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游戏化教学
浅谈游戏化教学
前言
多少年来,每个国家不同学科的人们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资源,试图促进人们对游戏、儿童发展、早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观点和研究结果进行解释与交流。
游戏既是儿童时代的通用语言,又体现了每一种文化各自的特点游戏所为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具有两种语义它既是一种交流方式,游戏表现了不同文化中十分相似的载体功能,同时他也反映切表现了某一种特定的文化中的游戏内容是一种文化的隐喻是可以在持定文化群体内定义或理论的信号,通过收集、分解、整合和利用世界各地的游戏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好的把理解游戏的这两重意义,以及彼此见的关联性,当然我体会到了游戏的文化差异,但我们也充分了解了游戏中的潜伏的共同特征,例如游戏的流动性、自发性以及形式的多样化。无论是纯粹的游戏还是被人利用以期达到其他目的的游戏,都能帮助儿童更好的面对未来的挑战和困难确实,儿童游戏既有某自身目的,有是实现在学前教育中,游戏与教育既是独立的又是统一的。就活动的本质来说,游戏和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活动。
内容摘要
以幼儿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在教学中的游戏实际操作,在教育过程中激发幼儿的潜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和想象力,让幼儿体会到游戏带来的愉悦心情,以及在游戏的过程中的自我表现的成就感。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为幼儿创设可以引发其开展游戏的环境。教师如何通过组织幼儿游戏,实现幼儿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幼儿
游戏教学
正文
一、游戏教学的认识
游戏是一种不受外力约束的、是游戏者自发自选的活动,而教育则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活动。因此游戏是由内在动机控
制下的游戏者之间平等的自主活动,而教育是由外部要求控制下的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活动;游戏侧重于从游戏者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来开展活动,而教育则立足于由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为核心组织的活动;游戏是在游戏者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表现活动,而教育旨在使受教育者在一个未知领域里接受新知识的活动。
游戏的过程即幼儿自我发展的过程,其中隐藏着重要的教育动因,内含着教育方法的契机,因而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因此,鼓励幼儿游戏、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游戏,是实现幼儿教育素质化的手段之一,幼儿园教育如何实现教育和游戏的结合,也就是如何实现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向教育背景中的幼儿游戏的转化。现实中的这种结合和转化,主要就体现在游戏要教育化和教育要游戏化的认识上。
二、游戏教学的论证
游戏的教育化,这是针对自然状态下的游戏放任状态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重上课轻游戏的现象,突出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实现游戏对教育的服务功能。具体便落实在用教育目标来关注游戏,以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来分类组织游戏活动,以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加强对游戏的引导,使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能够迎合教育的方向。
教育的游戏化,是针对幼儿园教育日益趋向于小学化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使心理机能尚未完善的幼儿,不至于过早地承受正规教育所带来的强制性压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个性。具体就落实在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育活动,在教育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从而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
游戏和教学的结合是指在同一个目标引导下的幼儿自主的游戏活动和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活动的相继关系。游戏可以是教学的先导活动。孩子在游戏中获得相关经验以后,教学将成为在这些具体经验基础上的理性升华,抽象出一般的道理。经验越丰富,教学情景中的学习就越具有豁然开朗的效果。游戏也可以是教学的后继活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新知和技能在游戏过程中进行多种尝试和灵活运用,以获得充分的发展。
游戏和教学的转化是指教师在教育目标控制下对幼儿的施教过程,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使幼儿在学习中体验到游戏的乐趣。这一转化的关键在于变外在要求为内在需要,变压力为兴趣,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幼儿在活动中游戏体验的强弱,取决于教师的控制程度和幼儿在活动中所获得的自由程度;教师控制越多,幼儿的自由度越低,教学的游戏体验就越弱。
首先,让我们看看游戏能否教会幼儿认知。实际上,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往往是他们学会认识世界、理解社会、关注人生的开始。在游戏中,他们与同伴们一起,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学会认知。例如丢手绢、木头人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孩子们可以在玩的过程中认识到:只要有几个人在一起玩,就要有一定的规则,没有规则,游戏就难以进行。如果有谁违犯规则,他就必须被劝阻,否则,就要出局。同时,他们还可能认识到,人世间存在着运气,而运气又有好有坏。虽然,他们并没有很明确地意识到这些,它的存在还只是朦胧的,但这种意识却是客观存在,不容怀疑。
更为重要的是,孩子在游戏中,一般都是全身心地投入,调动起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全身心地与同伴们嬉戏、玩耍。这个过程中,他们实际上是在用各种感官接触世界、认识世界。还是以·丢手绢为例,这个时候,他们就需要用眼睛观察,用耳朵谛听,精力高度集中,玩得多了,就懂得怎样观察人,怎样辨别声音„„学会了感知世界。
其次,游戏也可以教会学生做事。做事,是一种实践能力,一种运用知识经验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而能力需要在实践中训练才能形成,不从实践中训练,能力就不可能形成。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具有训练孩子能力的功能。例如:在中班的“爱心超市”中就会实现幼儿学会做事情,会买东西和与人交谈等能力。
我们知道,凡是游戏,都离不开做。
通常,游戏作为一个名词,在它的前面总有一个动词,这个动词一般为“做”或“玩”,但不管是“做”还是“玩”,都是一种实践,都能够训练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游戏不是现实,有的游戏只是对现实的模拟。所以,游戏当中的“做”或“玩”,可能与现实中人们的实践训练不完全相同。
再次,游戏能否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相处?其实,这是一个明摆着的事实。游戏,大多都需要他人的配合,个人游戏不多。即便是单独的个人游戏,有时也有假想的游戏伙伴。
在升入大班之前,幼儿都会有一个过程,我们便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或游戏过程中建立一些与同伴交流的游戏,像每天的早操“圆圈舞”和“搭积木”都会对幼儿与人相处的能力有所帮助。
游戏,为儿童融入社会、融入游戏群体,提供了训练机会。比如我在黄全愈在《玩的教育在美国》看到了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叫歇若的孩子,在游戏时同另一个孩子闹了起来。她对妈妈说:“安娜不让我玩跳绳。”妈妈要她去同安娜商量,第一次,她对安娜说:“安娜,妈妈说让我玩一下。”协商没有成功。妈妈又鼓励她。歇若走近安娜,一会儿,她同安娜商量:“我能玩一下吗?”安娜看了看,说:“你可以玩一分钟。”歇若愉快地接过绳子,说:“我先玩一分钟,然后轮到你。”就这样,歇若的协商成功了。在这个例子中,歇若要加入这个游戏群体,采用协商的方法,很平等、很民主。如果她妈妈用强制的方式,强迫他们接受歇若,也无何不可,但对那个游戏群体而言,这不公平,太霸道。歇若接受这样的教育,对她的成长不利,对她以后融入社会,将起着榜样的作用。因而,这不是好方法。现在,妈妈教给她的协商的方法,使她在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被别人接受、容纳,对她本人、对整个游戏团体,都是相当有益的。这样,歇若就学会了怎样与他人和睦相处。
再说,孩子们在任何一个游戏过程中,都必须绝对遵守游戏规则,否则,既不可能与别人和睦相处,也不可能将游戏进行到底。如果有一个孩子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违犯游戏规则,他将遭到大家的谴责,成为“公敌”,游戏也将被迫中断。而且,他还可能被“罚”出局。游戏过程中,游戏规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是一种平等原则,它承认参加游戏的各方地位一律平等,大家都是平等的竞争对手,没有大人、小孩,高低、贵贱之分,凭的是能力,靠的是智慧,公平竞争。
三、游戏教学的意义
我们先来看看在今天的社会,人怎样才能更好地生存。今天,在我们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中,人们越来越清楚地发现,最需要的是:能力。以致有人呼唤能力社会的到来,呼唤人人凭能力,个个有能力。所以,在未来社会,能力将成为人们立足于社会的根本。那么,游戏到底能不能使孩子们掌握生存的本领?实际上,在游戏当中,人的各种能力都得到训练。如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就认为:“儿童世界游戏场上的法则与成人世界的法则惊人地相似。一般来说,如价值观、兴趣、性别的选择,以及行事的仪式等等,成人世界与孩子世界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从儿童时期起就建立起来的观念、态度、信仰、技巧和手段,将适用于人的一生。”
游戏对于教育,其意义如此,学校教育中应该有它突出的位置。它对于解决当前困绕学校教育的老师厌教、学生厌学这一问题,有着独特的意义。在当前,中国的教育必须多一点轻松,多一份愉快,我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板着脸孔办教育,要在教育中多加入一些游戏的成分,教师要在乐中教,学生就在玩中学,真正把教与游戏、学与玩联系起来。
四、游戏教学的应用
1、计划游戏,准备游戏经验。
新纲要提出: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在自主游戏中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强化自主游戏的教育价值。而幼儿园的游戏是教育活动,因此应该在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本质上游戏的主体性与教育的计划性并无矛盾,游戏的计划并不是现场执行的计划,而是置于头脑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指导的参考计划,它来源于观察与研究,关注和尊重个别差异,努力使每个幼儿都得到满足。
教师要将幼儿的需求、教育的要求体现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之中。材料准备是教师组织游戏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提供,将教育意图与教师期望达到的行为,通过材料来展现给幼儿;游戏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游戏的质量,只有在充足的时间里才能去寻找伙伴、选择角色、计划游戏的情节等;游戏空间的大小、密度及场地结构等对幼儿游戏都会产生影响,游戏前教师要考虑这些因素是否有利于游戏的开展;经验的准备就是要为幼儿提供多种途径,丰富和完善幼儿的知识经验,并在游戏之前以多种方式来刺激、激活已有的经验,为游戏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2、观察游戏,了解游戏进展情况。
教师只有观察幼儿的游戏,才可能发现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了解游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幼儿的视觉出发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接纳幼儿特有的感受方式、表现方式,把握他们的游戏线索,并顺应游戏流程和需要,对环境进行调整,使幼儿的游戏得以拓展。因为这种观察针对幼儿的需要,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系统的、丰富的经验体系,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3、参与游戏,促进游戏发展。
孩子们永远欢迎教师以玩伴的身份参加他们的游戏,在游戏中和他们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可以是“艺术家学徒”、“调解人”、“监护人”、“平行游戏者”等身份去参与游戏,但要警惕那种以教育者、指挥者、主导者自居的思想和做法。当教师成为主导者时,孩子的游戏行为往往被迫中断。所以教师应带着一颗童心去参加游戏,尊重孩子在游戏中的自主权,和他们共同分享游戏中的快乐。游戏之外,大家用不同的方式交流讨论甚至解决问题,教师要巧妙的将分享中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升华,潜移默化的深入到孩子的心灵中去。
4、评价游戏,分享游戏体验。
游戏结束时,教师引导幼儿就开展游戏情况进行讨论,帮助幼儿整理游戏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分享成功的经验。这种评价不是指结束时的讲评,而是指对幼儿游戏行为表现作分析、研究,以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状况;对幼儿游戏作出评价,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提升,也是下一次游戏计划的依据,它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而且有助于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是教师组织游戏的重要环节;对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组织指导工作做作出自我评价,以便改善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游戏组织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
五、总结
《纲要》强调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目前幼儿园存在两类游戏:一类是幼儿按自己的需要、兴趣充分表现自我的游戏;一类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的教学游戏。前一类游戏由于是幼儿自发的,因此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幼儿发展的需
要,更能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
当我们在认同“寓教于乐”这一教育原则时,我们依据的是游戏和教育的内在联系;但当我们在执行“寓教于乐”这一教育原则时,往往又有很大的偏差,人们对探索、学习、游戏、教学之间的关系争论不休。这是因为同一活动由于活动主体的体验不同,其概念的内涵会有两面性和交叉性之故。学习就是游戏,还是学习可以转化为游戏?教学在什么条件下达到了游戏化的境界? 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
总之,儿童的发展是离不开游戏与教育的,游戏对幼儿具有自然发展的价值,教育对幼儿具有引导发展的价值。儿童在游戏中的收获是儿童主动活动的结果,儿童要在教育中得到发展则在于教师和儿童的双重努力,而由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过程也能转化为儿童主动活动的过程,那就是游戏与教育的成功结合。
参考文献:
李季湄
幼儿教育学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帼眉
幼儿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
什么叫游戏化教学?其实在字面上不难理解,游戏化教学就是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与游戏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游戏教学与游戏化教学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教学中应该是不同的层面,一个是点,一个是面。游戏教学是针对某一个游戏进行方法、规则的讲解、示范或引导创编的过程,同时对参与者进行实际辅导的教学行为。
游戏化教学专访李添财:
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游戏作为一种益智的娱乐方式,给玩家带去乐趣的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对游戏的沉迷,已经严重影响当代青年尤其是90后的健康成长,导致众多年轻玩家荒废学业、精神萎靡、三观扭曲。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专家李添财先生却提出“听课不如玩游戏”的言论,引起一片哗然。那么,此言论到底有什么含义呢?为此,我们对李添财先生进行了一次简短的个人专访。
记者:李老师,在当今游戏泛滥成灾,严重影响当代青年健康成长的时代背景下,您为何大胆提出“听课不如玩游戏”的说法?
李: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学生面临各种学业压力,多数又正处青春叛逆期,网络游戏正好给这些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宣泄的渠道。而网络游戏充满刺激、诱惑、挑恤,容易勾起年轻人的征服心态。一旦接触之后,游戏的各种通关设置、虚拟情景就会诱导玩家一步步地沉陷于游戏世界。其实从另一角度看待沉迷游戏的青年,我们会发现,他们身上拥有不轻言放弃、追求成就感的铆劲。如果我们能从他们这种心理特点出发,研究出一种类似游戏一样充满乐趣与挑战的教学模式,摒弃传统的“听课”方式,在玩游戏中学习成长,也许能够引导更多的年轻人步入正途。而“听课不如玩游戏”就是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标志语。
记者:说到年轻人爱玩游戏。那么,咱八卦一下,李老师您学生时代是否也喜欢玩游戏呢?
李:与众多年轻人一样,尤其作为理工宅男,我在中山大学攻读软件工程那些年,经常躲在宿舍打游戏。不过我并不沉迷,而是作为一种放松的娱乐方式。因为那个时候我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正在进行软件工厂的研究工作。因为软件工厂的研发过程需要承受相当大的压力,于是游戏成了我释放压力的出口。可以说,游戏也是陪伴我走过那段艰苦岁月的小伙伴。
记者:原来是游戏的发烧友,难怪李老师您“叛逆”地说出“听课不如玩游戏” 的心声。开个小玩笑,咱们言归正传。刚刚您说到,新型教学模式就像玩游戏般刺激魅惑,那么这种教学模式到底是怎样的呢?您给我们简介介绍下。
李: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模拟rpg游戏模式,我们称之为浸入式培训体系。在这种培训模式下,每一位学生对应一个“游戏”角色,通过做任务、刷副本、打BOSS来获取经验值、财富值、技能点,玩游戏过程就是学习成长过程。当然,这些都是游戏术语,我想年轻人都听得懂的。
记者:这样把游戏和培训结合起来,会不会让学生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呢?
李:我们引用游戏的模式,是为了引起年轻人的学习兴趣。当他们被我们的“游戏”所吸引时,他们就会按照游戏规则,一步步去做我们的学习任务。在做学习任务的过程,既是玩游戏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说,这两者虽然看起来似乎目的不同,玩游戏可能是为了通关,而培训是为了学习,但在浸入式培训体系里面,二者却是殊途同归。将游戏跟培训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乐趣,同时,用游戏的魅力引导学生一路通关学习,更能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也正是在“游戏”的驱动下,使得教学模式自然而然地从传统“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而教育的第一主体也从老师变成为学生。
记者:既然是从游戏发展而来的教学模式,为什么不叫做诸如“rpg学习模式”之类的,而叫做“浸入式培训体系”呢?
李:至于为什么要将它命名为浸入式培训体系而非其他的,关键在于“浸入式”三个字。这里有三层意思。第一层,让学生犹如玩游戏般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第二层,给学生提供全真的环境,让学生浸入到一个真实环境下学习。例如,给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英语环境,在此环境下学习英语,将“学以致用”发挥极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第三层,学生所做的通关学习任务,都是按照当前社会所需的技能和知识特地设计的,甚至是直接引用当前社会中的真实需求任务,让学生浸入到现实社会中,避免所学知识与技能与社会脱节。
记者:既然浸入式模式有诸多优势,那么它适合于哪些类型的学习或培训呢?
李:浸入式培训模式如果运用得当,其实适用范围还是比较广的。其中英语的教学和培训最适合采用浸入式的培训模式,其运行的难度和成本较低。而在IT领域中的运用,是最能将此模式的优势发挥极致的,但是运行的难度和成本较高,必须要有长期的试验经验和数据累积,才能较好地将浸入式教学模式应用到IT教学中。在这里,我给出三点建议,想要构建一个满足浸入式IT培训的“软件工厂”必须具备如下人才条件:
1、运作过真实“软件工厂”的技术专家;
2、拥有多年IT培训经验的资深培训师;
3、熟悉国际软件外包业务及现代软件过程规范(如CMMI)的过程改进专家。
记者:好的,那非常感谢李老师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为我们揭开“听课不如玩游戏”的真相。
随着科技发展,众多高新技术产品被广泛应用到教学领域之中,教学方式从原始的传统教学到多媒体教学,再到如今多种教学模式的诞生,发生了多次的改革。虽然传统教学有着明显的弊端,但却依旧被广泛应用,而多次的改革也始终没有动摇传统教学在我国的主流地位。然而,随着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教学模式逐渐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新的教学模式必将更广泛地被试验并应用。那么,浸入式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否使得教学更有效有质,到底能否能否被人们所接受,甚至成为未来一种主流的教学模式,还有待时间和实践的考验。那么,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第三篇:游戏化教学
浅谈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中的作用
小学生的教育明显区别于其他年龄段学生的教育,在教育方式上体现尤为突出,相对来说,小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对于学习的认知并不深刻,只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被动的接受一些知识,但是即使这些较为基本的知识也要不断的重复和强化。在不断的重复中要想让孩子们能永远保持兴趣有动力学习成为老师们不断追求的方向。在不断地摸索尝试后,游戏化教学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游戏的变化性弥补了重复知识的枯燥,游戏的趣味性让孩子们始终保持兴趣。
对于小学英语来说,游戏在英语中的作用更是妙不可言,在英语课堂中穿插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大胆地用英语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学习英语。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为了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经常会利用游戏,因为游戏受到小学生的喜爱。课堂上唱唱跳跳,说说演演,形式花哨,十分热闹,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但时间一久,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最初的学习热情急剧下降,原始的兴趣渐渐地不复存在,他们会因为有些游戏的重复而显得无精打采。在小学英语课堂采用游戏教学是无可厚非的,但一定要把握一个“度”,不可过多过滥。因此每次上课我会根据这个课的类型,选择一到俩个环节插入游戏,让孩子们不至于产生疲劳或厌烦。对于新授课,我会选择在导入中加入游戏,因为新授课需要学生快速进入状态以饱满的精神接受新知,而游戏可以提起孩子们兴趣,让孩子们进入英语的氛围。比如在讲动物这课时,我就事先准备了一个百宝箱里面放入今天要讲的动物的毛绒玩具或者是其他玩具,让孩子们伸手进去猜出名字引出新授动物单词。这样孩子们既感到新奇又能快速进入状态效果很好。而对于复习课,我一般会在练习中穿插一到两个游戏,因为复习课一般情况下要把整个单元甚至好几个单元知识整合,知识量大,点多,这样孩子们很快会产生疲劳感,甚至有的知识根本无法记住重组,这时游戏就成为调节课程的有效手段。三年在学完所有字母后,我就对所有字母进行复习,其中我穿插了利用身体部位写字母其他学生来猜,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对每个字母的印象。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游戏比如Bingo游戏,抢凳子等也是我在复习中经常用到的游戏。
总之通过游戏,教师可以把枯燥无味的语言知识变成活灵活现的学习内容,寓教于乐,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牢固掌握所学的英语知识。但教师在使用游戏时也要注意:游戏虽然有趣,但也不要在一节课堂上过多地使用,而且作为语言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游戏的理由只有一个—帮助学生学习语言。
第四篇:游戏化教学
月29日,我们在园领导的带领下来到南京师范大学贻芳报告厅,听了幼教专家许卓娅教授关于“幼儿园游戏化音乐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精彩报告。报告分两大块——现场教学活动和各大幼儿园精彩讲座,为期共三天,听完这三天的活动和讲座以后,使我深受启发,受益颇深。
本次讲座许卓娅教授给我们明确的讲授了什么是音乐、音乐的类型、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取音乐知识等等,通过她的讲授,以及12节现场音乐活动,再结合我们平时的工作,就会发现诸多的问题所在,使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
一、在幼儿游戏化音乐教学中,我们最注重的是什么。
孩子在学习音乐活动时我们一般只注重他们的结果,只要孩子最终学会了这首歌、这个舞蹈就行了。而忽略了过程,那什么是过程,就是应用旧知识建构新知识,会做人,做学问,做事情,追求并获取的成长快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应与幼儿的游戏结合起来。平时,我们只注重了传授,而且传授的是没有创新的老游戏,例如《猫和老鼠》,我们一直都在用传统方法学习唱歌,孩子们对它们已失去了浓厚的兴趣,而许老师给我们现场互动的猫抓老鼠音乐游戏,使老师们个个都积极参与,我想,这就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不断应用旧知识建构新知识,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取知识。
二、幼儿游戏化音乐中的游戏如何来创编
如何来创编幼儿音乐游戏,这一直是我们工作中的困惑,我们以前在游戏创编上存在诸多问题。在选音乐游戏时,局限性太强。总想孩子应该运用儿歌音乐较好,其实,节奏感较强,幽默风趣的流行音乐仍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创编游戏动作易忽略孩子的年龄特点,动作较难,只注重了动作的优美,而缺少来源于孩子生活中的动作,例如孩子的拍脸、挠头、说话交流等都可以成为游戏中的动作,这些动作幽默风趣,孩子易做,他们就会特别感兴趣,特别对年龄较小的幼儿,我们可以运用适当的重复动作来降低难度,使他们很快掌握,提高对游戏的兴趣。创编游戏时,孩子参与创编的机会太少,使孩子的自主表现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发挥不够,例如在玩音乐游戏《老鹰捉小鸡》时,老师对幼儿示范好老鹰、小鸡动作,讲解游戏方法,幼儿照做就行了,如果我们让孩子来模仿老鹰和小鸡的动作,进行创编,我想孩子会更有兴趣。
三、教师人格的魅力对孩子进行游戏化音乐教学的影响。许教授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她对工作的热情,对音乐的感受,在游戏中那种自我陶醉、自我大胆表现,那种忘我的精神感染着在场的每位教师,使大家积极参与游戏,享受游戏的快乐。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那位放音响的师傅,每一节活动,当孩子们跟着老师在游戏、做动作时,他在音响室里模仿的可开心啦!我想大人如此,那孩子一定会更感兴趣。这就是老师的魅力,一种超越自我的魅力。
第五篇:游戏化教学
研究背景与意义
游戏化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游戏自身的魅力与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与技能。
游戏化教学起源于娱教理念,是将游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为课堂教学所服务的,教师根据学习者的心理特征,游戏的情境性、趣味性、竞争性等将教育游戏融入到教学实践中,设计并选择合适的学习工具、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以及评价方式等进行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首先,两者针对的主要对象存在差别,教育游戏针对的对象范围较广,主要针对社会大众,喜欢教育游戏的人都可以成为教育游戏的使用对象,而游戏教学主要依托于学校,主要针对的是全体学生。
其次,运用的时间和空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育游戏的玩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但是游戏教学主要应用于课堂教学,它属于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它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最后,教育游戏一般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软件的开发一般有专门的软件开发人员设计并开发。而游戏教学一般是由教师来策划并加以应用,游戏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学习论,.游戏化学习理论(桑新民)情境认知理论3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教学思想
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的教学内容要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获取知识,课程的内容也应具有层次性与多样性,这样才有利于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发学生思考,增加师生的互动性,游戏化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并且越来越受到专家与学者们的关注,本研究对教育游戏及小学数学的特点做了详细分析,对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做了相关的论证,并对如何将游戏很好的引入并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探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包含文字、声音和图像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游戏,以此体现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育理念,为课程的实施提供新的途径,并对游戏教学如何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做了详细的阐述
研究现状
教育游戏的雏形源于早期bowman对电视游戏的研究,随后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研究将电视游戏应用于教育中,认为电视游戏有助于教学,并且研究如何激发学习者的内部动机,从而使电视游戏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因此,将游戏教学引入到数学教学课堂中,一方 面是为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即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本文试图通过对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
应用研究,争取为今后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将游戏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地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