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化环境下自主探究合作策略研究 4.课题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和实践依据、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和实践依据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主导的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飞速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及学习方式,利用媒体技术促进人才培养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焦点和重心。国外以皮亚杰等人为代表的“建构主义”理论对信息技术下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并在理论和方法上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国内以蒋鸣和教授为代表的北师大网络教育实验室的“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己初步取得成效,使得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具有理论及操作层面的借鉴之处。加之“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开展多年,形势要求对信息型人才培养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学会高效的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要求教师也要从传统传授模式转变为学习行为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成为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处理的主动建构者。但目前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仅限于比赛和表演层面,教学中的“黑板+粉笔+讲解”模式还在主导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因而在实践层面上真正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尚有很长的路要走。2.选题意义
⑴时势发展的需求。
21世纪的信息世纪,网络成了人们生产生活学习密不可分的工具,科技手段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终身学习,必须运用新科技手段应用于生产生活及学习。⑵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以前学生获得信息靠口耳相传,书籍获取,现在拓展到网络信息资源,身边的手机,电脑等信息设备,加上信息网络,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影响巨大,使得学生学习的方法,内容及媒介随之改变。⑶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以适应当前教育教学发展的形势,提高教学效率。
3、研究价值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传统的教与学方式转变,对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产生巨大的冲击与促进。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状况下,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多样化,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本课题组关注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实现自主、探究、合作的新路径,探索出一条适合基层县乡学校适用的教学方法,推动学生形成利用信息化手段终身学习的能力,为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探索积累经验。
二、本课题的概念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概念界定
本课题研究范围为21世纪海量的网络信息条件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方式地改变,把信息技术和学科进行有机地整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性地位的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信息工具获取知识及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合作学习的能力。
2、研究目标 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结合下,如何在信息环境下自主地学习,获取信息,掌握技能,对信息分析加工、运用,通过网络实现探究合作,达到获取信息掌握技能,提高教学效益。
通过本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在学校内培养一批信息技术能力强,有能力整合各科资源的优秀教师。通过实验,建立教学应用资源库,以供师生更好更方便地获取知识。
3、研究内容
⑴指导学生自主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得信息的技能。⑵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⑶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加工运用信息资源。
⑷在实施研究过程中,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何将传统教学的传授模式和信息技术的利用进行有机的整合。
4、主要观点
21世纪的今天,信息手段飞速发展,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充分运用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信息环境模式下,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掌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5、创新之处
师生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设备及网络资源,掌握信息技术,使新的教学手段和各学科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习摆脱了时空的束缚,自主的获得知识的能力,在利用信息手段环境下,学生独立的获取知识,主动地探究,积极地合作,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⑴对师生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所有教师都进行过计算机操作水平培训并过关,开设计算机操作课程,使得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操作技能,并对现代教学素质教学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进行理论学习,然后对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开开展研究。
⑵建构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条件,包括购买书籍,添置信息设备,配备软件资源,完善班班通工程,建立班级QQ群,开通博客,充分利用校讯通等信息工具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⑶探索出该模式下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模式转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形成文字性表述。
2、研究方法
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进行研究与实践;在尝试与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收集、研究反馈信息,调整研究实施的方法与进程。并在试点研究中,不断积累教学案例
案例研究法,辅之以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等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学习方式的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参考、借鉴和启示。
3、技术路线
⑴学校成立课题组,建立相关制度,进行软硬件设备的配备及后勤保障工作,班级完善班班通工程,建立班级QQ群,博客,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共享优势。
⑵定期组织师生进行信息技术学习交流。采取走出去,向外校取得成功经验的学校参观学习,引进来,聘请专家学者来我校现场指导课题地实验工作,努力改进以符合形势的要求。内部,定期针对问题和现状,进行探讨,分析,总结,改进。
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行为方式的改变进行科学地评价。
⑷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技术手段和各学科知识的学习相结合,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模型的评价建构。
4、实施步骤
⑴准备阶段 2013年12月------2014年2月
成立课题组,建章立制,学习有关资料,选题,论证课题并进行申报工作,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制定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排查信息设备配备情况,购置信息设备及配套软件,对参与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和相关理论学习。
⑵实施阶段 2014年3月-------2015年2月
a、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实验;b、建立课题资料档案,积累经验,对出现的新情况及时研究,查找应对策略,改进方案,进行经验总结;c、加强实验人员间地联系,定期通报情况,调查、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与实验数据,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撰写论文等总结成果。⑶总结推广 2015年3月-------2015年6月
a、收集整理实验资料、数据等材料,汇编制作课件,撰写论文报告,进行总结并送报上级教育科研课题评估组鉴定;b、向教育教学部门详解我们取得的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成果,同时阐述该策略实施的可行性。对取得经验进行推广应用。
第二篇: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生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生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开 题 报 告
达州市通川区实验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是现代人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立足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和条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提出“生存教育”理念时指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目标。在小学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合作学习,既能使小学生在相互倾听、沟通、交流、交往、互动、协作、分享中共同解决学习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又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这是小学生较好融入学习生活、社会生活的出路和希望,是“生存教育”的需要。
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中,虽然几十个人在一间教室里学习,但学习方式却是个体的,封闭的,听课、理解、做作业、考试,除了与教师的单线联系之外,缺少横向的,与同学之间的沟通。这种环境和学习方式,尤其是学习的激烈竞争,容易使学生形成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的性格。新教材在学习方式上的改革之一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教与学方式之一。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育的价值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育的目标是过程与结果兼顾;教与学方式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以主动、探究、合作为形式;教与学方法以调动学生主动自主活动和合作探究学习为基本方法,实行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多元化、个性化学习,为合作学习的探索实践提供新的契机。合作学习是改变过去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状,鼓励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合作探究、交流互动,实现“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民主精神和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
合作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的发展。在主体教育思想的研究、实践与发展中,人们提出,教育要在发展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同时,必须强调人作为主体生活在社会中,处于自我和他人共在的关系中;强调发展人的“共生”和“交互”的主体性,即协同参与的意识和相互合作的精神;强调学生在互动中共同解决学习问题与发展创新能力的关系,使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协作一起提高学习水平,学会与他人沟通,分享共同提高学习生活质量,实现教育发展人的自主性与合作性的和谐统一。
由此,在主体教育的教育学层面上,开始注意了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全国基础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从深化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入手,在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班级教学与个别教学矛盾方面获得了积极的进展。
以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应用的普及,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全新的信息化环境、信息资源、信息方法,提供了自主协作、讨论学习、交互探究、近距离与远距离交流互动的工具与平台,为合作学习注入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展现广阔的研究新领域。为此,我们提出了“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生合作学习策略研究”课题,力图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生合作学习的规律,实现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寻求小学生合作学习方式在各学科教学中的相应变式,建构与之相适应的教与学的新机制,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倾听与沟通、交流与互动、协作与分享,合作探究问题,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效果和学习质量,并从中培养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关键词界定
合作学习相对的是“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信息化环境是指对一切自然资源与人文社会现象在空间位置上的统一的数字化表示。具体说来,是指以高速宽带网络通信技术为特征,在统一的规范标准环境下,全面系统地解释和反映自然、社会和人文现象的信息系统体系。本课题的“信息化环境”是指以现代电教设备、校园局部网、多媒体网络课室以及能连接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实现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共享化、学习互助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的教育信息化环境。
三、国内外有关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
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是一个人生存的需要.近年来,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各种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指导意义的成果不断涌现.然而,这些成果大多着眼于如何使学生对知识与技能学得更多、更快、更好,如何促进与之相应的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问题.也就是说,强调了课堂教学中以知识的传递和学习为基轴的教育过程,强调了以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养成为主线的发展过程,却忽视了以人际互动为中心的社会过程.国外研究的合作学习,范围很广,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中,还扩展到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国外,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大学课堂和小学课堂的案例居多。国内对合作学习的研究起步于90年代早期,研究者多为大学学者,主要从理念层面对合作的价值进行了论述,同时也对国外的一些研究进行了介绍。近年来,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后,才有较多的中小学投入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索中。目前,还停留在对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索,没有深入到合作学习怎样与学科内容紧密结合,以及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作为有效支持。
合作学习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是属于信息技术整合的范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在我国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开设独立的计算机课程,普及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和教师的计算机素养。第二阶段,计算机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和管理(即CAL)。第三阶段,计算机学科扩展为信息技术学科,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进行整合。我国,现在正处在第三阶段。近年来,信息技术与各学科在教学内容上的整合,已日趋成熟,基本上找到了各学科的整合章节和知识点。但信息技术与新兴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整合研究还是起步阶段。随着各地校园网的建成,一些“网络环境下自主性学习”的文章,也可看作是信息技术与“自主”学习方式整合的尝试。但关于信息技术与合作学习中的整合的研究成果还很少。
四、研究目标和具体方向
(一)研究目标
通过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生合作学习的规律,实现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为推进课改学习方式变革,建立教与学新机制,为调动小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交流互动、合作探究学习问题,培养小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二)、研究具体方向
1、通过对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学科课程整合,进行小学生合作学习的深入研究,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生如何合作学习。我们提倡课堂学习活动化、交际化,比如把学生分成各种各样的小组,进行角色表演游戏,做手工,唱歌,跳舞,以及陈述、讨论,辩论等。
2、通过对信息化环境下小学主要学科合作学习的相应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开发在信息化环境下指导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具体策略:
(1)教学环境布置、创设策略;(2)合作学习小组组建策略;
(3)适合于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策略;(4)利用网络多媒体与家长学生互动交流策略;(5)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讨论策略;(6)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协调、管理、评价策略。
3、通过对小学各学科教育教学软件的开发研究与实验,开发、编制、遴选和积累一批适宜于小学生合作学习的信息资源、课件或学习网站。
4、通过研究与实验,调动小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协作、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效果、质量和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5、通过研究与实验,培养教师科研意识、锻炼教师科研能力,壮大科研队伍。
五、研究内容:
1、信息化环境下合作学习的时效性和有效性研究:信息化环境,包括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相对合作学习的具体功能、优势、有效性和相关性归因,如何保障完成学科教学任务。
2、信息化环境下合作学习的规律研究:信息化环境下合作学习目标的制定、合作时机的选择,学习过程要素的关系;人数多、组数多,教师对学习信息反馈和评价的时空的把握等问题。
3、信息化环境下合作学习的途径、方法研究:信息化环境下合作学习过程中诸元素互赖关系的形成,自主合作与分组合作的协调,各学科的分组标准,各学科的合作学习变式,“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达成,组间干扰的排除,以及教与学新机制的建立等。
4、合作学习信息资源的开发研究:包括合作学习环境的创建,相应信息资源、课件,学习网站的开发、设计、制作、遴选、收集、存储等。
六、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
以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为主,辅用调查法、访谈法收集各方面对实验的反馈、评价和进行个案追踪研究;用调查法、测量法、统计法进行实验检测和数据统计;用经验法和文献法总结实验研究经验,提炼课题研究成果,撰写实验研究论文。
(二)研究步骤
本课题实验在小学第二学段抽取两个班作为重点跟踪观察实验对象,并逐步扩展到全年级和全校。周期三年(2006年2月至2009年12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1、实验准备阶段(2006
年6月至2006年8月)
确定课题选项,上下结合论证,制定研究方案,申报立项;建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建课题研究组,聘请课题研究指导人员;搞好实验教师现代教育理论、科研理论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学习与培训;完善校内信息化环境,搞好软件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建立课题相应的评价标准和办法,进行实验前测,作好实验的思想和物化的准备工作。
2、实验实施阶段(2007
年9月至2009年8月)
组织开题会议;抓软件的对路开发,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按教育科学研究规范搞好各项实验与研究活动;认真做好实验活动的观摩和案例分析,观察与观察记录,以及各类实验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完成确定的四项研究内容;并撰写好实验研究论文和阶段研究报告。
边学习、边实验、边思考、边总结、边研讨、边培训、边组织学术交流,并在全校组织推广性实验。
3、总结鉴定阶段(2009
年9月至2009年12月)
整理课题各类实验资料和成果资料,全面分析总结课题实验研究情况,编辑课例集和论文集,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工作报告,作好结题验收鉴定的准备。
七、课题研究支撑条件
1、学校有现代教育技术普遍应用和多项科研课题实验研究的经验,为本课题按实施方案开展研究,达到预期目标提供了借鉴。
2、学校有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语言实验室等,设备条件能满足实验需要。学校有应用和自制现代教育技术软件的能力和条件,能保证实验的需要。
3、在创市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和一流层次学校的过程中,全校教职工有强烈的愿望和满腔的热情来实施这一新的研究课题,同时有各级教育局、电教馆的大力支持和充分的指导。
4、课题研究组成员素质较高,观念新,有创新精神,研究能力较强,有一定教育科研经验。
5、学校领导一班人科研意识强,能关心、支持课题研究,确保实验经费的需要。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形式
实验研究报告、论文集、课例集、学生作品集、适宜于小学生合作学习的信息资源、课件和学习网站。
九、课题参研人员
1、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陈
平
通川区教育局局长
副组长:黎晓明
通川区实验小学校长
成员:朱国建
彭成江
赵顺国
曹仕强
朱国军
赵定恒
2、课题研究小组
负责人:黎晓明
通川区实验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主
研:
黎晓明
大专学历
中学高级教师
负责实验研究的策划、设计、实施、调控和组织领导工作。
朱国建
大专学历
小学高级教师,负责语文学科教学实验研究。
曹仕强
大专学历
小学高级教师
负责数学学科教学实验研究。
赵定恒
大专学历
小学高级教师
负责综合实践课程软件的开发和教学实验研究。
瞿建设
大专学历
小学一级教师
负责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负责语、数教学软件的开发与技术保障。
黎
伟
大专学历
小学一级教师
负责数学学科软件的开发和教学实验研究。
黄
虹
大专学历
小学一级教师,负责语文软件的开发和教学实验 研究。
3、课题指导人员
李
雍
达州市电化教育馆馆长
邓旭辉
达州市电化教育馆研究室主任
杜浩东
通川区电化教育馆馆长
唐洪燕
通川区电化教育馆办公室主任
朱光红
通川区电化教育馆技术室主任
何
平
通川区教研室教科处主任
第三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教师问卷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中学生信息技术课调查问卷分析
(教师卷)
您好,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信息技术在各学科的应用情况,特进行一项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卷调查,本问卷针对宝坻四中教师进行调查。本问卷采用匿名的形式填写,且所得资料仅作为了解信息课程在各个学科的使用状况,不会造成您的困扰,希望您如实填写,感谢您的支持与帮助!
1、你的性别?
1、()
A、男
B、女 2.你现在在接受的教育形式为哪一种?()A、传统的教师用黑板、粉笔教学
B、借助于幻灯片、投影与传统黑板粉笔教学
C、借助于网络手段、投影与传统黑板、粉笔的教学 3.你的老师在课上经常使用多媒体授课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使用
4.你们班级的任课教师经常使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有:可多选()
A、幻灯片、投影仪
B、录音、录像等C、计算机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 D、基本不用 5.你在讲授相对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时,会不会借助多媒体,利用声音、图片、视频等非文字形式的手段辅助教学吗?()
A、经常这样
B、偶尔会
C、基本不会
6.你们的任课老师制作的PPT内容除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点以外,还会添加或者拓展一些其他让你感兴趣的内容吗?()
A、经常会有
B、偶尔会有
C、基本没有
7.你们任课老师除了讲授教材知识点外,会给你们提供一些网络学习资源让你们利用网络进行自学吗?()
A、经常会
B、偶尔会
C、基本不提供 8.如果课程中关于抽象的概念图表,你最希望()
A、教师利用黑板、粉笔讲解
B、教师利用计算机动态呈现 C、有机会可自己动手,借助于计算机软件制作相关图形 9.在平时的学习中,你经常使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吗?()
A、经常
B、偶尔
C、几乎不使用 10.你认为自己具备以下哪些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可多选()A、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windows)
B、文字处理等办公软件的使用(如MS-office)
C、其他应用软件
D、以上都不具备
11.你认为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对你学习《地理信息系统》有影响吗?()A、影响深远
B、有一定影响
C、没有影响
12.你认为老师在教授相关专业课程的过程中使用PPT、Word、Excel有必要吗?()A、很有必要
B、一般
C、没有必要 13.你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吗?()
A、了解
B、了解一点
C、不了解 14.你认为利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
A、能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B、不好比较 C、掌握知识较快、记得牢
D、没有传统教学效果好
第四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题研究计划
学生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研究分析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来提高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个体优势和群体协作功能,相互学习、交流、启迪和帮助,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逐步学会学习。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变静态学习为重视实践操作;变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题研究方向、目标和内容 1.研究方向
本课题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精神成长。
2、研究目标: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新的学习方式。(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3.研究内容
①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②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念、策略、流程、评价标准和特点研究;③同一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如何采用相应变式的策略研究 三.实施计划:
1、围绕课题的基本模式进行备课,要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正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注重方法,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一节没有“生气”的课,学生是掌握不了知识的,因为这样的课吸引不了他们的注意力。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对于重点知识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归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把班级学生每4——6人分成一组,选好小组长,充分发挥学生个体优势和群体协作功能,相互学习、交流、启迪和帮助。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4、选择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第五篇: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研究与实践课题论证报告
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研究与实践
课题论证报告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
翻转课堂是从英语“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翻译过来的术语,也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简称翻转课堂或反转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信息化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升格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和学习伙伴,培养学生。
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翻转教学的源头来自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伍德兰帕克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的尝试。翻转教学的起因是一些学生由于参加活动耽误了上课,教师使用PPT 的抓屏功能录制课程然后公布到网上供学生学习。1(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赵兴龙)。“翻转课堂”之所以获得成功,得益于他们一直采用探究性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
“翻转课堂”撼动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的根基,极有可能成为传统教学方式的终结者,创意这项教学改革的教师也将成为旧的教学方式的掘墓人。尤其是在关注教育公平、公益的时代,“翻转课堂”为方兴未艾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2(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金陵)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尤其是在关注教育公平、公益的时代,“翻转课堂”为方兴未艾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在“翻转课堂”实践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其“云服务”功能,支持自主学习、教育均衡和个性化发展,让传统的电教手段在“云服务”时代焕发新的活力。(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金陵)
3、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第一,《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第三十二条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第二,《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中提出推进教育信息化应该坚持 “深度融合,引领创新”。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第三,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新课标的重要基点。现代社会要求年强一代应具有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应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得稳定与不稳定、静止与变化的各种知识。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和能动的改造过程,从而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改革。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研究目标:
一是要探索翻转课堂的教育理论基础。
二是探究基于翻转课堂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途径和方法。研究设计“学习任务单”是翻转课堂课外学习的关键。
三是研究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和精品课例。通过教学实践设计打造生动活泼的高效课堂。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及教学设计是研究的重点和核心。
四是探索与翻转课堂相适应的教师信息化素养,寻求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和专业成长的方法和途径。
2、研究内容:(1)“翻转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法及策略。翻转课堂中学生观看的教学视频资源(微课程、可汗微课),需要教师在实践设计制作完成,通过微课程教师监督检查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调整教学方法,精心求精,探索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方法和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实践。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单”帮助学生在课前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方法。在“学习任务单“的指引下,学生在课外基于互联网和学习的平台利用学习终端开展课外自主学习的模式,学生课堂缺席,但不被甩在后面,课堂的内容得到永久存档,可用于复习或补课,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3)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和课例。学生在课外或家里按照自己的学习步骤(进度)自主学习,课内教师需要做出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设计的对话和讨论。对学习有困惑的学生进行一对一互动式指导,减少困惑,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适时介入,帮助最需要帮助的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提升学生“吸收内化”学习过程效益,从而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教学设计和精品课例总结适应翻转课堂
(4)信息化环境下支持“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建成支撑“翻转课堂”教学应用的网络资源库。
(5)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课堂评价。
3、研究假设 无论是美国“翻转课堂”所取得的经验,还是我国江苏木渎中学上世纪80年代的教改实验和山西新绛中学近年来的实验,都证明翻转课堂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学习成绩提升。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基本假设是:教师信息素养与翻转课堂效果具有显著相关;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平台建设可能提高学生学习综合效果(学习动机、成绩、能力);学校管理模式的应当发生整体改变主要探索翻转课堂本土化后的实践的经验,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4、创新点
本课题创新点是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运用技术和资源包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同时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从而使教师、学生共同成长,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重点以小学高年级语、数、外三科为例,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研究与实践。
首先,分析目前国内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以及方法,确定目标,树立现代理念和方法研究。其次,选择课题实验校。我们将选择两至三所具有研究能力的小学作为课题实验校。选拔观念新、技术强、勇于创新和探索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实验,成立学校子课题小组。本课题将在小学高年级主要学科开展研究,并选择实验班和对比班,并做好实验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三,设计学生调查问卷表、家长调查问卷表,对家庭信息化环境以及学生、家长信息技术能力进行摸底统计。
第四,开展信息化技能培训。一是对老师利用信息化设备开展微课程、微课等软件进行资源的制作与开发进行技术培训。二是对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就云平台管理及应用进行培训。
第五,开展实验研究,总结出翻转课堂实施应具备的条件、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翻转课堂应用模式、云平台学习资源库的制作与开发、翻转课堂评价方式等方法和策略。
第六,将总结的经验和方法在校内以及全市进行推广,以翻转课堂实验打造高效课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研究方法
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研究的方法。包括:
1.文献研究法:主要通过中国知网、有关学术期刊等对翻转课堂研究和应用的最新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并通过现代教育理论解读该模式的理论原理及其机制。
2、行动研究法:选择部分学校,本着提高综合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发挥教育技术的“制高点”作用,为提高质量而研究、在提高质量中研究,研究结果同步用于教育改革的行动之中,并接受实践检验。
3.教育实验的对比研究法:在实验学校选择实验班和对比班,通过实验前和试验后的各类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结论。
4.调查研究法: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分别对家长、教师、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调查了解每个群体的特点及信息素养等。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
(1)已有成果的社会评价:本课题研究组负责人张铮是汉中市电教馆馆长、汉中市“三一一人才”。她从1999年开始从事教育信息化研究,先后参与了“明天女教师工程”、“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示范工程”、“教育部远程教育试点工程”等项目的研究与实施,主持建设汉中教育资源网、汉中教育网等市级信息化平台。2008至今,主要从事中小学电子白板等新媒体应用研究与实践。设计实施了汉中本地中小学“电子白板环境下的远程互动教学”、“远程赛教评课”等活动。曾参加教育部港澳台办研究项目《构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技术支持服务体系的研究》子课题并获省级一等奖;教研论文《搭建教育专网,促进汉中教育跨越式发展》荣获国家级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论文《发展汉中市“校校通”工程工作思路》获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成果一等奖。策划并主编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培训》教材,参与编写了《卫星数据接收及资源应用教程》《构建教育信息化生态环境的研究与实践》等教材、专著。目前正在研究课的课题还有《构建区域教育信息化生态环境的研究与实践》。
(2)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3、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赵兴龙《中国教育学刊》
4、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金陵《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5、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张金磊、王颖、张宝辉《远程教育杂志》
2、课题负责人的主要学术经历;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1)第一,汉中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全省走在前列,在全国也具有一定影响力,全市行政领导、学校校长、教师信息化理念认识到位,高度重视。第二,汉中在的网络平台建设及应用全国领先,建有省、市、县、校互联互通的资源平台,其总的经验在2010年全省基础教育专网推进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第三,汉中的教师在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和研究上全国领先。2009年至今,在全国电子白板大赛中,汉中电教馆连续五年荣获优秀组织奖,先后有近二十名教师被选拔参加全国的现场展示。在陕西厅举办的信息化培训中,汉中电教馆每次都承担了培训任务。汉中电教馆带领老师应邀赴榆林、安康等地市做示范课培训。
2)、课题负责人的主要学术经历;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在整个课题组中,教授1人(陕西理工学院),中学高级教师3人,中学一级教师6人,形成了以高校、电教馆、基层学校三方合作,高、中级职称为核心的高素质研究团队,研究团队。从专业背景上来看,本课题主要成员都是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功底,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研究等方面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和老师,全部参加了国家级教师技能培训和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汉中电教馆连续五年在全国电子白板大赛中荣获组织奖,其中课题组的大部分老师都荣获过一、二等奖励。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均是“陕西省教育信息化示范校”,承担过十五、十一五教育技术规划课题研究,其中汉师附小连续两此获得“优秀等次”。一批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老中青集合的研究团队位课题顺利实施提供精力和阅历保障。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一是在前期的研究中已经收集到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材料,形成了系列的研究资料储备;对“翻转课堂”在国内外研究情况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初步了解,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承担并完成本课题的良好前期准备条件。二是汉中在2009年就建立了省、市、县、校四级资源管理平台,教师应用水平全省领先。近期全省公共服务平台也将投入使用,并实现学习空间人人通。三是所选择的课题学校具备无线互联网、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电子白板班班通等硬软件,同时教师均参加过课题研究,具备必要的信息化素质和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也有基础。四是该课题由市电教馆申报课题,便于组织协调,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协作。本课题组主要成员学历和职称比较合理,课题组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且主持参与了一系列科研项目、发表了多篇相关研究论文,具有较高的科研素养。课题组主要成员身处汉中,有较充足的时间可以集中调查研究。另外,课题组有高水平的科研专家指导,课题组理论基础扎实、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孜孜以求的科研精神,并具备了一定的科研素养、科研能力等课题研究需要的条件,可以保证课题按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