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

时间:2019-05-13 00:23: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

第一篇: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

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

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这种主动建构必须是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体验、反思的基础上实现的。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学生都是有着丰富的人格、丰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在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当今课堂上,越来越呼唤“体悟”教学。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来谈谈“体悟”教学。

一、猜想创编,于探索挑战中“体悟”学习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两个转化过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二是有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没有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没有办法学会数学的。因此,数学的教学应力求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让学生经历尝试、假设、操作、探究和分析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向,使学习数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求和追求。因此,我认为在进行数学规律探知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大胆地让学生进行猜想。

二、实践探索,在操作情境中“体悟”学习

数学学习只有通过学生的探索、发现,在发现中体验认知、情感、技能、态度才能协同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从而在这些过程中获得积极良好的体验。这正是“学科本位”转向“关注”学生。在《什么是周长》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概念,我设计了(1)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三个环节,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感知周长。让学生在比较中给图形分类,揭示封闭图形与非封闭图形。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了媒体的直观演示,便于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互使用,发展了思维能力。请同学评一评,并指出所画图形的周长,使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进一步体会到在同一平面内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2)通过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体验周长。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实物操作,再到画图表征,充分体验周长的意义,并感悟周长的实质。激起学生的思维振荡,放射出欲罢不能的情感元素,从而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展开学习讨论。

《课标》的基本理念部分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面对新的问题,虽然没有现成的经验,不同的学生也能依靠各自的知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在发现中加深对图形周长的感受、体验。

三、沟通联系,在迁移同化中“体悟”学习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有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与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以往的我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先让学生把一个苹果或蛋糕平均分成2份,引导出“1份可以怎样表示”。在学生无法用整数表示分得的结果时再引出分数。显然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完整,牢固的数学知识,不利于学生面对问题、主动搜索、沟通联系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用已有的经验来解释同化新知的过程,也是未知与已有的经验之间建立实质性联系的过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思维,同时也在解决问题学习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引导深究,于反思总结中“体悟”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一切认识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得以完成。所以学习者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检查,以诊断和判断自己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符合自己设置的目标。通过反思,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思维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形成一定的认知策略,学到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元认知能力。我认为课堂上教师应“导在所当导,放在不得不放处”。上面的教学中,当学生暴露口算除法有多种想法时,教师创造性地提供了一个变式,让学生深究,从而强化对口算方法和转化思维的认识,又孕伏了优化的策略思想。这样的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建构。

五、营造氛围,在师生评价中体悟学习

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也就是一切以人的发展为本,对学生进行终合评价,使全体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提高,每个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发展。在我的教学中,很注重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评价。对于一些后进生实行“暂不答分”,“舍得送分”,对于一些特优生的表现,实行“突破满分”。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师生的鼓励声中,激励声中去体验知识的来龙去脉,去攀登知识的高峰。课中,课尾的师生自发的热烈鼓掌,既是对问题解决的评价,更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自信心的培养。

总之,要实现数学教学从获取知识这个目标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的机会,让他们在经历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和感悟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实现学生在认知、情感、智能等方面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作者单位:云南大关县寿山柑子村完小657400)

第二篇:如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感悟”中学习

如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感悟”中学习

贺兰二小 张丽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这种主动建构必须是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体验、反思的基础上实现的。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学生都是有着丰富的人格、丰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在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当今课堂上,越来越呼唤“亲身体验和感悟”教学。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来谈谈“体验和感悟”教学。

一、猜想创编,在探索挑战中“亲身体验和感悟”学习。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两个转化过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二是有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没有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没有办法学会数学的。因此,数学的教学应力求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让学生经历尝试、假设、操作、探究和分析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向,使学习数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求和追求。在“两位数除整十数,除整百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口算“60÷30= 150÷3= ”有了“好算”的体验后,再把学生组织在猜想编好算的除法题“80÷40= 600÷20= 900÷3= 140÷30= 240÷80=

180÷60= 120÷40= 900÷30= 480÷60= 720÷80= ”这一极富挑战性的活动中。在学习中,我多次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活动,并不在于学生是否能猜想出正确的结果、结论、重要的是通过猜想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学到探究知识规律的科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发现计算方法。而学生对口算的感悟过程是思维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享受到探索活动的乐趣,对枯燥无味的口算产生了浓厚兴趣。因此,我认为在进行数学规律探知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大胆地让学生进行猜想。

二、实践探索,在操作情境中“体验和感悟”学习

数学学习只有通过学生的探索、发现,在发现中体验认知、情感、技能、态度才能协同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从而在这些过程中获得积极良好的体验。这正是“学科本位”转向“关注”学生。在《什么是周长》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概念,我设计了(1)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三个环节,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感知周长。让学生在比较中给图形分类,揭示封闭图形与非封闭图形。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了媒体的直观演示,便于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互使用,发展了思维能力。请同学评一评,并指出所画图形的周长,使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进一步体会到在同一平面内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2)通过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体验周长。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实物操作,再到画图表征,充分体验周长的意义,并感悟周长的实质。激起学生的思维振荡,放射出欲罢不能的情感元素,从而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展开学习讨论。

《课标》的基本理念部分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面对新的问题,虽然没有现成的经验,不同的学生也能依靠各自的知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在发现中加深对图形周长的感受、体验。

三、沟通联系,在迁移同化中“体验和感悟”学习。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有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与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以往的我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先让学生把一个苹果或蛋糕平均分成2份,引导出“1份可以怎样表示”。在学生无法用整数表示分得的结果时再引出分数。显然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完整,牢固的数学知识,不利于学生面对问题、主动搜索、沟通联系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用已有的经验来解释同化新知的过程,也是未知与已有的经验之间建立实质性联系的过程。现在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让学生用1、2两个数字组成尽可能多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这一开放的教学情境,有效地沟通了数与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生探究“1÷2是什么意思”时,老师巧妙地提供8÷4、4÷2这两个算式。学生借助它们,通过类比思考,发现了1÷2与8÷4等算式的本质联系。这样的教学善于把握学生学习的挈入点,引导他们着力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在捕捉联系,发现窍门的“顿悟”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历着知识经验的迁移与同化,认知矛盾趋于平衡,认知结构得以拓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思维,同时也在解决问题学习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引导深究,在反思总结中“体验和感悟”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一切认识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得以完成。所以学习者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检查,以诊断和判断自己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符合自己设置的目标。通过反思,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思维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形成一定的认知策略,学到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元认知能力。我认为课堂上教师应“导在所当导,放在不得不放处”。上面的教学中,当学生暴露口算除法有多种想法时,教师创造性地提供了一个变式,让学生深究,从而强化对口算方法和转化思维的认识,又孕伏了优化的策略思想。这样的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建构。

五、营造氛围,在师生评价中体验和感悟学习。

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也就是一切以人的发展为本,对学生进行终合评价,使全体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提高,每个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发展。朱熹不是说过“大以成大,小以成小,无异人也”。在我的教学中,很注重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评价。对于一些后进生实行“暂不答分”,“舍得送分”,对于一些特优生的表现,实行“突破满分”。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师生的鼓励声中,激励声中去体验知识的来龙去脉,去攀登知识的高峰。课中,课尾的师生自发的热烈鼓掌,既是对问题解决的评价,更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自信心的培养。

总之,要实现数学教学从获取知识这个目标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的机会,让他们在经历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和感悟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实现学生在认知、情感、智能等方面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教学论文

如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感悟”中学习

单 位:立岗镇通义中心小学教 师:马占林时 间:

2009年12月

第三篇: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会感悟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会感悟

花沟学校孙彩霞

(《探索与交流》2009年第一期发表)

小学语文教育要体现一种人文的关爱,必须从语言的特点入手。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语言训练的主阵地。在课堂上,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走进自己的心理,通过教师的语言触动学生的心灵,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让学生去感悟课文,从字里行间去感悟作者的心境。

什么是感悟呢?感悟既是一种心智活动,又是一种情感历程,同时它还是一种情感体验。感悟不是告诉,而是激励,是唤醒,是点化,是体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力图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不光有理解,还要有发现。就需要教师去营造一种空灵的艺术魅力,学生只有感受并真正领悟到了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空灵之美,能悟到许多老师由于没有充分展开抑或是无法教给他们的东西,也许就是感悟的最高境界。

感是感性的认识,悟是理性的思考,悟性乃是思考与独创的本性,非思考不能有悟,非独创不能算悟。在语文课堂上要充分相信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学,主动悟。

教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会感悟,首先要培养学生一定的理解能力,要引导学生以诵读原文为主线,对语言与文化信息的提供者的立场、观点的尊重与理解,尽可能准确弄懂,接近对方的原

意。如果是文学作品,还要引导学生对作品、作品人物之心相会、交流、撞击,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体验他们的境遇,他们真实的欢乐与痛苦。例如,在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语

文下册《修鞋姑娘》一文时,在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循循善诱之下,学生顺利地读懂了课文内容,完成了教学任务。课末,老师提问:

“我为什么要冒着凛冽的寒风去寻找修鞋姑娘?”学生回答:“为

了还三角钱”。其实在此何止是三角钱?我被修鞋姑娘的行为所

打动,我去找她,体现的是一份真诚,一份信任,引领学生在此

感悟小姑娘真诚、善良的品质,比回答“还三角钱”更贴切。

其次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概括能力。能迅速抓住别人讲话的要

点成为文章的重点的能力。这在当今信息社会听读量较大的情况

下尤其重要,这只是“感”。完成了以上过程后,还有一个把别

人的话或文章内化为“自己”东西的过程,这就是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不光理解,还要有发现的过程。首先要有与“自己”原有

东西的比较,也就是在旧知与新知的比较中,对所听到的或读到的语言材料作出判断,那些有价值,是新的创造与发现值得学习的,汲取过来,并通过联想与创造性发挥与深化,哪些是不足的,可质疑的,有缺陷的,甚至是错误的,应予以抛弃或改造。

这样,学生不再是被动抄词、解词、析句,取而代之的是学

生数度被送充满灵性的感悟,学生不再无的放矢的改错、选择、判断,取而代之的是充满卓有成效的整体吸收、内化,教师不再

是枯燥乏味的分析讲解,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

间的心灵碰撞。由此,在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改变

了自己的角色,成为一名顾问,一名指点者,一位交换意见的参

加者,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广泛的师生间、同学间的宣讲、讨论、交流。学生的学习方式彻底改变了,思维当然也改变了,他们不

但感悟到作品的思想,而且感悟到作品的语言以及自己的学习方

式,更重要的是这些东西都是他们自己感悟得到的,而不是教师

“教”他们的,更不是教师“交”给他们的。他们的脑子不是被

别人的“马”践踏的草地,而是自己“制作产品”的加工厂。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积累、情感培养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生活体验的感受。学生感悟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语言学习的完成,而且必将影响能否继

续将感悟所得内化升华为一种能力和形成良好的语言素质;从终

身学习与发展的角度看,感悟结果的优劣高低正是将来能否实现

自身价值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标志。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以说,如果单靠

翻字典,单靠课本,学生就得不到什么深刻的感悟,惟有从生活

方面去体验,把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积聚的越多,了解

就越多,认识就越深刻。让孩子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发现,发现生活世界的无限丰富与美妙;向数学题的一题多解一样,用

自己的眼光发现周围世界里属于自己的东西,然后写进自己的作

文和日记,甚至写进自己的考卷,当然,更重要的是稀刻心灵。

这一切,都是感悟的结果。

第四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王红

创设活动课是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最佳的、也是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应着重注意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体验学习,强调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体会了什么”,也就是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感悟到了什么”。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安排有效的课内、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使课程吸引学生,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充分体现寓教于乐,促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完善自我,使课程教学有效,体现初中思想品德课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的教学新理念。

而活动课是侧重学生直接经验的课程,这种课程的主要特点在于“做”,在于手脑并用,在于脱离开书本而亲身体验生活的现实,以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男生女生》一课教学中,教师设计让四名男生、四名女生上台活动,教师先是让男女生之间相互问好、交换礼物、握手,男女生很自然地按教师的要求开展交往活动,然后教师提出了“请男同学拥抱一下女同学”,结果全班同学一愣,继而哄堂大笑,台上准备开展活动的学生也尴尬地不知所措,借此时机教师引出了“男女同学的交往与同性同学的交往有所不同”的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在这次课堂活动安排中,教师创设了一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中获得了切身的体验,促其感悟,达成了教学目标,体现了活动课的特点。

那么,怎样促成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呢?为此,我们开展了教学探索。

一、整合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获得知识。

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整体,要在教学同一过程中整合三个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体现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渗透中。

初中思想品德课与传授文化知识中渗入德育内涵的其他学科教学相比,并不以传授文化知识作为其主要功能,而是借助于这些文化知识为载体,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制和心理品质教育。如《文明交往》一课的教学中,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提高交往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通过活动,掌握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模拟与人交往的各种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感受文明交往的重要意义,学会与人、特别是陌生人打交道,形成良好、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教学设计先让学生模拟教材中“礼貌与言行”的漫画情境做课堂表演,表演过后开展对表演角色的评价,再联系自己的行为自评;然后教师布置学生根据情境“学说表示感激的话”,注重学生行为的训练;最后教师再布置学生在课后开展社区调查活动,体验以各自不同的交往方式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充分认识礼貌、微笑在交往中的作用,通过对交往技巧的实践,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这种活动设计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参与中学习,落实了三维教学目标,不仅激活了学生认知上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全面激活了学生的身心,是知情合一的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这种体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亲身旅历和感悟,是知识的内化、经验的升华,是自得自悟的全部活动状态,它的亲历性、构建性的特点造就了高倍数的教育价值。

二、关注个别差异,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张扬个性。

新课程从学生个体所获得的经验出发,兼顾学生个体间与个体内结构倾向与功能的个别差异,侧重其态度、动机和兴趣,对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经验的活动进行统整。

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充分发展。如在《认识自我》一课教学中,教师设计活动“给自己画个‘像’”,让学生从“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描述自己,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踊跃参与,在描述自己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展现淋漓尽致;随后教师又让学生开展评价,给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引出“悦纳自我”的话题;最后课程在“推销我自己”活动中结束。教师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没有用一个标准、一种模式、一套方法来施用于所有的学生,教学中联系学生本身实际和个性特点,课堂上既有群体性活动,又有个体性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的知识经验背景来进行相应的有效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的个性在活动中张扬,在学生的道 德发展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开展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发展潜能。

良好品德培养不能靠课堂里的说教,而应该让学习者更多地到社会中去实习、见习、操作、体验,应该在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共同作用下进行,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而采用探究与发现的学习方式,可以达到理解、质疑、活化、创新的较高思维水平,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目的就是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能力的发展。同时能力的发展,也会促进知识的内在理解、迁移。有学生形象地说:“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 由此可见,体验学习是一种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有效学习方式。而在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体验,发展了潜能。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的安排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布置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探究实践活动。如前例《文明交往》一课,教师布置学生在课后开展社区调查活动,体验以各自不同的交往方式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活动情况反馈显示:大多数学生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了这一活动,各活动小组同学纷纷出点子、制定访问计划、拟访问提纲、选择访问对象、开展访问调查,在活动中尝试与陌生人交往,得到了体验,发展了自己的能力,在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氛围中圆满完成了任务。

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生成智慧。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出发,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实际相联系,有意识地设计和营造与教学主题相适应的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情趣,体验到课堂生活的丰富多彩,藉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并从中获得切身体验和感悟,生成智慧。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情境能促进学生感悟。而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除了教师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肢体语言、文字板书外,还可选择一些图片、实物、音像制品等,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换位思考、课堂辩论、小游戏等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体验。如在《自我保护》一课教学中,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排练小品,布置了“路遇劫匪”、“遭遇火灾”、“被人敲 诈”等情境,课堂上学生每表演一个情境,教师就让学生讨论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结果学生的对策五花八门,行之有效,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智慧。这堂课的设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进行反思评价,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提升思想。

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的根本性质,是思想品德课的灵魂。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人是有意识、有情感、有内心世界的,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是思想品德课的内在要求。而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学生主体自身的独特体验过程,离开学生的自我体验,正确的行为规范就不能真正内化。

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往往是渐进式的,刚开始阶段,大多数学生的感觉可能是“好玩”,但随着活动的推进,学生的思想认识不断地提升,由此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理念和道德情感。教学活动需要反思和评价,这不仅局限于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反思和评价,教师更要促使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进行自我评价,可以就自己的兴趣、学习的态度、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习的结果等全方位、全过程地进行评价和反思,从而发扬自身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关注了教育的生成性问题,既重视过程体验,又重视结果,让学生感到真实、有效,使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标在活动中生成,思想在活动体验中提升,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总之,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和思考活动的自由,让课堂动起来,这是新课程理念实现的关键。学生的学习与教师所致力于的教学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教师设计并实施体验教学,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的体验学习成为现实,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只有让课堂活起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才能得以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得以锻炼,才能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2010.1.15

第五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锦龙小学英语教研活动

为了让我校英语教师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与英语教学质量,我校英语课教研组于4月16日进行了一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支教教师林怀琴进行了课堂展示,校领导、全体英语教师参与了听课和课后研讨活动。

林老师秉承了她一贯的认真务实的风格,精心备课。对《I like》中每个知识点都处理得非常细致。在课堂教学中,林老师注重结合生活实际,认真贯彻新课标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话、表演、绘画等多种形式锻炼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整堂课学生被林老师风趣幽默地的教学语言所感染,快乐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课后,在教研组长洪老师的组织下,展开研讨活动。首先由林老师进行了深刻的教学反思,全体英语教师仔细地对林老师的课给予中肯的评价,并提出了宝贵的教学意见。

本次活动不仅营造同仁间交流学习、共成长的良好教研氛围,在英语教学中林老师贯彻“快乐学习”的理念也让我们所有的英语教师受益匪浅。我们相信我校英语教学工作在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下载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 在感悟中内化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 在感悟中内化 有人说:现在的学生对生活好像越来越冷漠了,对人对事不善于从热心、怜悯、关怀的角度去思考,对养育自己的父母缺少感恩之心,对社会缺少一种责任......

    让学生在绘本中感悟数学

    江苏沭阳第二实验小学(223600) 庄晓清[摘 要]数学绘本中的故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相关内容的解读和运用,又可以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能......

    让学生在快乐读写中感悟传统文化

    让学生在快乐读写中感悟传统文化 靖边四小 闫 韬 【摘要】伟大的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蕴涵其中的传统文化更是瑰丽无比,独放异彩。为了学生全面、多维的发......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我们的现代教学更要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下自主学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中,经过几年的探索有以下几点感受。......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新的世纪,中国在腾飞,素质教育已进入全面推进的历史阶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落实在每一节......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过程,经历学习体验。为了更好地凸显数学学习中“体验”的重要性,我与同组的......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祁连山小学 陈万华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正因为如此,......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本站推荐]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新干中学老年科协朱宜清我最近看了一篇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作文。题目是“心中的小学生生活”。反映的小学生负担过重,希望校长、老师改变教育理念,不要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