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体验式教学方法探究
小学一年级数学体验式教学方法探究
【摘 要】《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文章对小学一年级数学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以期为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创设情境 动手尝试 应用方法 引导发问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智力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打好基础非常重要。数学教师应当不断思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学实践探索,设计更加新颖、更加贴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什么是体验式教学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如何把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动手操作、技能知识等融入学习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思维,享受快乐,是实现当代数学教学价值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将体验式教学方法应用到数学课堂中,可以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互动的教学形式,强调的是师生双向的情感交流,其过程既是师生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体验式教学方法就是充分挖掘教材中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贯通教学内容。体验式教学过程强调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个人劳动与集体协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教学规律与知识。因此,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主动克服困难,奋发进取。
二、体验式教学对一年级小学生的适用性
一年级小学生知识经验不足,身心发育不健全,认知水平较低。小学生在观察活动中目的性?^差,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常常导致观察不够精确,观察结果不够全面、完整和深刻。一年级小学生记忆力正由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高速发展,形象记忆占据主导地位。他们注意力的自觉性和程度还不够高,易分散,稳定性较差,表现在集中于某一事物或活动上的时间较短。一般说来,7-10岁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20分钟。因此,一年级小学生很容易在课堂上转移视线,或者心不在焉。
一年级小学生缺乏空间透视能力,不能很好地把握事物的比例关系,想象比较接近于现实,并且以再造想象为主,真正由自己创造加工的不多。
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发展会经历重大的转折。一年级小学生所获取的概念大部分是直接感知得到的,比较具体直接,虽然其思维已经有了一些抽象的部分,但是对于事物概念中较为本质的东西还难以探索出来。其思维主要带有直观具体性和外部片面性的特点,推理则依靠由知觉得到的直观形象,结论也非基于逻辑论证,而是将判断与感知得到的知识直接对比。
从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来看,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完全达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数学知识。
三、体验式教学方法研究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的种类有很多种,如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问题情境、实践运用情境等。在数学教学中创设这些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与参与动机,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主动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开展探索性学习。
例如我在教学“位置”一课时,整堂课采用“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模式进行。我把教室模拟成一片大森林,每个学生都是森林中的一种小动物,然后给每个小动物发放自己家的位置信息,如第几排的第几列,让小动物们按照自己拿到的位置信息去寻找自己的家,最后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的家,我就给他一些小奖励。当小动物们找到自己的家时,我会接着问他们前后左右的邻居分别是什么小动物,隔几位又是哪个小动物的家。然后我还会指定一个小动物,让大家说出以他为中心,隔几位分别是哪些小动物的家。整个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绪十分高昂。通过参与有趣味的游戏,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二)动手尝试,使学生学会思考
一般的课堂教学往往局限于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受,而体验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全方位的感知能力。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帮助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研究问题,使学生通过观察、演示、讨论等方式自主感知知识,并通过模仿实践再进行验证、补充、巩固。例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中,我提前准备了水果、小木棒、纽扣等道具,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下发一定数量的道具。接着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道具算出“9+5”等于几,并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说出算法。在小组汇报时,其他学生要仔细倾听,然后各组之间展开交流,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多种算法。
(三)应用方法解决问题,加强知识巩固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只有在实际中运用才能获得直观体验,才更加牢固。例如在“有多重”一课中,我把教室模拟成市场,并准备了一些不同的物品,如牙签、棉花、作业本、黄豆、花生、一分硬币、两分硬币、瓜果蔬菜等,让学生比较重量。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逐渐建立起重量的概念,强化了对重量的认知。课程结束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陪妈妈买一次菜,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称重方法应用到真实生活中去。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较好地达成了体验式教学的目标。
(四)引导学生发问,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
教育的本质在于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独立思考。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疑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地把自己心中的疑问提出来。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耐心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求异的思维,最后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例如在“认识钟表”这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钟表表盘及指针,接着让学生主动提出关于钟表的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提出了“为什么指针长短不一样呢?”“为什么指针走的快慢不一样呢?”“表盘上的数字代表什么呢?”等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大胆猜想,充分发挥想象力,并交流探讨。这样,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轻松热闹,学生们积极思考,交流互动,很好地掌握了知识。
四、结论
本文全篇围绕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分别举例说明了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小学一年级数学中的应用,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探索一条新的道路。然而体验式教学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教学任务。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方法探究
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方法探究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金宝屯镇布敦中心学校)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感受)”,可见,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体验;再创造;做数学;说数学;用数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下图)。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 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学完“用字母表示数”后,随意取出一本书,问它有多少页?学生们起先一愣,有的摇头,有的茫然,过了一会儿恍然大悟:“这本书有X页。”“有a页。”“有b页。”……我们的教学要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第三篇: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方法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方法
上课的时候不要太死板了,说话要能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力啊。而且还要不能光教课还要多交关于数学的知识的故事,那孩子们会喜欢的。一年级的时候小孩子难免会犯困,这时候做老师的不要去骂他,会伤自尊心的,会讨厌你,到第二学期在说咯。
数字游戏、故事法、情景剧、对抗游、比一比、夺红旗、开火车……
先懂孩子们的心,和他们慢慢相处,在这样的情境下慢慢融洽到里面去,要让他们觉得上数学课很有趣。用实物来表达,让孩子们认为上数学课很有意思,不要在他们不懂时发火哦。
第四篇:浅谈小学识字教学方法探究
浅谈小学识字教学方法探究
【内容提要】小学低年级识字量大,汉字难记,字词教学效率低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时基础中的基础。在识字过程中,主要让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对培养阅读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对教师来说,教学识字的方法还是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最好,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孩子识字兴趣,交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是最主要的。
【关键词]】识字教学;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识字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仅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水平,而且也影响到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所以,对小学识字教学方法做总结,是很有必要的。我对小学识字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究,总结几条可以提高小学识字教学的方法。
一、识字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只顾要求学生自主识字,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来认识汉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但是,这种自主并不是放任,有些教师只顾自己传授知识,学生吸收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样,久而久之,教学就会走向低谷,教学成果就难以发生。
(二)在教学中方法不当出现的问题
在指导学生认识要认的字时,有些教师总担心学生记不住,记不牢,所以只顾让学生分析、识记字形,结果呢,教学任务完不成,学生认字的巩固率也不理想,不能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教学目标不明确。在生字教学中,哪几个字的字音容易读错,需要重点指导纠正;哪几个字的字形容易混淆,需要重点区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不全面、缺乏对教材的理解。
在教学中,即使我们取得了某一些成绩,但是也不能过于盲目乐观,如果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引起足够重视,我们的研究也会偏离方向,最终将会误入歧途。因此,我们还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我们的识字教学过程,提高识字效率,将识字教学方法研究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
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但我们不难发现,低年级学生对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不感兴趣。新课标在识字教学的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玩开火车的游戏
方法是这样的:老师先说:“火车火车开起来。”接着学生回答:“开到这里来,呜——”接着教师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词组,其他同学轻声发出火车开动时的“呜一咔嚓、咔嚓”声。如果有人说错了或不会读,火车就停下来,选其他组的学生来把读错的字或者词组重新把正确的音读出来。读好后继续开火车。
(二)编字谜
我国的词语是丰富多采的,但是由于使用的是方块字,字形很难记忆,这乃是许多学生词汇贫乏的原因之一。为了突破字形关,有些小学语文教师除采用比较法、听写法等机械记忆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以外,还采用方块字80%以上是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理解记忆的剖形法进行记忆。而猜字谜和编字谜都是从剖析字形来揣摩和构思的,无疑也是识字教学中的理解记忆的一种方法。学生们通过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动脑筋编字谜,另方面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比如: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息:自己的心。雷:雨点掉到田地里禾:一棵小树苗,头上戴草帽。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并排站。思: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等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识字方法讲给家长听,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巩固了生字,又使学生产生了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识字加减法
识字加减法也就是对已经学过的字进行笔画的加减,得出所要学的生字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学生易学易记,又能延伸出一系列的汉字,从而可以扩大识字量,学生们也很喜欢。如在学习“李、林、秀、香、量、玩”等合体字时,学会了用部件相加的方法认识字记形,如“木子李,禾乃秀,旦里量,禾日香”等。又如学习“日”字时,用加一加的方法,学生们便认识了“旧、电、白、甲、由、目”等字。再如,学习“女、也、巴”等字时,学生们学会了用已学过的字减部件的方法认字:“爸减去父是巴”“妈减去马是女”“地减去土是也”等。这样的方法识字在我们小学教学中经常驻机构用到的一种,效果非常好。
(四)自编谜语法
猜谜语也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游戏之一,它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培养想象力。如学习“意”字时,可以编出“一心一意听音乐”的字谜;学习“告”字时,可以编出“一口咬掉牛尾巴”的字谜,学习“春”字时,可以编出“三人日下去春游”的字谜。编字谜还可以根据事物的形状、特点,使抽象的文字符号与直观的事物联系起来。如学习“影”字时,可以结合课本编谜语;如:一条小黑狗,常常跟你走。有时在前,有时在后。有时在左,有时在右。
在猜谜语的过程中,就能够使汉字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有趣的谜语能引起学生对学习生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认识字,学得好记得牢。
除了以上这些,趣味识字法还有很多,如:点睛识字法、编故事、摘苹果游戏、唱歌游戏、答题游戏等等,这些都要靠教师在教学中把握运用。
三、培养巧识字的能力
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史能处于被动地位。实验证明:学生在充分自学中如果能用多种方法思考,分析字形,记忆,是培养识字能力的好方法。当然,自学不等于老师不教,让学生自己学,并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收获才扎实牢固,另外,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有趣的识字方法,增强识字兴趣。
(一)故事识字法
小孩子的特点就是喜欢听故事,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变成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愉快的气氛中记住生字,比如教学“望”字时,我给孩子们讲了个小故事:从前,有个小王子,他的妈妈死了,他很想念妈妈,人们告诉他妈妈到月亮上去了,于是他常常抬头望月亮想妈妈。同时教儿歌“王子望月望,望,望”,所以,通过这种方法孩子们不但有兴趣的学习,而且孩子们很快就记住了这个字。
(二)儿歌识字法
郎读儿歌也是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种活动。我们可以编一些适合儿童朗读的儿歌,让他们反复诵读,如:教学“坐”时念:“两人土上坐,坐,坐,坐,坐下的坐”;学“草”时,教学生念“草,草,草,早上长青草”;教“看” 时念“手放目(眼睛)上,火眼金睛看,看,看”。老师就可以从这些儿歌出发,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3(三)猜谜语识字法
小学生喜欢猜谜语,猜谜语本身也是一种很有趣的活动。根据儿童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编一些谜语让学生猜,这样能激起他们识字的愿望。例如: 两个人是什么字——天;大雨推倒一座山——雪;人在门中站——闪;一个人是什么字——大;一边绿,一边红,一边喜雨,一边喜风——秋;这些字谜不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丰富的联想还调动了学生自学生字的兴趣,从而提高识字的能力。
(四)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法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是这样做的: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字,基本笔画,笔顺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后,上课时首先解决生字的读音,然后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最厉害,能自己动脑筋想出最佳的记忆方法,然后告诉老师还有同学们。”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马上就来了,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基本字加偏旁”,“ 熟字去偏旁”,“ 同音字”,“ 拆部件”,“ 增减笔画”等等。如学习“玉”字,有的说“主字的点掉在腰间,就变成玉;有的说“国”字去掉方框儿,就是玉;有的说“王”字加上一点就是玉,有了这些简单生动、活泼的记忆法,学生很快就能记住了这些生字。
玩是孩子的天性,学是孩子的天职,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既照顾了学生的天性,又照顾了学生的天职,何乐而不为呢?
四、增加课外阅读,进行分层教学
课外,我要求学生增大阅读量。并采取了“分层要求,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优生借助汉语拼音阅读,能直呼的就直呼,要求复述故事的大意;中等生先读生字,再借助拼音一段一段地读,不求读得有多么快,但求读音准确;稍差的学生阅读比较困难,便引导他们“找朋友”,即从书中找出自己学过的生字,并用铅笔在其下打一小点。这样,人人都在“阅读”,人人都能“阅读”。这一过程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读”中有所得,在“读”中获得发展。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1、课内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开展活动提高兴趣;
2、营造阅读氛围,增加兴趣;
3、教师采用“展示图片、设计幽默、制造悬念、”等形式向学生精心推荐读物,诱发兴趣;遵循阅读的基本规律,倡导快乐阅读,保持兴趣;
4、开展比赛阅读课,让学生感悟到读书的乐趣,让他们感受到成就感;
5、以教师读书的兴趣影响学生读书的兴趣;
6、尝试师生同读、同桌互读、小组交流,巩固学生的读书兴趣;
7、在“诱导学生确立正确的阅读态度、阅读动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基础上,使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兴趣变为——乐趣——意趣——志趣的层次逐步提高。
(二)养成阅读习惯
1、及时提醒并纠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错误;
2、通过“教师示范”对小学生要养成的阅读的基本习惯进行培养;
3、纠正一个坏的读书习惯比养成一个好的读书习惯更费劲,因此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学抓起;
4、要让学生明白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很重要的,进而激发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
5、好的阅读,需要长期习惯性的养成,所以教师需要诱导、强制、重复练习,直到学生形成习惯为止。
五、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识字,增加识字量
学生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分子,他们每天也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他们学习的渠道是各种各样的,除了在学校学习外,还可以在社会上,在家长和同学相处中,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识字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增加识字量,为他今后的读写打下坚定的基础。
(一)利用社会生活环境提高识字兴趣
社会是个大课堂,有广泛的识字空间,要充分利用孩子所接触的事物进行识字。引导学生利用上街购物、旅游等机会,问问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呀?那个店叫什么名字呀?不知不觉学生不但认识了很多字,包括一些次常用字,还增强了生活的能力。我们应鼓励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与帮助下,广泛自创自编识字顺口溜、搜集字谜、自创字谜、增强识字的趣味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地识字。
(二)利用学生在课堂上提高识字兴趣。
语文是母语学习,母语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语言学习,在开始学习前,学生已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认字、写字、用字。在课外阅读中,我们常常比赛谁在书中认识的字最多,谁读会的词语最多,谁最先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甚至有感情;通过比赛,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兴趣。从而充分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学习语文。
(三)利用家庭生活环境提高识字兴趣。
孩子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家庭度过的,家庭的环境对孩子来说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家庭的环境识字。在家庭生活的环境中识字是极方便的,比如说和孩子一起给家中的物品、摆设做标志牌,可以经常的问一问,考一考;有意识的让孩子读一读,不认识的字给予指导和帮助,把识字和阅读紧密结合;带孩子出去的时候,比如到超市、市场、广告等有意识的询问孩子认识哪些字,不认识哪些字;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意识,遇到字时都会去读一读,这样孩子就可以在不知不觉当中识会了很多字。
(四)利用展示台激发识字兴趣。
对于小学生识字,要从兴趣开始,因为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我定期布置学生阅读课外知识,发现有不认识的字就要把它搜集在一本认字的作业本上,并定期交上来评奖,从而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促进孩子养成识字习惯。这样的比赛,会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不但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还调动了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去认字,这样学生既有了识字能力,又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
其实识字的途径是很多的,只要教师善于发现,注重引导,在日常生活中识字教学的资源无处不在。我们应利用生活中很多实物,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识字,并让他们觉得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只要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就会很乐意地去学习语文。
总之,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要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识字、认字。老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发现,使学生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适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参考资料:
[1] 汪潮,集中识字教学实验,小学语文教师,97,7-8.[2] 苏秀秀,分散识字教学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97,7-8.[3] 蔡雪萍,韵语识字教学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97,7-8.[4] 苏立康,王鸿莲小学学科教学论(语文),科学出版社,97,6-8.[5] 贾国均 字理识字教学法,中国教育学刊, 96,3-9.6
第五篇:体验式教学方法简介
体验式教学方法简介
平宁城小学
体验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在一定教学目标指导下,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换位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体验感悟角色,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对象的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体现了寓教于乐的原理。体验的主体是学生,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成为具有浓厚艺术氛围的道德感化力的创造性活动,学生沉醉于此,在“欣赏”中完成价值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体验式教学体现了文学接受理论。接受理论认为:文本意义必须靠读者通过阅读参与后才能实现文学的核心,从作家作品转移到读者。接受理论对于文本和读者关系的见解,有助于教师在设计文学作品教学时,在学生和作品之间建立一种“对话”关系,并且这场对话最终以学生对作品意义的深入理解而告终。体验式教学强调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对象,正体现了文学接受理论。
体验式教学还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体验式教学是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作用,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要学会方法,使其懂得通过主体探索、发现进行学习。它不仅重视传授知识,而更加重视对学生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我们开展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注重生活积累,突出学生独特的感悟和理解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是不同的,所以对同一种情境或对象,也会产生不同的体验,这就是生活体验。开展体验式教学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积累,要突出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只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要时刻注意让学生观察生活、品味生活,以达到能够体验生活。有这样一个教例:一位教师讲《我与地坛》时,其语言平淡无奇,叙写也朴实无华,表面看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而这位老师把自己生活中的“父子”或“母子”的情感体验讲给学生听,启发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感情,那充满人间至爱的母子之情,便从作者平淡朴实的文字中奔涌而出。有一名学生按照老师说的联系自己生活体验要求动情朗读,当读到母亲寻找我,发现我躲藏起来,便悄然离去时,不由自主地流下了泪水。老师见此情景眼圈也湿了,于是让那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说,这位母亲的包容与谅解使我联想到母亲无私的奉献,生活中无数个我任性的片段浮现在眼前,是母亲用她宽广的胸怀容纳了我,我深深地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他的讲述也感染了其他学生,使课堂教学得到很好的效果,正是因为学生自己的经历,对生活的体验与文中的内容发生了共鸣,所以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可见,生活积累对体验式教学的开展是很重要的。
二、重视学生活动和参与,鼓励学生角色表演,编创演绎课本剧
如果说亲身见闻的是对某事、某物或某种情感产生体验的途径,那么,亲自参与活动是形成对活动过程的体验的途径。主体活动是以活动者亲自参与而展开的。主体会能动地、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在主体活动中,也存在客体形态、属性及活动过程以形象、符号感受等心理形成进入主体的内心世界的过程,此即客体的主体化。无论客体主体化还是主体客体化均是主客融合的具体形成,而主体融合的过程本身即是体验的形成过程。相比于听别人或静止的观察,亲身参与活动是形成对活动体验的最重要的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主体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于诗歌、散文可采用配乐朗诵,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学生再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诵,在感情把握的过程中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情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来表演,而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经过反复排练、反复推敲才能真正把握角色,演好一个角色。而此时学生对文章,对人物的理解已不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深层次的、刻骨铭心地转化为学生内心的一个角色。
三、体验式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性
学生的参与性不仅仅可以从内容上来展开,还可以让学生体验讲课,从而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和创新。这种让学生体验讲课的具体步骤是:教师示教——学生主讲——师生评价。在学生讲之前,教师要对每一种文体的鉴赏要点做一下介绍,然后选择一篇课文进行重点和特色分析,最后让学生发表意见,鼓励他们发表对文章的见解。这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教师讲课的神秘性,使学生有了跃跃欲试的兴趣。之后便是学生主讲,让他们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确定不同的讲课方式。最后师生共同评价:首先让主讲人谈自己的得失,然后其他学生才参与评价。对不同的讲课风格进行比较,对课文不同的理解谈自己的看法。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出题,学生可以根据课文的重难点出题,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弱项出题,综合训练和采用创新出题。这是锻炼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这种体验方式,可以减轻或消除学生做题的心理压力,其目的性、准确性也大大加强。
四、通过情景熏陶获得体验,开展体验式教学
情感产生的机制之一是情景熏陶,即所谓“触景生情”。人进入某种实际情景或接触模拟情景,甚至头脑中想象情景均能进入人的体验。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如有位老师在讲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的时候,制作了一个课件,画面上风光变幻、险象丛生、飞流惊湍、奇峰险壑的景象,让学生看了为之一震,对文章内容自然就理解了。面对如此雄奇的景色,李白对祖国瑰丽山川的热爱便彰显出来。如此学生不仅获得了审美体验,同时也获得了情感体验,更加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艺术是对生命体验的表达,艺术的世界是人类情感的世界,艺术作品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音乐、绘画、雕塑等不同的艺术种类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人类对生命的体验,正因为艺术与体验的这种内在关系,所以艺术熏陶是激发人的情感体验的有效手段之一。
总之,教师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时,可采用上述几种方式,但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可以实施体验式教学,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如鱼得水,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