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化教学下的班级管理
小班化教学下的班级管理
我校因受学生生源和地域的限制,于2010年秋季全面实行了小班化教学,每班人数在30人左右。在小班化教学中,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少,这样就大大减轻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难度和负担。但在小班化教育背景下,怎样合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切实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探讨就成为每一位班主任的新课题。下面就这一年多来自己的具体做法总结了几点班级管理的经验与大家交流。
首先我们在整个工作中要做到“五心教育”。(1)感化学生要有“爱心”。爱心,是集体情感形成的核心和基础。在爱的教育下,班级学生乐观自信,懂得珍惜亲情和友情。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我们更应拥有一颗爱心。(2)呵护学生要“细心”。“细心”就是用心细密,认真周密地考虑各种问题,精益求精地把事情做好。工作中只有细心,我们才能及时发现问题,防微杜渐;工作中只有细心,我们才能全面分析问题和正确处理问题;工作中只有细心,我们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出差错。班主任工作的“细心”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处处留心,做有心人;体现在对全班同学的仔细观察和详细了解。(3)管理班级要“精心”。“精心”管理班级,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社会群体,它牵涉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等环节,需要操作的事情太多太多。因此,要想提升班级的管理水平,就必须在“精”上做文章,尤其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让其摒弃陋习,让好的行为内化为潜在的意识,使其成为一种自然的良好习惯,从而达到每个学生对班级的自我管理,使之成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4)说服学生要“动心”。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方式是“说”。“说”的艺术,在于“动心”。我们班主任只有针对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特点,运用教育艺术说话,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同时,在“说”时还必须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情,切忌动辄发火。因为语言是最危险的武器:语言刺的伤口要比刀剑刺的伤口更难治愈。(5)约束学生要“狠心”。班主任对学生要充满爱心,但并不意味着降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尊重、关心学生是一种爱,严格要求学生也是一种爱,而且是一种深沉的爱。所以我们班主任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要“管如严父”,一丝不苟,不迁就,不放松,该“狠心”时则“狠心”。
其次在具体的常规班级管理中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面管理。班级的小组以4人为一小组,分组时要考虑很多因素并顾大体进行分组搭配。每个小组中每人
都是组长,其中一人是文科组长、一人理科组长、一人劳动组长、一人行为规范组长。每个组长的工作职责在班干部职责中有具体详细的规定,每个组的成员之间都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我班班规中有详细的小组和个人操行评比标准,它包含了七个大的方面:有学习、纪录、两操、卫生、行为习惯、图书阅读和加分项目。前六个方面包含了全部同学在各方面的具体要求和规范,以及相关的加分和扣分标准。如第一:学习方面,科任老师根据上课问题的难度和回答问题的同学的层次进行不同分值的加分和扣分以及各小组在课堂表现进行不同的加分和扣分,还有老师根据同学们完成作业的不同层次进行加分和扣分。有些分是加在或扣在个人名下,有些分则是加在或扣在全组每个同学名下。在纪录、两操、卫生、行为习惯方面:就由各分管班干部和班主任一起根据个人、各组的具体表现进行加分和扣分。在图书阅读方面,我们每学月要评比每组阅读图书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比并加分。第七个方面就是加分项目,加分内容很宽泛,比如:科任老师根据上课回答问题和课堂表现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加分、帮助其他组讲解难题的加分、向学校播音部投稿的加分、做好人好事的加分、参加学校和县以上活动的加分(比如每学年的文艺活动和各项体育比赛)、受学校及以上单位表扬的加分、打扫卫生的小组如一周没扣分的每人都加分、一周内没有扣分的小组每人都加分等等。每学月评出先进小组两名进行表彰并且在光荣栏进行宣传本小组的特色。平时利用班会课进行小组开会、总结、定目标。同时班主任利用课余时间定期进行各类小组长开会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到了学期末要评出冠军小组、优秀小组、最团结小组等进行表彰和奖励。所有的操行评比都由相关的班干部执行并由专任班长记录整理。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是心灵的耕耘。特别是现今小班化教学下的班主任管理还有许多方面的内容,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要树立新形势下管理班级的新理念,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找出其中的新规律,并利用它来为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艺术服务。
第二篇:小班化班级管理
学习小班化班级管理体会
望海学校中学部
王立国
学习小班化班级管理体会
通过假期的学习对我校进行的小班化管理和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学习。对本学期的班级管理和教学都会有很大促进作用。
小班化教育是指减少班级人数,缩小班级规模,降低师生比例,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成就的提高。源自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的缩小班级规模实验。“小班化教育”的定义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发达国家的教育似乎就是以课堂人数少、班级组织灵活、授课方式多样而赢得人们的羡慕,而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不断降低,生源人数的逐步减少,那些在生源大战中不占据优势的普通初中学校如何通过小班化教育的实践与创新,来实施精细化教育,让更多的普通学校的孩子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更加自信、阳光,成为更优秀的自我。
就传统大班而言,“少一半学生,多一倍关心”成为小班教育最吸引人的亮点,试想,谁不想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能得到多一倍的关心呢?揭开小班化教育的面纱,教师对孩子更多的关心只是一种外在的表像,而如何让将这种关心化为学生内在成长的动力才是关键。
一、与传统大班相比,小班孩子的三“多”与“三少”
1、机会多——树立自信。30个人左右的一个小班,宽敞的教室、独立的书柜、灵活的座位,变化的教学方式,无疑为学生提供和了一个优质的成长环境,在这样的集体中,实行全员设岗成为可能,通过集体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表现自己。
不论学生成绩是否优秀,小班化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每一个孩子需要被肯定,需要被鼓励,在小班环境中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显得尤为重要。进入初中的每一个孩子正值少年走向青年的人生转折时期,自主意识明显增强,在进入中学新集体之际,迫切渴望被新集体认可,在小班中可以让每个孩子有平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就是尊重并充分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
小班课堂中,学生人数少,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接受程度,适时的提问不同类型的学生,让每个人充分参与学习和讨论,在这样的成长氛围中,孩子能够很快找到自信,从而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2、关爱多——感受幸福。“让学生因班主任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也是小班化教育的亮点所在,因为“班级人数少一点,教师关爱多一点,沟通交流勤一点,课外辅导实一点、成长进步快一点”,从而极大的促进师生关系的融合,揭开了小班化精致教育的面纱,“关注生命质量,享受教育幸福”成为教育的追求目标。如通过教师为学生记录成长日记、为学生拍摄活动中的各种照片、精心设计各种特色活动、与每个学生坚持对话交流、让班级充满浓浓的人情味等,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幸福指数。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爱是任何教育者成功的必备秘笈,小班教育让这种爱更加具体化、行动化,从而让爱洒满每个孩子的心灵。
3、体验多——快乐成长。体验是孩子成长中重要的生活经历,没有亲身的体验,难以刻骨铭心的记忆。因为班级规模小,学生能够在各项活动中充分参与、体验、感悟,通过各种特色活动让学生体验独特的生活经历显得格外珍贵。而学生各种各样的体验教育活动又可以各种形式精心记录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完整的成长历程。小班教育中不仅关注活动中的体验,更关注活动之后的感悟,而各种体验活动真正发挥教育功效的时候恰恰是过程之后的感悟与体会,使得学生在热热闹闹的活动之后能真正明白活动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以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小班化教育为孩子创造了种种有利条件,但现有情况下,我国的中小学小班化教育仍处于实验探索阶段,小班教育中仍有许多明显的困惑:
4、对手少——盲目自满。班级人数减少,竞争的对手也自然减少,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学生易被眼前的成绩所满足,缺乏毅力与耐挫力,认为自己在班上名列前茅,恕不知在更大范围内的竞争还更加激烈,让学生明确自己对手与努力的目标显得十分必要。而在仅有20多人的集体中生活,学生的交友圈子也比较小,不易从更多的同学身上学到更多的长处,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团体,在学习上如何树立远大的理想,在班级交往中更好的实施同伴互助,是值得小班教育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
5、时间少——压力过大。大多数人认为,从传统的大班40-50个人的教学转为30个人左右的课堂教学,小班中的孩子不仅应该学得轻松、而且应该玩的快乐。而实际上,目前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对小班教育的高期待值一旦与小班学生成绩简单的画上等号,对这些学生来说就将承担比大班学生更大的压力。各门学科的教师也有了充分的时间进行个别辅导,而教师之间如何有序的安排时间,避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学习与心理负担,是小班班主任迫切需要协调的重要工作。
6、样板少——缺少标准。小班化教育中我们鼓励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张扬,现行的学生评价制度中可以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设立标准进行批评定,然而什么是个性化的学生的评判标准却让老师很困惑,我们每年可以轻松的评选出三好学生、学习标兵、各科学习进步之星、文体艺术之星等,但是这些仍然不是个性化学生的评判标准,因此教师最终还是以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和评价小班学生,最终难使小班学生的个性真正得到彰显和发展。
二、与传统大班相比,小班班主任的三“易”三“难”
小班化教育需要班主任更用心的去管理这个集体,去认真研读每一个学生,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教育而不是让教育选择合适的学生,对班主任来说,小班化的教育管理模式比大班更精致、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变环境易,变理念难。散发着花香、书香、墨香的温馨、舒适及个性化的环境布置是小班的特色,独特的文化气息与浓郁的人文关怀是小班的魅力缩在,从环境开始改变是每一个小班班主任带班之初的工作落脚点,它利于班集体的在初期阶段的迅速形成,并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产生归属感,减少适应新集体的时间。然而小班环境的布置不能象家庭装修那样成形后便一成不变、主人懒得打理了,而是应该与学生成长同步、随生命季节更替。每个学校对班级环境布置都会有一定的要求,而小班教育更需要的是班主任能将环境育人的理念坚持三年,并在日常的每一个教育细节中体现环境育人的理念。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班主任简单的将班级环境布置的任务交给学生干部完成,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理念,难以将环境育人的功效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失去了一个极好的激发班级活力的阵地。
2、重个体易,重全体难。小班化教育中每个学生都需要得到班主任的悉心的关注和指导,受传统大班教育的思想影响,我们的许多小班班主任仍然习惯于重两头、带中间,习惯将工作中心放在班级个别学生身上,而那些在班级中听话的、个性不太显著的孩子往往因为不会给老师添麻烦而容易被忽视,老师在对同班学生中关注程度上的深浅不一易造成部分学生的心理压抑与失落,这在小班教育中应该尽量避免这种不均衡,让每个孩子觉得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如通过师生在周记中的深层对话、用网络、信箱、QQ等学生熟悉喜爱的方式交流、用一线通经常给家长发送教育经验、记住每个孩子的生日并在特殊的日子送上特别的惊喜„„只要班主任用心,将每个孩子当成宝,才能真心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才能成功打造一个特别优秀的小班团队。
3、学经验易,成特色难。小把化教育也是个性化的教育,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班级、不同学校,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我们都可以尝试、学习和借鉴。然而独特的才是优秀的,一个班主任要在小班教育领域做出一定的成绩,如果没有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没有形成自己的班级管理特色,是难以提升和超越自我的。我们在培养个性化的小班学生的同时,也寄希望于能通过小班班集体特色的建设打造一批有个性的优秀班主任,小班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沃土,一个能将自己发展与小班孩子生命成长融为一体的教师一定是优秀的,为实现这个目标,班主任必须走实践、积累、反思、创新之路,只要这样,理想中的小班化教育才能与我们渐行渐近。
第三篇:小班化班级管理初探
小班化班级管理初探
士林中学谢文伟
实行小班化管理和教学已将近一年,在这一年中,我们在不断地借鉴别的学校的经验和自己的摸索中前进。具体我是这样做的:
一,班级文化环境的布置
在班级布置上,我做了精心的安排,使教室的环境更具有教育的意义,更具有文化气息,更能体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才艺的展示,促进了自主能力和个性发展.在墙面上开设各种版面,展示学生引以为自豪的作品,如学生的优秀作文、学生的收藏、学生的绘画书法、个人及小组的奋斗目标和座右铭等作品,并且以此来不断地激励学生平时如何更好的学习和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为自己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墙壁栏目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审美能力,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尤其对成绩不优秀的弱势学生提供了成长的平台,让这些学生同样也能展示自己的作品,更好的融入班集体。对学生的自主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而且同学之间相互提醒与帮助,增进了他们的友谊,促进了共同发展。
二、班级管理方面
(一)、学习分组、展开竞争
我将本班30人分为六个小组,每组5人,设组长一人,主要负责监督本小组成员的学习,值日工作,自修课的纪律,同时调动本小组学生课堂上积极发言等。组员按成绩,学习习惯等各方面的表现均匀的分配,每个组员相应的担任一门课的负责人,主要负责该科目的作业本的收缴工作及课堂上要更积极的协同组长,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小组内部成员之间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竞争,作业比认真,发言比积极,纪律比安静,打扫比干净。每周综合各方面评出优胜小组两个和优胜个人若干个。
(二)、班级内设各种专职委员会
另外还设立了学习委员会(各课代表)、卫生委员会、纪律委员会、文体委员会、宣传委员会等,每个委员会给他们明确分工,比如学习委员会的成员和职责明确。
学习委员:朱冰倩 车诗淇
各科课代表 语文:陆炎炎 宋晓兰数学:李敏耀朱冰倩
英语:高丽雅 王圣洁科学:吴东旭姚开颜社会:贺寅涛思品:李耀江
职责:
1、协助任课老师做好学案和作业本的收发工作,认真负责好早读,当好任课老师的小帮手
2、对不交作业或者抄袭别人作业的同学实行监督和扣分
3、对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主动给予讲解解题过程
4、不得包庇同学,做到公平,公正
(三)、组长和值日班长共同管理
在小班化班级纪律管理上,我将各小组的组长与值日班长结合起来,实施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各小组的小组长每周一轮,负责本周全班各小组的学习、纪律、卫生、出勤等各方面的统计工作,并将一周的信息反馈到老师处,同时评出本周的各项文明之星;值日班长由班干部轮流担任,值日班长作好每天的评价记录,认真填写班级日志,及时将记录的信息反馈到班主任这里,这样就可以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评定。班主
任通过班级日志,也能及时了解班级发生的事情。及时发现较大的问题,及时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为了及时掌握班级学生之间的矛盾以及学生的思想动态等各方面的表现,我还充分利用班级的纪律委员会,向他们询问班级的状况,(或者以纸条的形式给我)。做到了解每位学生的各个方面,并对部分学生进行批评和教育。
(四)、制定班级公约
为了让每位学生主动参与到班集体的各项活动中,我结合本班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和习惯,并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订了班级公约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为了能让更多的学生主动的遵守班级公约,我让全班同学都对公约的内容进行学习。实施过程中对犯错的同学对照公约的条款来进行加分和扣分,及时进行批评和教育。
三、学生评价方面
每周的组长负责将全班学生在学习、卫生、纪律、出勤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将每周得分及时公布,每月,每学期进行累计统计,综合各方面每周、每月、每学期评出优胜小组两个和优胜个人若干个,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班级管理起来也得心应手
四、加强家校沟通
小班化管理要我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家长联系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从而发现形成他们这种性格、兴趣等各方面的原因,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及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同时让我们的家长也能了解一些关于他们孩子在校的一些情况。通过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增加对学生的关心和关爱,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个小班化集体中快乐、健康的成长
五、存在的困惑
(一)、小组打分难
在学习方面的评分我觉得比较烦,每节课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或者活跃程度综合打分,这对老师来讲都有点烦;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的不同的分数,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实施起来我个人感觉实在是太麻烦了。能否找到比较好的办法?
(二)、缺少相应的教辅资料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缺少学案等教辅资料
第四篇:小班化背景下班级管理的思考
小班化背景下班级管理思考
小班化在七年级已经实施了一年,七年级的课任老师都前所未有的面对着一个30人不到的课堂。而班主任们会发现他们的教室突然较之以前,宽敞了很多。但是第一年的小班化,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人数上的小班化。班级体的管理和教学的模式,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改变。当然由于人数的减少,我确实感觉到了很大的差异。我把自己在一年中的遇到的问题和今后对于解决问题的预案做一个详细的而思考。
问题:人数减少,如何处理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以前如果50几个人的班级,即使是班主任也不可能和每一个学生有非常频繁的交流,然而在人数变成25以后,一个星期中,班主任几乎就能在课后,与每一个学生有一次交流。学生受到的老师关注程度突然增加了许多,当然还有来自于课任老师的关注。这样的关注,必然能够大大增加了学生和老师的接触的密切程度。
这样的密切接触会有哪些后果。那么我认为这与班主任和课任老师的教学教育方式有着极大的关系。密切的接触,肯定能使师生之间更加的了解。但是有时学生对于教师的了解,并不一定能够有助于班主任的教育,如果学生能够预知出班主任的所有教育方法,那么班主任的教育有时就会失效。其次,小班化是不是就是意味着,要对孩子加强密切的关注,这样的密切接触,是不是一件好事?比如一个学困生,数学老师也找他,英语老师也找他,甚至语文老师也有时间找他,他怎么办?这样的关注对部分学生心理会有怎样的影响,这也是我们在尝试小班化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预案1,班主任不能和学生零距离。如何保持与学生的一定距离感,我认为可以是采取学生管理学生的方式,小班化并不意味着,班主任亲力亲为,而是应该更多的给学生机会。组织一个得力的班委,选一个能干的班长。班长、班委对班主任负责。班主任把任务交给班委,再有班委组织学生完成,一般的小问题,班主任班长,再有班长找学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还是必须关注整个流程的运转,必须使班委工作有效率。实际这又是小班化过程中的一个问题,人少了,人才也少。所以小班化过程中班主任如何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预案2,如何处理任课老师与学生密切接触的问题。首先,班主任必须在任课老师密切的交流,并经常组织一个班的任课教师进行集体研究,对特定的孩子,制定一些行至有效的教育方式。任课教师之间达成一定的默契,且不能三个老师同时找一个学生谈心,这样的密切交流对于部分学生也许会适得其反。也许班主任可以通过网络,做一个学生接触次数统计表,让老师动态了解,每一个学生这一天的学习负担是什么,并且在网络平台上,预约自己要交流的学生,以及时间。
第五篇:初中小班化教学中班级管理探讨论文
一、小班化教育的定义
小班化教育主要是指: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班级的规划中缩小班级的规模,减少班级学生的数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来制定的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改革模式。
二、初中小班化教育的优点
1、机会多———树立自信。小班化管理模式最主要的特点是班级学生少,在平常的活动教学中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学生在参与班级活动中能够更好地获得锻炼机会,获得自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
2、关爱多———感受幸福。小班化管理模式能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课堂表现。小班化管理加强了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了更多的关心与关注。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变化有针对地跟学生进行交流,实实在在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真正做到良师益友。小班化管理模式不仅促使老师能够从教学中占用的时间减少,多参与学生的集体活动,也能使学生更好地在集体上感受到幸福,把班级当作一个大家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参与班级的集体活动,真正地做到班级是个大家庭,人人爱护她。使学生能够在这样的集体中得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3、体验多———快乐成长。体验是孩子成长中重要的生活经历,没有亲身的体验,难以刻骨铭心地记忆。因为班级规模小,学生能够在各项活动中充分参与、体验、感悟,通过各种特色活动让学生体验独特的生活经历显得格外珍贵。而学生各种各样的体验教育活动又可以各种形式精心记录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完整的成长历程。小班教育中不仅关注活动中的体验,更关注活动之后的感悟,而各种体验活动真正发挥教育功效的时候恰恰是过程之后的感悟与体会,使得学生在热热闹闹的活动之后能真正明白活动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以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三、初中小班化管理所存在的不足
1.管理方法陈旧,重结果,轻过程。初中老师在小班化教育管理过程中,在旧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往往都重视成绩忽略教育的过程,初中老师都是在升学率的硬指标下制定相关的教学任务,老师在管理的过程中注重经验管理,忽略小班级化教育的探索创新,以常规能量化的指标来衡量教学成果。
2.管理目标模糊,重上课,轻活动。学校在实行小班化教育模式中,老师往往都是形式主义,喊喊口号,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学生课堂上的教学,而忽略了小班化的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理念,只重视学生平时上课,课下完成作业、不违反学校记录的考核上,而很少组织学生的课外活动。
四、初中小班化管理的探索
1.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小班化管理模式班级人数在30人左右,比传统的班级人数大大减少,有利于各项集体活动的开展,班级集体活动可以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充分地锻炼团队意识,更有利的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表现自己的舞台。老师在组织集体活动之前要充分制定好活动的目的以及这次活动给学生所带来的良好的效果。例如在组织同学们爬山春游的集体活动,首先要设立一个活动目标,就是通过春游让学生开拓视野,爬山的时候锻炼学生的团结相互帮助的观念。在集体活动期间让学生自愿表演节目,锻炼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
2.创设“值日班长”制度,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在小班化管理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老师主管班级,班干部辅助管理的模式。我们可以设置轮流班长制度,使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进行管理,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一下班长的日常工作,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具体方法如下:老师提前做好工作计划,设立值日班长一职务,每天选择两名学生作为值日班长来具体管理班级的日常工作,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真地对待一天所要完成的任务,值日班长根据不同的任务可以委派其他学生进行负责,任务细分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值日班长轮流一圈后进行工作总结和评比。每个学生都要进行总结发言,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把班级作为自己的家,真正地发挥班级共同治理,共同进步的相互学习的平台。
3.建立学生个人档案,记录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过程
小班化教育模式就要要求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学生身上,要加强对每一学生交流沟通,对每一个学生有一个更详细的了解并对每一个学生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例如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具体步骤如下:通过调查沟通针对每一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平时要把每个人取得的成绩特长爱好记录下来,并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把详细情况告知家长,并告知家长平常教育孩子所注意的事项。教师和家长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学生的成长。
作者:牟善宽 冯立收 单位:日照市五莲县洪凝街道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