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课程习题与答案

时间:2019-05-13 00:1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六章课程习题与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六章课程习题与答案》。

第一篇:第六章课程习题与答案

第六章 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2.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3.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4.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5.布鲁纳认为,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6.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7.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A.教学计划一教学大纲一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一领域目标一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一课程评价一课程实施 D.知识一经验一活动 8.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 9.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的表现。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10.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课程 11.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12.()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A.泰勒 B.桑代克 C.斯金纳 D.杜威 13.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A.柏拉图 B.毕达哥拉斯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14.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A.杜威原理 B.泰勒原理 C.斯宾塞原理 D.赫尔巴特原理 15.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材 D.教科书 16.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为()。

A.科学性、操作性、基础性、适用性 B.普遍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C.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D.科学性、思想性、强制性、适用性 17.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

A.课程目标 B.课程实施 C.教学任务 D.课程评价 18.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19.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整体性原则 B.迁移性原则 C.生理适宜原则 D.合理性原则 20.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21.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22.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 23.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A.杜威

B.叶圣陶

C.贾克森

D.苏格拉底 24.下列选项中,与现代科学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不一致的一项是()。A.重视课程内容的功能化

B.强调知识的系统、结构化 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D.重视个别差异

25.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首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属于()。A.学科教程 B.活动课程 C.学生课程

D.教师课程 26.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的问题。

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 27.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可分为()。

A.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B.综合课程和单一课程 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28.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29.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30.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31.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本 32.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学目的 D.教学目标 33.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34.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育目的 D.教育政策 35.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A.讲授题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

36、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A活动课程 B潜在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37、课程论研究的是()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38、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39、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A克伯屈 B杜威 C卢梭 D福禄培尔

40、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A课程分类 B课程评价 C课程实施 D课程设计

41、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

42、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A杜威 B叶圣陶 C贾克森 D苏格拉底

43、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44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45、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校课程 D综合课程

46、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47、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A讲授题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议和参考书

48、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49、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50、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整体性原则 B迁移性原则 C生理适宜原则 D合理性原则

51、从课程的任务来看,可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地方课程

52、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可分为()。

A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B综合课程和单一课程 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53、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54、注重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55、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科学 D课本

56、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课程计划)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C教学目的 D教学目标

57、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A课程标准(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教学计划)C教材 D教科书

58、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二、填空题

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2.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是(课程)。3.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4.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分类,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5.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层次,课程类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6.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7.拓展课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8.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9.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儿童)。

10.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叫(课程理论)。11.课程目标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是指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和(可操作性)。12.课程目标的依据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13.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14.教学计划的核心问题是(课程的设置)。

15.安排课程需要遵循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应性原则)。16.学生的学习特点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

17.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18.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

19.美国学者斯克里文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属于课程评价的(目的游离评价模式)。20.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21.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本文部分)和其他或附录等几部分构成。

三、简答题

1.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P.128 2.制订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P.131 3.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确立的课程目标是什么? P.132 4.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P.145 5.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P.136 6.简述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P.150 7.简述学科课程的内涵及其优缺点。P.125 8.简述综合课程的内涵及其优点。P.125 1. D 2. C 3.B 4.B 5.D 6.D 7.C 8.A 9.D 10.C 11.C 12.D 13.A 14.A 15.B 16.B 17.A 18.A 19.B 20.B 21.D 22.C 23.A 24.C 25.D

二、填空题

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2、课程目标的依据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3、杜威的学生 创立了“设计教学法”,它分为四个基本环节,每个环节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

4、根据课程任务的不同,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 型课程。

5、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

6、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显性课程和 课程。

7、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8、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层次,课程类型分为、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9、拓展课常常以 的形式出现。

10、课程文件有三个层次,分别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

11、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分配包括学科的总时数,每门学科各常年的授课时数和 等。

12、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和其他或附录等几部分构成。

13、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14、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基础性。

15、安排课程表要遵循性原则、迁移性原则、。

三、简答题。

1、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P135—136

2、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P128—129

3、制订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哪些?P131——132

4、教科书有哪些作用?P139

5、简述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P150—153

6、简述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P146—147 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C 3.B 4.B 5.D 6.D 7.C 8.A 9.D 10.C 11.C 12.D 13.A 14.A 15.B 16.B 17.A 18.A 19.B 20.B 21.D 22.C 23.A 24.C 25.D

二、填空题

1.课程改革 2.对社会的研究

3、克伯屈

4、研究

5、儿童

6、潜在(隐性)

7、教科书

8、国家课程

9、选修课

10、教科书 11周学时

12、本文部分

13、课程评价

14、普遍性

15、生理适宜原则、

第二篇:第六章 课程习题与答案(最终版)

第六章 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C)。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2.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C)。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3.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C)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4.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5.布鲁纳认为,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D)。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6.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A)。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7.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A)。

A.教学计划一教学大纲一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一领域目标一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一课程评价一课程实施 D.知识一经验一活动 8.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D)。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 9.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A)的表现。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10.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C)。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课程 11.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A)。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12.(D)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A.泰勒 B.桑代克 C.斯金纳 D.杜威 13.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D)。

A.柏拉图 B.毕达哥拉斯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14.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B)。A.杜威原理 B.泰勒原理 C.斯宾塞原理 D.赫尔巴特原理 15.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A)。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材 D.教科书 16.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为(C)。

A.科学性、操作性、基础性、适用性 B.普遍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C.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D.科学性、思想性、强制性、适用性 17.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B)。

A.课程目标 B.课程实施 C.教学任务 D.课程评价 18.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B)。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19.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D)。

A.整体性原则 B.迁移性原则 C.生理适宜原则 D.合理性原则 20.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A)。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21.课程论研究的是(C)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22.学校教育的基础是(D)。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 23.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C)。

A.杜威

B.叶圣陶

C.贾克森

D.苏格拉底 24.下列选项中,与现代科学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不一致的一项是(A)。A.重视课程内容的功能化

B.强调知识的系统、结构化 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D.重视个别差异

25.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首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属于(B)。A.学科教程 B.活动课程 C.学生课程

D.教师课程 26.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A)的问题。

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 27.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可分为(D)。

A.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B.综合课程和单一课程 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28.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C)。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29.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A)。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30.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B)。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31.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B)。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本 32.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B)。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学目的 D.教学目标 33.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34.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B)。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育目的 D.教育政策 35.教材的主体部分是(C)。

A.讲授题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

36、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A活动课程 B潜在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37、课程论研究的是()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38、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39、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A克伯屈 B杜威 C卢梭 D福禄培尔

40、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A课程分类 B课程评价 C课程实施 D课程设计

41、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

42、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A杜威 B叶圣陶 C贾克森 D苏格拉底

43、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44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45、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校课程 D综合课程

46、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47、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A讲授题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议和参考书

48、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49、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50、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整体性原则 B迁移性原则 C生理适宜原则 D合理性原则

51、从课程的任务来看,可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地方课程

52、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可分为()。

A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B综合课程和单一课程 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53、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54、注重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55、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科学 D课本

56、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课程计划)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C教学目的 D教学目标

57、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A课程标准(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教学计划)C教材 D教科书

58、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59、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A课程计划(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C教育目的 D教育政策 60、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

A课程目标 B课程实施 C教学任务 D课程评价

二、填空题

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2.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是(课程)。3.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4.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分类,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5.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层次,课程类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6.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7.拓展课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8.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9.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儿童)。

10.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叫(课程理论)。11.课程目标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是指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和(可操作性)。12.课程目标的依据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13.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14.教学计划的核心问题是(课程的设置)。

15.安排课程需要遵循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应性原则)。16.学生的学习特点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

17.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18.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

19.美国学者斯克里文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属于课程评价的(目的游离评价模式)。20.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21.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本文部分)和其他或附录等几部分构成。

三、简答题

1.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P.128 2.制订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P.131 3.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确立的课程目标是什么? P.132 4.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P.145 5.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P.136 6.简述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P.150 7.简述学科课程的内涵及其优缺点。P.125 8.简述综合课程的内涵及其优点。P.125 1. D 2. C 3.B 4.B 5.D 6.D 7.C 8.A 9.D 10.C 11.C 12.D 13.A 14.A 15.B 16.B 17.A 18.A 19.B 20.B 21.D 22.C 23.A 24.C 25.D

二、填空题

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2、课程目标的依据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3、杜威的学生 创立了“设计教学法”,它分为四个基本环节,每个环节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

4、根据课程任务的不同,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 型课程。

5、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

6、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显性课程和 课程。

7、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8、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层次,课程类型分为、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9、拓展课常常以 的形式出现。

10、课程文件有三个层次,分别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

11、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分配包括学科的总时数,每门学科各常年的授课时数和 等。

12、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和其他或附录等几部分构成。

13、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14、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基础性。

15、安排课程表要遵循性原则、迁移性原则、。

三、简答题。

1、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P135—136

2、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P128—129

3、制订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哪些?P131——132

4、教科书有哪些作用?P139

5、简述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P150—153

6、简述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P146—147 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C 3.B 4.B 5.D 6.D 7.C 8.A 9.D 10.C 11.C 12.D 13.A 14.A 15.B 16.B 17.A 18.A 19.B 20.B 21.D 22.C 23.A 24.C 25.D

二、填空题

1.课程改革 2.对社会的研究

3、克伯屈

4、研究

5、儿童

6、潜在(隐性)

7、教科书

8、国家课程

9、选修课

10、教科书

11、周学时

12、本文部分

13、课程评价

14、普遍性

15、生理适宜原则

第三篇:急救技术课程习题答案

参考答案1

一、名词解释

1.院前急救:广义的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病人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2.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前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

3.反应时间:是指急救中心调度室接受呼救电话至救护车到达现场所需要的时间。4.平均反应时间:是指区域内每次反应时间的平均值。

5.固定术:是针对骨折的急救措施,可以防止骨折部位移动,具有减轻伤员痛苦的功效,同时能有效地防止因骨折断端的移动而损伤血管、神经等组织造成的严重并发症。

6.心搏骤停:是指病人的心脏在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受到严重的打击,如急性心肌缺血、电击、急性中毒等,致使心脏突然停搏,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有可能恢复,否则即可导致死亡。

7.猝死:指平素健康的人或病情稳定或正在改善中的病人,突然发生意料之外的循环、呼吸停止,在发病6小时内死亡。

8.心源性猝死:指平素健康的人或病情稳定或正在改善中的病人,由心血管病变引发意料之外的循环、呼吸停止,在发病6小时内死亡。

9.心室颤动:又称室颤。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而又不协调的颤动。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频率为200-400次/分。

10.BLS: 即basic life support的简写,为基本生命支持,又称初期复苏处理或现场急救。其主要目的是向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延长机体耐受临床死亡时间。

11.ACLS:为进一步生命支持。主要为在BLS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及特殊技术,建立和维持有效的通气和循环,识别及治疗心律失常,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改善并保持心肺功能及治疗原发疾病。12.PLS:延续生命支持。重点是脑保护、脑复苏及复苏后疾病的防治。

13.口对口人工呼吸:为病人供应所需氧气的快速有效的方法。借助术者用力吹气的力量,把气体吹入病人的肺泡,使肺间歇性膨胀,以维持肺泡通气和氧合作用,减轻机体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14.临床死亡:指延脑已处于深度抑制状态,心跳及呼吸停止,机体完全缺血,各种反射消失,但各种组织中仍然进行着微弱的代谢过程,尚存在心肺复苏及脑复苏机会的一段时间,通常有4-6分钟。15.生物学死亡:从大脑皮质开始到整个神经系统,以及其他器官、系统的新陈代谢相继停止,并出现不可逆的变化,整个机体已不可能复活,但个别组织在一定时间内仍可有极微弱的代谢活动。16.复苏体位:病人仰卧于硬质平面,头不高于胸部,并与躯干呈一直线,解开衣领及裤带。

二、选择题

1.C 2.D 3.A 4.C 5.D 6.C 7.A 8.C 9.D 10.D 11.B 12.C 13.C 14.C 15.A 16.E 17.E 18.C 19.B 20.E 21.C 22.C 23.D 24.B 25.A 26.B 27.C 28.D 29.B 30.B 31.E 32.ABCDE 33.BC 34.ABCDE 35.ABC 36.ABDE 37.ABCD 38.AB 39.ABCDE 40.BCD 41.ABCDE 42.ABCD 43.ABE 44.ABDE 45.ABDE 46.ABDE 47.ACDE 48.ACDE 49.BCDE 50.ABCE 51.ACD 52.ABCE 53.ABCD

三、填空题

1.首要环节 重要的基础 2.现场救护 途中监护 运送 3.止血 包扎 固定 搬运 4.行径 体表标志

5.保护伤口免受再污染 固定敷料、夹板、药品等 压迫止血 减轻疼痛 6.三角巾 绷带 四头带 多头带

7.减少伤部活动 减轻疼痛 防止再损伤 便于伤员搬运 8.及时 安全 迅速 安全地带 再次损伤 9.心源性、非心源性 10.急性冠脉综合征

11.各种原因所至呼吸停止、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严重酸碱平衡失调、药物中毒或过敏、电击雷击或溺水、麻醉和手术意外等。12.心律失常 13.心搏骤停

14.心室颤动、心电-机械分离 心室颤动 15.循环、神经

16.意识丧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

17.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延续生命支持 18.仰颌抬颈法、仰面举颏法、托下颌法 19.14-16,18-20,30-40 20.看到病人胸部起伏 呼气时听到及感到有气体逸出。21.胸骨中、下1/3交界处 22.80-100 23.肾上腺素,早期、较大剂量和连续使用。24.1mg,3-5分钟1-3mg,0.2mg/Kg。25.左、右心室壁。5-10Ws 26.200Ws,360Ws。

27.涂导电膏/垫以生理盐水纱布,右缘第二肋间 左乳头下心尖部。28.心搏 呼吸 智能和有质量的生活/生存和劳动能力,29.循环状态 脑温 30.6.7%,5.5% 31.5 冰帽

32.完全恢复;恢复意识;去大脑皮质综合症/植物状态;脑死亡。33.中心静脉压(CVP)CVP、动脉压 尿量

四、简答题

1.答:㈠平时对呼救者的院外急救 ①危重(急救)患者:挽救生命或维持其生命体征;②急症患者:稳定病情,减轻痛苦; 避免并发症。㈡灾害战争或事故时对遇难者的院外急救 ㈢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 ㈣通迅网络中心的枢纽任务 ㈤普及急救知识

2.答:先排险后施救--以保证救护者和伤病员的安全;先复苏后固定--心搏呼吸骤停又有骨折时;先止血后包扎--大出血又有创口时;先重伤后轻伤--既有垂危者又有较轻的伤员时;先救治后运送--运送途中不停止抢救措施;急救与呼救并重--遇有成批伤员多人在场,分工合作;转运与监护急救相结合--安全到达目的地、减少痛苦,减少死亡。

3.答:①部位要准确,要扎在伤口近心端,尽量靠近伤口;②压力要适当,上肢为300mmHg,下肢为500mgHg;③衬垫要垫平;④时间要缩短,总体时间不能超过5小时;⑤定时要放松,每隔1小时放松一次。4.答:有六种①环形包扎法;②螺旋包扎法;③螺旋反折包扎法;④“8”字形包扎法;⑤蛇形包扎法;⑥回返式包扎法。

5.答:①心音消失;②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③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④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后即停止;⑤瞳孔散大;⑥面色苍白兼有青紫。

6.答:CPR技术的三大要素是: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体外除颤。

7.答:CPCR的分期和步骤如下:⑴基本生命支持期(BLS期):A: 开放气道;B: 呼吸支持;C: 循环支持。⑵进一步生命生命支持期(ALS期):D: 给药;E: 心电图;F: 除颤。⑶延续生命支持期(PLS期):G: 估计可治性,判断死因;H: 保持和恢复人的智能活动;I: 加强监护。

8.答:BLS的主要目的是向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延长机体耐受临床时间。ALS主要为BLS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及特殊技术,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改善并保持心肺功能及治疗原发病。PLS重点是脑保护、脑复苏及复苏后疾病的防治。

9.答:①胸部创伤引起心搏骤停者;②胸廓畸形或严重肺气肿、心包填塞者;③经常规胸外心脏按压10-15分钟(最多不超过20分钟)无效者;④动脉内测压条件下,胸外心脏按压时的舒张压小于5.33kPa(40mmHg)。10.答:①冠状动脉灌注压(可预测自主循环是否恢复);②动脉收缩压(预测血流量);③最终生存率和出院率。

11.答:有效指征:①缺氧情况明显改善;②瞳孔由大变小;③按压时可扪及大动脉搏动,肱动脉收缩压≥8.0kPa(60mmHg);④有知觉反射、呻吟或出现自主呼吸。无效指征:①按压时摸不到大动脉搏动;②已出现的有效指标又消失;③瞳孔始终散大或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消失。

12.答:脑死亡指包括脑干在内的全部脑组织的不可逆损害。脑死亡的诊断涉及体征、脑电图、脑循环和脑代谢等方面,主要包括:①持续深昏迷,对外界刺激全无反应;②无自主呼吸;③无自主运动,肌肉无张力;④脑干功能和脑干反射大部或全部丧失,体温调节紊乱;⑤脑电图呈等电位;⑥阿托品实验无反应:静脉滴注阿托品1-2mg,心率不增快;⑦排除抑制脑功能的可能因素,如低温、严重代谢紊乱和内分泌紊乱、肌松药和其他药物的作用等。一般需观察24-48小时方能作出结论。

13.答:高压氧一方面提高了血液和组织的氧张力,增加了脑组织中氧的弥散距离,对脑水肿时脑细胞的供氧十分有利,另一方面由于高浓度氧对血管的直接刺激,引起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使颅内压降低,改善脑循环,对受损脑组织的局部供血有利,因而在复苏时提倡应用。

14.答:①除颤前详细检查器械和设备②电极板位置要放准确,并与患者皮肤密切接触,保证导电良好③电击时任何人不得接触患者与病床④将细颤经心脏按压、氧疗、药物处理转变为粗颤才进行电击⑤电击皮肤红斑、疼痛、肌肉痛经3-5天自行缓解,不须处理⑥开胸除颤,电极板放在心脏前后壁,除颤能量5-10Ws。

五、病案分析

病人女性,心电监护呈直线,呼吸停止。

问:⑴发生了哪种类型的心搏骤停?⑵如何进行抢救? 答:⑴心搏停止/心室停顿

⑵CPR、肾上腺素、阿托品

参考答案2

一、名词解释

1.急救绿色通道:即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是指对危急重病人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的原则,医疗相关手续按情补办。

2.预检分诊:指对来院急诊就诊病人进行快速、重点地收集资料,并将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分类、分科,按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就诊顺序,同时登记入册(档),时间一般应在2~5分钟。

3.危急症:病人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如得不到紧急救治很快会危及生命。如心跳呼吸骤停、休克、昏迷、大出血、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反复抽搐、急性重度中毒、致命性创伤、大面积烧伤。4.急重症:病人有潜在的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需要紧急处理与严密观察,如胸痛疑心肌梗死、外科危重急腹症、突发剧烈头痛、严重创伤/烧伤、严重骨折、高热等。

二、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型题

1.A 2.C 3.E 4.E 5.C 6.E 7.A 8.B 9.C 10.E 11.D 12.B 13.B 14.C

(二)多项选择型题

15.ABCD 16.ABDE 17.ABCDE 18.ACD 19.ABCDE 20.ABCDE 21.ACDE 22.ACD 23.BCDE 24.ABCDE

三、填空题

1.急、危、重症病人 缩影 医疗护理 2.提高救护质量 3.仪器设备 物品 药品 4.急 忙 杂 5.接诊 分诊 处理

6.恐惧感 优先感 陌生感 无助感 7.防潮 防震 防热 防尘 防腐蚀

四、简答题

1.急诊科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1)接受紧急就诊的各种病人(2)接收院外救护转送的伤病员(3)负责危重病人的救治与监护(4)承担灾害、事故的急救工作(5)开展急救护理科研和培训

2.急诊护理人员需具备哪些素质要求? 答:(1)医德高尚(2)业务娴熟(3)心理健康(4)身体健康(5)团队精神

3.在分诊过程中护士如何进行资料收集与处置?

答:对急诊病人应重点、快速地收集资料,进行病情评估;然后将资料分析、判断,以确定病人救治程序和科别。

⑴ 病情评估①询问:②护理体检:分诊护士除注意病人主诉外,体检的重点是测量生命体征及运用感觉器官收集病人的客观资料,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用眼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如意识、面色、表情、颈部浅静脉、体位等;用耳辨别身体不同部位发出的声音变化,如呼吸音、咳嗽音、心音、肠鸣音等;用鼻去闻病人发出的特殊气味,如乙醇味、大蒜样气味、烂苹果味等;用手触摸了解脉搏的频率、节律及周围血管充盈度、疼痛的范围及程度等。③其他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做血尿粪常规、血糖及血、尿淀粉酶等测定,有助于正确分诊。

⑵ 初步判断依据评估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判断病种及其程度,以便进一步确定救治程序和科别。

⑶ 合理分诊 依据病种和病情程度迅速安排救治程序和相应专科就诊。4.急诊科预检分诊有何要求?

答:⑴ 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分诊护士;

⑵ 护士必须坚守工作岗位;

⑶ 良好服务,合理分诊;

⑷ 如有错误按首诊负责制处理;

⑸ 急危重患者送入绿色通道;

⑹ 成批伤员时,立即通知科室负责人组织抢救工作;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伤病员,及时通知有关部门;

⑺ 遇患或疑患传染病者应隔离就诊;

⑻ 无主人病人先处理同时做好保护工作。

5.试述急诊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特点?如何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答:心理特点:恐惧感、优先感、陌生感和无助感

⑴ 分诊护士使病人尽快就诊;

⑵ 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

⑶ 对待病人热情、真诚,处理问题沉着果断,技术操作准确熟练;

⑷ 尊重病人保护病人隐私,耐心解答处理;

⑸ 对家属提供心理安慰;

⑹ 对死亡的病人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认真处理善后护理,体现对死者的关爱、同情与尊重。

参考答案3

一、名词解释

1.CVP:即中心静脉压,指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

2.ICU:即重症监护病房,指集中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和高科技现代化医疗设备,集中对临床各科的危重病人进行全面连续监护及治疗的诊疗体系.

二、选择题

1.A 2..A 3.D 4.D 5.A 6.D

三、简答题

1.ICU的服务对象主要有哪些?

创伤、休克、感染等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心肺脑复苏后需对其功能进行较长时间支持者;严重多发伤、复合伤;物理、化学因素导致危急病症如中毒、溺水、触电、虫蛇咬伤等;有严重并发症的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各种术后重症患者;严重水、电解质、渗透压和酸碱失衡患者;严重代谢障碍性疾病;各类大出血、突然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等需要支持治疗者;脏器移植术后及其他需要加强护理者。2.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适应证?

各种危重患者、创伤、休克、呼吸衰竭和心血管疾病以及心胸、脑外科及较大而复杂的手术。3.心率监测的临床意义?

(1)判断心输出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心率的增加心排血量会增加。

(2)求算休克指数:休克指数=HR/SBp.血容量正常时,休克指数应等于0,休克指数等于1时,提示失血量占血容量的20%~30%,休克指数大于1时,提示失血量占血容量的30%~50%.(3)估计心肌耗氧:心率的快慢与心肌耗氧大小呈正相关。4.影响血压的因素有哪些?

心排血量、循环血容量、周围血管阻力、血管壁的弹性、血液粘滞度。5.血压监测的方法有哪些?

分有创和无创血压监测法。6.中心静脉压(CVP)由哪几部分组成?

(1)右心室充盈压;(2)静脉内壁压即静脉内血容量;(3)作用于静脉外壁的压力即静脉收缩压和张力;(4)静脉毛细血管压。

7.中心静脉压(CVP)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是什么?

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为5~12cmH2O.小于2~5 cmH2O表示右心充盈不佳或血容量不足;大于15~20 cmH2O,表示右心功能不良。CVP监测是反映右心功能的间接指标,对了解循环血量和右心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8..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判断导管插入上下腔静脉或右房无误(2)将玻璃管零点置于第四肋间右房水平(3)确保静脉内导管和测压管道系统内无凝血、空气,管道无扭曲(4)测压时确保静脉内导管畅通无阻(5)加强管理,严格无菌操作。

9.中心静脉压监测的并发症有哪些?如何防治?

(1)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

(2)出血和血肿 熟悉局部解剖,掌握穿刺要点。

(3)血气胸、气栓血栓、神经和淋巴管损伤。10.心电图监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1)及时发现和识别心律失常(2)发现或判断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3)监测电解质变化(4)观察起搏器的功能。11.什么是潮气量?

每分钟通气量除以呼吸频率即得潮气量。12.潮气量减少见于哪些情况?

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肺梗塞、肺淤血等。13.常用的测温部位有哪些?

直肠温度、食管温度、鼻咽温度、耳膜温度、口腔和腋下温度、皮肤与中心温度差。14.监测中心温度与皮肤温度差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中心温度的测温点在直肠或食管,皮肤温度监测点在大腿内侧。连续监测皮肤温度与中心温度,是了解外周循环灌注是否减少或改善的有价值的指标。如当患者处于严重休克时,温差增大,经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后,温差减少,则提示病情好转,外周循环改善;温度差值逐渐进行性扩大,是病情恶化的指标之一。15.常用的脑功能监测项目有哪些?

一般监测、颅内压监测、脑电图监测、脑血流图监测。

参考答案4

一、名词解释

1.中毒 :毒物进入人体后,损害人体某些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或组织结构,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 2.毒物 :某种物质接触或进入机体后,若侵害机体的组织和器官,并能在组织或器官内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而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状态。

3.反跳 :有机磷中毒后,经急救后临床症状好转,可在数日至一周内突然再次昏迷,甚至发生肺水肿或突然死亡。

4.中暑:由于高热环境或烈日曝晒引起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或)水电解质丢失过多导致代谢失常而发病。

5.中暑高热:重症中暑的类型之一。为持续高热环境导致体温极剧升高。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

6.中暑痉挛: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导致机体过多丢失盐分而发病。临床表现为肌肉阵发性痉挛伴收缩痛。7.中暑衰竭: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导致机体水分的丢失,同时由于病人心血管调节功能障碍而发病。临床以循环衰竭为特点。

8.电击:一定量的电流或电能量(静电)通过人体而造成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发生死亡,称为电击或电损伤。

9.单相触电:也称单线触电。当人体接触带电设备或线路的一相导体时,电流即可通过人体,从人与地面接触处流处而导致触电。电损伤的程度与人和大地之间接触的电阻成反比。

10.两相触电:也称双线触电,人体同时触及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体,成为电路中的一部分,电流从一相导体进入人体,有从另一相导体流出,而使人触电。

11.跨步电压触电:当电线断裂、落地,一落地点为中心的20米以内地区形成很多同心圆,电压由中心点向外周逐渐降低。如有人走进10米以内的区域,两脚迈开0.8米,两脚之间即形成电压差,称为跨步电压,电流从电压高的一只脚进入,从电压低的一只脚流出。

12.淹溺:又称溺水,是指人淹没于水中或其他液体中,由于液体、泥沙、水草等杂物充塞呼吸道及肺泡,或因惊恐、寒冷、异物等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喉痉挛,引起窒息和缺氧而危及生命。

二、选择题

1、E

2、C

3、A

4、C

5、D

6、E

7、C

8、C

9、D

10、B

11、E

12、C

13、B

14、C

15、B 16、E

17、E

18、C

19、B20、D

21、D

22、E

23、D

24、E

25、C

26、C

27、E

28、D

29、A 30、E

31、D

32、A

33、D

34、D

35、C

36、B

37、E

38、D

39、C 40、D

41、D

42、A

43、B

44、B

45、D

46、A

47、C

48、E

49、B 50、E

51、B

52、C

53、C

54、E

55、B

56、BDE

57、BDE

58、ABCDE

59、ABCE 60、ABDE 61、BCDE 62、BCDE 63、BD 64、BD 65、BCD

三、填空题

1、呼吸道吸入、消化道吸入、皮肤吸收

2、抑制体内胆碱酯酶的活性 3、70%

4、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

5、高锰酸钾 碱性药物

6、环境降温、体表降温、体内降温

7、半坐、15~16℃、病人的乳头平面 8、10~15、38

9、新生儿、昏迷、休克(或心衰)

10、外周血管收缩、皮肤血流淤滞

11、辐射、传导、对流

12、蒸发

13、肥胖、过度劳累、缺乏体育锻炼、睡眠不足、伴发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等、应用某些抑制汗腺药物及老年人

14、干性淹溺、湿性淹溺

15、血管内、肺泡

16、高、减少、减少

17、心室颤动、延髓呼吸中枢的

18、肌肉深层、骨髓

四、简答题

1、简述中毒救治原则?

答:立即终止接触毒物;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特殊解毒剂的应用;对症治疗。

2、简述毒蕈碱样症状和烟碱样症状的内容?

答:①毒蕈碱样症状:主要表现为平滑肌痉挛和腺体分泌增加。如瞳孔缩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汗、流涎、流泪、心率减慢、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肺水肿等。

②烟碱样症状:表现为肌束颤动、牙关紧闭、抽搐、全身紧束压迫感,而后发生肌力减退和瘫痪,呼吸肌麻痹引起周围性呼吸衰竭。

3、简述有机磷中毒的急救原则?

答:迅速清除毒物;解毒剂的使用;对症治疗

4、简述有机磷中毒病人病情观察的内容?

答:①应用阿托品的观察和护理:

②应用胆碱酯酶复能剂 的观察和护理

③应用解磷注射液的观察和护理

④密切观察,防止“反跳”与猝死的发生。

5、简述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急救原则?

答:现场急救;迅速纠正缺氧;防治脑水肿治疗感染,控制高热;促进脑细胞代谢;防治并发症和后发症。

6、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氧疗方法?

答:①纯氧或含5%二氧化碳的混合氧

②高压氧治疗

③鼻导管给氧,流量8~10L/min

7、简述重症中暑的救护原则。

答:抓紧时间迅速降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积极防治循环衰竭、休克和其他并发症。

8、重症中暑如何降温

答:物理降温:①环境降温:将病人安置于阴凉通风处,用电风扇吹风或置于20-25℃的空调房内。②体表降温:可用冷水(加少量乙醇)擦拭全身皮肤;大血管走行处放置冰袋,可酌情行冰水浸浴。③体内降温:4-10℃的5%葡萄糖盐水1000ml经股动脉向心性注入病人体内,或4-10℃的葡萄糖盐水注入胃内或用于灌肠。

药物降温:如氯丙嗪25-50mg稀释于4℃葡萄糖盐水500ml内静滴。

9、重症中暑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能机制如何应怎样处理

答:中暑高热时由于大量水分自汗液排出,血液浓缩,心排血量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肾功能衰竭。凡疑有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应早期快速滴注20%甘露醇250ml并静脉注射呋塞米(速尿)20mg,保持尿量在30ml/h以上。

10、简述电击伤现场救护要点。

答:有以下几点:⑴迅速脱离电源:根据触电现场的情况,选择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具体办法有:关闭电掣,挑开电线,切断电线,拉开触电者。⑵仅感心慌、乏力、四肢发麻的轻型触电者,应就地休息1-2小时。⑶重型触电者,有心搏骤停者行心肺复苏术,伴骨折、大出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者应立即对症采取有效措施。现场有利条件时需尽快建立静脉通道,补充平衡液或生理盐水。

五、病例分析题

1、答:(1)病人发生了中暑,因为首先他有在温环境中劳动的病史,起病急骤,高热、昏迷、抽搐、血压下降等临床表现与中暑的临床表现一致。但必须排除脑血管意外,因为病人65 岁,属于脑血管意外的高发人群,同时他还具有昏迷、瞳孔变化等脑血管意外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症。所以,在了解疾病史和临床表现、怀疑中暑的同时,我们还要 结合辅助检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经过辅助检查发现:病人血气分析示I型呼吸衰竭,呼吸性碱中毒,血常规示白细胞增高,电解质检查示低钠、低氯低钾,头颅 CT未见异常,胸片提示肺部感染。这些排除了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血气分析、血常规、电解质、X线胸片等检查也支持中暑诊断。至于病人的类型,由于病人的 血压下降、双下肢抽搐、高热、昏迷等症状都存在,因此同时存在中暑痉挛、中暑衰竭和中暑高热。(2)急诊抢救预案应结合中暑的急救护理确定。

2、(1)可能发生了中暑衰竭(热衰竭)

(2)主要护理诊断:体液不足;潜在并发症:休克

护理措施:1)紧急救护:迅速使病人脱离高温环境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或脱去外衣,取平卧位安静休息。进入室内后,尽快采用空调、电扇或放置冰块等方法,使室温降至22℃~25℃,提供良好的降温环境;反复用冷水擦洗面部、四肢及全身,直至体温降至38℃以下。

2)一般监护: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病人因唾液腺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燥,需加强口腔护理,每日用盐水或其他嗽口液清洁口腔,防止粘膜溃疡和感染;大量出汗者需及时更换衣服和被褥,保持皮肤清洁。3)观察病情:测量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尿量的变化、4)药物护理:物理降温的同时配合药物降温,常用氯丙嗪;出现周围循环衰竭时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补5%葡萄糖盐水和林格氏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输液计划。

综合练习一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ICU 救治和各专科的 “ 生命绿色通道 ” 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2、ICU(重症监护病房):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利用高科技现代化医疗设备,对危重病患者进行集中监测、强化治疗和精心护理的一种特殊场所。

3、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受到创伤,且其中至少有一处是可以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或合并休克者。

4、MOD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是指患者在遭受创伤、感染、休克等严重疾病打击或复苏后,机体出现与原发病损无直接关系的序贯或同时发生的多个器官功能障碍。

5、超高热危象:是指体温升高至体温调节中枢所能控制的调定点以上(>41 ℃),同时伴有抽搐、昏迷、休克、出血等。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5 分)

1、首要环节 重要的基础

2、接诊 分诊 处理3、5 ~ 12cmH 2 O 右心充盈不佳 血容量不足 右心功能不全

4、意识丧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

5、现场分类 创伤指数 /TI 院前指数 /PHI CRAMS 评分

6、少尿期 / 无尿期 多尿期 恢复期

7、氧疗 高压氧治疗

8、尽快使病人脱离高温环境 迅速降温

9、止血 包扎 固定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21 分)

1.C 2.B 3.D 4.D 5.C 6.D 7.B 8.C 9.A 10.E 11.C 12.A 13.A 14.B

四、简答题(共 27 分)

1、院外急救需遵循哪些原则?(6 分)

答:① 先排险后施救; ② 先重伤后轻伤; ③ 先施救后运送; ④ 急救与呼救并重; ⑤转送与 监护急救相结合;⑥紧密衔接,前后一致。

2、如何为 II型呼衰病人正确实施氧疗?(3 分)为什么?(4 分)

答: Ⅱ型呼衰患者应给予持续低流量给氧,控制 FiO2 < 35% ;可加用呼吸兴奋剂,但慎用镇静剂;若二氧化碳潴留逐渐加重,出现神志改变,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

原因:此型呼衰的缺氧和 二氧化碳潴留主要是由于肺泡通气量不足引起,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敏感性降低,呼吸驱动主要依靠低氧刺激。单纯吸氧只能提高氧分压而无助于二氧化碳排出,并且,低氧纠正后解除了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反而使通气量降低,加重二氧化碳潴留。

3、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例进行洗胃时应注意哪些问题?(8 分)答:①尽早、彻底、反复进行洗胃,直至洗出液澄清、无农药味 ;

②一般可考虑选用 1%~2%NaHCO3、1:5000KMnO

4、清水、0.45%盐水等溶液,毒物不明时应使用清水或0.45%盐水彻底洗胃 ;

③敌百虫忌用 1%~2%NaHCO 3 及肥皂水洗胃,对硫磷、乐果、甲拌磷、内吸磷、马拉硫磷等忌用 KMnO 4 溶液洗胃;

④ 洗胃溶液的温度以 35 ℃~ 37 ℃为宜,不能过热或过冷; ⑤ 每次灌洗量适度,成人以每次 300 ~ 500ml 为宜; ⑥遵循先出后入、快进快出、出入基本平衡原则;

⑦ 洗胃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停止并进行抢救 ; ⑧其他:首次抽吸物应留取标本做毒物鉴定,洗胃完毕保留胃管 24 小时以上等。

4、CPCR包括哪三部分?其BLS阶段的重点是什么?(6 分)

答: CPCR 包括基础生命支持(BLS)、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和延续生命支持(PLS)三部分。其 BLS 阶段的重点是“ A B C ”三步骤,即畅通呼吸道(A : airway)、人工呼吸(B : breathing)、建立有效循环(C : circulation)。

五、综合分析题(12 分)

1、考虑该患者出现了何种紧急情况?(2 分)答:急性左心衰(急性肺水肿)。

2、目前的救治原则是什么?(2 分)

答:降低左房压和 / 或左室充盈压,增加左室心搏量,减少循环血量和肺泡内液体渗入,保证气体交换。

3、作为急诊护士,你应如何对该患者进行护理?(8 分)

答:①体位:立即安置 坐位或半坐位、双腿下垂,保护病人防坠床,必要时轮流结扎四肢; ②给氧: 4~6L/min,以30%酒精湿化;必要时无创通气/正压通气。

③镇静:遵医嘱给予吗啡5~10mg皮下/肌肉注射,紧急时可IV 3~5mg,陪伴并安慰病人,使情绪稳定、勿惊慌;

④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R、咳嗽与咳痰、肺内罗音变化;

⑤遵医嘱应用 利尿剂、氨茶碱、强心剂、血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观察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 ⑥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综合练习二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急救绿色通道:即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是指对危急重病人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的原则,医疗相关手续按情补办。

2、基础生命支持:又称初期复苏处理或现场急救,指在心脏骤停病人发病现场进行的徒手心肺复苏技术,主要目标是向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延长机体耐受临床死亡时间。

3、复合伤:是指人体同时或相继受到两种以上不同性质致伤因素作用而发生的损伤。

4、热射病:亦称中暑高热,典型表现为高热、无汗、意识障碍(“ 三联症 ”),直肠温度可超过 41 ℃甚至高达 43 ℃,皮肤干燥、灼热而无汗,严重患者可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肝肾功能衰竭、DIC。

5、气管内插管术:是将一特制的气管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是快速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效通气的最佳方法之一。

二、填空(每空1分,共24分)

1、现场救护 途中监护 运送

2、院内急诊科诊治 重症监护病房救治 生命绿色通道

3、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 最长直线辐射距离 ≤ 5km

4、循环 呼吸 运动 语言

5、一级监测 二级监测 三级监测

6、脑保护 脑复苏 疾病防治

7、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器官功能不全

8、淡水淹溺 海水淹溺

9、迅速将体温降至 38.5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

1.A 2.D 3.C 4.C 5.E 6.E 7.B 8.C 9.A 10.C 11.E 12.D 13.B 14.A

四、简答题(共28分). 院外急救中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危重病情的现场评估?(6 分)

答:现场快速评估 危重病情,应重点对意识、气道、呼吸、循环等方面进行评估: ① 意识 判断神志是否清醒,意识障碍的程度; ② 气道 仔细察看有无气道梗阻;

③ 呼吸 通过一看、二听、三感觉,判断是否存在自主呼吸,有无呼吸异常; ④ 循环 测量脉率和节律,观察皮肤色泽、温湿度。. 现场救护中如何解除呼吸道梗阻?(8 分)

答: ① 松解领带、衣扣,置伤病员侧卧位或头转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 迅速清除口、鼻、咽、喉部异物、血块、呕吐物、痰液及分泌物等; ③ 昏迷及舌后坠者可牵出舌头,下颌向前托起;

④ 对下颌骨骨折而无颈椎损伤者可托起颈部、使头后仰,以开放气道; ⑤ 对喉部损伤致呼吸不畅者可行环甲膜穿刺或切开;

⑥心跳骤停者做 CPR 同时应尽快气管插管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供氧。.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是什么?(6 分)答:①立即终止接触毒物; ②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③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 ④应用特效解毒剂; ⑤对症支持治疗。. 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的主要护理措施有哪些?(8 分)

答: ① 准确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严格限制液体入量(量出为入); ② 限制钾的摄入,遵医嘱补液及用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③ 合理营养,指导病人摄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低磷和优质蛋白饮食,适当限钠; ④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评估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每日体重等变化; ⑤ 对症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 ⑥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⑦ 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护理。

五、综合分析题(12分).考虑该患者出现了何种紧急情况?(3 分)

答:糖尿病并发高血糖危象,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针对患者目前状况应怎样实施救护工作?(9 分)

答:⑴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立即静脉输入生理盐水 , 遵循先快后慢原则。

⑵ 应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以快速降低血糖水平,并根据血糖、尿糖调整胰岛素剂量和输入速度。

⑶ 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见尿补钾;重症酸中毒时(CO 2 CP <8.92mmol / L,pH<7.1)需给予适量碳酸氢钠溶液静脉输入。

⑷ 严密观察病情:严密观察 T、P、R、BP 和神志变化;及时采血、留尿送检;准确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补液时监测急性肺水肿的发生。

⑸ 昏迷病人加强基础护理:如口腔、皮肤、会阴部的护理 , 预防压疮和继发性感染等。

第四篇:数据库习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

1.日志文件是用于记录()

A.程序运行过程 B.数据操作 C.对数据的所有更新操作 D.程序执行的结果

答案:C(114)2.利用查询分析器,能()

A.直接执行SQL语句

B.提交SQL语句给服务器执行 C.作为企业管理器使用

D.作为服务管理器使用 答案:B(123)

3.不属于SQL Server系统全局变量的是()

A.@@Error

B.@@Connections

C.@@Fetch_Status

D.@Records

答案:D(131)

4.Transact-SQL对标准SQL的扩展主要表现为()

A.加入了程序控制结构和变量 B.加入了建库和建表语句 C.提供了分组(Group By)查询功能 D.提供了Min、Max等统计函数

答案:A(133)

5.下列选项中,查询中的汇总函数是()

A.CONST B.RETURN C.FETCH D.COUNT 答案:D(134)

6.下列选项中,不是存储过程的组成部分是()

A.过程声明 B.过程名 C.参数 D.过程体

答案:A(135)

7.在SQL Server服务器上,存储过程是一组预先定义并()

A.保存的T-SQL语句 B.编译的T-SQL语句 C.解释的T-SQL语句 D.编写的T-SQL语句

答案:B(135)

8.在ODBC与数据的交换管理中,所涉及的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交换管理的是()A.连接管理 B.分配管理 C.游标管理 D.诊断管理

答案:B(138)

9.在下列的选项中,不属于Web常用的开发工具的是()

A.ASP B.JSP C.PHP D.Visual BASIC 答案:D(143)

二.填空题

1.连接管理语句主要用于数据交换中主客体间建立实质性关联的语句,它们由______________、置连接语句与断开语句三条语句组成。

答案:连接语句

(115)

2.连接管理语句主要用于数据交换中主客体间建立实质性关联的语句,它们由连接语句、______________与断开语句三条语句组成。

答案:置连接语句

(115)

3.连接管理语句主要用于数据交换中主客体间建立实质性关联的语句,它们由连接语句、置连接语句与______________三条语句组成。

答案:断开语句

(115)

4.诊断管理语句主要用于获取SQL语句执行 的状态。

答案:后(117)

5.人机交互方式是人与______________直接交互的方式,它是最原始、最简单也是最方便的一种方式。

答案:数据库

(118)

6.自含式SQL构成一种完整的语言,它将传统的程序设计语言与SQL相结合,其数据同时具有______________与标量形式。

答案:集合量

(130)

7.在Web应用中一般使用典型的三层结构B/S模式,在这个结构中由浏览器、______________及数据库服务器三部分组成。

答案:Web服务器

(143)

8.在Web应用中一般使用典型的三层结构B/S模式,在这个结构中由浏览器、Web服务器及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答案:数据库服务器

(143)

三.简答题

1.请说明游标管理语句的作用和他所设有的4个SQL语句。

答案:(116)游标管理语句主要用于在数据交换中数据库中的集合量数据与应用程序的标量数据间的转换。它主要用于SQL的查询语句中。

在游标管理中一共设有4个SQL语句,它们是:

⑴ 定义游标。为某SELECT语句的结果集合定义一个命名游标

⑵ 打开游标。在游标定义后当使用数据时需打开游标,此时游标处于活动状态并指向集合的第一个记录

⑶ 推进游标。此语句功能是将游标定位于集合中指定的记录,并从该记录取值,送入程序变量中

⑷ 关闭游标。游标使用完后需关闭 2.请说明动态SQL管理语句内容。

第五篇:数据库习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

1.数据模型用来表示实体间的联系,但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不同的数据模型。在常用的数据模型中,不包括()

A.网状模型 B.链状模型 C.层次模型 D.关系模型 答案:B(18)

2.E-R图中的主要元素是实体型、属性和()

A.记录型 B.结点 C.联系 D.有向边

答案:C(19)3.关系数据模型____。

A.只能表示实体间的1:1联系 B.只能表示实体间的1:n联系 C.只能表示实体间的m:n联系 D.可以表示实体间的上述三种联系

答案:D(20)

4.数据库概念设计E-R方法中,用属性描述实体的特征,实体集在E-R图中,用下列选项之一表示()

A.矩形 B.四边形 C.菱形 D.椭圆形

答案:A(22)

5.层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数据库划分原则是()A.记录长度 B.文件的大小 C.联系的复杂程度 D.数据之间的联系

答案:D(24)

6.数据库技术的奠基人之一E.F.Codd从1970年起发表过多篇论文,主要论述的是()A.层次数据模型 B.网状数据模型 C.关系数据模型 D.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答案:C(24)

7.按照传统的数据模型分类,数据库系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A.大型、中型和小型 B.西文、中文和兼容 C.层次、网状和关系 D.数据、图形和多媒体

答案:C(24)

8.在数据库设计中用关系模型来表示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关系模型的结构是()A.二维表结构 B.封装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答案:A(24)

9.一个关系数据库文件中的各条记录()

A.前后顺序不能任意颠倒,一定要按照输入的顺序排列 B.前后顺序可以任意颠倒,不影响库中的数据关系

C.前后顺序可以任意颠倒,但排列顺序不同,统计处理的结果就可能不同 D.前后顺序不能任意颠倒,一定要按照关键字段值的顺序排列

答案:B(25)

10.关系数据库中的关键字是指()

A.能惟一决定关系的字段 B.不可改动的专用保留字 C.关键的很重要的字段 D.能惟一标识元组的属性或属性集合

答案:D(26)

二.填空题

1.根据数据模型的应用目的不同,数据模型分为、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

答案:概念数据模型(18)

2.数据模型按不同的应用层次分成三种类型,它们是概念数据模型、及物理数据模型。

答案:逻辑数据模型

(18)

3.数据模型按不同的应用层次分成三种类型,它们是______________、逻辑数据模型及物理数据模型。

答案:概念数据模型

(18)

4.数据模型按不同的应用层次分成三种类型,它们是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

及。

答案:物理数据模型

(18)

5.数据模型所描述的内容有三个部分,它们是______________、数据操纵与数据约束。

答案:数据结构

(18)

6.数据模型所描述的内容有三个部分,它们是数据结构、______________与数据约束。

答案:数据操纵

(18)

7.数据模型所描述的内容有三个部分,它们是数据结构、数据操纵与。

答案:数据约束

(18)

8.数据库中的数据模型可以将复杂的现实世界要求反映到计算机数据库中的______________。

答案:物理世界

(19)

9.关系数据库是采用______________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

答案:关系模型

(24)

10.关系模型统一采用______________形式,它也可简称表。

答案:二维表

(25)

11.在一个实体表示的信息中,称 为关键字。

答案:能惟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

(26)

12.关系模型的数据操纵即是建立在关系上的一些操作,一般有、删除、插入及修改等四种操作。

答案:查询

(27)

三.简答题

1.试区别数据模型与数据模式。答案:(18)数据模型(data model)是数据管理基本特征的抽象,它是数据库的核心与基础。

数据模式主要描述基础数据的类型、性质以及数据间的关联,且在数据库系统中具有统一的结构形式。2.在数据库的物理模型中有哪几个层次?请说明之。

答案:(28)

物理模型主要是指,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存储介质(特别是磁盘组织),操作系统的文件级以及在它们之上的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三个层次。3.试给出文件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它的操作。

答案:(30)⑴ 文件系统的组成:

文件系统是实现数据库系统的直接物理支持,文件系统的基本结构由项、记录、文件及文件集合等四个层次组成。

⑵ 文件的操作文件有若干操作,一般的操作有如下五种:

①打开文件

②关闭文件

③读记录

④写记录

⑤删除记录 4.数据库中有哪些数据分类,请说明之。

答案:(30)存储于数据库中的数据除了数据主体外还需要很多相应的辅助信息,它们的整体构成了完整的数据库数据的全体。

⑴ 数据主体(main data)

⑵ 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

⑶ 数据间联系的信息

⑷ 数据存取路径信息

⑸ 与数据主体有关的其他信息

5.设有一车辆管理系统,其中的数据有:

车辆号码、名称、型号;

驾驶员身份证号、姓名、地址、电话; 驾驶证号、发证单位。

其中车辆、驾驶员及驾驶证间满足如下条件: 一辆车可以由多个驾驶员驾驶; 每个驾驶员可以驾驶多辆车; 每个驾驶员可以有多个驾驶证; 每个驾驶证只能供一个驾驶员使用。

请设计该数据库的E-R图,并给出联系间的函数关系。车辆号名称m型号身份证号n姓名地址电话车辆驾驶驾驶员1拥有p驾驶证驾驶证号发证单位

下载第六章课程习题与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六章课程习题与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十章习题与答案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 )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

    第六章习题与答案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习题与答案 一、多项单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改革与开放的矛盾 B.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

    外汇交易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 外汇交易 一、填空题 1、银行间市场,是指银行同业之间买卖外汇形成的市场。由于每日成交金额巨大,其交易量占整个外汇市场交易量的90%以上,故又称作________。 2、 _____......

    数据结构习题与答案

    第 1 章 绪 论 课后习题讲解 1. 填空 ⑴( )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程序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 【解答】数据元素 ⑵( )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是讨论数据结构时涉......

    财务习题与答案

    1、诚信公司2009年10月发生部分经济业务如下: 10月2日,将款项交存银行,开出银行汇票一张,金额为40000元,由采购员王强携往沈阳以办理材料采购事宜。 借:其它货币资金——银......

    大学语文习题与答案

    大学语文习题与答案 大学语文01 选择题: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夸张) 2、“中原干戈古已闻”中用的修辞手法是(借代) 3、所谓“后叙”指的是......

    青科大复合材料原理与工艺课程习题_答案

    复合材料原理与工艺课程习题 1、 增强体和功能体在复合材料中起的主导作用? 答:1)填充:用廉价的增强体,特别是颗粒状填料可降低成本。 2)增强:(a)功能体可赋予聚合物基体本身所没有的......

    习题答案

    第一章 1、心理的本质是什么? 答:(1)心理是大脑的机(2)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什么是心理发展? 答: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开始经历各个年龄阶段(儿童、少年、青年、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