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化环境下催化个体生命的成长
小班化环境下催化个体生命的成长
龙潭区第二实验小学 麻驭坤 “小班化教学”在我们学校已经实验了一段时间。学生数额的减少,大大提高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流的密度,提高了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近距离交流催化了个体生命的成长。
一、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兴趣的培养。小班化教学,空间形式比较自由,师生人际关系也比较融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组织游戏,寓教于乐,乐中求教,把课堂还给学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陈鹤琴老先生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因此,我在小班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把数学知识合理地融入各种游戏中,让小朋友在游戏中学数学,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我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游戏之前,我给每一位学生的胸前戴上一张数字卡片,每一张卡片上是0 ~ 10中的任意一个数。当“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来握握手,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歌声响起来的时候,我说:“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10的就是好朋友。”小朋友就开始随着歌声找自己的好朋友,当歌声停止的时候,胸前的数合起来是10的两个小朋友手拉手站在一起,我接着又说:“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8的才是好朋友!”欢快的音乐声又开始伴随着小朋友找到自己的朋友。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于是10以内数的组成很快就被小朋友牢牢地记住了。所有的小朋友都为自己能参加这样的游戏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能找到好朋友而感到骄傲,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
小班化教学使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教学过程中能够较好地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更好地开展因材施教。由于学生人数少,加上教师整天和学生接触、相处在一起,能够较细致地了解每一个学生,针对每一个学生情况开展有效的教育。这样在教学的设计时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因材施教。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课堂上能够及时的给与关注、指导。老师可以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充分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快乐、轻松的学习,并能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综合素质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比如我所教的班级中学习能力强,接受速度快的张睿达和孔繁一,可以提前准备几道额外的益智题让他们做。而接受速度慢的武一文,一定会在某个难点上打麻烦,所以要单独抽时间就这个问题对他进行辅导。学习信心总是不太足的路展颜,要多鼓励她几句。总是喜欢马马虎虎的张官博,要再给他讲《马马虎虎的小画家》这样一个故事,督促他及早改掉这个毛病。这样就最大程度地做到面对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也得以实现。
三、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小班化教育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少,相对每个学生占用的学习空间、活动空间和其它教育资源占有量比较大,学生受教育的时间、条件得到了改善。课堂上学生获得更多的创造的空间和时间,能充分地发挥主体作用,能更自主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开展能动的创造。由于小班化教学中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开展得较多,学生自主地思考、探究、表现的机会多,自主地创造、创新的机会多。
例如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我利用孩子们爱运动的特点,创设了带孩子们参观学校运动会的情景导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其中的现实问题:小明进了几个球?产生强烈的探究欲,而15-9用以前的知识又不能解决,从而成功地为他们建立起一定的认
知障碍,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我适时点拨,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都可以用那些方法来解决计算问题?学生们茅塞顿开,想到用摆一摆数一数、分成等方法。此时,我不急于让学生们马上求出答案,而是把学生们分成小组,抛出学具,让小组们自主探究,在活动中寻求解决方法。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小组长有序的引领下,有的摆小棒,有的忙着在本子上分成,还有的在记录小组发现的方法。然后进行集体交流,每组的同学在交流时,其他组的同学可以提出异议,可以辩论。学生积极参与,集思广益,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成效显著。学生们想到了很多种方法,如:数数法、破十法、连减法、想加算减法等等。这样,培养了每位学生的创造精神
四、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成绩提高和能力发展
小班化教学,使教师在班级人数较少的优势下,在任何时间与空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关注学困生的发展,为他们创设一定条件,让他们也获得成功的喜悦。由于师生之间频繁而畅通的沟通交流,使教学活动显得轻松、愉快,学生人人参加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特别是主动探索、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成为一种学习的主要形式,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充分地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生学习兴趣浓,掌握的知识更丰富,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分组教学是小班化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我在分组时,把学困生分配到每个小组中,以优带差、以优助差,提出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提出稍难的问题让学困生思考。为了达到集体优胜的目的,每个成员都要动手动脑,积极参加讨论,贡献自己的智慧,为本组的成功尽最大的努力。这样既给了学困生机会和权利,也赋予了义务和责任,并能激发起学困生表达的欲望,产生内驱力,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同时在合作竞争中,由于小组的综合实力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这就能促进组员团结协作、相互激励、彼此帮助、默契配合,从而使课堂教学气氛更活跃、也为学困生创造了参与合作竞争的机会。
如,在教《乘法》一课时,把整个班级分为5小组,用围坐的形式进行教学。我时而让学生小组讨论怎样的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时而让学生互相读乘法算式以及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时而让学生互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全班发言人次达百次之多。学生由听者变成实际参与者,在自己说的同时又倾听别人的发言,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和积极探索的状态之中。学生这种参与意识与参与态度是普通大班所不能比拟的。
总之,小班化教育不仅仅改变了班级的数量,而且可以改变教育观念和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使每一个学生有可能得到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多被关注的机会,催化了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
2011年1月20日
第二篇:小班化环境下
《小班化环境下“前置作业,合作交流”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汉阳区晴川阁小学
欧阳军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即预习。自主完成前置作业,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最后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在完成前置作业的过程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因此,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由于我校95%的学生都是流动花朵,面对一批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往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一问三不知”的沉闷现象。导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法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就拿我执教的六年级学生来说知识技能的掌握习惯于“死记”“生搬硬套”,学习方式停留在“被动接受”状态,有时为了引导学生进入并沉浸文本,通过自己的体验感悟获得新知与技能不得不在课上化很多的时间,不仅让师生觉得学习过程的仓促,而且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甚至使语文教学的进程无法得到保障。
尝试前置性作业是从生本教育中借鉴而来,强调在上新课前把文本中最具有价值的问题或话题设计成不同形式的题目,引领学生有针对性地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会学习,也为课堂教学中出现思维的火花、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打好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首先,学生认真完成前置作业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先对课文内容有所熟
悉就能做到有准备地听课,对课文中的难点、重点、自己的困惑都有所了解,从而能够更自信地听课、讨论、更积极地参加到课堂活动中来。其次,前置作业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都知道: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让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而前置作业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学生完成前置作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运用旧知识了解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主动地去思考、探索、解决这个新知识,所以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前置性学习,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前置性作业的导学下,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
对于前置性作业,叶圣陶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可以说,完成前置作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本课题的研究恰恰是指导学生有效完成前置性作业的方法、途径、策略等,并根据学生的前置作业的反馈信息,把前置作业的结果作为课堂教学的依据之一,把前置作业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通过完成前置作业,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树立课前独立完成前置作业意识,提高对课前完成前置作业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完成前置作业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二)研究的内容
1、根据不同课型设计不同的前置作业的尝试。在不断尝试中,指导学生了解不同的作业策略,并能够根据类型灵活地采用合理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探究 的能力。
2、设计不同层次的前置作业,重点是后进生的前置作业设计。不同的学生,基础、能力不一样,一般的前置作业可能对那些后进生有一定的困难,怎样根据后进生的特点,对前置作业中的部分内容做修改或要求也将成为我研究的难点内容。在课前学习中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他们的困惑处,关注他们的发展,这样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3、优化前置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加强理论学习,教育科研必须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但离开了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实践就谈不上科研,围绕本课题的研究,我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我主要阅读了以下杂志、书籍:《教育走向生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陶行知文集》等。
除了通过阅读学习,我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还做一个有心人,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有意识地进行不同课型前置作业设计的研究,另外我还通过上网搜寻有关的理论文章,为课题研究的实验工作做好准备。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全面了解我校高年级学生前置性作业的现状,了解学生喜爱的前置性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对前置性作业的看法等。
2.文献研究法: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内容,阅读有关前置性作业设计报道、调查报告,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专著,增强课题研究意识。
3.经验总结法:通过学习他人经验,在研究中总结自己好的经验,加以推广。4.个案分析法:选择不同基础和个性的个体学生进行建档分析,探索有价值的研究经验。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在课前对学生探究生成的知识有所了解和准备,能有效地组织课堂交流和分享活动,帮助学生归纳梳理与总结,及时巩固练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能提高前置性作业的有效性,形成设计前置性作业的基
本策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养成反思和总结“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有效研究”的习惯;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探究、体验和感悟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
七、课题研究的反思
反思课题研究以来的轨迹,我在培养高年级学生完成前置作业的同时,产生了一些困惑和疑问,主要如下:
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主探究习惯,课堂上该如何组织教学?自主学习习惯中哪些属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要素呢?
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我校的学生情况特殊,学生家长文化层次低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这一困难该如何解决?
③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效果是隐性的,需要两年或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培养,如何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和培养?
虽然课题研究已经结题,但是对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需要长期坚定不移的实施,才能帮助学生养成习惯。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真正让学生终生受益。我会坚持设计“前置作业”,不断改进,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将减轻学生负担落到实处,还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陶行知文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 3、《语文新课程标准》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5、《小学语文教师》
6、《小学语文教学》
小班化教学 编辑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关于小班化,教育界现在为止也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从教学组织的形式看,是指一个教学班学生数量的较少。目录
1简介 2提出背景 3理论基础 4目的 5进程 6外国小班 1简介 编辑
较少到底指多少呢?在教育实践中,有人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视野关注的覆盖范围一般有多大?国内外一项“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一个班级的学生超过25人,教师就会顾此失彼,超过越多,顾不到的学生也越多。
查阅国内外资料,小班化教学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80年代,美国的部分州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目前美国中学的平均班级规模是25个学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美国又提出美国中小学班级规模应缩小到18人。目前德国班级规模与美国相似,全国平均为25个学生。英国20到25人,加拿大25到30人。从小班化教学的内涵看,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教学面向各向异同的学生个体,而不是面向整齐划一的全班整体;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组织开展。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小班化教学是在学生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的教学单位中面向学生个体,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小班化教学活动会发生如下变化:
1、教学活动在时间、空间上会得到重组
2、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密度、强度、效度等以及师生间互动关系会得到增强和增加。
3、教学的内容、方式、技术、评价会发生全新变化,并促进或推动教育理念的进步。小班化教学:应该建立在素质教育高标准、高要求的教育质量观和现代办学效益观基础上,并在这样理念和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运用了充分发挥“小班”本质特征的教学模式、策略、方法、技术、手段和评价的一种教学形态。2提出背景 编辑
信息化时代对现代人才的需求。班级授课制是十七世纪工业革命的产物,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赫尔巴特的《教育学》和凯若夫的《教育学》都是在这种教育组织形式下研究其规律而产生的,批量式的培养人才满足了当时社会的要求。21世纪不是工业化大生产时代、流水线作业生产同一产品的时代,而是知识经济时代,它需要的是富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因此,21世纪的教育也要因此而适应,更加以人为本,更加照顾学生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因人设材。目前教育改革出现两大趋势:一是教育的价值取向从单纯的传递教科书上所呈现的现有知识向促进人的主动健康发展转变;二是教学的组织形式从批量生产式的大班教学向适应个性充分发展的小班化或个别化教学转化。小班化教学因此背景而产生。21世纪的教育必须以培养现代人,即具有独立个性和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并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为目标。小班化教学是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它必将在我国得到发展。小班化教学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之一。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人们对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教育的变化总
是和经济社会的变化有着最直接的关联,小班化的出现就是如此。随着出生人口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期望的提高,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渐露风采,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小班化教学是国内外教学改革发展之趋势: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这就使得大班化教学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如何面向全体、如何因材施教等,小班化教学就应运而生。近几年来,由于城市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一些大中城市小学班级人数开始逐渐减少,他们实施了小班化教学改革实验,也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并在全国推广80年代,美国的部分州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93年克林顿总统创导全国性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运动后,教育部不遗余力地推动缩小班级规模,并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在此基础上,从99学年开始,联邦政府正式启动庞大的“缩小班级规模计划”。在我国,96年,上海率先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97年,北京等学校相继开展此项研究工作。1996年,上海市率先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10所小学在起始年级中进行首轮小班化教学试点,此举被称为“教学领域的一场革命”杭州市从1998年开始实施小班化教学。南京2001年秋季正式开始进行小班化教学实验。大量的研究表明;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起到明显的效果。对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育资源等有革命性的突破。小班化教育成为了教育的一场新革命。3理论基础 编辑
1、心理学理论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皮格马利翁效应)。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学生数的减少,使得教师比较容易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
2、教育学理论基础。“新基础教育”(叶澜教授)认为: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充分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的;“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小班化教学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索成为可能,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加充分。
3、我国的教育方针。我国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学说,明确提出了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教育方针,这对小班化教学起着明确的指导作用。我国现阶段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样也对小班化教学起到强有力的理论支撑。4目的 编辑
1、从教学过程角度: 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强化积极的人际互动;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老师的教学品质,降低了教学劳力。
2、从教学结果角度:
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其内在的潜能,激发其主动探究的欲望; 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得到个性化的教学,促使人人成功。5进程 编辑
就目前国内小班化教育实施的情况来看,上海,北京,广州等沿海发达地区城市都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这些尝试也为未来教育改革的发展提供了实验基础。中国小班化实践历史
1993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两所小学进行了缩小班额的课题实验,有江苏省教育厅等单位牵头组织
1996年开始,上海市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始小班化教育。
2000年,江苏省锡南高级中学(现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开始高中小班化教育实践,班额控制在30人左右。
2009年,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开设小班近35个。
2010年,小班化教育追求进入国家、各省“十二五规划纲要” 7月,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教师王星的个人专著《高中小班化》由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六、小班化教育实施的困难
小班化教育实施的困难是教育资源的投入,如果没有足够的教育资源,那么都是空话。6外国小班 编辑
教育与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共始终。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在漫长的人类教育发展史上,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经历了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等多个不同阶段。班级授课制开始于18世纪以后。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当人类进入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班级授课制也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并得到应用和推广。但是,经过多年的时间,人们知道班级规模过大对教学活动的诸多负面影响。就有人开始缩小班级规模,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在客观上为班级规模的缩小提供了物质基础。在这种情景下,各发达国家纷纷制定政策,加大投入,缩小班级规模,提高教育的质量。在欧洲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迅速推动了西方社会的现代化,但这种以工具理性和个人主义为特征的工业文明也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而小班化教学在当前的形式下,能较好的解决一些问题。
80年代,美国的部分州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也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93年克林顿总统创导全国性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运动后,美国教育部不遗余力地推动缩小班级规模,并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在此基础上,从99年开始,联邦政府正式启动庞大的“缩小班级规模计划”。近年来美国许多州在低年级实行了缩小班级规模计划,例如印第安纳、田纳西、北卡罗莱那和威斯康星等州,其中,田纳西州进行了班级规模缩小方面的复杂的、经过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
从1984年开始,印第安那州的“黄金时段”计划(Prime Time Project)拨款支持幼儿园至三年级将班级规模缩小至18人。“黄金时代”计划的执行并未被僵死地控制着,其结果也也是多方面的。一项对10个学区缩小班级规模一年后的成绩测验显示,当一年级人数从22减至19人后,一年级小班化学生的阅读成绩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但数学成绩提高幅度较小。田纳西州的STAR计划(Student—Teacher Achie—Vement Ratio)和两项相关的数据收集为缩小班级规模研究做出力突出贡献。
STAR计划中学生的测验成绩显示,小班化学生成绩高于大班,无论这些大班学生是否得到了教师的额外指导帮助。从总体上看,田纳西州的此项研究已扩展至全州范围。Finn概括
道:“这项研究毫无疑问地证实了在低年级实行小班化教育更有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在北卡罗莱纳州布克县执行的一项缩小班级规模的举措所取得的数据值得一提。从1990年起,布克县先进行了试验性测试,随后在县各学区中执行缩小班级规模计划。1995—1996学,1193名一年级学生和1125名二年级学生参与到本计划中。该计划的目标是将所有一至三年级班级的规模缩小至15人。它同时也包括关于指导和评价方法的教师培训活动。威斯康星州从1996—1997学开始,实施了一项班级规模缩小计划,名为“Student Achievement Guarantee in Education(SAGE)”,其目标是在招手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学校中从幼儿园至三年级实行小班化教学。按照该计划,1997—1998学加上二年级,1998—1999学加上三年级。在该计划中,对开始两年的班级规模安排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常规的由15名学生和一名老师组成的小班,由2名教师组成小组辅导30名学生及其他四种在现有班级中设法满足所要求的生师比的做法。1997—1998学,该州21个学区的30所学校加入到该计划中,7个学区的14所学校为评价研究提供了对照组学生背景及成绩的有关数据。
大规模缩小班级规模的努力并不仅限于印第安纳州和田纳西州。另外一些州早些时候已开始实施班级规模缩小政策,还有的州正处于开发和执行这类计划的初级阶段。1984年,德克萨斯州通过立法将幼儿园至四年级班级学生人数限制为22人。随着法律的生效,该州1985—1986学在幼儿园至二年级完成了小班化,1988—1989学三年级到四年级也执行了小班化。内华达州从1990—1991学开始了一项班级规模缩小计划。该计划开始先以将幼儿园至一年级限制生师比为15:1为目标,然后逐步令二至三年级都达到这个比率。四至六年级师生比率控制在22:1,七至十二年级比率控制在25:1。1995年弗吉尼亚州开始为幼儿园至三年级的危险学生减少班级规模。为使该计划顺利实施 财政拨款。,该州制订了一项政策,规定凡主动为该志愿性计划捐款的各地教育系统可以得到州政府的拨款。根据相关报导,其他不少州也开始涉及或考虑类似的缩小班级规模计划。这些州包括亚历山大、康涅狄格、佐治亚、夏威夷、伊利诺斯、衣阿华、堪萨斯、路易斯安那、安萨诸塞、密西根、明尼苏达、内布拉斯加、新汉普郡、纽约、北卡罗莱纳、俄克拉玛和犹他州。
在1996—1997学,加州开始实施缩小班级规模计划。加州的班级规模计划代表着一种重要的举措,其实施为各州提供了指导性范型。1997—1998学,190万加州学生开始接受小班化教学。
第三篇:小班化教学环境下低段数学教学有效性探讨
1、小班化教学环境下低段数学教学有效性探讨
我们学校是一所山区小学,这里很多学生都因为父母在外打工而跟随外出学习。所以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少,目前学校有6个教学班,平均班级人数已经少于30人,自然的形成了小班化教学。
而今,小班化教学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小班化教学由于人数减少,教师更加有条件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中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而如何利用小班化的教育优势,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笔者通过下面几点谈谈低段数学有效性教学的思考。
一、留给学生课堂中“说”的权利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的概念形成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在数学课堂中“说”是发展学生智力发展的有效途径。特别是低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表达能力还不够,课堂中更应该多让学生说说思路、算法以及自己的想法。而相比之下,小班化环境下,更有条件给学生创设课堂中说的权利。因为人数的减少,一节课下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有一次站起来说的机会。
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学生通过摆小棒、拨计算器、列竖式、和口算四种方法计算后,在重点学习列竖式的计算方法中,我以学生说计算过程为主,先要求每位学生先和同桌说计算过程,然后请几位同学站起来说说计算过程。以33-7=26为例,引导学生一步步有序完整的说计算过程:“33-7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3减7不够到十位借一,十位被借走一头上点上退位点,个位13减7等于6,十位3减一等于2所以33减7等于26。”像这样让学生自己说思路远比教师一味的讲解效果好的多,学生自己说思路,其他的同学也更能接受,容易理解。而学生自己能够清楚的把思路讲下来,也说明他已经弄懂了,这样不仅理清了竖式计算的过程也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调节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因材施教,给每位学生练习的权利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主观努力程度和教育基础的不同,同一年级的班与班之间,同一班级中不同学生之间在学习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在传统的教学中,练习设置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往往一道练习题太简单了,对于优异的学生没有挑战性失去学习的兴趣。题目太难了,对于后进生又跟不上,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即浪费了时间降低了课堂效率也更大的拉开了学生间的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为前提,尊重差异,在平等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强度的问题,而小班化教学给因材施教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小班化教学人数减少了,教师更能够全面的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中有这样一道练习。
问:三种动物一共有几只?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接触的一般都是能直接进行加减的题目,像这样需要两步计算的题目遇到的不多,对于中上的学生来说她们能根据题目先计算出熊猫有36只,然后再36+40+20=96(只)。但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她们更多的是直接16+20+40=76(只)。所以在做这样的题目的时候,我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练习,采取“同步教异步学“的方法。对于中上的学生要求直接根据题意计算出结果。对于中等的学生则在边上稍加点拨提出,而重点巡视有困难的学生,要求他们只需要计算出熊猫的只数,这样既能保证优异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调动学困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中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三、小组合作,给每位学生参与的权利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其中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成为了一个闪光的亮点。而小班化教学为教师和学生交互作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由于小班人数少,师生活动的空间更大,每个学生得到老师的关注和针对性的辅导的机会增多了,学生参与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时间充裕了,学生的个性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而教师也有更宽裕的时间在合作学习中扮演好合作者的身份,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们点拨和引导。
在教学中遇到这样一道题目:猴妈摘了12个桃子,小猴子摘了8个桃子,猴妈妈比小猴子多摘了几个?要想使两只猴子的桃子一样多,可怎么办?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答案不唯一,这就要求学生开放自己的思维,想出办法然后再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然后在讨论中得出:方法一:猴妈妈吃掉4个桃子就和小猴一样多了。方法二:小猴子再去摘4个桃子就和猴妈妈一样多了。方法三:猴妈妈送2个给小猴子两个人的桃子就一样多了。等等方法。学生们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在讨论中学、在讨论中教。集思广益,活跃思维。
而且在组内的不同同学,在智能和基础上都有所不同,同学可以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学困生也还可以得到同学的帮扶,这样的效果往往比教师讲更有效,更贴近。
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中有这样一道练习:
要求组内同学每人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并进行计算。有一部分学困生因往往不能转过弯来,往往直接把熊猫直接当做是4厘米,然后直接提“熊猫和小鹿一共有几厘米?4+65=69(厘米)”。显然这样是不成立的,然后经过小组内的辩论得出要想算熊猫和小鹿一共有多少厘米,必须先算出熊猫有几厘米,从而提出问题
1、熊猫有几厘米?然后在小组内讨论,熊猫再长高4厘米就和小鹿一样高,说明现在还没小鹿高,还差小鹿4厘米,从而得出算是65-4=61(厘米)。然后像这样分别提出其他的问题并进行解决。学生通过小组的辩论得出结果,远远比老师的讲解更有效果。在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有效的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
华罗庚说过: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错过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的。更何况我们的学生呢?在课堂中学生出错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教师能够充分的利用这种课堂生成,学生的错误也会变成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而小班化教学人数少,在练习中更能关注到每位学生。了解她们的学习情况,发现她们之间存在的问题,从而利用这样这些问题进行教学。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同学们在计算72-56时出现了这样几种不同的算法:(教师板书呈现三种不同的结果)
① ② ③
问:“这三种结果哪种是正确的?你是怎么想的?”大部分的学生能马上回答出来①是正确的。
1、讨论①,利用摆小棒、拨计数器与竖式计算之间的联系。梳理72-56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说:“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2-6不够到十位借1,十位被借走1要点上退位点,个位12减6等于6,十位被借走1要减掉1,7-1-5=1,所以72-56=16”
2、讨论②和③两个算式,深化理解算理
问:②和③的结果不同,问题出在哪里?经过讨论从而得出:②是忘记去掉被个位减去的一个十了。③是个位2-6不够减,就用6-2=4,十位上7-5=2于是得出是24.3、你打算提醒大家在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得出:个位不够减到十位借1,十位要点上退位点,十位被借走1要减去1.个位不够减时要到十位借而不能反过来减。
教师通过利用学生中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验证出①是正确的,引导全班学生思考及“自我反省,②和③错在什么地方,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从而进一步强化了算式的算理。
五、作业面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了解反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如果在班人数较多的情况下,要想进行面批面改是很困难的,而小班化教学下,人数减少了,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差对学生进行面批了。而面批大家都知道有很多的益处。首先、作业面批教师就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还可以边批改边进行辅导,并要求他们及时进行订正。第二、面批还可以让帮学生找到出现错误问题的原因,帮助题目及时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第三、作业面批还以改变学生应付、抄袭、拖欠作业的不良习惯。第四、作业面批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没有放弃任何一个人,这样可以让学生觉得老师很亲切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法官。对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无形的桥梁。
总之,小班化教学给师生带来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教师将关爱普及到每个孩子的身上,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全面发展。小班化教学不再是让学生去适应教学,而是强调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发展,使师生的角色变成平等合作的关系。加大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小班化教学的这些优越性,必定能给山区教育带来一片新的天地。
第四篇:拼音教学如何在小班化教学环境下高效实施
拼音教学如何在小班化教学环境下高效实施
拼音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语文知识学习的基础起点,既是今后拓展学习的一个最基本工具,也是语文教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好汉语拼音是初学儿童开始学习的敲门砖,它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首要的奠基性的任务。它贯穿于低年级学习的始终,是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学好汉语拼音是我们后续学习的基础积淀。汉语拼音学习更是我们学生认字的开始,同时也是兴趣来源的初衷。面对现在的小学教学,汉语拼音学习非常重要。
但是,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初入学的孩子在知觉、记忆方面还带有很大的直觉性、形象性,抽象思维较弱。儿童的注意力,容易被新颖的刺激所吸引。因此,要让孩子们愉快到掌握那些枯燥乏味的拼音,相对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如果说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那改革创新则是腾飞的翅膀。当前教育正从强调“规模”“速度”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让“每个人能接受教育”向“每个人享受优质教育”转变。完成这一转变,就必须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而小班化教学就是实现转变的载体之一。那么拼音教学如何在小班化教学环境下高效实施呢
首先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科学选择教学策略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特点以及个性心理特点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分析一年级新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这就必须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小班化的人数较少优势,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感受与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使他们初次接触学校与课堂,就建立起愉悦的心理体验,这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将会带来积极的影响。以往由于人数比较多,学生获得亲身体验的机会比较少,汉语拼音要求多读多写。人数的负担让老师忽略了一些对拼音不熟练的学生。小班化保证了老师对每一位学生汉语拼音的把关。
其次,小班化教学中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共同学习汉语拼音 小班教学想得到显著效益,关键取决于教师在“做什么”,如果仍然沿着原有的教学策略、方法,那么班级大小并不起多大作用。课堂教学始终是小班化教育的主渠道。我认为教学应是教与学交互影响和活动的动态过程。班小了,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灵活地设计各种新的组织形式,如小组围坐,圆形等。课桌由“秧田型”改为“小组型”,老师从讲台走下来只是形式的变化,它带来的深层改革是变被动教学为主动式、互动式。在课堂教学中,使个体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变传统的师生交流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多向交流,形成全方位的和谐互动。因此,小班化教学有效地调节了师生关系及交互作用,形成了和谐互动的教学关系,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充分体现了教育均等性、充分性、综合性和个体性原则。小班化教育真正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相对优质的教育和最优的发展。
第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一年级新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借助外部刺激来集中注意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采取了游戏、儿歌、活动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游戏。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游戏可以把索然无味的汉语拼音教学变成一件学生非常喜爱的事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快快乐乐地学,轻轻松松地记,深受学生欢迎。例如,在教学“ai ei ui”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打电话”的游戏,两名学生边表演打电话边对话:“ui ui ui,我是小ai你是谁?”“ui ui ui,你是小ai我是ei”。通过游戏,学生反复朗读,加强了记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儿歌。儿歌由于其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而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我们紧紧抓住一特点,把大量的儿歌引入课堂,使儿歌成为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a o e”时,教学生朗读儿歌:“嘴巴张大a a a,嘴巴圆圆o o o,嘴巴扁扁e e e.”学生边唱边记住了a o e 的发音。在学习“ch”时,教师教读儿歌:“小猴子,嘴儿馋,吃了杏子吃李子,吃了李子吃柿子,吃了柿子闹肚子。”在反复吟诵中,学生熟悉了“ch”的发音。
3、图片。从儿童心理角度来看,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弱,他们对于抽象的字母的学习,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需要借助直观教具这一外部的刺激来集中注意力,图片能把抽象的无意义的字母和直观的图象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更容易记住字母的读音和字形,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上课时,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和课本插图吸引学生注意力,再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字形和图片上相似的地方,把他们的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结合起来。
第四、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巩固学习成果在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教学效果的同时,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以配合、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除了常规性的拼音验收以外,我校每年举办拼读拼写比赛,表彰拼音学得好的学生,激励学生学好拼音,说好普通话。我们还鼓励学生订阅《小学生拼读写》杂志,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阅读。除此以外,还鼓励学生用拼音学写简短的日记。尽管学生还写不好,有许多写错的音节,而且只能写一句话,但通过写日记,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了学拼音的重要性,并学以致用,巩固了学习效果。
第五、校内外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1、争取家长支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校和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每个一年级入学之初,我们都及时召开家长会,虚心倾听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见和建议,并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做专题报告。并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的、密切的联系,力求及时沟通,在教育方法上与家长保持一致,最大限度地争取家长的支持。
2、加强幼小衔接。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开始其学校生活,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重大改变。为使学生顺利适应这一转变,我们积极与周围的幼儿园联系,派一年级的教师到幼儿园去听大班的课,也请幼儿园老师到学校来听课、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也向他们提出我们的建议,相互取长补短,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适应学校生活。
第五篇:小班化环境下的班级管理研究论证报告
小班化班级文化与班级管理策略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重点、要突破的难点、所要解决的问题。
从新丰第三初级中学初三学生中,在平行编班的情况下,随机抽取一个班,班级实行自主化管理。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班级如何布臵,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何搞好班内的人际关系,如何制定一套合适的班规,如何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如何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等等。要突破的难点是评价体系的完善和真正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科教学,家庭社会因素的影响。
二、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现实背景
传统的班级管理已影响学生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这就是说班级集体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好途径,它能保证每个学生在集体中获得良好发展的机会。但我们传统的班级管理给每个学生提供了机会吗?答案是否定的。首先,传统的班级管理片面强调管理的主体是班主任,只强调班主任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观能动性。这样,会导致班级管理中只突出一个“管”字。即要求班主任看管、控制甚至强制、惩罚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扭曲了管理的真正内涵。其结果要么是没管住,班级出现混乱,要么是管住了,死水一潭。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其次,传统的班干部任用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传统的班干部任用制往往是班主任指定或通过民主选举几个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它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有的班干部高高在上,以强欺弱,有的班干部象纪律委员,卫生委员工作压力重,苦不堪言。但它最致命的弱点,就是锻炼了少部分优秀学生,而忽略了对全体学生的培养,违背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2.理论意义
小班化环境下的班级管理研究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小班化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学说提出:素质包含人的两方面的特性。一方面是先天具有的特性,这些特性通过先天遗传得到;另一方面是后天获得的特性,这些特性是通过环境影响得到的。素质教育是以社会发展需要确定教育目标,以人的发展规律构建教育体系,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在人格智力能力身体几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小班化教育”的精神实质就是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最大空间,更多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小班化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生命状态,要张扬每个学生的个性风采,要提升每个学生的精神品质,要促进每个学生的持续发展。3.现实意义
新丰第三初级中学作为大丰市小班化试点学校已进行了几年,理应在教育教学中率先走上改革之路,以科研来兴校,积极探索一条适合于我校实际的,又能为兄弟学校借鉴的一条班级管理之路。“小班化教育”是以提高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目标指向的教育。它所主张的东西很多,如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生命状态,要美化学生的心灵,要提升每个学生的精神品质,要张扬每个学生的个性等等。这就对班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班级中强调的是一种简单的规范和服从,强调更多的是单调与同一性,那么小班化教育的所有目标都是一纸空文。
4、创新之处
该课题正是针对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研究在小班化下,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真正让学生张扬个性,发展自我。创新小班化班级管理模式,拓展教育的空间,有效利用班级管理中的各种活动,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平等 2
地参加实践,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在实践中认识自我,认识自然和社会,学会在集体中生活,学会与别人相处,学会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三、国内外关于小班化环境下的班级管理研究的综述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随着学校入学人口数的降低,实行小班化教育是实现以学生为主、因材施教的有效形式,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但是,如何有效的进行小班化班级管理仍有一定困难。1.转变思想是前提。小班化班级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创新小班化班级管理模式,拓展教育的空间,有效利用班级管理中的各种活动,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平等地参加实践,高质量地开展素质教育,小班化班级管理如果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则难免穿新鞋、走老路。2.教师素质是关键。小班化班级管理涉及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技能上一专多能,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并要对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作业辅导批改、教学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实施综合性的教学改革。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1.研究的思路、课题实施过程设计
①、准备阶段
20010年2月——2010年4月 总结以往实践经验,系统学习相关理论,进行项目论证,撰写相关材料,制定方案,拟订计划。
②、实施阶段 2010年4月——2010年11月上旬 按计划实施方案,和修订方案,收集材料,建立档案。
③、总结阶段 2010年11月下旬 分析原始材料,写出总结材料,撰写论文。2.主要措施和研究方法 ⑴研究方法:等组实验法。
①实验假设:小班化下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管理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社会适应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②实验组:随机抽取的九年级(2)班 ③控制组:九年级(3)班
④前期测试:统计实验班和控制班进入初三后的第一学期、学年统考成绩
⑤实验因素:班级实行学生自主管理
⑥无关变量控制:学生按优秀率、及格率,男生,女生等因素平行编班
⑦评价结果的指标:以学校班风、班貌的评比为标准,比较班风、班貌的发展状况;学校其它各项活动评比结果;在实验中期和结束时,将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进行学科发展水平比。⑧ 判断假设,做出结论 ⑵主要措施 ①制定班级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利用班会课的时间,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大家一起讨论并制订出一套班级管理制度。包括:寝室管理制度,教室管理制度,值日班长考核制度,图书管理制度,优胜小组评比制度等。并利用晨间谈话的时间加以学习。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对制度进行修改,使制度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以满足班级管理的需要。
②实行值日班长制
值日班长制就是学生们按座位轮流当班长,一人当一天,二十五天为一轮。值日班长一天负责班中大小事务,一共是十件事,做得好加十分,做得不好要相应扣分,每天由班主任或常务班长进行考核。③量化考核学生的操行
学习有成绩来衡量,学生的操行可不可以用分数来衡量呢?笔者也作了一定的尝试。即把学生要做好的事和不能做的事都附有相应的分数,在制定班规的时候确定下来。做得好加分,做得不好扣分。这个分数直接与期末的操行评定和评优挂钩,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在平时能严格地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④选举常务班长
虽然班上学生轮流当班长,大多事情都有人做。但每周五天的班级日志上对学生的考核需要总结,这就需要选举一个常务班长。他的任务最主要就是总结一周来学生操行扣分,加分情况,汇总后于周五下午加以公布。另外,他还需帮助班主任考核值日班长的值日情况。⑤张扬个性,培养特长
首先,班级开设了图书角,现已有书六十本,有一套完善的图书交流借还制度,有专门的图书管理员。课余时,学生看看书,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写作能力。其次期末评先进,也打破常规,每班除一个优秀干部,五个三好生外,还根据学生的特长评出各种各样的“星”。可以说,班级里的一半学生有机会获得荣誉,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他们的自信心大为增强。⑥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亲其师,信其道。”首先,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要为学生作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就一定要做到。在生活上要关心学生,给学生以朋友般的尊重、宽容、理解和帮助。要善于给予全体学生殷切的希望,善意的矫正,热情肯定,对他们取得的成绩给予中肯的评价,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其次,在学习上,在班规的执行上,要严格地要求学生,力求学生能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⑦学习分组,展开竞争
小班化要求的是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笔者也发现部分学困生学习有困难,却得不到同学及时的帮助。根据月考考试的成绩,遵循优良中差搭配和学生自愿组合的的原则,我们班分成了五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小组长。小组内部成员之间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竞争,作业比认真,发言比积极,纪律比安静,打扫比干净。每周评出优胜小组两个,评上的小组成员操行分各加三分。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参与研究的教师有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认真负责。2.学校领导提供了必要的教研经费,创造了良好的教研环境。3.新丰第三初级中学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坚持“质量为本、科研兴校、特色办学”宗旨,全力争创一流基础教育。学校是有着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优质的教师队伍、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一流的教学设备、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完全有能力保障课题的顺利完成。
六、预期研究成果 1.总结报告。2.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