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环境下的班级管理研究论证报告

时间:2019-05-12 16:4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班化环境下的班级管理研究论证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班化环境下的班级管理研究论证报告》。

第一篇:小班化环境下的班级管理研究论证报告

小班化班级文化与班级管理策略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重点、要突破的难点、所要解决的问题。

从新丰第三初级中学初三学生中,在平行编班的情况下,随机抽取一个班,班级实行自主化管理。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班级如何布臵,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何搞好班内的人际关系,如何制定一套合适的班规,如何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如何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等等。要突破的难点是评价体系的完善和真正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科教学,家庭社会因素的影响。

二、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现实背景

传统的班级管理已影响学生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这就是说班级集体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好途径,它能保证每个学生在集体中获得良好发展的机会。但我们传统的班级管理给每个学生提供了机会吗?答案是否定的。首先,传统的班级管理片面强调管理的主体是班主任,只强调班主任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观能动性。这样,会导致班级管理中只突出一个“管”字。即要求班主任看管、控制甚至强制、惩罚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扭曲了管理的真正内涵。其结果要么是没管住,班级出现混乱,要么是管住了,死水一潭。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其次,传统的班干部任用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传统的班干部任用制往往是班主任指定或通过民主选举几个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它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有的班干部高高在上,以强欺弱,有的班干部象纪律委员,卫生委员工作压力重,苦不堪言。但它最致命的弱点,就是锻炼了少部分优秀学生,而忽略了对全体学生的培养,违背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2.理论意义

小班化环境下的班级管理研究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小班化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学说提出:素质包含人的两方面的特性。一方面是先天具有的特性,这些特性通过先天遗传得到;另一方面是后天获得的特性,这些特性是通过环境影响得到的。素质教育是以社会发展需要确定教育目标,以人的发展规律构建教育体系,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在人格智力能力身体几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小班化教育”的精神实质就是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最大空间,更多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小班化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生命状态,要张扬每个学生的个性风采,要提升每个学生的精神品质,要促进每个学生的持续发展。3.现实意义

新丰第三初级中学作为大丰市小班化试点学校已进行了几年,理应在教育教学中率先走上改革之路,以科研来兴校,积极探索一条适合于我校实际的,又能为兄弟学校借鉴的一条班级管理之路。“小班化教育”是以提高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目标指向的教育。它所主张的东西很多,如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生命状态,要美化学生的心灵,要提升每个学生的精神品质,要张扬每个学生的个性等等。这就对班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班级中强调的是一种简单的规范和服从,强调更多的是单调与同一性,那么小班化教育的所有目标都是一纸空文。

4、创新之处

该课题正是针对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研究在小班化下,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真正让学生张扬个性,发展自我。创新小班化班级管理模式,拓展教育的空间,有效利用班级管理中的各种活动,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平等 2

地参加实践,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在实践中认识自我,认识自然和社会,学会在集体中生活,学会与别人相处,学会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三、国内外关于小班化环境下的班级管理研究的综述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随着学校入学人口数的降低,实行小班化教育是实现以学生为主、因材施教的有效形式,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但是,如何有效的进行小班化班级管理仍有一定困难。1.转变思想是前提。小班化班级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创新小班化班级管理模式,拓展教育的空间,有效利用班级管理中的各种活动,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平等地参加实践,高质量地开展素质教育,小班化班级管理如果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则难免穿新鞋、走老路。2.教师素质是关键。小班化班级管理涉及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技能上一专多能,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并要对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作业辅导批改、教学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实施综合性的教学改革。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1.研究的思路、课题实施过程设计

①、准备阶段

20010年2月——2010年4月 总结以往实践经验,系统学习相关理论,进行项目论证,撰写相关材料,制定方案,拟订计划。

②、实施阶段 2010年4月——2010年11月上旬 按计划实施方案,和修订方案,收集材料,建立档案。

③、总结阶段 2010年11月下旬 分析原始材料,写出总结材料,撰写论文。2.主要措施和研究方法 ⑴研究方法:等组实验法。

①实验假设:小班化下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管理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社会适应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②实验组:随机抽取的九年级(2)班 ③控制组:九年级(3)班

④前期测试:统计实验班和控制班进入初三后的第一学期、学年统考成绩

⑤实验因素:班级实行学生自主管理

⑥无关变量控制:学生按优秀率、及格率,男生,女生等因素平行编班

⑦评价结果的指标:以学校班风、班貌的评比为标准,比较班风、班貌的发展状况;学校其它各项活动评比结果;在实验中期和结束时,将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进行学科发展水平比。⑧ 判断假设,做出结论 ⑵主要措施 ①制定班级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利用班会课的时间,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大家一起讨论并制订出一套班级管理制度。包括:寝室管理制度,教室管理制度,值日班长考核制度,图书管理制度,优胜小组评比制度等。并利用晨间谈话的时间加以学习。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对制度进行修改,使制度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以满足班级管理的需要。

②实行值日班长制

值日班长制就是学生们按座位轮流当班长,一人当一天,二十五天为一轮。值日班长一天负责班中大小事务,一共是十件事,做得好加十分,做得不好要相应扣分,每天由班主任或常务班长进行考核。③量化考核学生的操行

学习有成绩来衡量,学生的操行可不可以用分数来衡量呢?笔者也作了一定的尝试。即把学生要做好的事和不能做的事都附有相应的分数,在制定班规的时候确定下来。做得好加分,做得不好扣分。这个分数直接与期末的操行评定和评优挂钩,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在平时能严格地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④选举常务班长

虽然班上学生轮流当班长,大多事情都有人做。但每周五天的班级日志上对学生的考核需要总结,这就需要选举一个常务班长。他的任务最主要就是总结一周来学生操行扣分,加分情况,汇总后于周五下午加以公布。另外,他还需帮助班主任考核值日班长的值日情况。⑤张扬个性,培养特长

首先,班级开设了图书角,现已有书六十本,有一套完善的图书交流借还制度,有专门的图书管理员。课余时,学生看看书,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写作能力。其次期末评先进,也打破常规,每班除一个优秀干部,五个三好生外,还根据学生的特长评出各种各样的“星”。可以说,班级里的一半学生有机会获得荣誉,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他们的自信心大为增强。⑥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亲其师,信其道。”首先,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要为学生作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就一定要做到。在生活上要关心学生,给学生以朋友般的尊重、宽容、理解和帮助。要善于给予全体学生殷切的希望,善意的矫正,热情肯定,对他们取得的成绩给予中肯的评价,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其次,在学习上,在班规的执行上,要严格地要求学生,力求学生能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⑦学习分组,展开竞争

小班化要求的是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笔者也发现部分学困生学习有困难,却得不到同学及时的帮助。根据月考考试的成绩,遵循优良中差搭配和学生自愿组合的的原则,我们班分成了五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小组长。小组内部成员之间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竞争,作业比认真,发言比积极,纪律比安静,打扫比干净。每周评出优胜小组两个,评上的小组成员操行分各加三分。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参与研究的教师有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认真负责。2.学校领导提供了必要的教研经费,创造了良好的教研环境。3.新丰第三初级中学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坚持“质量为本、科研兴校、特色办学”宗旨,全力争创一流基础教育。学校是有着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优质的教师队伍、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一流的教学设备、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完全有能力保障课题的顺利完成。

六、预期研究成果 1.总结报告。2.论文。

第二篇:小班化环境下

《小班化环境下“前置作业,合作交流”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汉阳区晴川阁小学

欧阳军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即预习。自主完成前置作业,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最后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在完成前置作业的过程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因此,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由于我校95%的学生都是流动花朵,面对一批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往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一问三不知”的沉闷现象。导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法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就拿我执教的六年级学生来说知识技能的掌握习惯于“死记”“生搬硬套”,学习方式停留在“被动接受”状态,有时为了引导学生进入并沉浸文本,通过自己的体验感悟获得新知与技能不得不在课上化很多的时间,不仅让师生觉得学习过程的仓促,而且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甚至使语文教学的进程无法得到保障。

尝试前置性作业是从生本教育中借鉴而来,强调在上新课前把文本中最具有价值的问题或话题设计成不同形式的题目,引领学生有针对性地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会学习,也为课堂教学中出现思维的火花、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打好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首先,学生认真完成前置作业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先对课文内容有所熟

悉就能做到有准备地听课,对课文中的难点、重点、自己的困惑都有所了解,从而能够更自信地听课、讨论、更积极地参加到课堂活动中来。其次,前置作业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都知道: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让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而前置作业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学生完成前置作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运用旧知识了解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主动地去思考、探索、解决这个新知识,所以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前置性学习,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前置性作业的导学下,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

对于前置性作业,叶圣陶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可以说,完成前置作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本课题的研究恰恰是指导学生有效完成前置性作业的方法、途径、策略等,并根据学生的前置作业的反馈信息,把前置作业的结果作为课堂教学的依据之一,把前置作业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通过完成前置作业,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树立课前独立完成前置作业意识,提高对课前完成前置作业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完成前置作业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二)研究的内容

1、根据不同课型设计不同的前置作业的尝试。在不断尝试中,指导学生了解不同的作业策略,并能够根据类型灵活地采用合理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探究 的能力。

2、设计不同层次的前置作业,重点是后进生的前置作业设计。不同的学生,基础、能力不一样,一般的前置作业可能对那些后进生有一定的困难,怎样根据后进生的特点,对前置作业中的部分内容做修改或要求也将成为我研究的难点内容。在课前学习中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他们的困惑处,关注他们的发展,这样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3、优化前置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加强理论学习,教育科研必须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但离开了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实践就谈不上科研,围绕本课题的研究,我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我主要阅读了以下杂志、书籍:《教育走向生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陶行知文集》等。

除了通过阅读学习,我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还做一个有心人,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有意识地进行不同课型前置作业设计的研究,另外我还通过上网搜寻有关的理论文章,为课题研究的实验工作做好准备。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全面了解我校高年级学生前置性作业的现状,了解学生喜爱的前置性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对前置性作业的看法等。

2.文献研究法: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内容,阅读有关前置性作业设计报道、调查报告,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专著,增强课题研究意识。

3.经验总结法:通过学习他人经验,在研究中总结自己好的经验,加以推广。4.个案分析法:选择不同基础和个性的个体学生进行建档分析,探索有价值的研究经验。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在课前对学生探究生成的知识有所了解和准备,能有效地组织课堂交流和分享活动,帮助学生归纳梳理与总结,及时巩固练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能提高前置性作业的有效性,形成设计前置性作业的基

本策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养成反思和总结“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有效研究”的习惯;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探究、体验和感悟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

七、课题研究的反思

反思课题研究以来的轨迹,我在培养高年级学生完成前置作业的同时,产生了一些困惑和疑问,主要如下:

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主探究习惯,课堂上该如何组织教学?自主学习习惯中哪些属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要素呢?

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我校的学生情况特殊,学生家长文化层次低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这一困难该如何解决?

③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效果是隐性的,需要两年或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培养,如何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和培养?

虽然课题研究已经结题,但是对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需要长期坚定不移的实施,才能帮助学生养成习惯。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真正让学生终生受益。我会坚持设计“前置作业”,不断改进,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将减轻学生负担落到实处,还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陶行知文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 3、《语文新课程标准》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5、《小学语文教师》

6、《小学语文教学》

小班化教学 编辑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关于小班化,教育界现在为止也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从教学组织的形式看,是指一个教学班学生数量的较少。目录

1简介 2提出背景 3理论基础 4目的 5进程 6外国小班 1简介 编辑

较少到底指多少呢?在教育实践中,有人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视野关注的覆盖范围一般有多大?国内外一项“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一个班级的学生超过25人,教师就会顾此失彼,超过越多,顾不到的学生也越多。

查阅国内外资料,小班化教学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80年代,美国的部分州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目前美国中学的平均班级规模是25个学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美国又提出美国中小学班级规模应缩小到18人。目前德国班级规模与美国相似,全国平均为25个学生。英国20到25人,加拿大25到30人。从小班化教学的内涵看,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教学面向各向异同的学生个体,而不是面向整齐划一的全班整体;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组织开展。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小班化教学是在学生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的教学单位中面向学生个体,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小班化教学活动会发生如下变化:

1、教学活动在时间、空间上会得到重组

2、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密度、强度、效度等以及师生间互动关系会得到增强和增加。

3、教学的内容、方式、技术、评价会发生全新变化,并促进或推动教育理念的进步。小班化教学:应该建立在素质教育高标准、高要求的教育质量观和现代办学效益观基础上,并在这样理念和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运用了充分发挥“小班”本质特征的教学模式、策略、方法、技术、手段和评价的一种教学形态。2提出背景 编辑

信息化时代对现代人才的需求。班级授课制是十七世纪工业革命的产物,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赫尔巴特的《教育学》和凯若夫的《教育学》都是在这种教育组织形式下研究其规律而产生的,批量式的培养人才满足了当时社会的要求。21世纪不是工业化大生产时代、流水线作业生产同一产品的时代,而是知识经济时代,它需要的是富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因此,21世纪的教育也要因此而适应,更加以人为本,更加照顾学生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因人设材。目前教育改革出现两大趋势:一是教育的价值取向从单纯的传递教科书上所呈现的现有知识向促进人的主动健康发展转变;二是教学的组织形式从批量生产式的大班教学向适应个性充分发展的小班化或个别化教学转化。小班化教学因此背景而产生。21世纪的教育必须以培养现代人,即具有独立个性和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并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为目标。小班化教学是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它必将在我国得到发展。小班化教学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之一。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人们对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教育的变化总

是和经济社会的变化有着最直接的关联,小班化的出现就是如此。随着出生人口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期望的提高,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渐露风采,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小班化教学是国内外教学改革发展之趋势: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这就使得大班化教学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如何面向全体、如何因材施教等,小班化教学就应运而生。近几年来,由于城市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一些大中城市小学班级人数开始逐渐减少,他们实施了小班化教学改革实验,也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并在全国推广80年代,美国的部分州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93年克林顿总统创导全国性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运动后,教育部不遗余力地推动缩小班级规模,并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在此基础上,从99学年开始,联邦政府正式启动庞大的“缩小班级规模计划”。在我国,96年,上海率先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97年,北京等学校相继开展此项研究工作。1996年,上海市率先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10所小学在起始年级中进行首轮小班化教学试点,此举被称为“教学领域的一场革命”杭州市从1998年开始实施小班化教学。南京2001年秋季正式开始进行小班化教学实验。大量的研究表明;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起到明显的效果。对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育资源等有革命性的突破。小班化教育成为了教育的一场新革命。3理论基础 编辑

1、心理学理论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皮格马利翁效应)。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学生数的减少,使得教师比较容易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

2、教育学理论基础。“新基础教育”(叶澜教授)认为: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充分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的;“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小班化教学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索成为可能,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加充分。

3、我国的教育方针。我国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学说,明确提出了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教育方针,这对小班化教学起着明确的指导作用。我国现阶段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样也对小班化教学起到强有力的理论支撑。4目的 编辑

1、从教学过程角度: 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强化积极的人际互动;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老师的教学品质,降低了教学劳力。

2、从教学结果角度:

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其内在的潜能,激发其主动探究的欲望; 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得到个性化的教学,促使人人成功。5进程 编辑

就目前国内小班化教育实施的情况来看,上海,北京,广州等沿海发达地区城市都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这些尝试也为未来教育改革的发展提供了实验基础。中国小班化实践历史

1993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两所小学进行了缩小班额的课题实验,有江苏省教育厅等单位牵头组织

1996年开始,上海市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始小班化教育。

2000年,江苏省锡南高级中学(现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开始高中小班化教育实践,班额控制在30人左右。

2009年,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开设小班近35个。

2010年,小班化教育追求进入国家、各省“十二五规划纲要” 7月,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教师王星的个人专著《高中小班化》由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六、小班化教育实施的困难

小班化教育实施的困难是教育资源的投入,如果没有足够的教育资源,那么都是空话。6外国小班 编辑

教育与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共始终。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在漫长的人类教育发展史上,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经历了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等多个不同阶段。班级授课制开始于18世纪以后。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当人类进入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班级授课制也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并得到应用和推广。但是,经过多年的时间,人们知道班级规模过大对教学活动的诸多负面影响。就有人开始缩小班级规模,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在客观上为班级规模的缩小提供了物质基础。在这种情景下,各发达国家纷纷制定政策,加大投入,缩小班级规模,提高教育的质量。在欧洲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迅速推动了西方社会的现代化,但这种以工具理性和个人主义为特征的工业文明也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而小班化教学在当前的形式下,能较好的解决一些问题。

80年代,美国的部分州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也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93年克林顿总统创导全国性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运动后,美国教育部不遗余力地推动缩小班级规模,并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在此基础上,从99年开始,联邦政府正式启动庞大的“缩小班级规模计划”。近年来美国许多州在低年级实行了缩小班级规模计划,例如印第安纳、田纳西、北卡罗莱那和威斯康星等州,其中,田纳西州进行了班级规模缩小方面的复杂的、经过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

从1984年开始,印第安那州的“黄金时段”计划(Prime Time Project)拨款支持幼儿园至三年级将班级规模缩小至18人。“黄金时代”计划的执行并未被僵死地控制着,其结果也也是多方面的。一项对10个学区缩小班级规模一年后的成绩测验显示,当一年级人数从22减至19人后,一年级小班化学生的阅读成绩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但数学成绩提高幅度较小。田纳西州的STAR计划(Student—Teacher Achie—Vement Ratio)和两项相关的数据收集为缩小班级规模研究做出力突出贡献。

STAR计划中学生的测验成绩显示,小班化学生成绩高于大班,无论这些大班学生是否得到了教师的额外指导帮助。从总体上看,田纳西州的此项研究已扩展至全州范围。Finn概括

道:“这项研究毫无疑问地证实了在低年级实行小班化教育更有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在北卡罗莱纳州布克县执行的一项缩小班级规模的举措所取得的数据值得一提。从1990年起,布克县先进行了试验性测试,随后在县各学区中执行缩小班级规模计划。1995—1996学,1193名一年级学生和1125名二年级学生参与到本计划中。该计划的目标是将所有一至三年级班级的规模缩小至15人。它同时也包括关于指导和评价方法的教师培训活动。威斯康星州从1996—1997学开始,实施了一项班级规模缩小计划,名为“Student Achievement Guarantee in Education(SAGE)”,其目标是在招手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学校中从幼儿园至三年级实行小班化教学。按照该计划,1997—1998学加上二年级,1998—1999学加上三年级。在该计划中,对开始两年的班级规模安排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常规的由15名学生和一名老师组成的小班,由2名教师组成小组辅导30名学生及其他四种在现有班级中设法满足所要求的生师比的做法。1997—1998学,该州21个学区的30所学校加入到该计划中,7个学区的14所学校为评价研究提供了对照组学生背景及成绩的有关数据。

大规模缩小班级规模的努力并不仅限于印第安纳州和田纳西州。另外一些州早些时候已开始实施班级规模缩小政策,还有的州正处于开发和执行这类计划的初级阶段。1984年,德克萨斯州通过立法将幼儿园至四年级班级学生人数限制为22人。随着法律的生效,该州1985—1986学在幼儿园至二年级完成了小班化,1988—1989学三年级到四年级也执行了小班化。内华达州从1990—1991学开始了一项班级规模缩小计划。该计划开始先以将幼儿园至一年级限制生师比为15:1为目标,然后逐步令二至三年级都达到这个比率。四至六年级师生比率控制在22:1,七至十二年级比率控制在25:1。1995年弗吉尼亚州开始为幼儿园至三年级的危险学生减少班级规模。为使该计划顺利实施 财政拨款。,该州制订了一项政策,规定凡主动为该志愿性计划捐款的各地教育系统可以得到州政府的拨款。根据相关报导,其他不少州也开始涉及或考虑类似的缩小班级规模计划。这些州包括亚历山大、康涅狄格、佐治亚、夏威夷、伊利诺斯、衣阿华、堪萨斯、路易斯安那、安萨诸塞、密西根、明尼苏达、内布拉斯加、新汉普郡、纽约、北卡罗莱纳、俄克拉玛和犹他州。

在1996—1997学,加州开始实施缩小班级规模计划。加州的班级规模计划代表着一种重要的举措,其实施为各州提供了指导性范型。1997—1998学,190万加州学生开始接受小班化教学。

第三篇:小班化教学下的班级管理

小班化教学下的班级管理

我校因受学生生源和地域的限制,于2010年秋季全面实行了小班化教学,每班人数在30人左右。在小班化教学中,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少,这样就大大减轻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难度和负担。但在小班化教育背景下,怎样合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切实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探讨就成为每一位班主任的新课题。下面就这一年多来自己的具体做法总结了几点班级管理的经验与大家交流。

首先我们在整个工作中要做到“五心教育”。(1)感化学生要有“爱心”。爱心,是集体情感形成的核心和基础。在爱的教育下,班级学生乐观自信,懂得珍惜亲情和友情。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我们更应拥有一颗爱心。(2)呵护学生要“细心”。“细心”就是用心细密,认真周密地考虑各种问题,精益求精地把事情做好。工作中只有细心,我们才能及时发现问题,防微杜渐;工作中只有细心,我们才能全面分析问题和正确处理问题;工作中只有细心,我们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出差错。班主任工作的“细心”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处处留心,做有心人;体现在对全班同学的仔细观察和详细了解。(3)管理班级要“精心”。“精心”管理班级,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社会群体,它牵涉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等环节,需要操作的事情太多太多。因此,要想提升班级的管理水平,就必须在“精”上做文章,尤其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让其摒弃陋习,让好的行为内化为潜在的意识,使其成为一种自然的良好习惯,从而达到每个学生对班级的自我管理,使之成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4)说服学生要“动心”。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方式是“说”。“说”的艺术,在于“动心”。我们班主任只有针对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特点,运用教育艺术说话,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同时,在“说”时还必须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情,切忌动辄发火。因为语言是最危险的武器:语言刺的伤口要比刀剑刺的伤口更难治愈。(5)约束学生要“狠心”。班主任对学生要充满爱心,但并不意味着降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尊重、关心学生是一种爱,严格要求学生也是一种爱,而且是一种深沉的爱。所以我们班主任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要“管如严父”,一丝不苟,不迁就,不放松,该“狠心”时则“狠心”。

其次在具体的常规班级管理中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面管理。班级的小组以4人为一小组,分组时要考虑很多因素并顾大体进行分组搭配。每个小组中每人

都是组长,其中一人是文科组长、一人理科组长、一人劳动组长、一人行为规范组长。每个组长的工作职责在班干部职责中有具体详细的规定,每个组的成员之间都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我班班规中有详细的小组和个人操行评比标准,它包含了七个大的方面:有学习、纪录、两操、卫生、行为习惯、图书阅读和加分项目。前六个方面包含了全部同学在各方面的具体要求和规范,以及相关的加分和扣分标准。如第一:学习方面,科任老师根据上课问题的难度和回答问题的同学的层次进行不同分值的加分和扣分以及各小组在课堂表现进行不同的加分和扣分,还有老师根据同学们完成作业的不同层次进行加分和扣分。有些分是加在或扣在个人名下,有些分则是加在或扣在全组每个同学名下。在纪录、两操、卫生、行为习惯方面:就由各分管班干部和班主任一起根据个人、各组的具体表现进行加分和扣分。在图书阅读方面,我们每学月要评比每组阅读图书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比并加分。第七个方面就是加分项目,加分内容很宽泛,比如:科任老师根据上课回答问题和课堂表现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加分、帮助其他组讲解难题的加分、向学校播音部投稿的加分、做好人好事的加分、参加学校和县以上活动的加分(比如每学年的文艺活动和各项体育比赛)、受学校及以上单位表扬的加分、打扫卫生的小组如一周没扣分的每人都加分、一周内没有扣分的小组每人都加分等等。每学月评出先进小组两名进行表彰并且在光荣栏进行宣传本小组的特色。平时利用班会课进行小组开会、总结、定目标。同时班主任利用课余时间定期进行各类小组长开会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到了学期末要评出冠军小组、优秀小组、最团结小组等进行表彰和奖励。所有的操行评比都由相关的班干部执行并由专任班长记录整理。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是心灵的耕耘。特别是现今小班化教学下的班主任管理还有许多方面的内容,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要树立新形势下管理班级的新理念,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找出其中的新规律,并利用它来为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艺术服务。

第四篇:小班化班级管理

学习小班化班级管理体会

望海学校中学部

王立国

学习小班化班级管理体会

通过假期的学习对我校进行的小班化管理和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学习。对本学期的班级管理和教学都会有很大促进作用。

小班化教育是指减少班级人数,缩小班级规模,降低师生比例,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成就的提高。源自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的缩小班级规模实验。“小班化教育”的定义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发达国家的教育似乎就是以课堂人数少、班级组织灵活、授课方式多样而赢得人们的羡慕,而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不断降低,生源人数的逐步减少,那些在生源大战中不占据优势的普通初中学校如何通过小班化教育的实践与创新,来实施精细化教育,让更多的普通学校的孩子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更加自信、阳光,成为更优秀的自我。

就传统大班而言,“少一半学生,多一倍关心”成为小班教育最吸引人的亮点,试想,谁不想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能得到多一倍的关心呢?揭开小班化教育的面纱,教师对孩子更多的关心只是一种外在的表像,而如何让将这种关心化为学生内在成长的动力才是关键。

一、与传统大班相比,小班孩子的三“多”与“三少”

1、机会多——树立自信。30个人左右的一个小班,宽敞的教室、独立的书柜、灵活的座位,变化的教学方式,无疑为学生提供和了一个优质的成长环境,在这样的集体中,实行全员设岗成为可能,通过集体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表现自己。

不论学生成绩是否优秀,小班化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每一个孩子需要被肯定,需要被鼓励,在小班环境中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显得尤为重要。进入初中的每一个孩子正值少年走向青年的人生转折时期,自主意识明显增强,在进入中学新集体之际,迫切渴望被新集体认可,在小班中可以让每个孩子有平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就是尊重并充分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

小班课堂中,学生人数少,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接受程度,适时的提问不同类型的学生,让每个人充分参与学习和讨论,在这样的成长氛围中,孩子能够很快找到自信,从而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2、关爱多——感受幸福。“让学生因班主任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也是小班化教育的亮点所在,因为“班级人数少一点,教师关爱多一点,沟通交流勤一点,课外辅导实一点、成长进步快一点”,从而极大的促进师生关系的融合,揭开了小班化精致教育的面纱,“关注生命质量,享受教育幸福”成为教育的追求目标。如通过教师为学生记录成长日记、为学生拍摄活动中的各种照片、精心设计各种特色活动、与每个学生坚持对话交流、让班级充满浓浓的人情味等,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幸福指数。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爱是任何教育者成功的必备秘笈,小班教育让这种爱更加具体化、行动化,从而让爱洒满每个孩子的心灵。

3、体验多——快乐成长。体验是孩子成长中重要的生活经历,没有亲身的体验,难以刻骨铭心的记忆。因为班级规模小,学生能够在各项活动中充分参与、体验、感悟,通过各种特色活动让学生体验独特的生活经历显得格外珍贵。而学生各种各样的体验教育活动又可以各种形式精心记录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完整的成长历程。小班教育中不仅关注活动中的体验,更关注活动之后的感悟,而各种体验活动真正发挥教育功效的时候恰恰是过程之后的感悟与体会,使得学生在热热闹闹的活动之后能真正明白活动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以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小班化教育为孩子创造了种种有利条件,但现有情况下,我国的中小学小班化教育仍处于实验探索阶段,小班教育中仍有许多明显的困惑:

4、对手少——盲目自满。班级人数减少,竞争的对手也自然减少,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学生易被眼前的成绩所满足,缺乏毅力与耐挫力,认为自己在班上名列前茅,恕不知在更大范围内的竞争还更加激烈,让学生明确自己对手与努力的目标显得十分必要。而在仅有20多人的集体中生活,学生的交友圈子也比较小,不易从更多的同学身上学到更多的长处,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团体,在学习上如何树立远大的理想,在班级交往中更好的实施同伴互助,是值得小班教育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

5、时间少——压力过大。大多数人认为,从传统的大班40-50个人的教学转为30个人左右的课堂教学,小班中的孩子不仅应该学得轻松、而且应该玩的快乐。而实际上,目前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对小班教育的高期待值一旦与小班学生成绩简单的画上等号,对这些学生来说就将承担比大班学生更大的压力。各门学科的教师也有了充分的时间进行个别辅导,而教师之间如何有序的安排时间,避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学习与心理负担,是小班班主任迫切需要协调的重要工作。

6、样板少——缺少标准。小班化教育中我们鼓励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张扬,现行的学生评价制度中可以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设立标准进行批评定,然而什么是个性化的学生的评判标准却让老师很困惑,我们每年可以轻松的评选出三好学生、学习标兵、各科学习进步之星、文体艺术之星等,但是这些仍然不是个性化学生的评判标准,因此教师最终还是以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和评价小班学生,最终难使小班学生的个性真正得到彰显和发展。

二、与传统大班相比,小班班主任的三“易”三“难”

小班化教育需要班主任更用心的去管理这个集体,去认真研读每一个学生,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教育而不是让教育选择合适的学生,对班主任来说,小班化的教育管理模式比大班更精致、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变环境易,变理念难。散发着花香、书香、墨香的温馨、舒适及个性化的环境布置是小班的特色,独特的文化气息与浓郁的人文关怀是小班的魅力缩在,从环境开始改变是每一个小班班主任带班之初的工作落脚点,它利于班集体的在初期阶段的迅速形成,并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产生归属感,减少适应新集体的时间。然而小班环境的布置不能象家庭装修那样成形后便一成不变、主人懒得打理了,而是应该与学生成长同步、随生命季节更替。每个学校对班级环境布置都会有一定的要求,而小班教育更需要的是班主任能将环境育人的理念坚持三年,并在日常的每一个教育细节中体现环境育人的理念。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班主任简单的将班级环境布置的任务交给学生干部完成,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理念,难以将环境育人的功效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失去了一个极好的激发班级活力的阵地。

2、重个体易,重全体难。小班化教育中每个学生都需要得到班主任的悉心的关注和指导,受传统大班教育的思想影响,我们的许多小班班主任仍然习惯于重两头、带中间,习惯将工作中心放在班级个别学生身上,而那些在班级中听话的、个性不太显著的孩子往往因为不会给老师添麻烦而容易被忽视,老师在对同班学生中关注程度上的深浅不一易造成部分学生的心理压抑与失落,这在小班教育中应该尽量避免这种不均衡,让每个孩子觉得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如通过师生在周记中的深层对话、用网络、信箱、QQ等学生熟悉喜爱的方式交流、用一线通经常给家长发送教育经验、记住每个孩子的生日并在特殊的日子送上特别的惊喜„„只要班主任用心,将每个孩子当成宝,才能真心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才能成功打造一个特别优秀的小班团队。

3、学经验易,成特色难。小把化教育也是个性化的教育,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班级、不同学校,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我们都可以尝试、学习和借鉴。然而独特的才是优秀的,一个班主任要在小班教育领域做出一定的成绩,如果没有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没有形成自己的班级管理特色,是难以提升和超越自我的。我们在培养个性化的小班学生的同时,也寄希望于能通过小班班集体特色的建设打造一批有个性的优秀班主任,小班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沃土,一个能将自己发展与小班孩子生命成长融为一体的教师一定是优秀的,为实现这个目标,班主任必须走实践、积累、反思、创新之路,只要这样,理想中的小班化教育才能与我们渐行渐近。

第五篇:小班化班级管理初探

小班化班级管理初探

士林中学谢文伟

实行小班化管理和教学已将近一年,在这一年中,我们在不断地借鉴别的学校的经验和自己的摸索中前进。具体我是这样做的:

一,班级文化环境的布置

在班级布置上,我做了精心的安排,使教室的环境更具有教育的意义,更具有文化气息,更能体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才艺的展示,促进了自主能力和个性发展.在墙面上开设各种版面,展示学生引以为自豪的作品,如学生的优秀作文、学生的收藏、学生的绘画书法、个人及小组的奋斗目标和座右铭等作品,并且以此来不断地激励学生平时如何更好的学习和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为自己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墙壁栏目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审美能力,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尤其对成绩不优秀的弱势学生提供了成长的平台,让这些学生同样也能展示自己的作品,更好的融入班集体。对学生的自主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而且同学之间相互提醒与帮助,增进了他们的友谊,促进了共同发展。

二、班级管理方面

(一)、学习分组、展开竞争

我将本班30人分为六个小组,每组5人,设组长一人,主要负责监督本小组成员的学习,值日工作,自修课的纪律,同时调动本小组学生课堂上积极发言等。组员按成绩,学习习惯等各方面的表现均匀的分配,每个组员相应的担任一门课的负责人,主要负责该科目的作业本的收缴工作及课堂上要更积极的协同组长,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小组内部成员之间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竞争,作业比认真,发言比积极,纪律比安静,打扫比干净。每周综合各方面评出优胜小组两个和优胜个人若干个。

(二)、班级内设各种专职委员会

另外还设立了学习委员会(各课代表)、卫生委员会、纪律委员会、文体委员会、宣传委员会等,每个委员会给他们明确分工,比如学习委员会的成员和职责明确。

学习委员:朱冰倩 车诗淇

各科课代表 语文:陆炎炎 宋晓兰数学:李敏耀朱冰倩

英语:高丽雅 王圣洁科学:吴东旭姚开颜社会:贺寅涛思品:李耀江

职责:

1、协助任课老师做好学案和作业本的收发工作,认真负责好早读,当好任课老师的小帮手

2、对不交作业或者抄袭别人作业的同学实行监督和扣分

3、对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主动给予讲解解题过程

4、不得包庇同学,做到公平,公正

(三)、组长和值日班长共同管理

在小班化班级纪律管理上,我将各小组的组长与值日班长结合起来,实施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各小组的小组长每周一轮,负责本周全班各小组的学习、纪律、卫生、出勤等各方面的统计工作,并将一周的信息反馈到老师处,同时评出本周的各项文明之星;值日班长由班干部轮流担任,值日班长作好每天的评价记录,认真填写班级日志,及时将记录的信息反馈到班主任这里,这样就可以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评定。班主

任通过班级日志,也能及时了解班级发生的事情。及时发现较大的问题,及时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为了及时掌握班级学生之间的矛盾以及学生的思想动态等各方面的表现,我还充分利用班级的纪律委员会,向他们询问班级的状况,(或者以纸条的形式给我)。做到了解每位学生的各个方面,并对部分学生进行批评和教育。

(四)、制定班级公约

为了让每位学生主动参与到班集体的各项活动中,我结合本班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和习惯,并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订了班级公约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为了能让更多的学生主动的遵守班级公约,我让全班同学都对公约的内容进行学习。实施过程中对犯错的同学对照公约的条款来进行加分和扣分,及时进行批评和教育。

三、学生评价方面

每周的组长负责将全班学生在学习、卫生、纪律、出勤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将每周得分及时公布,每月,每学期进行累计统计,综合各方面每周、每月、每学期评出优胜小组两个和优胜个人若干个,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班级管理起来也得心应手

四、加强家校沟通

小班化管理要我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家长联系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从而发现形成他们这种性格、兴趣等各方面的原因,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及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同时让我们的家长也能了解一些关于他们孩子在校的一些情况。通过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增加对学生的关心和关爱,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个小班化集体中快乐、健康的成长

五、存在的困惑

(一)、小组打分难

在学习方面的评分我觉得比较烦,每节课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或者活跃程度综合打分,这对老师来讲都有点烦;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的不同的分数,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实施起来我个人感觉实在是太麻烦了。能否找到比较好的办法?

(二)、缺少相应的教辅资料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缺少学案等教辅资料

下载小班化环境下的班级管理研究论证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班化环境下的班级管理研究论证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班化背景下班级管理的思考大全

    小班化背景下班级管理思考 小班化在七年级已经实施了一年,七年级的课任老师都前所未有的面对着一个30人不到的课堂。而班主任们会发现他们的教室突然较之以前,宽敞了很多。但......

    《小班化教育环境下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研究》结题报告

    《小班化教育环境下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研究》结题报告 1.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目标和内容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小班化教育可以充分保护、利用、和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是上......

    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研究与实践课题论证报告

    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研究与实践 课题论证报告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课题研究论证 报 告 项目名称: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产 业转移及园区建设 ——以郴州市罗围村和资兴经济开发区为例 负 责 人: 姚 晶 系部专业: 法 学 系 所在年......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定稿)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名称 本次课题研究的名称是:《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研究》, 由小海二小的吴海霞教师主持研究。最近几年,我们小海二小的教师一直在研究......

    新课程环境下小班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新课程环境下小班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徐行中学2007年课改工作总结 2006年下半年,嘉定区徐行中学与曹王中学合并,成为新的徐行中学。合并前的徐行中学是上海市一期、二......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创新研究设计论证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大班额:指每班学生人数超过标准学生数20%以上的教学班。其每班学生数都在55人以上。目前,我市城区小学平均班额在70人以上。我校的现状是:每班都在75人以......

    “农村小学小班化快乐体育课堂教学研究”课题论证报告(五篇)

    “农村小学小班化快乐体育课堂教学研究”课题论证报告 大丰市小海二小 尹晓艳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理论意义 我校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学生发展的要求、课程改革的需求,决定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