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1课时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执教者:王智武
9月4日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下面练习。苗苗的见解
季先生的见解 我的感受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1)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2)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3)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4)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五、拓展活动
(1)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书。(2)向大家推荐一些书目:《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利用课余时间读读。
教学反思:
“访谈录”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文体,我是这样让学生认识这种新文体的:一开始,我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苗苗和季羡林先生来朗读课文(他们读的时候教师读旁白,学生采用直接对话的形式),其他学生都捧起书认真听对话内容。让学生置身于优秀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从而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读得自然。
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如:季羡林先生和苗苗算不算书虫?说说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说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等。在议读中,学生不断地进步与升华,总的来说课堂效果还算好。
第二篇: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目标:
1.2.3.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与学习的启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与学习的启示。
齐读教学目标。
师:目标都清楚了,有信心完成吗?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扫除生字。)
目标清楚了,请同学们接读课文。要求:读的同学读准字音,声音洪亮听的同学如发现问题,请及时举手纠正。
1.2.生接读课文,师板书易错字,指名后进生读。检测:指名读易错字。
第二次“先学后教”
三、师:课文字音大家都读准了,现在我们来理解课文内容。
(一)、出示自学指导一
1.“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指谁和谁的对话?为什么要以“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题?
2.季羡林老先生对读书有什么建议?
(二)、生自学。
(三)、交流
1.苗苗与季羡林老先生的对话。课题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道路上刚刚起 1
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先生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
2.季老先生对读书的建议:(1)多看闲书。(2)要三贯通。(3)多背古诗文。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写法分析)
这篇课文在写法上与其他文章有什么不同?
(一)、生思考。
(二)、交流
这是一篇访谈录,采用的是一问一答式。
师小结
一般的访谈录都要在前面标明时间、地点、采访对象。
五.当堂训练
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多看闲书
做到三贯通
多背古诗文
教学反思:
第三篇: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_教案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习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确健康成长的要求。课前准备:
①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②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齐读课题。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课外拓展:(任选
一、两项)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学习过程:
一、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3)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二、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拓展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执教者:袁运新 2011年9月6日
第四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一、说教材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爱阅读”专题第二课课文,本课为略读课文,是一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两人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深刻的交流。其编写目的为:
一、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二、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口语交际、习作打下基础,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二、说学情
本课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内容简单易懂。对于高学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把握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句,抓住主要信息学习的能力,因此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教师引导即可。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本课生字,掌握课文中多音字的字音、字义和组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从对话中获得启发,掌握读书和学习的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交流和讨论,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阅读和学习的道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本篇课文,激发学生对读书、学习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访谈的内容,从对话中得到读书和学习的启示;
教学难点:通过讨论和交流,将文中道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交流感受。
五、课时安排:本课为略读课文,我计划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六、教学准备:课件。
七、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2、自主探究法
3、讨论法
4、以读促悟法
八、说学法
1、自主探究法
2、合作交流法
3、以读促悟法
4、勾画圈点法
九、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时分为六个环节来讲,分别是情景谈话,走进课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物点,模拟采访——深入访谈,发表见解——总结回顾,升华情感——扩展延伸,布置作业。第一环节:情景谈话,走进课文 课文开始,随机向学生交流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模拟微访谈,通过简单的交流,引出今天有一位小姑娘和老学者之间的谈话,结合课件,介绍季羡林,让我们一起走进新课,看看他们交谈了些什么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创新课堂,因此通过创设情境,模拟访谈,在新课之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课件资料,简介季羡林,让学生了解基本人物,带着初步了解和浓厚的兴趣学习新课>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出示自读任务; ①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②独立识记本课12个词语,借助字典或同桌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 ③了解文章大意;
2、检查、汇报成果
3、观察文体,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形式有什么不同?介绍课件,并按时间——地点——人物——事概述主要内容。<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角色转换,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教师需引导学生自学> 第三环节:紧抓特点,模拟采访
①抓住人物特点(季老:亲切、幽默、平易近人 苗苗:稚气、礼貌)各小组模拟采访;
②课件出示任务,边读边思考,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几方面的问题?对于读书季老提出了哪些见解?画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以读促悟,通过反复读,感悟文中道理,通过分角色朗读,更好的体会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 第四环节:深入访谈,发表见解
①小组为单位汇报上一环节访谈内容,汇报季老和苗苗交流的问题并发表见解,(教师根据汇报板书),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②就其中一个问题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
③随文理解文中口语化的词语、即:闲书、贯通、起码。<设计意图:新课程鼓励学生交流,讨论,用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讨论、探究,因此在汇报重要内容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环节:总结回顾,加深理解
①品味、交流题目的寓意。
②回顾文中学习、阅读的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回顾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发表见解,获得知识> 第六环节:扩展延伸,布置作业
①观察,注意文中访谈的形式和需要注意的细节,设计一个生活访谈记录。
如:采访妈妈照顾家庭的心得
向优秀同学采访学习心得
②抄写本课优秀、经典词句,累积下来,培养感情,<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学习了新的知识后,要会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抄写积累优美词句,多做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十、板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不“闲”
微访谈 不要偏科
学好外语
积累古诗词
<设计意图:设计该板书目的是概括主要内容,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第五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1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学习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苗苗的见解 ? 我 的 感 受 ?
季先生的见解 ?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