教学。课堂上,我们能够清楚地感受到,各学科老师们在问题设计和提出方式上的因人而异。而且老师们不仅重视课堂分层教学和各种特色活动的开展,而且也非常重视我们的课前充分预习和课后的及时复习环节,并持续强调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体验到了被老师们悉心关照的温暖,以及因此给我们带来的莫大的学习动力。
以上就是我对学校本学期开展的小班化教学的一点体验和感受,对于我一个喜爱学习的学生而言,真的是受益匪浅。而且,我真的希望我们的学习和成长能够因此成为人生一次最愉快的经历。
小班化教学的感受
这次月考的成绩,我排在全班第五名,全年组第十名。虽然没有达到我心中理想的成绩,但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回想起刚升入七年级的时候,我不过就是一个中等生。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的成绩有了一些进步,但是远不如现在的成绩好。短短的40多天的时间,就让我的成绩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这其中多亏了学校这学期全面推行的小班化教学。
老师们为了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就在班级里首先开展分组教学。就是把我们分成以五、六人为一组的小组,选出组长,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在小组中,谁组织、谁记录、谁操作、谁发言等都分工到人,组织开展小组讨论学习和活动。无论在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只要我们取得了一点进步和收获,我们就可以以获得“笑脸”的形式为自己获得加分,同时为小组争得荣誉。每到月末的时候,通过班级评比,就会产生个人和小组的胜出者。这样,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这期间,我们可以看到同学间的你追我赶和互相帮助,也可以看到小组间的讨论探究。同时,班级的整体形象也在一点点提升。同学们从觉得学习很累到现在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都是小班化教学和管理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
所以,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小班化教学”,它不仅能够促进我们同学之间的沟通合作,而且还能够促进我们的个性发展。尤其是老师和同学之间,同学和同学之间能够面对面的交流,让我们觉得学习轻松自由,不再有太多的压力,让我们无力去主动承受。因此,学习渐渐成了我们高兴去做的事情。
第二篇: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地合作学习
2014
经过一年的小班化实验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小班化”教学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小班化教学”强调让每个学生受到充分的教育,强调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它能让学生享受多种教育资源,使每一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小班化的小组合作学习尤其重要。在这一年里我在教学上大胆改革,不断创新,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小班化教学下的合作学习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小班化教学,人少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真正实施差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依据学生的语文学习程度,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可在群体中增加个别化教学的因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快乐的学习,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小班化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要充分发挥小组评价机制。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不仅要采取集体奖励的强化手段,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参与互助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小组为单位,使学生形成“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观念,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强化小组成员的交流、合作,促进小组成员共同进步。现在我已从“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对学生的评价也由原来的“这个同学说得真棒”变为了“这个小组的意见真好“。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小学合作学习还应选择恰当的时机。
三、选准时机恰当的运用小组合作。
突破重难点时,运用“合作学习”有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面对疑难问题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在解决学生的质疑时,组织小组讨论,有助于确立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提出的疑问,选取有代表性的在小组中讨论,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可以发挥学生的协作精神。当遇到问题有多种答案时,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创新精神。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以畅所欲言,体验交流的喜悦,树立信心。学生们也可以从交流中得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灵感。例如:每个单元练习中都有不同要求的口语交际训练。组里的几个同学可以一起合作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上一起合作讨论、交流。每次的配画文,都是在小组内朗读,让每位同学都能有机会评价自己的和别人的习作,在互相评价中扬长避短。
小班化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了合作技能,懂得了互助学习,学会了如何共处。激发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了他们的创造力。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问题,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第三篇:小班化教学
在初中小班化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近几年,随着初中入学生源的减少,我校也全面开始了小班化教学的实践。其实在工作之初,我就接触到一些有关小班化教学的信息:美国实行小班化教学要比中国早的多,这是国情决定的,所以我们在小班化教学实践中有些是可以学习的,在美国,一个小班仅有15人,给小班授课的老师能够将时间和精力更多地用于帮助每个孩子。小班授课也增加了课堂的安全感,秩序和纪律性。按照常识,老师们在现代化的学校里给小班学生授课,孩子们学到的东西会更多。小班上课对提高学生成绩也有显著效果。美国的经验我们不能照搬,在我国初中三十六人以下的班级称为小班,所以结合学校自己的情况和学科特点,我们应在学习的基础上去摸索自己的特色小班之路,以下是我在这几年的小班教学中的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第一部分 班级环境的安排
我们在小班化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全面和谐的个性,更应注意充分发挥班级环境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使学生有展示自己的空间,给孩子们创造出美的环境。
由于小班人数少,活动空间大,所以完全可以在教室四周建成一个个科学角、读书角、生物角、艺术角、玩具角、数学角等,甚至让每面墙每扇窗都会说话,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参与完成。我们只要注意到环境要趋于现代化、动态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凭着兴趣与好奇心随学随用就算是成功了。有条件的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如开发有学生日常生活照的班级年历等等。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座位优势。小班化教学应对教学空间和环境的优化设计变得更加“讲究”,可以摆成“U”字型、梅花型、秧田型、对称型、周边型、品字型、围坐型等形式,座位的优化有助于让学生摆脱紧张感,进行轻松平等的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个性和培养能力。至于哪一种座位设计更佳,我个人认为还是由班级人数和教学内容决定,比如说班级会议可以用“U”字型、劳技课、专家讲座可以用围坐型、信息技术课上我们可以用梅花型等等。
第二部分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教学的策略,只是教学方法比教学策略更具操作性。以下介绍的几种教学方法,在我日常的教学中都经过实践,较之以往学生班额数较多的“大班”,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得到比较充分地运用。
一、分组教学法
根据学生差异、兴趣爱好和需求,进行同质或异质编组。同质,有利教师重点辅导,是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异质,有利于同学相互帮助,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并可在教案的制定上体现出不同分组和不同要求的特点。分组时我们要注意到以下几点:
1、分组前了解学生,按教学需要进行编组。
2、不同类型,层次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分组要求。
3、同质分组是动态变化的。要看情况变化而随时调整分组。
4、要求每个小组起个响亮的组名,同时要明确分工,以增加小组的凝聚力。
二、个别指导法
教师深入小组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特别关注和帮助有困难、不常举手和不愿表演的学生,或对学有余力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三、五官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和说一说等,调动学生装的五官来体验,从而产生欲望,培养经验。这在实验课的教学中经常要用到,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支教材需要和教学实际设计体验内容,课前准备好相应的教具和学具。
2、让学生从自己的五官体验中或得感受,领会教学内容,并得到更为深刻的印象。
四、活用资源教学法 抓住教学环境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交往能力,让学生学会交往,并锻炼他们的勇气和胆量,培养良好的气质。这在学生汇报课等内容教学中常用到,我们在设计组织时应注意:
1、教学环境主要是教学的人际交往环境,教学的人际交往,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从教师出发的人际交往局面,要创造条件让教学人际交往环境以学生为主,从学生出发。
2、要鼓励学生发问,由同学回答或老师回答,由学生主持或讨论。
3、教师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开展人际交往,而且尽可能促使人人参与。除此之外还有鼓励教学法、动手操作教学法、师生交融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就不一一介绍了,总之学无定法,教无定法,而小班可以让这些教学方法更好的发挥出他们的光彩。
第三部分 自主学习
在进行小班化教学过程中,要把自主学习看成培养孩子能力的主要原则。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教学要以人为本、以生为主,让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教学,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是灌输的对象。而在小班化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地位有了更多的转变,成为有益学习的探索者,积极进行语言实践的主人。
小班化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一个主旨,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挖掘创新的因素,在指导观察中培养创新精神,在启发想象中激活创新的火花,在活动类课程中发展创新能力。
第四部分 分层教学
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明显地存在着个别差异。在小班化教学中,由于人数少,教师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每一个学生,去读懂学生这“一本书”,注意让学生主动、自由、充分、和谐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教学中,我们强调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可以将学生按照不同的程度分成三个层次。A层次为学习能力强、现实水平高的学生;B层次为能力、水平一般的学生;C层次为能力较弱、水平较低的学生。分层的结果不需要公开,分层可因不同学科而异,且可随着教学活动的进展和学生能力的变化重新分层。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练习;布置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弹性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让所有的小班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练习、作业,在老师的奖励、同学的鼓励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自尊要求。
后记
小班化教学,必将成为我国本世纪教育的主流。根据几年来的实验表明,在小班中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参与意识、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比对照的“大班”都有明显进步。我们坚信,小班化教学既继承了班级授课制的所有合理内核,又克服了个别教学的缺点,既不过分增加教育的成本,又可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关于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感悟
八年级数学
九台市莽卡满族中心学校
雷振国
第四篇: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工作总结
学校“小班化教育”研究课题的实施又经历一个里程,近年来,我们树立了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下,我们在教学上大胆改革,不断创新,走小班化的改革之路,收到了一定的办学效果。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
一、努力创设小班化教育的良好环境(一)优化教学的外在环境 1.校园布置
教室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对我校这样性质的学校来说,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教室里活动,我们经过多方考虑研究,把教室定位成“孩子们成功的学园、开心的乐园和温馨的家园。”
为了营造这样的环境,学校在今年搬进了新校园。为了让校园的操场,教学楼内的墙面、走廊都会“说话”,使之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儿童天地,校领导特地请来专家为学校进行设计、布局。并在教学楼四层增加了各种艺术教室。为学生愉快学习提供了简洁、美观、实用的学习环境。
2、教室布置
教室的左面墙上安装了软木板,老师们将那里布置成评比栏或荣誉角、学习园地,学生优秀的作业包括写字、作文、数学、绘画、手工等等都展示出来,孩子们可以随时感受到成功的滋味。各班教室后面还增加了图书柜,摆放着各种少儿读物,供学生阅览扩大视野;有的班还开辟了生物角,摆放着花草虫鱼,供学生观察增加生机„„
对于刚入我校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如何使他们能很快适应学习生活,老师们也下了一翻功夫。她们充分利用教室环境,营造英语学习的气氛,将各种绘有图案的单词卡片贴在墙报上,对帮助学生熟记英语单词很有帮助,既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又为英语教学的促进起到积极的作用。使学生上路快,效果显著。
小班教室的空间也给教师的办公方式带来了变化。为了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我们在教室里给教师安排了办公角,这样的安排明显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更为直接、及时,师生关系也就更为融洽。教室里有了办公桌,学生的作业大部分可以面批,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及时发现每个学生各自知识上的缺陷,并给予辅导,这样一来对学生更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无疑效果是明显的。
在环境的布置过程中,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使师生关系格外融洽。可见,小班环境对学生情感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二)优化教学的心理环境
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环境除了以上教室等设施及布置所构成的教学环境外,还包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交往、学生之间交往所形成的教学氛围及人际关系等心理环境。1.师生关系的定位
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相互影响、相互认识、相互间信息交流而形成的。
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对话的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师生都是课程的资源,也是课程的建构者。因此我们要求每个老师都要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
小班的组织形式不同于大班,因此,无形间给师生彼此的认识提供了更多时空。教师能在单位时间内关心更多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受教师辅导的机会明显增多。教师基本能做到“面向全体”,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教学信息的传递。2.教学气氛的营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创设各种教学氛围,在师生、生生之间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中时常会表现出满意、愉快、合作、互动和互助等积极的情感状态。
在课堂上,我们的教师也是充分利用小班的空间优势,随时调节着课堂气氛。我们经常看到语文课、数学课以及其他学科课上,孩子们不拘一格尽兴表现的场面。课堂上孩子们或小组讨论,或即兴表演,而老师则穿行其中或参与、或点拨,灵活的教室布置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空间;老师亲切的话语,平等的姿态拉近了距离,课堂上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研究中我们发现,许多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小班的条件下能发挥得更突出。如采用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戏剧表演、创意练习、影视欣赏等各种生动有趣的动态教学。
(三)优化课程的设置
小班化教学由于资源上的优势,在很大一个层面上为课程的设置安排提供了广泛的空间。我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开设一些兴趣课程(校本课程),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在实践和研究中学习。课程的实施打破班级之间、年级之间的界限,形成开放的课程实施空间。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真正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积极实施多位的学习方式的研究 在本轮的研究中,我们分低、中、高年级段,分别尝试了游戏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的研究: 1.游戏学习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得到培养。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动、乐意玩的年龄特点,课堂上老师们开展了一些游戏活动,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游戏中巩固知识。例如:一年级和二年级的两节英语课,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鉴于此,范君、马颖两位老师通过教学课件的使用,使学生要学,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上课时,借助电脑鲜艳的色彩,生动的演示,让学生用眼观、用耳听,用脑记。同桌相互说,佩带上道具上前面表演等等学习方式,由于教学中老师注意了多种教学因素的优化组合,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而且两位老师还及时给予学生小贴画作为鼓励,所以学生学习的情绪很高涨,两节课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自主学习
新课程重体验,重实践。让学生亲自体验,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摸一摸、做一做、想一想,都能促使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进而学会创造。3.探究学习
以自主性、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为主要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操作上我们强调“先放后扶”,即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实践、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再给予精当的点拨引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使学生的探究、理解进一步深入。教师的“扶”,扶在学习方式的指导、重点难点的突破、困难学生的辅助、新旧知识的联系、合作交流的组织等方面。
三、初步的成效
我校开展小班化教育不仅是切合时势的教育改革,同时也正是我校教育改革的一次磨练,一种机遇。通过将近两年的尝试,我们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小班化教学,学生得到较好的发展
1.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小班学生各种能力整合得比较全面,学生性格更加活泼开朗,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更为和谐。
2.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逐步养成。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实验、出小报、摄影、仿写、表演、实践、调查等多种形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不少。有的尽管只是一、二年级的小同学,但是我们却看到孩子们的设计、想象、思维非常精妙。
(二)小班化教学,教师得到较大的进步 众所周知,任何一项实验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努力。同样,在这个过程中也为教师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开展小班化实验以来,我们觉得对教师的促进作用还是比较大的。1.教学观念得到转变。
学校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为教师了解新的教育形势提供了较多机会。教师们也能虚心求教,认真探索,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正是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们开始重视教法研究,也重视学法指导,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抓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2.教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作为一名教师,能否把握好课堂教学,能否紧扣教学要求上出有质量的课,能否在学生中取得较好反馈,这是至关重要的。小班化教学实验为我校的青年教师们成材创造了条件。她们在这片“试验地”里,毫无拘束地自由探索,尝试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此使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我校青年教师不但得到了培养,更拥有了较多“亮相”机会。她们通过校研究课、评优课、开放课,区“东兴杯”赛课等方式,展示自己,显露才华,同时又能取长补短。正是在这不断的学习、探索、研究、展示中,青年教师快速地成长起来,成为了学校的主心骨,成了小班化教学实验的领头羊。像学校的高育红、鲁娜、张彦荣等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深深感到:小班的魅力在于:我们自主地发挥,让自己有个发展表现自我的空间;小班的美丽在于:老师能顾及到每一个孩子,让我们表现更加出色;小班的精神在于:培养孩子的自主自立自强和互帮互助的精神。我们会在不断的探索、研究中取得更大成绩。
第五篇:小班化教学
二十七中高中语文教研组
有关小班化教学学习材料
一、什么是小班化教学
关于小班化,教育界现在为止也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从教学组织的形式看,是指一个教学班学生数量的较少。
较少到底指多少呢?在教育实践中,有人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视野关注的覆盖范围一般有多大?国内外一项“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一个班级的学生超过25人,教师就会顾此失彼,超过越多,顾不到的学生也越多。
查阅国内外资料,小班化教学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80年代,美国的部分州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目前美国中学的平均班级规模是25个学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美国又提出美国中小学班级规模应缩小到18人。目前德国班级规模与美国相似,全国平均为25个学生。英国20到25人,加拿大25到30人。
从小班化教学的内涵看,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教学面向各向异同的学生个体,而不是面向整齐划一的全班整体;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组织开展。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小班化教学是在学生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的教学单位中面向学生个体,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小班化教学活动会发生如下变化:
1、教学活动在时间、空间上会得到重组
2、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密度、强度、效度等以及师生间互动关系会得到增强和增加。
3、教学的内容、方式、技术、评价会发生全新变化,并促进或推动教育理念的进步。小班化教学:应该建立在素质教育高标准、高要求的教育质量观和现代办学效益观基础上,并在这样理念和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运用了充分发挥“小班”本质特征的教学模式、策略、方法、技术、手段和评价的一种教学形态。
二、小班化教学提出的背景
信息化时代对现代人才的需求。班级授课制是十七世纪工业革命的产物,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赫尔巴特的《教育学》和凯若夫的《教育学》都是在这种教育组织形式下研究其规律而产生的,批量式的培养人才满足了当时社会的要求。21世纪不是工业化大生产时代、流水线作业生产同一产品的时代,而是知识经济时代,它需要的是富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因此,21世纪的教育也要因此而适应,更加以人为本,更加照顾学生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因人设材。目前教育改革出现两大趋势:一是教育的价值取向从单纯的传递教科书上所呈现的现有知识向促进人的主动健康发展转变;二是教学的组织形式从批量生产式的大班教学向适应个性充分发展的小班化或个别化教学转化。小班化教学因此背景而产生。21世纪的教育必须以培养现代人,即具有独立个性和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并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为目标。小班化教学是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它必将在我国得到发展。
小班化教学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之一。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人们对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教育的变化总是和经济社会的变化有着最直接的关联,小班化的出现就是如此。随着出生人口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期望的提高,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渐露风采,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
小班化教学是国内外教学改革发展之趋势: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这就使得大班化教学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如何面向全体、如何因材施教等,小班化教学就应运而生。近几年来,由于城市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一些大中城市小学班级人数开始逐渐 1 二十七中高中语文教研组
减少,他们实施了小班化教学改革实验,也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并在全国推广80年代,美国的部分州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93年克林顿总统创导全国性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运动后,教育部不遗余力地推动缩小班级规模,并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在此基础上,从99学年开始,联邦政府正式启动庞大的“缩小班级规模计划”。在我国,96年,上海率先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97年,北京等学校相继开展此项研究工作。1996年,上海市率先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10所小学在起始年级中进行首轮小班化教学试点,此举被称为“教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杭州市从1998年开始实施小班化教学。南京2001年秋季正式开始进行小班化教学实验。大量的研究表明;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起到明显的效果。对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育资源等有革命性的突破。小班化教育成为了教育的一场新革命。
三、小班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理论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皮格马利翁效应)。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学生数的减少,使得教师比较容易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
2、教育学理论基础。“新基础教育”(叶澜教授)认为: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充分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的;“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小班化教学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索成为可能,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加充分。
3、我国的教育方针。我国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学说,明确提出了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教育方针,这对小班化教学起着明确的指导作用。我国现阶段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样也对小班化教学起到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四、小班化教学的目的
1、从教学过程角度:
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强化积极的人际互动;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老师的教学品质,降低了教学劳力。
2、从教学结果角度:
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其内在的潜能,激发其主动探究的欲望;
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得到个性化的教学,促使人人成功。
五、小班化教学的进程
就目前国内小班化教育实施的情况来看,上海,北京,广州等沿海发达地区城市都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这些尝试也为未来教育改革的发展提供了实验基础。
中国小班化实践历史
1993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两所小学进行了缩小班额的课题实验,有江苏省教育厅等单位牵头组织
1996年开始,上海市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始小班化教育。
2000年,江苏省锡南高级中学(现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开始高中小班化教育实践,班额控制在30人左右。
2009年,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开设小班近35个。
二十七中高中语文教研组
2010年,小班化教育追求进入国家、各省“十二五规划纲要”
7月,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教师王星的个人专著《高中小班化》由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六、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1.小班化教学使师生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实践证明,班级规模越大,师生之间情感纽带就越弱;班内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就越大,教师对班级的管理也就越难;班级规模越大,学生交往的频率就越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就不容易进行。相反,小班额的情况是:由于人数的减少,学生受教育的时间、条件得到改善,师生交往的频率加大,交往机会增多,师生之间更加了解,感情更加密切。同时,班级规模的大小还直接影响到课堂上的座位排列,比如,50个学生的大班教学只能是秧田式座位排列,它更适合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而对于学生情感、交往乃至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则有很大局限。而当班级额度较小时,如20个左右时,座位可排列成马蹄形、圆形、V形、T形等。这大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情感更易交流。
2.小班化教育是实现因材施教的最有效的方式。
相对于传统的大班教学,在教学时间上,由于班额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减轻,能有大量时间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作个别指导,在空间上,实行小班教学后,教师空间增大,能增加师生间、生生间交往的频率,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有更多的机会在教室内巡回,这有助于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在形式上,小班教学可以采取各种教学形式,照顾到班级中学生之间的差异,灵活掌握教学要求和进度,并及时调整教学结构。3.小班化教育能更好地实施探究性学习。
在一个学生数太多的班级中,如果又没有充足的必需材料,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是比较困难的;即使激起了探究活动,也难于展开和深入。而小班化教育则不同,首先,小班化教育环境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开放程度;其次,较大的学习时空有利于组织各种学习形式,比如他们可以或个人,或结对,或小组,或全班„„去做诸如阅读、实验、思考、记述和讨论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再次,小班教师实施班级管理的跨度较小,有足够的精力进行优化管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班风,为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4.小班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班级规模的大小还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和用脑卫生。据卫生部门测试,小班教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低于普通班。这样的教学环境肯定比70多个学额的环境要好,学生的心境、教师的心境也会放松,更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小班化教育也更有利于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因为人数的减少使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分析学生的心理,研究学生的心理,从而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5.小班化教育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传统的大班教学是大工业生产的产物,是为大批量培养熟练劳动力服务的,强调培养的是学生的共性而忽视学生的个性。这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因为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多姿多彩的社会,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具有特长的专业性人才。而小班化教育则不同,其重心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它真正强调了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它确立了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人数的减少让教师在充足的时空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个性特征得到充分的释放。
当然,小班化教学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它必须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投入更多的教育经费,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在我国许多地区还不可能有这样的条件。小班化教学必须有更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与之相适应,否则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这种组织形式也有潜在的弱点:人少了,课堂气氛可能不那么热烈,学生之间的竞争力也不那么强。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因为活动增多而影响文化知识的落实,因讨论过多收不住而影响教学进度。同时,小班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使 3 二十七中高中语文教研组
得培训难度加大。面对这些潜在的问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七、“小班化教学”应遵循的课堂教学原则
1、教育均等性原则: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即教师对各类学生的关怀,教育必须平等,特别要关注问题儿童,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优质的教育。
2、教育充分性原则:提高活动的频率,增加师生、学生间的交往的空间密度和时间宽度,使每个学生均衡地、充分得到教师的关怀辅导,使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发挥潜能。
3、教育主体性原则: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淡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增加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4、教育综合性原则:综合教育内容,加强各科的渗透关系,综合教育进程,达到合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统一,情意系统和认知系统的统一,达到知识、能力、智能的整体优化。
八、小班化教学的情境创设
小班化教学要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因为在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情境中教学,不仅教师教的轻松,而且学生学的愉快,学生的学习潜能也容易自觉地激发出来,更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人数相对较少,学生性格的交叉区的范围更大,师生的交流量增多,更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
1、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关心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积极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由于“小班化”带来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新颖多变的教学组织空间形式以及温馨的家庭式、宁静的图书馆式学习环境,使学生们在课堂上不再高度紧张、压抑,能够更加轻松自由的学习,因而能够促进他们的学习成绩的进一步提高。
2、建立起一种能点燃学生奋斗、拼搏的教室环境。教师要实施个别化教学,首先要把教室布置成为一个学习中心。教室环境的布置要以学生为本位,为学生着想。可以采取悬挂一些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的传统形式;同时,也可以挂上一些学生自己写的激励性的语句条幅。另外,在教室的一些显著位置,放置一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荣誉榜。在教室里设立一个小书库,每周或每月在黑板报中公布一批学习标兵等,让学生们互相学习,互相竞争,激发进取心。
3、课桌椅的排列要力求变化。班级规模的大小还直接影响到课堂上的座位排列,比如,50个学生的大班教学只能是“秧田式”座位排列,它更适合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而对于学生情感、交往乃至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则有很大局限。而小班化教学因为人数较少,其座次排列应该有别于传统式的直排方式,以便于互动、沟通。座位的安排基本上是两种形式:独立式与合作式。如开展自学思考、课堂练习等采取独立式较好,而对问题展开讨论、交流等则采取合作式较合适。当然,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尝试一下其它形式,如圆形,方框形、辩论型式、马蹄形、V形、T形等等。当然,座位形式的布置要适合课堂教学,必须反对那种为形式而形式的座位布置形式。
4、教师在上课时也要适时地依据教学主体——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有目的的设置一些情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九、“小班化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
上海市在率先进行的“小班化教育”研究与实践中,总结出了小班化教育的十大教学策略:参与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兴趣教学策略、自主教学策略、活动教学策略、互动教学策略、创意教学策略、评价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策略。
1、参与教学策略
参与教学的策略,重点是在小班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这种参与是一个积极而有贡献的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运用参与教学的策略上,要把握住两个操作步骤。
1、全员参与。
2、主动参与。4 二十七中高中语文教研组
教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话敢说,有疑能质,乐于参与,同时重视对学生参与程度的指导,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主动发展。实践证明,参与策略的实施,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他们在发散性思维活动的锻炼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创设自由讨论甚至争论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小班化教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热烈的讨论甚至激列的争论,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也培养了创造性思维:由于学生额少,教师不用担心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每堂课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
2、合作教学策略
小组学习是小班化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合作教学组织形式。首先,对组员构成的研究。在小组分组中大多采用异质分组合作学习。根据不同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个性差异入手,把全班同学分成好,中,差。分组时,均衡配置。每个小组学生在学习基础,能力水平等方面大致相同,男女混编,并根据学习需要,内容需要以及活动中小组活动实际状况及时调整,以确保小组活动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状况,符合教学发展需要。
小组教学一般有3种形式:分组讨论,分组操作,分组交流。教学进程:有步骤提出问题——个体自学——自愿结合,互帮互学——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展开全班范围的讨论与交流——学生互评。同时又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具体实施:(1)会组织。对学生而言,这是合作学习应首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组织的学习,会使课堂变得嘈杂而又散漫。在刚开始实施合作学习时,教学生如何与同伴一起学习,如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顺序,学习的方法,注意照顾到全体等等。一般而言,班内总有部分学生组织能力较强,教师当然可最大程度发挥这些同学的才干,但如果总是委重任于这些同学,那么,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必然受到影响,以至于最终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实践中,采用学习组长轮流担当的方法,真正让每一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真正使自主与合作互相促进。(2)会协调。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以下两种相反的情况:问题简单时,学生抢着参与,以至于学习秩序混乱,此时,就需要教会学生“谦让”,把回答的机会让给别人,在别人回答问题时认真聆听;问题有难度时,即使有个别同学能回答,但受从众心理支配,也不敢开口,此时就要教会学生“自告奋勇”。做到了“谦让”和“自告奋勇”的矛盾统一,就能协调学生间的学习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有序而高效。(3)会帮助。合作学习的优势之一便是互帮互学,互相促进。首先要教育学生“愿帮助”,其次是“会帮助”。在自然状态下,小学生的所谓帮助即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对方,要指导学生尽量避免这种弊端,从老师启发,辅导同学的行为中得到启发,依据实际情况帮助同伴。(4)会评价。合作学习时,由于缺少了教师的直接指导,学生的学习较易“走过场”,流于形式,此时,教会学生评价同伴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包括:讨论时的评价(学会赞同,反对,补充);作业时的评价(同学间互相批改作业)。
合作学习小组是一个整体,存在着目标的相互依赖,奖励的相互依赖,角色的相互依赖,资料的相互依赖,身份的相互依赖。竞争是现代人才必备的条件之一,从小树立竞争意识,终身有用。小班化教学提倡团队竞争,在竞争中学会合作。
3、分层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法实际上体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它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级教学,分散教学中的难点,注重对以前知识的复习与联系,使差生可以在课堂上和课堂下得到更多的关注。对于优生可以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分层教学的另一含义就是在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课堂提问,作业布置等等方面体现出来。使优中差的学生依据他们自己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上都有所收获。克服那种课堂教学中——照顾优生,差生当陪读;照顾差生,优生又觉无聊顾此失彼的不和谐课堂状况。(1)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为不同学生设置不同 5 二十七中高中语文教研组 的学习目标。好的学生可以进行问题的深度探究,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可以力求掌握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探究。(2)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制定适合他的教育模式。对比较浮躁的同学严格要求,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多鼓励,对善于表现的学生多让他们发挥带动作用,对接受较慢的学生适当点拨等等。(3)组织组内辅导。教师把目标落实到各个学习小组,各小组再把目标落实到人,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安排组长或学习好的学生进行重点帮扶,以达到全面提高。
4、兴趣教学策略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以兴趣促进课堂教学。
5、自主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具体实施:(1)会预习。具体包括:会借助教材,工具书以及联系实际自学,会将感觉精彩或有疑问的标注在书上,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2)会提问。一是质疑,对不理解(思想内容),不了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知识)的词句质疑,对老师,同学的观点质疑;二是以提出问题的形式自己制订学习目标,可以围绕课题,围绕课文内容,围绕中心,围绕艺术技巧,围绕思路等展开,以疑促思。促学。(3)会讨论。从自主学习的策略来看,这是指学生参与讨论的能力。具体包括:会积极主动地发言,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观点,会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4)会学习,会一些具体的,针对性强的学习方法。如怎样记,算,说,写等等。具体的学习方法是很多的,教师不仅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也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尊重学生自己摸索,形成的一些学习方法,因为只有当学习方法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习惯时,才能发挥其作用。(5)会反思。会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学习上尚存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6、活动教学策略
人的发展最根本的是主体发展。人的主体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机制,也就是说人的主体性是活动生成,在活动中发展的。活动教学研究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理解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明确学习目标,分组学习、游戏竞赛、表演评价、质疑补充。它适用于复习课和练习课。
7、互动教学策略
互动策略,主要是生生互动。在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中,它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独自站讲台,让学生也有上台讲解的机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有提高学习成绩的成效。促进了多角度的交流,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为打开师生交流的局面,教师想方设法改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人际关系,开发课堂教学交往的潜能。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挖掘生生互动的潜力,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运用开放型,交往型,体验型方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通过进行小组学习,组际交流,组际互查,组际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生生互动的参与热情。教师具有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启发学生在交往中引起争论,激活思维,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加深理解,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充分利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伙伴式”的学习方法,才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更好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生生交流频率加快,学生之间相互碰撞增多,不仅能增强教师对学生问题的发现,还可激发教师的灵感,使教师积极钻研,在实验过程中,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式,注重能力的培养,发展认知水平。对学生来讲,教学中互动策略的运用,尊重和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形成了活而不乱,动而有序的课堂教学局面。实践证明,通过生生互动,学生真正建立起对问题进行研究的责任,从而产生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8、评价教学策略: 二十七中高中语文教研组
(1)即时评价:当场面批、指导,指出错误之处、即时订正。
(2)分层评价:对不同层次的不同学生,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要求和内容。
(3)多样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的多样化,包括:教师的口头评价、通过鼓励性的身体姿势进行评价、实施多样化的奖励制度,例如一朵小红花、一个笑脸图章、写上一句鼓励的话,或是在桌子上粘上一颗颗五角星等等,丰富的奖励形式,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4)自我评价:教师提供正确答案,让学生自评、自批,自己更正。
(5)交互评价:师生之间、学生间交互评价,形成人际交往、沟通的生动局面。
9、创意教学策略
是指充分利用课堂生成,开展具有创意的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具有创新性。学生在学习上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的责任正是要不断满足并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在小班化的教学前提下,民主活泼的教学氛围,是进行创新教学的重要条件。
10、多媒体教学策略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把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引入课堂,不断拓展课堂空间,使课堂教学得以更加广阔地延伸。在小班课堂教学中进行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具体化、形象化、信息化。这样做,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为学生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打好基础。开设校园网,让学生不仅在电脑上学习,还能使他们体会到上网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小班化教学案例】
创造小技巧,提高教学效率
[设计理念]
在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结合小班化教学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
1、师生、生生的互动。
2、教学与活动相结合。
3、面向全体,异质教学。
4、针对个体,同质活动。
[教材分析]
识字3以对子的形式呈现,内容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对子情境优美,语言精炼,读起来琅琅上口,利于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教学要突出识字方法的训练,重视识字能力的培养。“和风细雨”、“万紫千红”、“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这几个成语是第一次出现,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帮助。“霜、朝、霞、柳、杨”这几个字字形较相似,学生不便区分,它们的认读和记忆需要重点辅导。
[学习目标]
1、认识“雾、霜”等13个生字。会写“和、语”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产生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习小组的建构]
本课的学习小组先采用异质组合的分组法,再采用异质组队的分组法。根据各项语文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朗读能力、书写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的强弱进行组合。把1、2、3、4号同学,在异质组合的分组法中1、2、3、4号同学座位学习伙伴。在异质组队的分组法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笠翁对韵》:天对地……
2、教师导语:地球上有美丽神奇的自然现象,漂亮多变的花草树木,可爱有趣的小动物。我们都很喜欢他们。我们还把他们编成了有趣的对子。识字3就是一首对子歌。
3、出示文字,进行通读。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多媒体课件有感情地范读,不仅能引起学生对本组教材的兴趣,而且能巧妙地导入了新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根据异质组合的分组法进行学生活动:
活动一:1号和3号;2号和4号互相读准生字。
二十七中高中语文教研组
(教师给合作认真的小组发奖励品:“花”,特别关注夏煜韬、胡家泽、张宇、龚克、於凯丽同学,希望能通过鼓励使他们对生字有感性的认识。)
活动二:1号、2号、3号、4号同学合作寻找对子中自然界的景物。并进行汇报,比比哪组找的准找得多。
(教师特别关注1号组长在小组中示范和指挥作用。给指挥得当的同学发奖励品:“花”。并根据小组的介绍在黑板上张贴词卡。)
活动三:1号、2号、3号、4号同学分散进行“火眼金睛”的游戏:寻找字卡中的“三包胎”“双胞胎”。
霜、舞、雪
蜂、蝶
李、杨
(设计意图: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探究的学习环境中寻找和发现“字”宝宝的规律。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在自学的基础上,再和他人进行交流讨论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练习朗读,学习课文
活动一:比赛朗读。各组的1号和1号、2号和2号、3号和3号、4号和4号同学进行比赛。
(教师关注在比赛中表现非常积极的同学,对表现突出的几位同学的给予鼓励。)
(四)理解课文,分析写法
1、分析对子的秘密,比比谁说的有道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加深对韵文写法的理解。)
(五)异质组队,游戏练习。
本活动采用异质组队的分组法:把所有1号同学分为一组。2号同学分为一组。3号同学分为一组。4号同学分为一组。给四组提供不同的游戏进行练习。
1号组:排列对子歌。给1号组的同学提供字卡,让他们根据韵味和词义排对子歌。
2号组:反义词找朋友。给2号同学提供相关字卡,让他们寻找相反的生字或词语。
3号组:在教师提供的另一篇文章中寻找今天的生字宝宝。
4号组:在电脑上玩读生字宝宝的游戏。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设计不同的练习,使他们能站在不同的高度,跳一跳摘到苹果。)
[教师点评]
小班化教学已经推行了好一阵子,可许多老师对它还是又爱又怕。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还是缺乏实践经验,缺乏我们以为的创新方法。我们都知道小班化教学就是均衡教育,就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就是不知如何做到分层教育,如何做到面向全体,于是理论站在我们认识的前沿,实践拖着我们前进的步伐。
四人小组的合作在新课程实施后已经不算新鲜了,但是课堂上老师的分组合作却让人耳目一新,让老话题焕发了新光彩。在初期的合作学习中,每一个四人小组里,有1、2、3、4号四位同学,这四位同学属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在这样的小组合作中,优势学习资源与劣势学习资源得到互补,得以均衡发展,不仅仅是具有常态四人小组合作中的学习资源共享的目的,还有协助、均衡的目的。更妙的是在二次分组活动中,教师安排学生1号一组,2号一组,3号一组,4号一组,同样层次的学生在一起,参加活动,教师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分配难易不同的学习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跳一跳就摘到苹果。这样的同质组合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都获得不同的进步。
我投入地倾听,也一直在思考,也许,教学,从本质上来说,不仅仅是理念的问题,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一种技巧,一种智慧。而任何教学,真正起到作用的,都是一种微妙的小技巧。而这样的智慧和技巧远远胜过理性的东西带给我们的冲击课堂上老师的同质组合、异质组合,分层活动给我们的小班化策略带来的是一种可以及时操作的合理化范式,而事实上,我们一线老师完全可以在自己教学中运用智慧去创造这样的小技巧,让我们的教学效率步子迈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