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小班化快乐体育课堂教学研究”课题论证报告(五篇)

时间:2019-05-12 23:2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小班化快乐体育课堂教学研究”课题论证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小班化快乐体育课堂教学研究”课题论证报告》。

第一篇:“农村小学小班化快乐体育课堂教学研究”课题论证报告

“农村小学小班化快乐体育课堂教学研究”课题论证报告

大丰市小海二小 尹晓艳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理论意义

我校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学生发展的要求、课程改革的需求,决定进行“农村小学小班化快乐体育课堂教学研究”。

为了推进新课程,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盐城市教育局决定,从开始,开展为期三年的盐城市中小学“有效教学年”活动。20XX年为有效教学提升年,重点是总结并推广先进经验,在实践中探索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形成我市有效教学的特色。面对21世纪的农村小学体育,如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新一代人才是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快乐体育思想引进到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给我国农村小学体育教育观发生根本转变带来了全新气息和有益启示,同时也引起了体育教法体系的全面变革。在体育教学中,以运动和情感作为实施教学目标的手段,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习的愿望,体验运动中的乐趣,理解运动的意义,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才是实施快乐体育的真谛。同时也是对传统的、刻板的体育教学模式的一个挑战。

我们通过网络检索和查阅相关资料,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关于农村小学小班化背景下快乐体育课堂的研究目前还基本处于空白。课题《农村小学小班化快乐体育课堂教学研究》正是以此为契机,一群年轻的探索者准备以十分高昂的斗志积极加入到探索小学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的践行之路。因此,本课题研究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有乐有趣的教学情景

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的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受到学习兴趣的影响,只有当教学活动对他们的心理因素产生有效地刺激并为他们所喜爱时,才会产生一种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驱力,才能使潜在的力量真正投入到身心活动中来。因此,笔者在体育课教学中将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思想教育与学生的身心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创设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景活动中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构造生动趣味的教学语言

教学的语言要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其在听课时大脑动起来。要启迪思维,就要举一反三,要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精神不易集中,常被外部环境因素干扰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体育教师的语言还要风趣。

3、结合教材特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思维的独特性,是指个体独立思考创造出新颖的有社会价值的智力品质,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智力的高级形态。它集中体现在个体的创造力上。学生的创造力不仅体现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中,也会在体育课上表现出来。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有表演自己创造能力和特长的机会,鼓励学生的"异想天开",保护他们创造新方法的积极性。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在教师的保护、引导下得到发展。

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活泼、生动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目的、态度、动机、积极性、身体状况、兴趣、思维能力、情绪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上级与下级、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神情严肃,不容置疑,学生唯唯诺诺,言听是从。快乐体育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双向信息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二、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我们进行了“农村小学小班化快乐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与实践。旨在通过实施,达到在学校体育中实现四个改变的目的,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确保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种新的模式。进一步推进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体质。一是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要我练”为“我要练”,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是变以往单调、枯燥的体育教学活动内容为多种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内容; 三是变少数人参与的体育活动为多数人参与的体育活动,达到了乐中健体、启智、培德的教育目的,在学校体育中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 四是变以往轻群体健身重竞技体育为两者相辅相成,使发展广大学生身心与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协调发展。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快乐体育起源于日本,它是指从情感教学入手,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自主性,对学生进行健全的身体教育、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学思想。它强调情感、兴趣、创造和能力培养,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中介,达成学生对体育的主动学习、愉快发展;它从生理、心理与社会三维空间来把握体育教学的特性和整体效益。80年代中期,伴随着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兴起,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开始传入我国,并逐渐拓展开来。至今,全国已有四川重庆市的“快乐体育”教学理论与教改实验、广东省的“快乐体育”实践和新教材内容、以江苏为中心的“218”实验校群体的“快乐体育”的教改理论和实践等等与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紧密相联的学校体育改革。从各地区开展的快乐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都对过去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如过分强调竞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等。同时也对体育教学的某些方面进行了改革,但许多改革往往只着眼于教学过程中的某一点,如广东的快乐体育以教材的更新和评价的改革为切入点,“218课程研究团体”以各年龄段的课程的综合改革为切入点,江苏和广东省湛江市的快乐体育以教学内容和教具的改良为主要内容,山东的和乐体育则以营造和睦的教学氛围为主要目标。对于快乐体育教学在整个学校体育中的应用模式,却缺少深入的、进一步的研究。为此,我们进行了“快乐体育”教学活动的研究与实践。旨在通过实施,达到在学校体育中实现四个改变的目的,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确保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四、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我们开展的“农村小学下班化快乐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在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1、“农村小学小班化快乐体育课堂”教学思想的研究。

2、“农村小学小班化快乐体育课堂”课堂教学内容的研究。

3、“农村小学小班化快乐体育课堂”课外活动的创新化研究。

4、“农村小学小班化快乐体育课堂”场地器材的人性化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研究的思路、课题实施过程设计、主要措施和研究方法)

(一)这个课题的研究经历三个阶段。

(1)第阶一段(2013、2-2013、3)起步阶段。主要工作:①确定研究课题;②完成课题规划;③了解农村小学小班化体育教学状况,并认真分析;④等待审批结果。

(2)第二阶段(2013、4-2013、9)实践研究阶段。主要工作:撰写《如何将快乐融入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小班化快乐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小论文;完成小班化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3)第三阶段(2013、10-至2013、12)课题研究后期。主要工作:①撰写专题论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②展示课题成果;③推广经验;④申请结题。(二)研究思路。

我们的研究从已形成的自然小班化(班级学生人数不足30人)为主,以“关注每一位”,“快乐每一个”,“健康第一”为出发点,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逐渐了解和掌握打造小班化快乐体育课堂的内涵、特征与教学策略、方法途径措施。最终形成适合我市快乐体育教学新模式,不断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课题实施过程设计、主要措施和研究方法。

本课题是在我市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指导下,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小班化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的革新尝试。为此,本研究将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总体研究的技术路线沿“理论筛选—实践探索—反思总结”展开。

(1)文献法:思想、理念研究主要采取文献资料和个案进行比较与归纳的方法,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并进行充分检索、分析和利用。

(2)调查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对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召开相关人员的座谈会和个别访问,与专家、学者零距离的访谈,接受面对面的指导,广泛听取意见,为研究与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或参考意见,进行强有力的调控。

(3)实验法:随机抽样选定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前期测试,属可比样本。实验过程中进行数据积累,实验后运用统计学进行数据处理,进行实验前后对比。

(4)行动研究法:坚持行动中研究、研究中实践,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提高的原则,分阶段以子课题为单位进行总结评比,不断积累经验,进行个案反思分析,不断形成观念,指导教学实践,努力走出一条学校小班化背景下体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新路子。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成立“快乐体育课程开发小组”,负责项目研究的决策和需要集体决定的项目研究事宜。

2、课题组是项目研究的基本单位,将定期举行研讨活动,集体研讨如何将项目研究方案转化为成员的教育教学行为,探讨如何协作贯彻项目研究的基本思路。

3、课题组成员是项目研究的具体落实人员,成员应积极投入实践,积极参加项目研究及子课题研究活动,主动地探索,完成研究任务。

七、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

1、学校为此成立了“小班化研究团队”,组织参研人员组织学习相关理论、观摩研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教师对小班化教学概念理解更为透彻。

2、“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学校专门为小班化研究配备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在学校网页上开辟了专题网页,为将来的实践、交流、推广做好扎实的研究平台。

3、主要文献有: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要正确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体育教学》季克异2001 [3] 刘新兰,林生华.从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轨迹展望21世纪学校体育[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14(4):16-18 [4] 曲宗湖,杨文轩.域外学校体育传真(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丛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5] 姜允哲.风行于日本的快乐体育.学校体育,1986,(6)[6] 李丽云.“快乐体育”与学校体育.浙江体育科学,1997,(5):23—24 [7] 邱海龙,表扬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J].体育科研,2001,22(4):26-27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理论成果

1、课题研究成果报告。教师能准确理解小班化快乐体育教育教学的理论,能胜任小班化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环境中,享受愉快的、优质的体育课堂,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最佳发展。教师写好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2、教师论文。通过实践探索出“农村小学小班化快乐体育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及课堂教学评价的规律,形成我校“小班化快乐体育教学”的特色并写好相关论文。

3、快乐体育课堂教学案例汇编。在研究中进一步提高我校小学体育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提高各我校的教学质量,并培养出若干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体育学科带头人。收集体育课堂教学案例汇编成册。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组长:唐俊杰。负责项目研究的决策和需要集体决定的项目研究事宜。

副组长:刘启芹。“小班化快乐体育课堂教学研究团队”带头人。主要成员:董奚,朱亚平,孙国亮,徐彬,董兵。主报告执笔:尹晓艳。

第二篇: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课题研究论证

报 告

项目名称: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产

业转移及园区建设

——以郴州市罗围村和资兴经济开发区为例

负 责 人: 姚 晶

系部专业: 法 学 系

所在年级: 2011级

指导老师: 杨 娟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产业转移及园区建设

——以郴州市罗围村和资兴经济开发区为例

系别专业班级 法学系2011级社会工作1班 姓名 姚晶 学号 201114380102

一、前期基础

1.学习基础

我的大学本科专业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专业是法学学科门类下社会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大部分课程都与社会学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都是在新时代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实现共同富裕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必要途径。

站在社会学的视角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进行探讨分析,利用学习时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进行调查及问题分析,我们已经学习的并且可以利用的课程有《社会学概论新修》《社会统计学》《社区管理学》《公共关系学》《公共管理学》《公关礼仪》《社会政策概论》《SPSS统计分析》《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等,这些课程都有可以在调查分析中运用的知识。

2.理论基础

以城市化理论、功能主义理论、社会变迁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等社会学理论及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阶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业经济学等经济学理论为理论支持,主要运用社会学的有关理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进行问题探讨及对策分析,致力于从郴州市罗围村的新农村建设与资兴经济开发区的产业转移及园区建设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一些可利用的对策,为郴州市乃至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3.实践基础

郴州市委市政府以及资兴市委市政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转移以及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做到了认真规划、全面协调、以人为本、城乡同步发展以及

重点发展产业等具有建设性的工作,有很多可以被其他省市、地区借鉴的地方,是做得很成功的,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些许问题也是事实,所以,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剖析建设过程以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及对策。

在2006年11月5日,时任郴州市副市长的陈海平同志在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做了题为《认清形势,把握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讲话,讲话提出各区县各部门应该认真总结分析当时的新农村建设经验,要求更进一步地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进程,重点抓好冬季新农村建设。

根据郴州市委市政府2007年3月15日出台的文件《中共郴州市委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对接珠三角推动郴州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可以得知,“为更好地实施“十一五”规划、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协作、主动接受粤港澳辐射和带动以及抢抓机遇、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加快对接珠三角是郴州市委市政府做出的重大而又正确的决定,决定要求推进产业对接,包括工业对接、农业对接、旅游对接、商贸流通对接、金融对接、产业园区对接以及环境保护对接等等。”决定还提出了一套加快推进对接珠三角的保障机制,对各方面都做了十分完整的诠释,是郴州市产业转移和园区建设的重要指导文件。

二、项目立论依据

1.研究目的和意义

(1)了解郴州市罗围村的新农村建设成就和资兴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园区建设、产业转移,以点带面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郴州市罗围村和资兴经济开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产业园区建设的现状,可以从中探讨出建设经验以及可借鉴之处,以及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出解决或改善措施,以更进一步地推进建设进程,甚至可以宣传到各地,以起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业转移及园区建设。

(2)分析探讨问题,提出解决、改善措施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包括政策、定》 引自《中共郴州市委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对接珠三角推动郴州又好又快发展的决

环境、人员等等的因素,为影响到建设进程,甚至会产生阻碍作用。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用地随之会逐渐减少,农民失地现象会越来越突出,在此过程中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可能会存在着紧张甚至冲突的情况,所以,通过更深入地调查发现和探讨分析,为此提出一些可利用的建议、对策,以促进环境的改善、关系的协调、建设进程的推进等等。(3)探讨分析郴州市城乡同步发展的模式及其经验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近年来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进步,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依然突出。因此,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开启了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历史进程。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郴州要实现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从城乡失衡向城乡共荣转变,必须在统筹城乡规划、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郴州城乡共荣发展可以做到“六共”,即发展规划共编、发展资源共用、发展大计共谋、发展大业共创、发展成果共享、发展目的共荣。”郴州市近年来城乡发展十分迅速,在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又兼顾到了新农村的建设,通过此次调查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到郴州城乡同步发展的政策及经验。

(4)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产业转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是兴国的途径。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郴州城乡发展的借鉴之处,撰写成报告,发表在相关刊物上,可以将此推广,更进一步地促进郴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各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业转移、园区建设进行过研究,也有很多被各界认可的结论,大多是从城乡统筹发展、建设思考、绿色发展、乡村旅游、工业园区旅游、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问  邝丽敏.城乡共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载于《郴州日报》,2012-03-24

题等等角度来对其进行过或多或少的研究,但针对某一个特定的地区的城乡同步发展的问题探讨还比较少,也不是很深入,对郴州市某个区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欧美等发达工业化国家在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阶段,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开始重视乡村建设,村镇建设经历了较长时间,在村镇建设方面的规划理论及实践经验比较成熟。”“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理论研究轨迹可以总结为‘三观’之变:从20世纪50年代前期的朴素城乡整体观发展到后来的城乡分割发展观,随后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注重城乡联系的城乡融合发展观。综现国外统筹城乡理论多年来的研究,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注重发展中国家城乡差异与区域之间的比较,注重空间分析与社会因素相结合。国外相关研究也存在定量研究过少,理论假定过窄的不足。”

三、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郴州市委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对接珠三角推动郴州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Z] [2]邝丽敏.城乡共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R].载于《郴州日报》,2012-03-24 [3]仪慧琳,马婧婧.国外村镇建设经验对中国的启示[J].载于《党政干部学刊》,2012-1-15 [4]柳思维,晏国祥,唐红涛.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理论研究述评[J].载于《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28(6)[5]张晓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借鉴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思潮[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5(12).[6]廖义军.湖南省乡村旅游市场发展模式分析[J].载于《前沿》,2006.(7)[7]陈莹花,龙井仁,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环境要求[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7.(6)[8]陈莹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流动农民工的道德素质问题探讨.载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4)

四、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仪慧琳,马婧婧.国外村镇建设经验对中国的启示.载于《党政干部学刊》,2012-1-15

 柳思维,晏国祥,唐红涛.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理论研究述评.载于《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28(6)

1.研究内容

郴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业转移、园区建设最近几年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本课题旨在通过更深一步地调查研究探析郴州市城乡发展的可借鉴之处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策分析为郴州市更好地城乡发展提出一些可供利用的建议及措施。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探析建设经验

近几年,在郴州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以及在郴州市城市规划局的具体操作下,郴州市城乡发展非常快,成效十分明显,有很多可以被借鉴的地方。(2)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城乡发展难免存在问题,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各大中小城市都是如此,郴州市城乡发展过程中就存在着一些迫需解决的问题,诸如环境保护问题、统筹问题、政民关系问题等等。(3)对策分析

通过认真负责任地对郴州市罗围村和资兴经济开发区的城乡发展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找出问题之后,我们经过仔细地分析探讨,得出结论,以及对此给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对策等等,希望能够更进一步地推进郴州市又好又快的城乡协调发展。

五、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

以调查法为主,同时结合观察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等方法。

2.技术路线

通过查阅郴州市罗围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资兴经济开发区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的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城乡协调发展政策在郴州农村地区的实施情况;结合当前全国上下城乡发展的具体实情,在总结前人工作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目前该地区城乡发展的现状;借鉴相关的研究经验,对城乡发展过程中中可能存在的不足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郴州农村地区的城乡发展水平得到

提高,也为我国其他地区,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产业转移、产业园区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贡献。

3.可行性分析

湘南学院就位于郴州市苏仙区白露塘镇,距离调查地区十分近,这是个非常优越的条件,对调查研究十分有利。

我是农村出生的人,对农村有着十分深刻的了解,并且我会讲一点郴州话,所以,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和调查对象进行交流,获取更多更真实的信息。

郴州市政府以及调查地的村(居)委会也十分支持研究人员特别是学生对当地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后要反馈给他们信息,以更好地促进城乡发展。

六、本项目的创新之处

本作品重点分析当前我国郴州地区城乡发展的现状,在总结前人工作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调查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同时,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功之道,指出目前郴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业转移、园区建设上的不足,并提出具体设想方案,改善目前的情况,本作品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独特性:国内目前还没有哪位学者专门针对郴州地区的城乡发展进行过深入地研究,所以,本作品具有较强的独特性。

实用性:郴州市罗围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资兴经济开发区产业转移、园区建设近几年开展得很好,有很多可借鉴之处,对于国内其他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提高了城乡发展的水平,更好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可操作性:本作品从郴州市罗围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资兴经济开发区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的具体实情出发,提出具体的有利于该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设想方案,为郴州地区的城乡发展提供精神支持,为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七、项目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篇调查报告;提出可供利用的建议、对策;以点促面,推动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发展,进而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等等。

第三篇:课题研究论证报告(定稿)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名称

本次课题研究的名称是:《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研究》,由小海二小的吴海霞教师主持研究。最近几年,我们小海二小的教师一直在研究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课题,通过调查研究,寻求教法,努力合作,力求使我校的学生的阅读面广,阅读兴趣浓,阅读方法好,阅读能力强。

可是,学生是一个个不同特质的个体,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他们在智力、情感、性格等方面的优势,使得学生获得最佳发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此次研究,我们将以实验研究法为主,辅之以个案法、测验法、问卷法等方法,力求通过我们的努力研究,层次不同的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有所提高。

二、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研究的背景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理想和目标,是教育基本规律的内在要求,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提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的合理帮助造成的。因材施教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可是目前的教育教学模式,很难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无法适应全体学生的不同需求,无法扶植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符合倡导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当前及未来社会的要求。

如何在阅读教学课堂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律中学习,在差异中发展个性,是我们每个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我们要充分利用课题研究,不断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探寻适应我校学 1 生的课外阅读教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目标,给处于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因材施教”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如何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探索课外阅读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进行因材施教,研究方法与策略,是我们本次研究的重要课题。

2、研究的意义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根据课标要求,应积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2)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改善和丰富学生精神营养结构的最佳手段。

(3)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还是从知识的迁移、积累、拓展来看,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百益而无一害。

(4)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这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应该“因人而异”。

3、实践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打破了“三统一”的教学模式,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培养,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教学的质量。该项研究为学校的教学改革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1、国内:

早在两千年前,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积极倡导并十分重 2 视因材施教。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同样重视因材施教,曾经明确指出:“总须活用为妙。就是遇有特别的天才的,总宜施以特别的教练。”蔡元培主张对“特别的”和“天才的”学生,都分别“施以特别的教练”,这就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

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方面,都作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贡献。他主张教师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能力,“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反对不问实际的“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陋习。

但因材施教教育在现实教育环境中因其标准难以直观衡量、可操作性 不强,常常被误理解为“分层教育”,会造成教育事实上的不公平。因此众多教育工作者虽然认同因材施教教育理念,但长于言短于行,致使教师过分注重共性而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实现不了新课程标准中“使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2、国外:

因材施教在国外一直受到推崇。大约与我国汉代教育家王充同时的古代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注意到学生才能存在的差异:“一个青年比别人更适合于研究历史;一个人宜于写诗,另一个人适合于研究法律;有些人也许只宜于送去干庄稼活。”因此他主张根据学生的能力、资质,区别对待,进行教学。

自西方16、17世纪课堂教学产生以来,学生的个别差异问题就引起诸多教育家的广泛关注,并提出“个别化教学”概念。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解决课堂教学中的个别差异问题作了乐观的估计,他认为:“一切青年虽然心性各不相同,但是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去教育。”他倡导“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强调教师采取正确教学法的重要性。

卢梭主张“自然教育”,“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 3 效”,强调教师要尊重儿童天性。

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一般目的时,明确提出把学生的个性作为出发点。

因材施教既是人们从古到今对教育的追求,也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这些理论对本课题研究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我校课题组将围绕“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努力探索出适合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教学模式,使得不同的学生都有很好的发展。

四、课题的界定和假设

1、课题的界定

课题中的“因材施教”是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和学习需求的不同类型而分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研究”是继阅读教学研究之后展开的另一项研究,是根据差异教学、分层教学等相关理论和原理,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和个别差异,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研究选择怎样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并在课外阅读教学活动中加以运用和实践,从而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通过一系列对策的研究,努力实现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智力、能力等方面的优势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课外阅读教学质量。

2、研究的假设

以实验班为试点,由点及面,逐步研究实践、总结推广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的目标: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分层达标。分层的依据是学生个体的差异,分层推进的目的是求得学生的持续发展,从而使有明显差异的各类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进步与提高。(1)促进学校阅读教学形成多层次的培养目标。(2)促进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的转变。

4(3)初步形成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中“因材施教”的策略与模式。(4)形成农村小学教学中“因材施教”成效的评价标准。

确立本课题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帮助学困生的转化,中等生的优化和优等生的发展,在确保学生发展的前提下,实现“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学目标。

2、研究内容

本课题采取以实验研究法为主,辅之以个案法、测验法、问卷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围绕研究目标,完成下列研究任务:(1)教学目标分层次,实现人人有价值的教学;

(2)学生主体分层次,实现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3)教学分层次,实现因材施教;

(4)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鼓励优秀学生迅速成长,培养创新精神;(5)评价分层次,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

六、课题研究方法

本次课题以实验研究法为主,辅之以个案法、测验法、问卷法等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访谈、问卷、座谈等形式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倾向、学习风格进行调查研究,为实施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课堂教学寻找支撑与依据。

2、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学习与阅读教学、因材施教相关的理论书籍,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课题实施,深入开展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目标和研究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3、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展开研究,解决日常实践中的教育教学问题,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合作研究活动,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探讨教学模式。

4、个案研究法:对部分学生进行跟踪式的个案分析研究,了解不同类型学生所需要的支持性环境和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学习风格。

5、经验总结法:组织教师及时撰写教育教学叙事与教学案例分析,及时 5 总结实践中的经验,编印案例集、论文集等。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研究的思路、课题实施过程设计、主要措施)

第一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准备阶段):课题申报、课题修改、撰写课题论证报告。

第二阶段:2013年5月——2013年10月(实施阶段):围绕课题方案开展系列研究,积累相关的研究资料,举行因材施教教学研讨会。

第三阶段:2013年11月(总结阶段):整理数据、资料,课题结题,拿出研究报告。

八、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学生数少,自然形成了“小班”,更有利于开展面向全体学生,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开展这样的研究,让教师从更新理念做起,改变教学模式,关注每一个学生,通过对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将经验总结成理论,再用理论来指导教学。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教师备课不仅要备学生、备教材,还要备教室环境的创设;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助学者;考试及布臵作业体现分层特点,批改作业多采用面批为主,注意随时批改,及时答疑,使每一个学生都取得不同进步。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探究,注重分层实施,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人人学会积累,教育教学随笔,课堂教学启示录,案例、反思、论文等,多方积累教育教学资料,不断完善自我,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九、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最近几年,我校一直在研究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课题,今年将在校领导的继续支持下,完成阅读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研究。我校教师们对科研方法已比较熟悉,现已形成学校、小组、个人研究三级研究网络,有相应的制度保证。我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地思考,如何让每一个孩子有个性的发展、成长,边教边研,努力向先进教育理念学习,搜集各方面的资料,6 并将理论经验致力于现实中的课堂教学。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思考与研究,在不断地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之路。

十、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吴海霞,小学高级教师,组长。主持研究课题,撰写论证报告和结题报告。

吴玲玲,小学一级教师,副组长。负责调查分析学生个性特点,为因材施教研究做准备。

刘峰,小学高级教师,小组成员。负责召集课题组开展研讨会,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模式。

张永平,小学高级教师,小组成员。负责阅读教学、因材施教研究资料的整理。

郁汉芹,小学高级教师,小组成员。收集学生课外阅读成果,整理资料。蒋扣明,小学高级教师,小组成员。建立学生档案,课题研究每一阶段资料的上传。

第四篇:小学体育课题研究,,小学小班化体育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申报表

X XX 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类别 X XX 市立项课题

学科分类小学体育

课题名称 :

小学小班化体育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负责人: : XX

XXX X

负责人所在单位 X XX 市 市 X XX 小学;X XX 市 市 X XX 实验学校

填表日期 20**年 年 2 2 月

拟结题时间 20** 年 2 12 月

X XX 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年 年 1 1 月制

填表说明

1、申报人不需填写“编号”和“课题类别”。

2、本表用计算机打印或钢笔认真准确地填写,一式

四份。

3、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和管理职责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4、XX 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网 址: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名

性别 男 民族 汉 出生年月 1975 年 5 月 行政职务 教科室主任 专业技术职称 小学高 级教师 研究 专长 体育教学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江苏省 XX 市 XX 小学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2

电子信箱

课题组 核心成员基本情况(限填 0 10 人,含主持人)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XX 小高 XX市学科带头人 XX 市 XX 小学 体育教学 主持课题全面工作 XX 中高 XX市学科带头人 XXXX 实验学校 教学方法 课题副组长 小学小班化教学方法研究 XX 高一、(研究生)

XX 骨干教师 XX 市朱林中学 教学评价 小班化教学评价研究 XXX 小高、XX 市教坛新秀 XX 市尧塘小学 教学设计 小学小班化教学设计研究 XXX 小高、XX 市骨干教师 XX 市白塔小学 教学方式 小学小班化学习方式研究 XXX 小高、XX 市骨干教师 XX 市薛埠小学 教学资源 小学小班化场地设置研究 XXX 小高、XX 市骨干教师 XX 市城西小学 教学资源 小学小班化器材设置研究 XXX 小高、XX 市骨干教师 XX 市建昌小学 教学评价 小学小班化教学评价研究 XXX 小一、XX 市骨干教师 XX 市 XX 小学 教学设计 小学小班化情境设置研究

课题主持人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课题级别 课题名称 批准时间 课题中的分工 完成情况 省级 《模块教学视野中体育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2007.9 编号BPA050033-90 核心成员 已结题 获一等奖 省级 《小学体育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 2006.2 编号c-b/2006/02/006 副组长 已结题 市级 《小学排球校本课程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 2007.11 主持人 科研成果获省市一等奖 省级 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05.8 核心成员 已结题 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论文或著作名称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日期 《“阳光体育”拒绝“行为艺术”》 《中国学校体育》刊首语 2007 年 7月 《体育课堂教学低效现象分析及纠正》 《体育师友》 2007 年 3月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常规的现状与对策》 《XX 教师教育》 2007 年 5月 《农村小学有效实施“体艺 2+1 项目” 《XX 教师教育》 2009 年 1的建议》 月 《以“研训一体”为依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师教育》 2009 年第五期 《垫球启蒙——双手直臂接球教学片段设计》 《体育教学》 2009 年 6月 《体育学科教师集体备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体育教学》 2009 年 7月 《体育器材管理的小建议》 《中国学校体育》 2009 年 8月 《生命关怀视野下基层残疾运动员训练与管理策略研究》 XX 市中小学体育论文评比一等奖并集结发表 2010 年11 月

二、课题设计论证 1 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2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3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4 4、本课题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5 5、本课题的研究方法。6 6、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 7 7、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 0 10 项)。(请分 7 7 部分逐项填写,限 0 3000 字内,可附页)

一..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 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1.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上世纪 80 年代,美国的部分州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1999 年开始,美联邦政府正式启动庞大的“缩小班级规模计划”,其中以田纳西州的 STAR 计划和威斯康星州的 SAGE计划最为著名。在我国,1996 年上海率先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1997 年北京、成都、南昌等地相继展开。

西方国家从教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视角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小班化教育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和小班化教育与学生情感态度的关系等方面。在班级规模与学生学业成绩关系方面,研究发现小班化教育有利于学前班到小学三年级学生提高学业成绩。但关于改革的成本计算与政策的制定、改革导致教师质量下降与教师分配不均、小班教师低效的教学策略、教学质量与教育公平等问题还存在争论。

我国 1997 年 9 月上海率先开始了小班化教育的首轮试点,总的发展趋势是要逐步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个别化,研究形成了《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等教材。台湾小班教学改革的实验始于 1998 年,班额数控制在 35 人以下,并大力提倡适应化、多元化、个别化的“小班化精神”。

南京小班化教育改革于 2001 年 5 月正式启动,14 所小学作为“小班化”教育的首批试点学校于当年秋季正式招生。2005 年又在 8 所初中学校正式启动。今年秋季又新增 30 所小班化学校(小学 20 所,初中 10 所),目前南京共有小班化小学 91 所,小班化初中 26 所,城区有四成小学改为小班化。

大连市西港区 2008 年明确了以小班化教育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思想,并总结出:“微笑每一个,健康每一个,智慧每一个,创新每一个,高尚每一个”及“关注每一个”的“5+1”小班化教育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总之,国外教育更多的是对小班化教学的教学环境、教学策略、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国内的研究集中在“小班化教育”的师生关系、课堂组织形式、课堂教学评价、小班化的网络教育和资源配置、小班化教育与课程改革、小班化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研究我市的小学小班化体育课堂的打造,探索小学小班化背景下体育课堂的的实践范式,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概念界定:

◆小班化教育:

小班化教育(Class Size Reduction,简称 CSR),是指减少班级人数,缩小班级规模,降低师生比例,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成就的提高。源自美国在上世纪 80 年代的缩小班级规模实验。2001 年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会给“小班化教育”的定义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小班化体育教学:

班级学生数在 30 人以下(包括 30 人),按一定计划和大纲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有效地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形式,是体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

◆高效课堂教学: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的教学,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有效策略:

有效策略主要涉及下列二个词:

◆ “有效”是指受教育者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受教育者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育者有没有完成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受教育者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受教育者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育者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活动。

◆ “策略”是指教育者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2.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近年来我市学生人数的锐减,教师数持续增长,少数学校班级学生数已经自然减员至 30人以下,小班化教学业已逼近我们的教育现实。20**年 1 月我市教育局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逐步推进小班化教学”的要求,决定在我市开展小班化教育的改革试点,我们通过网络检索和查阅相关资料,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关于小班化背景下体育课堂的研究目前还基本处于空白。课题《小学小班化体育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正是以此为契机,一群年轻的探索者准备以十分高昂的斗志积极加入到探索小学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的践行之路。因此,本课题研究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改变传统的大班条件下授课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不能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不便于因材施教等诸多不利。小班化体育课堂将更加突出师生、生生的互动交往,教学空间更加灵活多样,课堂场地和器材使用布置充满生机,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小班化教学较之以往,从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到教学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了综合性的变革,体现了“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理念。

⑵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小班化教学模式在保留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优势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差异,着重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由于小班化在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优越性,体育课堂教学变得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进行更贴切的设计,如同服装设计的度身定做。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个体受教育的机会更加充分,体现了教育上的人文关怀。因此,单纯学生人数的削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实现以人为本,这是与传统班级授课制相比较所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之一。

⑶极力打造小班化高 效体育课堂 课堂教学目前仍然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

和成长,对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①理论价值:通过研究提炼出在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从而为提高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出一些理性的认识和思考; ②实践价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努力使我市的体育课堂教学进入一个高效、和谐、健康的运转模式,进一步彰显小班教育教学的优势。

⑷促进角色转变和研究成果共享 小班化教育有利于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使教师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情境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实施小班化教育,教师首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其次,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教师应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学生,服从学生的发展、需求,更新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求新、求真的探索精神。第四,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双方共同学习探索,发现规律,教学相长。通过研究,我们必将探索出一条适合小班化的教学模式,以一反三,推动学校其他课程的小班化研究进程和力度。我们的体育高效课堂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体育学科,要跳出体育看体育,冲破枷锁,为推动地区的教育事业健康高效发展作出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贡献。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小班化体育课堂研究的核心在于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关注每位学生,运用课堂教学拓宽的时空,提高个体受教育程度,让每一个学生收到高效、均衡、平等、充分的教育。为此,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⑴通过实践探索出“小班化体育课堂”的课堂教学策略、及课堂教学评价的规律,形成我市“体育教学小班化教学”的特色。

⑵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环境中,享受高效的、优质的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最佳发展。

⑶在研究中进一步提高我市体育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提高各学校的教学质量,并

培养出若干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体育骨干教师。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⑴小学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⑵小学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应具备的特征 ⑶小学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构建方法及途径 主要的子课题有:

小学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

小学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方式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

小学小班化体育课堂场地设置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

小学小班化体育课堂器材设置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

小学小班化体育课堂情景设置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

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

小学小班化体育课堂师生交流互动策略的研究 ◆

小学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资源开发策略的研究 ◆

小学小班化体育课堂情景和器材设置整合策略的研究 ◆

小学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与学习方式整合策略的研究 四..本课题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小班化高效体育课堂的打造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力求课堂教学有效性,它不仅是班级人数上的变化,更多的是教师思想上的改变,因此,课题《小班化体育课堂实施策略研究》的观点主要体现如下几点:

观点之 1.面向全体学生:在小班化背景下,使教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并享受教师的充分关爱;教学过程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师组织的教学环境要适应学生的发展,体现平等和谐的教学关系;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密度,让学生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个别教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培养创造精神。

观点之 2.精致赏识教育:小班化教育是一种精致教育,一种赏识教育,教师发现并放大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关注并促成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师生的共同发展”就成为小班化教育的基本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支撑下,小班化教育还渗透着机会均等、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学会赏识等理念。

第五篇:优化小学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初探

优化小学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初探

翠屏山小学

李康康

推荐内容摘要:为了适应新的时期小班化体育教学发展和要求,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根据小班化体育课学生人数少、活动时间多、活动空间大、师生、生生接触机会多的特点,努力挖掘小班化教学优势,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优化体育课教学过程。增加队形变换;设计多样的教学分组;营造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关注每位学生;促进学生个性素质的不断优化;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小班 体育课堂 组织形式 教学过程

我校自2006年开始实施小班化课堂教学。为了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发展和要求,我在体育课教学中,根据小班化体育课学生人数少,活动时间多,活动空间大,生生、师生接触机会多的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优化体育课教学过程,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增加队形变换,满足教学需求

不断变换队形,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心理需求和教学需求,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和学习热情。以往在大班教学过程中,常用一种集合队形及队形变化次数少,往往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学习兴致不高。现在在小班体育教学中,因为学生人数少,如果按照传统的站队方式站成几列横队或几路纵队,既不美观又不大气。根据课的需要,我经常变换队形,例如:在集合时,站成各种优美图形(半圆形、小太阳形、三角形、四人小组型)等等,在练习过程中,根据课的组织需要,经常不断地变换练习队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的结束部分,根据内容的需要,也经常进行队列变换,让学生的心理得到放松和满足。小班队型从多样化、随机化的原则出发,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与空间距离大大缩小。教师近距离的接触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和每一位学生发生接触,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具有了更多的和学生进行相互接触的机会;教师要注重指导帮助,保证学生有与学习内容相适宜的独立思考与练习的时间,教会学生学习,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互动交往的局面。因为在教学各个部分中增加了队形的变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时,在小组练习中,要求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站成不同的队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多样的分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因为小班人数少,分组教学不言而喻,效果非常明显。通过学习小组的不断重新组合,一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二来满足教学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1、自由组合分组

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每组人数没有硬性规定,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好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完成目标的凝聚力,有利于学习和竞赛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游戏和足球教学中,各组内良好的组员关系可使他们练习更加尽兴,心情更加愉快。

2、互帮互学的分组

根据小班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情况,使各组人员水平均衡,好差搭配,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跳绳和韵律活动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动作上对差的学生进行辅导,充当小老师,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3、分层次教学分组

教学中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男女几个小组,区别对待和从实际出发,对不同层次的小组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因为小班人数少,教师对每个学生都能全面的接触、了解,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将他们编成一个小组进行重点辅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其他的学生缩小差距。

三、营造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点面结合

小班化教育过程的重心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创设一个宽松、融洽的活动环境。因为我们清楚活动的主体和受益者是学生,要使活动获得良好的效果,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关键,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多向互动的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键是教师能否创设一个宽松融洽的学习环境。当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彼此尊重、心理相容、情感融洽、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开展各种活动家就比较容易,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自然提高,他们都乐意在心情舒畅的环境下学习。

在小班教学中,可充分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均衡发展,让每位学生都有充分的展示自我的空间。如:在课的准备活动部分,让每个人轮流做小组长,按照老师课前要求,每人事先准备好活动内容,各显其能,带领本组学生活动,让课堂充满活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心中装着每个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又如:在韵律活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种语言情景,今天我们来做击鼓传花游戏,传到谁,谁就要展示动作,看谁做的最棒,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这样就满足了每位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长处,促进他们个性素质的不断优化,同时增进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课堂效益。

四、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班学生思维敏捷,善于学习。音乐能够培养人的美好情操,使学生在玩和活动中受到教育,通过音乐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低年级“动物模仿操”教学,在边欣赏音乐边想象边玩的过程中学习。在《森林的早晨》音乐中响起了小兔跳、青蛙跳、老虎跳的声音,这时学生的情绪受到音乐的感染,老师加以情境语言激趣,哦!小动物们进行晨练了,我们也来参加吧!学生们的情绪一下子被激活了,伸伸腿,弯弯腰,跑一跑,跳一跳,嘴里还不停地学着动物的叫声,哼着儿歌。有的扮演小兔子;有的扮演小青蛙;有的扮演鸟儿飞;还有的学着马儿跑,操场上顿时出现了一番热闹的场面,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小组学习、创编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并伴以音乐伴奏,这样,学生在宽松、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学习,发挥了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经过讨论—实践—交流—共享,最后一套“动物模仿操”在音乐的伴奏下栩栩如生了。又如:在五年级的篮球原地运球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播放一段节奏鲜明的音乐,要求学生根据音乐节奏进行运球练习,这时学生练习的激情一下子高涨了,既培养了学生运球节奏感,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的时期小班化体育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还需要不断的摸索、探讨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班化教学优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下载“农村小学小班化快乐体育课堂教学研究”课题论证报告(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小班化快乐体育课堂教学研究”课题论证报告(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最终五篇)

    小学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 【摘要】为了适应新的时期小班化体育教学发展和要求,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根据小班化体育课学生人数少、活动时间多、活动空间大、师生接触机会多的特......

    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许多地方根据实际需要“小班化课堂教学”已经推广,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小班化教育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创新的探索热点......

    浅谈农村小学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小班化数学课堂“分层教学” 府二学区中心小学 苏香连 “小班化教育”以提高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目标指向,真正体现了教学的实效性。但即使是小班......

    小学体育课题研究

    “自主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计划 一、主要目标: 对第一阶段研究成果进行评价,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 三亚 市 教育 局有关会议精神为指向,进一步探索自主教学的......

    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06-3-10 8:57:14 信息来源:陈志明 作 者: 浏览次数:911 【大 中 小】 摘要:课程改革给我们农村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拓......

    农村初中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期报告

    《农村初中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期报告 常州市新北区魏村中学课题组 执笔 刘建国 一、研究背景 传统的大班授课由于人数众多,教师不能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不便于因......

    《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目的、意义 实施小班化教育是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一大潮流,国外和国内的一些大城市,小班化教育已经较为普及,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

    小学体育课题研究,,《农村小学体育趣味性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5篇范例)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体育趣味性的研究开题时间:本课题研究项目于 20**年 10 月由 XX 市 XX 区教研室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地 点:**小学研究的课题是:《农村小学体育趣味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