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刍议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刍议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师资不能充分满足教育需求这一现状,从当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建设措施方面进行了原因追溯,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师资 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元素。任何一项教育教学改革的实现,都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当前各地方高校正着力实施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涉及观念转变、制度变革及创新实践活动开展等多方面的教育改革,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业务精湛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势在必行。
1创新创业师资不能充分满足教育需求
1.1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数量不够
近年来,不少高校都进行了扩招,学生规模得以扩大,但教师队伍并没有得到相应扩张,教师的教学任务加重。为避免教学任务过于繁重,能合班授课的课程,大多数教师都会采用合班的形式授课。2012年,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相关要求,许多高校将“创业基础”纳入必修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由与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直接相关的招就处、学工处等行政部门教职工及辅导员等为主体的兼职教师授课。由于多为兼职教师,教师本身已有一定的行政事务或教学任务,合班授课成为首选。“创业基础”合班授课,可能对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可能没有多大影响,即并不一定影响学生对创业的基本内涵、创业活动的特殊性、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等方面的认知,但在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上明显不够。这从当前校园中学生关于创业的认知可以看出,即大多数学生对创业的认识非常深刻,如创业不容易、创业机会很难把握等,但仍旧缺少开展创业活动的勇气;想创业的多,付诸行动的少。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课程教学,更需要教师投入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但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教学只是一项基本工作,关乎个人发展的科研更需要其投入时间与精力。教学、科研的双重任务使得教师对于自身的工作计划不得不精心安排。课程教学任务增加后,已经影响到教师投入到科研上的时间与精力。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教师无心指导学生的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及其他实践创新活动,往往是在学校领导多次动员后才应付一下。这妨碍了创新创业竞赛类等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
1.2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尽管高校鼓励、提倡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多年,不可否认的是,传统讲授法仍是当前大多数高校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明确指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创业类课程,其教学方法也无明显转变。上课班级规模在100人左右,课堂全程表现为教师一个人讲解、学生被动记笔记。这样的课堂信息量很大,看似很充实,但这仅仅是固化了的教学内容的传授,虽然有利于学生快速地学习、掌握知识,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创新思维与能力,甚至有可能泯灭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批判思维。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新是发现价值,创业则是实现价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发现机会、学会寻求资源,能开展创业活动,最终实现潜在的价值。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没有疑问,或者说没有机会表达疑问,久而久之,也会养成不思考、不质疑的思维定势,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害的。近期就有学者质疑,大学生连提问都不会,表现在学生几乎没有提问题的欲望,越来越不提问题,不会提问题,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
创新意识来自问题意识,来自学生的批判思维与能力。有了问题意识,创意才有可能;有了创意,创业才能持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是第一要务。当前课堂教学上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思维,单一的讲授法远远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方面,当前高校学生的创业活动通常表现为鼓励、支持学生开一家店,没有体现大学专业教育的特点,不符合大学生的身份,层次不高,甚至引起了大众质疑。国外不少高校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其中就有被证明效果很好的教学方法,如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犹太人的体验式教学以及许多高校广泛采用的项目化教学、参与式教学、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如果高校教师能熟练掌握上述教学方法的运行基础与路径,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将大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
1.3教师缺乏创业实践经验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地寻求创业机会,开展创业活动,在创业实践中摸爬滚打,不断历练,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除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外,还应具备敏锐地感知本学科前沿动态及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与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等。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很成功,其经验之一就是建设了一支满足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在斯坦福大学,有四分之一的在职教授具有创业实践经验;所有教授可以申请两年的“创业假期”,在这两年中,教授们可以离开校园办公司或去企业就职,毫无后顾之忧地过一把“创新创业的瘾”;教授们的创业经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紧跟实际、发现问题。
反观我国从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是从高校到高校的学术型、研究性人才,没有创业经验,不熟悉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创业意识淡薄,对指导学生创业没什么信心,甚至有可能在内心排斥创业教育。其创业知识多是通过书本自学获得的,在讲授“创业基础”等相关创业课程时,自然很难选取到恰当的有说服力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教学过程中缺乏渲染力,更谈不上对学生的创业活动进行有针对性、有建设性地指导了。
2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措施不当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虽不是新生事物,但也是最近几年才得到各高校的重视,得以蓬勃发展。由于此前也并没有一个培养创新创业师资的学校或机构,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师资只能是高校自身培育,但大多数高校并没有给予相应的制度支持。
3.2.3组建教学和科研团队
为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各自优势,可根据教育教学特点,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划分为理论研究、课程设计、主讲教师、实践指导、项目评估等若干团队,充分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
3.3充实教师培训内容
(1)定期组织专题培训。根据创新创业活动的特点,在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项目开发与孵化、成果转化方面开展专题培训,不断丰富教师创业知识,提高其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聘请创新创业领域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知名专家学者对教师创业体验、前沿动态、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培训,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技能。
(2)鼓励并帮助教师寻找明确指向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机会,选派有潜质且专注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参加KAB、SYB项目培训,拓宽视野、提升专业能力。
(3)合理安排,轮流组织有关教师到企业单位践习、挂职锻炼,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在人才培养、教师培训方面的作用。在教师践习过程中,一方面引导教师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了解社会需求,积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鼓励教师结合企业需求,联合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增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成果转化。
(4)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创新创业教师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特别是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加入,有助于教师拓宽视野、取长补短,提升综合优势与创新创业能力。同时,鼓励兼职教师通过这一平台,表达其对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看法,对教师的建议给予及时回应,激发兼职教师的工作热情,加大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力度。
3.4改革教师评价制度
(1)改革教师教学评价办法。创新创业教师要求教师在实践领域真正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教学工作计算时,除课堂教学外,将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实习、毕业综合训练等创新实践活动也纳入计算范围。完善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丰富评价办法。除采取指标评价外,还可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指导实践活动的情况,适时组织包含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活动在内的教学评价。
(2)改革科研评价办法。鼓励教师开展应用研究,一方面注重引导教师主动瞄准制造、管理、一线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研究,面向企业、社会寻找课题;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对接行业发展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引入科研内容来改造和设计实验项目,推进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
(3)建立教学激励制度。设立教学改革专项资金,对于积极主动探索研讨式、启发式、参与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改革的教师,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并鼓励其举办公开课、示范课,促进其教学方法的推广;在科研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活动指导方面取得成就的教师,学校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广西教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2015JD211)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芳(1979-),女,汉族,百色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 搜狐教育.本科教学陷尴尬?中国大学生连提问都不会?[EB/OL],2016-2-22.http://learning.sohu.com/20160222/n438113657.shtml.[2] 李萌.美国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11:26.[3] 李宪.浅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体系的建设[J].焦作大学学报,2013(9):88
[4] 李肖鸣,等.大学生创业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8.[5] 薛成龙,等.“十二五”期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回顾与思考――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28.
第二篇:刍议新建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刍议新建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摘 要】 本文就有关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几个概念作了辨析,探讨了本科院校教师个性化培养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培养途径。要制定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培养标准,建立并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创造条件,让教师团队深入一线市场,积累实操经验;引入兼职教师,让真正具有创新创业经验的人进入到本科教师的队伍中来。
【关键词】 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途径
一、有关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几个概念辨析
1、本科高校
本科高校是指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能力和基础的学术能力的基础高等教育阶段。在本科教育阶段,学生应该获得基本的专业能力,同时也应该在这一阶段做好在毕业之后走入社会进行创新创业工作的相关准备。对于本科院校而言,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一样重要,因为就现在的就业情况而言,学生在毕业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不能够走上正常的工作岗位,需要通过创新创业来对已有的就业压力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流,因此在本科高校的教育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本科老师所应该肩负起的责任,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意义就显得十分重大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本科高校的教师队伍逐渐朝着高学历的方向转化,也就是说,本科高校教师整体的学术水平很高,但是普遍的情况是,教师在之前的人生经历中进行理论学习的时间长,而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很少,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老师能够在创新创业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的有关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就会很少,以此为前提,教师本身个人能力和个人经历的缺失对学生的成长和培养也是极其不利的。
2、创新创业教育
对于本科院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是指在帮助本科生进行毕业后的就业创业做准备的,但是针对当前教师普遍缺乏创新创业相关常识的现实情况,针对高校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要求其执教老师一方面具有创新创业的经验,同时还要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能够从理论上为学生的相关专业问题进行解答。但是事实上在具体的操作当中,要寻找到能够达到以上要求的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简单的办法是在高校现有的老师当中进行选拔和培养,让这些教师组成高校创新创业的队伍以此来帮助老师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当中、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向学生渗透相关创新创业的知识。对于教师而言,要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在创新创业教学的过程当中提出问题、积累经验,因为事实上,无论是理论积累的不足还是实践经验的偏废,都会让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展受阻,就创新创业本身的定义而言,也要着力注意课程实践过程中的一些事项。
二、本科院校教师个性化培养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培养途径
1、制定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培养标准,建立并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的创新能够让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事半功倍。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二者同等重要不能偏废,就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体制而言,正常的考评体系当中,不可能允许教师挪出科研的时间来进行创新创业教学的实践。很大程度上,学校的教师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成为了阻碍高校创新创业相关建设发展的重要原因。当前的问题在于,很多高校尽管已经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很多好的想法不能得到实行,在实际操作当中,很多政策也缺乏可操作性,这也是实际工作中创新创业教学不能有效实行的原因。
要制定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教师的培养标准,不能将主讲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纳入到之前教学科研双向考察的体系当中,而是要着力构建一种与创新创业教师的实际工作性质相适应的考察机制,具体而言,就是要将老师在日常工作中与创新创业教学相关的社会实践纳入到对于教师的考核当中,将其当做一种对于教师的绩效考核,以此来减轻教师的科研压力,让教师能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科研创新的具体工作当中。
在具体的考察上,要严防纸上谈兵的情况发生,因为对于教师来说,其本质功能是传道授业解惑,课堂毕竟不是语言的竞技场。在课堂里教师把问题说清楚、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是最重要的,让学生能在实际学习中得到成长,才是本科生创新创业教学施行的根本和关键。评判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时,讲课能力和表达水平只是表象,教师仅仅能“把话说明白、说精彩”是不行的,需要本科院校的教师乃至教师团队在创新创业领域有很强的洞察力,对所教授的专业领域有很深的了解,有很深的理论功底。因此,学校要从多维度考察教师的创业创新教学的相关工作。
与此同时,还要构建具备创新创业属性的教师团队,只有老师们具备一定的实操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提升学生对于所学课程的信心,帮助学生既得到知识水平的提升,又提高动手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2、创造条件,让教师团队深入一线市场,积累实操经验
应该看到,当前本科教师队伍的构成中硕士、博士毕业生是主力,这些教师可以说“刚出了学生门,又进学生门”,大多数一线的教师缺乏在社会上创新创业的经历,没有在一线工作的经验,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能量的发挥。因为教师不具备实际操作经验的话,本科院校的学生在跟随这类教师学习的过程中,不大可能获得真正有意义和价值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可采取如下几种方式:
第一,定期安排教师到一线市场参加实践。通过创新创业的实践操作,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认真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想方设法着力弥补。一线市场的创新创业实践中,要求教师定时提交心得体会,督促教师们认真对待创新创业的社会实践,消除教师的惰性心理,坚决防止教师在实际操作中走形式、不作为的情况发生。本科院校成功的关键重在教学,重在管理,这里的管理不仅仅要针对学生,更要针对老师。在现行的体制之下,老师的工作被认为是铁饭碗,一旦进入体制内,就意味着进入到了收入和保障的保险箱,为了破除这种思想引发的惰性,要引入末位淘汰机制,不能只对学生进行高压管理,对教师却得过且过,这样的话,学校将是没有前途和未来的。
第二,要通过添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方式提高本科院校教师的创新创业技能。为了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学校要出台专项的奖励政策,设置专项基金,引导本科一线创新创业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保证教师在指导这类实践课程的时候,个人的经济状况不受影响,不会因为参加了与个人科研和理论教学不相关的活动就在其职称评定和个人收入上有负面的影响,从制度上保障教师参加类似的实践教学无后顾之忧。
3、引入兼职教师,让真正具有创新创业经验的人进入到本科教师的队伍中来
创新创业的精神来自于亲身实践,对于高校来说,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去进行创新创业的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在其过程中也会面对诸多阻力,花费很多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尤其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周期,短时间内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师资是既定的事实。因此,在这个问题上与其花费很大的成本,让本身强调理论学习的老师转化成具有创新创业思维的老师,尚不如从社会上直接引进已经具有这样精神特质的人来担当学校的老师。这样做,一方面能够节约这个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学生提供一手的优质的教师资源,来帮助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和理念的树立。
在具体的操作上,学校应该动用已有的社会资源,从社会上选拔那些已经在创新创业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的人,让他们走进学校作为兼职老师承担创新创业教学任务。在人才选拔的标准上,要求这些兼职导师,一方面要具备很好的创新创业经历,更重要的是他们本身的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也要基本符合大学老师的标准。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兼职老师承担课堂创新创业教育任务,并不意味着在学校本身的体制架构之内取消创新创业老师团队的培养,而是要将体制内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和体制外的兼职老师创新团队建设结合在一起,让双方在开展创新创业课教学上,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互补,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做好毕业之后进行创新创业的准备。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在高校中提倡创新创业教学,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大学阶段做好准备,迎接毕业之后可能面对的挑战。本科院校在以往的理论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并着力培养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是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所做出的适宜、恰当的调整。同时就学生而言,也可以为学生开辟不同的成长空间,让学生在大学的生活当中获得多种不同能力的提升,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好基础,这也是适合当前学生现实情况和现实需要的举措。作为普通高校的教师,应该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当中着力注意与创新创业相关教育教学有关的知识,在日常的学习当中提升自己,以期帮助学生在未来人生道路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成.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所需要注意的问题[J].解放军学院学报,2004(3)12-13.[2] 崔梅.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几个应用途径[J].哈尔滨大学恒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45-46.[3] 梁中.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程[M].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7)78-79.[4] 胡春宝.创新教育建设概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45-46.[5] 李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建设[J].现代教学,2012(2)85-86.[6] 谢永成.建设中的“个性化”与创新创业教育[J].青年教师,2014(3)88-89.[7] 崔净梅.试论本科院校教师的自我修养[J].牡丹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55-56.【作者简介】
马光波(1981-)男,河南新乡人,硕士,营口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创业指导.李靖平(1981-)女,辽宁铁岭人,硕士,营口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篇: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内容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加大,当前高等教育进入了跨越式发展道路.各高校都在为如何建设一支政治、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进行有效的实践和探索.如何更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用以更好的指导实践,是本文的主要思想。文章从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制度设计与具体措施等方面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定、流动机制、激励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以及师资的稳定、使用、培养制度的设计、具体措。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教育战略地位的提高,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加大,高校的改革驶入快车道,高校教师待遇得到提高,发展机会也大大增多,出现了人才大量回流学校的可喜变化。高校师资建设的问题也从如何稳定人才队伍转变为如何引进高层次的人才和更好的利用现有人才,优化师资结构上来。
一、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长久性的工作,内容多、涉及面广,应分层次、有步骤的进行。师资队伍建设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
1.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定
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有好的政策导向。政策是指挥棒。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伴随着学校的存在而存在。施等进行了论述。从政策层面上勾画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构架.因此,在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应有一个长远的政策安排,以便从宏观上把握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向,使其成为师资队伍动态建设的一种政策导向,使得师资队伍建设总能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
2.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设计
在政策方针确定之后,从管理层次来看,一套良好的制度能使得师资队伍的建设持久、健康、平稳的进行。制度上的保证能使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动态中完成数量上的平衡、结构上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制度设计应能保证师资队伍建设全过程的进行,使得在制度的作用下,形成一整套的建设机制。具体来讲,制度的设计应包括引进、稳定、使用、培训等内容。于高层次的人才、学校学科建设紧
缺的人才的工资待遇应从优确定,并随本人职务和工作清况的变动作相应调整。并根据引进人才的产出效益,使引进人才的智力投入和物质利益直接挂钩,以对引进人才产生充分的激励作用。
其次从生活配套入手。如对引进人才的住房,学校以货币或实物的形式给予解决。在家属安置、子女入托入学、医疗服务、文化生活等方面学校可统筹考虑,以解除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
再次从工作环境入手。充分发挥科研启动资金的作用,配备相关科研设备,为引进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激发引进人才的创造力,调动工作积极性。
4.考核评价机制
对于引进的人才还得建立有效可行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引进的人才要进行目标管理、跟踪考察、定期考评,使得考核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以便对他们所做出的贡献和提供的成果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这样一方面是对现有人才的评估,以确定所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另一方面在以后人才引进中,可以根据己引进人才的情况对引进人才的方向和具体要求等方面做动态的修改,以更好的适应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二、师资稳定的制度设计与具体措施
在教师的稳定制度设计与具体措施实施中,要树立“求所有、求所留、求所在、求所用”的人才观点,积极探索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制度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用人机制。
1.待遇留人
物质利益是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工作的根本保障,也是高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必要手段。薪酬待遇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人才的市场价值,是人们充分发挥工作能力的物质动力。根据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原则,使人才的待遇与其经历、能力和业绩挂钩,公平合理,建立实施能有效稳定激励人才的薪酬制度。具体来讲,首先,处理好“女婿”和“儿子”的关系。“儿子”是主人,在人才极度缺乏的情况下,理应谦让“女婿,就是说引进人才待遇可以略高于校内人才的待遇,因为首先要解决的是人才的数量问题;当引进数量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必须考虑二者的待遇对等问题。否则,就会产生“引来女婿气走儿子”的后果,也是得不偿失。
2.事业留人
以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和稳定人才,营造用武之地。一是学校为人才的发展拓展营造良好的工作平台和发展空间。二是人才的职业生涯设计。人才很注重事业的成功,很注意在工作中追求满足的需要,如贡献、尽责、创造、成就、发展、提高等。在以成就个人事业和达到组织目标的统一过程中,实现人才的稳定。要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组织中的作用和地位,意识到自己对未来学科发展的积极意义。
3.环境留人
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亲和的人际关系环境和健康的学术环境等来吸引和稳定人才。人际关系融洽、氛围温馨,生活安定,心情愉悦,增强人才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忠诚心,增强高校对人才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从根本上稳定人心,留住人才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努力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增进相互交流和凝聚力。
4.制度留人
通过选拔任用制度、双向选择制度、竞争上岗制度、考核评价制度、薪酬管理制度。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对具有创新思想并取得重大科研和教学成果的青年教师,学校要给予大力扶持。要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设立的各项专项基金和奖励制度,重点支持青年教师中的优秀拔尖人才,促进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成长。
2.高校人才资源培养培育形式力求多元化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依托和发挥学校和其他社会组织力量办学的作用,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育网络。各单位制定培养计划时要统筹兼顾,优先考虑学科建设、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对中青年教师教师,应实施学历提升计划,培养计划的重点要放在提高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比例上,对青年教师还应通过政策鼓励,攻读博士学位。另外,在选择攻读学位专业、学校时,应避免“近亲繁殖”现象,重点放在211、985高校和重点学科上。
参考文献:
1、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2、李啸尘新人力资源管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3、尚振国 殷正冲构建面向知识经济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2).4、皮江红.论美国高校的师资竟争—兼谈对我国高校师资建设的启示.皖西学院学报.2002,(10).5,谢绳武主编.教师职务聘任与队伍建设.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8).
第四篇:关于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论文
摘 要:本文分析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现状,探讨了应用型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有利于师资队伍发展壮大的引导机制、确立合理的创新创业型师资比例的结构机制、建立能发挥教师潜力和作用的“产学研”创业机制等建议。
关键词:创新 创业 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应用型高等职业院校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院校跨越式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鼓励教师敢于突破常规思维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有效尝试。
一、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面临的现状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最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应用型高等院校在规模与质量上均取得了很大成就,培养了大批能深入企业一线担当技术重任的人才。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保证,但同时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还面临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在:
1、师资队伍结构比例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够强
从师资队伍的结构比例来看,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师资队伍数量不足。高校规模的扩大使在校生规模急剧扩大,但是师资队伍的扩充相对滞后,使教师不得不疲于应付教学工作,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二是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相对缺乏。师资队伍的年轻化,使得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相对缺乏,从而不能适应学科的发展,造成学科梯队、科研团队数量少,部分学科专业整体教学、科研实力较弱,影响了师资队伍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引进和补充教师,使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师资队伍中的高水平学位率偏低和年轻教师比例过高等方面,进而影响了师资队伍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
2、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观念不强
教师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自身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创新创业的教育思想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采用灌输式教学,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主要是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多少,注重对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兴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教学内容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教学忽视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缺乏对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的充分认识,对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够,教学内容陈旧滞后,教学方法不合理。三是部分教师由于课程负担较重、创新训练不够,参与科研项目较少,造成师资队伍创新能力不够,多数教师缺乏创业意识。
3、创新创业的机制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上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和政策激励,相对稳定的教学工作使得许多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更没有去创业的打算。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必须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
二、创新创业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一方面,高校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积极作用正在稳步显现;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日趋严峻。在这种形势下,全面开展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应用型高校建设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然而如何培养一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并能够将之应用于有效教学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思想是先导,教育是关键,师资是根本,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已成当务之急。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从教育的超前性出发,提出了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一代新人的思想,从而更新了我们的教育观念。目前,由于受到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很多高等院校开始尝试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希望以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就业来缓解就业压力,因此,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建立一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师资队伍,对于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高素质创新创业型师资是应用型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目前,师资队伍的比例结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国家的投入等因素制约了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因而,立足于学校自身实际情况,鼓励教师在自身的专业领域有所创新,积极去探索创业的新途径,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有创新创业思想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有自身的特色,就在于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而培养一支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正是弘扬这一特色的重要力量。
1、建立起一套有利于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成长的引导激励机制
在制度上要保证教师的自我发展与进修,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与肯定,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吸引学有专长的技术骨干加入学校的教师队伍,认真解决新引进的专业型教师的资格认定和职称聘任的问题,妥善解决从事实践环节教学的教师的职称晋升问题。对于坚持到企业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参与项目研发和实习培训的教师,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支持;对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潜心于应用开发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其所研发的创新成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重视。
2、在教学部门中确定合理的创新创业型师资比例的结构机制
合理的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结构,对于提高应用型高等院校的特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改善师资队伍结构,除了通过从专业部门引进技术骨干之外,还可以通过对青年教师进行定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训来实现。学校还要建立设备精良的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使创业型教师有“用武之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3、建立能发挥教师潜力和作用的“产学研”创业机制
要引导青年教师在重视理论进修的同时,重视实际应用的研究,重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要重视发挥教师的潜质和潜力,鼓励他们在专业对口的条件下进行创业。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实训基地和社会影响,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创业机制,鼓励一批有素质、能在“产学研”中创造较好效益的教师先富起来。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实现应用型高等院校发展的内在途径,它推动着应用型大学由知识传授向知识应用转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应用型大学要保持其应有的引领地位,必须以制度创新为前提,以知识与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解决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己任,以培养大批的创业者为目的。然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根本所在在于培养建立起一支致力于创新创业、敢于突破常规思维、能够将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应用于教学的师资队伍。应用型大学应通过课程的创新化、知识的资本化、大学的创业化来构建创新创业型大学的教育平台,取得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市场认可,实现创新创业型大学的梦想。
参考文献:
[1]刘新波高校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9,(4)。
[2]陈志鸿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构想[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1.17(3)。
第五篇:浅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浅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摘要:创新创业型教师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导力量,本文分析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转变观念、完善制度建设、改进教师评价机制等措施,以推动创新创业型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教师队伍 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120-01
一、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迫切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成为共识。[1]
创新创业型师资是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高校创新创业型教师具有以下三大特点:一是掌握专业知识具备科研能力,大学教师应当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具备探索专业前沿知识的科研能力。二是具备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应擅长专业实践,具备实践操作基本能力,善于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三是有职业素养具备创业指导能力,教师应具备由专业科学研究向创新创业实战转化的意识和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学术创新的目的不仅仅是推动学术水平的提升,还应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创新活动中体现创新与创业过程的统一。[2]此外,教师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言传身教中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勇于创新、协作共赢的精神。
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力量严重不足,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1.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观念不强
部分教师仍旧使用传统的教育观念采用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够。另外,多数教师自身创新训练不够,缺乏创业意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能力有限。
2.师资队伍结构比例不合理
第一,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足够的师资力量。创业教育采用小班“项目式”教学模式对创业教育教师需求明显增大。第二,缺乏创业骨干教师。创业教育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经济学、管理学、创业学等相关理论,并且具有创业实践能力,而现实中具备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双重”能力的骨干教师较少。第三,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部分高校教师引入机制不完善,出现了师资队伍中的高水平学位率偏低和年轻教师比例过高等问题,导致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
3.创新创业教师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和政策激励[3],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引入、培训、考核管理、综合评价方面一系列制度尚未完备,缺乏针对创新创业教师的系统培训和成长路径规划,影响其积极性。
三、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1.切实转变观念,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高校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以服务于创新型社会为方向,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工作的融合,加快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多层次与立体化建设。
2.完善制度建设,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结构
首先,建立严格的选拔机制,严格选拔聘用创业导师,从实践经验、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创业指导水平等方面综合选拔创新创业教师,保证师资的优良素质。其次,落实创新创业教师的培训,学校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一方面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师外出参加专业培训或到企业挂职锻炼,一方面积极聘请创新专家、创业企业家等对教师进行企业实战、创业体验等培训。最后,依托教育主管部门、政府和外部企?I在政策、资金、实践场地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加强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为教师进行创业体验创造条件,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的水平。
3.改进教师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创业教育能力
与传统的专业理论教学评价不同,创新创业教育更需要评价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专业知识向创业实战转化的能力、对学生创业实战的指导能力,因此,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评价不该局限于现有的评价机制,应探索创业指导工作折算教学任务课时量、创业项目纳入教师绩效考核等具体办法,认真解决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资格认定和职称聘任的问题,妥善解决从事创业实践指导的教师的职称晋升问题,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四、总结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以高校为主,在政府与企业的支持下长期坚持、不懈努力。只有深入转变思想,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完善制度建设,改进教师评价机制,才能全方位推进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平台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红梅.基于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16(4):21-23.[2]高国平,钱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动融合中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6(23):51-52+101.[3]赵紫妤,周玲.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33(5):90-94.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