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哪些方面写教育科研类论文(精选)
从哪些方面写教育科研类论文
科研论文发表,教育科研论文发表心得,以下来自位于一线教师科研论文教育科研论文的发表心得与经验分享。作者叙述:受学校的指示,要我讲讲教育科研方面的经验,我感到很是惶恐。因为一方面我本人并没有多少经验,另一方面我们学校有蒋校长、何校长、吕主任等教育科研的大师,我要讲的话就有点班门弄斧的意思。但是,同时我也觉得很荣幸,这是学校给我提供的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能够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教育科研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比如课题研究、教学日志、教学叙事、教学案例、教学课例等等都是教育科研。这里,我主要从论文写作的角度来说说,科研论文发表,教育科研论文的发表心得,不当之处望海涵。
一、名师的示范引领
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教育科研做得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个地方教育科研的氛围与环境,得益于一些名师的示范引领,得益于学校的政策支持。像我们六安的霍邱教研搞得比较好,与霍邱的教育领导比较重视教研,霍邱有赵克明、杨明生等一批名师有很大关系,这才涌现出一大批教育科研的能手,不仅有中老年教师,也有年青教师,比如像霍邱师范的田春林。就我的教育科研成长来说,与很多领导和老师的引领和帮助也是分不开的。
我刚到舒中的一段时间是很迷茫的,因为到中学教书不是我的理想,我一直喜欢哲学和美学的研究科研论文写作搜河南字字珠玑科技有限公司的论文编扣号766085044等你咨询论文投稿事宜。论文写作发表、润色、修改、期刊投稿、出书、申请专利、图书挂名、职称论文、医学论文、社科论文、农业论文、工程论文、科技论文、核心期刊论文等全部实力包揽。经常与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硕博、教师、医生、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打交道,工作十余年,经验丰富,为人正直可靠,口碑佳,确保文章能写能发得到录用通知再收款,反之全额退款,严厉打击同行骗子,办确保事情,不打退堂鼓,加好友咨询吧,诚邀您一起参与学术探讨和研究,在线恭候垂帘。,那几年写了不少这方面的笔记。但现实不允许,条件不具备,我必须面对中学教育,站好我的讲台。2004年,正好我和何修才老师在一个办公室,我们就经常在一起聊天,他就对我说,我看你书生气太重,干其他的你也不会混,不如写写文章吧。何老师本人就是一个教研能手,他的话可以说一语惊醒梦中人。正好这个时候,何校长有一篇文章发表在《安徽教育科研》上,我就拿来学习。学习之后也就手痒痒,写了一篇《回归本真意义上的教学》投给杂志社,没想到2005年第1期《安徽教育科研》上就发表了。《安徽教育科研》虽然是内刊,但由省教科院主办的,质量还是很不错的,所以这第一篇论文的发表对我也是一个鼓励。
在我的教研路上,很多名师都给了我不少的鼓励和帮助,像何修才老师、陆会柱老师、汪劲松老师、李大金老师等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他们曾经为我的论文中的一个小标题而一起帮我斟酌,为我发表了一篇论文而鼓励我,甚至每次见面都问我最近是不是又有新作发表,我想这都是对我的一种鞭策和鼓励。特别要感谢何登保校长,正是在他的提携和帮助下,我参与编写了七八本教辅著作,如《同步作业》(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魅力情思》(重庆出版社出版),从中锻炼了我的教育科研论文发表能力。至少现在我对编写各种教辅著作的流程和操作比较熟练,大体上能够应对各种资料的编写了。
二、教学研究相结合
就像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一样,教学也是我们教育研究的源泉。教而不研则浅,就会茫然无措;研而不教则虚,就会华而不实,只有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才会教研相长,相得益彰,用教研去提高我们的教学技艺,用教学去促进我们的教育研究。其实,教学和教研并非两回事,实际上我倒觉得两者并不矛盾,教研只有以教学作为底子,才能真正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不是制造文字垃圾;相反,教学只有深入思考研究,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要打通“教”和“研”,在平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培养教科研的意识和眼光,用研究的眼光发现、解决问题,从而改善教学。
就我个人的写作经验来说,我的很多论文都是为了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而写的,是为了自己把教学搞明白,把心里搞亮堂才去写作。所以很多时候写作是为了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解决教学中的矛盾,才去思考才去动笔的。像发表在《教育艺术》2009年第1期上的《发展才是教学的硬道理》,我当时就是想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我们评课的标准是什么。因为我们平时在自己的教学中以及听课当中会有这样疑惑,怎样才算是好课?自己的教学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我在文章中提出“有效是评价尺度”,认为有效性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投入到学习中去,是否以最大的热情在学习;其次,还要看学生是否真正融入到学习实践中去了,达到忘我的境界;最后,有效性最根本的还是看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习收获,不仅表现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我发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年第7期上一篇论文《从主观题大行其道说开去》,就是思考我们语文学科现在尴尬地位的原因,我们语文考试的种种弊端,尤其是主观题泛滥的危害。我认为当一种考试为难大多学生,折磨大多数人的时候绝不是成功的考试。主观试题搞不好就成了毒药,只会消解语文,让语文变得油滑、虚无,谁都可以说一点,可又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最后像撒胡椒粉一样,都撒了些,结果大家都得了点分,却都考不了高分、满分。这篇论文应该说是我自己的心里话,是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也反应了不少语文老师的心声。河南商丘一中的郭茂清老师在读了我的论文以后给我写信,表示深有同感,给我以鼓励。还有像我在2011年《教学月刊》第5期上发表的《目睹语文教学之怪现象》,就是因为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些语文教学乱象而引起我的思考的。我们很多老师,可能也包括我自己,可能都有这样一些毛病,出现“非语文”“反语文”“空语文”“闹语文”“跑语文”等问题,因而认为这样让语文教育自我放逐,任其恶性发展,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消弭语文教育本身的价值,损害语文教学内在的意义。我在论文中列举了一些现象,剖析了其中的原因,也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这篇论文后来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而且今年又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温立三教授写进《2011年度语文理论研究热点追踪》当中。
三、读书积累有心人
不仅要从现实的教学中去思考,而且还要读书积累,所谓厚积才能薄发。对于教师来说,读书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更不是那些有心搞研究的教师的专利,它是一种义务和责任,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而且读书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的事,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读书,有人越读越聪明,有人越读越糊涂。带着问题读书,会越读越聪明;读书的同时注意积累,会越读越聪明;边读书边思考,会越读越聪明。读书积累,首先一个方面就是读教育专业方面的书籍。这包括一般的教育学、心理学,特别是学科教育学,学科名师研究等。比如我就读过陶行知、朱永新、孙云晓、林格、皮连生、韦志成、曹明海、倪文锦、王荣生、李海林等教育家的著作,还看研究语文名师的著作,像魏书生、于漪、程红兵、李镇西、韩军、程翔、邓彤等,读名师的教学实录等。雷玲《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张定远《中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思想精粹》等这些书籍都给我很多启示和教益。其次是读语文的专业杂志。我常跟学生讲,一个习武者要想成为大侠,你对现在天下有哪些大侠,他们都有什么特殊的功夫都不知道,你肯定是成不了大侠的。搞研究也是一样的道理,你必须了解学术动态,站在学科的前沿,而读专业杂志就是最好的途径。就我们语文学科来说,你肯定要知道主要的语文杂志,如《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月刊》《中学语文》《语文教学之友》等。就我们安徽省来说,现在比较活跃的语文名师像北方的赵清林、朱文成、孟晓东、薛秋影、陈维贤(现去北京)等;中部的赵克明、胡家曙、唐家龙、薛业忠、莫家泉、何登保、凌士彬、朱冬民、刘德海、吴长青、朱新敏等;南方的郭惠宇、盛庆丰、王屹宇、朱诵玉、张斗和、鲍亚民等,经常关注他们的动态,也会给我们很多启发。再次,还要兼收并蓄,博览群书。作为自己的专业需要学习自然不在话下,就是别的学科也需要广泛涉猎。就我们文科来说,文史哲不分家,学中文的人,同样也要读读史学、哲学方面的著作。我本人读书就比较杂,当然文学、美学、哲学、教育是我读的最多的,此外史学也读,像范文澜的《中国通史》,蔡东藩《明史演义》,斯诺的《西行漫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等,甚至我还读中医理论,像《黄帝内经》,还有宗教方面的,如《圣经》以及佛教的一些经典著作。
不论是无意识的浏览,还是有意识的专攻,可能都会在不经意中帮助我们的教学研究,这样做起研究来才不会那么吃力。比如我比较爱好美学,平时读了不少美学方面的书,所以我对这些方面的问题就比较敏感。我在川端康成《花未眠》的教学中,就发现《花未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游记散文,而是一篇格调高雅、韵味深长的美学随笔,这当中牵涉到一个审美态度问题,是审美态度在审美活动中具有巨大作用。有了这一发现以后,我就写一篇《美的邂逅美的发现——川端康成〈花未眠〉解读》,后来发表在《学语文》2005年第6期上。还有像我在上选修课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时,就发现这篇文章里面包含了很多的美学思想,可是我们一般都认为它只是一篇思亲悼亡的作品,而我们从这里却发现了一个新的解读角度,于是我写一篇《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之美学索隐》的文章,发表在2009年《美与时代》第11期上,阐述了其中五大美学思想,即形成意象:胸有成竹;捕捉灵感:振笔直遂;外在条件:心手相应;内在状态:身与竹化;美学追求:尺幅千里。认为在《偃竹记》中全面而系统、新颖而深刻地阐释了艺术构思、创作过程、艺术技巧、美学理想等丰厚的美学思想,这既是文与可的绘画经验,也是苏轼对墨竹画派创作思想的总结,更是苏轼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天才艺术家苏轼对中国美学的一大独特贡献。一次我在读一本语文杂志的时候,看到“异文”的说法,我就眼前一亮,因为我在教学中就常常遇到新老教材中同一篇文章却文字不同的现象,于是我就认真地检索梳理我们的教材,分析原因,总结类型,写成《古代诗歌异文例说》一文,投给《语文学习》杂志,很快发表在2009年第6期上,并且给了作者介绍。这样,在以后遇到在不同版本中本应相同的字句上出现差异的现象,我就能很好地给学生一个交代,而且能够和他们一起探讨其中的优劣短长,也成为教学中一个很好的抓手。还有一次,我在读一本杂志时,无意中读到魏书生老师到台湾传教的教学案例,我觉得很有意思。魏老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他就将学习内容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就让学生一项一项地自学,而且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生字正音,生词解释,翻译课文……学生们忙得不亦乐乎,效率奇高。而魏老师倒显得轻松自在,只在两三个疑难处指点一下而已。一堂课下来,魏老师谦虚地让大家提意见,并启发说:“比如说,是不是有点懒了?”听课老师和家长们却说:“这样的„懒‟老师可以教出勤学生。”在这个案例的启发下我写了《语文教师不妨“懒”点》一文,先是被《语文学习》摘录,后来又发表在《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2期上。
四、发现问题是关键
教育科研就是要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离开了问题也就没有研究,所以说发现问题是整个研究的起点,十分关键。我也经常听老师说有好多好的想法,其实那就是灵感,要好好抓住,当然有想法到写出论文还有一段距离,这需要锻炼我们的写作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日的教学中,从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去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真正去解决我们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但是我们也要注意现在教育科研进入了一个“口号时代”,很多人创造了一些口号,但是这些口号实际上没有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所以这里首先有一个“真问题”与“假问题”的问题。真问题和假问题的区别在什么地方,什么叫真问题?什么叫假问题?我认为真问题和假问题的根本区别在于:真问题是从教育实践中抽出来的,假问题是在逻辑上推演来的。假问题是先有一个理论假设,然后根据假设推演出一个所谓的问题来,然后去解决。而真问题是从实践当中归纳出来的。一个是演绎法,一个是归纳法,我赞成从问题的提出开始就用归纳法。也就是说,问题必须有相当数量的教育现象做支持。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是因为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而这种现象背后反映出了这个问题,通过研究把问题分析出来,这时候,你的问题才是问题,问题的解决也才有意义。其次,问题提出来之后,我认为还要有一个把问题“窄化”的步骤,也就是在抓住问题后,要尽可能把问题描述得“窄”一点。“窄化”就是要把矛盾焦点凸现出来,不要研究太泛太大的问题。在研究中要对问题进行反复的思考,把它窄化到一个可以研究的方向和焦点上去。在窄化的过程中排除一些变量太多的因素,从而使科研工作能够相对集中一点。
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如果我们具有问题意识,肯动脑筋,勇于钻研,就会不断发现问题,就有取之不尽的研究课题。比如我在平日的阅读中,特别是在一些先锋作家、青春作家的作品中发现一个有趣的语言现象,一些遣词造句十分新奇,似乎前后并不搭调,好像用词不当,但却有着一种独特的情趣,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我就在想他们这是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做,并且联想到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于是我写了一篇《移就与语言陌生化》作了专门的探讨,后来发表在《中学语文园地》2009年第9期上,并且作为重点作者在杂志封二上刊登了我的照片及作者介绍。还有我以前就听说有一种“第十名现象”,就是说在学习期间前几名的“尖子”在升入高一等学校乃至工作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会“淡出”优秀行列,甚至在其后的升学和就业等方面屡屡受挫。而许多名列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竟很出人意料地表现出色,并成长为“栋梁型”人才。我就在想这究竟有什么道理,一定是这样的吗。以后我就观察我身边的人,包括我的学生,我的同学,我的同事,也包括我自己,这样我就产生了很多疑问,觉得“第十名现象”并不是什么真理,而是中国特色的一个东西。我的观点是,只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个体奋发自强,找到合适的位置,“第一名”和“第十名”同样存在着成材的可能性,人人都有可能获得成功,成为优秀的人才。于是我在《上海教育科研》2012年第1期上发表了《“第十名现象”的几个疑点》的论文,这篇论文后来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全文转载。再举一个例子。我教书十多年,就经历了好几套语文教材,可是结果我觉得教材越编越差,越来越不满意,猛然发现我们的语文竟然没有确定的教学内容,我们的语文往往重人文而轻工具,重能力而轻知识,重考试而轻教学。语文教师最大的困惑或许不是“怎么教”,而是“教什么”。随便翻一下各科的教科书、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就会让人奇怪,别的学科都规定有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教什么考什么都是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可是独独语文却没有确定的教学内容,只有那些大而无当、空虚浮滑的目标与要求,让人越看越迷茫。“教学内容的确定性”这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却成了语文的最大问题,恰恰是语文的致命伤,使得语文教学成了无米之炊。于是我就写了一篇《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性问题引论》,发表在2012年《中学语文》第6期上,并且被作为了头版头条。
科研论文发表,教育科研论文发表心得分享说明教育科研不能太功利化。教育科研不仅仅就是为了评职称,为了将来评特级,那样的话就会急功近利,为论文而论文,尽些写表面文章。如果投机取巧,华而不实,就算是文章发表了,我想也没有多大意义,只会给自己的脸上抹黑。我想我们的教研一定要扎根于现实,立足于文本,带着问题,融入思考,搜集相关资料,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实实在在做学问,真正有益于个人的进步,有益于学科教育持续发展的科研论文。
第二篇: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论文
校本培训材料:
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论文
一.论文种类
教育科学研究一般有三种类型。
(一)基础研究。也称为基本理论研究或纯理论研究。这多是专门从事教育研究人员的工作。基层多写的是议论性论文和思辩性论文。理论研究论文规范写法至少应有绪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建议少写这类论文,如有的教师写“论素质教育”,太大又太空,难以写好。
(二)应用研究。基层较多进行的是应用型教育科学研究,它是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行动质量为首要目标的研究。它既是实际工作过程,又是研究过程;既是学习过程,又是理智的思悟和创造过程。从而探索新教育理论和教育模式。后面将重点讲述应用型科研论写法。
(三)其他研究。如调查、教育史、综述等。
有关上述方面的论文为教育科研论文。而有些论文是非教育科研论文,如学科专业论文、译文、规则、随感及杂文等。
二.应用型教育科研论文(研究报告)的写法
(一)拟好论文题目
一定要反复推敲拟好论文题目,要做到准确、简洁、醒目。一般有两类题目:一是价值取向标题,二是研究内容标题。上述两类标题一个可为主标题,一个可为副标题,例如,题目的主标题可以是“让学生主动地发展”,副标题可以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二)掌握论文结构
应用型教育科研论文常需要写三、五、八部分。
1.最少结构,应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主导思想,或叫理论基础。即论文的基本思路,它是一篇论文的灵魂。主要内容是针对问题应有的科学观念和基本理论。做为科研论文,这些观念和理论要提出来单独写,不能混在文章里写,这是论文和一般随笔文章的主要区别。
第二部分是实践操作,或叫研究的实施。在写具体实践操作前先简要写一下研究的目标和运用的研究方法。具体实践操作是应用型教育科研论文主要内容,是核心部分,是最有价值的部分,一定下功夫把这部分内容写好。具体内容应达到以下要求。
①层次分明。工作要有程序,要善于对工作进行分解表述。因此,具体的操作要有个大一、二、三,小1.2.3的内容,表明工作充实、系统、完整。
②小标题要醒目。小标题可用操作内容为前句,价值内容为后句,例如“抓好交流推广,注重成效迁移”等。提练小标题的过程,也是对自己工作归纳、总结、概括、提高的过程。这最值得下工夫。它有利于实践的深入改革,有利于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应用型教育科研论文的内容和水平大都体现在实践操作的小标题上,一定要把小标题写好,写出水平,写出创意。
③要突出工作特色。思路和操作上的特色部分要突出地写,明确地写,给人的印象越深越好。
正因为论文的实践操作部分是应用型教育科研论文的核心部分,是最有价值的部分,所以,无论论文发展到多少“部分”,这部分内容也要占论文总体内容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第三部分是效果和结论。
效果要和研究的目标相对应。以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应用型论文,首先应写学生方面的效果。学生的效果又有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化情况统计。二是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情况统计,应有学习成绩的平均分、标准差统计,为达到国际交流水平,应该有Z检验、t检验等显著性检验统计。三是学生能力和品质方面的成长,这是成果方面重要部分。其次,是科研方面的成果。包括教师、干部在教育研究的过程中教育观念的转变情况及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提高情况。还有,如果在教育理论上有什么新探索,在实践操作上有什么创新的模式,也应该写在效果当中,有特色的成果部分要突出地写好。这样来写效果才是全面、完整的科研效果。
结论的写法:结论部分的内容要写得精练。对于研究的结论要明确、肯定,对于实施的可操作性应给于评价,特别是对于创新的途径和方法更要给于强调。
2.一般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写法
一般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写法常写五部分,就是在上述“三部分”的基础上,前、后各加“一部分”即可。
前加一部分是研究背景,或叫做问题的提出。一般常写两个背景:一是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背景。二是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国家、社会形势发展的背景。简明、扼要为好。
论文最后面加的一部分是问题分析和建议。应该把研究中的问题如实地、扼要地进行一下分析,如能形成一些教育、教学原则或建议更好。
上述“五部分”结构也可以做为研究报告的结构。所谓报告,是对立项的课题进行研究实施后,按一定的格式写出来的论文称做“报告”。报告分为课题工作总结报告、课题研究报告和课题实验报告。“工作总结报告”内容多偏于工作情况汇报,严格来说它不是教育科研论文,所以,不要拿“课题总结报告”字样的东西去参加有关的论文评选活动。注意,就是运用“经验总结法”进行课题研究后,也不要写“总结报告”。做为课题研究论文,应该写“研究报告”和“实验报告”。研究报告有时也用“六部分”或“七部分”来写,就是在研究背景后单写出“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等。大家参考一下较好的研究报告,可根据自己课题情况灵活来写。
3.“实验报告”的写法
以“实验研究法”进行课题研究的报告称为“课题实验报告”。类似自然科学实验那样严格地来完成报告。报告内容应该有:选择课题的研究背景、理论依据,试验假设(目标内容),实验组织、实验因素的操纵(自变量的操作,因变量的检测,无关变量的控制等),实施方法和步骤、实验效果统计和结论、问题分析及建议等。详见有关实验报告,此不多叙。
三.教育科研论文的评价
应用型教育科研论文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题目要准确、简洁、醒目。
1.科学性。即看论文的科学观念和理论如何。
2.创造性。即论文是否突出了“新”字:新思路,新策略,新教育教学模式,新材料,新效果,工作有特色等。
3.实践性(重要性和可行性)。即实用价值如何,是否是教育急待解决的问题或即将面临的问题。可重复操作情况如何等。
4.规范性。理论明确、实践科学、体系完整。
应用型教育科研论文不把看法、做法混着写,而是把思想理论、工作模式、效果结论分开写,这是很有好处的。它突出了实践操作模式,有利于上升到理论,有利于进一步指导实践,更有利于交流和推广。
四.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意义
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和研究报告有着五个方面重要的意义。
1.体现工作
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教育科研工作的一部分。要善于总结,它既是强化,又是提高。
2.体现成果
学生成绩好,有时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把思想、操作、效果统一起来才是真正完整的成果。
3.体现价值
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撰写科研论文是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社会联系起来。只有撰写出教育科研论文,才能进行交流和推广,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教育工作者的社会价值。
4.体现发展
进行教育科研。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可以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我国和世界上,教育问题还很多,急需广大教育工作者去发现和把握更深层次的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规律,推进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
四、教育科研论文撰写中要注意以下几个的几个问题:
(一)、教师为什么要参与教育科研
1.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
人类的活动可以粗略地分成三个层次:本能水平、经验水平和有意识的反思水平。本能活动是维持我们生存的基本活动,属于种族遗传性质;经验活动是人类将自己一代代活动的经验积累起来,传给下代,属于原始模仿性质;而有意识的反思则是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分离开来,对活动的特点、过程和规律进行理性的分析,属于研究性质。
当一种活动进入研究水平,也就意味着我们从事这项活动的自主性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具备了从自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可能性。教育科学研究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要求,这充分反映了教育发展的时代特点。
教育活动可以说是与人类文明同步发展的,学校教育活动在我国也已有3000的历史了。在漫长的教育活动史上,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教育家,比如孔子、孟子、董仲舒、韩愈、朱熹等等,他们提出了许多精辟的教育见解,对人们加深对教育意义和教育规律的认识有深刻的意义。但是,从整体上说,古代教育基本上是经验性教育,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变化都比较缓慢。20世纪以后,随着社会变化的加剧,教育的变革也成为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而产生了一大批像蔡元培、陶行知、梁漱溟等教育改革家,产生了对教育性质、特点、效率的回顾和反思,形成了一大批教育改革的理论。可以这样说,没有教育科学研究,就没有教育改革的理论,没有教育科学研究,就没有教育家。
现在,社会的发展更迅速,教育的差异性更明显,教育变革的要求更深刻,教育科学研究的迫切性也就更强烈。
2.教育科学研究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教师队伍建设列为一个部分专门予以阐述,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系统提出了新世纪教师的必备素质,强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把参与教育科学研究作为教师素质的一个必要内容提出来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之所以如此,是由时代要求所决定的。
(1)教育科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明确指出: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联合国还要特别强调教师是一种专业,说明对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认同程度还不够。认同程度之所以不高,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从主观上说,历来有一种看法,认为“学者即良师”,只要有知识、有学问就可以作教师,没有意识到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知识和学问,还要有与教师职业相应的品格和技能,要有对教育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的深刻认识,要有不断思考和改进教育工作的意识和能力;从客观上说,人们不会对律师、医生、会计的专业性发生任何怀疑,也不会有一名从未学过律师、医生、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去直接谋求这些职业。而对于教师职业很多人就有胆量来尝试,因为它的专业化程度还没有达到与律师、医生、会计等职业同样的程度。但随着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而且要有教师职业的独特品格和能力,这就是《决定》所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在这其中,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和研究能力又是推进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有力保证。
(2)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创新的要求。传统的教育工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知识传授、行为训练的工作。其实,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启发智慧;不仅要训练行为,更要培养人格。我们现在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但班级授课制是以这样的假设为前提的:相同年龄的儿童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相同,所以对相同年龄的儿童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要求教授同样的内容,并以同样的标准进行统一的评价。然而,这一假设是不成立的,在智力上,7岁儿童的实际智力水平在4—11岁之间;在性格上、认知风格上,五颜六色,“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在家庭背景上,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十分巨大。这就注定了班级授课制一开始就种下了教育的一系列祸根:非针对性、去个性化。教育的理想是促进不同的儿童根据各自的特点得到更好的发展,如何根据不同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不仅需要有教育的智慧,更需要有对儿童细心的观察和精心的研究。这样,才能不断突破别人和自己的经验,根据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因材施教。
(3)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独立教育教学风格的要求。随着社会要求的不断变化,教育的质量观也不断变化。如何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没有现成的、千篇一律的经验可以模仿。事实上,绝对的教育质量是没有的,在现代社会,有特点才有质量,没有特点就没有质量。如何根据教育对象、教育要求和教师的自身特点,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需要每一个地区、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自己去探索、去研究。
教育工作充满了复杂性和丰富性,教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任何一位教育家的成功经验都是有条件的,都是根据特定的对象、特定的要求、特定的内容和特定的自身条件创造出来的。一个人如果不加区别地模仿,即使模仿得再好,也只能形似神不似。一位教育工作者有没有自己对教育本质的思考,有没有自己对教育的个人见解,有没有自己对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孜孜追求,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是区分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分水岭。所有这些,都是以强烈的研究意识和自觉的研究活动为基础的。
总之,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二)、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要作“研究”
随着世界进人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的职业专门化已成为当今国际教师教育(包括培养与培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教师们已经不满足于从前辈的经验或自己的积累中吸取灵感,希望从“教书匠”变成具有反思能力的专家型教师。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不只是承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和“蜡烛”的角色,教师也有自己的生命,自身也需要不断地成长和发展。教师这门职业是一门非常专门化的职业,需要进行专门的、持续不断的学习和训练。而成为专门化教师的最好途径就是参与研究,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进行系统、规范、严谨的探究。目前在国际教师教育领域,“教师作为研究者”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被认为是教师提高自身意识和专业能力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1.教师参与研究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和作用。
教师只有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研究,才能够了解自己在课堂上做了什么,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同理,教师只有通过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探询,才有可能理解学生到底在做什么,想什么,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这种学习对他们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总之,通过参与研究,教师可以对自己的行为和观念进行反省,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教师参与研究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改革方案。
由于了解了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教师才有可能了解自己还存在什么不足,进而采取行动改进自己的工作。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意识,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了解,则不可能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更不可能有效地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从教育的社会文化大背景看,参与研究还可以使教师反省学校的功能、教师的作用以及学生上学的意义,进而提出具有社会改造意义的教育改革措施。
3.从教师自身的发展看,参与研究还可以帮助教师从所谓“必然王国”逐步走向“自由王国”,从日常繁杂的教学工作中脱身出来,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从事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仅只是改进教育实践,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教师能够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可以逐步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
4.教师参与研究还可以破除教师群体对“研究”的迷信,增强自己的自尊、自信和自立的能力。
通常,中小学教师认为“研究”是大学教授和专业科研人员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结果,虽然有关教育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但一线的教师几乎无人问津。教师对“研究”似乎有一种复杂的、爱恨参半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对研究怀有一种“神秘感”,似乎研究是十分高深的事情,自己无法涉猎;而另一方面,又对目前教育研究脱离实际的做法感到不满,认为这些研究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帮助。
其实,研究并不是那么神秘的事情,很多一线的教师已经在从事不同类型的研究。据了解,很多教师在工作中都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在日常教学中收集了很多宝贵的资料,他们已经(或正在)进行一些初步的研究工作。他们所作的是一种朴素的“行动研究”,将研究结果直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之中。然而,由于忙于日常事务,特别是缺乏文献资料、技术指导和系统学习的机会,他们的研究成果往往没有得到系统的整理和提升。教师如何重新反思自己已经(或正在)做的工作,将其理论化、系统化、严谨化,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和操作工具,使他们能够更加有效地总结提升自己的经验,进而从事更加切合自己教学实际的研究工作。
(三)、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基础——教学反思
1、教学反思的涵义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有人提出了以下三种反思:对于活动的反思。这是个体在行为完成之后对自己的行动、想法和做法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个体在行为过程中对自己的表现、想法、做法进行反思;为活动反思。这种反思是以上两种反思的结果,以上述两种反思为基础来指导以后的活动。
这三种反思在产生用于指导行为的知识的过程中有重要意义。首先,教师计划自己的活动,通过“活动中的反思”观察所发生的行为,就好像自己是局外人,借此来理解自己的行为与学生的反应之间的动态的因果联系。而后,教师又进行“对于活动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分析所发生的事件,并得出用以指导以后决策的结论。如此更替,成为连续的过程。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具有双重角色:既是演员,又是戏剧批评家。反思成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对话,是它们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
2、教学反思的过程
教师反思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有人以经验学习理论为基础,将教师反思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在此过程中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也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1)具体经验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在此过程中,接触到新的信息是很重要的,他人的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各种理论原理,以及意想不到的经验等都会起作用。一旦教师意识到问题,就会感到一种不适,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于是进入到反思环节。这里关键是使问题与教师个人密切相关。使人意识到自己的活动中的不足,这往往是对个人能力自信心的一种威胁,所以,让教师明确意识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并不容易。作为教师反思活动的促进者,在此时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帮助教师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2)观察与分析阶段
这时,教师开始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思想、行为,也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获得观察数据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如自述与回忆、观察模拟、角色扮演,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像、档案等。在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教师要对它们进行分析,看驱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等,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这个任务可以由教师单独完成,但合作的方式往往会更有效。经过这种分析,教师会对问题情境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
(3)重新概括阶段
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此时,新信息的获得有助于更有效的概念和策略办法的产生,这种信息可以是来自研究领域,也可以来自实践领域。由于针对教学中的特定问题,而且对问题有较清楚的理解,这时寻找知识的活动是有方向的、聚焦式的,是自我定向的,因而不同于传统教师培训中的知识传授。同样,这一过程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
(4)积极的验证阶段
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它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具体经验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在以上四个环节中,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观察和分析阶段,但它只有和其他环节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四个环节往往前后交错,界限不甚分明。
3、教学反思的成分
教师要对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呢?教师反思应包括以下三种重要成分:
(1)认知成分
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在人的头脑中,大量的相互关联的有关事实、概念、概括和经验的信息被组织成一定的网络,成为图式,可以有效储存和快速提取,构成了个体理解世界的基础。莱因哈特和格里诺对专家教师和新教师对课堂事件的解释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专家教师在教学决策过程中体现出更深刻的、具有丰富联系的图式。这些图式使得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哪些事件是值得关注的,并从记忆中提取出有关的信息,以便选择最恰当的反应策略,这是使得他们能够自动化地处理各种问题的基础。
(2)批判成分
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更强调价值观和道德成分,比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隐含的平等与权力问题等。它影响到教师对情境的理解,影响到关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式。研究者发现,反思过程中,教师不再像以往只关注解决问题,而是更关注提出问题,他们对这些没有确定答案的、非线性的问题更感兴趣。
(3)教师的陈述
柯奇伦、史密斯等提出,要反映教师自己的声音,它包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写作、交谈的方式,他们用来解释和改进自己课堂教学的解释系统,这些就是教师的陈述的基本成分。它可能包含一些认知成分和批判成分,但重点是指教师对做出各种教学策略的情境的解释,这种解释可以使教师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教学决策过程。
4、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师应当怎样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呢?布鲁巴克等提出了以下四种反思的方法:一是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二是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对此进行讨论分析;三是实际讨论。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校所共享;四是行动研究。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它不同于研究者由于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
第三篇:教育科研论文怎样写范文
教育科研论文怎样写
论文的篇幅应该根据题目的大小,掌握资料的多少而定。一般说来,篇幅过短,难以把问题分析得深刻、透彻。同样,洋洋数万言的论文也不容易写好,很容易变成资料的堆砌,杂乱无章。从当前教育科研的实际情况来看,一篇论文的篇幅一般以四千到八千字左右为好,这也比较符合阅读者的心理。
1.确定题目
一般说来,在开始研究之时已经确定了课题研究题目,但课题题目和论文题目并不是完全等同的,尤其是一些周期较长、内容较广的教育科研课题,其研究成果往往需要通过几篇论文才能表示出来的。因此,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题目。它可以和课题研究题目相一致,也可以不一致。不论是否一致,一个好的论文题目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新颖。真理是在不断发展的,任何科学研究也都在不断完善和进步的,教育科学研究当然也不例外。如果选择的题目,只是在前人的圈子里“原地踏步”,教育研究就难以发展。因此,题目必须新颖。
新颖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指抓住最新出现的问题,即要有动向水平。具有开创性的题目,就很新颖。二是指在原有的问题之外,提出新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也具有新颖性。
(2)宜小。论文题目一般不宜过大,即切口要小。题目过大,容易写得空泛,初写论文时更是如此。如《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这个题目就太大了,难以写好。因此,广大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选择一些小的题目进行写作。如《中学数学教研组管理初探》,这样的题目比较小一些,容易写好。有些大题目,则可以分成几个小题目来写,使论点更明确、内容更集中、论述更深刻问问论文提供论文发表绿色通道Q/微信1269292199职称论文发表,教育论文,学术,建筑论文,医学论文。有必要说明,我们并不一概反对选大题目,只是就当前广大教师的实际情况而论,因一般教师难以集中很多的时间、精力来搜集资料,研究、撰写题目较大的文章。
(3)准确。这是指论文的题目和内容要名实相符,也就是说,题目要能准确地反映论文所研究的内容。一篇论文的题目可以是明确点明题意的,如《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效果的比较实验》;也可以是不明确点出题意的。如《影响初中学生道德行为的几个因素》,哪几个因素不具体指明、还可以问题式的,如《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无论用哪种形式,题目都应该能确切地反映所要研究的问题,反映所要论述的内容。
(4)简短。题目要简短明,使人看了一目了然,马上就能明白作者想要论述的问题。如果题目过长,或过于拗口,就会影响阅读者的阅读心理,减弱兴趣。如《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在中学语文论文发表老师Q 2043944129 实验》,这个题目就显得太长了些,可以改成《中学语文教学中三种教法的比较实验》,省去十个字,题目更简短明确,也没有违背原来的题意,阅读者看了,同样能理解论文所要研究、阐述的问题。
2.拟定提纲
题目确定之后,就要根据题意,拟定写作提纲,对论文的基本框架和总体布局进行设计、安排。因此,提纲实际上是一篇论文的写作设计蓝图。
提纲的种类。提纲一般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初写论文者,可尽可能地把提纲列得详细些,以便写作时较为顺手。一份好的论文写作提纲,一般要求能做到三点:
①安排好全文的布局。如主要论点与次要论点的排列,论证的逻辑展开等,使论文各部分结构严密,条理清晰,推论合乎逻辑。
②安排好材料的使用。如基本材料和副次材料的排列,各部分、各个论点下需要枚举的材料等。使研究过程中搜集和积累下来的大量材料组成一个层次清楚的有机结合的整体,提供具有充分说服力的论据和事实。
③安排好论文的篇幅。如全文大约多少字,各部分大约多少字。有了这个安排,写作时就可以更有计划,避免东拉西扯,离题太远。至于一篇论文到底以多长篇幅为好,这并无规定。评价一篇论文的水平优劣和质量高低并不是看字数的多少,而是根据论文的科学性、学术性、理论与应用价值等等。因此,论文的篇幅应该根据题目的大小,掌握资料的多少而定。一般说来,篇幅过短,难以把问题分析得深刻、透彻。同样,洋洋数万言的论文也不容易写好,很容易变成资料的堆砌,杂乱无章。从当前教育科研的实际情况来看,一篇论文的篇幅一般以四千到八千字左右为好,这也比较符合阅读者的心理。
3.论文写作
拟定了提纲后,就可以按提纲进行写作。由于研究的内容不一样,研究者的写作水平、习惯等也不一样,因此,论文写作过程往往因人而导。但下述四点是写作中具有共性的问题,应加以注意。(1)注意立论、推论和表述的科学性。论文是科学研究的结晶,丧失了科学性,论文就不成其为论文了。因此,在写作中,提出论点,运用概念,进行推论时都应该充分注意是否科学、严谨,任何夸大其辞的表述都会降低论文的质量。
(2)注意论点、论据和论述的逻辑性。一篇好的论文,必须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述严密,形成三者间的逻辑统一。因此,只有观点,没有材料,固然会使人觉得空洞无物,缺乏说服力;但不加取舍,大量堆砌材料,同样也会使一篇论文不得要领,缺乏深度;而有了论点、论据,却缺乏合理、严谨的论述,仍然会使人感到杂乱无序,理不出头绪。因此,在写作过程中,研究者应该对搜集到的大量材料进行提炼、取舍,精选出最有价值的论据,来支撑论点。同时,在论证过程中,层层论述,以便论点、论据、论述三者间形成严密的逻辑关系。
(3)注意数据和文字表述的有机统一。为了科学、准确地表述研究成果,在一篇论文中必须提供数据,尤其是观察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以及测量报告等以直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论文,更要十分重视数据。但是,有的初学论文写作者,便因此认为只要有数据,就可以证明研究的成功,从而在论文中大量罗列数据。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在一篇论文中,数据只是供作分析的素材,主要的部分还是文字表述。缺乏数据固然会削弱说服力,只有数据则会混同于统计报表。因此,在论文写作中,应该有选择地提供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同时,也应该重视对数据的逐层分析,展开充分论述,才能使论文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理论深度。
(4)注意典型分析和一般分析的结合。以往,我们比较重视典型分析,通过对典型事例的解剖和分析,来论证某个观点。近年来,在教育科研中,随着计量研究的兴起,人们又转而重视对总体、一般的分析。其实,两者各有长处,典型分析较为生动、丰富,但往往缺乏普遍意义。而一般分析正好与之相反。因此,在论文撰写中,应该注意两者的结合使用,才能更具有说服力。例如在一篇运用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法提高差生成绩的实验报告中。研究者列举了一系列的统计数字对实验对象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实验的有效成果。如果能再补充一些典型事例,如某个原来十分突出的差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情绪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就可以使论文更丰富、充实,更有深度,从而也可以更为有力地表明、实验研究所取得的成效。
4.推敲修改
论文写完后,不仅对文章的立论、结构要进行认真推敲,而且对每个句子、字词,甚至标点都要细加斟酌。在论文修改时,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作者对自己的文章难以割爱,明知是多余的,却总不想删去。鲁迅先生曾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因此,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文章的修改就是删削。通过删芜去繁,使论点更为突出,论证更为有力,文字更为精炼。
首先,要作严格的自我审阅,自我修改。对此,最好先把稿子放一段时间,头脑冷一冷后,再用第三者的眼光,跟文章保持一定的距离,较客观地进行阅读,这样可能更容易发现问题。总之,在写作时,要能钻进去;在修改时,要能跳出来。在写作时,要“深信不疑”,在修改时,要“吹毛求疵”。甚至要把自己放到论敌的位置上,从鸡蛋里挑骨头,越“苛刻”越好。如果带着“自我欣赏”的情绪修改自己的论文,那就必然难以下笔。
其次,在文章的修改过程中,还可以请周围的老师或同行审阅,以征求更多的修改意见。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问题,论文撰写者自己难以察觉发现,旁人却很容易看出来。在请别人阅读指正时,一要诚恳,抱着诚恳的态度虚心请教,别人才会以诚相见。提出修改意见;二要虚心,对于别人提出的意见,要认真考虑,寻求其合理性,认真进行修改。
俗话说,好文章是磨出来的。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正是在不断的推敲修改基础上形成的。
5.誊清
论文修改完毕后,不论是投稿,还是参加某个学术会议进行交流,都要誊写清楚。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最好打印,在计算机上是很好修改的。
6.署名和致谢
署名一般放在论文题目下面。有些集体署名的,可以在正文后面列出课题组参加者的名单。对在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中给以切实指导和帮助的老师、同志应该致谢,这是一个科研工作者的。致谢一般放在全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另起一行,加括号。例:本文写作中曾得到xxx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谨表感谢。
第四篇:科研类档案管理(范文)
1.熟悉科研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归档范围的确定。
2.根据国家有关柯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科研档案工作管理制度。
3.督促、指导、协助科技人员做好科研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工作,检査验收研究课题档案是否完整、准确、系统。
4.负责科研档案的接收、分类整理、装订、编目、保管、组织鉴定、统计、利用等业务工作。
5.积极组织开发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
6.遵守国家关于科技保密的规定,保证科技机密及档案的安全、维护本单位和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五篇:科研论文:浅谈幼儿园挫折教育
科研论文:浅谈幼儿园挫折教育
科研论文:浅谈幼儿园挫折教育
摘要:
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和生存压力,而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导致了幼儿抗挫能力普遍低下,因此研究何如提高幼儿的抗挫能力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幼儿园的课程、课间过渡环节和幼儿园周边环境三个方面论述如何提高幼儿的抗挫能力。
关键词:挫折教育、幼儿园课程、课间过渡环节、心理素质
幼儿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心里发展规律,创设或利用日常生活情境,通过自然方法妨碍或干扰幼儿某些目标的实现,从而对他们进行经受挫折、摆脱依赖、增强对困难承受力,建立起积极进取明智的心理机制,最后获得成功。人的一生既有顺境,也有逆境,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因此让幼儿经受一定的挫折是必要的,特别是对我们幼教工作者来说要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这点。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对一个人的教育成功与否取决于五岁以下的幼儿期。”因此对幼儿实施挫折教育是这个社会必须的,也是一个紧追的时代任务。
一、挫折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孩子在小班的时候赏识、激励的教育可以偏多,但是到了中、大班孩子就要接受适当的挫折教育这是很必要的,只有这样孩子在慢慢承受挫折的过程中,才可以懂得如何面对挫折、失败、困难,从而很好的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渐渐学会自我调节,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现在,不少家长忙于工作,往往会忽视一些对子女的教育,直接把孩子给奶奶或者保姆来抚养,甚至还有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幼儿挫折教育的重要性,更多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衣、食、住等,而忽视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精神.(一)挫折教育有利于发展儿童的非智力因素
儿童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儿童的情感、意志、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性格、气质。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决定儿童是否能够成才的重要方面常常是那些易被家长和教师忽略的非智力因素。一个儿童如果能具有良好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顽强的毅力,对其一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挫折教育是适应时代的需要
孩子长大以后要面对这个高速发展,竞争强烈的社会,它更需要的是一个有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里素质及环境适应能力的人才。事实证明只有具备以上几点那你成功的机率将明显提升,从小就被父母保护着的孩子,由于一直过着顺境的生活,心里的优越感非常强烈,只听了赞歌,受不了批评,对自己的认识性不足,因此在当他彻身投入到这个社会的同时,由于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工作处处碰壁,由此变得消沉,毫无斗志。虽然这不是绝对的,但也说明只有让孩子从小接触一定的挫折锻炼,才能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锻炼幼儿的挫折感是非常重要的,经不起挫折磨难的人成不了栋梁之材,终将会被社会淘汰。
(三)挫折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需要
当一个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心里就会产生沮丧,失意或者紧张的情绪,这就是挫折感。挫折感是导致攻击性行为的直接原因,在幼儿园中,常常会发现小朋友与同伴争抢玩具,在抢不过对方的情况下而产生了攻击性行为,这就是挫折感产生的,幼儿由于抢不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心情感到非常的失落,而产生了挫折感至此发生了攻击性行为。也许这只是一件和平常的一件事,但是他却需要教师与家长及时做适当的引导。
正如我们班的郭露琪小朋友,在班级里看到他喜欢的东西,就去抢过来,其他小朋友不给她,她就去打他,其他小朋友不让她,她就用力哭。如果任其发展恐怕会产生一些关于“唯我独尊”“什么都是我的,凡事我最大”等一些心理问题。当今社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行为。很可能都是因为幼儿在形成一种唯我独尊的心理后,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能正确面对和处理,因此挫折教育就成为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对进行幼儿挫折教育,我提出一下观点:
二、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
(一)充分感受和体验挫折
充分感受和体验挫折是挫折教育的基础,目的在于情感的培养。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少,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当他们面临困难的时候,成人常常替他们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可能有对挫折的充分感受和深刻体验。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幼儿形成畏难和依赖的心理。如在一节小班折纸《喇叭花》当中,黄米琳突然用力哭了起来,经过了解才知道他是不会折才哭的,于是这个时候我对她说:“剪这个折纸本来就是有点难的,那我们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办呢?对了,要多加练习,多试几次,不懂可以问老师或者其他会折的小朋友。于是我便再跟她说了一次折喇叭花的方法,终于在她试了两次她成功了。她大声叫着:“老师,我成功了,我成功了。”帮助幼儿找到战胜困难的方法是在挫折教育的重要的一点,对一些对陷入严重挫折中的幼儿要及时引导,对于一些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也不要过于积极的表扬与赞同。
(二)正确认识和理解挫折
由于孩子生活经验少,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当幼儿面临困难时,成人常常替他们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可能有对挫折充分感受和深刻体验。因此作为教育者应该给孩子面对现实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的。如有一次,我正要准备上语言课的时候,却发现还差一张挂图,我请了一向比较胆小的甜甜去其它班借借看,她当时就显得有些胆怯摇头不去,因此我便对他说:“没事的,你去试试看,老师相信你可以的。”这样她便鼓起勇气往门口走去了,我用双眼余光瞥着她,只见她径直往隔壁班走去,快走到门口时,甜甜终于忍不住回过头来搜寻我。眼看着她几乎就要退缩了,我故意别过头去,假装没有看见。这时候金老师满面笑容地招呼着甜甜,她犹豫了片刻,终于鼓起勇气说了要借挂图。当拿着自己借来的挂图给我时,她呵呵呵地笑了,没想到平时与人说话都不敢今天还帮老师做了事。我轻轻拍拍甜甜的头,随后又向她竖起大拇指,将她大大地夸奖了一番。无论是快乐、失望,还是痛苦,都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经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会做错事、说错话,那不要紧,我们要告诉他们,在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学家也常犯错误,他们也会遭遇失败、挫折,如爱迪生、爱因斯坦„„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才会锻炼孩子的耐挫个性。
三、在幼儿园开展多种途径的挫折教育
成人在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让幼儿接受挑战之前,应该由浅入深,让幼儿做好充分的准备。成人们过于急功近利会造成适得其反的作用。有些家长为了锻炼孩子的能力,急于求成一下子就不顾孩子的感受,要求孩子去参加各种培训班,孩子们往往由于没有做好心里准备无法完成家长的意愿,这样会让幼儿感到灰心,丧失斗志,以后接触到类似的事情,便会产生恐惧感。幼儿的抗挫折能力是在其成长过程和各种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他们抗挫折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有一个由低到高、从非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因此家长和老师们也不要太过于着急,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幼儿的抗挫能力。
(一)挫折教育融入幼儿园教学
专门的挫折教育课程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针对性,通过教学计划的实施,挫折教育就变成了一项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因此每个学期我们班级都开展一周的挫折教育主题活动,以下是我的一节课程设计实例:
以上这个活动只是在开展挫折主题教育当中的一个活动,我还设计了健康活动《勇敢的跳高运动员》,语言活动:故事《狐狸和兔子的故事》,艺术活动:美术《小鸭洗澡》等等一系列的活动。
经过一系列的活动下来,幼儿对感受和理解挫折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也比以前坚强了很多,遇到困难一般会通过自己来解决。
(二)一日生活中的挫折教育
1.整合游戏
挫折教育课程应与游戏、竞赛结合起来。因为游戏和竞赛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开展挫折游戏和竞赛活动,容易让儿童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如:在“骑自行车“的游戏中,在我讲解完怎么骑自行车之后,很多幼儿对于这个一坐在上面就会滑的东西充满了恐惧,都不愿尝试。这个时候我就请了班级里几个胆子大的幼儿先示范,这些示范完的幼儿纷纷说:“很好玩很好玩”,这个时候也引起其他幼儿的兴趣,很多幼儿也纷纷去试验了,几个胆小的小朋友我便先站在他旁边先扶着她,然后告诉他不要害怕,要慢慢练习,失败了还可以再继续这样经过了两个多星期的练习之后,班上大部分幼儿基本上都会骑自行车了。于是我又在这个基础上请幼儿来一次自行车比赛,更让幼儿在输和赢当中体会到挫折与成功。
2.运用建构玩具
在平时玩建构玩具中。我发现我们班钱多多小朋友一个人站在那里,于是我便过去说,多多,来我们一起玩,这个时候他说,我不要玩,我不会玩。钱多多小朋友自尊心非常强,她不愿意面对失败,因此他宁可不玩,也不要让别人知道他不会搭积木,因此我便跟她说,这个积木可好玩了,我先叫他拿积木让我来搭,接着再她拿积木我们一起搭,当我们一起搭成功之后,她居然说:“老师,我好想有点会了,让我自己试试吧。”于是我便再边上看着她搭,果然她搭出了一把小手枪。在今后玩建构玩具中,也都能看到多多认真搭积木的身影了。
3.利用滑滑梯
在挫折教育方面,教师更要做好榜样,在碰到困难和挫折时,一定要冷静、勇敢。如在玩滑滑梯当中,常常会遇到幼儿摔伤、擦伤等情况。这时,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平静地对幼儿说:“没关系的,老师和你一起到医务室看一下就好了,下次要注意一点。”或者说:“没关系,很快就会好的。”老师这样的行为给幼儿很好的暗示,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对待挫折,当然如果是很严重的伤的话,教师也要冷静的,及时带幼儿到医院治疗,并鼓励幼儿,让幼儿在你的鼓励中战胜痛楚。
4.结合盥洗活动
幼儿平时一日生活活动当中,盥洗环节是一个很好的挫折教育活动。在盥洗活动中,刚开始我们班的厉舒如小朋友每次去上厕所都说自己不会拉裤子,在刚开始我们帮她拉了几次之后,更是全部都依赖我们。当我发现这点之后,她每次拉小便的时候,我就躲在她看不到的地方,我惊奇的发现她看到我不在便自己拉起来了,虽然拉的不是很整齐,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每次他上厕所我都躲在他看不到的地方,这样久而久之,她便学会拉裤子。幼儿的学习能力很强,家长和老师们要是肯放手,给他们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相信幼儿的抗挫能力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5.深入评比活动
今天我来当小老师”的活动就颇有良效,我们每天都按照学号的顺序来请小朋友当小老师,小老师每天都要分条跟,点名,带操等活动,刚开始的时候一些胆小小朋友们都很不熟悉这些流程,于是我便在旁边鼓励并给予积极的引导,并请一些胆大的小朋友先带头,做的好的给予积极的表扬,幼儿最喜欢模仿,也是容易受暗示,小朋友们很快就战胜了这些困难。现在对于能当小老师这一职务都非常的开心了
(三)通过环境创设内化挫折教育
环境是幼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环境对于幼儿的挫折教育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开展挫折教育主题活动那一周,在班级的主题墙上也展示了健康活动中《勇敢的跳高运动员》的照片,《摔倒了爬起来》的调查问卷以及幼儿通过努力完成的手工作品《折衣服》等等,还在图书角中放置各种有关于挫折教育的图书等等。通过这样的主题活动与环境相结合的方式,本班幼儿有了明显的进步。
立体地接受挫折教育,提高和检验他们战胜挫折的能力。这是挫折教育的较高层面。我觉得之所以我们现代幼儿抗挫能力越来越差,与他们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因此我觉得可以让幼儿到幼儿园外的大自然中体验挫折,如:春秋游、野餐、爬山、放风筝,到附近的农村参加秋收,与山区的幼儿园“手拉手”,让城市幼儿体验山区幼儿的艰苦生活,让幼儿有更多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多与人交往。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还可以让孩子们徒步走,十分自然地让他们开扩眼界、磨炼意志、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和战胜未知挫折的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21世纪,中国需要的人才不仅是身体健康,还在乎的是心理健康,因此对幼儿实施挫折教育是关键的,挫折教育最主要的还是培养孩子应付挫折的能力,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积极勇敢的去面对,当然挫折也不可以过度的去强化,要不然只会弄巧成拙,让孩子产生自卑感,不敢面对失败。因此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发展特点,来确定施加挫折的频率,以防给孩子心理带来创伤,要慢慢的,循序渐进的,从易到难的施加挫折,这样便能使孩子有更好的心理素质来应付激烈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