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语文写作的专题化教学模式(推荐)

时间:2019-05-13 00:3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中学语文写作的专题化教学模式(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中学语文写作的专题化教学模式(推荐)》。

第一篇:谈中学语文写作的专题化教学模式(推荐)

谈中学语文写作的“专题化”教学模式

摘要: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对表达、智力、道德情操、审美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写作课堂的兴趣,并最终提高他们观察、思考生活的能力是教师需要不断探究的问题。语文写作的“专题化”教学模式通过系统的课堂设置,师生的双维思考,为整体化的写作课教学提供了平台。本文中,作者将结合高中时的写作课经历,从“课时安排专题化”和“内容专题化”两大方面,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多角度、全方面的阐述。关键词:中学语文写作;专题化;课堂导入;思考

一、专题化教学模式

作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一个全方面、多层次的复杂结构。杨广敏认为,写作具有鲜明的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以及教育性,这些性质决定了它具有多种功能。从基本说,“作文,就是写出自己的东西”,是学生以自身的角度和思维方式观察主客观世界,并对思考结果进行形象化表达的工具。从未来指向看,它最终将对学生智力的发挥、道德情操的培养、审美的教育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帮助。

但尽管作文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如何激励起初高中学生对它的兴趣和重视始终是学界探讨的问题。作文是一个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如果学生出现不重视作文教学的现象,必定与当时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首先是课时的设置,由于教学进度的安排,有些初高中没有设置专门的写作课,只是在平时课堂上顺带提点一二。有些则半个月或一个月开设一次,时间跨度过长,这样比例欠妥当的课时安排会间接向学生传递作文课可有可无的信息。其次是写作内容的确定,“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任何可看、可听、可感的事物都可以成为表现的对象。但信息的纷杂也给学生的选材与立意造成了困难,如果教师每堂写作课都是随便选取一个主题,让同学们自由发挥,并且堂与堂之间没有环环相扣的递进的联系,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心理。

作文是主客观世界的文字化再现,自然就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缩小后的小世界,有自己的规则和体系。因此,写作教学也应该是一个系统、连续的过程。而语文写作的专题化教学模式正是体现了这种连续性、整体性,它也是通过一整套有计划的课堂设计和安排,激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重视。

专题化教学就是教师安排固定、充足的写作教学时间,有目的地确立一个主题,设计先引导后实践、形式多样的课堂内容。每堂课就好像是一只贴上标签的盒子,三年下来学生就会拥有名目众多的收纳盒,拥有了不同题材的信息素材和写作技巧,从而掌握一套系统的写作方法。语文写作的专题化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课时安排专题化”和“内容专题化”两大方面。

二、课时安排的专题化

要达到专题化教学的目的,首先就要定期安排写作课,在课时上形成专题化、规则化。如果只是偶尔在语文课堂上评析作文,或者仅在每次考试过后略略带过,这种蜻蜓点水式的作文课对学生不会有太大的帮助。制定充足、定期的写作课堂,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为教师开展系统的教学提供了条件。我在高中时,写作课就固定为每个星期六上午的四节,既是对一周课文教学的总结,也让我们在七天的埋头忙碌后,能有机会观察、思考一下生活。

在写作专题课上,老师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将学生引进来,这就需要为课堂设定一个有吸引力的主题,并用新颖的开篇导入。教师作为引导者,在指导学生“找米”时,不仅要指导他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心看。概括地说,教师的作用就是用自己的视角察觉到生活中的立意点,然后以此为诱饵,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发挥。

三、结合生活的专题化写作

“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眼之所见、耳之所听、心之所感,无不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但也正因为处在这样一个纷繁的世界,学生往往会捕捉不到凸显点。这时,教师就要充当领路人的角色,帮学生“找米下锅”。特级教师于漪就经常带领她的学生深入生活,比如学校里的菊花开了,她和学生们会一起去赏花。于漪认为“提高写作水平要思想和文学双锤炼,对生活有深切感受东西就出来了。”

高中时的语文老师也经常引导我们观察生活,在每周的写作课上交流身边新的变化

(一)比如,我们高中校园后面的有一片芦苇滩,平时很少有同学会注意它。一次写作课上,语文老师就用“芦苇”做了主题。他先给我们看了一组照片,有冬天大雪覆盖下的芦苇丛,春天风吹过时倒向一边的芦苇丛等等,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接着,老师又罗列了各国、各代名人对于芦苇的理解:

1、《琵琶行·井序》白居易:浔阳江上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4、人是有思想的芦苇——帕斯卡

5、芦苇,既然选择了远方,留给地平线的只能是背影。

虽然只是一些素材的列举,但老师就是通过这些名目众多的信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从中找到了对“芦苇”的解读,写成文章也体现了独特的观点,有的同学从“芦苇承载爱情”着手,有的则立意为“痛苦忧伤”、“洒脱的情怀”、“不屈的抗争”等等。

四、结合书本的专题化写作

在语文教学中,大多数的老师和同学都把精力放在了基础知识和阅读训练上,认为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受语感、基础的影响,通过培训得不到太大的提高。但其实好的作文训练是可以对课本的学习起辅助作用的,专题化教学就在两者之间搭起了桥梁,让学生意识到作文的这一层功效,必然会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在一个单元的课文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进行关于本单元的专题化研究,主要内容可以从“课本知识扩展”、“知名作家探讨”等方面入手。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回顾该单元内容,又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知识的扩充,将两者积累成写作的素材。更进一步,也能迎合大多数学生对课外内容的好奇心,侧面带动积极性。

(一)比如,在上完“和平的祈祷·研习探讨活动”这一单元后,我们语文老 师就设置了关于“战争”的专题研究。老师先从五方面解释了他对战争的理解,并加以一定的实例补充,“达到理论与实际的充分结合”:

1、躲避苦难:著名钢丝人卡尔·华伦达曾说:“走钢丝才是我真正的人生,其余都是苦难”但他却在一次表演中跌落而死。死后他太太说,他在三个月前就预感会掉下来,他把精力都用在避免掉下来,而不是走钢丝上。

2、利用苦难:加州一位模特在一次意外中残废了双腿,却经改良轮椅,当上了老板。

3、抗争苦难:沙漠里的胡杨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面对不幸与坎坷,它们竭力抗争,显示出生命超乎异常的伟大。

4、战胜苦难:林肯苦难但不屈服的一生。

5、笑对苦难:阳光女孩桑兰,在一次训练中结束了运动生涯,面对苦难,她没有流一滴眼泪,已经完成了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学业,成为中国奥运会形象大使。

这节课加深了我们对“战争”的进一步理解,明白“战争”不单单是指 整个世界的苦难,它离我们也并非那么遥远,它同样可以是个人的人生遭遇,我们怎样定义“战争”?当我们面对黑暗时又应该秉持怎样的心迹?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同学们关于这个主题进行了写作。

(二)又如,在“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单元,语文老师则设计了“中国民 生写实”专题研究。他先放映了农民工卖血、路边乞讨等照片,引导我们从两方面展开探讨:

1、中国民生——你可以愤恨,但你不可以没有悲悯之心:

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成为社会问题,这样的就业招聘已经是司空见惯。

②让人为难的学生乞讨。

③农民工因被拖欠工资而无法回乡,在户外过夜。

④采血者请上二楼——山东济南卖血成了一些农民的谋生之道。

2、中国民生——你可以悲悯,但不可以沉溺于人世的苦难不可自拔:

①夫妇无力追究肇事司机,无法养活残疾儿子而卖心。

通过这堂专题写作课,我们对中国民生有了多角度的了解,对社会的喜 与悲有一个全方位的客观认识。同时,也强化了对该单元中《拿来主义》《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等文章的理解。

当然,除了“和平的祈祷·研习探讨活动”和“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两 个单元,我们也围绕其余有深意的单元开展了写作课。比如对“历史的回声·文 本研习”单元开展名为“穿越时空隧道,对话古代英杰”的写作课等等。

五、结合时事的专题化写作

杨广敏认为作文教学具有显著的教育性,“即在作文训练的过程中,在传授写作知识、训练写作技能的同时,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受到熏陶和培养,学生的个性也能得到发展。”于漪也说:“写作的根本问题是要抓学生做人的素质。”

在专题化写作教学中,教师正可以结合近段时间的时事热点制定写作主题,帮助学生打开与外界沟通的窗口。上这类专题课前,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从热点中抽出可以作为写作题材的主线,并搜集相关资料。上课一开始,就用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对事件做大致介绍,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以便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同时,通过课程培养学生洞悉生活的能力,真正交予其思考社会人生的方法,以至于在未来没有教师指导讲解的社会生活中,依旧能够保持一种独特的眼光看待身边发生的大小事务。

(一)比如,“虎照门”专题课:

高一时,虎照门事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各种观点纷纷涌起,我们语文老师就用这个现象导入了一堂写作课。开始老师先用视频和图片大致介绍了事件的经过:周正龙,陕西人,43年来首次“拍”到野生华南虎,2007年10月12日公布。一时间,各路新闻媒体竞相报道,相关网页17800000篇,相关新闻44900篇,相关词达100个。《新闻调查》《焦点访谈》《鲁豫有约》等主流媒体进行追踪报道;163网易签筹组织六大鉴定人鉴定照片,结果惊人一致,虎照作假;全球权威杂志《科学》称其为Flat cat。这种试听结合的授课方式马上引起了我们的兴趣,老师又进一步引导我们多角度分析了事件背后的原因,从理性的角度剖析此类社会热点案例,大家从各个角度入手,写成了很多有见解的文章。

(二)又如,“四川地震”专题课:

于漪认为“写作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学会悲天悯人。”在四川地 震近期,语文老师就给我们上了一堂动情的写作课。课一开始,老师先讲了很多发生在地震现场的真实故事,让我们看到了面对苦难时,人性光辉的一面,产生天若有情,天佑中华的同胞之爱和手足之情。有了这份共情的理解,每个人能写出了发自内心的优秀作文。

1、吴龙贵——人类光辉足以穿越灾难阴影:

①为30余学生打通生命道路,张辉兵、王周明、汤鸿三名老师献出了年 轻的生命。

心在一起爱会让我们勇敢;别害怕我就站在你身边,看黑夜无法吞没黎明的天。我坚定地不让泪水涌上双眼,付出一切只为生命的宣言,我微笑地矗立在生死之间······”

③莹华中学:谁也不知道倒下的房下埋有多少个学生,谁也不知道仍存 ②汪峰以《直到永远》献给灾区人民及斗士:“别害怕我就站在你身边,活着多少个孩子,但士兵们仍旧坚持着奋斗着,用最原始的方式,头朝下钻进废墟中,一点点敲碎压在女孩身上的混凝土。

④天佑中华,人间有爱,为受灾同胞祈福:长者对弱者的关爱之情—— 别害怕我就站在你身边,看黑夜无法吞没黎明的天;师者对学子呵护的胸襟——为学生打开生命通道,矗立起不朽的生命丰碑;青年在灾难面前的坦然——让自己挺立起一幅承受苦难的刚性身躯。

2、德阳市东汽中学老师谭千秋,用身体救了四个学生;崇州市怀远中学老师吴忠洪,从三楼回到四楼救学生;绵竹市幼儿园老师瞿万容,怀里抱着孩子,用身子抵挡倒墙。

3、面对死亡,莹华中学张曼“对不起,我从前做了很多错事”;罗瑶“我想继续跳舞、弹钢琴”;蒋蒙“叔叔,你拉吧,我不怕疼”。

第二篇:(下载)中学语文的阅读与写作教学模式

1、我们试图构建一个新概念框架下中学语文的阅读与写作教学模式,我们认为:

(1)教学首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与表达欲望:这是人类的心理需要。现代教育理念提出“把世界引进教室”,就是说课堂并非孤立于真实的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要把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写作教学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内心表达欲望,也正因为写作活动首先是学生真实的生命过程。

(2)阅读与写作是一个动态开放,互动生成的过程: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中指出,教学活动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我们常常把写作看成是一个瞬间成文的结果,但却忽视了成文的整个过程,包括成文前的思考,成文中的交流与再思考,以及成文后的反思。而恰恰需要关注的是写作活动中思考与交流一直伴随着整个过程,因此,写作就一篇作品来说,它是有开头也有结果的。但是就写作活动本身来说,它是一个持续与永续发展的过程。

(3)阅读与写作不惟独一个孤立的个体活动过程:写作可以是一个个体独立思考与创作的过程,但不应是一个个体唯一孤立而封闭的生命活动过程。作文是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生成的,所以,应该在写作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开放有效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基于上述思想,我们设想研究出一种发展学生自然潜能的自主性、交互性的新型教学模式,建立让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阅读写作环境,让学生能够准确有效地确定信息,能够有力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灵活地创造性地利用信息,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科学的阅读方法,发展学习者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具有信息素养的现代中学生。从而达到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健康、和谐发展的健全人格的目的,以适应现代教育的挑战。

《语文课标》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诚实的,自己的话。”

可见,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二)、阅读与写作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主导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点是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2、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考虑不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3`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4、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议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计划。

5、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在形式就是图式,也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同时,对于许多学科,特别是人文学科来说,应该鼓励学习者建构出他自己独特的意义,形成他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

比如语文中的作文教学,在一定的情境教学下,是不应该得到相同的意义建

重点,有序列地设计训练内容,强化多方相结合的写作训练;写作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指导学生以记叙熟悉和议论熟悉生活对象为主,引导学生写自己所想写的内容,指导学生融入生活,观察思考生活,提高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加强写作方法指导,做到写作前具体指导,写作后及时点评。

3、阅读与写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书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阅读的积累,写作犹如空中楼阁;写作是阅读学习延伸,缺少写作训练再多的阅读也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写作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智力活动,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知识范围大小,认识水平高低,思维品质优劣,写作能力高下。中学生作文能力能否优化,有赖于观察、阅读、想象、创造、表达以及从属能力等作文结构能力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正如“木桶理论”所揭示的,构成木桶的哪一块木板都不可或缺,也不可太短,否则,必然影响木桶的容载总量。这些能力结构因素统筹兼顾,同时培养和训练,作文能力的后劲才足,作文的能力目标才可达到。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有着很大的作用,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要把阅读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让学生持之以恒、练笔不止,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使阅读为写作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将两者结合起来有以下几种方式:

1、写读后笔记。写读后笔记是学生的练笔过程、思维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素材积累、词语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阅读之后,让学生或就着作品蕴含的思想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或摘录好词好句,或体会文章写法。写好后,定时对学生的阅读笔记进行检查,将几篇写得较好的笔记当众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有个学习的榜样,也是对写得好的学生的一种鼓励。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每周贴几篇好的笔记,让学生看,被选中的学生受到鼓励,其他学生受到启发。这样读写结合,学生逐步养成了写读后笔记的习惯,作文能力也不断提高。

2、仿写。初中阶段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局部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一篇文章或一段话,我们可以抓住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这几个点进行分项仿写。这样,便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了,达到了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

3、扩写和缩写。对于那些比较简短的文章,扩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缩写,在不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基本结构,顺序和体裁,对长文章压缩,使之成为短篇短段。

4、续写。在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的结果既符合情节的发展,又融入了自己的想像,给文章添上了一个较圆满的结局。

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周期性较强,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广积博蓄,厚积薄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入手,指导他们反复品味课本中的重点篇章,背诵精彩的语段;还要依据各类文体的写作特点,提出阅读重点,点化阅读难点,教给阅读方法,用好教材这本范本;教师还要定期给学生推荐一些必读书目,介

用和展现,所以写作比听、说、读等能力更难让学生掌握。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谈谈我是如何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的。

二、阅读为写作服务的几种做法

1.诵读融意境,背诵积文句。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诗歌、新闻、童话等,课本上的所有的现代文都应该诵读,以此来感受记叙文事件的曲折,议论文的严谨,散文的优美,诗歌的激昂,新闻的庄重,童话的神秘。记得吉林省教育学院的张翼健说过“朗读不仅是感受、理解课文的需要,而且是一种美感与气质的熏陶”。朗读是一种嘴、眼、耳、心的综合性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逻辑性、条理性、生动性,使读者整个身心融于作者创造的美好意境中。

如峻青《海滨仲夏夜》开头部分把霞光照耀的海面比喻成“霍霍燃烧的火焰”,把大海写得亮起来动起来,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

“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

一幅立体的活动的画面会呈现在脑海里:大海是红色的,天空是红色的,波浪涌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朗诵让我们沉醉。

朗诵不光使学生深刻体验了作者浓厚的思想感情,还使学生理解了文字的形象美、意境美。

背诵则让学生把精美的典范的标准的现代汉语语言牢牢地印在心里。

“你听过蒲公英熟透的声音吗?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你一定会听见的》)

“曾经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经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经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从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浪之歌》)

像这样意境优美,思路开阔的文段比比皆是。这么好的语言资源是多么应该珍惜呀。

2.分析抓灵魂,理解重思路。灵魂——即作者自己的思考与感悟。作者的感悟与思考往往集中于一段或几段中,其他段落则围绕此段展开。只要对此段反复诵读,学生就能够迅速掌握全文的结构,积累优美语言。如《一束紫罗兰》一段是这样的:

“我探身向前,想看看是撞着什么人。原来是在离汽车几步远的地方,在被匆匆而过的春雨冲洗得干干净净的柏油马路上,有一小把紫罗兰。阿斯洛尔走过去拾起来,回到了驾驶室。在他那双黑黢黢的大手里,花显得那么娇嫩,那么弱不禁风。他朝花束吹了吹,努出嘴唇去碰了碰,吸入一口芬芳的花香,然后把花小心翼翼地放在挡风玻璃前„„”

“不知是谁扔在路上了,多可惜呀„„”

本段细致刻画了阿斯洛尔对花的喜爱。阿斯洛尔是个有双黑黢黢大手的司机,为什么他对花的热爱引起作者的关注?找出有关段落。我为什么和阿斯洛尔在一起?找出相关段落。两个问题分别是文中的两个层次。阿斯洛尔在我的印象

我总是把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让阅读为写作服务,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教师教起来省劲。

5、“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读,才能让自己的思想永远鲜活,才思不竭,情操高雅!新课标实施以来,更注重培养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现在课内使用的语文课本,所提供的阅读量和要求的写作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大量涉猎课外语文知识,广阅读.多写作,而在语文学习中,6、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要我们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舞好两柄“利剑”,相信就能“双剑合璧,威力剧增。”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如何使阅读为写作服务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多读,积累素材

对于阅读能够带给写作的益处,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从表达与内容的角度分成四点来阐释:

其一,“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就顺理成章。这是多读作用的初步,因而笔能达意。”其二,“进一步,多读,熟悉各种表达方式,领会不同笔调的短长轻重,融会贯通,还可以推陈出新,把意思表达得更圆通,更生动。”其三,“吸收‘思想’(包括各种知识)”。其四,学“思路”,即条理。“多读,熟了,积蓄在两方面增多,既有内容可写,又熟悉如何表达,作文的困难自然就没有了。”对于小学生来说,吸收快,多读了,接触好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地可用的语句就多了,写起来便得心应手;读的更多时,就更加熟悉各种表达方式,还可以锦上添花,把意思表达得更圆满,更生动。这也是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二、精读,选择材料

多读未必都有益,关键得看你读什么。不过,我们这里所说的“读什么”,是围绕培养写作能力来谈的,所以还得提出一定的要求。

张中行先生说:“所谓读好的,一方面是内容好,深刻,妥善,清新,能使人长见识,向上;一方面是表达好,确切,简练,生动,能使人清楚了解,并享受语言美。”小学生善于模仿,模仿是他们的年龄特征,是学习过程中的合理需要。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因此可以从这个角度,考虑引导他们的阅读取向。

首先是能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运用、表达方式等方面为写作提供范例。无疑教材就是这样的范例。通过对一篇篇精美范文的观察、研习、化用(能动模仿),可以使学生从作者创作思路的“原型”之中,得到启发,获得规律性的写作知识,获得语言和语感的积淀,为学生写作找到拐杖和依靠。其次是富含优美的句子,便于学生积累的文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类的阅读积累,能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语言素材库。第三,文以载道,能帮助学生明理的小寓言,小故事值得多读。

三、研读,钻研材料

多读固然好,有选择的精读也好,但所有的读,都不能带着休闲的心态,浮光掠影“看热闹”式地“虚看”,应该是潜心其中,“看门道”式地“研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要指导他们调动情绪,意志力的参与和心智的投稿.只有这样,读的吸收才能辅助到写的倾吐上来.否则你就像很多传达室的报刊收发员,阅书

花,还得有一番“啃”书的本领。“啃”,就是啃一类书,用书中的个性来熏染自我的个性。啃的过程,是快乐获取的过程。要获得快乐,就要迎难而上。因此,啃书,就是下苦功夫咀嚼书,战胜阅读中的种种障碍,进入书中的内在世界,只有有了发现,才能有所创作。因此,我们说阅读与写作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体验

这种体验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体验”。韩愈曾作诗勉励他的儿子说:“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意思是说,作为人如果不能通过诗书来通晓古今历史、人情、风貌、知识,那么与马和牛穿上衣服没什么两样。不读书无以为人。读书,可以升华我们的情感,能够引发我们的睿智,可以观照我们的现实,更可以丰富人文知识、认识整个世界、看清脚下的位置;读书,可以让我们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鸿沟,消除文明与种族的壁垒,吸收全人类的文化精髓,丰富人类的共通人性,改善人类的生存状态与精神状态。读书这种跨越时空的体验是任何一种学习形式都无法比拟的。当学生把阅读时的感受或体验最深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出来,这就形成的最初的表达;另外,因为阅读而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联想到自己与身边人的相同或相似的经历,拓展并丰富着阅读体验。将这样的共鸣和拓展记录下来,这又是一种很好的表达。这两种表达,无形之中促成了我们写作的情感素材和材料素材。

启迪

生命是一个不断成成熟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岁月中,好书还是我们的师长、朋友。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某一句哲言;某一个人物,某一段故事,某一次真情独白------都可能碰撞学生敏感的心灵,拨动他们智慧的琴弦,让他们懂得许多------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考的苇草。”因此,通过读书,可以启迪学生的人生智慧。首先,通过读书,可以让学生构建一种道德标准,至少让他们懂得在自利的同时也要利他。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那位从前的刘大叔,后来的宗月大师,达到了道德境界,并开始超越道德境界了。他先前处于好善乐施,后来就发展成为禅心、佛性了。其次,读书可以让学生养成全面辨证的思维习惯。第三,读书可以让学生学会逆向反思的思维方式。这两种思维方式,都可以利于孩子们在自己真实的生活中写作、在他们内心深层和创造性的生活中写作、在批判和反思的生活中写作,那么作文立意也就具备了深度、宽度和厚度了。

借鉴

同样一件事情,在这个人笔下波谲云诡,动人心魄,而在那个人笔下却如一潭死水,令人生厌;同样一个角色,在这个人笔下血肉丰满,栩栩如生,而在那个人笔下却形同瘪三,面目可憎。造成这种写作效果上强烈发差的原因很多,其中关键一点,就是写作艺术的运用。写作艺术高,则三分事可出十分效果,反之,则十分事只可出三分效果。而写作艺术的核心是写作技巧,但是写作技巧的掌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我们不可操之过急的对学生进行纯粹技巧的传输,更应注重他们心灵的流动,“以情育文”。我们不妨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范文阅读,让他们在耳濡沫染中完成对写作艺术的借鉴。

创造

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名著”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应是一种发现,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也是对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这种阅读过程,既是生命张开的过程,是感官与心灵充分触摸和延展的过程,是提供生命前进时永葆敏锐和鲜活的过程,也是学生

来,这种具体入微的感觉、感受、感悟------我们要引导学生随时记录下来。阅读不仅仅是生活中的一种形态,更是生命的一段旅程,读书的同时,更是在读自己的喜爱,读一颗颗或伟大或平凡的心灵,更是在读自己,读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写出读书人之“心”。我们知道,生命的历程中,人与书的缘分或际遇,实在可以称得上是赴一场宴会,如此读好书就如同赴一场人生的盛宴了。如果我们不能让学生用阅读来提升生命高度,那么他写出的作文也是失败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显示读书之“界”,才能真正体现作品的真、善、美。本文来自: 高中语文教学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详细出处参考:

8、浅淡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张行华

重读轻写、读写割裂是目前语文教学的一大弊病.阅读费时费力,写作成了附庸和装饰,其结果是写作依然是学生头疼的事,以致于写作水平提高不快,语文难学,作文难教。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笔者以为有效的办法是:读写并重,以读促写。

其实,古人早就明白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他们对阅读与写作是十分重视的,而且把读与写紧密联系起来,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的一条根本途径。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读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文章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古人对阅读与写作的论述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当然,这里所说的阅读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课文阅读。它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以“本”为本的教学观念,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性地适时地引进生活中的新教材,让学生多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特别是报刊上的新鲜时文,也应引导学生自觉地阅读。

那么,阅读对写作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一、通过阅读培养写作兴趣

许多写作水平高的学生的创作兴趣都是从阅读文学作品中开始萌发的。书中那些深刻透彻的人生领悟,生动形象的文学描写,具有文采的修辞语句,精巧新颖的个性化创作,都吸引着学生,使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让学生明白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这种产品就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有新的创意,能充分展示个性,而非人云亦云的东西。既然如此,那就必须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同时也让别人感动。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不说假话、大话、空话,不写虚情假意的文章,要让学生认真用眼睛去观察社会、感受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进而用笔表现美。让他们关注社会、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把美的感受,痛苦的经历,执着的追求通过文章反映出来。有了强烈的创作动机,一篇又一篇优秀的文章才能产生,以读促写,写而促读,读与写产生了良性循环,阅读与写作才能给学生带来乐趣。

二、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广阔无垠,无比丰富的,犹如一座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使生活成为写作素材就必须学会观察。学生观察生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意观察,一种是无意观察。有意观察要“授之以渔”、“授之以法”。我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引导学生重点揣摩“雪地捕鸟”几个动词后,要求学生学习准

112-

第三篇: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之我见

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之我见

写作,是一项非常艰辛的脑力活动。每当看到学生面对作文题愁眉苦脸时,每当看着学生拿着作文题久久凝思却无从下手时,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学生写出一篇好文章来呢?虽然中学语文界对作文教学一直没有一个固定而行之有效的模式,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必然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这是毋庸置疑的。在此,笔者就这十年教学过程中所总结到的一些写作训练方法,写出来与语文界的同行们一起探讨和研究。

写作;教学方法

G623.24 A

一、语言的训练是提高写作的第一关

我们知道,无论是大家,或是热爱写作之人,但凡要写出一篇上乘之作,首先要过语言基础这一关,语言是写作的根本,就好像高楼大厦的建起,须起于垒土,没有一块块的砖,是难以筑起摩天大厦的。这样,我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拥有丰富的语言知识,为了让学生都能积累优美的词句,我规定他们每天都要抽出三十分钟,去抄诸如余光中、余秋雨、林清玄、张晓风、周国平等人的散文当中的精彩句段。这项工作是繁杂而枯燥的,大多数学生都很难持之以恒,为此,我采取时间上的定时“逼”和及时的激赏,“逼”就是把抄名家名篇作为一个固定的作业来检查,没有抄的同学,予以一定的惩罚,始终相信只有严格,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无穷。但一味的严往往会让学生感到任务的沉重和无趣,因而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还会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就这样,学生慢慢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汲取优美词句的习惯。然而后来发现,仅仅是抄,效果并不大,一个学期后,有的学生就跑来问我,抄了这么久,“老师,我的文章的语言为什么还是这样干巴巴的,没有一点点色彩,为什么我还是写不出那些优美的词句来呢?”面对学生的疑问,我也曾感到迷惶而不知所措,难道抄美文是在浪费时间,难道我的方法是错误的?的确,一段时间后,我也感到抄并没带来最直接的效果。为了找到其中的缘由,为了能更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我自己试着写“下水”作文,试着去抄一些美文,发现正如学生感觉的一样,文章语言没有很大的提高。于是,我就开始琢磨,除了抄美文之外,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思考,我得出,如果抄完之后,就原句也能模仿地写写,那样效果会很快凸显出来。因为当你抄完后,句中的华美语言还在脑中作短暂停留,这个时候,如果能趁热打铁通过自己的记忆把它写下来,就会记得非常牢,从而“占为己有”,也许这就是模仿的作用吧!于是,我要求学生抄和写同时完成,没过多久,果然奏效,学生的文章语言增色不少。

二、素材的搜集铸就的是文章的灵魂

当最关键的语言关过了之后,接下来学生要做的就是,文章素材的搜集,如果语言是基础,那素材就是血肉,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血肉那就不丰满不鲜活。因而,我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读者》《意林》等杂志,通过上网浏览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感人事件,把其中的人物及他们所展示出的高尚的道德品性,都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以备后用。经过长时间的搜集,学生的肚里都有货了,写起文章来再也不是愁眉苦脸了,再也无须搜肠刮肚了,而能洋洋洒洒。我们班有个同学以前的文章总是干枯无趣,没有一点新鲜丰满的感觉,自从加大了阅读量之后,素材在文章中是俯拾即是。我曾推荐给他《读者》上的一篇文章,讲的是复旦大学原教授蒋天枢如何拖着年迈的身体,为老师陈寅恪文集的出版而日夜奔波,最后当老师的家属要把文集的稿费给他一份时,他道出了一句朴实却又感人至深的话“这是学生应该做的”。后来学生在中考中用了此材料,取得了高分。

三、结构的明晰是敏锐思想的表现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在评改学生的文章时,发现他们语言不错了,文章的素材也丰富了许多,但感觉到他们的文章的结构却显得没有条理,层次感不清晰明确。针对这个问题,我要求学生每次写文章前都要在纸上列好写作步骤,对于步骤的批改我会把它与文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这样强化式地训练让学生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写文章一定要有所酝酿,有所规划,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让人看得舒心,看得惬意。

四、兴趣让学生将写作进行到底

当学生在语言、素材、结构上都有显著提高时,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使他们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有了兴趣,就会事半功倍。作文的训练亦当如此,众所周知,写好文章,根本途径还在于多练,但又不能强迫学生去练,这样会适得其反。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迸发出强烈的写作欲望,我想到了在网上发表学生的文章的方法。学生定期在我的博客上发表习作或我把学生好的文章上传到网上,然后全班同学来评,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度,也给予了学生以充分展示自我,抒写自我的平台。通过网上发表习作的方式,学生学习语文,勤练写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虽然同学们平时学习非常紧张,但大家对每周的习作看得都非常重,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能上网,让大家好好评一评。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上来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因为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个好习惯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磨炼,从初一到初三,这三年中,我与学生一路走来,在写作这条道路上,有挫折,也有成功,有喜悦,也有迷惑,我们共同收获了写作中的乐趣,写作水平有着真实地提高。课堂上,当我读着学生优美的词句时,当我看着学生的文章在各大报刊和杂志上发表时,当我看到同学们面对写作时沉着从容的神态时,一切都让我感到欣慰。写作课,是一门难教的课,是一门没有具体可操作方法的课,如果流于形式,那么写作也就成了一个很枯燥的事,为了变枯燥为鲜活,我与学生一起努力了三年,三年中,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语文,写作,其实一样能富有魅力。只要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只要我们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写作教学一样能精彩无限。

包燕,女,任教于南昌市心远中学。

(编辑钟园)

第四篇:实践“杜郎口教学模式”中学语文教学点滴谈

实践“杜郎口教学模式”中学语文教学点滴谈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历时十余年,但中学语文教学如何真正走进新课程,从应试教育的怪圈里解放出来,许多语文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困惑多多,举步维艰。“杜郎口教学模式”有一股原野的自然之风,冲出了雾霾,没有酸气,没有迂气,有的只是课堂鲜活的灵动,有的只是品味语文内涵的欣喜。只要不盲目照搬,针对学生实际,模仿学习借鉴,将大大活跃我们的“有效课堂”。

关键词:杜郎口教学模式 中学语文 实践点滴

新课程改革已历时十余年,但中学语文教学如何真正走进新课程,从应试教育的怪圈里解放出来,许多语文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困惑多多,举步维艰。不久前,本人有幸观摩了“杜郎口教学模式”巡回展,可谓大开眼界,启发多多。可以说“杜郎口教学模式”有一股原野的自然之风,冲出了雾霾,没有酸气,没有迂气,有的只是课堂鲜活的灵动,有的只是品味语文内涵的欣喜。这种教学模式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觉而又主动、积极而富有弹性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快乐参与、合作探究、自信成长。现将我的教学实践、收获点滴,列举如下:

一、“杜郎口教学模式”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A、“拓”“究”“思”“悟”的备课原则 “杜郎口教学模式”,在整个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各个层次的知识点落实得很到位,学生是在吃透教材,落实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文本拓展、方法探究、情感升华以及写法的迁移创新。每堂课都有亮点展示,每节课都有写作训练目标,教学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我们所看的乱哄哄的表象。

B、落实学生知识的措施 最大特色是学生的三大笔记本:预习笔记(双色的)、纠正本、读书笔记本。这些笔记本是要保留三年的,有学生检查的签名,教师检查,还有学校质检组的检查。可见其督促措施的到位。

C、学生课堂良好习惯的形成 虽然看学生乱糟糟的,闹哄哄的,可是每一个环节的落实,都可以看出学生养成的良好习惯,如字词的音形义的落实,开始上课的时候,走进教室,你就会发现座位是空的,学生在相应的黑板上或注音或释义或纠正,教师在巡堂,不时的在黑板上归纳情况,无论教师与学生都那么的认真。不难看出这样的默契是经过一番训练和培养而形成的。我们看到学生在拓展的环节里读、说、评都那么的信手拈来,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精彩的表演,让我们都在怀疑他们是不是在作秀,其实他们都是经过慢慢训练而形成的良好习惯。

二、在课堂中实践杜郎口的语文教学模式

1、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课堂气氛热情洋溢、学生思维纵横驰骋、师生合作默契得法。一扫常规课堂的死气沉沉、教师一言堂、尖子生展示的格局。

分小组合作,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差生结合,形成一个小集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优生带动差生,学生群策群力、争先恐后,学习兴趣浓厚。打破了以往课堂的“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局面,这是一个富有勃勃生机的课堂。

比如,在《海燕》朗读训练“初读―读准读顺”学习环节中,我这样引导:

a.学生先听朗读示范,请大家边听边发挥想象:看看诗中描绘了几个场景,哪些形象?

b.学生自由诵读。明确朗读要求:读准确,读流利,有感情。

给予方法指导,如第一段,读第一句,要舒缓、低沉,把声音拉长。“风”是主语,应该强调,需重读,应拖音。这样读,一是为了表现大海的广阔无边,二是为了渲染沙皇反动势力在聚集力量、准备镇压革命的白色恐怖气氛。表现海燕形象时,“海燕”要读得响亮,并加重读“高傲”,以突现海燕敏捷的动作、矫健的姿态。整个这一小节的基调是先缓慢后加快,先低抑后昂扬。

c.教师巡回指导。这样平时不爱开口、羞于开口的学生也能在小组内进行朗读展示,而不再是个别朗读高手的个人表演了。

2、教学活动中,实践“拓”和“移”。

如我对《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之一【创意说明】采用板块式教学──通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激情诵读,体会语言情感;细心研读,感悟文本;迁移拓展,摹写赛写。【教学步骤】……

四、细心研读,感悟文本 精读6~9段,思考:

(1)用一句话概括每段的描写眼睛的角度。[讨论归纳: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2)作者是如何刻画眼睛的,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自由解读,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予以归纳。

(3)合作探究:a、读课文,说一说作者为何要写托尔斯泰粗鄙的外貌?b、如何理解作者重点描写眼睛的用意?

明确:⑴欲扬先抑,突出眼睛的威力,这样描写使人物形神皆备,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五、延伸训练:仔细观察自己,用100~150字写一幅自画像,只写头部,描写要逼真详细,独特处更不能忽略,适当运用比喻和夸张,写作时不署名,不注明性别,写好后交给老师,再进行全班交流。

三、实践后的反思

像我们这样处于城乡结合部的乡镇初中学生,课堂有效的进行知识学法的“拓展”和写法的“迁移”,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的知识面不广,阅读面窄,学生不善于观察社会、生活,不善于关注时事,情感价值观、道德素养不高,单靠思想政治课堂和班主任的教导来提高,那是远远不够的,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我们能循序渐进的引导、拓展和感悟文本知识、情感,不仅能给学生一定的启迪和提炼,他们的思想、意志、情感、品味、人生观、价值观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也会得到很好的提升,他们的写作也会在这些点滴的训练中得到提高。“杜郎口教学模式”我们不能盲目照搬,模仿学习中也有困惑和苦恼,但只要是能给我们启迪并受用的东西,针对学生实际,模仿学习借鉴,取其之长来补我们之不足,将大大活跃我们的“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谢金国《有效课堂--杜郎口自主学习模式解读》天津教育出版社

[2] 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

[3] 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

[4] 教育资源网络平台“践杜郎口语文教学模式之体会”有关文章

第五篇:东山中学语文学科教学模式

东山中学语文学科教学模式

基本特点:

“两案”指预习案和教学案。

“四环节”指导入新课、预习展示——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小组展示、探究质疑——拓展迁移、巩固提升

环节1: 导入新课、预习展示

教师设置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通过学生对预习内容的展示,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导入新知,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在自然分组的前提下,学科教师选定学科小组长,课前由组长检查或者由教师亲自批阅前一天发给学生的预习案,了解课前预习的基本情况并作出正误判断。

环节2: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1)教师布置小组学习的任务。

2)小组成员自主学习。组长要监督本组学生完成训练题,确保每一

名学生参与训练,并负责检查答案的正误。

环节3:小组展示、探究质疑

1)小组展示:组长在检查当堂训练完成情况的过程中,必定会发现

有些答案是不同的,从而很自然的就会产生孰是孰非的疑惑;于是乎,合作与交流的切入点由此产生,学习的兴趣点由此而来。

2)学生互评:通过质疑、比较,判断形成深刻理解。

3)教师指导:尊重学生的独立思维,点拨指导,达成共识。

环节4:拓展迁移、巩固提升

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课外延伸,达到思想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基本流程:

教师:备课组教师集体备课——形成统一预习案教学案——布置预习——组织交流——组织展示——精讲提升——组织反馈——引导归纳。

学生:按预习案要求自主预习——分组交流——分组展示——自主讲评——检测反馈——归纳总结。

下载谈中学语文写作的专题化教学模式(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中学语文写作的专题化教学模式(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洋思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合集]

    洋思中学语文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模式推行的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本质就是将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所谓“先学”,就是学生按照教师提示......

    建立开放型中学语文教学模式

    建立开放型中学语文教学模式 语文是实践性极强的人文学科,在这里,“人为”的所谓“体系”并不管用。准确的说,语文课所涉及的不是“语言”,而是“语言的运用”,没有注意到二者的......

    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及建构论文

    一、中学语文的互动教学模式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民主合作为原则,以问题探究为主线,以问题为载体,以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构建互动的生生关......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谈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谈 英语写作(即书面表达)一直是中考和高考的重头戏,所以它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很多初中英语教师对此颇感头疼,因为它对于初中生来说要......

    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摘 要:初中英语教学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而写作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又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现对如何做好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工作进行分析。关键字:初中英语......

    写作教学点滴谈

    写作教学点滴谈 莘县魏庄中学 闫秋景 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此我想把多年的写作教学经验与大家探讨一下。 一、阅读和写作好似鸟的双翼,只有双翼共振,才会鹏程万......

    谈中学语文教学怎样适应素质教育

    谈中学语文教学怎样适应素质教育 南昌市湾里二中 曲凤霞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原先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必然摒弃。传统的中学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死板,教师采取一味的灌输,学......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浅论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浅论 姓名: 姚 建 班级: 江苏教院03级英语函授本科班 时间: 2006-8-11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浅论 关键词:书面表达、忽视、模式、题材、 一、 导言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