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论文:催生生命发展的评价文化

时间:2019-05-13 00:5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教学论文:催生生命发展的评价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教学论文:催生生命发展的评价文化》。

第一篇:小学教学论文:催生生命发展的评价文化

小学教学论文:催生生命发展的评价文化

一 研究历程

我校于

年4月“插班”接题。整个课题计划分四个进程:1.招聘实验教师。2.理论学习阶段。3.实验反思阶段。4.总结提高阶段。目前正处在实验反思阶段。

二 主要做法

1.优中选优,确保实验团队的整体素质

年2月由教科室牵头招聘实验教师。首先,由教科室课拟定聘任课题组长的条件和待遇,面向全体数学教师发出招聘通知。老师自愿报名竞选课题组长。学校校委会会同教科室确定人选。其次,课题组长拟定实验教师要求,由教科室招聘实验教师。最后,课题组长提交实验队伍方案,教科室协调到位。

课题研究是一项直面挑战的工作,是一项富于创造的工作,更是一项脚踏实地的工作。所以,我们把课题组长任职条件定为:1.身体健康,有研究热情。2.小学高级以上**。3.有一定得文字表达功底和组织协调能力。实验教师要求定为:1.有热情。2.能按照课题组的要求完成任务。在招聘前,我们也担心老师们是否有热情。事实证明我们的设想是对的。竞选课题组长的达到10多人,实验教师接近30人。

评价课题的研究历来是教育研究中的]难点,涉及各种因素,困难多,实验周期长。这就要求实验团队要有凝聚力,还要有高水平的专家指导,更要行政力量作为保证。鉴于此,课题由教科院周院长担任顾问,学校党政“一把手”王海清同志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周烈祥同志任副组长。整个团队由20位中学高级教师(其中3位特级教师)、6位小学高级教师和1名小学一级教师组成。其中省学术带头人1人,黄冈名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6人。

2.求真务实,倡导绿色研讨氛围

一个好的团队决不是“量”的组合,更多地是“质”的优化。为了避免人浮于事的现象,我们积极倡导“教学研究常态化,常态工作研究化”的教科研一体化的课题研究思路。一是结合实际制定了《课题研究公约》,让老师们清楚自己该怎么做。一改课题会成了聊天会、时事会的局面。二是带着困惑和心得开课题会。每次课题会有明确的主题,既有预设的学习,又有困惑和心得的互动交流。内容充实,老师们有收获。三是淡泊名利,追求实效。课题成果以构建学校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不苛求获奖和发表论文的数量,不苛求获奖的奖次和发表论文的级别。不搞“大、全、深”的理论讲座,坚持“短、平、快”的案例分析。正是这样的研究思路,我们的成果多以案例和教育叙事的形式出现,及时地将成果转化成教学实践行为。而且带动了其它学科的评价改革的实验。四是

立足于本课题,不拘泥于本课题。让老师们懂得思考是课题研究的最大收获。老师们虽然是这一课题的实验教师,但是在教学实践的反思中往往有些不是关于评价领域的,我们一样欢迎。因为涉及的面越大,老师们能够更好的领悟评价,才可能将评价与教学相结合。同时这样相对自由的研究空间,能更好地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

3.持之以恒,注重过程管理和经验积累

“实践出真知、真知促实践”是我们进行课题过程管理的基本理念。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所有的经验和成果必须源自教学实践,所有的论文评奖和发表必须经过教务处审查登记,否则成果不予承认。教务处审查的目的就是成果是否真实可信,避免了“老鼠在投影仪中做了窝,电教论文获大奖”的现象。二是坚持理论的思辩和实践分析相结合。很多教学行为用理论分析的结果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与其争不清楚,不如用实践检验。比如,有的老师认为用小红花评价不好,有的人为用小红花评价作用明显。我们这样做,一是两个人都发小红花,同时一个去收集学校老师使用小红花成功的案例,一个去收集老师们使用小红花不成功的案例。后来将这些案例放到一起,马上产生一个新的问题——小红花怎样发?我们需要怎样的激励机制?继续提出假设,进行实验。

注重经验的积累很大的程度上是要改变教师的习惯。因为教学任务重,很多老师没有养成及时发现、及时记录、及时反思的习惯。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对不同的老师作不同的要求。45岁以下的教师每一次(两周)带教学案例或者教育叙事开会,允许一个年级的老师合作完成;45岁以上的老师基本保底,可以实行“拿来主义”,起推广成果的作用,也提倡写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每个年级组的单元检测试卷也要求作为课题研究材料上传到评价课题的文件夹中。没有传或者没有传全的不评文明组。

初步成果

朱永新说:“优质的学校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常欢乐,常惊奇,主动探索,健康成长;劣质的学校则是孩子们的地狱,他们在这里常悲哀,常恐惧,被动接受,人格在萎缩。”刘坚说:“中国的数学教育最大的悲剧有二:第一,学生的学习生涯不幸福,而且这样的状态不能被成人社会所关注;第二,我们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主要是外部,更多的来自分数的压力,而不是来自对数学内在的一种追求、一种爱好。”

孩子们怎样看待我们的学校呢?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心声

考试,它让多少学生的自信心坠入了黑暗之渊,让多少学生伟大的理想都成了梦幻泡影。虽说考试可以看清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坏,但它却让普天之下所有的学生因此而失去了自由的空间。

在我原来的学校,每讲完一个单元就要考试一次。每次考试前,我的心里就好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怕考不好。也就因此,在考试前,我每天

都好像背着一个沉重的负担,因为怕考差,所以整天复习功课,却因此失去了自由空间。考试后如果奇差,那就更惨了,一定会受到同学的讥笑,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责骂。这样下去不但没了自信心,恐怕因为那些讥笑和责骂连自尊心都没了。如果再这样下去,一定会误入歧途,走上邪魔歪道,最终导致无力自拔的地步。

但现在我换了一所学校,在这所学校,考试的次数比较少,我也因此整个人都轻松下来。并且这儿考试几乎可以说当天考试当天说,我此时心中那块大石头,那些负担,都灰飞烟灭了。

唉!考试,它好像是一个罪犯。把许多学生逼上绝路,真是罪不可免呀!它的好处少,坏处是无穷无尽。假如一学期两次考试,世上将到处都是欢声笑语,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考试,我恨你!

还有一位学生这样概括我们的考试,“80分是女子单打,70分是男子单打,不及格是混合双打。”

孩子们的恐惧真的是考试惹的祸吗?从上面的现象看,孩子们不是怕考试,是怕分数不高受到讥笑、批评、责骂。从这个角度说,我们要改进的不仅仅是考试的内容和考试的形式,还包括家长怎样看待考试的结果。一方面我们要改进评价的内容与手段,另一方面我们如何催生新型的评价文化。

我们的评价如何让学生变“悲哀”为“欢乐”,变“恐惧”为“惊奇”,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变“人格萎缩”为“健康成长”?只有催生符合生命发展的评价文化,让孩子在成功快乐时能听到赞许和“苦口良药”,在失败悲观时能听到鼓励和“治病良方”,让他们高兴之余有冷静的思索,沮丧之时有真诚的关心,成功时有努力的方向,失败时有图强的勇气。

1.“分数(等级)+评语”,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无法避免分数与等级,仅仅进行这样的量性评价更多的是甑别。平时的作业和考试并非高利害的,我们需要的不是这样的甑别,一线的教师更多是利用作业和平时单元考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用以改进教与学。简单的对错和便捷的分数与等级是不足以达到这样的目的的。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学生上课比较用心,但是因为基础差一些,或者粗心造成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没有除以2。如果我们仅仅用“乙”来评价学生,学生获得的是什么?如果我们用“乙,上课时你的努力老师看到了,不过老师还想告诉你学习是一项细致的工作。看看书弄清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为什么要除以2。好吗?”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前者判断了对错,可能也分析了错误的原因,也可能根本没有分析错误的原因;后者不仅判断对错,分析了错误的原因,并把这个信息传递给了学生,同时指明了学生改进的办法。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前者让学生只知道自己本次作

业的等级和错了哪些题,后者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等级和错了哪些题以外,还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如何再次学习。老师对学生课堂上良好的表现进行了评价,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会有再次学习的信心。前者的评价可能有“怎样促进教和学”的想法,但是想法没有变成行为。后者一定有“怎样促进教和学”的想法,并且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另外,通过家长查看孩子的作业和考试的试卷,老师的评价会影响不同评价主体——家长的二次评价。两种不同的评价对家长的评价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前者不能让家长了解到学生学习的过程,可能会产生“看看,估计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跟你说了多少次了……”后者不仅呈现给家长的是学习的结果,还有学习的过程,可能会产生“老师的话一定要记住,上课就要像这样学……”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还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教师的评价会成为二次评价的材料。我们

现在来看几个孩子的作业的评语。

2.“智慧星(小红花)+记录”,激发学习的内动力

智慧星和小红花是低年级老师经常用到的评价手段,在其使用过程中既发挥着作用,也产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案例】很多学生上音乐课不能带书来,为了让他们记得,规定没有带书的要扣小红花。“叮铃铃”随着下课铃声,我走出教室,把书和琴送到下一节课要上的班级,就来到办公室喝点水,喝完水来到教室,正准备上课,我发现我的课本不见了,我想:“书怎么不见了?会不会掉在刚才上课的班级呢?”于是我叫班上的值日生到我刚才上课的班帮我找找。值日生回来告诉我:“老师,不在那个班,我刚才看见你把书和琴一起拿来的。”听她一说,我就问全班学生:“谁拿错了书呀?把老师的书拿走了?”没有一个人回答。接着,我又让学生仔细找找,找到了还给我。还是没有人回答。于是我找学生借了一本书上完了这节课。课后我想:会不会是因为不带书要扣红花的原因?

小红花和智慧星产生副作用的原因出在金牌榜和获得奖状及礼品上。过多注重横向评价,缺乏纵向评价。评价的形式过于单一。只有部分成功者能将外部的刺激变成内部的动力。在成就成功者的同时,也在制造失败者。原来说我们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更多的来自分数的压力。现在分数是淡化了,但智慧星、小红花成就的金牌榜的存在,很容易由此而产生“孩子们的学习动力来自于对小红花和智慧星的追求。”

以下几个措施可以克服以上问题。一是将让小红花记录学生的成长,为学生保留美好的回忆,激发学习的动力。小红花和智慧星是物化的评价,在小红花和智慧星的背后都有孩子们成功的经历,良好的表现。这些都是孩子们的幸福回忆。这些幸福的回忆才是孩子们学习的动力。孩子们需要与他人分享幸福。因此可以不要金牌榜,而是让学生向家长讲述小红花的来历。家长把孩子的成功记录在小红花上,放到孩子的成长记录袋中。这样就淡化了横向的评价,更多的关注了纵向的评价。孩子也能和家长积极进行心灵的沟通。家长更多的看到孩子学习的历程,而不是他处在哪里。二是淡化小红花的甑别作用,强化小红花的控制作用。不再仅仅是谁成功了谁得小红花,还要关注谁努力了谁得小红花。例如:在上《可能性》时,老师出示了这样一个评价标准:每个同学都摸一摸,摸完后要把摸出来的球放进去,哪个组摸到黄球,我就奖哪个组一颗智慧星。汇报结果时,每个小组(6个学生)汇报的结果都是摸到6个黄球,只有一个组因为有7个学生,这个组汇报的结果是摸到6个黄球和一个白球。学生关注的不是可能性的体验,而是怎么摸到黄球,造成了课堂的混乱。后来老师把评价标准变为“遵守以下规则的小组可以获得小红花:1.小组的每个成员能够有序的参与摸球活动。2.一个人摸完后,把球放进去摇一摇,下一位同学再摸。3.摸的时候不能偷看盒子里面球。4.及时记录本组成员的摸球结果。”这样做,小组合作有序而深入的开展,孩子们能够很好的体验“可能”。三是将个人的命运与小组的命运息息相关。具体操作是老师不再表扬哪一个同学,而是让四个小组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的同学都能认真听讲,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发言,而且听别的同学发言最认真,合作很愉快……就可以为哪一组获得一面宝贵的红旗。下课时比一比哪一小组红旗最多,哪一组的每一位组员都可以获得一朵“小红花”。我们惊奇地看到学生为了为本组得到红旗屏息倾听别人的发言,及时提醒自己的同桌,集体教育上课开小差的同学……孩子们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集体为中心转变。这恰恰是学生走向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

3.“个性评价+共性评价”,张扬学生的个性

学生是有着差异的,我们应该承认这种差异,因此不同的学生我们应该区别对待,实施不同的评价。学生又是有着很多共同点的,作为评价的实施,又要关注共性的评价。例如:在课堂中,无论哪个学生的提问或者回答有独到之处,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回答得一般的学生就要因人而异。

一个胆子小不敢发言的学生,我们应该大胆肯定他的勇气。一个平时发言积极的学生,我们应该引导他想得更深入。在实际操作中,即使这样也未免能够行得通。

【案例】一次上课,我班的刘名莉一反常态,举手很积极。我点她回答了一个问题,接着说:“今天刘名莉的表现真好!发言很积极!”“qie——,我们不也举手了吗?你又不点我们。”几个男生说道。后面也逐渐有人开始附和。弄得刘名莉非常委屈。后来我再也不在班上公开表扬学困生了,而是在作业的评语里写道:“今天你思考很积极。”有时也在学优生的评语里写道:“今天尽管没有让你发言,但是我看到了你在积极思考!”这样的评语成了我和学生之间的小秘密。当我们目光相对时,我们会彼此会心的一笑。学困生也没有了尴尬,学优生上课没有发言,但是得到了老师的承认,心里也高兴。

共性评价往往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可,可以公开评价。作为个性评价,特别是学困生的个性评价,公开评价往往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容易产生学困生尴尬的局面,可以采用单独评价。另外,对学生的批评也可以尽量采用单独评价。四 研究反思

1.评价改革是手段改革,还是文化改革?

谈到评价,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考试。人人都觉得考试要改革,但谁也没有更好的评价办法。真的是考试惹的祸吗?考试之所以猛于虎,并非考试本身,而是考试背后隐含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直毒害我们的教育,在这样充满功利的氛围中,考试当然会成为众矢之的,也难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据说德国的家长会劝诫自己的孩子不要仅仅盯着一流大学,他们会告诫孩子读职业高中也一样好。在中国有多少家长这样指导自己的孩子?当然,我们的考试要从考试的内容和手段上去改革,同时,改变评价文化才是改革的根本。

2.数学日记真的那么美丽?

数学日记就是用数学的“眼光”,把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记录下来,有的兼记对这些事情的感受。在试验中我们存在这样的困惑:1.学生差异明显,大多是回忆老师上课中的知识。2.工作量大,不容易批改。如何批改?3.难以坚持,容易与作业发生矛盾。4.学生兴趣不高。两周一次,学生还觉得是负担。5.是全班统一写,还是部分学生写?6.是老师安排时间布置写,还是学生自愿选择时间写?7.日记是命题还是不命题?

开始我们把数学日记的作用定位为:1.让学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2.养成用文字记录自己心得的习惯。3.记录自己个性化的知识。4.回顾课堂中获取的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过程,形成良好的反思力。5.对自己阶段性学习的总结,全方位关注人的发展。实践中,学生的数学日记大多是回顾课堂中获取的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过程,鲜有个性化知识的记录,其它方面根本没有。

第二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评价

曹冬炜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加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课标还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空间,是在一个连续的时间内进行的,要想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必然要采取各种各样的评价形式。在这里本人浅显的谈一谈数学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几种评价形式。

一、随时评价与定时评价相结合。

随时评价主要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时间不限、对象不限、内容不限(如精彩的发言、难忘的讨论、独特的解法等)。如学生活动从几个方面评价:(1)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2)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3)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4)争论与和谐统一,有效地进行小组内的互帮互学。(5)多向观察,善于质疑,变式思维,举一反三,灵活实践。评价的主要功能是:诊断、导向、激励和促进反思。

定时评价,以每节课为单位,学生对这节课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方法、投入的情感、提出的问题,展示哪些成果、启动了思维、进行了想象、学会了哪些生活中的数学等进行评价。对有创造性的、独特方法的应加5分,将评价结果放入个人成长袋自己保存,以备每周小组交流。学生积极性高涨,学习热情高。每周每个人先在小组自评学习态度、掌握知识等各方面情况,再互评,评价方式以过程评价、多元评价、个案分析为主。评价的内容力求全面,结果力求公正。将及时做好的评价记录,记入学生个人学习成长袋。

二、教师及时评定。

教师对学生的重要反馈,诸如答问、质疑、课内解题练习(包括板演)、作业等等,应及时作出评价,评定其好坏、正误,及时向学生输出这些评价信息,让学生尽快知晓自己见解的正确与否,使正确的得以强化,错误的及时发现并设法改正。按心理学观点,教师恰到好处的评价讲解,是教师复杂的思维活动的“精化”和“外显”。及时评价,能及时唤起学生相应的复杂思维活动,这样做,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评价方法。

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学生通过动手度量书本、课桌等实物,知道了把四条边的长度相加就是实物的周长。

师:如果说知道了长方形的长、宽会求周长吗?

生1:我会,把四条边相加。生2:太麻烦了,把两条长加两条宽。

生3:我是把长加宽乘2。

师指图说:长+宽×2 请观察

学生们马上发现错了。师: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4:从图上观察生3只求了三条边。三条边不是周长。缺了一条。应该长乘2,宽也乘2,再相加,才是周长。

这时生3也发现自己少算了一条边,也举手找出自己的错因。能及时评价自己的对错。

生5:还可以先求长加宽的和,再乘2。

教师又取出任意一个长方形让学生动手量长、宽后计算周长。

学生再次获得求长方形的结论,正确率高多了。

通过一系列的诱导、探索活动,启迪学生及时评定自己的认识,学生终于实现认知的飞跃,知长方形周长的求法和多样算法。

可见,教师、学生的及时评价,严密精确地解决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学生自我纠偏能力就会得到很大提高。

三、疑难问题延迟评价

一堂课中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并非一律都得及时评定,有时过早的评价,反而会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新颖、别出心裁、有创造性的见解,常常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这就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延迟评价”的方式,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和谐自由的气氛中驰骋联想,畅所欲言地抒发见解,无拘无束地开展积极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获得更多的创造性见解。我们常将课堂中没有解决完的疑难问题存入“数学银行”留到课后争议后解决。让学生在积极思维中学会解决问题,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思路及方法。还要注意评价结果的激励性。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评价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数学。

从身边的生活中体验数学,收集整理信息中发现、抽象数学规律,用数学眼光观察、解答生活中实际问题。包括:课前收集生活信息,课内交流、整理和操作分析信息,用所获知识再认识和想象创新实践信息。真正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例如:三年级“元 角 分与小数”学生学后,到社会实践中去调查,在商店买东西,认识小数与元角分的互化,亲身经历买东西的过程,体验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学会了什么,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评价,让自己享受成功的喜悦。更加热爱数学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我们提倡学生通过活动,写“数学日记”。有许多学生都谈到学会了买东西,学会了怎样买东西合算,怎样精打细算。总之,在日记中记载了许多生活中的数学,如有一生这样写到: “以前,妈妈从不让我买东西,我也不会买,可是在社会调查活动中,我学会了怎样买东西合算,现在妈妈也信任我了,也让我帮她买东西了,我用学会的数学知识去买东西又合算,又不算错帐,妈妈夸我能干,我多么高兴。我现在越来越喜欢学数学了。”在实践活动中尝到甜头,并对自己在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情况都能正确评价。将日记及评价结果放入个人成长袋。

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程度关键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上尽可能减少教师的规定行为,只要学生是围绕学习的言行,教师都必须给予鼓励并及时评价;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个性,加以引导和发展,让学生自评和互评。避免学习过程公式化,算理要溶入生活情境并儿童化,克服单调枯燥。把抽象的书本内容形象化,枯燥的练习游戏化;进而在课堂上表现出最佳心理状态。让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感受到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变“要我学数学”为“我要学数学”。

五、评价语言要生动、巧妙。

以往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不错”、“很好”、“再想想”,“你能比她还好”等等这样的评价语言。的确,有一定的激励性,但久而用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课堂上的评价不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要有创造性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真正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气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即使学生的回答有问题,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

六、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更应该注重其今后的发展。因此,评价的结果应具有激励导向作用。在评价时我们注意把握好三点。一是实事求是、公正及时。经验证明,如果教师的评价掺杂了主观印象,或带有某种偏见,或者评价不公正、及时,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反而会产生相反的结果。二是以表扬、鼓励为主,慎用甚至不用否定性的词语。评价时教师尽量从积极的方面,把鼓励和批评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评时又肯定其进步的一面。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如“你也可以成为数学家”等,会使学生兴奋不已、久久难忘。三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育时期,各个方面很不稳定,因此,评价尽可能地以个性特征为参照,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横向比较。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比较中树立信心,在评价中不断进步,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总之,课堂教学的评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教师在实施中应针对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并将各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灵活变通、创造性地使用,这样才能使课堂具有发展性,充满生命力。

第三篇:论文----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浅析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浅析

摘要:评价活动是美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美术起着至关重要的激励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儿童对美术的兴趣、激情、自信,关系到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关注美术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评价,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随着美术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美术学科教学评价应该发生变化———关心学生美术学习的变化与成长的过程,强调学生个人本位,评价其学习成果,尝试多元化评价、激励评价、客观评价等。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评价

引言

此次研究重在了解在美术新课标改革下,发现传统美术教学评价的误区和弊端,对小学美术教学评价进行改变的可行性。《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就是说,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美术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其评价标准并没有一定的量化标准,往往在评价时一不小心就走了“老路”——只关注美术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评价,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方面的评价。随着美术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美术学科教学评价应该有所改变,关心学生美术学习的变化与成长,强调学生个人本位,评价其学习成果,尝试多元化评价、激励评价、客观评价等。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学评价的作用

新课程赋予了教育要坚持一人为本,注重裴昂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主体,只有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下,才能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化以及素质的提高。而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正确的评价中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不良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对美术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美术的态度和学习效果,做得不好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和

—1—

信心。

二、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误区和弊端

(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受评价传统的制约,美术教师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成果,通常是通过一次比赛获奖或完成一件作品来决定学生的美术学习成绩。在课堂结束时,一定要在下课前三至五分钟,进行评价活动。这些评价行为都表现出小学美术教学评价只重结果,从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

(二)只重技能知识不重情感 1.以绘画技巧运用来评价儿童作品

有些教师评价一幅画常常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等为标准,忽略了作品的内涵,忽略了作品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表现方式,与众不同的审美观等。2.以科学理论来评价儿童作品

重视准确性。绘画中找出几处科学性的错误:“天空是蓝的” “头是头,身体是身体,比例要恰当” “地球是圆的”等等。忽略了美术教学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这一重要作用。

(三)只重教师评价不重自我评价

当前美术教学评价的一个主要形式还是以学生作业集中起来,由教师评定为主要学业评价形式,面对那么多的作品,教师很难深入去了解学生作品的意图,只能是带着自己的喜好去评价优劣,以自己的眼光看待作品,误导了儿童对绘画的理解,扼杀了童趣,从而使儿童画过早地成人化。学生得到的反馈只是等级的优劣,没有获得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四)课堂评价语言单调

在各种各样场合的公开课上泛滥,如:学生自评几乎是:“你为什么要这样画?说说理由。”互评:“你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师评:“同学们画得都很好,特别是某某的画„„”,于是取下这张画大加表扬。这样的评价模式使评价教条化,使一部分学生几乎没有机会获得成就感。

三、对于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建议

(一)由重结果的评价变为重过程的评价

传统上,美术教师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常以对于学生美

—2—

术学习的优劣通常是通过一次比赛获奖情况,或完成一件作品来决定学生一个学期的美术学习成绩。很显然,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没有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促进的作用。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不要只在乎事情的结果,只要曾经努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这句话更为适用。努力的过程就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能简单的以学生最终的作品来给学生的能力进行定位。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有的生长环境,个性的不同,成长环境的不同,表现出来的内在气质也就存在差异。我们应该从学生学习过程中去发现学生的绘画热情,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造力,保护孩子的个性特点和绘画特点。

(二)由量化评价变激励评价

而美术学科同其它学科不同,其评价准则比其它学科要模糊得多,没有一定的量化标准。这就要求教者慎重的处理好量化的过程。面对学生的作品,我们就不能简单的以85分与75分或者是以优与良来区分,这样只会给孩子的在心理上制造一个人为的障碍,扼杀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贬低自己。怎样来避免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对孩子的一件作品从有创新意识,有情趣,有一定技法等方面分别去定位,突出每件作品的优点及不足,对于学生的优点给予及时的肯定鼓励,对于不足不能给予批评或置之不理,我们可以在学生作品上多以赞扬鼓励的语言来进行评价,而不以分数来评价。如:在作品下注明“你的作品相对以前有很大的进步,颜色的运用上大胆明快,小动物画的活泼可爱,老师很喜欢,但背景画的太空旷了,老是觉得可以多画一些花草,这样就更好了,希望你的下幅作品可以画的更棒!”以语言激励的形式来代替分数。即对学生作品给予肯定和赞扬,也可以指出作品的不足。

(三)由单一评价变多元评价

传统上,美术教学评价只强调美术技能技法,而忽略认知和情意。即使是技法部分也只强调训练而已,因此评价的内容是单一的。除此之外,传统评价只是学生完成作品,教师一个人给与评价,因此,评价方式、评价人都是单一的。相反的,在多元的美术教学评价里,我们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成果是多样的。因此,除了对美术技能技法评价外,还要兼顾情谊和认知

—3— 的评价。而在评价者方面,我们不但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兼顾同学、家长对被评价者的评价,而我们最注重的是学生的自评。因此,我们现在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都是多元的。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多参与评价,自己对自己作品的评价,自己对同学作品的评价,而老师则给予学生们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

(四)由主观评价变客观评价

儿童作品是儿童一定阶段的内心世界的表现,具有儿童特殊的美术语言,与成人美术有着极大的区别。许多教师不了解儿童作品的原有特点,在美术评价上主观、武断。怎样处理好这对矛盾?作为一位美术教师要有扎实的美术功底,更要有独特的审美观。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要尽量避免以成人的角度主观、武断的评价儿童作品,要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他们的作品,以学生的审美观来作参照,教师应给那些具有自己独特见解,独特风格的画给与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思维飞扬的激情。使评价真实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

四.实验论证

我在教学中,曾有意识地做过这样的实验:二个同年级段的班级(均未受过特殊的美术培训)为对象进行试验,二年级一班学风比较好,上课积极性高,但我不予多指导,评价也只是平淡无奇的带过,任其自由发展;二年级二班学生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均为一般,上课容易开小差,但我有意识地多加鼓励和和赞许的评价,并对其抱以积极的期望,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在课堂上让学生们相互评价,自我评价。一段时间下来,后者的绘画积极性和表现欲远远大于前者,上课积极性和配合都大大提升,学生作品表现感强烈。可见,教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有多大的影响。当教师给予的信任评价与学生个人的意向、兴趣、爱好相吻合时,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能激发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质量有效的提高。

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越来越有影响力。这是我在为其3个月的实习生涯中,最有体会的一件事。学生可以为教师的一句赞扬的话欣喜若狂,疯狂爱好这位老师的课程;也可以为教师的一句批评

—4— 的话萎靡不振,对课程失去信心和兴趣。中小学生学习美术靠的是兴趣,教师、学生、家长以及他们的自我评价都会提高小学生们对美术的兴趣,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在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美术技能的情况下,又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从学生的心理上开始影响,改变他们对美术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充满激情,打从心里喜欢美术喜欢艺术,从而自发学习美术欣赏艺术。只有不断探索,用智慧和机智大胆实践,才能深刻领会新课标理念,做到既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又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评价方式往往具有交互性和互补性,我们只有灵活的综合使用,才能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让学校美术教学活动充满活力,更有效,让教学质量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灿明.儿童创造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69~272。

[2]王璐.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误区的调查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7,18

[3]蔡建良.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探索[J].中小学教育研究,2007,01

[4]Linda Campbell.多元智能的教与学的策略[M].郑州:中国轻工出版社,2006.151

[5]王秀丽.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教学质量[R].北京:课程教材研究所.2005

—5—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论文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正确认识教学评价,并在日常数学教学中贯彻实施好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评价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推行素质教育,主渠道在于课堂教学改革。怎样激活课堂,优化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但课堂评价——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语言,是其中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这里学习状况包括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学习信心等)。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独立意识尚未形成,他们非常看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可以说,教师的评价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技能及思想情感的发展。好的评价是一团火,可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温暖学生的情怀,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反之,评价如不到位,则可能恰似一盆冷水、一块冰,会“扑灭”学生的兴趣和信心,会“冻结”学生美好的心愿。但是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还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关键词:新课程、现状、策略、效应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标的评价理念对教师提出了要求,但在实际操作实施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于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评价建议不能够深刻全面理解,以评促教的意识不够强,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课堂应对的评价关注不够,致使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之一:重结果,轻过程

由于旧的观念的惯性影响,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还是看重学生的答案,而不太注重过程。表现为对学生的正确答案往往给予表扬、激励,而对学生的错误答案却轻描淡写,一句“继续努力吧!”就完事了。教育评价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新课程标准更加重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的正确答案是怎样得出的?得出这一答案是否还可以有其他的过程和方法?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误区之二:重泛化,轻特色

在同备课组成员听课磨课实践中发现,语文教师用的比较多的评价语言是:好,你回答的很好。同学们,某某同学说的多好呀,把掌声送给他。不错,回答正确,请坐下。这样泛化的评价语充斥课堂,通用于任何学科的课堂。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就应该具有语文味道,突出语文的学科特色。应该主要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实践能力做出相应的评价,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误区之三:重激励、轻导向 字串

1低年级课堂中,只要学生答对了问题,学生一片“棒!棒!你真棒!”老师是“很好!”“好极了!”“真聪明。”等。更有甚者,对于学生重复别人的答案,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年龄小都给予了认同。而那些确实表现突出的学生即使有独到的表现,由于过于个性,老师害怕课堂出现不平静因素,以一句“不错”一带而过。此外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有的老师现在就采用所谓延迟评价或模糊评价的方法,于是出现了在课堂上少评价甚至不评价的现象。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不准确或者出现偏差,老师不置可否;有的学生出现了错误,老师视而不见。

怎样能够发挥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呢?此种现状急待改变!

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具体到课堂教学的细节中,既有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也有针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在课堂评价中,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细微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 发展。

一、评价贵在真诚

卢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我们的课文是以文字为载体,承载着人的情与意,可以说是作者“血管深处奔涌出来的生命情思,从骨髓宣泄出来的生之灵泉。”因此,语文课呼唤教师评价发自内心,投入真情。真诚的评价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有时也许是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或有力的大拇指,即使“无声”,也会带来“胜有声“的效果。只有这样的课堂评价才是发自肺腑,才能动人心魄,远离虚伪与做作,唤起学生的倾情投入。

“——教学《海底世界》时,教师让学生读课文中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教师微笑着悄悄地说:“噢,你那么读,小动物们会被吓跑的。你再读一次,把它们都引回来吧。”

“——你在读这段的时候,“风”字和“呵”字不高兴了,因为你把它们的名字读错了,赶快纠正过来吧。”

“——你的说法不太确切,你若能换个说法,相信你一定能表达出来,愿意再试一试吗?”

在教学实际中,只要运用这种方法纠正学生的错误时,学生们都能乐意地改正,认真思考,重新组织,把正确答案说出来。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师生心与心的交流过程中,只要老师对学生怀着一种积极的希望之情,就会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每个学生都会比原来做得更好。

二、评价重在激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积极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吝啬赏识与赞许,如及时送上“你的表达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还能提醒同桌同学,真是了不起!“多好的问题,不仅会读,而且会思考,进步真大!”……鼓励性的评价能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得到迸发,并使火花熊熊燃烧,照亮全班,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机。

一位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上请同学读课文,部分同学抑扬顿挫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而又声情并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位教师满面微笑,热情洋溢地评价:

“——读得真不错!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

“——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

“——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让大家仔细听听!”

“——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老师甘拜下风!”

“——多动听的声音啊,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

“——新文章你能读得这么流利,真是武功高强啊,可以收徒弟了!”

教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友善的微笑,营造了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

三、评价需要客观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在鼓励赞赏的同时还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既要肯定学生的成功与进步,又要及时鲜明地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与错误,让学生清醒、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而主动改进自我,完善自我,促进自身发展。

如当某个学生朗读课文后,有的老师总喜欢这样评价:“读得不错,很好!”那么到底好在哪儿呢?学生就不清楚了。如果我们这样评价:“读得正确、响亮又流利,很好!如果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这样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评价,不仅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估计,还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由此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四、评价力求互动

评价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方法。只要你是一个对学生充满爱的教师,那么你不单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合理、准确的评价,同时还会教会学生如何评价。

1.教给评价方法

课堂上,我教给学生“听、想、评、听”四步评价方法。“听”是指听清楚对方的发言,这是做好评价的前提。“想”是根据别人发言内容进行思考,组织好评价的语言。“评”也就是以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最后的“听”是虚心地倾听别人的反馈意见。这样,学生评价的内容就更具体充实,更具有针对性。

2.把握评价原则

要使学生评价更有序,更有效,必须让他们在评价中遵循一些原则。尊重他人原则:在合作评价时,一定要尊重别人。在评价前,一定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根据他人的观点,结合自己对问题的认识,进行思考,并选择适当的语言,对别人进行鼓励,或诚恳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我通常要求学生这样说:“我觉得刚才某某同学哪儿读得比较好……我还有几点建议……”这样评价的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评价,既是一个促进别人的过程,又是一个取长补短的学习过程、提升过程。

例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时,我指定某几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等几位学生读完全文,就引导学生评价:听了刚才几位小朋友读课文,你想说什么?于是,小手林立,有的说:“我觉得某某小朋友读得非常有感情,真好,我要向你学习。”有的说:“某某小朋友,你读得正确又通顺,如果声音再响亮一点,那就更好了!”有的说:“某某小朋友读得很有味道,但漏了一个字,请你再读一遍,把课文读正确好吗?”于是那位小朋友便欣然接受,认真地重读了刚才的句子,从而赢得了全班肯定的评价。

总之,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发挥教师和学生不同评价主体的互动作用,使评价向着人性化、科学化发展,则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

五、评价讲究语言

有一句话这样说:“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让我们关注课堂评价,在课堂中,针对动态生成性资源──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兴趣、情绪、学习方式、乃至错误的回答等,巧妙而恰当地进行课堂评价,使学生全身心地学习,使教与学达到更高的境界。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的确,“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本更是师生想像力任意挥洒,个性自由驰骋的领域。教师评价语言应不拘一格,不能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我们可以在口头语言的评价上机智多变,最好能广泛搜集,加强积累,使评价语言定期更换、常用常新、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语,最好能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用自己内在的魅力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达到理想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殷宗祥、许双全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2]陈玉昆.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6-68.

[3]《新课程与评价改革》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五篇:小学美术教学评价论文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下面我们来看看美术教学评价的论文内容吧。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界定

现代教育评价、现代教育基础理论和现代教育发展研究是当代三大教育科学研究领域。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个价值判断并为教育服务的活动过程,可以说:“没有评价就没有教育,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没有有成效的教育,没有先进的技术参加的科学评价就没有现代化的教育”。在新课程下没有新的教学评价,就根本谈不上是新课程。教育评价是评价者对教育活动或行为主客体价值关系、价值实现过程、结果及其实现意义的一种认识活动过程,其核心内容是揭发教育活动或行为中的客体对主体的需要、目标的价值意义。

学校教育评价的分类有多种。按对象分有对学校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等。对学校的评价主要是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包括能力素质、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等方面;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有学习态度、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方面。

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和调节作用,教学评价也是完整课程结构的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美术教学评价是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和所获得的信息,对美术课程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作出客观、科学的判定。”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评价重在改变以往以鉴定、甄别、选拔和评价的倾向,而旨在通过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完善和提高,促进美术教育学科的不断发展。

对学生美术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作出合理评价,对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的人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美术的态度和学习效果,弄不好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评价的现状

1.强调学校应试教育,忽视常规美术教育。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一些学校对美术这样与升学考试无关的科目不大重视,特别是当前的中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为了有更高的升学率,美术课的开设只不是一种形式,课外活动更是为了升学率。基本的教学大纲都得不到落实,何谈有好的美术评价体系。

2.强调学科共性评价,忽视美术个性评价。

一直以来,在如何评价美术教学时,人们常常会直接与其它学科联系上,过分地强调评价一些常规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忽视美术学科有其独特的一些特点。美术在课堂教学就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在评价中更应体现出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个性。

3.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

长期以来,在评价一堂美术课主要是评价教师的一些常规工作,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语言、板书设计等等为主课堂教学评价,忽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的情况评价。

4.重视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

对一堂课的评价往往是一张作业来决定,好和差就决定学生学的怎样了,课堂教学并不是创作教学,课堂教学是有一个过程性,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并不能用简单的一张作业来定终身。

三、教学评价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评价误区: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品,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标准,忽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以及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年龄特征。同时评价形式单一,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兴趣的调动。

主观评价误区:教师认为美术教学评价就是教师评价,课堂上,学生作业刚完成,教师就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上好的固然高兴,但不知好在哪里,评上差的心里难过,也不知差在何处……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抑制了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则造成迷惑厌学情绪。

单一评价误区:教师除了只重视作业评价外,对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也采用简单的“一画定成绩”的做法。即让学生完成一幅画,然后给出一个成绩,这样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忽视了美术评价的全面性和美术教育的特殊性。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在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现代技术与美术课教学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却忽视或忽略了对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使得美术教学评价相对滞后。加上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对学生的美术评价更容易步入误区。

基于上述,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甚为重要,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符合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意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审美意识的评价,注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评价”的要求。

四、教学评价的措施

新课程改革强调素质教育,重视人的发展,提倡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教学活动,因此建立全新的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来指导教学实践尤为重要。在认真分析当前国内外的教学评价的一些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尝试提出符合美术课堂教学特色的“点、线、面”评价模式。

1.“点”上评

针对美术课堂教学的一些特性,在整个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结果上的每个有评价意义的点上进行科学的评价,下面所提到的是美术课堂教学中一些有特点的评价亮“点”。

教学准备上

(1)可行性点上: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否遵循了可行性原则。这里既包括教学内容是否在国家统一要求基础上考虑了地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教学中是否为学生的自主活动准备了必要的材料和活动场地保证教学按计划开展。在评价教师中,特别是美术课堂教学,在这点上是很有必要评价的。在教学设计准备中可行性不考虑的话,这节课教师上得怎样精彩都是等于零的。

(2)合理性点上: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否遵循了合理性原则。这里既包括教学计划所提出的各项指导目标是否与新课程教育目标相符合, 内容的选定与教学计划是否密切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同时内容的选定与教学计划是否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需要。

(3)充分性点上:有些美术课在课前准备中要求教师充分地准备,比如教案的设计、课件的制作、范画的绘制等都要求教师在课前有充分地准备。虽然这些工作并不是在课堂当中进行的,但却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前没有充分的准备在课堂教学中就无法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准备充分的课,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如鱼得水,顺利开展。所以在充分性上针对美术课同样是值得一评的。

(4)教育性点上: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否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和思想性。这里既包括教学内容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养, 同时教学中是否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愉悦学生的身心、拓展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个性。美术课堂教学也是教育的一种形式,具有教育性也是具备的。

(5)现实性点上: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准备应具有时代的特点,反映时代的主旋律和地方特色,把民族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把握时代的脉搏,奏出时代的最强音。

教学过程上

(1)突破点上:在教学过程中,第一个关键的点是本课的突破点的选择是否恰当。“第一印象”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突破点,对本节课的影响是挺关键的。

(2)启发透导点上:现代的美术教育不是技能的灌输,美术教师不是传统教学中的“师傅”,而是一个“领路人”。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的启发诱导,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欲望,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把自己的感受全部体现出来。如“诱导创作法”的创始人浙江省特级教师沈永政老师在一所中学里上的一节利用诗歌进行创作的创作课,沈老师在教学中就运用了“启发诱导”,如在进行画面构图时,问学生一张有小河的画面有几种构图形式,学生回答比较简单,只有横的、竖的和斜的几种,沈老师就在这基础上进行启发诱导:小河可以几条吗?小河可以有支流吗?小河可以有变化吗?小河可以画成像一只手吗?等等一步步地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使学生在创作构图上非常多样。在这点也不只是评价教师这一块,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收到较好的效果,这个也是需要评价的。

(3)激趣点上:美术特级教师陈寿鹏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艺术知识技能教学得以成功的关键。他指出:“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往往不顾学生的年龄及生理特点,将知识技能满堂灌。由于忽视诱导学生学习兴趣这个环节,结果久而久之,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畏难心理,最终丧失了信心”。所以说激趣上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4)愉悦点上:愉悦性也是美术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值得一评的点。从愉悦点进行教学,使教学过程具有愉悦性特征,这一方面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处于一种愉快的状态,都获得美感满足,都感到意趣盎然。在教学评价中,特别是美术教学评价中,这一点的评价也很有必要的。

作业评价上:(主要是评价学生)

(1)掌握点上: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下,对知识的掌握很大的一方面是通过作业体现出来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评价点。

(2)创新点上:基本的掌握了,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课堂教学中知识,是否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运用,这是一个发展的评价点,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性的体现。

2.“线”上评

教师 “线”上的评价: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的实际运用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在整条线的教学过程中是需要教师去把握的,怎样去由简入深、由易进难等,是否较流畅地开展教学过程。

(2)课堂教学方法的把握性: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这也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去把握好的。

(3)课堂评价的把握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较多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学习的表现、学生的回答问题、学生的练习作业,进行有针对性地评价,这个评价的把握性是否注意到分寸,也评价教师“线”上的一个方面。

教学设计只是一个计划或设想而异,在实际的运用当中必须要靠教师去把握和实践的。计划只有运用到实际当才具有其价值,不然只是一个空想。设计中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教学能力是评价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线”上的一个重要部分。

学生“线”上的评价:

(1)学生在课前准备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前的查阅相关资料和学具准备的积极态度和行动,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第一要素。教师准备得非常充分,而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角”却毫无准备,这样开展的教学活动是不能够取得顺利和成功的。

(2)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行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去评价的:

①学习上主动探究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探究的态度和能力上是否主动,是否有较强的目的性。

②学习上互相合作学习性。新课程下倡导了一些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其中一主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基础是交流,它既可以是两人之间的双向交流,也可以是多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在新课程下美术课上,许多时候是非常需要交流的,所以在评价当中也是要考虑的。

③学习上的参与性:这样的教学情景可以说是司空见惯:教师不停地讲解,学生一味地静听;教师画一笔,学生也跟着画一笔;教师手舞足蹈,学生却难得一动;教师情绪激越,学生却难得开心┅┅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唱主角,学生当观众。除参与之外,“体验”可算是参与的第二重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让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体验的价值是来自其自身的、内在的、自给自足的。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评价好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行为是课堂教学成效的关键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

3.“面”上评

全面地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对目标全面把握上:新课程中对目标的把握要求是全面的,不仅在显性目标,而且还要求在隐性目标上的把握。

(2)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这个认识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只有处于主动积极状态,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并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应体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和进行必要的讲解、指导、帮助,使他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具备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它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是为了学,教制约了学;学需要教,学受导于教,教和学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所以必须发挥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积极性,使“教”和“学”统一同步进行,以达到“教”与“学”的合拍“共振”。

(3)教师在整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自我评价和全面评价。

(4)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全面评价。

(5)他人对课堂教学的全面评价。除上面所提到的以外,还应评价如:世界观的教育的评价、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培养等。<莲山课>

新课程开设以来,其评价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影响了新课程整体育人的功能,没有评价标准,课堂教学就失去了评价参照系。在新课程中的美术课堂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建交起与其适合的课堂评价体系,这样的新课程才会长足发展。作为第一线的美术教师应从新课程根本理念出发,解读美术新课标,充分认识评价的作用,完善、提高评价体系,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在绘画中,我们知道一个完整的画面需要点、线、面的合理安排和运用,在美术课堂教学评价中同样也需要我们要有“点”有“线”有“面”地去评价,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有特色性地进行评价,较全面性地进行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①谈振华《课堂教学理论读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7月

②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走进新课程丛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年

③张玉田《学校教育评价》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3年7月

④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 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丛书

下载小学教学论文:催生生命发展的评价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教学论文:催生生命发展的评价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君子文化评价体系,为生命发展奠基

    构建君子文化评价体系,为生命发展奠基 丰南区实验小学西校区 丰南区实验小学西校区占地面积2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8个,教职工132人,学生2200人。多年来,......

    文化体制改革催生宁夏广播电视报新型发展之路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协同发展纸质媒体与大众舆论高效互动 ——文化体制改革催生宁夏广播电视报新型发展之路当代的报业市场竞争炽烈,中国的报业正走向产业化、国际化。在新时......

    教学评价论文

    我国高中英语教学评价中形成性评价的发展前景 [摘要]:以20世纪90年代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和2004年教育部《标准》的制定为标志,形成性评价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鉴于......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有效评价)

    评价如水 融入心间 ——让课堂因评价更精彩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让语文课堂因评价而精彩。主要从运用方法和评价主体两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引言:“......

    阅读润泽生命文化引领发展

    阅读润泽生命文化引领发展——我为金坛教育发展献一计金坛市河滨小学孔蕙萍活动名称激励式培训——青年教师读吧系列活动实施背景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在一所学......

    生命安全教育教学论文[精选]

    从小课堂到大社会 -------浅谈生命安全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使用 生命安全教育是“以中小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帮助学生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尊重和珍爱生命,掌握必要的安全知......

    教育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发展性评价

    浅谈小学数学发展性评价 数学课标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形成评价_通用版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形成评价通用版 一、形成性评价的特点 1.评价以学生为主体。形成性评价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在个性特征、学习习惯、态度、兴趣爱好、知识能力水平......