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律动课堂操作模式及实践体会
三段式律动课堂模式基本操作及实践体会
双泉小学
我校从2012年10月开始尝试“高效课堂的研究,在实施中不断思考、探索总结、反思。现概括为:“三段式律动课堂”旨在“因生而动”的课堂。汇报如下:
第一部分:“三段式律动课堂”模式基本结构
“三段”:指课堂环节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自学诊断,找准起点;(15分钟)
第二步:探究互动,利用差异促进生、本、教三者有效互动,(15分钟)第三步:整理测评,活学活用。(10分钟)
第二部分:“三段式律动课堂”基本操作详解
第一步:自学诊断。意指学生的独立学习,然后检查诊断自学情况 自学(10分钟)运用简单的方式迅速导入新课,然后出示目标,布置任务,进入自学环节。检查(5分钟)出一些基础题和提升题。基本要求:(1)达到激起学习兴趣。(2)要有知识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3)要达到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促进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题的难易要适度,量要少而精。
1、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课堂纪律以不影响别人的学习为宜。学生以教材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带到探究展示中汇报、解决。自学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告知本组学习组长,由组长向老师报告独学进展情况。
2、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要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巡视时应留心观察学生独学的状态是否投入;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独学的时间有快有慢,独学所完成的内容也有多有少,这一点是不能回避的客观事实,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搞好分层学习,分层达标,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适时点拨指导;独学环节完成时要对各组就学生独学的状态进行即时性点评。
第二步:探究互动(老师:第二次学情调查,确定展示的内容。)目的是:一方面展示自学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暴露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在教师引导下,由学习组长组织探究,再次展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对学生的要求:
展示的基本要求——展示要体现“四性”。
展示绝不是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学生已经解决的问题不需要进行展示,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一定是“提升”。为此要突出展示的“四性”:即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
(1)问题性:所谓问题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
(2)层次性。所谓层次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比如在分工上可以有人负责解题步骤或基本思路、有的负责解题方法和疑难解析、有的负责规律总结和问题拓展等等。
(3)互动性:所谓互动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教学的本质就是交往,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
(4)创生性:所谓创生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这种生成既有预设中的生成,也有课堂即时性的生成,无论哪种生成我们追求的是有效的生成,而不是漫无边际、脱离主题的生成。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充满了生活性、生成性和生命性的课堂。一堂课缺乏没有预设是不负责任的课,若没有动态生成,这堂课一定是不精彩的课堂,更不会有“生命的狂欢”和心灵的震撼。
展示行为常规要求(1)聚焦问题
①准备动作要快、静、齐。减少准备的时间。无论是展示者,还是听展者,都要迅速进入状态; ②聚焦时要避免学生“平行站位”,要有层次,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站在最佳位置,不影响听课。
③班额较大的班级,由于受空间限制,尽可能减少无谓的走动,前面的同学要做到不遮挡后面同学的视线。
(2)对展示学生的要求
①展示者提前进入预定位置,上组展示评价完,自己迅速到位,不耽误时间。②展示者面向全体同学,讲解时要用教杆等必要教具,侧身讲解。做好展示的导入,结语及组间过渡。
③展示者准备要充分,对展示内容要熟知,鼓励拓展性展示,不做无效展示,要把展示内容组织成展讲语,展示时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切忌照本宣科。
④展示者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规范,切忌啰嗦,准确把握展讲时间,避免拖泥带水,浪费时间。
⑤展示者要充分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根据学科特点,说、学、演、唱,书写、描绘淋漓尽致,达到既传授知识又感染人的效果。
⑥板书要迅速、工整规范,合理运用双色笔,板面设计要合理、规范、美观。为了节省时间,板书一般可以放在群学或者小展示时进行。
(3)对听展者的要求
①站位合理,前后由低到高,保证全员观看、听展。
②坐要端正,不能伏案托腮;站要直立,不能抱膀搭肩,要做到拥而不挤。③认真倾听,听展时要闭口,切忌中间插嘴,私下议论,嘲讽取笑。④听展者要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不放过每一个难点、疑点,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导学案整理。
(4)展示中的质疑对抗
①展示环节中,在展示者展示完后,听展者如有疑问要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一步质疑对抗。
②质疑对抗要针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③听展者主动质疑、补充要做到有抢有让,彰显个性,语言规范,简明扼要。④进行对抗质疑时无需举手,可直接起立发表自己的观点。(5)展示中的评价 ①听展者在补充评价时,要用第二人称,目视被评价者,切忌将征询的目光投向老师。
②不做重复、无意义评价,要积极发现优点,中肯指出不足,语言规范、简明扼要。
③大胆鼓励个性化、创新性的观点表露。要营造“百家争鸣”的学习氛围,达到质疑对抗、文本批判、个性解读、创新生成的目的。
⑤被点评同学要认真对待他人评价,及时改进。
2、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智(教学机智不是指传统教学中的课堂驾驭能力)将在展示环节受到严峻的考验。这是考查教师综合素质的最关键环节。
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追问、点拨、引导、启发和评价上。而不是讲解、讲授上。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言:“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1)学情调查。展示时,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调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巡视指导和学习组长的反馈。教师就暴露出来的问题,灵活调整预设的时间安排。
(2)适时引导点拨。展示过程中,学生往往探究不够深入,停留在浅层次的表达上,或者迂回不前的质疑对抗甚至偏离主题的拓展延伸上,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类现象更为普遍。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这一环节易犯的错误是缺乏耐心和等待,容易“抢权夺位”,即过早地抢学生的话语权,夺学生的主体地位,走入传统教学的惯性里去。原本即将到来的精彩生成往往被“扼杀”在萌芽状态里。
(3)即时性评价。教师及时评价各小组同学展示的情况,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即时性点评。
(4)备课预设很重要。教师通过这一环节的亲身体验,能够感受到课前的预设非常重要。在备课中要针对有关问题作相关的预案准备,预设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尽量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能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即使这样,也同样会出现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才更好地促使学生去探究知识的奥秘,去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作为教师也不再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讲坛圣人,真正回到学生中间,成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成为学生平等中的首席。真正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也因此得以建立。
第三步:整理测评。
通过前面的小组学习与展示,学生整理学案后教师组织达标测评。(第三次学情调查)达标率达到75%以上为合格,90%以上为优秀。
1、对学生的要求
整理学案。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将这些内容整理在书本中的设定位置,并就重点内容用好双色笔标记。学案整理一方面是为了课堂上问题、生成等有价值知识的落实,另一方面是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
2、对教师的要求
(1)组织达标测评。题目的设计上要体现分层次的原则,按照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要简而精。达标测试检查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长之间互查、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但最终要达到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关注潜能生。这也是对下一节课反馈检查的主要依据。
(2)学情调查。教师要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在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做好记录,作为下节课课前反馈和单元测试的依据。
第三部分:实践体会
通过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确很有实效性。学生有了疑难通过小组内讨论,互教互学来解决,学生有了不同见解通过小组交流给予完善或纠正,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由小组成员承担帮扶任务,这样的课堂将小组成员的学习紧紧系在一起,常常出现组员之间相互督促、讲解疑难、讨论争辩、团结合作的场面。
教师已积累一些“高效课堂”的做法,如陈明富老师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环节落实为几个比,即比读书、比认字、比写字、比写话、比当堂完成作业,还根据不同的课型分别对低高段8种课型总结出了具体的操作方式;骆晓菊、韦勇老师在作业、试卷的高效讲评上积累了一些经验,撰写的论文《推陈布新 高效讲评》在2013年德阳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需注意均衡分组和激励评价机制也要同步进行。我校采用了分层竞赛与小组合作竞争相结合的激励性评价机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学习评价过程中,突出强化了这种评价方式。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将全班分为12个小组,四人一组,每个小组内的学生根据知识水平、能力等分成1、2、3、4号四个层次。各组整体实力相当,各组成员的能力也相当。课堂展示多以小组为单位、检测评估以小组为单位记分、甚至考试成绩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淡化个人成绩。这样的做法,把小组成员捆绑在一起,一方面有利薄弱生的提高,相当于给每个薄弱生找到了一个或几个能时时督促他,帮助他的小家教、小老师;另一方面在帮助他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优秀生更优秀,思维更严谨,发展更全面。每周将小组内各成员的分数相加,评选出优胜小组,进行奖励。通过这种评价的尝试,我们感觉小组合作学习更充分了,学生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收获了能力,收获了友谊,收获了合作成功的体验。
不足:
教师把握不好导“放”和引“收”,驾驭课堂的智慧有待提高。
班级小组建设的激励计分很麻烦,班级人多,小组活动时为了“可见性”要站到一起,显得拥挤。
现在,我们正在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快乐学习,因此,我们将为此坚持不懈,努力为学生撑起一片自主学习的天空,让课堂绽放律动之美。
第二篇:“家长体验式课堂”操作模式
“家长体验式课堂”操作模式
“家长体验式课堂”就是为了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与专业发展趋势,学校敞开大门,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实训基地,以学生和家长的双重身份,从宏观和微观双重角度审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方位考察学校专业发展趋向,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专业学习情况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它与“家长开放日”的区别主要在于其体验方式的多重性,体验内容的多维性,体验过程的系统性。“家长体验式课堂”的实施,不仅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情况以及办学水平的大展示,也是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师生道德水平的一次大检阅,更是让家长充分体会到学校对学生技能的重视程度,既满足了家长和学生们的要求,也促进了学校与社会的沟通。
“家长体验式课堂”必要性
据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统计,2007年,我国星级饭店数量增长迅猛,截至目前,星级饭店总数近1.4万家。饭店管理专业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的旅游带来了发展的契机,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将在中国举行,中国对旅游、饭店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就在这种饭店业急需大量人才的时候,很多学校的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却面临招生难的问题。深圳某高校近几年饭店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对口率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37.04%,2003年32.14%,2004年25.64%,2005年26.09%。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社会和家长对饭店行业的偏见 长期以来,社会上形成的“职业等级观念”认为酒店服务是“下等”职业,导致家长不愿意把自己的子女送到饭店工作,总是希望为孩子寻找一份更体面的工作。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平均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家长对饭店这种服务性的职业越来越有偏见。
饭店专业毕业生自身认识不到位 一方面是学生不愿去饭店工作的原因在于就业观念问题,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感不强;另一方面,星级饭店用工标准和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发生冲突。星级饭店用工标准不断提高,专业性越来越强,而我们的毕业生却眼高手低,导致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互相“看不惯”。
从专业知识的了解到对专业的认同再到专业志向的确立,我们需要对学生有一个系统引导的过程,然而在学习上,学生是需要得到家长的不断鼓励和肯定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中学生对专业的热爱程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对专业的价值取向,家长对专业的理解和支持程度,对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技能水平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因此,我们在抓学生技能的同时,也把“眼光”投向家长。为此,我们开设了“家长体验式课堂”这种新型家校联系模式。
内容及操作模式
实施“家长开发式课堂”,就是让家长全方位地体验、了解我们的职业教育和专业教学情况,间接地推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体验内容如下:
理论教学体验 以前我们经常忽略了家长对专业的认同教育,导致对学生的专业理论教育效果事倍功半。以“家长开放日”的形式让家长走进专业教学课堂,从而改变家长对“饭店”的认识,开始时很多家长对饭店工作不屑一顾,认为那是一份走在大街上5分钟就能找到的工作。其实“饭店”这一概念范围很广,学生就业的方向是高星级饭店,什么是高星级饭店?很多家长并不十分清楚。高星级饭店是一个拥有高端人群消费的,有一定规模,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等方面审定并授予星级称号的饭店。事实上,只要家长真正了解,就不会反对子女在这样一个环境无可挑剔的地方工作。
学校再从专业教学内容上让家长了解饭店专业开设的课程有:《现代酒店管理》《旅游心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餐旅会计知识》《公共关系学》《旅游概论》《客房服务技艺》《餐厅服务技艺》《前厅服务与管理》《礼节礼貌》还涉及形体、营销等。这些实实在在的专业教学内容让家长吃下了定心丸。
技能教学体验 在对家长进行调查中发现,很多家长不支持子女从事饭店行业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家长们认为饭店行业的专业技术性不强,学的东西不如数控、汽修等专业有较高的技能水平要求,一般人都错误地认为饭店行业从事的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吃的是“青春饭”,在当今技术铁饭碗的时代,学这个专业没有前途。因此我们特别邀请家长来学校,亲身感受子女学习技能的过程,在具体实施“家长体验式课堂”过程中,我们从家长的来校接待、参观、讲解到就餐服务等各个环节都作了细致分工和展示,家长来校不仅可以吃到我们烹饪专业学生烧制的美味佳肴,最重要的就是感受到来自饭店专业学生细致入微的服务,从学生挺拔优雅的身姿到美丽自信的微笑,从彬彬有礼的举止到娴熟大方的操作,从漂亮独特的台面设计到体贴入微的真诚服务。这些技能展示让家长明白,我们的服务绝不是他们所想象的简单地端盘子上菜,而是一个更注重环境氛围和服务的内在品质,让客人在精神上获得享受的专业过程。
行业管理体验 酒店行业是一个非常锻炼人的行业,它的技巧不像计算机、生物技术等等可以让人直观感受到,而是更侧重管理、销售、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而这些方面的锻炼,却是一个漫长而且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如大家所熟悉的银屏形象―电视剧“五星大饭店”中的贴身管家,他们会的可不仅仅是托盘、斟酒、折花。客人的地位很高,对我们的工作自然很挑剔,我们的服务涉及方方面面,这些服务水准不是一般人能轻易达到的。
再有电视剧“丑女无敌”的主演,饰演吴庸的青年演员吴其江。他在接受湖南卫视“背后的故事”栏目访谈中,就向全国的观众提到,他就读南京艺校、从事演员工作之前就是一名星级饭店服务员,而且他特别强调在星级饭店工作的经历对他个人的成长帮助很大。我们主要以讲座的形式开展这项体验。请优秀毕业生向家长介绍她们是怎么从一名普通的职校生成长为星级酒店管理员的,从而增强家长的专业认同感。
实习就业体验 虽然我们承诺学生百分之百推荐就业,但仍然会有家长对学生的就业心存顾虑,现实与想象是否能划上圆满的等号?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如何?为保证我们的实习就业质量,在学生顶岗实习之前,我们邀请家长与学校中层领导一起先对实习单位进行考察,对于酒店的规模和管理、实习生的餐饮住宿、业余生活和工资待遇等都做到深入了解,经家长的同意认可,安排用人单位来校和学生面对面双向选择,签订就业协议。在学生上岗实习后,我们还安排了家长代表和老师一同前往实习饭店巡查,全面了解星级饭店的工作环境和实习情况,真正做到让家长放心、称心。
职业生涯设计 饭店业一般要求管理人员由基层做起,这使得有些学生一下子无法看清自己未来的发展机会,在工作一段时间后,特别是碰到困难和挫折时,家长的支持和正面引导是至关重要的。职业生涯设计可以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作为职业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职业生涯设计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视。我们通过实习生课业手册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学生有思想波动马上和家长联系,让家长积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并进行细致的职业规划。告诉他们酒店的一般晋升制度和路线,同时结合酒店对学生的要求及其个人特长和能力,设计他们的职业发展道路,让家长和学生都能看到专业的美好前景。职业生涯设计是“家长体验式课堂”的重要环节,更是对“家长体验式课堂”实施效果的验证。家长通过这种开放式课堂,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自我成长能够提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建议。这种来自父母亲人的指引和支持,将会给学生带来无限的动力和热情,使得他们能够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满怀信心地期待自己的未来职业。
实施结果
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引导下,通过开放校内和校外两个课堂,让家长全面了解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发展前景。家长心里有了谱,学生就没有任何顾虑,他们积极地投入学习和操作中,对于自己专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在不断地上升。
本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从2003年的2个班80人左右发展到现在3个班200人左右的规模。而且,最新数据显示:2008级的3个班没有一个学生中途退学。学校的专业对口率达100%,用人单位的回头率达93.7%,在近几年的专业技能比武中一直处于领先水平。
“家长体验式课堂”的实施,不仅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情况以及办学水平的大展示,是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师生道德水平的一次大检阅,更是让家长充分体会到学校对学生技能的重视程度,既满足了家长和学生们的要求,也促进了学校与社会的沟通。
“家长体验式课堂”,是学校开放式办学的体现,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办学中来,成为教育的了解者、参与者和实施者,这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实验中学教育集团)
第三篇:高效课堂模式操作流程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流程
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实施课程改革,课程要求开足开全,导致各科课时减少,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少了,教师晚自习和双休日不能进班辅导,如果仍然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老师讲的累学生台下睡,用新教材上老课程”,教学任务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为此我们只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向课堂要效率,向课堂要质量,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方可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在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环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运用“导学究测”的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体验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成功乐趣;而教师借助“学案”平台以一个“导”字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四环”分别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交流--巩固提升”。大致操作如下: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
此环节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课前时间,要求学生课前完成课本的预习,并基本完成学案导学内容,带着问题进课堂;第二阶段是课堂学习时间,学生继续完成预习课中的遗留问题,或检查巩固预习成果,为进一步的合作探究做好知识储备。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结合学案进行自学,教师要展示学习目标,适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思路和技巧。“让学生学会学习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从教学目的上看,此环节的设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自学实践
中猎取、掌握知识,理解、运用知识。预习指导语的设计要简洁明了,既要明确自学目标与任务、又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思路和方法。如:用多长时间,学习哪一部分内容,用什么学习方法,完成什么学习任务等。
此环节课堂上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在此环节中,主要针对学案中的导学提示部分进行学习和组内交流、探究,有时采用分组分任务形式,有时采用分组不分任务的形式。教师在此环节中,一要巡查,最大限度掌握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况,二要在重难点突破上进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最终探究成果,为成果交流展示做好准备。同时,教师在此环节中要做好第二次备课,根据巡查情况对成果交流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充分的估计和预设。此环节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
小组的组建是小组合作学习赖以展开的前提。要根据学生性别、成绩、特长、个性特点等多方面的差异,建立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组内成员之间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便于展开“兵教兵”。还要注意各学习小组的总体结构和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与评价。
我们把这样的小组称为“自主管理与学习小组”,从班级管理到课堂学习都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小组。不但便于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合作学习,而且还便于教师的分层教学、课堂组织和班级管理。小组合作学习,强化了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学生面对的不再只是教
师,而更多的是面对同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变传统的师生单边活动为师与生、生与生的多边活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其中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其实,合作探究就是协作学习,其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布鲁纳也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他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应该做出更多的努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合作探究是符合教育规律和认知规律的。
此环节一般为10分钟左右。第三环节:成果交流
在上一环节中组内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本环节主要是学生和学生之间、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学习探究成果的展示交流。学生或小组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学习、探究的过程和收获。展示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并积极进行质疑、补充、纠正和评价,实现学习成果的交流和共享。学生在展示、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和借鉴,对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并通过说、写、讲、读、对话、表演等形式,使知识转化为技能。
教师在此环节中,要通过点拨、追问、启发、质疑、评价、补充、强调、归纳等形式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在学生产生困惑时,发生观点碰撞争议时„„发挥“点睛”的作用;要正确对待和处理课堂中的“生成”,这就需要教师不但要对教材分析透彻,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行为。“成果交流”的实质是教学互动。教学活动是在师生、生生之间不断进行着的一种生命之间的沟通和交往,是教与学的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动态发展过程。而同伴之间的交往是信息灵感的最大源泉,是一种群体资源的个体化分享。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重建新型的师生、生生关系,优化互动方式,形成交互影响,不断产生思维“共振”,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此环节一般为20分钟左右,教师对学习小组要及时地激励评价。第四环节:巩固提升
从指导自学环节的学生个体与文本的互动,到合作探究环节的组内交流学习,再到成果交流环节的组际全面的交流互动;从指导自学环节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到合作探究环节的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再到成果交流环节的交流与互动过程中更深层次的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由浅入深地进行了学习和掌握,基本能达到学习目标,但需要一个系统地巩固和强化,需要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需要一个由一般到规律的归纳,需要一个由文本到情感的升华,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在此环节进行之前,教师应根据前面的几个环节中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度有一个总体把握。然后结合预设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本环节教学。如可进行以下操作:
——回顾整理、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归纳、总结、整理和反思,从而达到知识系统化的目的,同时更进一步的强化了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练习巩固,拓展应用。设计一定数量的习题,对所学内容进行及时巩固,习题的设计要注意基础性、针对性、层次性等,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再次的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强化。也可适当设计相关的拓展内容让学生独立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拓展应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根据文本内容与思想教育的整合点,恰当设计拓展内容,将知识与生活,与社会,与情感相联系起来,使源于生活的文本再次回归到生活之中,促成学生的知识提升与情感升华。
此环节一般为10分钟左右,教师对学习小组要及时地激励评价。“导学究测”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学案”为教与学活动的平台,使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从而达到了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学习内容,完成学习目标,实现高效课堂向高效学习的转化.2015.3
第四篇:卓越课堂实践模式
卓越课堂实践模式
—巫山“133生本课堂”
重庆巫山县教研室:邝尔安
行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路上,思考、实践、研究,探索卓越课堂实践模式——“133生本课堂”,下面就此谈谈实践感悟。
一、认识“133生本课堂”
1.“133生本课堂”内涵
“133生本课堂”是在改变 “鸠占鹊巢”,以教代学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合作探究学习,广泛参与交流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率的课堂。
“133”即突出一个课堂核心:目标问题。抓住三个流程环节:预习—展示—反馈;把握三个维度交流:三个环节由内向外的互动交流。如右图所示:
2.“133生本课”堂鉴析
“133生本课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营造浸润民主、平等、激励、交流环境的人文课堂,是教师转换角色,走进学生,融入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学习共同体,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的心智能自由飞翔的生命课堂;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在高度尊重学生,充分依靠学生的基础上,先感悟,后认知,再熟知,重过程的生成课堂;是由文本到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更加关注知识的生命活力的生活课堂;是通过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以学定教,以追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更精彩的互动课堂。
“133生本课堂”是以“生本”为前提。教学设计上以立足我的学生,创设课堂活动情景,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操作上突出启发、引导、点拨,更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高度尊重信任学生,让学生“学”起来,思维“动”起来。突破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学操作,摒弃“师本”教学,构建“生本”、“学本”的教学体系。
“133生本课堂”不是简单形式或现象上的非此即彼,不是简单改教师下台学生上台,改同向坐为相向坐,改静听为言说,改先教为后学,或者教师靠着边,学生坐成圈,作业制成篇等形式上的改变;而是以学生为本,面对全体学生,发展学生思维,突出学生的学,做到有意义的讲,有针对性的讲,培养学生读、说、演、写、算、思(思维)、操(实践操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合作意识等多方面的素质,从而有效或高效达成“三维目标”。3.“133生本课堂”评价
“133生本课堂”:从课堂理念上看,以生为本,民主开放,激发活力;从学习形式上看,自主合作,交流研讨,彰显磁力;从课堂氛围来看,探究体验,思维活跃,显现张力;从资源引用来看,典型精当,校本生本,紧扣主题;从课堂效果来看,生为主体,三维达成,真实有效。
二、实践“133生本课堂”
“133生本课堂”是以教师启发引导点拨为关键,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根本,切实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主导在教师,主体在学生,形式在民主、开放,目的在追求 “三维目标”的有效或高效达成,让学生更精彩。
1.突出一个课堂核心:目标问题。目标问题的提出,教师备课时可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特点设计提出,也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合作提出。在教学中教师精心组织引导,启发点拨,通过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以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形式开展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目标问题设计提出要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内容,把握四个“度”,一是紧扣主题,把握目标的达成“度”;二是符合学生实际,把握学习的梯“度”;三是表述清楚,把握内容指向的准“度”。四是目标全面,把握合作探究的效“度”。
2.抓住三个流程环节:预习—展示—反馈(1)三环节的目标任务
预习——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提出问题,并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施同桌或小组内的学习交流,达到目标问题的初步解决,为展示交流奠定基础。
展示——围绕目标问题汇报预习成果,实施互动思维交流,注重碰撞与批判,发现学生新生成的问题和存在的疑难问题,强化启发点拨追问,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深化目标问题解决。
反馈—— 是对预习、展示的学习效果进行回归性的检测,关注“学困群体”,强化新生成问题和重难点问题的再度预习、展示,准确把握学生的“读、说、演、写、算、思(思维)、操(实践操作)等学情状况,突出目标问题解决的迁移运用,感悟提升和拓展归纳,及时矫正补救,回归目标问题的全面解决。
(2)三环节的实施操作。
三个环节教与学有不同侧重点和任务,因此,实施操作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在预习阶段,一般首先是提出学习的目标问题,然后教师巡回指导、引导,注重抓两头,带中间,有效组织学生开展独学、对学、群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问题尽量自学,形成目标问题解决的初级版。展示环节一般是由内向外的扩张,激发学习驱动力。关注学生对问题的解读理解,尤其要重视差异性、批判性思维的发现,教师采取“盯、观、跟”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盯”学习目标和任务;“观”学生学习状态和思维过程;“跟”学生对问题的表述,适时启发,跟进探究,评价鼓励,让课堂产生灵动的火花,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学习情趣,创制目标问题解决的升级版。反馈阶段特别注重捕捉展示交流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生成的新问题。突出知识的巩固、归纳、延伸、迁移,回归学习目标达成测评,进一步提炼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目标问题解决的优化版。
(3)三环节的适时链接
“133生本课堂”预习、展示、反馈三环节是互通包容的循环整体,不是完全孤立的。预习中有小展示、小反馈;展示中有小预习、小反馈;反馈中有巩固测评展示,有生成新问题的小预习、小展示。三环节的适时链接,根据课堂的变化实施,在明确把握任务指向的基础上,做到内容定位精准;机会把握精当;节点安排精巧;方法运用精选;点 拨启发精确。做到形式与内容,动态与静态、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突出“三个”维度目标的重点,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同时预习、展示、反馈既可以是课堂环节,也可以成为独立的课型,即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根据教学内容和实施的情况而确定。因此,三环节是教学流程,不是每堂课必备的环节。
3.把握三个维度交流:三个环节由内向外的交流。
“133生本课堂”三个维度的交流是预习、展示、反馈三环节中师生、生生互动的主要学习形式,也是教师把握学情的重要途径。预习交流是在同组内或同桌之间就学习目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兵教兵、兵带兵”为主的学习交流。展示交流是将同组内或同桌之间的学习感悟,向全体学生作预习成果的学习汇报交流。与预习交流有两点不同,一是面向全体同学;二是筛选问题,突出预习中重难点问题或新生成问题,不需将预习的问题面面俱到。反馈交流是根据测评过程发现的问题,开展拓展与补救性的学习,全面达成“三维”学习目标的学习交流,回归目标问题的全面深度解决。
三个维度的交流充分让学生嘴动、身动、心动、脑动,既要敢于放手,又要有效调控,把握节奏,抓住关键,提高准度,增强力度,提升效度。
三、价值“133生本课堂”
在实践新课程中,探索卓越课堂教学新模式有其不低估的作用,“133生本课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减少盲目性。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实践的课堂究竟是怎样的,教师感到困惑。“133生本课堂”明确了突出一个课堂核心,抓住三个流程环节,把握三个维度交流,虽然有缺陷,需要在实践中研究完善,但能让教师清楚知道了课堂突出什么,抓什么,把握什么,应遵循的基本规则,克服教师在课改实施中放任自流,漫无章法的弊端,减少了盲目性。
2.提高有效性。“133生本课堂”规范了教与学的行为,明确了教与学的抓手,使教师教学行为的目标指向更加清晰,学生学习的目标更加具体,虽然达成教学目标方法、策略各不相同,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合作学习的品质,探究学习的思维,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广范参与到学习中去,始终是教学的着力点。从新课改教与学的关系来看,只有学生自主的学,有效的学,才叫真正的教得好。“133生本课堂”明确了教学内容,突出问题;教学流程,抓住三环节;教学互动,把握交流;使课堂教学有了教与学的抓手,更加有利于提高“三维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3.增强发展性。
“133生本课堂”是推进课程改革的载体,实践中会发现许多新问题,产生研究的新课题,有利于引导教师作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在实施中,遴选骨干,先行先试,采取了“寻痛—问痛—诊痛—治痛”的实施方法,把“133生本课堂”实践作为引导教师发展的支撑点,研究课堂,让骨干教师进一步提升课堂操作能力,吸引广大教师参与课改,实践课改,共同追求发展,提高课改质量。推进“133生本课堂”,开展教学反思,激发教师发展追求活力,让教师产生研究的情趣,增强发展性。
第五篇:高效课堂实践体会
行走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征途上 中学 张老师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 午好!
今天,我能站在这里发言,心中既感到荣幸又忐忑,荣幸的是领导的信任、同事的支持,忐忑的是在高效课堂的征途中,我才仅仅是一个只接触一年时间的“门外汉”。回首一年来的高效课堂课改之路,我有过困惑,有过焦虑,也有过徘徊,但更多的是不服输地执着追求。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谈我在高效课堂学习、实践中的点滴体会与收获,说的不对之处,还请大家海涵。
一、初相识——谈对高效课堂的好奇、质疑与担忧
邂逅“高效课堂”,与她初相识,是在一年前的今天,那时的我,刚从某中转战到中学。早在多年前,我就听说过中学的“高效课堂”,可以说,中学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品牌的提升,社会声誉的鹊起乃至成为全国课改名校,皆得益于她。然而,当时的她,并未真正走入我内心,甚至于对她是将信将疑的,有着20余年教学经验的科班出身的我,一直认为,只要教师教书尽职尽责,专业功底扎实,双基落实的好,教学成绩一定不差,以前的中学没实施过课改,但生源好的时候,好班最多能考二十个一本,就生源极差的情况下,学校也能考几个一本,华师
一、襄阳四中五中、荆门龙泉中学等名校,没实施过课改,一样能有高考理科状元出现。更何况,实施高效课堂,老师的备课量更大,教学内容的落实更需时间,那么课时够么?合作探究,是否会使部分学生产生依赖思想,缺乏独立思维意识?讨论质疑是否会占用更多落实双基训练的时间?自主学习是否会进一步加重自觉性差的学生的惰性,导致超级滑坡?总之,初识高效课堂,我是好奇、质疑、担忧甚至惶惶不安。
二、喜相知——谈对高效课堂的学习、接受与实践 融入中学这个大家庭后,坦而言之,向我们这种处于说老不老,说小不小的“奔五”尴尬年龄阶段的老师来说,一般图安逸,不爱变革,即使投身课改,也是被动居多。直到有一次,我所带的班级的一个学生课后问我,“老师,你怎么不用导学案、不采取高效课堂模式啊,是不是西中来的老师都不会啊、、、、、”,那一刻,我内心被深深震撼,虽然学生是无心之言,但言外之意我们外校来的老师已在学生心中被打上了标签,“不懂课改)”,当时,我没有辨解什么,但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弄懂高效课堂,学习它、实践它,直至牢牢掌握它,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我开始观摩学习同行的优质展示课,借来相关资料时时翻阅学习,学着制作导学案,准备上“三新”过关课。同时,在讲课中也尝试着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对抗质疑、多元评价。渐渐地,我了解了何谓“高效课堂”、何谓“五步三查”、何谓“生本、自主”;渐渐地,我对“高效课堂”的操作流程、课堂展示的环节关键点、导学案的编写规则、学习小组的建设与评价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的“高效课堂”教学也由刚开始的“貌似”逐渐向“神似”迈进,不知不觉中,我与高效课堂相识、相知甚至相恋。
三、常相守——谈高效课堂带给我与学生的可喜变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决知此事要躬行。”最终通过我一年来的努力探索和实践,我终于在“高效课堂”课改理念的实施中体验到教学上真正的喜悦与收获。我一方面加强学习,一方面努力实践。课堂上,我努力转变教师角色,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我也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尽量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此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便在如何为每个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进行探索。学生们“活”起来了,课堂里充满着浓浓的学习气氛: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老师,我们爱上化学了!”……一句句的话语激励着我和学生们不断地成长。现在,我教学的重心发生了转变,重点放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课程标准,二是研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三是研究学法,四是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五是研究对学生的评价。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我注重面向每个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注意多从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去评价,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非智力因素。在高效课堂的引导下,学生们的学习由过去的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转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我的课堂我做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高效课堂,给我的课堂注入了“一湾流动的活水”,更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教学效益。总之,我与“高效课堂”从相识、相知、相恋转为长相厮守。
四、怀感恩——感谢课改征途中给予我帮助的领导、同事和朋友们
“课堂上,老师不仅仅是讲解者,更是一个好的引导者。”感谢理综组同行们一句句的贴心话语,给我指点了迷津;感谢 熊校长、魏校长,田贵主任等在“三新过关课”给予我的肯定和帮助,让我对高效课堂课改征程有了信心和更美好的期待;感谢校领导、刘书记和高二级部领导们的信任与关怀,让我到黑龙江进行学习交流,让我的教学有了更多的磨炼与提升的机会;感谢先琴老师、知真老师、张迅老师、家奎主任等老师在我因公外出调课中、工作、生活中给予我的大力支持与无私帮助;还要感谢我班的可爱的孩子们,有了你们的包容与支持,才有了我的成长与进步。我要感谢的人还有很多很多,生命中正因为有了你们,才让我的高效课堂实践征程绽放出迷人色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回想一年来的高效课堂课改实践,或许我们都像刚走路的孩子一样步履蹒跚;或许初学者的我们仍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困难。但亲爱的老师们,请别忘记高效课堂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与感动吧!它正和我们一起奏响动听的乐章。行走在高效课堂的征途上,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始于信,重于知,达于行,只为每个孩子,健康阳光快乐成长;行走在高效课堂的征途上,争做环境适应者、任务执行者,自由自主高效追求者,坚定教育麦田的守望;行走高效课堂的征途上,课改教改之路很累很苦,很长,只要我们上下一心,矢志不渝,不忘初心,定会盼来来年硕果累累,桃李芬芳!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