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2总结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3 00:0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1-12-2总结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1-12-2总结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11-12-2总结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

2011-2012-2 王英俊

小学数学基本能力包括计算能力、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这三种数学基本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小学数学基本能力培养是一个由低到高、层层相关的过程,对小学生进行能力培养也就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校是一所外来民工子女学校,教育对象有相对的特殊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弱。在家庭教育方面,因父母都忙于工作,无多余时间来辅导,所以接受、消化新知识较慢,这就要求我们在教材的理解方面,以及方法传授方面都要作出一定的思考。下面是对数学基本能力培养的一些浅要分析。

一、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

小学生对数的概括是通过对数的实际意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数的组成的认识,逐步展开数学概念的意义,形成数概念的能力。

在小学一年级时,学生们对数是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老师在教学时从数东西开始,简单的加减也是先从实物或某些故事情节开展的,这一阶段数的认识要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并与适当的写结合起来,不能急于求成,因为这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在计算能力的发展中,每一个环节都应打好牢固的基础,学生才能觉得扎实,从一位数的认识到后来的百以内、万以内、万以外数的认识;从20以内的加减到百以内、万以内等的加减;从口诀内的乘除到笔算等这些能力的发展都是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发展上升的。

有关研究表明:数的概括能力和发展特别是小学生掌握概念的水平是合理、熟练计算的基础。小学生数的概念能力随着年龄增长、年级升高而不断加强,运算能力也随之发展。

二、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逻辑推理能力包括推理的方法(直接的和间接的、归纳的和演绎的、类比的和对比的、综合的和分析的)、推理的范围(算术推理、代数推理和几何推理)、推理过程的正确性和推理品质的概括性、自觉性与揭露本质的程度。

小学生的推理能力逐步发展的,低年级的小学生只能进行比较简单的直接推理,而且往往还需要依靠直观。在二、三年级教材中的交换问题即等量代换,均以实物图片形式展示等重的物品,如:1个西瓜和8只苹果等重、2个苹果和1只梨等重,1个西瓜等于多少只梨的重量?这一类题目意在培养学生的简单的思维推理能力,在教学中不必追求一个固定的解题程序,只要学生推理出正确答案,就应给予鼓励,这是学生能力的发展与培养,不是解题的训练,不能追求答题的效率与速度,而是让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达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当然,推理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还需要有计算能力作基础。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不仅仅限于教材内容,更多可来源于生活。冲称象故事也是一个推理的典型,让学生多看一些侦探故事或进行益智游戏也是培养推理能力的一种方法。推理可与兴趣结合更好发展。同样,教材中有很多教学规律也是在推理中得到的,如:0乘任何数都得0、乘法交换律及其它公式、定理等。

有关研究表明:儿童的推理能力,总的来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的。在小学里类比推理的实验统计中,低年级的正确率吸占20%,中年级为35%,高年级为59%,而计算能力大大促进推理能力的发展。

三、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

这是在直观或感性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点、线、面、体的分析综合,逐步对空间图形进行分解组合的运算能力。

空间图形的计算是计算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计算教学时,教师也可借助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数的计算方法。在新教材中对于几何图形周长的计算,并没有让学生掌握计算公式,而是让学生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根据周长的定义,依据图形的特征来计算周长。在计算面积时,也不是先给出分式“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而是通过对几何图形的观察,从意义入手,让学生尝试计算。同样,在学习表面积与体积时,对学生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利用几何体或实物先进行周密观察,再进行计算。

由此可见,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也包括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几何作准备。

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

1、由直接认识到间接认识,由具体到抽象;

儿童学习计算,总是从数手指头或实物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丰富,逐渐提高分析综合能力,最后到较为抽象的数的分析、综合。小学生在领会数概念的实际意义时,也是从直观图形、实际操作开始的,否则他们就难以理解和接受。

在教学分数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实物进行折叠演示,再写出图形所示的分数,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画图来帮助理解。

2、要促进学生的思维从有声向无声的过渡; 初入学的小学生还不善于考虑运算问题,他们在演算时,往往边出声边演算,而且言语内容与演算内容及书写内容基本一致。特别是离开实物计算时,他们只能依靠出声言语来对脑子里留下的表象进行演算。通过教学和培养,教师要不时地提出“不出声”的要求,小学生学会从开始的短时间的出声思维向无声思维的过渡。

三、四年级以后,随着独立思考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基本上进入无声思维阶段。

3、要注意数学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

小学生的能力在各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显著的年龄特征,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而不断发展。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在原有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基本属于具体形象运算。空间观念发展尚不完善,数群观念也基本建立,能运用数概念解答较简单的应用题,中年级阶段属于形象抽象运算水平。这一阶段儿童对整数、小数、分数概念系统已逐步形成,不够稳定,容易互相矛盾和干扰。高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大多进入抽象运算水平。这一阶段儿童对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概念系统已逐步形成,有时有互相矛盾的情况,但能推理解决,已逐步形成三维空间概念,已开始能独立地发现问题并解决较复杂的应用题。

4、要注意小学生数学能力形成的个别差异;

首先是教学条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城市儿童的成绩普遍高于民工子弟的成绩,其一方面在于教学资源的有限,另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家庭环境,包括家长的辅导与影响,以及学生缺少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其次,思维是智力品质在儿童个体身上的表现,是确立运算能力个体差异的主要指标,在我校上次举行的口算竞赛中,能快速高效完成的只有约十分之一的学生,其间等级颇多,差距较大。另外,学生的年龄差异以及学生流动性较大,学生所学教材不尽相同,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有较大差异,还有学生的适应性的因素也影响着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基本能力培养是一个由低到高、层层相关的渐进的过程,对小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必须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外子学校学生的特殊性,教师还必须考虑更多的因素,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只有这样,才有效地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能力。

第二篇:浅谈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多年的数学教学,让我在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有了粗浅的认识,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一些数学能力的做法。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的培养,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说:就是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具体地说,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来训练:

1、应用旧知,指导观察

例如:教师让学生观察一幅画,图内有大小不同的7只五角星,要求学生按图意编出一道求一共有几个五角星的加法应用题。对此,学生必须先回忆以下两个问题:

(1)要求图内一共有几只五角星,可以分成几部分?

(2)这些五角星可以从哪些角度分成两部分?回忆这些知识,就能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据此编出以下三道题。

A.图内有4个大五角星,3个小五角星,一共有几个五角星? B.图内大五角星比小五角星多几个? C.图内小五角星比大五角星少几个?

2、对比观察,找出异同点

例如:给出9的乘法口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比观察,找出其中的规律,帮助记忆。

(1)观察比较它们的积,发现下一句口诀的积都比上一句多9,上一句口决的积都比下一句少9。

(2)观察比较它们积的个位数与十位数,发现积的个位数与十位数的和都是9。

(3)观察比较它们积的十位数与乘数,发现积的十位数都比与9相乘的数少1。积的个位数就是10减去与9相乘的数的差。

这样的训练能使学生学会以前者为参照物,逐一观察,逐一对比,有序地找出前后观察对象之间的异同点,进而发现其中的规律。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21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

1、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此,教师还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

学生一入学,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白:应怎样听课、复习、写作业等问题,明确自己要做自己的事,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教师还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明白: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2、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培养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

3、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1)与旧知紧密相连的新知,教师基本不讲。要在强化旧知的前提下,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完成认知冲突,顺利掌握新知。教师只需在旧知与新知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复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然后提问:a、在学习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可不可以也运用平移转化、等积变形的方法呢?b、你打算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你认为可以吗?c、动手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d、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便可得出结论,并明白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2的道理。接下来再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就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这样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由扶到放,该放则放的原则。

(2)全新的知识,教师也要寻找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和讲解。

如:“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最近发展区”就是平均分的知识。教师可先复习:每份分得同样多便是平均分。然后出示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提问:怎么分?每人分到多少?你能用整数表示出来吗?让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只在这里给学生讲解:每人分得的苹果不能用整数表示,即要用分数表示。然后结合实际讲解的含义,来引导学生自学,分数各部分名称。这样的新授课就不是老师在“教”了,而是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练习、复习课,老师要注意不能上成练习题课。如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复习时,可让学生思考:a、你学到了什么?举例说明。b、还有什么不懂?c、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回答“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举例说明”是掌握知识的表现。“还有什么不懂”旨在质疑问难。以“还想知道什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并鼓励他们积极动脑。

(4)建构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铺垫:复习旧知,引向新知;设疑:形成认识冲突,刺激求知欲望;内化:通过自学、讨论及教师适当的引导,完成认知冲突,掌握新知;练习:对掌握的新知进行巩固练习,并得到提高与拓展。

三、课堂交流能力的培养

1、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是了解和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一种基本策略。值得注意的是:阅读材料并不仅仅限于数学课本,学生自己写的作业、材料、数学史话和故事等都应成为他们阅读的内容。通过这种有序和广泛的阅读交流,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关系中了解和学习数学,学习他人思考问

题的方法,分享同伴的解题策略。这不仅给学生的学习扩展了一个自然、亲切而有价值的空间,又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形成了良好的数学观点。

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只有倾听,才有交流,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倾听——第一,听表达的大致过程,从总体上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第二,听别人解答问题的思维策略,采用的思考方法;第三,听别人表达的思想有没有不严密的地方,自己随时准备进行质疑或补充。

3、引导学生学会对话

在倾听别人发言的同时,经过自己的思考,以对话的形式,把交流引向深入。a.质疑型提问,如:“你讲的我不太明白,能不能说的更清楚些?”b.反驳型提问,如:“如果是这样,用你的方法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c.补充型提问,如:“前面我想的跟你差不多,但是后面我是这样想的„„”

4、引导学生学会评价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带着尊重和欣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合理的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捕捉闪光点,从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交流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进步的过程。

5、引导学生学会“写数学”

课堂交流大都时间是以语言进行交流的。对此,教师还可以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写数学”——引导学生把他们学习数学的观察发现、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与探索研究的能力。

四、比较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的比较能力是随着其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智力水平的发展而提高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首先要根据不同的年级,结合具体教材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提出不同的比较要求,并掌握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1)先比较事物的不同点,再比较事物的相同点。例如,比较应用题的算术解法与方程解法时,先比较得出用算术方法解时未知数不能参与列式,而用方程解时,未知数能参与列式这个主要区别;然后比较得出两者都是以四则运算的

意义和常见数量关系指导列式的共同点。

(2)先比较事物差异大的属性,再比较差异小的属性。例如,学习了各种小数后,先比较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再比较无限小数中的循环小数和不循环小数的区别,最后比较循环小数中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的区别。

(3)先比较直接感知的事物,再比较头脑中语言引起的事物的表象。例如:教学分数基本性质,先通过直观比较得出,再借助于直观建立起来的表象,比较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最后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4)同类知识归类比较,使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后,引导学生与以前学习的商不变性质,分数基本性质进行比较,通过具体算例,使学生清楚地明白这三种知识其本质是一致的。从而归纳出这些知识内容的本质属性,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引导小学生在实践操作的活动过程中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在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架起过渡的桥梁。

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学生通过摆摆学具,算一算“12-7=?”时,竟然找出了许多种不同的算法:

算法一:10-7+2=5(破十法)

算法二:12-2-5=5(少减了5,要再减5)算法三:12-10+3=5(多减了3,要加上3)算法四:12-1-1-1-1-1-1-1=5(数数的方法)算法五:因为7+5=12 所以12-7=5(算减法,想加法)

为了在动手操作学数学中,顺利地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的学习内容和学具、操作材料,要适宜学生动手操作;

2、要精心设计操作活动的各个环节;

3、操作问题与探究要求的提出,必须根据小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因人而异,具体明确;

4、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要引导小学生将观察与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因学具的形状、色彩等无关因素的影响,仔细观察操作的过程和操作的结果,在头脑中留下准确、完整的表象,进而达到促进分析综合,帮助抽象概括的作用;

5、为了促进操作和思维,要充分让学生口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认真听取,参与评价、讨论操作思维的过程是否正确、合理,促进和推动学生积极的探究思维;

6、还要及早(从小学一年级就可以开始)训练养成操作顺利进行的各种习惯,注意培养学生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的协同活动能力,使动手操作学数学更有成效。

六、创新能力的培养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小学时代正是学生处于好奇、好胜、想象力丰富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抹杀学生的想象和猜测,而应积极给学生的想象力,适时适度的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去设想、假设。越是超越常规的合理想象,越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在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让学生先归纳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然后我出示长方体的实物,并提出如果少掉一个底面,剩下五个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如果少掉前面的一个面,剩下的五个面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的?如果少掉两个底面,这时的四个面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的?少掉了两个底面时,实际只要求什么就可以得出公式?那一种物体只要求出四个面?学生经过讨论,很快能说出求五个面的面积公式,并知道少掉两个底面,实际上只要求长方体的侧面积,通风管即:只要求四个面。这样通过运用实物和教具,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联想,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所以,我认识到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首先要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具有创造力的个性品质。最后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教师能够打破传统定势,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才能更加灵活的去引导学生的发展,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三篇: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二、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比如:在教学《现代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44×25=?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44×25=11×(4×25)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再问,还有比其它的解题方法呢?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40+4)×25)。

第四篇: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方面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方面

阅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不仅需要具备语文和外语的阅读能力,而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1、营造阅读氛围,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培养兴趣的基础。要想营造阅读氛围,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开辟一个小小数学角,布置一些有趣的数学读本或画册,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有目地的推荐一部分好的书刊杂志如,《数学大世界》、《小数报》等。其次,教师要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思维品质。在阅读过程中应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对话,消除学生畏惧心理。同时树立学生无过错意识,即使学生在阅读教材后提出十分幼稚或肤浅的问题也不能讥笑和批评,尽量给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三是鼓励学生、允许学生大胆质疑,树立问题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才能冲破头脑中的平静,激起思维活动的波澜,也才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学贵有思,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如果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在引导学生发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这一知识点后,我设计了判断平年、闰年的练习,最后一题是1900年。当学生按一般方法判断1900年为闰年时,我出示了万年历让学生查阅发现1900年是平年。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学生们纷纷以怀疑的眼光看着我,我笑而不答,顺水推舟地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注释,让学生在原有知识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带着问题从课本里寻求答案。于是,学生充满了好奇,对这一知识也产生了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认真阅读课本,寻求其中的奥秘,通过阅读终于认识了整百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的特殊情况。

二、加强指导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没有好的方法和策略,做任何事都将收效甚微。陶行知先生曾说:“与其把学生当做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在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循序渐进,逐步形成阅读策略,使学生从“愿读”到“会读”最后到“乐读”。

方法一:勤思多想

只读不思实际是无效劳动,只有通过对每一个数学符号、图形,数据描述的信息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使学生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的表达方式。所以,数学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首先要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如:新知识是怎样引进的?与旧知识有什么联系?结论是什么?怎样得出的?运用这些结论或公式可以解决哪些问题?能否举出例子。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问题的范例。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做示范,让学生模仿提问,或展示其它同学提出问题的过程。其次激励学生“自问”或“互问”,如:通过阅读我(你)读懂了什么?我(你)理解了吗?我还有什么不懂或想不明白的地方吗?最后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练习、检测、评价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能行!

方法二:手脑并用

数学阅读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手脑并用的过程。一方面动手可以加强记忆,像运算定律、平面几何的计算公式等都可以边看边写。另一方面可以加强理解,像二年级小朋友在阅读方位认识材料时,就可以联系身边的实际情境,甚至站起来根据材料的要求站好方向用自己的形体语言为阅读理解“架桥铺路”,我们要善于使用书写、画图、演算、验证性推理等手段提高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

方法三:抓重点词

我们都知道在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关键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注意到某个字的存在,把本不应该错的题目做错了,所以在平时的阅读指导时,可以借鉴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对重要字词的理解也可以采用类似语文“句子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划出题中的关键词句,细细品味,重点理解,养成认真、细心的阅读习惯。如,在教学“倒数”这个概念时,课本是这样表述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这里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倒数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两个数相互依存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读这个概念的时候把你认为重点字、词勾画出来,学生们通过讨论分析,认为“乘积是1”、“互为”两个词非常重要。这就突出了倒数的本质,前提条件是乘积是1,而非商、差或和是1,互为又强调倒数的相互依存关系,倒数不能独立存在。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通过反复读题,找关键句,确定单位“1”的量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计算方法。对于易混淆的题目,将两道或几道类似的题目放一起读读比比,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区分它们的异同。

方法四:及时反馈,促进交流

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阅读和数学语言,无论从学习数学的角度还是使用数学的角度看,数学交流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阅读学习后,指导学生带着阅读中的体会与疑问,主动与老师或同学交换看法,探讨是非真伪。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的情境,调动全体学生投入相互探讨;另一方面要引导交流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当学生闪现精辟见解时,要及时捕捉,并予以肯定;当出现错误或片面认识时,要及时纠正或补充;当思维停滞时,要及时引发新的认知冲突……总之,教师要善于把握契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中真正实现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的交锋。在教学中,注意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让和谐的氛围、成功的体验、竞争的机制激励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发展,主动将数学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及时反馈阅读信息.教师可采用提问、练习、互相讨论等方式加强信息交流,检查阅读效果.随时发现问题,使指导更具针对性.三、课外进行阅读延伸,提升数学素养。

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为此,我们还可以在课外进行阅读延伸。准备一些有趣的、有一定难度的阅读资料供学生使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如在学习了《圆的周长》之后,我布置学生去查找“π”是由谁研究出来的,你对此有何想法?通过查找阅读同学们第二天都抢着来告诉我它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研究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这项伟大的成就比国外数学家至少要早一千多年。这样的阅读在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同时,又为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仅要把知识的精髓教给学生,而且还要教会他们读书的方法、技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通过数学阅读,使他们熟悉有关数学语言,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开展数学阅读研究,深入指导,具体到个人、明确到课堂。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尤其作为小学的数学教师,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可能,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仅让学生能解决几个数学难题,更重要的是把数学教学作为一种文化,更作为一种语言传播。为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提供基础,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石

第五篇:浅析初中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

浅析初中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可以是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生活能力,交际能力等,但在这里我要阐述的是中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基本能力,学数学是为了更好地用数学,只有掌握了数学方面的基本能力,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建设社会,从而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下面我从以下几点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好的数学基本能力。

一、运算能力的培养

运算的意义不仅局限于通常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代数运算,还包括初等函数的运算和求值,各种几何量的测量和计算等.特别要指出的是几何的平移、旋转、对称、伸缩等“变换”也可称为“几何运算”.上面都是对运算比较广义的理解,因此我们就不会再片面地说运算只是算术和代数的事了.所以,培养学生正确和迅速的运算能力是整个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任务.

如何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弄通算理、法则,如2010年中考试卷中选择题第2小题:计算(2x3)x的结果正确的是()

A)8x B)6x C)8x D)6x很明显这里就是考察学生对于整式除法法则的掌握程度。

2、提高记忆能力,加强运算基本功训练。数学中也有不少需要记忆的定义,定理,规则,这些都要用心去记,通过大量训练达到记忆的效果。

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即在头脑中表象出某种未曾感知的东西,或者创造某种未曾感知过的物体和现象的形象,或者专门产生某些新事物的概念.空间想象不应只局限于三维空间.如果我们认为空间想象乃是全部数学中的形象思维,它就和逻辑思维相辅相成了.通过逻辑思维,由具体到抽象,又通过空间想象,由抽象到具体,波浪式地发展着.实际上,在平面几何中,特别是在平面解析几何中,时常要想象图象的运动.在代数和三角中,空间想象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由函数的图像,便易于掌握函数的性质.代数和分析中的许多概念,如果明确了它们的几何解释,就能使本来很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直观、形象起来,比如在初中数学第十四章节中说到用图象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运用图形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总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应是整个中学数学教学的任务.其中立体几何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方面所起到的特殊作用2233是明显的.

如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一样,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需要认真学习,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要会绘图会看图,还要进行一系列的关于加强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具体地说,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基本途径可有以下几条:

1、学好有关空间形式的基础知识

想象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所以学生学好有关空间形式的数学知识是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根本.

中学数学中有关空间形式的知识不仅是几何的知识,还有数形结合的内容.如数轴、坐标法、函数图象、三角函数的几何意义、几何量的度量与计算等内容都可以通过数量分析的方法对几何图形加强理解,掌握这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从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到研究图形之间的关系,数形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虽然在小学里学生已接触过一些几何图形,数形结合的知识,但是学生的空间概念还是很薄弱的,要使学生熟悉图形之间的关系、数形间的关系,还是较为困难的问题,需要有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如2010年中考试卷中选择题的第5题: 如图,下列四个几何体中,其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中只有两个相同的是

本题目就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去解答,考试现场不会有这些实物的模型供学生参考,所以只有在平时充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使他们在考试中展现自我。

对于某一图形所反映的空间形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它的空间概念,大致需要经过如下过程.

(1)运用实物、模型等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空间概念的整体形象.(2)通过教师和学生绘制草图和示意图,使头脑中形成的空间概念的形象“具体化”.(3)研究图形的组成元素及其性质,深入了解空间形式的内部结构和特性.(4)根据给定条件,运用画图工具作图,切实掌握空间形式的常用表达方法. 总之,空间概念的形成必须经过由画图到看图的一系列训练.

2、从事数学实习活动

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解剖、分析或者制作模型、实地测量、作图等数学实习活动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

3、加强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不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在中学数学课里,不仅要研究图形及其性质,还要研究作图方法,而且要研究图形之间的联系以及数、形之间的联系.这些研究不仅要在一维空间中进行,而且要在二维、三维或高维抽象空间中进行.因此对学生加强下面的训练,将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研究同类图形之间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2)研究不同类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研究数形之间的联系,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借助图形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数与形之间建立紧密联系之后,可以运用代数方法去解决几何问题;反过来,借助图形,也能帮助解决代数问题.我们知道,对空间想象能力高一级的要求,就是使学生“不但能进行逻辑思维,而且能进行形象思维,也就是说能运用图形的几何直觉去研究某些问题”.

①借助图形,理解概念 ②借助图形,分析题意 ③借助图形解决问题 三、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所谓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在一定的逻辑法则下进行思考活动的一种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在教学中常常表现为从已知条件中导出结论;从某些一般情况中找出个别例子;从理论上预示具体结果,并将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推广等等.

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中心环节和主要标志.学生的逻辑思维常常表现在各种数学结论的推导、归纳、演绎,以及证明定理和证题的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这些在学习中积累的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在社会生存发展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已如上所述,它是指根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如下基本途径:

1、教师要作出示范

2、教会学生运用逻辑常识

3、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例如在2010年中考数学试卷中的第13题: 如图,△ABC内接于⊙O,AC是⊙O的直径,∠ACB=50,点D是BAC上一点,则∠D=____ 学生在解这一题中要求∠D的度数,要弄清楚

∠D是圆周角,联想到圆周角的性质:同弧所对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再看BC弦所对圆心角只有∠BOC,要求∠BOC,想到题目所给的条件∠ACB=50可求出∠AOB=100 从而得到∠BOC=80 最后得到∠D=40 这是一个典型的几何推理过程。要准确解出这一题,就要求老师在平时几何证明中做出较好的示范,教会学生养成一个严密的逻辑推理习惯,教师要教会学生的不是解出几道题目而是解题的方法。

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质上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呢?显然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基本能力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根本.但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还需要与其它相关知识和相关能力相互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下面我们将讨论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基本途径.

(1)认真审题,理解题意

(2)机动灵活,寻找途径

(3)不断总结,善于思考

解答数学习题应做到正确、合理、简捷、完满、清楚.按照这些基本要求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对于提高练习质量和解题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比如在初中数学第三章第四节列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一节中,书本介绍的例题就有10个,还有大量的练习,学生学得非常困难甚至有的从此对应用题产生惧怕心理,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这一节时及时总结归类,可以大致分成行程问题、利润问题、利息问题、工程问题、比例问题、等积问题等,同时教会学生抓住每一类问题的关键点----公式。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要求教师不仅教会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新知识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培养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0

0

0

00

下载11-12-2总结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11-12-2总结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说话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说话能力 纸坊三小 吴春枝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说话能力是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

    加强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加强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性的素质教育,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技能。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这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

    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秋枫 内容摘要: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

    浅谈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计算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注意等能力的发展,甚至导致......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一、让数学计算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计算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数学新......

    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遵义市新蒲新区喇叭镇喇叭小学:张华琳 内容摘要: 数学阅读首先是阅读,它与语文阅读是一脉相承的,也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唯一不同的是数学阅......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最终定稿)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

    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设计) 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摘要:阅读是人不断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每当谈及到阅读时,老师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