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指导培训学技能
蒋官屯中心小学
指导培训学技能
(本报讯)为了让老师们尽快熟悉触控一体机的使用,蒋官屯中心小学分批对教师进行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触控一体机的操作水平和应用能力。指导老师从设备的启动、关机、日常维护、教学使用等方面,让老师们初步掌握一体机的使用方法,并进行了现场体验。此次培训让老师们了解到,现在课堂教学现代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此设备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张同建)
第二篇:教学指导技能
第五章 教学指导技能
教学指导技能是教师教学的核心技能之一。韩愈《师说》里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不论是传道、授业还是解惑,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学生以适时、适当的指导。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为了将来“不需要教”,现在就必须明确“导”的方向,讲究“导”的质量,提高“导”的艺术,注重“导”的效果,真正地、扎扎实实地“教好”。因此,作为教师就必须掌握娴熟的教学指导技能。
一、案例展示
教师指导学生拟《荷花淀》的小标题: 教孙犁的《荷花淀》,阅读中,有的学生津津有味地咀嚼,有的漫不经心地翻阅,有的精神倦怠、恹恹欲睡。教师见状,立即发问——
师:同学们阅读了《荷花淀》,谁能以最快的速度给小说情节拟出标题?(按:教师基于学生学习现状,需要注入“强心针”进行刺激,否则课堂教学死水一潭。按教学计划拟小标题,抛出思维杠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同时把课堂激活。)生:(抢先发言)我给这篇小说的情节拟定的小标题是: 水生参军——妇女们划船寻亲人——游击队员湖中歼敌——妇女们战斗中成长。
(按:启发切中学生的求知心理,学生立即响应,一吐为快)1 师:你拟得真快,思维十分敏捷!但作为小标题,还能不能更准确些、凝练点?(按:设置支点,要求“准确、凝练”,由现有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过渡。对学生及时鼓励、肯定,给他们添加学习动力)师:你们看小说中主要人物是谁?(按:学生不能及时完成“准确、凝练”的小标题,教师诱导,另辟蹊径,再设支点)
生:水生嫂为代表的年轻妇女。
师:以她们为线索拟小标题不是更准确、凝练吗?(按:教师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思维火花,进行恰当的引导)
生:送夫——寻夫——遇夫——学夫。
师:好!他是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年轻妇女为线索来确定小标题的。真是惜字如金啊!还有没有更新的见解呢?小标题是否越简越好?(按:一方面肯定学生的思维成果,另一方面以反问的形式指出其不足,既是向学生挑战,又给予他们新的思维杠杆)
(学生思考,课堂顿时安静,这种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得动脑,不允许也不可能有学生在这个思维圈外。)师:有人欲求简化,把唐朝杜牧的《清明》诗从七言改为五言,继而又改为三言,“雨纷纷,欲断魂,何处有?杏花村。”字倒是少了,但诗的意境却全无了。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生:老师,我明自了,简固然好,但一味求简有时不能准确表意。就像我刚才说的“送夫——寻夫——遇夫——学夫”,标题虽简练,但没有时代气息,用在孟姜女身上倒还可以。它不能突出白洋淀边抗日妇女的精神面貌,不如改成这样:送夫参军——寻夫遇险一一助夫歼敌——学 2 夫战斗。
生:(异口同声)好!别开生面!(教室里响起了掌声,并杂着笑声、赞叹声)(按:教师从侧面给支点,学生思维飞跃,启发成功,师生都享受着教与学胜利的喜悦)
这是一则教师指导学生拟小标题的教例。教例中的教师善于启发引导学生,不断给学生提供思维杠杆,设置思维支点,让学生拾级而上,最终圆满解决问题。正是教师循循善诱的指导使学生循序渐进圆满解决了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学指导能力。如此,才能使教学取得成效。
二、技能概说
教学指导技能是指教师想方设法传授知识与技能、解答学生疑问与困惑,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行为方式。广义上来说,教师对学生所做的所有讲解、示范等都是一种教学指导。可见,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最广泛的意义上都具有指导性,都可视作教学指导行为。狭义上来说,教学指导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与疑惑时,教师给予的有针对性的指点、引导与帮助。这里所谈的教学指导侧重于后者。教学指导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质量。教学指导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一)教学指导的作用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对课堂教学而言,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学习的好坏、教学效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指导水平、指导方式方法等。教学指导不仅要向学生“传道授业”,还要帮助学生“解疑释惑”。教学指导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指明方向、点拨重点、牵线搭桥、铺路设阶、归纳总结。教师的教学主体性在教学指导过程得到充分体现。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指导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学指导中,教师通过精彩讲解、实践演示、创设情境、卖弄关子、设置矛盾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寻根究底、欲罢不能的学习状态。颜渊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教学诱导中的“诱”就是要调起学生胃口,引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求知欲望。良好的教学指导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能够让学生长时间地维持积极的学习动机。
3、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学指导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学指导绝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寻找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比较、4 归纳、综合,自己去解决问题。这个过程需要学生思维的高度介入。教师对学生的启发指导,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更体现在思维方式方法上。教师的许多指导是直接点击在学生的思维点上的。教师通过拨动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解决。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思维方式在思考中获得,思维品质在思考中提升。
4、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教学指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认知由低到高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学指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把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加深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与认知。经过教学指导,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与认识会比原来更加全面、更加深人、更加合理。因此,教学指导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二)教学指导的原则
1、启发思维原则
教学指导要具有启发性,要能够拨动学生的思维。教学指导要能够启迪、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而且能够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思维支点、思维杠杆、思维方向。教学指导要能够促使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考。教学指导中,教师要多方设法,启动学生的思维。不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指导就会流于形式,起不到教学指导应有的作用。
2、因势利导原则
因势利导原则就是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状态,根据学生的认 5 知水平和思维走势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引导。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在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称,乃为善教也。”又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这实际上是主张教师要相机诱导,适时指导,并非不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强制性教授。只有因势利导才能导得其时,导得其所。教师要适时而教,才能教之得法,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不是教师强行地去推动学生学习,而是要与学生的学习状态相适应。
3、循循善诱原则
循循善诱原则就是教学指导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论是学生的认知过程,还是知识的逻辑结构都有一定的规律可遵循。教学指导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逻辑结构,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地进行,绝不可 “凌节而施”。循循善诱,不仅是教学顺序上的要求,也是教学态度上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要有教育的耐心。循序渐进与耐心指导是联系在一起的。“善诱”要求教学指导要遵循启发性原则,对学生进行 “诱导”而不是牵引。“善诱”还要求教师掌握多种多样的教学指导的手段与方法,能够多方设法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4、过程互动原则
过程互动原则即教学指导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进行。虽然教学指 6 导的主体是教师,但教学指导却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应遵循师生互动的原则。教学指导可以由教师先提出需要学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也可以由学生提出问题与困惑,寻找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不论哪一种情况,教学过程都需要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如此,才能真正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得 “道”、学 “业”、释“惑”。
三、技能分解
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等。教师在进行教学指导时往往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指导。这里对教学指导的类型展开讨论,从中不难看到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根据指导方式的不同,教学指导技能主要包括教学指引技能、教学诱导技能、教学疏导技能、教学点拨技能等。
(一)教学指引技能
教学指引技能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引导学生逐步学习的教学方式。具体而言,教学指引技能可包括指明方向、指明方法、引导过程、提升结果几个方面。
1、指明方向
指明方向就是教师为学生的学指出明确的思考方向的教学指导过程。教学指导时往往需要教师先给学生以理论的或整体上的指导,为学生指明一个思考的方向,然后让学生顺着教师指引的方向继续努力。指明方向时教师要注意讲清学习的目的、要求,学习的策略、方式方法等,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意识进行思考与练习,提高思考与练习的效果。教师指明思考的方向时,要进行详细的讲解或示范,让学生清楚明白后面应该怎么做。教师的指导作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这先期的指导过程中。
例如:指导学生多角度分析课文: 《执竿入城》一文的教学已近尾声。
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教师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文字之后对大家说:“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评论,可以得出多种不同的正确结论。”说罢,教师拿出一个茶杯请学生观察。第一次使茶杯的正面对着学生,第二次使茶杯的侧面对着学生,第三次使茶杯的顶部对着学生,第四次使茶杯的底部对着学生。然后,老师在黑板上依次画出了茶杯的正视、侧视、俯视和仰视的平面示意图。画毕,教师问学生:“这四个示意图哪个正确”?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全正确。”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同一个事 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尽管结果是不一样的,但这些结果全是对的。这就告诉我们,对于一个事物,不能从某一角度、某一方面草草一看,就轻易地作出结论,而要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进行全面的观察、分析、研究之后,再作结论。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有可能是科学的、正确的。
教师拿起课本对大家说:“阅读分析文章也是如此。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研究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一个场面,去分析研究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篇文章。这样阅读分析,这样思考问题,有利于避免片面性,有利于全面地理解文章。”稍作停顿之后,教师接着说:“《执竿入城》这则笑话虽然很短,但是如果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也会得出多种正确的结论,使我们得到多方面的教益。下面,就请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分析这则笑话,说说这则笑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专注阅读,凝神思考。(四名学生发言)对于上述四个学生的发言,教师都及时给予了应有的肯定。此时他对大家说:“上面的发言都是从鲁人或老人的角度说。大家想想看,分析本文,还能从什么角度进行呢?”
(三名学生发言)教师结合七名学生的发言对课文的思想内容作了总结之后说:“对于一个事物,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这种多角度思维是创造性的一种。学会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于全面地认识事物,有利于发现人们尚未发现的东西,有利于创造性地解决总问题。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并 9 力求掌握这种思维方式。”
在这则教例中,教师的前期指导是方向性的,为后面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指导。教师首先提出了一个观点:“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评论,可以得出多种不同的正确结论。”紧接着通过茶杯作了示范说明,然后才引导到课文的多角度分析上来。教师的前期指导为学生指明了方向,学生己经明白了道理,接下来就是自己演练。指导过程中,教师进行了必要的反馈和必要的提示:“大家想想看,分析本文,还能从什么角度进行呢?”最后教师进行了教学总结,完成了一个指导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指导就是要收到教师“举一”学生“反三”的效果。
2、指明方法
指明方法就是教师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教例:蒋传一教《林黛玉进贾府》
湖州市特级教师蒋传一在教《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先是强调“名著无闲笔”,阅读名著要从细节处着手是一种较好的策略。学生运用这一策略在阅读中发现小说描写在贾政的炕上有“半旧的”靠背引枕,“半旧的”弹花椅袱。这两个“半旧的”描写似乎跟贾府这个贵族之家极不相称,这该怎么理解?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们深挖了自己的认知过程,回 10 头仔细阅读课文,着重于课文的细微之处,发现课文中有一句写道:林妹妹在二舅家的耳房里“打量这些丫环们的妆饰衣裙,举止行动,果与别家不同”,而“别家”就是贾赦家。林黛玉进入大舅贾赦的正室时,看到“早有许多盛装丽服之姬妾丫鬟(环)迎着”。学生从而领悟到:文章中这个“半旧”的有无,写女人妆饰的不同,主要是用来表现主人公的性格旨趣。同样是贵族老爷,贾政是不事奢华的正统代表,贾赦是追求逸乐的酒色之徒。曹雪芹只是从侧面轻轻几笔,互相对照,两位荣府家长就已经呼之欲出了,而且也表现出林黛玉观察事物的精细。这些描写都为后文情节的展开、人物性格的发展作了铺垫与伏笔。
教例中,教师先期的“从细处着手”的阅读策略指导是非常关键的。在这一策略指导下,学生明确了阅读的方向,接下来在自我学习中就运用了这一策略,并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虽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再参与指导,但教师先期指导的策略却始终在起作用。教学指导就是要起到教师指导、学生练习的效果。
教例:指导读法 钱梦龙执教《少年中国说》:
师:刚才我们讨论作者和背景的时候,己经读了课文的第一段。现在请同学们不要看书,尽可能用文章里的原句回答我的问题。作者到日本以后,听到日本人是怎么说我们中国的? 生:“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 师:为什么这里用“一则曰„„再则曰„„”这样的句子? 11 生:为了强调。师:作者想强调什么? 生:强调日本人都这样说。
生:我认为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日本人对中国只有这一种看法。他们把中国看死了。
师:两位同学说得都有理。我们可以把两人的意见合并起来:作者既强调在日本这种看法的普遍性,也强调了它的唯一性:日本人看中国,除了“老大帝国”还是“老大帝国”。那么首先说中国是老大帝国的,是日本人吗? 生:“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
师:作者是怎样通过自问自答严厉地驳斥这种谬论的? 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
师:他针锋相对提出了什么观点? 生:“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师:你们看,作者的思路十分清楚。请按这条思路,把作者的话连贯起来说一遍。谁来试一试? 生:“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师:你们看,我没有提出背诵的要求,可是他事实上已经把第一段背出来了(向生)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为什么你很容易就把这一段背出来了? 生:我理清了这一段的思路,再想想作者的原句,把它们连贯起来,12 就记住了。
师:你觉得这样背文章有什么好处? 生:不仅背出了文章,而且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师:请同学们不要忽视他说的这些话,因为这些话里包含着读文言文的一种重要方法:背读法。具体的说,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板书)。下面,我们是不是就用背读法学习第二段?这一段不仅长、而且句子有点“缠绕”,特难背。看我们能不来。
3、引导过程
引导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展开学习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指导不仅表现在前期的方向性指导上,也表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拓宽认识、达到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的引导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展开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在教学引导中,可以运用提问法、提示法、讲解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例 《荔枝蜜》
师: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 生:(齐)散文。
师:记得上学期我们学习杨朔的另一篇散文《香山红叶》的时候,我曾经介绍过场朔谈他散文创作的几句话,看谁还记得? 生:他说写散文时,不认为是在写散文就放纵笔墨。要像写诗一样,13 再三剪裁,安排布局,推敲字句,然后写成文章。
师:想不到你还记得这么完整,的确,杨朔写散文从不放纵笔墨,本文又是一个例子。现在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剪裁和安排材料的。阅读散文,我们首先要做什么事? 生:理思路。
师:对,看本文的材料是按怎样的思路组织的。谁能说说? 生:就是按照对蜜蜂感情的变化„„(师插:能不能讲得具体些?)他开始看到蜜蜂,感情是疙疙瘩瘩的,后来品尝了荔枝蜜,了解到蜜蜂忙忙碌碌酿造蜂蜜的情景,又去看了蜜蜂,看到蜜蜂工作辛勤,而要求于人的却很少,于是对蜜蜂产生了好感。
师:嗯,讲得不错,思路基本上理出来了。现在让我们来把作者这一条感情变化的线索简明地写出来。他先是怎么样啊? 生:疙疙瘩瘩。(教师板书)
师:这时他对蜜蜂的这种感情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 生:(齐)怨。
师:好,那我们就这样写。(在“疙疙瘩瘩”下板书“怨蜂”)后来呢? 生:尝到荔枝蜜动了情。师:能不能用四宇概括? 生:喝蜜动情。(教师板书)师:再用一个宇来表达这种感情。生:(七嘴八舌)念。爱。
师:“念”、“爱”是可以的,但最好从课文里找个词。生:想蜂。
师:“想蜂”,好。(在“喝蜜动情”下板书“想蜂”)后来听了老梁的介绍,他觉得蜜蜂精神可嘉,它是渺小的,又是高尚的;它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也用四个字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生:见蜂心颤。
师:非常恰当!(板书:见蜂心颤)下面怎么写? 生:赞蜂。
师:很好!(在“见蜂心颤”下板书“赞蜂”)最后怎样? 生:(七嘴八舌)以蜂喻人。梦中见蜂。梦中变蜂、愿己变蜂。梦中成蜂。
师:大家说了不少。这样吧,我们先从同学们说的中间挑两个宇,写下面的。
生:变蜂。(教师板书)师:上面的四字句用什么? 生:我认为可以用 “由蜂及人”。
师:好,就用“由蜂及人”,因这里从蜜蜂写到了劳动人民和作者自己。(在“变蜂”上方板书“由蜂及人”)【至此完成下列板书: 疙疙瘩瘩→喝蜜动情→见蜂心颤→由蜂及人
(怨蜂)(想蜂)(赞蜂)(变蜂)】
师:你们看,这条思路,反映了作者对蜜蜂感情的变化过程,非常 15 清晰。接下来请大家考虑一下问题;本文的中心是要“赞蜂”,为什么不从“想蜂”写起,却先要写对蜜蜂疙疙瘩瘩的感情? 生:这样写更能突出蜜蜂高尚的精神。
师:写对蜜蜂疙疙瘩瘩,怎么能突出高尚精神?我看不出这里有什么联系。
生:这样写,先说蜜蜂不好,再写蜜蜂好,能引人入胜。师:对,这样写是可以引起一点悬念:不喜欢蜜蜂,后来怎样呢?不过要注意,文章开头有没有说蜜蜂不好?(生齐:没有!)作者只是说对蜜蜂有点怎样? 生:(七嘴八舌)疙疙瘩瘩,不大喜欢。
师:不大喜欢,而不是不喜欢,对不对?作者表达得很有分寸。从“不大喜欢”到后面喜欢蜜蜂,甚至希望自己变成蜜蜂,前后对照,更突出了蜜蜂精神的感人。这种写法叫“欲扬先抑”
(板书:欲扬先抑)你(指生)的理解是对的。
4、提升结果
教学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之后,要注意对引导的结果进行提升。教师可以通过总结、归纳、概括等方式,提升引导结果,升华学生认知。这时的指导具有巩固思维成果的作用,同时所巩固的思维成果往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实践运用。
教例:宁鸿彬指导学生造句: 16 宁鸿彬老师讲“纷纷扬扬”一词,先请学生解释。
一个学生说,《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飘洒得多而杂乱”。教师赞许后对学生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它的要点有三个:一是多,二是杂乱,三是飘洒。符合这三个要点的事物就可用‘纷纷扬扬'来形容。下面做口头造句。要求是:第一,要开动脑筋,打开思路,想一想都有哪些事物,可以使用‘纷纷扬扬’,大家说得越多越好;第二,造句的内容前后不得重复,就是说后造句的同学不得再用先造句的同学已经说过的事物造句。”很快,同学们纷纷举手。
学生A说:“数九寒天,冷风刺骨,鹅毛大雪纷纷扬扬,使大地披上了银装。”B说:“四月时节,春风拂面,万物复苏,柳条变成了青绿色。这时,校园里到处是纷纷扬扬的柳絮。”C说:“在公园里,当一株株桃花开放的时候,风一吹,那花瓣纷纷扬扬落了一地。”
就这样一连有八个学生进行口头造句都很好。教师都充分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从中找出规律,看是什么样的事物才能使用“纷纷扬扬”。
一个学生举手发言:“我认为雪花、柳絮、花瓣、枯黄的树叶、碎纸片、粉笔灰、小绒毛、肥皂泡,这些东西共同的特点就是体积小,重量轻。所以,又小又轻的东西才能使用‘纷纷扬扬’。”全班学生纷纷举手赞成。
然而教师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继续提问道:“你们知道我这样安排,让你们这样去思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吗?”学生陷入沉思,无人作答。
这时教师说:“大家可能心里明白了,但找不到恰当的语言表达。现 17 在我告诉大家:前面想到的,说过的,后面不能再这样想,这样说,这样思考问题叫做排除式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好处是,促进思维者打开思路,扩大思维范围,增加思维广度,有利于激发思维的创造性,发现自己或他人尚未想到过的东西。希望同学们学会这种思维方式。”
宁鸿彬老师在教学生造句时,循循诱导,层层深人。他并不满足于让学生一般地掌握知识,而是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特别是到最后把知识上升到理论高度,告诉学生这是一种排除式思维,并希望学生掌握它。这正是宁老师的高明之处。
(二)启发诱导技能
启发诱导技能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走势,运用相关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根据启发诱导方式的不同,教学诱导技能可分为顺启诱导、反启诱导和侧启诱导。
1、顺启诱导
顺启诱导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走势从正面对学生展开启发。顺启诱导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也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已知去解决求知;还可由近及远、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教例:《少年闰土》的讲解: 18 师:刚才XXX提的问题是:他为什么叫闰土?书上有解释,谁来说? 生:因为他是阴历闰五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叫他闰土。师:什么叫五行缺土?谁来讲讲? 生:就是古代迷信的说法,有金、木、水、火、土,闰土命里缺土,在名字上加个土,表示五行都全了。
师: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迷信的人拿这五行来给人算命。算来算去说闰土命里缺土,他爷爷特别喜欢他,就把他的名字里加个土,说他五行都全啦,能长得好好的。
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引导说“书上有解释”,让学生自己到书中寻找答案。当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从答案中拈出一个问题“什么叫五行缺土”。学生再次回答后,教师又结合课文做了解释。这样学生就对前面提出的问题有了深人的理解。
2.反启诱导
反启诱导是教师从反面对学生进行启发以使学生开悟的教学方法。反启诱导有时比正启诱导要省事,它可以让学生反思回想,调转思维,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当正面启发不能奏效时,教师也可以考虑从反面来开启学生。
教例:抓住特征写说明文。
一位老师在讲“说明文”时,由介绍某人的相貌,而转到说明的关键。他在课前“闲聊”道:“你们上课回到家里,如果家长问起,你们上课的那位老师是什么模样?假若有个傻学生回答:‘这个老师嘛,两只眼睛上面都有眉毛,脸的中间是鼻子,鼻子下面生有嘴巴,头部两侧各有一只耳朵,他五官不缺,四肢齐全„„’”
老师的话还没有说完,教室里已经笑声不断,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他说的全是废话。”
“他没有抓住人物的特征来说明。”
老师很快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发言:“说得很好,我们就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来说明事物。”
教例中,教师没有直接向学生讲解写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特征,而是从反面举例,让学生自己体悟出来,教师进而肯定学生的体悟。这样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侧启诱导
侧启诱导是教师从侧面出击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的教学方法。侧启诱导有“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味道,但教学通过“旁打侧敲”的方式引导学生把侧面的事例迁移到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上来,从侧面事例中受到启发,猛然醒悟,从而解决问题。侧启诱导时常常运用类比、譬喻、讽喻等手段进行。
教例:《中国石拱桥》
有位教师在教《中国石拱桥》时,要求学生理解说明语言的科学性。课文在介绍赵州桥拱圈时写道:“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学生不能理解为什么非要用“拼成”而不用“组成”。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解:“我们在宴席上都吃过拼盘,这盘菜由烧熟的鸡、鸭、鱼、肉等拼成,如果其中的一道菜坏了,比如说鸡坏了不能吃了,其他各道菜不受影响,还可以吃;如果把鸡、鸭、鱼、肉放在一起烧,组成大杂烩,那么其中的鸡坏了,其他的鸭、鱼、肉都不能吃了。同样的道理,赵州桥的二十八道拱圈也都是相对独立的,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因此要用拼成而不能用组成。”学生点头称是。
为了把抽象的、生疏的事物说明白,可用常见的、具体的、熟悉的事件作类比。教例中教师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进行类比,帮助学生打通了思路,找到了两个事件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了课文。
(三)教学疏导技能
疏导即疏通和引导,就是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障碍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疏通思路,解开症结,提高认识。教学疏导技能的运用需要教师摸准学生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教学疏导的方式有多种,21 常用的有解释疏导、提问疏导、补充疏导、演示疏导等。
1、解释疏导
解释疏导即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通过解释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困惑。这种方式直接由教师解释,通过教师的解释解决学生的疑问,使学生的疑难困惑随着教师的解释自然消解。
教例:
有位教师在教《中国石拱桥》一课时,有个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文章的最后一句,“‘我国的桥梁事业飞速发展,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这篇课文到底是写中国的石拱桥呢,还是写社会主义优越性呢?”
对此,教师的回答是:“这篇课文是写中国石拱桥的。但是,解放后,中国石拱桥的飞速发展,却又离不开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必须指出这一点。指出这一点是非常必要的,但它并非是全文要说明的中心问题。”
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直接给予了解答,解除了学生的疑惑。这就是解释疏导。
2、提问疏导
提问疏导即教师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提问疏导中的提问要为学生的思考提供必要的台阶与铺垫让学生拾级而上;提问还要注意启发性,这样才能达到疏导的目的。
教例:
有位教师在教《促织》时,与学生有如下的问答: 生:老师,“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这个句子中的“发盆”是什么意思? 师:(略作思考:他把“发盆”看成了偏正结构):请你看看上文,促织装在哪里? 生:上文说“上于盆而养之”,促织装在盆里。师:请你再看下文,促织为什么会“跃掷径出”? 生:(思考):因为成名的儿子打开了盆盖。
师:对。那么“窃发盆”这个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又是什么呢? 生:主语是成子,省略了。谓语是“发”,宾语是“盆”,状语是“窃”。师:“发”是什么意思? 生:(笑):打开。
这位教师没有直接给出学生答案“打开”,而是通过一个启发过程,最后反问学生,学生得出了自己要寻求的答案。这样的教学,还可以使学生领会到,要弄懂一个词的含义,不仅要看上下文,还要分析所在句的句法结构。从这则教例可以看出,教师提问疏导比直接给出答案更能激发学生思考,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求,自己去重新认知。
3、补充疏导
补充疏导是教师通过补充相关知识或材料来帮助学生解疑释难。补充疏导适用于学生知识准备不足、背景掌握不够、思维断裂等情况。这时,教师要及时补充相关知识或背景,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拓思路,从而在新补充知识的帮助下解决问题。
教例
徐振维老师在教 《祝福》一课时,根据学生的提问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人们为什么不同情祥林嫂?听她说多了就讨厌,觉悟怎么那样低?作者为什么把祥林嫂写成受人压迫、嘲弄的对象?目的是什么?问题提出后,学生不知如何回答。徐老师点拨说:“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想提供两句话。第一句,文章末尾标明写作年月,1924年2月,想一想,这年的前前后后发生的大事情。第二句,标题注解说,文章选自《鲁迅全集》第二卷,我做点补充,它最初发表在杂志上,后来收进 《彷徨》。请思考我的话提供了哪些信息,它们可能有助于解决这几个问题。”根据徐老师的话,同学们联系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村社会背景,联系鲁迅的思想发展处于“彷徨”阶段的客观实际,进行热烈的讨论,圆满地解决了这几个非常重要又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教师提出了两句话,一句做了点拨提示,一句做了补充提示。这两句提示帮助学生寻找到了思考的路径,并最终圆满解决了问题。
4、演示疏导
演示疏导是教师运用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解决学生的疑难困惑。有些用语言难以讲解清楚的问题,教师可以运用直观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演示可以是教师运用相关教学用具进行的实验演示,也可以是教师运用态势语言进行的演示。演示疏导往往与口语讲解相结合而进行。
教例:斯霞老师教学“饱满”一词: 特级教师斯霞在给一年级学生讲解“颗颗稻粒多饱满”这句话时,学生对“饱满”一词理解不深,老师反复启发,学生不是说“麦子长得饱满”,就是说“豆子长得饱满”。她为了让学生全面弄清这个词的意思,忽然走到教室门口,转过身来,胸脯略略一挺,头微微一扬,两眼炯炯发光。然后,她问学生:“你们看,老师现在的精神怎么样?”大家不约而同地回答:“老师的精神也很饱满。”她又说:“那让我看看你们的精神怎么样?”学生也一个个挺起小胸脯,坐得端端正正。她靠自己生动形象的表演,使学生不仅理解了“饱满”这个词的本义,还懂得了它的引申意义和用法。
教例中,当学生不能理解词义时,教师靠自己的行为演示让学生明白了词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5(四)教学点拨技能
教学点拨技能是教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疑问,通过各种方式随机点拨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或障碍。这些障碍有知识障碍、方法障碍、思维障碍,也有学习动力障碍、学习意志障碍、学习行为习惯障碍等。当学生出现学习障碍时,就需要教师及时、有效地给予点拨,帮助解决。教学点拨主要点拨以下几点:一点拨学生的思想,二点拨学习疑难,三点拨知识重点,四点拨学习方法。概括地说,“点”就是要“画龙点睛”或“点石成金”,它可以是,点课文精彩处,点知识的重点与难点,点学习中的疑点,点学法上的佳妙处,点学生容易忽视或出错的地方,等等。“拨”,就是“拔除故障”,便学生开窍,渐入佳境,它可以是:拨乱反正,拨疑为悟,拨难为易,拨死为活,等等。“点”与“拨”有时是紧密相联,结合一体的。总的目的就是要抓住要害,排除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和知识障碍,引导他们积极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下面对几种点拨方式加以介绍。
1、拨暗为明
拨暗为明就是教师把教学内容中隐含的、学生不易看出的内容点拨出来,放到明处让学生学习体会。拨暗为明可以使学生更深人地理解教学内容。
教例:
鲁迅的《药》中,描写夏瑜的母亲提着一个“破旧的朱漆圆篮”上 26 坟。学生阅读时,根本不去注意形容“圆篮”的“破旧”与“朱漆”两个定语有什么更深的含义,实则失去了一个了解夏瑜的重要线索。这就需要教师“拨暗为明”,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孙春成老师教学《药》时是就做了很好的处理: 记得我讲鲁迅的小说《药》时,曾发问,“课文第四部分中,夏瑜的母亲提着‘破旧的朱漆圆篮’上坟,文中‘破旧'、‘朱漆'两个定语引出你怎样的结论?”学生先是一楞,认为不足为奇。我接着启发他们说:“如果没有这两个定语,我们将失去一个了解夏瑜的重要线索。我们读书不仅要有一双敏锐的眼,还应有一个福尔摩斯的大脑,能根据一个不起眼的细节,作出一系列合情合理的推论与判断。一个圆篮油上朱漆跟不油朱漆一样吗?这个家常用具如此考究,说明了什么呢?”学生悟到:这表明夏瑜原先家境比较富有,现在破落了。“还有别的证据吗?”学生七嘴八舌加以补充:有的说阿义向夏瑜盘问底细,可见夏家给人留下“有家底”的印象;有的说夏三爷、夏四奶奶的称呼足见其曾是名门望族;还有的说从夏瑜的“瑜”字起名上,看出是书香门第。我又进一步发问道:“这与夏瑜具有民主思想有什么关系?” 经过讨论之后大家认识到:他家原是一个望族,正因为如此,他必定受过较好的教育,这正是他比一般老百姓更早接触新文化、新思想的基础,也是他能较早投身革命的基础。因为知识分子往往是一个沉睡社会最先觉醒的部分。就这样层层设疑,处处探讨,使学生纷纷展开了创新思考,这样阅读就深入多了,能把作者隐含在字里行间的很多暗示都挖掘出来。
教学引导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循序渐进、步步深人地理解教学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找到学习的路径,深人胜境。教例中,教师于学生无疑处人手,挑起问题。继而引导学生寻找证据,最后联系课文中的人物的行为,从中得出结论。这样教师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往深处引,使学生学得更加深人、理解更加透彻了。
2、拨偏为正
拨偏为正就是教师把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颇与失误点拨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
[教例5-14] 讲授 《陋室铭》时,一位学生发表意见说:“作者因官场失意而整天‘调素琴,阅金经',这种生活实际上是虚度年华,从这点上看他就不‘德馨'了。”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点拨说:“这一句要联系‘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一句去理解。”片刻之后,学生终于明白了作者讨厌的是那庸俗的歌舞笙箫、灯红酒绿的腐朽生活,厌恶的是那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官场应酬,他以弹琴看书为乐,可见其志趣高洁。
教例中,当学生的认知出现偏误时,教师并没有直接给予纠正而是作了提示,点拨学生联系课文的文句进行思考、认知,使学生终于开悟。
3、拨死为活
拨死变活就是当学生处于思维的困境、僵局时,教师帮助学生清除障碍,使学生准确、顺利地掌握学习内容。
教例:
蒲松龄的小说《促织》中有一句“久不售”。教材对“售”注释为:原意是卖物出手,常引申为成功,这里是考取的意思。学生读后还是不懂。
师:作者为什么把“很久没有考取”说成“久不售”呢?而不说“久不中”、“久不第”呢?(课堂沉闷,无人回答,可见“售”是个“路障”。待两分钟后)师:我看关键是个“售”字。
生:售,就是卖物出手。成名读书寻求功名,不就是想把自己卖出去吗? 生:售,还暗写了成名的辛酸。读书一生,兜售不成。“中”“第”哪有“售”深刻呢? 生:还有,“售”也揭示了读书人和科举制度的关系,是买卖关系。
面对学生的不懂,教师先是提出“换词理解的策略”,接着是“引而不发”,再就是 “重击”要害“售”字,教师自始至终都没有直接进行讲解,而是一直在给学生提示、点拨。终于,教师的点拨点亮了学生的思维,各种意见纷涌而出,而且学生分析得人情人理。教师的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拨浊为清
有时,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认知不清,思维处于混浊状态,这时就需要教师拨浊为清。教师要通过点拨澄清学生的迷思,消除学生的思维障碍或认知障碍使学生对事物或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教例:“虐”字的记忆: “虐”字,学生总是写错,教师再三叮嘱下面的那部分开口向右,不是朝左,也无济于事。后来教师从这个字的成因上做了形象的解说。先问学生看到老虎发怒时是什么样子。学生形容说,“虎目圆睁,张牙舞爪„„”接着进一步问“舞爪”的情形,是向外扑抓呢,还是向里扑抓呢?学生说当然是向外抓对手,若是向里,岂不抓坏了自己。于是教师向学生指出,“虐”是老虎发怒时所表现出的凶残之意,这个字上半部是个“虎”字头,下半部是老虎发怒时,虎的“爪”的变形,方向是朝外的。这样一讲,学生一下就记住了。
学生写错宇,应该说是一种认知障碍,主要是由于认识不清所致。教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错误,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讲解,拨除了学生头脑中的迷障,一下子就记住了。
四、应用须知
1、忌盲目指导
教学指导的前提是教师对学情的深人把握。教学指导是一项具有十分强的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只有深刻把握学生的学情,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不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而是依据教师自己的喜好去指导就会成为盲目指导。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需要,不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我思考、自我努力的空间,教学指导就是盲目的指导。教学指导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学生接受的情况。有效的教学指导根植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深刻把握的基础上。
2、忌越俎代庖
教师可以主动给予学生以指导,但指导要防止“给予意识”。教学指导不是教师给学生“送去”,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帮助,使学生“自求得之”。教学指导是启发、指导,而不是注人、填鸭。教学指导并非“越俎代庖”,也不是“强行灌注”,更不是“牵着鼻子走”,而要如《学记》所云:“道而弗牵”(引导学生,但不要牵着他走)、“强而弗抑”(勉励学生,而不是抑制学生)、“开而弗达”(启发学生,但不必代替学生作结论)。
3、忌简单机械
教学指导是一种需要教师多方设法、灵活处理的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教学指导忌讳简单机械。如果教师只会用单调的方式方法指导学生,就会缺乏指导的针对性,难达指导的有效性。时间长了,还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掌握多种教学指导的方式方法,根据情况灵活指导、巧妙指导。
4、忌缺乏耐心
教学指导是一项细致的教育技术,需要教师掌握多种方法,也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缺乏耐心就会导致指导的粗疏。应付了事的指导,不能收到指导的效果。教学指导要求循循善诱本身包含着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教师要具备诲人不倦的精神,耐心指导、细心指导、精心指导,才能取得良好的指导效果。
五、实战演练
(一)教例评析
下面是两则教学指导的教例,请根据本章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经验与理解对它们作一番评析。要注意分析它们指导的类型与方法,这样指导有何特色。
1.师:《泊船瓜州》中概括描写江南景色的诗句是哪一句? 生:是“春风又绿江南岸”。师:这句诗哪个字用得特别好? 生:“绿”字用得最好? 师:那么,“绿”字好在哪里? 生:(一时回答不出,作沉思状。)师:写这首诗时,诗人曾经反复吟诵。先后换过几个字,有“到”、“过”、“入”等,我们也来换换看,吟吟看。(板书“到”、“过”、“入”)生:(轻轻吟诵)“到”,只说明春天来了。
师:哦,“到”没有写出江南的景色。那么“过”呢? 生:“过”只说明春风吹过去了。怎样的景色不知道。师:对了。“过”也没有写出江南的景色。“入”字呢? 生:“入”字也只说明春风来了。
师:那么“绿”字呢?体会到了吗?好在哪里? 生:“绿”字写出了春天到了江南后景色的变化,到处一片绿色。
师:对了。“绿”字用得很恰当,生动地写出了春天到来后,江南生机勃勃的景象。“绿”得可爱,引起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好,我们一起把这句诗有感情地朗读一遍。注意,突出“绿”字。
生:(朗读)2.“克己奉公”的造句: 教师给学生讲了“克己奉公”这个词语之后,就安排他们进行造句练习。三个学生都是用它来形容英雄模范人物。于是,教师接着提出,要把这个词语用到反面人物身上,而且还不能美化他们。同学们经过积极思考以后,造出了这样的句子:“那些贪污盗窃分子,只知损公肥私,绝不会做到克己奉公。”接着教师又说,再把这个词语用来形容自己,还不能吹嘘。他们开始有些犹豫,后来有个学生说:“我们是少先队员,一定要克己奉公,舍己为人。”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学生进一步总结在形容不同类型人物的时候,使用褒义词有哪些规律。经过大家的议论研究,他们总结了三条:第一,直接用于正面人物;第二,用于反面人物时采取否定式;第三,以提出努力方向的形式用于自己。
学生掌握了使用褒义词的规律,再遇到褒义词,使用起来就会避免错误,而且思路开阔了。
(二)情境练习
鲁迅的小说《祝福》里,祥林嫂三次向村里人诉说同样的话:“我真傻,真的。”学生们读起来,非但不同情,反而感到好笑。请你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使他们深刻理解这句话所蕴含的内容。
第三篇:大学生求职技能培训与指导学习心得
大学生求职技能培训与指导学习心得
本学期选修的方小伍老师的“大学生求职技能培养与指导”课让我收获良 多。经过八周的学习,并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我得出了如下的学习心得:
第一,这门课程让我学到的最直接的东西就是如何做简历。对于我们这种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由于初涉职场,不知道要如何推销自己,个人简历也不知道要如何撰写布局。学习这门课程以后,我对简历的制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再也不是之前的不知该从何下手,并且我也动手做了一份自己比较满意的简历。同时我还知道了在简历中应该恰当的体现自己的择业信息,包括职业兴趣、性格特征、能力素质和价值观等。这样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就多了几分理性,少了几分盲目。
第二,方老师在课堂上还专门给我们介绍了职业形象与职场礼仪的重要性(这也是我非常赞同的),教会我们一些基本的西装、套装的穿着礼仪,接待礼仪,交谈礼仪„„(包括了发型、着装、表情、言谈举止、接人待物、女士的化妆及饰品等)让我意识到得体的个人形象,会给初次见面的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也认识到良好的职业形象不仅仅只是外表形象而已,它是包括着多种因素的:外表形象、知识结构、品德修养、沟通能力等等。个人形象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工具,所以,我们务必要塑造并保持一个良好的职业形象,为工作加分。
第三,对我影响很深刻的是,11月26日方老师组织我们去金威啤酒成都有限公司的参观和学习。这次的参观学习让我了解到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左右着公司员工的思想,影响着各层级员工的决策,外显为员工的行为,直接决定公司的业绩,因此目前但凡有一点眼光的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参观我了解到金威啤酒集团建立了以“业绩至上、效益至上、执行至上、创新至上” 为核心价值理念的企业文化体系,内部形成了“人人爱岗敬业、人人全情投入、人人全情创新、人人身心愉悦” 的优良的企业人文生态环境。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扩大企业的影响力。
总之,经过课堂学习与参观学习,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制作个人简历,了解到职业形象与职场礼仪的重要性,企业文化的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我意识到在人
才招聘方面,用人单位首先注意的是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工作态度、道德修养和责任心;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团体合作精神、毕业学校的名气、踏实刻苦精神、社会适应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等因素;最后阶段,创新精神、实践经历、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四个因素是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由此可见,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为适应就业的形势与发展,我们必须注意培养自己的基本素质,在具备这些素质的基础上注意培养自身的特长,具有自身特色素质,形成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将我们所学的真正转化为有力的就业能力。
最后,衷心的感谢方老师对我们“求职技能”的培养与指导,感谢你给我们机会站到台上做自我介绍。顺便提个小小的建议,希望方老师上课时语速能稍微放慢些,听起来有些模糊。
姓名:晏功芳
学号:200930401036
班级:汉语言文学092班
第四篇:技能培训
丁传英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丁传英同志现任山东华英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是山东省第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山东省劳动模范。
丁传英同志于1996年在三分宅基地上建设华英公司,他坚持贯彻、执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坚持科学发展观,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十余年来,企业由一个作坊式的小厂发展到目前拥有固定资产进亿元,安排下岗职工、农民工2000余人,累计上缴税收5000余万元,形成了冷冻饮品、速冻食品、乳品、奶牛养殖为一体的综合性食品加工企业。为拉动农村经济增长,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丁传英同志的领导下,公司的产品和“华英鹏鑫”牌商标,自2004年以来,连续荣获“山东名牌”产品和“山东省著名”商标称号。是省标准化良好行为AAA级企业,被菏泽市政府列为60强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由于丁传英同志的突出贡献,党和政府给予了很高的荣誉。2004年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乡镇企业家”荣誉称号。2008年当选为山东省劳动模范。2003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山东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多次荣获市、区“慈善之星”“菏泽市慈善行为楷模”“尊师重教先进个人”“优秀政协委员”等荣誉称号,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
丁传英同志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心。他经常讲“没有经济效益,就没有社会效益。龙头企业的实力不强,就谈不上发挥带动作用。我们做强,做大企业,为的是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农民的增收。”朴素的话语,充分反映了丁传英同志的高尚人格。他每上一个项目,都考虑能否为农民兄弟做点事。他审时度势,通过考察,在牡丹区政府的支持下,上马了乳品加工项目,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了占地200亩,饲养奶牛1400余头的养殖基地,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以高于市场价0.20元收购养殖户的鲜奶,解决了奶农的后顾之忧,解决了多年存在的饲养粗放,卖奶难,养殖积极不高的老大难问题,帮助政府排忧解难。由于他实行标准化建设,集约化饲养,科学化管理,疾病防控体系健全,使养殖户的收入不断提高。基地内年效益收入达400万元。为进一步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他先后担保贷款200余万元,有力的促进了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奶牛基地的建立,带动了饲料业的发展,拉长了畜牧养殖的产业链条。基地周围已形成2万余亩的饲草、饲料基地。并与20个村,3000余户农民签订了购销合同。每年他出资200万元,作为补贴,以每斤高于市场0.05元的价格收购农民的牧草、饲料,解决了大部分秸秆被呕掉、焚烧,造成火灾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仅农民牧草、饲料一项加上公司的补贴,可增加农民收入600万元,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丁传英同志坚持企业发展,不忘回报社会,时时以人大代表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把扶危济困作为自己的责任。多年来,他先后为抗洪、抗灾救灾捐款、捐物累计达200余万元,为农村修路捐资近100万元,捐助困难大学生10万元,捐资助教13万余元。他本人多次被市、区政府评为“捐资助教先进个人”“扶危济困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丁传英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个人大代表宽阔的胸怀。他履行了省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为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五篇:2011技能竞赛指导方案
2011无锡市技能竞赛辅导方案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积累专业的办学成果,突出本专业的实践性,本教研室参加了2011无锡市的技能竞赛,为了保证竞赛的质量,特拟定本辅导方案。
导游类:
一、指导教师:曹文捷吴英鹰
二、参加学生:旅日091 徐艳 陈俊浩 顾冰艳
三、竞赛赛时间:2011年1月22日-24日(初定)
四、竟赛内容:导游讲解、知识问答、才艺展示
五、指导方案
1月5号:学生动员与选手选拔
1月7日:下发辅导材料明确技能竞赛的要求
1月10日至12日 导游讲解的指导负责人:曹文捷 吴英鹰
辅导内容包括:服装仪表要求、语言及仪态、讲解内容
1月13日至14日 知识问答辅导检查负责人:吴英鹰
辅导内容包括:正确掌握运用导游规范、掌握具体导游服务技能、熟悉知名景点的相关知识
1月17日至20日 才艺表演指导过关负责人:曹文捷
1月21日至22日 模拟技能大赛 点评完善负责人:曹文捷 吴英鹰
其他要求:
1、放假后学生的食宿的解决
2、比赛当天交通的解决
附:竞赛项目力项申请表及决算表
陆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