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卓越课堂实践模式
卓越课堂实践模式
—巫山“133生本课堂”
重庆巫山县教研室:邝尔安
行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路上,思考、实践、研究,探索卓越课堂实践模式——“133生本课堂”,下面就此谈谈实践感悟。
一、认识“133生本课堂”
1.“133生本课堂”内涵
“133生本课堂”是在改变 “鸠占鹊巢”,以教代学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合作探究学习,广泛参与交流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率的课堂。
“133”即突出一个课堂核心:目标问题。抓住三个流程环节:预习—展示—反馈;把握三个维度交流:三个环节由内向外的互动交流。如右图所示:
2.“133生本课”堂鉴析
“133生本课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营造浸润民主、平等、激励、交流环境的人文课堂,是教师转换角色,走进学生,融入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学习共同体,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的心智能自由飞翔的生命课堂;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在高度尊重学生,充分依靠学生的基础上,先感悟,后认知,再熟知,重过程的生成课堂;是由文本到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更加关注知识的生命活力的生活课堂;是通过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以学定教,以追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更精彩的互动课堂。
“133生本课堂”是以“生本”为前提。教学设计上以立足我的学生,创设课堂活动情景,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操作上突出启发、引导、点拨,更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高度尊重信任学生,让学生“学”起来,思维“动”起来。突破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学操作,摒弃“师本”教学,构建“生本”、“学本”的教学体系。
“133生本课堂”不是简单形式或现象上的非此即彼,不是简单改教师下台学生上台,改同向坐为相向坐,改静听为言说,改先教为后学,或者教师靠着边,学生坐成圈,作业制成篇等形式上的改变;而是以学生为本,面对全体学生,发展学生思维,突出学生的学,做到有意义的讲,有针对性的讲,培养学生读、说、演、写、算、思(思维)、操(实践操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合作意识等多方面的素质,从而有效或高效达成“三维目标”。3.“133生本课堂”评价
“133生本课堂”:从课堂理念上看,以生为本,民主开放,激发活力;从学习形式上看,自主合作,交流研讨,彰显磁力;从课堂氛围来看,探究体验,思维活跃,显现张力;从资源引用来看,典型精当,校本生本,紧扣主题;从课堂效果来看,生为主体,三维达成,真实有效。
二、实践“133生本课堂”
“133生本课堂”是以教师启发引导点拨为关键,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根本,切实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主导在教师,主体在学生,形式在民主、开放,目的在追求 “三维目标”的有效或高效达成,让学生更精彩。
1.突出一个课堂核心:目标问题。目标问题的提出,教师备课时可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特点设计提出,也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合作提出。在教学中教师精心组织引导,启发点拨,通过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以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形式开展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目标问题设计提出要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内容,把握四个“度”,一是紧扣主题,把握目标的达成“度”;二是符合学生实际,把握学习的梯“度”;三是表述清楚,把握内容指向的准“度”。四是目标全面,把握合作探究的效“度”。
2.抓住三个流程环节:预习—展示—反馈(1)三环节的目标任务
预习——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提出问题,并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施同桌或小组内的学习交流,达到目标问题的初步解决,为展示交流奠定基础。
展示——围绕目标问题汇报预习成果,实施互动思维交流,注重碰撞与批判,发现学生新生成的问题和存在的疑难问题,强化启发点拨追问,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深化目标问题解决。
反馈—— 是对预习、展示的学习效果进行回归性的检测,关注“学困群体”,强化新生成问题和重难点问题的再度预习、展示,准确把握学生的“读、说、演、写、算、思(思维)、操(实践操作)等学情状况,突出目标问题解决的迁移运用,感悟提升和拓展归纳,及时矫正补救,回归目标问题的全面解决。
(2)三环节的实施操作。
三个环节教与学有不同侧重点和任务,因此,实施操作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在预习阶段,一般首先是提出学习的目标问题,然后教师巡回指导、引导,注重抓两头,带中间,有效组织学生开展独学、对学、群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问题尽量自学,形成目标问题解决的初级版。展示环节一般是由内向外的扩张,激发学习驱动力。关注学生对问题的解读理解,尤其要重视差异性、批判性思维的发现,教师采取“盯、观、跟”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盯”学习目标和任务;“观”学生学习状态和思维过程;“跟”学生对问题的表述,适时启发,跟进探究,评价鼓励,让课堂产生灵动的火花,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学习情趣,创制目标问题解决的升级版。反馈阶段特别注重捕捉展示交流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生成的新问题。突出知识的巩固、归纳、延伸、迁移,回归学习目标达成测评,进一步提炼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目标问题解决的优化版。
(3)三环节的适时链接
“133生本课堂”预习、展示、反馈三环节是互通包容的循环整体,不是完全孤立的。预习中有小展示、小反馈;展示中有小预习、小反馈;反馈中有巩固测评展示,有生成新问题的小预习、小展示。三环节的适时链接,根据课堂的变化实施,在明确把握任务指向的基础上,做到内容定位精准;机会把握精当;节点安排精巧;方法运用精选;点 拨启发精确。做到形式与内容,动态与静态、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突出“三个”维度目标的重点,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同时预习、展示、反馈既可以是课堂环节,也可以成为独立的课型,即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根据教学内容和实施的情况而确定。因此,三环节是教学流程,不是每堂课必备的环节。
3.把握三个维度交流:三个环节由内向外的交流。
“133生本课堂”三个维度的交流是预习、展示、反馈三环节中师生、生生互动的主要学习形式,也是教师把握学情的重要途径。预习交流是在同组内或同桌之间就学习目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兵教兵、兵带兵”为主的学习交流。展示交流是将同组内或同桌之间的学习感悟,向全体学生作预习成果的学习汇报交流。与预习交流有两点不同,一是面向全体同学;二是筛选问题,突出预习中重难点问题或新生成问题,不需将预习的问题面面俱到。反馈交流是根据测评过程发现的问题,开展拓展与补救性的学习,全面达成“三维”学习目标的学习交流,回归目标问题的全面深度解决。
三个维度的交流充分让学生嘴动、身动、心动、脑动,既要敢于放手,又要有效调控,把握节奏,抓住关键,提高准度,增强力度,提升效度。
三、价值“133生本课堂”
在实践新课程中,探索卓越课堂教学新模式有其不低估的作用,“133生本课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减少盲目性。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实践的课堂究竟是怎样的,教师感到困惑。“133生本课堂”明确了突出一个课堂核心,抓住三个流程环节,把握三个维度交流,虽然有缺陷,需要在实践中研究完善,但能让教师清楚知道了课堂突出什么,抓什么,把握什么,应遵循的基本规则,克服教师在课改实施中放任自流,漫无章法的弊端,减少了盲目性。
2.提高有效性。“133生本课堂”规范了教与学的行为,明确了教与学的抓手,使教师教学行为的目标指向更加清晰,学生学习的目标更加具体,虽然达成教学目标方法、策略各不相同,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合作学习的品质,探究学习的思维,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广范参与到学习中去,始终是教学的着力点。从新课改教与学的关系来看,只有学生自主的学,有效的学,才叫真正的教得好。“133生本课堂”明确了教学内容,突出问题;教学流程,抓住三环节;教学互动,把握交流;使课堂教学有了教与学的抓手,更加有利于提高“三维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3.增强发展性。
“133生本课堂”是推进课程改革的载体,实践中会发现许多新问题,产生研究的新课题,有利于引导教师作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在实施中,遴选骨干,先行先试,采取了“寻痛—问痛—诊痛—治痛”的实施方法,把“133生本课堂”实践作为引导教师发展的支撑点,研究课堂,让骨干教师进一步提升课堂操作能力,吸引广大教师参与课改,实践课改,共同追求发展,提高课改质量。推进“133生本课堂”,开展教学反思,激发教师发展追求活力,让教师产生研究的情趣,增强发展性。
第二篇:构建教学模式 打造卓越课堂
构建教学模式
打造卓越课堂
——卓越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蔡成纯
模式是课堂教学的结构,是师生活动的规范,是先进的教育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课堂教学需要模式,它能令初学者“有章可循”“摸着石头过河”,较快地进入角色。当模式运用到一定程度,会由“有形”转化为“无形”,即所谓“无模之模,乃为至模”,形成教师独自的教学风格。我们在参加县教科所推行的“实施‘121’教学模式,构建卓越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就是要结合学校实际,逐渐形成自己的卓越课堂教学模式,以“享受教育,奠基人生”为教学理念,并将该理念渗透到课堂,一是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课堂,让学生享受课堂,快乐学习;二是为学生打下扎实稳固的基础,使学生具有终生受益的素质。要坚持“多维育人、全面发展、能力为重”,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彰显民主平等、交流互动、教学共进的课堂教学文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
一、理念:先学后教,少教多学,教学共进,多维育人,学有收获。
二、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建立师生共同体;变追求知识的有效性向多维育人发展(包括公民素养、科学知识、人文修养、艺术修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变重视结果向结果、过程共重发展,提升学习能力,培养发现、探究、创新意
识。
三、系统
核心:小组学习、交流互动。
程序:导学案引领,明确学习目标,预习性自学;小组学习,分层互助,各有所获;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点拨提升;当堂检测,分层训练,牢基拓展。
特色:小组学习——独学、互学、群学,兵带兵、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内涵:体现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做到三动——形动、神动、心动。
达到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凸显三特点: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
实现三学:想学习、乐学习、会学习。
高效三标准: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环节都有任务;每一个学生在每一段时间都有事做;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进步。
四、流程(图略)
一个载体:即师生共用一个“导学案”(预习案、学习案、检测案)
四个阶段:即预习导学(提供预习案,明确学习目标,预习交流,熟悉文本,提出质疑)→小组学习(针对重点内容,安排小组学习,小组长组织组内学习:结对帮扶、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形成学习成果,准备交流展示项目)→交流展示(教师组织各小组围绕重点学习
内容展示学习成果;质疑、释疑、补充,教师精讲、点拨;完成学习任务)→检测评价(反思和校正,以练习、问答、回想、小结等多种形式进行回归检测;分类辅导:差生达到基础学习目标、中生略有提高、优生达到知识的迁移与拓展目标;学习评价。)
八个环节:即明确目标(布置预习内容、明确预习要求)→自主预习(按要求预习、完成预习作业、提出学习疑问)→问题反馈(批改学生的预习案,梳理学生预习中的问题,调整教学案)→小组学习(教师指导各小组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围绕学习案进行学习:或结对帮扶、或讨论交流、或分工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精讲点拨→检测反馈(分层检测)→评价小结(评价内容:学习内容评价、学习方法评价、学习情感态度评价、学习体验评价;评价方式: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
五、构建学习共同体
1、建立小组。根据学业、能力水平和性格类型进行分组,男女搭配、同知搭配(学业水平层次)、性格互补搭配,成员4——6人。
2、选举组长。学生民主选举组长,形成有凝聚力、号召力,团结、进取、争优的小组集体。
3、小组培训。培训小组长,使其成为小组的“领袖”,教师的助理。训练组员,做到讨论、回答、评价“敢、愿、能”;尊重他人意见,愿倾听、会倾听;自觉遵守学习纪律,保持良好的学习秩序。
4、小组文化。制定评价激励措施,定期及时评比,及时表彰奖励,培养集体主义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建立组内帮扶关系:帮扶结对,优——中,中——差;实施组内问题责任制:差生解答容易题,中生解答较难题,优生解答困难题;形成小组文化:冠以体现小组特色或特点的美的组名,呼喊组训,提振精气神,形成组内有序的学习秩序,养成组内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文明礼仪习惯)。
5、习惯培养。结合班级纪律管理,制定小组学习规定,培养学生坐姿、倾听、讨论、合作、帮扶、发言、预习、评价、作业等良好习惯。
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一、编制导学案的原则
(1)课时化原则: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问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化原则:在学案设计中应优先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通过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励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4)方法性原则: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教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
(5)层次性原则:在编写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编制导学案的要求
(1)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3)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学案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大体上来说,学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基本同步,一个优秀的学案应该起到这些作用:1)激起动机,激发想象;2)紧扣课标,开阔眼界;3)重视学法,培养能力;4)面向全体,层次多样;5)结构合理,操作容易。
二、导学案样本(见所发导学案)
三、导学案内容
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可设计预习案、学习案、检测案三种导学案。预习案是将原来学生预习的过程具体化,具有导学的作用;学习案即教学生学习的方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检测案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对知识进行适当拓展。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内容时,应注意思考以下几组问题:
1、学生是否可用?
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因此在进行导学案内容设计时,教师应遵从适应性原则,不能仅从教学的角度进行设计,而要不断地问自己:学生能否看懂?学生会有什么疑问?这样的设计会产生什么样的学习结果?等问题,以保证导学案的内容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
2、学生如何学习?
学习是一种建构过程,教师应充分考虑、尊重学生认知的特点。因此一份有效的导学案,各环节的学习内容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期间教师应不断地问自己:通过上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什么?这一环节的学习内容与上一环节有何关联?学完本环节,学生又会产生哪些预期的学习结果?
3、学生做些什么?
导学案的内容由一系列“学习活动”组成,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设计时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内容?设计怎样的学习活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内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将产生哪些预期的行为?这些行为是教师主导还是学生主导的?
预习案
预习案可以由预习要求、预习内容、预习疑问组成。预习内容中又有知识背景的预习、基础知识的自学,相关试题的练习等板块。预习疑问主要是指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问。
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能在课前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而将质疑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这是预习案设计的着眼点。在最初的预习案设计中,教师可根据所学部分的核心内容和知识主线设计3--5个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明确主干知识,基本掌握简单知识,搞清疑难所在,以便有目的听课解疑。之后,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再逐步提高预习要求。
学习案
学习案可以由以下要素组成: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过程。
对于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师应避免照抄教参,应在分析学生、教材、课标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有: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学习过程是由学生的各种课堂学习活动组成,可包含知识回顾、新课导学、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课堂总结等环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小贴士”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提示。
检测案
检测案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对知识进行适当拓展,主要包含巩固练习、学习总结、学习反思等要素。
检测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查自纠的机会,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和总结方法中,把握问题的实质,掌握学习的规律。
在检测案设计中,教师可把一节课的知识体系设计成表格式或规律总结等形式帮助学生课后复习,同时设计一组相关练习题供学生课内或课后完成。
四、注意事项
在进行导学案编制时,应避免如下问题:
1、导学案编制习题化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认为学生自主学习就得大量做题,所以在设计导学案时,机械照搬课本内容,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成一道道的习题,认为这就是“导学案”。如果按这样的“导学案”进行教学,学生就容易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地寻找答案。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发挥“导学案导学”的优势,更谈不上“以学论教”。
2、导学案编制简单化
有些教师设计的导学案非常简单,主要是归纳、罗列知识要点,分析、阐述重点难点或只是学生的学习、练习提纲,或简单表面式的师生活动,这样的导学案无法引领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感受规律。而教师在教学中又往往丢开课本,只是依照导学案展开教学活动。
长此下去,教师的教学必然导致思想僵化,教学呆板,教学水平必然难以提高。导学案如果知识教材的缩写,只是以知识为线索的学习提纲,也就失去了导学案的意义,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忽视对课本的研讨。
3、把学习目标定位在教学目标
由于教学目标是针对教师的,不是围绕学生学习确定的目标,所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课堂表面上是师生、生生互动,但实质是无效互动。没有真正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本无法有效自学。学习目标的制定要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关注学情,尊重学生的意见;在内容体系上要瞻前顾后,要把培养和发展能力放在首位。在具体设计时,除了要列举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把握层次,还要将本节内容与各节、各章内容联系起来,构建起学科内容网络;更要注重方法性、延展性的目标。此外,学习目标要具体、可操作、有层次,利于不同学生分别实现。
4、自主学习等同于放任自流
“导学案导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学习不等于教师完全放手,更不等于放任自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主体地位要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才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不能不管不问;学生讨论时,教师要了解情况,掌握全局,及时参与、指导。
教师实施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工作: 1)把目标交代清楚。
2)教师一定要进行全班巡视,检查学生的预习案,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疑惑和带有共性的问题,及时指导和进行二次备课。
3)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4)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疑惑和带共性的问题,如果学生自己解决不了,教师必须讲,而且要讲明、讲透,以突破重点难点。
5、学生热衷于互动交流,忽视了独立的思考和自主训练 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独立自研、自做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提升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把自学、自做与交流讨论严格区分开来,先让学生自学自查后,再进行讨论交流。
2)强化多人次的板演展示,反馈学生思维与结果的准确性,用板演促进学生认真独立的自研自做的习惯能力的培养。
3)对导学案要收回认真查阅,从中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加以个别或整体的纠错辅导。
4)要有阶段性纠错措施,促进每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训练独立学习的规范性,提升效率,实实在在地落实“导学案导学”。
6、教师不批改导学案
在课堂上仍然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能及时在导学案上做笔记,不能认真完成导学案上的巩固提升训练。教师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批改一部分学生的导学案,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第三篇:卓越课堂“双重六步”教学模式
附件: “两重六步”教学模式构想
一、提出背景
(一)时代的要求
2012年7月,为了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重庆市教委出台了《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我县为了落实相关工作,积极筹备启动了“武隆县卓越课堂行动计划”。
(二)现实的需要
2012年10月,配合县督导室学年督导工作,县教科所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科研及教学管理”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中发现,当前我县课堂教学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表现在部分教师目标设置缺乏三维意识,普遍偏重知识性目标,能力和方法目标“无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贴标签”。
2.教学内容失当。表现在:或容量偏大,课堂节奏过快,训练蜻蜓点水;或容量过小,课堂秩序散漫,学习过于轻松;有的课堂教学内容甚至偏离教学目标。
3.教学方法老套。不少教师仍然不愿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牢牢把持课堂,以一讲到底或问答式教学为主。
4.学科要义遗失。兼任学科教师普遍把握不住学科特点,对学科要义没有真正理解,凭着感觉,胡乱应付。如,科学课、品德与生活课就讲讲图,音乐课就教教歌。
在督导评估过程中,相关人员深入各乡镇中心校课堂听取了107节随堂课,被评为优秀等级的共8节,仅占总课数的7%。
选取体现先进教学理念、可操作性强、符合我县实际的教学模式,推动我县各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全县小学课堂教学实效,势在必行。
二、模式界说
“两重六步”教学模式也可称“123211”教学模式。“两重”指在整个教学流程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重视学生学习活动落实,另一方面指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和检测。这一观点体现了当今先进的学习理念,做到切实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既重学生学习过程指导,又重学生学习效果检查。
“六步”指教学过程分六步进行。
第一步:导入定向。首先由教师激趣导入并告知学生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时间可控制在4分钟左右,占整堂课时的10%。
第二步:自学质疑。即由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进行自学并对自己不懂的内容进行质疑。时间可控制在8分钟左右,占整堂课时的20%。
第三步:合作释疑。即学生将自己自学时的疑难问题提交同伴或小组讨论,依靠小组的力量解决部分学习困难,对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请求教师支援,教师对共性问题可进行集体点拨指导。时间可控制在12分钟左右,占整堂课时的30%。
第四步:小组展示或集体检测。即各学习小组将自己的自学或群学情况向全班展示,或者开展集体学习效果检测。时间控制在8分钟左右,占整堂课时的20%。
第五步:收获梳理。即学生根据全班交流和教师点拨对自己本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补遗,同时对本堂课的学习所获进行整理。时间控制在4分钟左右,占整堂课时的10%。
第六步:总结布置。即由教师对本堂课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点评,对下节课任务和要求进行布置。时间控制在4分钟左右,占整堂课时的10%。
本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各学科可根据自身特点和不同课型进行变通,但不管如何变,学生学习活动时间和学习效果检查的时间必须保证,不得少于整堂课的50%。
三、关键梳理
(一)导学方案设计
充分利用本校集体智慧,集思广益,设计好学科导学方案是本教学模式的第一个关键环节。
1.确定适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遵循 “三符三融三重”原则,“三符”指符合课标年段要求,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符合学科教学要义;“三融”指三维目标有机融合;“三重”指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能力的培养。2.设计精巧的导入环节。“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要真正起到“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明确目标任务”的作用。
3.提供精当的自学建议。学生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学习,教师进行导学方案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对学生自学的引导,可采用设计“自学提示”,或完成自学练习题等形式加强对学生自学方法的引导,以确保学生自学的“有效” 甚至“高效”。
4.预设充分的小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基本途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要克服“形式化”倾向。教师要针对学生年龄、教学内容等因素,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方案预设。
5.准备适切的检查方式。课堂教学的效果,要通过检测才能得到准确的反馈。传统的方法大多是通过作业或单元检测的方式,反馈的信息失真或延后,不得对当堂学习效果的巩固。“两重六步教学模式”提倡学习效果当堂检测,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学方案时,要把对学生当堂课的知识、能力等目标的达成检测作为设计要素之一加以考虑。
6.思考合理的课后拓展。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知识到课外运用得以巩固,能力到实际砺练得以提升。教师合理的课后拓展题是沟通课堂内外的桥梁。
(二)合作学习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班级根据学生学习的基础不同,从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学习成绩、学习风格等来优化组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六个小组,每小组人数根据班额大小分成6~12人。桌对桌,面对面,以便于学生分组、交流、合作。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教师在课堂上是主持人、组织者、指导者,也可以是学生小组学习和展示的参与者、激励者。
教师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要体现年段特点,低年级重在对学习小组“组织构建、习惯培养、责任分解”的方法指导;中年级重在指导小组成员之间的“总体规划、民主协商、分工合作”等要素的落实;高年级要尽量放手,教师重在对学生质疑问难提供解决方法和途径建议。
四、教学原则
(一)民主性原则。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统领者,也不存有话语霸权,课堂专制,有的只是平等的人格,学习的伙伴。以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为宗旨,学会对话、商量、征求甚至请教、道歉。创设民主、宽松、自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二)全员性原则。不搞精英教学,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尤其对薄弱生要倍加关爱,尽量提供方便、机会,让学生展示自我,树立信心,培养其勇敢精神和竞争意识,分层次教学,合理安排不同任务,逐渐缩小优弱差距,力争让最后一名学生也能不断发展。
(三)主体性原则。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空间,学习的机会,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组织者,调控者,而不是主讲者、解答者、操作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当好探索者、表达者、展示者。
(四)创新性原则。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的精神,尊重他们的奇特思维,引发他们的求变、求异、求新、求奇的内驱力,营造一种标新立异、创新超凡的竞争氛围。树立异曲同工、独具匠心、天斧神工、巧夺天工、举一反
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风气。
(五)合作性原则。师生、生生、组生、组组、强弱加强合作,互补共赢,相互点评、指正、借鉴、补充、心灵碰撞、人格感染、智慧启迪。
(六)活动性原则。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师生创设丰富的交流、探究、操练、体验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快乐、练才干、增智慧、提素质。
五、学科变式
(一)语文学科
小学语文“五段式”教学模式:调动内驱(4分钟)→个性实践(8分钟)→同伴助学(8分种)→展示提炼(16钟)→延读运用(4分钟)
操作建议:
第一步:调动内驱——教师为主。用4分钟左右时间由教师导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调动想学愿学能学的内驱力。具体包括基于教学内容的激情导语、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学法提示等。
第二步:个性实践——学生为主。用8分钟左右时间让每一个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要求,记录学习中的主要收获、遇到的问题或疑惑。
第三步:同伴互助——学生为主。用8分钟左右时间由学生自发组成小组(不限人数不限具体成员)讨论交流,提问答问,解决疑难问题。
第四步:展示提炼——师生互动。用16分钟左右时间抽学生个体或小组展示学习结果,老师相机进行肯定、矫正,提炼出有价值的知识点、学习方法、突出成果等。
第五步:延读运用——教师为主。用4分钟左右时间由教师布置作业、推荐读物、提示方法等。
(二)数学学科
新授课:复习铺垫→自学质疑→合作释疑→总结方法→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操作建议:
第一步:复习铺垫,3分钟,复习与新授内容相关的旧知识,唤起学生的记忆,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
第二步:自学质疑,8分钟,提出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第三步:合作释疑,7分钟,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归纳梳理小组学习中的所得与困惑,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第四步:总结方法,5分钟,在自学与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全班交流,总结方法。
第五步:巩固练习,12分钟,学生在明确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巩固方法,形成能力,检测学习效果。
第六步:拓展延伸,5分钟,通过变式、深化练习,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练习课:回顾梳理→综合训练→范例精讲—总结提炼→检测反馈
第一步:回顾梳理,8分钟,学生独自回顾、梳理所学新知识,再通过同伴互助,全班交流内化知识。
第二步:综合训练,10分钟,通过巩固新知识的基本练、新旧知识的比较练、克服思维定势综合练等,让学生习得方法,形成能力。
第三步:范例精讲,5分钟,老师根据学生联系情况,抓住关键,精讲点拨。
第四步:总结提炼,3分钟,在老师精讲点拨的基础上,优化方法。
第五步:检测反馈,12分钟,通过作业练习,检测学生练习效果。
整理复习课:回顾知识,自主梳理→交流展示,引导构建→综合运用,查漏补缺
第一步:回顾知识,自主梳理,8分钟。学生独自回顾本单元知识,进行归类。
第二步:交流展示,引导构建,5分钟。在学生自主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同伴互助,教师点拨,提炼方法,形成系统知识。
第三步:综合运用,查漏补缺,27分钟。在学生形成知识串,优化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学习数学的经验。
(三)品德学科
品德学科生活常识课“六步”教学法: 情景导入→讨论辨析→体验感悟→交流展示→收获梳理→总结布置。
操作建议:
第一步:情景导入。首先由教师创设与生活情景类似的教学情景并告知学生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时间可控制在4分钟左右,占整堂课时的10%。
第二步:讨论辨析。即由师生针对教学情景开展辨析讨论,对相关现象形成初步认知。时间可控制在8分钟左右,占整堂课时的20%。
第三步:体验感悟。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初步认知在创设的情景中体验运用,形成切身感受,帮助学生实现由“旁观者”向“亲历者”的转变。时间可控制在12分钟左右,占整堂课时的30%。
第四步:交流展示。即各学习小组将自己的自学或群学情况向全班展示。时间控制在8分钟左右,占整堂课时的20%。
第五步:收获梳理。即学生根据全班交流和教师点拨对自己本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补遗,同时对本堂课的学习所获进行整理。时间控制在4分钟左右,占整堂课时的10%。
第六步:总结布置。即由教师对本堂课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点评,对下节课任务和要求进行布置。时间控制在4分钟左右,占整堂课时的10%。
(四)科学学科
引出话题→探究与实验→运用与拓展 操作建议:
引出话题(3分钟):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探究与实验(30分钟):解决“做什么”(主要教学活动)、“怎么做”(开展活动的基本步骤和具体办法)。“提出问题、合理猜想、制定方案、实验探究、整理分析、得出结论”是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运用与拓展(7分钟):知识运用、回应目标、拓展延伸。
(五)英语学科
小学英语“六步”教学法:热身导入(3分钟)→新课呈现(15分钟)→操练与巩固(8分钟)→展示与评价(8分钟)→拓展训练(4分钟)→作业布置(2分钟)。
操作建议:
第一步:热身导入(3分钟)。具有趣味性,与新知密切联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等。导入有语境,目标明确、简洁,易操作。
第二步:新课呈现(在教师主导下学习)(15分钟)。1.情景呈现,整体感知文本内容;2.带着具体任务听录音,任务设置有层次、梯度,由易到难;3.词在句中感知、理解;句在篇中理解;4.根据配图理解文本故事。
第三步:操练与巩固(8分钟)(学生自主分组练习)。1.操练文本中的重难点词,做到音形义相结合;2. 操练重难点句子,程序:机械操练—有意义操练—交际运用,体现由学到用的过程,操练时语境创设真实自然,贴近儿童,贴近生活;3.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巩固与信息转换练习,如判断正误、连线、标图、配对、排序、问答等。
第四步:展示与评价(8分钟)。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如:自编对话展示等等)。
第五步:拓展训练(4分钟)。1. 情感、态度、价值观等。2.本课小结。
第六步:作业布置(2分钟)。体现多样性、开放性、系统性和创造性。
(六)音乐学科
音乐教学“五情”教学模式:定向激趣(情感唤起)→ 感知体验理解(情感深入)→ 创造表现(情感外化)→ 小组展示与检测(情感表现)→总结布置(情感升华)
操作建议:
第一步:定向激趣。首先由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间控制在4分钟左右,占整堂课的10%。
第二步:感知体验理解。通过各种手段聆听、感知、体验、理解音乐,掌握各项音乐技能。时间控制在12分钟左右,占整堂课时的30%。
第三步:创造表现。通过小组讨论对音乐进行创造与表现,依靠小组力量解决困难,教师进行集体点拨指导。时间控制在8分钟左右,占整堂课时的20%。
第四步:小组展示。各小组将自己的自学或群学情况向全班展示。时间控制在12分钟左右,占整堂课时的30%。
第五步:总结布置。通过生评、师评对本堂课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课后任务和要求进行布置安排。时间控制在4分钟左右,占整堂课时的10%。
(七)美术学科
小学美术“六步“教学模式:课前准备→激趣导入→方法探究→创作表现→作品展示→拓展延伸。
第一步: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准备相关工具材料。
第二步:激趣导入。运用欣赏、谈话、观察等各种方法创设情境,激趣引入。时间2分钟。
第三步:方法探究。通过观察、了解、尝试、交流、合作等形式探究知识技能。时间10分钟。
第四步:创作表现。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教师巡视指导。时间20分钟。
第五步:作品展示。各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情况,总结收获。时间5分钟。
第六步:拓展延伸。时间3分钟。
(八)体育学科
每节体育课结合课的内容安排5分钟的体能素质练习,教师讲解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学生活动练习时间不少于20分钟。
田径及球类的教学流程:
导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体会→讲解示范→分组练习(自主、合作、探究过程)→游戏或竞赛→素质练习→放松总结
武术及体操的教学流程:
导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复习动作(非新授课)→讲解示范与练习→分组练习及展示(自主、合作、探究过程、学生创编过程)→素质练习→放松总结
(九)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六步”教学模式:导入激趣→尝试操作→交流解疑→分享成果→拓展应用→梳理收获。
操作建议:
第一步:导入激趣。谈话或范例等激发学生求知欲。第二步:尝试操作。按照教材提示的操作步骤,初步尝试操作,记录有共享价值操作要领。
第三步:交流解疑。交流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怎么去解决这个困难。
第四步:分享成果。展示优秀作品,学生自己评述,同学、老师点评。
第五步:拓展应用。知识和技能的升华与迁移,应用掌握的技能设计制作同类作品或解决类似的问题。
第六步:梳理收获。填写教材中“我的记录”,完成“试一试”,存放自己作品。
(十)综合实践
确定主题→拟定目标→制定计划→实施活动→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操作建议:以上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的基本环节,每一个环节下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设计相应的课时,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变通,创生模式。
第四篇:卓越课堂
重庆市沙坪坝区“学本式卓越课堂”“八校联盟”行动方案
重庆市沙坪坝区“学本式卓越课堂”
“八校联盟”行动方案
(重庆15中、重庆64中、重庆68中、重庆69中、重庆71中、沙坪坝上桥中学、坝二塘中学、沙区名校联合中学)
一、共同体名称:“卓越课堂八校联盟”:这是由沙坪坝区主城地区的八所单办中学即重庆15中、重庆64中、重庆68中、重庆69中、重庆71中、沙坪坝上桥中沙坪坝二塘中学、沙区名校联合中学组成的旨在实施“学本式卓越课堂”而组成的学织。
为全面贯彻执行重庆市教委(渝教基2012 53号)《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年行动计划》,具体落实《沙坪坝区中小学“学本式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要求庆15中、重庆64中、重庆68中、重庆69中、重庆71中、沙坪坝上桥中学、沙坪塘中学沙区名校联合中学八所学校共同组建行动共同体,成立“卓越课堂八校联盟”在整合资源、集聚合力、共同行动、协调执行,推动“卓越课堂八校联盟”成员校的本式卓越课堂”计划的实施、监控和评价,并依据八校实际,以多元、开放、包容的指导八校立足校本、基于学本的课堂改革实践活动。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二、行动理念:“人人皆可卓越”。我们认为,卓越是一种人生的状态亦或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它是一种积极向上生价值取向。教育的高境界在于按照教育的规律,遵从人本、尊重人性、赋予人文化个过程并使学生获得一种健康发展的状态。显然,这种状态的一种表现就包含“卓越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价值追求,赋予它必须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素养,经过教育过程后的学生变得合格、优秀甚至卓越。课堂改革实践中,我们可以经过广实践和探索,实现“人人皆可卓越”的教育理想。所以,我们倡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落实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确立“人人皆可卓越”的行动理立足八校,基于八校的具体实际,有计划、按步骤地扎实推进沙坪坝区中小学“学本越课堂”改革,着力实现“卓越课堂八校联盟”成员校的师生发展、学校发展。
三、基本认识
1、基本内涵。“卓越课堂”作为重庆市教委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一种“堂”理念、境界或形态,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开放、包容的系统;沙坪坝区中小学“式卓越课堂”的行动计划,更是基于地区实际、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重大课堂变革举措们八校在认真研读和品味这些文件的精神以及内涵的基础上,决定组建“卓越课堂八盟”,以确保落实沙坪坝区“学本式卓越课堂”计划和要求。坚决倡导“学生发展为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以学定教、多学少教、因学活教”的改革方向
2、主要特征。我们认为,沙坪坝区教委提出的“学本式卓越课堂”的生命性、性、优质性、开放性、发展性等特征,具有鲜明的指向和实践意义,能够反映我区学堂改革的基本面貌和价值追求,我们将按照“学本式卓越课堂”的主要特征,以不同生层次、教师层次和具体实际,促使八所学校在课堂改革行动中得到全面体现和落实(1)生命性。是指高度关注师生课堂的生命体验,课堂成为学习共同体、师生生生之间民主、平等、和谐,实现共识、共享、共进。(2)系统性。是指既最大化地优化教学要素极其相互关系,又充分关注课前、课协调发展和教学管理、教师发展的系统改良。
(3)优质性。是指教师教学和学生学的负担轻,课堂教学效率高、效果好、效有特色。
(4)开放性。是指既面向同一学科的单元、学期、、学段、学制乃至终生发标开放,又面向其他学科发展目标开放,还面向家庭和社会开放。
(5)发展性。是指“学本式卓越课堂”要经历“规范课堂—高效课堂—精品课堂发展过程,学校和教师要处理好传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规范与自由的关系,在课堂全面转型的基础上,积极追求个性化的“卓越课堂”。
3、整体结构。沙坪坝区提出最大化地优化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四及其相互关联是“学本式卓越课堂”的组成系统,使我们更明白教师和学生分别是学的主体,更为明确教学内容是师生教与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信息,更加清楚教学是师生教与学活动的精神、制度和物质环境。从教学模式视角看,“学本式卓越课包括先进的教学观念、整合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程序、优化的教学要素和健全学评价等。
(1)教学观念:先进的教学观念是我们的指导思想。(2)教学目标:整合的教学目标是我们的预期结果。(3)教学程序:科学的教学程序是我们的实施步骤。(4)教学要素:优化的教学要素是我们的实现条件。(5)教学评价:健全的教学评价是我们的判定标准。同时,“学本式卓越课堂”还是
(1)上下贯通的课堂:教学观念与新课程理念一脉相承,教学目标与育人目标贯通。
(2)前后延伸的课堂:有充分的课前准备、精心的课后巩固和广泛的课外实践(3)左右关联的课堂:有科学的教学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和健全的家庭教育在实施课堂改革的行动中,我们立足课堂整体结构的优质化、高效化和功能化
1、模式建构。沙坪坝区提出的“学本式卓越课堂”行动,已经建构起“先学互助展评”的基本模式。“卓越课堂八校联盟”将按照这一思路,首先规范建构行然后依据各校实际,建立起具有鲜明特色的“卓越课堂模式”。
“当堂自学、同伴助学、活动展学、互助评学、教师导学”是八校联盟课堂改基本形态,我们将结合实际,在符合我区“学本式卓越课堂”内涵、特征和结构要基础上,充分体现校本特色,坚持多元、开放、包容的思想,整体推进八校“学本越课堂”的实施。
四、实施策略
1、整体推进。“卓越课堂八校联盟”将从2012年10月开始,利用五年的时间步、分阶段地整体推进并最后实现“学本式卓越课堂”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八校联导小组主管,进修学院专家主导,各校教务处主持,家庭和社会主助,落实措施,责任,分解任务。各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副校长为直接责任人,实现整进,共同进步的基本目标。
2、研究引领。在区教委、区进修学院和有关专家学者的引领指导下,八校发挥优势,专题研究“学本式卓越课堂”的问题和解决之道,适时分析、总结和提炼,产生有效的推广经验和理论成果。
3、分步实施。采取“3+2”实施策略,“3”指前三年为达标阶段:建立稳定的越课堂八校联盟”,不因人废、不以事举。八所学校全部成为“卓越课堂”的合格“2”指后两年为巩固提高阶段,“规范课堂”全面优质,“高效课堂”普遍生成,品课堂”色彩纷呈。
五、目标任务
1、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的努力,八校联盟所有的成员校课堂实现由“教会”向“学会”的转变教师讲授为中心向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全面转型。按照区教委的工作目标,“学本式卓堂”分两步走:前三年,100%达到“规范课堂”,后两年60%达到“高效课堂”,到“精品课堂”的目标。阶段任务、(1)启动阶段(2012.9—2013.1)。建立“卓越课堂八校联盟”
行动组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既要制定八校共同体整体计划,又要制定各校具体实划,明确职责任务。召开全校教职工动员大会,各校进行两次专家培训,开展学习共活动,参与优秀课例的展示活动,建立八校“卓越课堂”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学本越课堂”五年行动研究专题课题,督促人员落实,落实人员负责。学期结束召开一次联盟实施“学本式卓越课堂”行动总结大会。
(2)实施阶段(2013.2—2015.1)。建立八校联盟健康运行的实施机制,具有广交流平台。“学本式卓越课堂”行动的管理、监督、评价形成常态。“规范课堂”优“高效课堂”普遍化,“精品课堂”特色化逐步显现。从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到年秋季学期结束,八所学校的“学本式卓越课堂”行动成绩或成果每学期末都要进行交流和总结。
(3)总结阶段(2015.2—2015.7)。全面总结八校联盟实施“学本式卓越课堂”绩和经验,细致分析问题、认真解决问题,结合工作目标,对落实得好的学校和个人行表彰和褒奖。
(4)巩固提高阶段(2015.9—2017.7)。全面实施“学本式卓越课堂”行动方案固和提高“卓越课堂”的品质并形成常态,管理、监督、评价、考核达到全面优质化度。
六、具体措施
1、统一思想:十月份进行教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教育和引导全体教师充分“学本式卓越课堂”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职业意识和感、使命感,要求每个教师都要参加到“卓越课堂”行动中来。八校联盟成员校都要栏或者宣传媒介进行广泛宣传。要求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行动。
2、健全组织:成立“卓越课堂八校联盟”行动组织。(1)“卓越课堂八校联盟”领导小组 组长:68中校长
副组长:上桥中学校长。
成员:重庆15中校长、重庆64中校长、重庆69中校长、重庆71中校长、重庆二塘校长、沙区名校联合中学校长。
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全面负责“卓越课堂”行动计划的制定、实施和监督,负责阶段总结、汇报和交流活动,解决和及时处理行动中的各类困难和问题。(2)“卓越课堂八校联盟”指导小组 组长:冯丽(沙坪坝区进修学院教研员)
副组长:伍永刚(沙坪坝区进修学院教研员)、王乙旭(沙坪坝区进修学院教研员)成员:八校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
指导小组的职责是负责行动指导、培训、考核和评价,参与“卓越课堂”的具体(3)学科小组 组长:语文:上桥中学教学副校长
数学:68中教学副校长
外语:71中教学副校长
物理:15中教学副校长
化学:69中教学副校长
政治:64中教学副校长
历史:名校联中教学副校长 体育:二塘中学教学副校长
地理:68中教务主任
信息:71中教务主任
生物:上桥中学教务主任 音乐:69中教务处主任 美术:64中教务处主任。
学科小组的职责是负责每个学科组的具体执行和落实情况,及时向领导小组和指导汇报行动的开展情况,提供第一手资料,真实反映教师的诉求和问题,切实解决具体和提出合理的建议。(4)常设工作小组: 组长:68中教学副校长
成员:联盟校教学副校长、68中教务处主任、德育处主任、教科室主任、办公室主常设工作小组的职责是协调各校行动计划、信息互通,具体组织学科小组的各种活动作安排以及学术信息联络等。
(5)信息组:八所学校的办公室主任为组长,负责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及时上传达相关信息。
(6)资料收集、成果汇总组:八所学校的教科室主任为组长,负责所有资料的收集理和汇总,适时编撰成册并负责交流和展示。
3、完善机制
建立和形成“卓越课堂八校共同体”常态化的运行机制,有召集人、有执行者,有相定的工作团队,每个学校都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确保较长时间里随时有任务、随受和完成,确保运行机制的健康发展。每个学校要把实施“卓越课堂”行动的情况纳职工的绩效考核中;建立和完善八所学校的教师培训、培养机制,每学期以八所学校义选派教师进行项目培训和提高培训;建立八所学校落实“卓越课堂”行动的联席会度,定期、定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交流和诊断活动。确保相关经费的投入和专项的合理使用,努力发挥其最大效益。
西南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全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宋乃庆对
“卓越课堂行动”
谈了三点看法。第一、卓越课堂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行动,值得大力推进。
“卓
越课堂五年行动”符合国家对教育的要求,符合“公平教育,均衡发展,减轻负担,提
高质量”的基本要求。卓越课堂体现了有效教学主体思想,是教师专业发展永恒主题,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行动。
第二、沙坪坝区率先在重庆市开展卓越课堂行动,值得参考,值得学习,值得研究。
《沙坪坝区中小学“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既考
虑到总体要求,又考虑到推进策略;既考虑到总体目标,又有工作目标,阶段性目标,很实在。第三、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重庆市文科重点研究中心、西南大
学将为卓越课堂提供大力支持。
区政府副区长蔡道静认为“卓越课堂行动”对沙坪坝区基础教育具有推动意义,是
一项承前启后的工作,与课程建设、教学方式改革、教师能力建设等一脉相承。要做好
“卓越课堂行动”的评价工作,区教委和进修学院要制定出规范课堂、高效课堂和精品
课堂达标的奖励办法。另外,在明年的财政预算上,区政府要对卓越课堂建设划拨专项
经费,在硬件建设、教师培训等方面予以支持。最后,蔡道静副区长还对“卓越课堂行
动”提出了三个目标,即通过五年建设,实现区域素质教育水平、教育质量和优质均衡
度的大幅提升。
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林平指出,实施“卓越课堂行动”计划,需要处理好几
个关系。一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卓越课堂行动”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代化教育
强区建设一以贯之。在全区教育基本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教育
要适应老百姓的需求,抓好创新,在课堂上进行突破。二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特色学
校建设、优质均衡发展与“卓越课堂行动”都是育人的手段。三是观念和行动的关系。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卓越课堂行动”的实施不能寄希望于所有外部条件完备。广大的
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创造条件,积极进取,提高认识,转变行为,把课堂变革落到实处。
四是整体推进与分工负责的关系。
“以学为本卓越课堂行动”的落实需要做到“五主”,即区教委“主管”,中小学“主办”,区教师进修学院“主导”,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区
教育评估与监测中心“主评”,家庭和社会“主助”。
重庆市教委副主任钟燕对沙坪坝区“卓越课堂行动”予以充分肯定。她从三个方面
对实施卓越课堂改革做了说明。她说,卓越课堂不是简单的课堂教学改革,更是教育深
层次变革,是育人模式的转变。实施卓越课堂改革,具有三个方面的必要性。第一、实
施卓越课堂改革是实现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需要。
未来的竞争是科技的
竞争,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重庆市的新课程改革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是还
存在诸多问题,大家的畏难情绪还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状况还有。我们要承担起历史 的责任,树立起忧患意识,转变育人模式,从课堂改革做起。第二、实施卓越课堂改革 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学生基础知识还不错,但是创新能力不足。在市场经济
背景下,教育面临着以知识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型。过去的教育改革主要集中于管理体
制的改革,但是教育的深层次改革触及较少。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在于成绩,而在于每一
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第三、实施卓越课堂改革是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减轻学生过重课
业负担,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快乐成长,需要我们从改革入手,另辟蹊径。实施卓越课堂改革,目的在于扭转传统的课堂教学,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切
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每位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全
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会上,教师代表、学校代表还对实施“卓越课堂行动”进行了发言。
(科研中心
李叶峰
第五篇:卓越课堂
我的卓越课堂观
汤继发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除了让我们学习到数学基本知识外,还可以陶冶我妈的情操,锻炼我们的思维。有效的数学教学能让学生轻松的学到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的每一堂课就必须注意它的有效性,让我们的每一堂课都更加的卓越。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卓越的呢?
对于卓越课堂,见人见智。下面,让我来谈谈我对卓越课堂的一点体会:
一、备好课
(一):确定教学目标。我们在备课前,应当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对所授内容目标、教材编写状况、例题、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智力状况等要了然于胸,综合各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高了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了也不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能力。
(二):灵活地使用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的一个参照物,而不是我们教学的全部。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人教版里,没一节都有很多的引入部分,那么这些引入是不是一定必要呢?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生情况来筛选了。有些例题的讲解是不是一定是最符合我们的学生的呢?这个未必吧。比如在“反证法”这部分,它给我们讲的那个例题就不一定很好。
总之,我们在备课时,应该考虑多方因素。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
(一):教师应着力打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多与学生交流,提高我们的亲和力。只有在和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可能会使师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才能真正达到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才能真正让学生和老师达到完美的配合。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树立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定位,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二):教师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如一潭死水,枯燥无味的。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熟悉、有趣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和好奇感。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好奇心,这样才会有求知欲,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比如,我在教“统计”这部分时,在引入、探究新知、巩固提高这些环节的设计中,我结合2008北京奥运会召开在即,工厂准备生产福娃这种纪念品,不知道生产的比例是多少,抓住学生对福娃都有一种特别的喜爱之情,于是我始终围绕着奥运福娃这条主线,穿插在各个环节中,学生在福娃的引领下,愉快的完成了整堂课的学习。
(三):主动与后进生靠近,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后进生不爱听课,上课开小差跟不上节奏的情况。这时我们就主动和这些学生靠近,提些他们能回答的问题,当他们答对时,我们要给与鼓励。让他们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不仅仅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已经评价他们的学习过程;不光是评价学生,还应该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果。所以,教学评价应该从多个方面去进行,要体现评价的多元化,不能是一个人说了就算。
(一):反思我们的“教”。它包括总结本节课的“闪光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越来越新、越来越有效,教学水平也能大大的提高;另外,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每一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的,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还要找到我们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深思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探索对应策略,让我们在后面的教学中少犯或不犯这样的错。比如我们在开始教“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方程组”的关系时,我们往往就是说不清它们之间到底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怎么来过度的。其实只要我们让学生明白了等式的对称性就简单了。y=kx+b不就是可以变形为 kx+b=y吗?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还得做到画龙点睛。
(二):评价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哪些地方是容易出问题的,哪些是学生不容易想明白的等等。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针对性。通过对学生“学”的反思,能使我们进一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得更轻松、更高效。
“卓越课堂”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它需要我们反思“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卓越的”„„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利用更少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好地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卓越吧!
垫江县第二职业中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