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化在中学语文教学的相互作用

时间:2019-05-13 04:0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信息化在中学语文教学的相互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信息化在中学语文教学的相互作用》。

第一篇:谈信息化在中学语文教学的相互作用

谈信息化在中学语文教学的相互作用

摘 要 语文课程作为基础的重要课程之一,应紧跟信息化的形势,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两者相互的作用。本文就信息化与语文教学的相互作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教学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高中语文作为一门基本学科,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要紧跟信息化应用的新形势,积极运用信息化成果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有效防止信息化对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负面影响,同时教师也要通过语文教学有效地引导初中生正确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信息化在学习与成长中的贡献度。

1信息化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1.1有利于增加课堂容量

多媒体及网络的运用,信息量大、知识密度强,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对于求知欲望较强的同学来说,学习的材料更加丰富,联系生活的条件更加便利,特别是即时从网络上获取相关知识将极大地拓展课本内容。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更丰富、更系统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1.2有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运用多媒体创设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具有声情并茂、感染力强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比起“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多媒体课件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多媒体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使语文教学中一些枯燥难懂的问题变得形式活泼,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活力。

1.3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人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自身的眼、耳、鼻、舌、身等主要感觉器官把外界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从而获得知识与经验的过程。心理学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传统教学中课堂知识的传播主要来源于教师口授与黑板板书,这两者速度的局限性限制了课堂信息含量,而依托网络、计算机的支撑,通过大量采集素材并建立资源库,可以让语文教师博采众长,共享优质资源,交流各自成果,实现取长补短,在节省时间和精力的基础上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1.4 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当今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教学中,教学课件设计形象、直观,使得学生直觉形象思维得到更充分的训练。特别是情境、问题的设计,思维启发的多样化,使抽象思维的逻辑性与形象思维的形象性有机结合,可以显著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同时,可以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的结合点还可以从优化教学过程、优化学法过程的角度考虑,养成学生良好价值取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2.1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高效整合语文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高效整合的核心在于“融合”,实质是加强“交互主体”的教学结构。在确保非但不影响,反而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多地应用信息化技术,让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它还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机互动、生机互动的多种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使语文课堂成为信息化技术应用最多、展示最充分的课程,这本身就是对中学生的一种信息化教育。同时,语文教师要从自己做起,做学生的表率,努力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得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让学生在学好语文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认识信息化、热爱信息化。要多应用新鲜、有趣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来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信息化的热情和内在动机。

2.2 帮助学生最大化的用信息化手段学习语文

随着电脑在家庭的普及,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运用电脑完成语文作业、增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提升信息化综合素质。要鼓励学生通过文字编辑、多媒体制作、表格应用以及互联网应用等信息化技术完成作业,并设计展示自己对语文学习的成果。教师也要从中学生特别好奇、好动、爱玩游戏的心理出发,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让学生把玩游戏与学习电脑知识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开发智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信息技术、学到语文知识,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结语

笔者认为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仅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增强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但是,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客观规律,正确看待其利弊,不断探索优化教学过程的新措施,总结出最有效的使用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正如南国农先生强调的“重视多媒体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是完全应该的、必要的。但是,只重视研究计算机多媒体的教育应用就行了,不必再去研究其他媒体的教育应用,那就是有问题的,不正确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Z].2001.[2] 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何克抗.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05(4).

第二篇:中学语文教学的教育信息化

中学语文教学的教育信息化

“农远工程”是教育部在2000 年10 月提出的。从2001 年起全面实施基础教育“校校通”工程,从2003 年9 月开始,我国实施面向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教育硬件设施在全国各中小学的普及。

但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庞大的工程,绝非靠资金投入、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就能完成的。它面临着网络平台、教育资源、师资培训、软件开发等一系列配套工程的完善;还面临着和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通过课堂并利用好教育信息这一平台,来促进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素质的提升西方国家学者前期比较强调教育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操程序,现在逐步重视整合的指导思想、整合中的教学设计和相关软件及工具的运用与开发。①目前我国教育界则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定义为“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强调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营造,新型教学方式的构建,传统教学结构的革新。

一、教育信息化与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

目前,中国学术界有关语文教学心理的几个主要的心理学理论包括图式理论,模糊理论,学习策略理论与整体理论等。②下面,笔者主要结合当下流行的皮亚杰的图式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来说一说教育信息化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皮亚杰把图式概念引入心理学研究。皮亚杰认为,儿童接受外界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同化和顺应,导致个体内部认知图式的变化,达到平衡。该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外在信息的主 动加工,对知识的主动的建构,这与我们今天提倡的教育信息的精神内核是一致的。

教育信息化,提供的是一种丰富的电子资源,本质上也是一种课程资源。与其它的课程资源一样,它们都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引入课堂的一种辅助工具和媒介,都是协助于教育最终目标的达成———“育人”。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教书是一种纯粹知识上的传授。教师在教学中也习惯于采用灌输式的教学,学生习惯于被动的接受。在信息化的课堂中,教师通过提供真实的声光的电子模拟,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在这个时候,学生学习的不再仅是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是学生面对信息所携带的知识的重新编码,对知识的重新建构。由于学生是多感官的参与,这就为一个学生用不同感官去感知同一个知识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全班学生面对同一个问题时不同理解提供了可能。这为我们传统的注重语言和逻智力的课堂教学改进提供了启示。而这种效果,也正是我们教育所追求的: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教育的平等,让所有的学生获得一般的发展。总之,这种让学生更真切地理解教师设置的信息化问题情境的设置,是有着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根基的,它既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相互交流沟通完成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等学习,教学效果显著而且深刻。

二、教育信息化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学习论基础中学语文基本的学习方式包括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③

因为语文是一种交际工具,具有强烈的应用性和基础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过阅读名家的遣词造句,来品味和研作者行文风格、表情与达意,来掌握语言的运用法则与规律。与其它科相比,语文更注重情、意的因素。而教育信息化的教育理念,就是强调以学为中心,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本媒介,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 各个环节和要素,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提高,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教育的信息化,让学生交流对话的对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单纯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转变为语文资源全方位的接触。通过信息化教学,他们可以走向李白,可以对话鲁迅,也可以聆听高尔基,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环境虚拟化为当前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便利。通过人机交往,虚拟空间和虚拟角色,学生可以切切实实地与作品对话,与作者交流,可以发挥自己最大的主观能动性,超越教师的视野和想象。信息化的教育为语文的教学提供了一些新的学习方式。例如电视散文阅读课、音视频作品对比文本阅读课、音视频作品扩展文本阅读课、模仿音视频作品诵读训练课网络读书讨论课、网络微机作文课等等,④这些语文教学中的改变也将进一步地改变与修正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理论的方方面面,这也启发们同仁去对语文的教学与学习做更深入的研究。

三、传统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诊断与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改进

在我国有两种影响特别深远的教学过程结构模式,其一是赫尔巴特的“四段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他的后继者又把四段发展成“五段”,即预备(提出问题、说明目的)、提示(提示新课程、讲解新教材)、联系(比较)、总结和应用。另一个则是凯洛夫的“五环节”,即把课堂结构分为“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个环节。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学,是教学生学。”而上面的两种教学模式,都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过于强调知识中心和教师中心,当然受到了当今人们的批判。科技的发展为信息化下的语文提供了一些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改变,也带来了语文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观念等一系列的变革。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主要是介绍五个人物的出场来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写作方式。如果课件展示时教师首先展示五人齐聚一室的画面,然后让五人齐聚一室 的画面在最后再次出现。

这样,学生从第一个画面中获得直观的感知,到最后一张画面中对人物各种特征精确的理解,学生认识也经历了由感性到理性的上升,这样,教学既考查并巩固了课堂所学,教学反馈的目的也水到渠成,同时各种描写方法又在画面的展示中得到了深化。这种教学效果也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正是由于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文精神领域的影响深远。而不论这些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是否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是否具有合理的想象力但是,当他们看到这些唯美的电子画面时,哪怕再迟钝的孩子,也会怦然心动。因为,信息化的语文教学将会填补学生们想象力的不足,而想象力的不足丝毫影响不到这些孩子们对美的欣赏,对美的感悟,对美的追求。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正如我们新课标提出的那样,“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⑤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实践的作用,注重内容的价值取向,注重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的独特体验,这些,都为信息教育下语文的教学方法、价值观的改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注脚。

四、教育信息化下的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能增强学生的直观感,使其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达到知识与兴趣的相互促进,让语文学科发挥它人文性与知识性的特点。合理地利用好教育信息,需要教师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作支撑。例如,在教《听潮》时,教师先让学生观看涨潮的景观录像,然后再阅读课文。这样的课堂可能比较有趣,但却削弱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抽象的文字符号较之直观的光电画面,会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发展学生的能力。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教育技术只是一种工具,是为了达成人培养目标的一种载体。因此,我们在应用教育信息的时候,还要注意信息技术的价值取向,理性的对待教育信息技术。既不能简单排斥,也不能一味的盲从,切实将信息技术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工具,整合好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这样才能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①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88 期,2011 年第1 期。

②马笑霞:《语文教学心理学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③彭祥生:《论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整合》,2005 年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④唐俊龙:《语文信息化教学理论综述与教学探索》,2004 年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三篇:谈中学语文教学怎样适应素质教育

谈中学语文教学怎样适应素质教育

南昌市湾里二中

曲凤霞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原先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必然摒弃。传统的中学教学模式比较单

一、死板,教师采取一味的灌输,学生处在被动的接受,至于消化知识、运用知识,教师不够重视。学生必须在三年内去适应教师的教法。其结果造成有的学生能适应,有的不能适应。

对教师的教法能适应的学生,可能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成绩较好;有的学生不能适应,就会对学习产生厌恶、被动,久而久之,形成心理障碍,导致成绩差。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其自己鲜明的个性,对语文的感情有差异,接受能力也有强弱。因此,我们必须寻找一条适应学生、适应素质教育的中学语文教学的新路子。

在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尽量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教师的教法。根据学生的个性、爱好,采取多种灵活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学得轻松愉快,这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语文素质的关键。

一、教学目标的适应性

教学是为一定的社会服务的。语文教学有一定的目的性、社会性。今天的中学语文教学要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除向高一级的学校输送合格的生源外,另一方面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公民。因而,中学语文教学应培养过目成诵、入耳不忘,能言善辩,出口成章,妙笔生花的语文人才,这是其一。

文道结合,这是语文学者的宗旨。通过语文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社会道德教育,历史教育和人生观教育等,使学生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优良品德,这是其二。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在确立语文教学目标时,就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重点。冲破应试教育的樊篱,树立大语文观点,把初中语文教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家庭和社会,与祖国和民族紧密联系起来,把初中语文教学与为人处世、奋发图强联系起来。在制订语文教学目标时,要结合我国的国情,结合市场经济。初中语文教学应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刻苦耐劳,具有开拓精神、自强自立的一代新人。

二、教学方法的适应性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法受应试教学的制约,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学的被动、学得枯燥、学得厌倦。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了消极的管、卡、压的办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潜力得不到挖掘,智力得不到开发。学习好的同学充其量起到了录音机的作用,学习差的学生整日昏昏欲睡。学生对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缺乏兴趣和新奇。学生厌学,教师只好采取强制手段,迫使学生无条件的服从,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被抑制,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课堂上宝贵的四十五分钟被教师的天花乱坠占用去了,学生成了学习的奴隶。造成这种课堂局面,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大多数学生的结果。

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首先,注重每一节课的开端。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堂课的开端要精心设计,恰到好处,如讲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散文时,我先让学生诵读孟郊的《游子吟》,以此作为这堂课的开头,并用“三春晖”比喻母亲,形容母爱的伟大,从而理解作者未能报答母亲深思的感情。

其次,教师讲课感情要亲切,语言而有信要平和,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学生之中,造成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课堂上学生的情感是受教师情感影响的。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只有进入最佳状态,才能上好每一堂课。

最后,是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单一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久而生厌,因而可一课一法,一节一法,视课文的目的和重点而定,如导读法、分析法、图表法、阅读法、训练法等。

如讲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春》时,就可用导读法和朗读法,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四个画面去诱导学生朗读,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于春天的美好。青少年朋友们正处在春天的美好时期,应该把握自己。

又如讲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已》时,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孔乙已有哪些坏习惯?他为什么会养成这些坏习惯?孔乙已不争气,假如他放下读书人的身份,靠自己的劳动能改变他当时的状况吗?为什么?作者对孔乙已持的是什么态度?通过这些思考题,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去认识当时的社会,认识孔乙已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手段的适应性

教学方法确定之后,还必须有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课堂的指挥者,教师要有驾驭课堂、吸引学生、组织教学的能力。一堂课,几十号学生,要把他们的注意力聚集在课堂这个焦点上,确非易事。我们只有努力做好“新、奇、巧、绝”四个字。

“新”是指教学手段新颖。听、说、读、写不能老一套,要多动脑,多想一些教学上的新招。如讲《黄生借书说》一文时,先让学生解释“汗牛充栋”这个成语,然后说一段与书柜有关的话。再以“借书与买书”为题写一段议论的话。

“奇”就是出其不意,出奇制胜。不同的体裁,用不同的手段;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手段。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孟子二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先根据课文的内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是“磨难”。然后引入课文,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番痛苦的磨难。

“巧”就是运用巧妙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既动手又动脑,既学得轻松,又学得有成效。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是篇名作,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思考题: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背影?这几次背影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哪次是详写?为什么要详写这次?人们颂扬母爱较多,其实父爱同样伟大。

“绝”就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一两手绝招,如板书有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有一口流利的标准的普通话,这些都是“绝”。当然,这个绝,还包括课堂教学上的随机应变,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等。

四、教学内容的适应性

一篇课文其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我们要根据课文来确定教学内容是对的。“教材只有一种范本”,“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教课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听、说、读、写,培养学生方面的能力,但是学生接受知识是死板的,而运用知识是灵活的。因此语文教学的内容应着眼于学生运用知识。

语文教学内容不仅是要以本为本,同时还要注重联系社会,联系生活,联系学生的实际。

如讲说明文时,学生知道说明整理、介绍事物、科学小品、解说词等均属说明文类,但电视中的广告是否属于说明文类就有些茫然了。举例“长命牌牙刷一毛不拔”这条广告词,进行讲解,让学生说说这条广告的好处。广告巧妙地运用了“一毛不拔”这个成语,贬作褒用,形象地说明这种牙刷质量好,使用时间长,并要求学生给自己手中的文具写一条广告词,字数不能超过15个字。

又如,在讲授怎样阅读报纸时,除了让学生在课文找一张报纸阅读外,同时还让学生每人办一张“语文手抄报”。

再如,指导同学写议论文时,要求学生把摆事实、讲道理作为论证的重点。以《小事不小》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学生能从现实生活列举许多人们忽视的小事,如不遵守交通规则、经常玩电子游戏机、看内容不健康的黄色书籍、赌博等。这些小事如不注意往往产生严重后果,酿成大祸。这样的作文不仅煅炼了学生的议论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小事确实要引起注意。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

第四篇: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探索

摘 要: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建构主义理论为网络环境下利用多媒体进行中学语文教学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文章介绍了网络环境下多媒体中学语文教学的概念、教学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新的教学模式。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改革实践,阐释了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指出了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产生的新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 网络 建构主义 中学语文教学 个性化学习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进入了各个领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中学语文教学,作为中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所用课时多,占用的教师人力大,并对声像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引入中学语文教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和学习效果。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是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中学语文多媒体网络教学改革试点,目标是提高我国中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顺应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在大部分学校投资建设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对我县部分学校的部分学生进行教学改革试点,尝试在网络环境下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中学语文试点教学,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2.1理论依据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多媒体语文教学的构想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它的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2O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于当代欧美国家的社会科学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的深入研究而产生的,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是建立在其独特的知识观的基础上的,它批判行为主义把知识当成定论、当成真理的做法。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世界是客观实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意义的赋予却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也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知识不是万能的,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另外,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因而,建构主义提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建构主义者还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可以看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学习者的自主行为,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参与的活动,而不是被动的行为;是在学习者自身原有知识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的再构建,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不仅要求学习者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下的学习有利于学习新知识和消化新知识。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手段显得非常陈旧,教学效率低下,越来越不适应目前现实的需要。与传统教学相比,建构主义所关注的核心是如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缩小学校学习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差距。建构主义对传统教学观念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对学习和教学作出了新的解释。以这种理论为基础所提出的一系列设想,对改革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实施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是建构主义新的教学观的实践。

2.2硬件支持

多媒体教学主要指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互动式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多媒体网络教室、校园网、因特网。

(1)多媒体网络教室。构建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核心是以单机的计算机机房为基础建立局域网,同时增加多媒体信息输入/输出接口、处理、传输等功能,创造一个具有良好交互性的教学环境。(2)基于Web功能的校园网。目前学校普遍采用的是校园网,校园网是采刚因特网技术建立的一种学校内部专用局域网络。(3)接入因特网,建立网站,校园网接入。(4)丰富的个性化学习软件和与之相配套的教材以及基于校园网的网络学习环境。

2.3技术支持

第一,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综合了声音处理技术、图形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和数据存储等技术。核心是多媒体信息的压缩存储、上传输、加工处理以及数据同步。

第二,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的核心是Web服务器与数据库的连接。主要技术包括:CGI、Web、API、JDBC、IDC等。

第三,网络技术。网络教育实现中高速通信网络的建设是网络技术的关键。高速通信网络也称为宽带通信网,主要由宽带交换网、宽带接入网两部分组成,着IP技术及其相关协议的不断完善,宽带IP网络技术成为未来网络平台技术的主流。

3.1网络环境下多媒体语文教学的基本概念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来实现教学的教学模式。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多媒体系统,即多媒体网络系统,把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紧密结合起米,大大扩展了单机多媒体系统的功能。它不仅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了一种理想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本身隶属于“媒体技术”范畴,但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媒体技术”。它运用于中学语文教学,通过各种中学语文教学信息资源的检索、设计、处理和传递,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过程和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和管理,促进“媒体技术”功能向“系统技术”目标转化,实现中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3.2网络环境下多媒体语文教学系统的基本结构

因特网上的网络信息资源系统的结构大体可分为几种:主机/终端模式;服务器/工作站模式;客户/服务器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我县各学校目前使用的是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模式(如图所示)。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是三层分布结构,即浏览器一Web服务器一数据席服务。在此模式下,用户的机器上只需安装一个浏览器即可,当客户机提出一个查询请求时,Web服务器根据用户提出的要求,将用户所需要的数据从相应的数据库中取出,生成动态页面后,通过网络将结果传送给客户机,并在客户机的浏览器上显示相应的结果。从理论上来说,基于此模式的信息系统的用户数量可以无条件地扩展,不受其原有平台的限制,具有较好的兼容性。

在我县学校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试验中,采取的具体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4.1课堂教学大小班结合

大班授课。大班人数每班不超过80人。授课以导学为先、助学为主,指出学习重点难点。主要使用语文出版社教材及配套光盘或教师自己制作的教学课件进行授课。

小班授课。小班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40人,授课目的主要是强调由学生自主练习,配以教师辅导。学生借助网络系统提供的交互模式学习。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这里提供了一个虚拟的语言环境,克服了原先完全脱离情景进行机械教学的弊端,学生和老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以在这个虚拟的语言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4.2课外自主学习

该系统强调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通过校园网的中学语文教学平台,学生既可以利用网络课程部分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回顾,也可以利用教辅资源,结合自身的学习特点,有选择地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并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在校内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甚至宿舍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情况,得到相关信息反馈,调整继续学习策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教师规定每周上网时间,并进行辅导。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系统随时掌握所教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效果,并可根据所掌握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

与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相比,网络环境下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中学语文教学具有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首先,丰富的个性化学习软件和与之相配套的教材改变了过去黑板、粉笔加教材的单一教学模式。于校园网的网络学习环境利用人机互动使学生在电脑前能够完成多种语文基本能力训练。学生可以完全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时间表进行学习,控制学习进度,学生还可以随时进行练习,模拟测试和情景对话等基本技能训练。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学习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时间,进度和测试结果进行监控,并利用网络提供的BBS、短信空间和学生进行公开或私人交流。

其次,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手段的帮助下,能建立起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只是起组织、引导的作用,学生则可以在教师精辟简练的讲解下利用多媒体创设的特定语言情景,通过师生或学生之间的协作,进行专题讨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可以为教学活动创设出一个个生动、直观的立体语言环境,使教学过程更生动形象,充分调动学生各种认知器官的参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优化学习心理,使学生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实践中感受和体验丰富的语言内涵,提高运用语言的技能。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可丰富教学内容、扩大教学信息量。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料库,而且获取方式极其便捷。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中选择合适的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在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下,学习内容、进度等由教师统一掌控,基本上是一刀切的模式。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制定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调整符合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

当然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中学语文教学也不可避免地有自身的局限性。比如,教学活动和以往相比过多地依赖网络系统,一旦网络系统出现故障,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必然会受到各种网站信息的诱惑,不能集中精力学习网络课程。学生主要利用网络课程学习,人机对话相对增多,和教师的面对面对话相对减少,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因素受到削弱。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成绩的个体差异现象严重等等,这都需要进行更多的探索来进一步完善这种新的教学方式。

把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引入中学语文教学是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一场革命。毋庸置疑,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中学语文教学相对于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现今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它为学生创造了个性化学习的空间,为教师改变枯燥,沉闷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条件,因此教师的教学效率会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得到改善。然而,像其他领域一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新技术、新思维的引进必然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在网络环境下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中学语文学习,教师和学生,尤其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和教师直接对话相对减少,教师的个人魅力减弱,这无疑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动力。因此还需要对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作进一步的研究,解决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使新的技术手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尽可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大伟.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J].辽宁工学院学报,2o05,(6).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J].教育

传播与技术,1996,(3).

[3]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J].外国教育资料,1998,(1).

[4]顾红,李华等.科学发展对教育创新提出的挑战【J】.贵州大

学学报,2005,(3).

[5]韦永源.师生关系研究一一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有效沟通

[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3).

[6]孙卫国,唐淑敏.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4).

第五篇:谈中学语文写作的专题化教学模式(推荐)

谈中学语文写作的“专题化”教学模式

摘要: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对表达、智力、道德情操、审美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写作课堂的兴趣,并最终提高他们观察、思考生活的能力是教师需要不断探究的问题。语文写作的“专题化”教学模式通过系统的课堂设置,师生的双维思考,为整体化的写作课教学提供了平台。本文中,作者将结合高中时的写作课经历,从“课时安排专题化”和“内容专题化”两大方面,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多角度、全方面的阐述。关键词:中学语文写作;专题化;课堂导入;思考

一、专题化教学模式

作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一个全方面、多层次的复杂结构。杨广敏认为,写作具有鲜明的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以及教育性,这些性质决定了它具有多种功能。从基本说,“作文,就是写出自己的东西”,是学生以自身的角度和思维方式观察主客观世界,并对思考结果进行形象化表达的工具。从未来指向看,它最终将对学生智力的发挥、道德情操的培养、审美的教育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帮助。

但尽管作文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如何激励起初高中学生对它的兴趣和重视始终是学界探讨的问题。作文是一个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如果学生出现不重视作文教学的现象,必定与当时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首先是课时的设置,由于教学进度的安排,有些初高中没有设置专门的写作课,只是在平时课堂上顺带提点一二。有些则半个月或一个月开设一次,时间跨度过长,这样比例欠妥当的课时安排会间接向学生传递作文课可有可无的信息。其次是写作内容的确定,“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任何可看、可听、可感的事物都可以成为表现的对象。但信息的纷杂也给学生的选材与立意造成了困难,如果教师每堂写作课都是随便选取一个主题,让同学们自由发挥,并且堂与堂之间没有环环相扣的递进的联系,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心理。

作文是主客观世界的文字化再现,自然就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缩小后的小世界,有自己的规则和体系。因此,写作教学也应该是一个系统、连续的过程。而语文写作的专题化教学模式正是体现了这种连续性、整体性,它也是通过一整套有计划的课堂设计和安排,激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重视。

专题化教学就是教师安排固定、充足的写作教学时间,有目的地确立一个主题,设计先引导后实践、形式多样的课堂内容。每堂课就好像是一只贴上标签的盒子,三年下来学生就会拥有名目众多的收纳盒,拥有了不同题材的信息素材和写作技巧,从而掌握一套系统的写作方法。语文写作的专题化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课时安排专题化”和“内容专题化”两大方面。

二、课时安排的专题化

要达到专题化教学的目的,首先就要定期安排写作课,在课时上形成专题化、规则化。如果只是偶尔在语文课堂上评析作文,或者仅在每次考试过后略略带过,这种蜻蜓点水式的作文课对学生不会有太大的帮助。制定充足、定期的写作课堂,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为教师开展系统的教学提供了条件。我在高中时,写作课就固定为每个星期六上午的四节,既是对一周课文教学的总结,也让我们在七天的埋头忙碌后,能有机会观察、思考一下生活。

在写作专题课上,老师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将学生引进来,这就需要为课堂设定一个有吸引力的主题,并用新颖的开篇导入。教师作为引导者,在指导学生“找米”时,不仅要指导他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心看。概括地说,教师的作用就是用自己的视角察觉到生活中的立意点,然后以此为诱饵,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发挥。

三、结合生活的专题化写作

“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眼之所见、耳之所听、心之所感,无不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但也正因为处在这样一个纷繁的世界,学生往往会捕捉不到凸显点。这时,教师就要充当领路人的角色,帮学生“找米下锅”。特级教师于漪就经常带领她的学生深入生活,比如学校里的菊花开了,她和学生们会一起去赏花。于漪认为“提高写作水平要思想和文学双锤炼,对生活有深切感受东西就出来了。”

高中时的语文老师也经常引导我们观察生活,在每周的写作课上交流身边新的变化

(一)比如,我们高中校园后面的有一片芦苇滩,平时很少有同学会注意它。一次写作课上,语文老师就用“芦苇”做了主题。他先给我们看了一组照片,有冬天大雪覆盖下的芦苇丛,春天风吹过时倒向一边的芦苇丛等等,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接着,老师又罗列了各国、各代名人对于芦苇的理解:

1、《琵琶行·井序》白居易:浔阳江上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4、人是有思想的芦苇——帕斯卡

5、芦苇,既然选择了远方,留给地平线的只能是背影。

虽然只是一些素材的列举,但老师就是通过这些名目众多的信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从中找到了对“芦苇”的解读,写成文章也体现了独特的观点,有的同学从“芦苇承载爱情”着手,有的则立意为“痛苦忧伤”、“洒脱的情怀”、“不屈的抗争”等等。

四、结合书本的专题化写作

在语文教学中,大多数的老师和同学都把精力放在了基础知识和阅读训练上,认为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受语感、基础的影响,通过培训得不到太大的提高。但其实好的作文训练是可以对课本的学习起辅助作用的,专题化教学就在两者之间搭起了桥梁,让学生意识到作文的这一层功效,必然会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在一个单元的课文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进行关于本单元的专题化研究,主要内容可以从“课本知识扩展”、“知名作家探讨”等方面入手。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回顾该单元内容,又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知识的扩充,将两者积累成写作的素材。更进一步,也能迎合大多数学生对课外内容的好奇心,侧面带动积极性。

(一)比如,在上完“和平的祈祷·研习探讨活动”这一单元后,我们语文老 师就设置了关于“战争”的专题研究。老师先从五方面解释了他对战争的理解,并加以一定的实例补充,“达到理论与实际的充分结合”:

1、躲避苦难:著名钢丝人卡尔·华伦达曾说:“走钢丝才是我真正的人生,其余都是苦难”但他却在一次表演中跌落而死。死后他太太说,他在三个月前就预感会掉下来,他把精力都用在避免掉下来,而不是走钢丝上。

2、利用苦难:加州一位模特在一次意外中残废了双腿,却经改良轮椅,当上了老板。

3、抗争苦难:沙漠里的胡杨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面对不幸与坎坷,它们竭力抗争,显示出生命超乎异常的伟大。

4、战胜苦难:林肯苦难但不屈服的一生。

5、笑对苦难:阳光女孩桑兰,在一次训练中结束了运动生涯,面对苦难,她没有流一滴眼泪,已经完成了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学业,成为中国奥运会形象大使。

这节课加深了我们对“战争”的进一步理解,明白“战争”不单单是指 整个世界的苦难,它离我们也并非那么遥远,它同样可以是个人的人生遭遇,我们怎样定义“战争”?当我们面对黑暗时又应该秉持怎样的心迹?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同学们关于这个主题进行了写作。

(二)又如,在“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单元,语文老师则设计了“中国民 生写实”专题研究。他先放映了农民工卖血、路边乞讨等照片,引导我们从两方面展开探讨:

1、中国民生——你可以愤恨,但你不可以没有悲悯之心:

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成为社会问题,这样的就业招聘已经是司空见惯。

②让人为难的学生乞讨。

③农民工因被拖欠工资而无法回乡,在户外过夜。

④采血者请上二楼——山东济南卖血成了一些农民的谋生之道。

2、中国民生——你可以悲悯,但不可以沉溺于人世的苦难不可自拔:

①夫妇无力追究肇事司机,无法养活残疾儿子而卖心。

通过这堂专题写作课,我们对中国民生有了多角度的了解,对社会的喜 与悲有一个全方位的客观认识。同时,也强化了对该单元中《拿来主义》《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等文章的理解。

当然,除了“和平的祈祷·研习探讨活动”和“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两 个单元,我们也围绕其余有深意的单元开展了写作课。比如对“历史的回声·文 本研习”单元开展名为“穿越时空隧道,对话古代英杰”的写作课等等。

五、结合时事的专题化写作

杨广敏认为作文教学具有显著的教育性,“即在作文训练的过程中,在传授写作知识、训练写作技能的同时,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受到熏陶和培养,学生的个性也能得到发展。”于漪也说:“写作的根本问题是要抓学生做人的素质。”

在专题化写作教学中,教师正可以结合近段时间的时事热点制定写作主题,帮助学生打开与外界沟通的窗口。上这类专题课前,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从热点中抽出可以作为写作题材的主线,并搜集相关资料。上课一开始,就用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对事件做大致介绍,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以便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同时,通过课程培养学生洞悉生活的能力,真正交予其思考社会人生的方法,以至于在未来没有教师指导讲解的社会生活中,依旧能够保持一种独特的眼光看待身边发生的大小事务。

(一)比如,“虎照门”专题课:

高一时,虎照门事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各种观点纷纷涌起,我们语文老师就用这个现象导入了一堂写作课。开始老师先用视频和图片大致介绍了事件的经过:周正龙,陕西人,43年来首次“拍”到野生华南虎,2007年10月12日公布。一时间,各路新闻媒体竞相报道,相关网页17800000篇,相关新闻44900篇,相关词达100个。《新闻调查》《焦点访谈》《鲁豫有约》等主流媒体进行追踪报道;163网易签筹组织六大鉴定人鉴定照片,结果惊人一致,虎照作假;全球权威杂志《科学》称其为Flat cat。这种试听结合的授课方式马上引起了我们的兴趣,老师又进一步引导我们多角度分析了事件背后的原因,从理性的角度剖析此类社会热点案例,大家从各个角度入手,写成了很多有见解的文章。

(二)又如,“四川地震”专题课:

于漪认为“写作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学会悲天悯人。”在四川地 震近期,语文老师就给我们上了一堂动情的写作课。课一开始,老师先讲了很多发生在地震现场的真实故事,让我们看到了面对苦难时,人性光辉的一面,产生天若有情,天佑中华的同胞之爱和手足之情。有了这份共情的理解,每个人能写出了发自内心的优秀作文。

1、吴龙贵——人类光辉足以穿越灾难阴影:

①为30余学生打通生命道路,张辉兵、王周明、汤鸿三名老师献出了年 轻的生命。

心在一起爱会让我们勇敢;别害怕我就站在你身边,看黑夜无法吞没黎明的天。我坚定地不让泪水涌上双眼,付出一切只为生命的宣言,我微笑地矗立在生死之间······”

③莹华中学:谁也不知道倒下的房下埋有多少个学生,谁也不知道仍存 ②汪峰以《直到永远》献给灾区人民及斗士:“别害怕我就站在你身边,活着多少个孩子,但士兵们仍旧坚持着奋斗着,用最原始的方式,头朝下钻进废墟中,一点点敲碎压在女孩身上的混凝土。

④天佑中华,人间有爱,为受灾同胞祈福:长者对弱者的关爱之情—— 别害怕我就站在你身边,看黑夜无法吞没黎明的天;师者对学子呵护的胸襟——为学生打开生命通道,矗立起不朽的生命丰碑;青年在灾难面前的坦然——让自己挺立起一幅承受苦难的刚性身躯。

2、德阳市东汽中学老师谭千秋,用身体救了四个学生;崇州市怀远中学老师吴忠洪,从三楼回到四楼救学生;绵竹市幼儿园老师瞿万容,怀里抱着孩子,用身子抵挡倒墙。

3、面对死亡,莹华中学张曼“对不起,我从前做了很多错事”;罗瑶“我想继续跳舞、弹钢琴”;蒋蒙“叔叔,你拉吧,我不怕疼”。

下载谈信息化在中学语文教学的相互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信息化在中学语文教学的相互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服务于中学语文教学

    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服务于中学语文教学 【内容摘要】: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远教资源对现代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资源的正确运用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热点,那么教师应如何正确......

    谈信息化的初中地理教学

    谈信息化的初中地理教学 河北省安新县实验中学 车立华 摘要:我们今天的教育和以往都不同,它要求起点更高、成果更强。因为我们所处的世界日新月异,教育必须适应世界的发展变化......

    新时期中学语文青年教师素养谈

    新时期中学语文青年教师素养谈 江西吉安青原区城北学校 罗章华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和进一步深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艘航船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驶入更为深远、辽阔......

    谈中学语文传统文化的教学研究(大全)

    谈中学语文传统文化的教学研究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贯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可采取多种方法:或立足课堂,求真务实,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让学生......

    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

    在生活实践中学低年级语文 摘要:生活与教育是同一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也不能脱离教育。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语文,生活中语文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教育教学的......

    谈信息化演讲稿2

    宣传教育信息化演讲稿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首先声明一下,我不是信息化专门人才,没有专业的信息化理论。但是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要求我们实施“科......

    教育部副部长谈信息化

    教育部副部长谈信息化“三通两平台”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今年(2012?)9月5日召开。不到一个月后全国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在京举行。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

    磁极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磁极的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知道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认识磁铁的南北极。 2、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认识磁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的性质。 3、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