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要抓住学科素养
课堂教学要抓住学科素养
刘月霞
作者简介:刘月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需要各方面的综合支持,比如,需要更好的顶层设计,需要更多的统筹协调,需要更合理的综合改革措施,等等。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我们应该将大学、中学、小学所有的课程进行统一设计,加强衔接、沟通、联系,通过问题导向进行重点突破。此外,我们还要将各个学科、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力量整合到一起,推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资源建设、教学改革、评价改革等工作。
高中阶段课程改革有几个核心内容:保留必修、选修的结构;增加选修内容,让校本课程建设拥有更大的空间;将课程设计与考试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等等。此外,完善选课指导制度、生涯规划制度、走班教学制度、学分管理制度等也非常重要。当然,最重要的是修订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这次修订过程有两个突出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在教学中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每一个学科的教学都要站在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要考虑学科的特殊性,更多地思考培养人的问题。因此,各个学科的教师都要站在自己学科的角度去思考学科素养——语文素养是什么,数学素养是什么,这些素养如何落在学生身上,等等。
第二个变化是增加学业质量的评价标准。我们应该将国家教育政策融入课程和教学体系,将其具体化、明确化、深入化。我们应该明确,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后,应该获得哪些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一种集中体现,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中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某个学科后形成的带有该学科特点的关键性成就体现。以数学为例,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应该具备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字运算、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能力,这就是学科素养的体现。
过去的课程标准只是告诉教师应该教什么,而新课标不仅告诉教师应该教什么,还要告诉教师通过教学应该达成的目标,以及达到怎样的程度。新课标可以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综合评价能准确反映出人才培养的需要,使课程标准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只有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改革,才能将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在学生身上。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如果不抓住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目标就不能落到实处。课程改革不能仅仅改课,但也必须改课,这个课就是课堂教学。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时候,不能仅仅关注教学方式的变革,更要重视对教学领域中一些重要问题的研究、探索、思考。
比如,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什么?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一样吗?不同阶段、不同性格的学生有哪些学习特点?像这样的问题需要重点关注。此外,我们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是否关注了学科特点、学科本质、学科规律、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呢?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
许多时候,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仍然是被动的接受者,完全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即使有些教师尝试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将过去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满堂动、满堂跑,但仍然是牵着学生一步一步走,并没有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
教师在教学中会提出许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往往没有阶梯性和挑战性,难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一问一答式的“对不对、好不好、行不行”没有任何教育价值,课堂看似热闹,实则肤浅。此外,教师由于关注教学进度、注重教学结果,不可避免地期望学生的回答都能与标准答案一致,却很少追问学生为什么。
深度有效的教学不在于模式,而是应该尊重学科特点,尊重教学基本规律,尊重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要研究学生,要知道学生的年龄处在哪个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什么样的认知特点、学习规律,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不感兴趣,应该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内动力,让学生主动学习,等等。
教师要思考,什么样的活动更有利于教和学。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应不同的教学方式,目标、方式、内容三者之间是有必然联系的。许多教师更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习惯于自上而下的讲授。其实,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环节都要用讲授的方式,讲授只是若干教学方式中的一种。如果一个教师只会讲授而不擅长其他的教学方式,那就说明他不够优秀。优秀的教师应该知道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配合相应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深度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能够站在学科的本质、学科的思想方法、学科的体系结构层面,思考学科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价值以及相对应的教育教学方式。教学是一个大的系统,核心要素是目标、内容、活动、评价以及师生关系,教学改革要关注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统筹设计。
第二篇: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促进课堂教学转型(本站推荐)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促进课堂教学转型
四月,花儿吐艳、柳枝婀娜,处处芳菲浸染。4月21日上午,我校青年教师张艳老师来到了苏州市沧浪区第二实验小学参加“苏锡常镇宁六届三次青年教师教学交流活动”。
来自五城区的各位老师们聆听了来自五城区五位青年骨干教师的优质课,五位老师精彩纷呈的教学体现了对Checkout time板块教学的思考和探索。其中,我校张艳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一堂基于学生关键能力培育的Checkout time板块复习课。张老师这节课不再拘泥于以往复习课中说一说、听一听、讲一讲的传统模式,而是基于对新课标的解读、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尊重,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同时注重学生的思维构建与能力的提升:亮点一,以学生为中心,以引导促生成,以生成厘路径。整堂课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通过设计多样化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基于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自主性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老师将学生生成的教学资源整理归纳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计划内容,归纳制定计划的路径。亮点二,运用制定计划的思维路径,实现相同主题在不同情境中的表达。以听力形式呈现不同学生的周末计划——从课本中学生的周末计划入手,产生信息差,丰富学生的语言。通过制定学生自己的周末计划,实现同样的话题在不同情境中的使用,交流展示自己的周末计划,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转述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多元表达。
我校英语教研组,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研修活动,帮助青年教师们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升教学基本功,自主探索多元高效的英语课堂,很好地践行了“用中学,学中用”,贯彻了“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
第三篇: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通过看视频的学习,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
受应试教育作崇,某些学校部分教师仍然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于是,很多人陷入围绕“分数”而教的怪圈,忽视了人的本性发展。通过学习,我更加坚信了自己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我的教育准则是:我培养的学生将来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平时,我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便给予表扬,并引导他们努力发扬。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还注重教学中德育、智育、体育等“五育”渗透交织。我从不占用音、体、美等课程,也不把剥夺学生上这些课的权利作为惩罚教育的手段,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了,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时下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尤显突出,在健康人格中,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我会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听到有学生说“我不行”、“我不敢”的话语时,我总是鼓励他们:“去试试”、“你挺不错的”。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无私关怀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很强的自信心。
二、对学生信任和宽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我经常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你必须这样做。在人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让学生做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三、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
原来我们搞的“填鸭式”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学生被动“换听”,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过学习,我着重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儿童的心理、年龄、生理特点,设计儿童乐于接受的趣教,在课堂中做到少讲精练,着力体现训练过程,提问问在重点上,问在难点上,问在语言文字上。教师“少讲”、“少问”便节约出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把练习有机地结合在讲问之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训练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读、问、写的机会,引导学生“乐学”、“学会”,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四、经常反思,不断提高
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就像今天我们听了张玉彬老师的课,就与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对比,反思自己的不足。这样在反思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进入教育教学新境地的钥匙,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给信任和宽容,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以上所述,仅是我学习后的一点浅显体会,我相信每个参加学习培训的教师都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我坚信自己以后会学习学习再学习,以求更快、更大、更高的进步。
第四篇:学科素养心得体会
初一语文学科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初一语文组 高云霄 2014年2月
初中语文学科素养心得体会 初一语文组 高云霄
自入职以来,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对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有诗说的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丰富,它以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改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学生感觉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
二、设计活动,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将本来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突然转变风格,学生会一时间难以适应,或许提不起兴趣。因此,在实施新课改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多多用各种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和快乐中学会做学习的主人。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四、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养。
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也是一个挑战。课改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标准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第五篇:学科素养学习心得
学科素养学习心得
昆仑镇中心小学
韩玉霞
通过学科素养的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论都达到了充实和提高,对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感悟。通过学习,我感觉到高素质的教师首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在教育过程中,师德魅力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也很难体会到教师的爱,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情感,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高素质的教师还应具有创新精神,让学生创新,老师自己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创新能力,面对挫折的能力等,是取得成功的必备素质,只有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才能包容学生的缺点,尊重他们的权利,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相信每个学生都都是可造之材,未来的接班人,都值得用心血去培养教育他们的,用微笑面对每个学生,热情地关注他们的成长。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善于鼓励表扬学生,关注他们的未来,开发他们的智能和潜力,培养他们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师爱。
我看到名校老师强烈的敬业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他们用精彩的授课方式为我们讲解、示范、指导,表现出了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些无不让我们钦佩,同行老师纷纷表示要对自己的心态作一个调适,不应该再浮躁了,要静下心来潜心研究了,影响老师们重新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并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千课万人”,我是第一次参加这么盛大的观摩活动,聆听了名师、特级教师的示范课、报告、专家点评,大师们的风采尽收眼底,得益匪浅,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每天上午五节课,下午五节课、晚上两节课报告、两节课互动点评)。虽然听课很辛苦,但大师的魅力、课堂的精彩、专家近距离的接触,吸引着我。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使我舍不得,疲惫的身躯总能坚持到晚上,尤其是斯苗儿老师、北京的吴正宪老师,我心中的偶像、最崇拜的专家,这么近距离的接触,让我激动,再累也值得!我想同行的老师应该也有我同样的感受。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进一步认识到了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结构的必要性。
课堂开放,自主权全在学生。无独有偶,同样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在大会交流中谈到了他三次不同 《百分数的认识》的版本,从中折射出特级教师他们的共同嗜好——学习、研究、总结、提升,造就了他们的课堂生动与深刻。带给我们很多的启发和思考。
培训转变了老师们学习的观念,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培训才会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才能开展教研活动,在不断的交流互动中,明确了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如何适应新课改,教好课。通过这次培训,归纳一下几点:
1、教师要有人格魅力。
常听孩子们议论“我最喜欢老师,我最佩服老师”。甚至老师的一举一动,孩子们都在模仿。这些老师之所以使孩子们为之折服,为之倾倒,我想就是源于教师优秀的人格魅力。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了这种人格魅力,在孩子们中间建立了一种崇高的威信,这种人格魅力和威信对学生的影响刻骨铭心。从北京的吴正宪老师、浙江省教研员斯苗儿老师的报告中,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以情感人,以情激趣;用教师智慧启迪学生智慧。
总之,教师要具有人格魅力。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满腔热情,宽容大度,这才是爱生的集中表现。只有把学生的成长真正和教育事业紧密相连时,才会增强爱的情感。
2、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特级老师的课,课堂上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浅出、语言风趣优美,给我带来了震撼和思考。“怎样读懂学生”、“怎样读懂教材”。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点已不容置疑。既然是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就应该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只有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更好的发挥主体作用,改变那种消极的、被动的学习状态和方式,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新的课程标准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已成为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他们都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习兴趣,今后,教师更要进一步培养科学文化素养,练好练实教育教学基本功,注意不断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信赖、敬佩、爱戴、受欢迎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