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有效组织小班化教学
浅析如何有效组织小班化教学
一、背景
近几年随着我县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县城,以及交通的便利等因素,在我县随之出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现象——农村及乡镇中心小学的人数急剧减少。学校的规模变小了,班级的学生人数也朝着“小班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新的局势下,如何做好小班化教学,是摆在乡镇小学老师眼前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做到有效利用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克服小班化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班化教学的概念和内涵
那么什么是小班化教学?其实教育界至今仍未给出一个确切的概念。从教学组织形式上来看,是指一个教学班学生数量较少。那么较少到底指多少呢?在教育实践中,有人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视野关注的覆盖范围一般有多大?国内外一项“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一个班级的学生超过25人,教师就会顾此失彼,超过越多,顾不到的学生也就越多。
从小班化教学的内涵看,其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教学面向形形色色的学生个体,而不是面向整齐划一的全班整体;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的发展而组织展开。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小班化教学是在学生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的教学单位中面向学生个体,围绕学生的个体发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小班化教学活动会发生如下变化:
1、教学活动在时间、空间上会得到重组。
2、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密度、强度、效度等以及师生间互动关系会得到增强和增加。
3、教学的内容、方式、技术、评价会发生全新变化,并促进或推动教育理念的进步。小班化教学应建立在素质教育高标准、高要求的教育质量观和现代办学效益观基础上,并在这样的理念知道下进行的,运用了充分发挥“小班”本质特征的教学模式、策略、方法、技术、手段和评价的一种教学形态。
三、开展小班化教学的必要性
现在是新时代,新时代也需要新教育。结合我县乡镇小学出现的小班化的新情况,我们作为奋斗在乡镇小学教育战线上的一线老师,就必须能够面对和适应新情况,抓住新机遇,做出新成绩。我们这些教师必须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改变学校课堂教学中仍然沿用的传授式的教学方式,以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方式。显然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倾向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四大支柱也难以实现。为此,探究小班化教学实践,开展各科课堂教学研究,着重抓住对现行以书本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以及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创造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新的教学环境。围绕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的改革,按照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的公平理论,形成新的教学观。教学论对于小班化教学方法的双边性、发展性,最优化和现代化手段的运用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四、开展小班化教学的策略
在探索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的过程中,主要探讨具有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体活动为基础的体现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创造性等原则和策略。加大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启动了学生的思维,它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小班化教育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新时代不断发展的需要,其策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加强培训,转变教育观念
实施小班化教学,首先要从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学校将在一段时期内认真组织全体教师,深入细致地对小班化教学的理念进行学习、分析和研究,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鼓励教师大胆进行尝试。同时采取推门听课形式,随时掌握每位教师对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情况,督促每一位教师按照小班化教学的要求,把讲的权力,说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要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学生,更新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求新、求真的探索精神,同时让每个学生享有老师同等的关怀。
(二)对学生全面了解,全面掌握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教学就缺乏针对性,更何况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最终结果全部表现在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上。因此,全面了解学生是教学工作的起点。我校在开学伊始,每一位班主任及代课教师首先对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全面的了解,通过上课时的发言、提问;课堂课余时间的观察;个别学生的谈话交流;作业批改;对学生进行家访等方法充分的去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智力的发展程度,每一个学生有怎样的兴趣、爱好,他们学习的目的、态度、方法,以及身体体质、思想品德的表现状况等有什么差异。然后再因人制宜的确定教学目标和要求,使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确保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师更能有效的做好学困生的转变工作
学困生,往往是造成班级不和谐的主要原因。教师关注学困生,就要把他们时时放在心上,偏爱他们,帮助他们,转化他们。在小班额教学的老师能更善于发现那些学困生的闪光点,甚至是为他们创造闪光点。例如:我校某年级班有一位女生,住在学校附近,她在家都能听到学校的铃声,可是早晨上操常常迟到,作业也常常不做,除非老师次次留下她,一不留神照常不做,老师通过了解,这位学生不交作业是长期以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从而使课后不会做而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再加上这个学生性格又内向,不善于和其他学生交流,更不用说向老师请教,长期以来又养成了懒惰的思想。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老师先让这位学生带本班的教室门钥匙,让她每天早晨上操前开本班的教室门,第一次她又来迟了,围在教室门口的学生都指责她,有一位学生嘲笑着说:太阳都晒到屁股了还不起来,当时这位学生害羞的脸都红了。她看看周围都在着急的等着她开门的同学们,虽然有些不愉快,但她知道自己已经犯了众怒。这虽然是一句不雅的玩笑,但效果极好,从此以后,她就再也没有迟到过。在班会上,老师对她的工作给予了从分的肯定。在课堂上老师刚讲过一句话,加强语气的重复一遍后突然提问她,你能把老师刚才的话重复一遍吗?他开始不能重复老师说过的话,老师说:“我很不高兴,因为我连续说过两遍的话你都不能听见,同学们,如果一句话你给别人说两遍,别人也没用心听你讲的内容,你高兴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不高兴”。“所以老师希望每一位听众都能够尊重讲话者,这也是我们每一位听众应有的素质,我相信这位同学以后的听讲一定会更认真的,大家相信他能做到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我们相信他一定做得到。”从此以后,上课时她就渐渐地养成了认真听讲的好习惯,作业也能按时的完成了。经过一段时间,这名同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四)、“小班化”教学的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小班化教学的组织方式,将一个班的二十名左右的学生分为三至五个合作学习小组。改变了长期以来,在我国小学课堂里座位排列都是“秧田式”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形式将单一的“秧田型”变为“马蹄型”、“品字型”、“口字型”、“U字型”等。讨论、实验等采用“风车型”、“餐桌型”,游戏、表演等采用“马蹄型”、“口字型”、“U字型”;操作、竞赛等采用“餐桌型”、“品字型”、“U字型”;考试时采用原有的“秧田型”。而且每个小组都安排老师的座位,方便老师参加学生的学习活动,拉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改变原来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密度,促进学生个体潜力的发挥,培养学生之间团结互助与协作精神。
总之,小班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对于我们来说任重而道远,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造和完善,就一定能收到成效。
第二篇:如何组织有效教学
如何组织有效教学?
如何组织有效教学?
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真诚与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
一、教师要有丰富的数学专业知识、终身学习的进取精神。
教育界很早就有这样的观点:教师要给人一杯水,自己不能只局限于有一桶水,要把自己变成一条涓涓的小溪。数学科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辐缘广阔。数学教师应是数学学的形象大使,数学学的发展迅猛要求数学教师必须是紧跟时代发展,数学教师应是一条“源源不断的小溪”。
同时,数学学的知识体系和技术应用,使我们生活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科技产品增加很快,数学教师要跟上数学学发展的步伐,要有终生学习的精神。教师要掌握:数学学知识体系的内容知识;实验设计与操作知识;数学学发展历史知识;数学学方法知识;数学学目的、价值观和科学精神知识;著名数学学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科学道德知识;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知识;用生动的例子揭示教育内容的知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决策与组织协调知识等。
二、弄清教师的作用,摆正教师的地位,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教师与学生是组成教学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弄清教师的作用,摆正教师的地位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学的根本在于塑造学生。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在积极主动的心态下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教师的责任现在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发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之外,他将越来越多的成为一个顾问,以为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以为帮助发现矛盾的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劳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三、精心备课,设计教学,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备课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吃透教材,精心备课。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现行高中数学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知识涵盖广,外延大,需要教师去挖掘、去领悟、并创造性地使用,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教师备课时应从多方面进行预设,有备而来,有备无患,尽可能多的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预设到,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能及时调控,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正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指向于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将“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3、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要实事求是的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学要有弹性,给学生留下发挥主体性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真正获得进步和发展。
四、科学的选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只有当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匹配时才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问题为主线,运用探究式教学法。
新课程教育的核心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探究意识的形成与主动参与能力的培养。问题是学生进入探究状态的“导火索”,围绕问题的解决,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这种教学方式的一般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试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交流与评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要利用学生的探究本能,通过合适的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并培养了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情景为依托,运用情境式教学法
情境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具体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以培养兴趣为前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感受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
创设情境常见的手段有:①模型展示法.即利用数学模型来创设情境.②画图再现法.即利用课本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③语言描绘法.即利用语言来描述数学现象及数学过程等。④实验演示法.即利用实验的现象、结果来创设情境。
3、以平等交往为前提,运用互动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就是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主题,以“平等交往”作为前提讨论交流,以“思维互动”作核心,实现师生多边互动,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习数学学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合作的意识。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能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可采用①趣味引“动”。运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把他们带入课堂知识的学习中;②问题激“动”。运用问题来激发互动,问题应该由师生双方交替提出,若问题仅由教师提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互动”。③实验带“动”。运用实验教学,可把学生带入“思维互动”的新天地。无论是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步骤的设计,还是实验结果得出,都能使学生以积极的思维状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五、要做好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艺术。
教学反思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环节。反思是一种面对问题的主人翁方式,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不断地反思就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每一节课后,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需要修正,有没有更好的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设计;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反思教学中难点如何突破,特别是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反思其思维的障碍在哪,如何帮助他们冲破这些障碍;听课、教研之后,要通过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学习比较,反思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教学艺术。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有效教学,要以学生得益多少为评价标准,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没有现成的教法和学法,需要我们广大的数学教师共同的探讨和研究。让学生“动”起来,让数学课“活”起来,让学生真正走进数学知识,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篇:小班化教学活动组织形式的有效落实
小班化教学活动组织形式的有效落实
小班化教育是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教育的一种无可替代的先进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是基于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所带来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的改变,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优化。但是在小班化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着“形似”。小班课堂教学中面临着小班的优势需要更好地发挥,即“最优化”、“最大化”的这个现实问题。一些教师能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但讲课时却收不到满意的效果。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未掌握系统的运行和控制规律,不善于随机应变地采取调控措施。
教师应如何对小班化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有效落实呢?
一、有效上课
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教师要明确每一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准确把握重点与难点。要向学生介绍教学目标和基本任务,将教学目标具体到教学问题之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
2、科学分配课时。学校要合理分配教师带课量,做到人尽其用,不超负荷工作,教师要有充分的研修业务时间和生活休闲空间。坚决执行学校领导带课制度,发挥领导成员的示范作用。
3、优化教学过程。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安排,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目标达成、各类资源整合开发、教学策略选择使用,努力做到目标明确,容量饱满,重点突出,实现教学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主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使学生课课有得、课课有思、课课有悟。
4、活用教学方法。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主体性要求出发,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全过程,不脱离学生的原有基础,根据教材内容和课型特点,坚持求实思想,扬长避短地活用教学方法。
5、开展互动交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做到听、说、读、写相结合,讨论、演示、操作、板书相统一,实现人人参与,多向交流,教学共振。要坚持形式为教学服务,力戒形式上的热热闹闹,真正使各种形式起到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目的。
6、重视提问讨论。提问和讨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问题必须直接、具体,指向明确,有思维价值。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及时给以肯定,策略指出不足,和善给予激励,切忌要么“对”“错”了之,要么不理不睬或恶语斥责,挫伤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7、强化当堂练习。当堂练习是巩固教学效果、反馈教学情况的有效途径。每节课学生即时训练的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练习可以采取口头或书面形式,可集中练习、亦可在其它教学活动中穿插进行;练习内容要紧扣课堂教学目标和重点,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难点,难易适中。教师要随堂对学生练习情况作出评析。
8、关注情感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亮点,及时进行点评和表扬,以激发、促进学生学习兴趣。课堂评价要多用肯定、赏识性语言,切忌打击、讽刺。禁止发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
9、注重言谈举止。精心组织教学语言,使用普通话,以增强语言表达的针对性、准确性、规范性和感染力,做到语言清晰精炼,有激情,有磁力,富于亲和力。教态要大方自然,衣着得体,为人师表,形象良好。
二、有效作业
1、完善作业制度,把作业落到实处。全面落实“精选、精练、精讲、精评”和“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的作业制度。严格管理流程,提高作业效益。召开家长会,认真落实家长签字制度。严格控制作业数量。学生作业包括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
2、精选精批作业。各科作业选题要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精心选出,务求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实行教师“作业下水”。教师应把所教学科的习题先做一遍,了解作业的全面性、实用性和层次性,弄清各类习题的编排意图和要求,掌握易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科学布置。
三、有效辅导
1、健全辅导制度。辅导是正常教学活动的延伸,是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必须建立课前预习指导、课中方法引导、课后问题辅导制度和学生自读自修制度,规范完善自习、早读辅导制度。各校必须给学生安排足够的自读自修时间,把各类自习课、早读列入课程表,对主要科目的自习辅导要做出合理安排。
2、优化辅导方式。教师辅导必须坚持“及时、针对、有效”的原则,做到课前、课中、课后辅导相结合,自习课、课余时间辅导相结合,集体辅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疑难辅导、方法指导、习惯训导、心理调适引导相结合。提高辅导质量,随时辅导答疑,指导学生自主完成限时限量作业练习;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个别辅导,尤其要加强优等生的提优和学困生的补差辅导。
3、重视学生阅读。语文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早读和开展丰富的课外读书活动。每次阅读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告知学生阅读的内容、目标、重点、方法等,并随班指导;学生阅读要有摘抄本。教师对每学期学生课外读书从参加的次数、读书的种类、阅读量和摘抄量进行督查记
录,放入学生学籍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之一。
四、有效指导
1、指导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善读书,会读书,懂得一些读书的方法和技巧,使他们有质量、有效果的读懂书。指导学生识记方法,教师要善于总结,提供一些记忆方法,对识记性知识能长时记忆,减少学习难度和强度,提高学习成绩。指导应考方法,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2、培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预习能力,使学生做到边读边思边做好预习笔记,从而带着问题听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问题进行整理,通过看书思考自己作答;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感悟和见解,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会观察事物、开拓视野,展开丰富想象,重视亲身体验和心灵感悟,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探究、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勤动手,常动手,养成动手的习惯,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指导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养成持之以恒、与人合作的良好学习品质和习惯。锻炼学习意志,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培养良好学习品格,明确学习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专注读书、不受外界干扰,专心致至学习的好习惯。养成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耻下问,自主完成作业,不抄袭他人作业的好习惯。
4、指导形式多样。坚持把学法指导纳入正常教学活动之中。在课堂教学、课外辅导、作业讲评过程中适时向学生渗透学习方法指导;学校要定期开展学法指导报告会、学习经验介绍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针对学生不会学习、不知道怎样学习等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形成有实效性的学习方法,并尽快运用在学生的学习指导过程中。
小班教育如新生的嫩芽,有待更大的完善与实施,它预示了真正的新课程实践模式,必将更进一步地推动教育理念的进步。
真诚祝愿这朵含苞待放的小花能早日“春满教育乐园”!
第四篇:有效小班化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有效小班化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一、有效小班化教学的内涵
(一)小班化教育的名副其实
小班化教育是一个现代教育学概念。“小班化教育是指在现代教育价值观念和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在小班额的条件下,运用适应小班额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和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服务质量,使学生获得充分教育,提高受教育者发展水平的教育。” 小班化教育不是简单减少班额,而首先是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的变革。小班额的班级形态是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也是在较小的班额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教育教学条件的变化,必然会引发教育教学行为的变化。小班化条件下的教育活动会出现以下新情况:一是教育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重组;二是师生互动频度、强度增强,以及师生关系也可密切;三是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技术、评价会发生适应性变化。“小班化教育”中的“化”,就是将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突出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事物的名称是主体对客体经过一番观察思考以后,给它一个概括性的表述。它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以后经过加工的产物。名称与实质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比如,“小班教学”、“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育”这三个名称都与一个实质因素相关,即它们所指称的,是一种班级学生数比较少的教育、教学。
名称与实质在某些情况下不完全相符。一种情况是,人们在观察和思考客观事物的时候,没有把它的主要特征全部包括进去,比如用“小班教学”这一名称来表达“小班化教育”这样一个事物的实质,那么,“小班化教育”的教育观念变革、教育方法变革两个特征都没有概括进去,造成了“大头戴小帽子”的状况。当然,也有相反的“小头戴大帽子”的状况。这都是认识方面的偏差。还有一种情况是,人们在观察和思考客观事物的时候,已经预见到某一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且用一个名称正确地把它概况出来了,但是这一事物还没有被充分理解和把握,在现实生活出现偏差。虽然形式上在实施“小班化教育”,但是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上没有转变,其实仍然行“大班化教育”之实,是貌似而不是神似。这不单是认识方面的问题,而主要是实践方面的问题。“不少学校的小班化教育实际上仍然是大班教育与教学,仍然用大班的教学评价方式来看待小班化教学,导致实施小班化教育的教师无所适从,也使小班化教育趋向形式。”
科学的名实观认为,正确的名称与实质应当是相符的。“小班化教育”中也应该在认识与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化,最终达到名符其实。
(二)有效小班化教学的内涵
目前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 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但是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而不能转化为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小班化教育正是基于其教育的优势,在有效教学上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有效教学(e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是让学生得到最大的效益的前提下,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之比。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有效小班化教学有三个层次。从表层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形态,它兼具了一切“好教学”的外在特征。这种教学对认知的影响是可见的,对人格的影响是可感的,对情感的影响是可以体认的。从教学形态这一层面来看,有效教学呈现出的是的现实形态,可以对其有效与否作出合理的评价、认定。
从中层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思维。它是为逼近“有效”的目标而对教学进行的科学控制与情感调适,是潜藏在“好教学”背后的教学逻辑。这一层次的有效教学集中体现为教师对教学进程的全面干预、自觉调适能力,集中体现为各种教学策略的理性选择和灵活运用,这一层面上的“有效”是能用可测性的工具来评价的。
从深层次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想、境界。所谓“理想”、“境界”就是追求的目标,其存在的意义是为现实教学产生一种推动、牵引、导向作用。这一层面上的有效教学体现着对教学的执着追求和永恒超越,充分显示着教学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具备积极倡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追求多元智力发展,强调整合、弹性、参与等特点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应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把有效教学从着眼于教学的未来的有效“理想”转化成着眼于教学的背后的有效“思维”,再转化为一种着眼于教学的现实的有效“状态”。这一过程就是教师把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材料、学习者活动及其他课程资源有机结合,使课程获得生命形态的过程。
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把握最佳时机,运用最优化手段,设计个性化作业,促进学生有效思维,杜绝无效劳动。有效教学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2.关注可测性和量化。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有效教学既要注重量化,又不过份量化。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3.关注有效教学的策略。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在教学过程中动态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4.关注教师的反思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我们的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有效学习,这就是有效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只有课堂教学模式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结果才能向有效变化,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
有效学习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学习,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一是“经验”,经验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二是“思考”,有效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地思考。三是“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四是“再创造”。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纯粹的记忆。
小班化教育具有显著的有效学习的有利条件,但是必须通过教师的自身素养提高去实施有效教学,从而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有效小班化教学的特征
小班化教学有着其不同于大班化教学的特征,也只有把握这些特征,并在教学中体现着写特点,才能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教学。
1.小班化教学的学习性
这是强调小班化教学突出学生的学习,而不是灌输。小班化教学的上课不是单纯的教导课。一堂好的课应该是师生共同的学习活动所构成的。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师生都成为了学习者,都在超越自我。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人,循循善诱、耐心启发,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同时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性意味着学生的学习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应该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不应该是“以教师教学为中心”。
2.小班化教学的自主性
这是强调小班化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而不是被动的执行者。一堂好课应该充满了师生的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名副其实的工程师,而不是一个“教育技术工人”,不是复印机复制标准件,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播放教材。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应该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应该能够自主策划一堂课、一周课、一学期的课、一年的课。学生在课堂里应该进行自主的学习,他们应该能够进行自主的体验和独立的探究。一堂好课让师生充满创造的激情,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教学创新。学生不断在学习中质疑和发现,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3.小班化教学的人性化
小班化教学突出人性,关注教育过程中的人文精神,而不是压抑生命活性的,以制造标准件为重点的教学。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应该充满人性和人道。在课堂的学习中,学生应该感到有一种成长的满足感,不仅在知识技能上,而且在心灵上。他们不是传统教学培养的缺乏个性、缺少创造精神的标准件。在充满人性的课堂上,学生的“出圈”、“片面”、“偏激”等,能得到宽容,鼓励冒尖,突破平庸。教师的教学应该充满激情和思想,有自己教学的风格,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致力于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合的下一代。
4.小班化教学的开放性
小班化教学是开放式的教学,是网络型的,而不是僵化的线性教学。教育,乃至教学,从来不是线性的,不可能是教师付出多少精力,学生必定会有对应的成长,也不可能教师教多少知识,学生就获得多少。因为教学是为存在各种差异的学生服务的,统一的内容、统一的目标,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必然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大班中比较普遍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往往是依据统得过细过死的教学参考书所规定的,按照知识点的过关的线性方式。小班化教学的课是按照学生实际的成长进行评价,在知识结构上获得了多少的发展,在心理上获得了多少的发展,也就是在身心发展的网状结构中呈现出多大的进步。
第五篇:浅谈小班化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班化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二十里铺小学
禹健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
教师在课堂中要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
1、利用多媒体,燃起兴趣的火花
小学生对动态的新鲜的事物很感兴趣,喜欢探究。在一个个问题得到解答的后面,是学生知识的积累,思维的启迪和能力的提高。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以直观、动态、形象化的演示效果,创设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和创造的视听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饶有兴趣地观看生动画面的同时,渐入佳境,在愉悦的气氛中享受数学思维的快乐。
2、鼓励质疑,培养自主意识,“学习是快乐的,思索是快乐的”。在这样的求学探知中,使学生感受到他们自己才是课堂的主宰,从而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小班化的教师要树立学生主体观,重视学生的求索精神,重视他们的兴趣和需要。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1 帮助孩子去发现自身价值。教师只有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教学活动才会精彩纷呈。
二、构建多样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
1、探究——促动
正如《课标》所提出的“自主探索”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强调自主探索,应使数学学习成为探究性学习,注重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时空,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经验出发,在丰富的具有现实背景的研究活动中经历、探索有关数学结论。教师要改变以例题、讲解、示范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开放、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到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去。
2、合作——互动
互动是课堂教学中各种矛盾关系的重要特征,合作是现代社会人的重要活动方式。通过互动体验,感受数学思想与方法,认识数学知识与经验,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获得自我反思和纠正的机会和体验,实现资源共享、差异互补、协同发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独立思考,在合作交流时有角色分工,在合作交流后有动态生成。
3、激励——自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地捕捉称赞学生的时机,重在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励的方法有语言的、体态的、动作的。同时注重群体的评价。在小班化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评价过程中,就出现了以学生群体评价的方法,即在实施小组学习的时候,评价不是指向学生个体,只有当小组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时候,才能获得肯定的评价。
学习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在小班化教育中,我们有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思维的过程,教师经常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学的?”等等,通过评价来引导或矫正学习的过程。数学课中,我重视让学生讲讲解题思路,暴露思维过程,使学生得到及时的指导。“小班化教育”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评价具有诊断、鉴别的功能,同时也具有调节、激励的作用,我关注的主要是后者
(1)老师走到学生中,成为学生的学习设计师、合作者和引路人。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地去创设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 3 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在我们的小班化教育中,教师真正走到学生中,有时蹲着,有时坐到学生中,有时半跪着进行指导,营造一种和孩子“等高”的平等气氛,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更率真地袒露他的一切,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2)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自由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积极营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从不同视角提问,假设和陈述;激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建设性的态度,对所学内容作出科学的质疑、批评、乃至争辩,还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说不,向教科书说不,最大限度地扩张学生的思维空间,形成师生双边心智的对流,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现代型的“师生场”。用泰戈尔的话说:像阳光一样拥抱你,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3)注重分层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快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评价,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中所体现的层次,主要是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进度有快有慢,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利用分层要求来实现分层评价,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余地,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得到成功的快乐。
如在《认位置》这一课中,在课的最后,我让各小组从学习态度、主动参与程度、学习效果这三方面对本组进行自评,满意的把代表自己小组的五角星贴在红颜色的一圈,觉得一般的贴在橙色的一圈,觉得不满意的贴在黄色的一圈。我觉得学生对自己小组的评价非常客观。我也清楚地感知到这节课的集体评价往往能延续到下节课,并对下节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小班采取分组教学要特别注意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之间的有机融合,让这三种形式充分发挥优势,相辅相成,做到1 + 1 + 1 > 3。
总而言之,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会使孩子更乐意主动求学。小班化教学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学,我们应充分认识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与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班教学的整体优势,并将这种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使课堂教学产生最佳的效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得到良好的发展。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生活时空。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指导并开展课堂教学,对教学价值的体现,学生成长的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